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落花生評課稿[精選]

其他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評課稿,評課是加強教學常規管理,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深化課堂教學改革,促進學生髮展,推進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如何把評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落花生評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落花生評課稿[精選]

落花生評課稿1

《落花生》一文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通過介紹作者一家人過花生收穫節的經過,通過收穫節上對花生好處的談論,讓學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王老師執教的是本文的第二課時,整個課堂緊扣預設的教學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父親的話的含義,明白花生最可貴的品質,懂得做人應該做一個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瞭解課文借物喻人、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循序漸進的展開教學,教學效果不錯。我認爲王老師的課堂有如下特點:

一、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積極參與。

在這節課上,王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熱愛學生,把學生放在和教師平等的位置上,從談話入手,緊扣教學目標,提出了兩個問題:“作者通過議花生,說了一個什麼道理?什麼是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通過質疑交流,激發了學生的求異思維興趣。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從而調動了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的積極參與。讓學生充分感受,深刻領悟,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

二、重視朗讀,讀中感悟,以讀促悟。讀,是語文實踐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環。

在教學活動中,王老師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去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在讀中品味,在讀中生情,在讀中培養語感。以讀促悟,以悟促讀,讀悟結合,爲的是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不管是採取了什麼形式的讀,王老師都注意及時引導學生圍繞一個問題進行思考。學生交流後能及時評價,總結,這樣的訓練更加有利於學生的發展,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也會有很大的幫助。三、注重知識拓展,培養語文素養。

理解“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光解釋“只講體面”和“做有用的人”的.意思,過於說教,學生的理解只停留在理論的層面上。王老師能巧妙設計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把理解引申到實際生活中,聯繫自己實際生活舉例說什麼樣的人是“有用的人”,什麼樣的人是“只講體面”的人。學生的發言很精彩,學生能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在教師的引導下把純粹的詞語解釋拓展爲形象的人物和事件,對知識的掌握更到位。在引導學生說話訓練,讚美花生時,將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學生滔滔不絕地讚美花生和具有花生精神的人,都得益於學生對花生好處的理解,這樣學以致用,正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體現。

值得商榷之處:王老師的教態自然大方,教學用語娓娓道來,但課堂的節奏有些拖沓,學生的回答沒有見好就收,以至於延時了。

總之,王老師執教的《落花生》一課,老師教學設計新穎,教學過程流暢、清晰,學生合作學習愉快,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好,是一堂成功的語文閱讀教學課。

落花生評課稿2

張老師的《落花生》讓我感觸頗多。特別是他的輕鬆、真誠。這表現在:當他讓孩子們說說自己與其他老師有什麼不一樣時,他顯然是沒有老師架子的;他問學生,你有什麼想對我說是爲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後來,讓這些學生給他介紹常州有哪些特產,更是爲了引出了用花生做的食品,從而巧妙地進行“落花生”的教學。

在課堂上,他從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入手,一遍遍的讀詞語、讀語段、讀課文,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並糾正。更重要的是他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問題。或者提醒學生運用以往的學習方法(如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或者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或者友情提示,諸如此類,都是學法滲透,不過,是學生自己“學”,自己獲得答案。

在處理“桃子、蘋果、梨”的問題上,以及對後面“不要只講體面”一句中“只”的提煉,他對教材的把握很準確。這兩個地方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許地山寫是這樣寫的:“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個“只”字被提煉出來了,桃子石榴蘋果是隻講體面麼?顯然不是。那爲什麼比?因爲它們和花生的生長特點截然不同嘛!這才符合對比的特質,才更能體現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依然默默地奉獻、默默地給人們帶來好處的品質,而並不是在這裏貶低桃子、蘋果、梨。最後他還揭示了“借物喻人”的這一種寫法。

總之,這次的外出聽課使我受益頗多。

落花生評課稿3

已經不是第一次聽《落花生》這一課了,今天再次認真聽了王xx老師執教這一課後,又有了很多想法,於是記錄一二。

1、閱讀要注重學習方法的習得

學生步入中年級,特別是高年級後,平時的閱讀教學不再僅限於內容的理解、講讀上,閱讀課上,更應關注到學生閱讀技能或方法的習得。王老師的這堂課給了很好示範,她用“咀嚼”一詞,散發開來,小結了“歸納概括、品味文字、換位理解、朗讀表達、拓展昇華”5種閱讀的方法。暫且不論是否恰當,但老師已有了這樣的方法意識,策略意識,這是值得提倡的。但,一節課中,讓學生掌握5種閱讀方法,未免過於理想化,或是說更多的爲難了五年級的孩子。如果老師能抓住一、兩個方法,然後反覆滲透、遷移,直至內化,我想,那樣的方法纔是真正習得的方法,纔是學生能在其他閱讀時運用的方法,那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方法的習得”,把方法的名稱貼在黑板上不能代表學生學會了。所以,求全的課堂,完美的課堂,其實並不是那樣落到實處的。

2、學習的過程應交與學生,鋪及到每個學生

時下,我們最耳熟能詳的課堂口號“以學爲主、學導課堂”,怎麼理解?我以爲,學,首先就是學生的,是每個學生個體的。我們的課堂得讓每個孩子在鋪展開的各個學習過程中得到語文能力的提升,那纔是和口號不想違背的。再回想王老師的課,老師在課堂中還是太“重要”,不論是內容的理解、情感的體悟或是方法的.學習上,都是老師在不斷下口令,一路牽引到底。同時,課堂上忽視了很多個體學生的學習行爲,未能鋪及到更多的學生,這也是老師在教學中過於強勢所致吧!

3、教學內容的選擇與拓展

王老師選擇的第二課時,重點分析的就是第10段,通過對比,感悟花生的品質,同時理解“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這節課提早了10分鐘完成了既定的教學內容。顯然,今天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肯定是出了問題的。我們的第二課時內容太少了,那我們得做點什麼,做的事情不至於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課堂時間的呢!我很倡導“主題學習”,選擇同一內容的,相同寫法的,或是同一主題的一類文章進行對比閱讀,這樣的海量閱讀纔是真正符合時下學生的閱讀需求的。如,在這課的教學中,可聯繫教材已教的第5課同是借物喻人的文章《梅花魂》,可提早閱讀五年級下冊的文章《桃花心木》的重點段落等等,找來同一類的多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可從文章結構上、表達方法上,情感抒發上尋找異同點。那樣,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僅僅,不單單只是文章的內容上,更多的是閱讀的方法,學會更多的是讀同類文章時的閱讀的策略。

4、保證學生10分鐘左右動筆的時間

每堂課都得讓學生動筆劃一劃,圈一圈,寫一寫,沒有了以上所提及的,不能算是閱讀課,更談不上是語文課了,這是我一直在教學中,給自己提的鋼性要求,哪怕是聽寫、抄寫都可以。但今天的課堂,王老師只讓孩子拿了1次筆,然後劃了幾個關鍵句,大概用時30秒?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教學設計時,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得有這樣的意識,今天的語文課,我要把就該屬於學生的10分鐘動筆的任務放在什麼時候,放在哪個環節。如果每次這樣強行設計,我想,10分鐘動筆將會成爲學生提升語文能力的一個強有力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