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落花生評課稿【熱】

其他1.32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寫評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落花生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落花生評課稿【熱】

落花生評課稿1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有幸聆聽了王老師執教的《落花生》第二課時,讓我受益匪淺。《落花生》這篇課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順序來寫的,重點講了“議花生”這部分內容。王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談談我的個人看法。

一、課前導入自然、新穎

教師出示課題後,學生自然想到了我們常見的花生,老師緊接着說這是作者許地山的筆名,隨機拋出問題:如“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作者爲什麼把自己取名爲落華生?”等等。學生的好奇心、探索欲自然被激發,而這個問題直到學完全文,教師和學生共同揭曉,學生也就對許地山用“落華生”作爲筆名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作者的精神、品質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能激發學生學習、探索的慾望。

二、重視朗讀的訓練

在這堂課上,王老師讓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充分地讀,其中包括指名讀、默讀、抓住關鍵詞讀、站起來讀、創設情景讀,比如“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於是,教學中王老師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讀,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總之,在學生讀的過程中,教師不是停留在淺層次上讀,而是充分挖掘文本,進行有目的,有指導地讀,指導學生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

通過聆聽王老師的這節課,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落花生評課稿2

今天上午第一節課,我有幸聆聽了龔老師執教的《落花生》一課,讓我受益匪淺。《落花生》這篇課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的順序來寫的,重點寫了“議花生”這部分內容。

在教學《落花生》一課時,龔老師引導學生交流有關花生的和作者的資料,如“花生爲什麼又叫落花生?”“你知道花生有哪些用途?”“你對作者許地山知道多少?”等等。在設問與交流中給了學生廣闊的課外延伸的空間。例如在交流作者許地山的相關資料時,能讓學生了解作者許地山之所以給自己取筆名爲“落華生”,就是因爲他喜歡“落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品格,並以此筆名來告誡自己做一個具有落花生品格的人。在這些問題的交流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都被調動了起來。

龔老師很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自由、和諧的實踐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實踐,多讀、多思、多說、多聽,盡情發揮。在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自己讀,自己學,自己彙報,自己評價,親自參與學習實踐活動。特別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說的兩段話這一環節時,父親的話雖然樸實無華,卻蘊含着一個深刻的`做人的道理。教學時,老師不過多地講解分析,而是出示自學提示,然後學生四人爲一小組,先自己讀,自己學,接着在小組內交流,最後再以小組爲單位進行集體交流。實踐證明,學生都能在合作學習中,按學習要求找出花生與三種水果的不同特點,體會出花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不炫耀自己的美好品格。學生體會出花生品格後,老師又提出一個問題:“如果你就是那位父親,你覺得該怎樣讀這兩段話,才能表達出你當時的感情呢?大家來評評誰讀得最有感情,學得最像。”既鍛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讀與評中學生與“父親”產生了情感共鳴,領悟了課文的思想感情,同時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彰顯與發展。

《落花生》一課中的“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別人沒有用處的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體會了這句話的內容,也就弄清了作者的寫作意圖。於是,教學中龔老師緊緊圍繞這句話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講體面是什麼意思?”並點撥學生聯繫周圍的生活實例深談,學生在老師的啓發下,感悟到“清潔工”“建築工人”“警察”“教師”等人都是具有花生品格的人。使學生明辨是非,強化了情感的薰陶。

教學結束後,老師佈置學生課後讀幾篇許地山寫的文章,再一次感受作者的“落花生情結”,這樣就讓學生的知識從課堂向課外延伸,讓他們的思維有了一個更廣闊空間。通過聆聽龔老師的這節課,我更深層次的認識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以人爲本,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教師應善於營造民主、平等、寬鬆、自由的課堂氛圍和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張揚。

落花生評課稿3

《落花生》一文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通過介紹作者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收穫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讓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陳老師執教的是本文的第一課時,整個課堂緊扣預設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教學效果不錯。我認爲陳老師的課堂有如下特點:

一、教學目標達成方面

本課,陳老師設定了4個教學目標,旨在引導學生正確掌握課文生字詞,瞭解課文的詳略,讀懂課文所蘊含的道理,初步瞭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並試着選擇一種事物寫一寫。整堂課上下來,陳老師的這4個目標基本達成,尤其是生字詞和課文脈絡兩個目標達成十分有效,充分尊重並結合了學生的實際情況,目的明確。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以讀促悟。

在教學課文3至15自然段時,陳老師先安排了同學們自由朗讀,看看有哪些人在談花生,然後自己親自與學生一起分角色朗讀,學着父親、姐姐、哥哥、“我”的樣子談談花生,營造了一種良好的課堂書香氛圍。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爲的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由此順勢引出花生的好處和特點,就更加水到渠成。

三、注重文本感悟,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涵。

精讀的'課文首先要落實基礎,陳老師在分析課文內容時,抓住了重點段落,引導學生探究文本內涵。在教學“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通過課件出示句子,瞭解落花生、桃子、石榴、蘋果的生長特點,抓住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明白父親是用對比的方法告訴“我們”落花生的好處的,落花生的最可貴之處是默默無聞、藏而不露。自然引出“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陳老師從花生的最可貴之處着手,體會其品質:默默無聞、藏而不露,再通過父親的話來教育我們要做有用的人,從而理解全文借物喻人的寫作手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課文的重點內容和中心。

四、注重知識拓展,培養語文素養。

理解“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光解釋“只講體面”和“做有用的人”的意思,過於說教,學生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陳老師能巧妙設計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把理解引申到實際生活中,聯繫自己實際生活舉例說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什麼樣的人是“只講體面”的人。學生的發言很精彩,學生能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教師的引導下把純粹的詞語解釋拓展爲形象的人物和事件,對知識的掌握更到位。

值得商榷之處:

1.本課時內容太多,是否能夠再進行取捨。

2.朗讀的指導形式有點單一,朗讀提升不夠,是否可以換一種形式進行。

3.小練筆感覺有點難度。

總之,陳老師執教的《落花生》一課,老師教學設計新穎,教學過程流暢、清晰,學生合作學習愉快,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好,是一堂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課。

落花生評課稿4

大家好!我是二年組團隊的評課教師,今天我評課的內容是鄧文君老師執教的《落花生》一課。

《落花生》是一篇老課文,一直沿用到今天足以證明這篇課文的不可替代性。鄧老師的這節課無論是教學環節的設計,教學重難點的把握,還是教學思路的清晰度,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是一節符合我校“師導生探、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課例,其亮點很多,下面我就從三方面來談談我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重“讀”

“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鄧老師在這節課中能夠根據內容的不同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來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如個別讀、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但是不管採用什麼形式的讀鄧老師都非常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地讀,有思考性的讀,讀後有交流、有評價,這樣的訓練十分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的提升。

二、重“悟”

本課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含義深刻。對學生極有教育意義。鄧老師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領學生感悟文本,在出示了花生、石榴、蘋果、桃的對比圖片後,同桌合作學習完成表格。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體驗,即做人要像花生那樣做有用的人,不像其他果子那樣刻意追求外表。學生悟理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爲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花生的品格,在體會文章重點句時,鄧老師仍

是讓學生合作學習:讀句子、說含義、談體會。從而引導學生感悟到花生不圖虛名,默默無聞的品格。這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重“情”

本節課鄧老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能夠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尊重文本,又不拘泥於文本。鄧老師設計的拓展板塊實話實說:學生們暢所欲言,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體驗領悟、感受,思想得到了進一步的'薰陶。再如:聯繫生活實際時,隨着老師播放圖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感受又得到了昇華。隨後的小練筆更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鄧老師創設情境,以蠟燭爲例,讓學生進行借物喻人的練筆訓練,讀寫結合在這裏體現的非常完美,學生的個性思維別激活,情感在寫作中得到了更高層次的提升。

另外,在這裏我也想提出一點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商榷。將學生彙報蘋果等果子的優點放在體會完花生品格之後,與後面的實話實說銜接上是否更自然呢?

我的評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落花生評課稿5

《落花生》這篇課文是許地山先生回憶小時候和母親一起種花生,收穫花生後與家人一起品花生、議花生,從文中父親所說的話中告訴我們一個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語言文字樸實易懂,生活氣息濃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黃老師執教的這一課給我留下的印象很深,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重視自讀自悟

本節課的教學中黃老師能夠根據不同的內容和需要指導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讀來加深理解。比如輕聲自悟讀、默讀、男女生互讀、教師引讀等。但不管是採取了什麼形式的讀黃老師都注意及時引導學生進行評價。特別是在學生評價時要讓學生評的有理由,說說從同學的讀中你聽出了什麼?這樣的訓練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讓他們知道說話要有理有據,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幫助,是我應該借鑑的。

二、重視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題目

在理解課文第10自然段的`時候老師採取了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自讀的基礎上填寫:花生的長在地上,果實在地裏,等到成熟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才知道。桃子、石榴、蘋果樹形,果實顏色,在枝頭,使人。由於課文內容好理解,這樣的設計就非常符合五年級學生的特點,學生能很快的找出重點詞語並根據這些詞語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不炫耀、不張揚、默默的奉獻精神。

標籤:評課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