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其他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8篇

其他1.61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評課稿準備工作,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後的教學延伸。那麼評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8篇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1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組對話構成,對話的朗讀是本課的重點,寓意的理解是本課的難點。黃老師的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課前準備充分

本課教師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實物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課前精心準備頭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井沿”、“井壁”等詞句的意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老師問題引讀,學生思後釋疑

如:上課伊始,導入新課後老師提出的疑問“故事中青蛙和小鳥爲什麼爭論”,因爲學生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釋疑,點燃思維火花,促使學生“多思”“苦思”。通過直觀、形象的圖畫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大話”就是“吹牛”“不實在的話”;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小鳥說的話:“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並擴展思維,除了天無邊無際,哪些事物也能說無邊無際學生就會說出很多答案:藍天、草原、大海……教師再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

三、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黃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分角色、表演等)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

四、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

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書卷起來看天花板。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爲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如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跳出井口後,會看到什麼?說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總之,這是一節較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從情感深處激發學生與同學友好相處,注意說話方式。讓課堂短短的40分鐘,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四、多種形式朗讀,明白文中道理

吳老師在教學中抓住本課的語言特點,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如自由朗讀、男女生賽讀、齊讀、指名讀、同桌合作朗讀、教師示範讀、表演讀等,可謂非常豐富。

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是否真正達到,關鍵在於寓意是學生自己感悟出來,還是老師硬塞給學生。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完成這一目標時,吳老師着重抓住以下幾個方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1、抓對話,第二次對話,在學生初步理解青蛙認爲小鳥在“說大話”“天只有井口大”之上抓住“說大話”“井口大”兩個點,理解什麼是“說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只有井口大”。“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吳老師通過換一種說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小鳥對青蛙的少見多怪並未反脣相譏,它誠懇地指出善意地糾正:“你看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第三次對話則抓住了兩個“笑”:“青蛙笑了,小鳥也笑了”。同樣是笑,笑的含義是不同的。青蛙的笑是自以爲是,盲目自信的,小鳥的笑是無可奈何的。

3、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整堂課吳老師始終以學生爲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使語文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這節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2

部編人教版二年級上冊《坐井觀天》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寓言,這是一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它以短小、簡單、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小鳥從天上飛來,說天很大;青蛙坐在井底,說天很小。活潑、大方的吳佳妮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加強朗讀和發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

一、以疑引讀,讀中釋疑

在導入環節,吳老師通過猜圖遊戲,讓學生說一說旅行的見聞。由於圖片中的主人公都是班裏的孩子,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起各自的旅遊趣事,讓大家感受到夥伴們的見多識廣。沒有直白地解釋,沒有枯燥地認讀,學生在交談中理解“見多識廣”,這樣的教學便是“潤物細無聲”。

初讀課文後,吳老師就讓學生進行男女生比賽讀,學生各個胸有成竹,躍躍欲試,充分展現了朗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有的孩子讀得挺投入,但也有個別孩子出現添字、漏字的現象,教師應該及時指出並糾正。

吳老師用直觀、形象的圖畫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即井口的邊,並讓學生張貼小鳥和青蛙各在井的什麼位置,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給“沿”組詞。

“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爲什麼他們的說法不一樣?”吳老師將大問題拋出,學生聯繫句子和上下文,通過讀,找出“鳥看到的天是怎樣的?”理解“無邊無際”就是“非常大,大得沒有邊際”,“爲什麼小鳥認爲天無邊無際呢?”學生不難找出“飛了一百多裏,口渴了,下來找點水喝。”吳老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學生通過質疑引讀,在思考後自己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思維得到了較好的鍛鍊,並擴展思維,“小鳥會飛過哪些地方?”沙漠、宇宙、大地、草原……學生認識了一隻見多識廣的鳥。

二、語用訓練,積累語感

在教學中,吳老師巧妙設計了兩次說一說,鞏固並綜合運用了在課堂上學習的語言文字。如,在學習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吶!”一句後,讓學生用“()得很吶!”的句式說一說,不僅進行了語言拓展,更是在語言訓練中進行了有效的朗讀訓練,學生讀好了青蛙的固執、目光短淺。再如,“如果你是小鳥,你會對青蛙說什麼?”這樣的說話訓練不僅鞏固了課文中所學的'知識,而且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三、創設空間,自主實踐

吳老師也善於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創造訓練朗讀的空間,不着痕跡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後,教師讓學生加上動作、表情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給學生創造了自我展示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因爲國小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他們正處於愛玩、愛動的年齡,如果老師能夠抓住這一特性,並且在教學設計上予以考慮,那麼課堂教學不僅能夠順利進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以後的教學也將更有新意。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3

《坐井觀天》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

王芳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王老師讓學生做了一個實驗:

讓學生透過捲起來的書口看外面的世界,王老師直接用行動代替口頭表訴,讓學生就更容易也更生動的理解青蛙了的'想法。

二、王老師抓住“說大話”“井口大”兩個點,讓學生理解什麼是“說大話”,哪句話是大話,進而引出青蛙對天的認識:

“只有井口大”。

“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還用飛那麼遠嗎?”這是一個反問句,通過換一種說法讓學生初步認識反問句與陳述句表達方式雖然不同,但表達的意思卻是一致的,只不過語氣的程度不同。

三、理解“無邊無際”。

王老師在教學生理解“無邊無際”時。她運用圖片更好的促進學生對“無邊無際”一詞的理解。但是我覺得她可以再來個口語訓練,既可以豐富對無邊無際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真正地理解這個詞,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平常的說話中,這樣感覺會更完美些。

四、《課標》中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和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拓展練習,續編故事這一環節中,設計得很好,即創造了學生的想象的空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如在理解課文時,青蛙跳出井口後,他們會談些什麼?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

但美中不足的是:沒有體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學生的坐位雖然擺成一小組,可似乎效果不是很大。我認爲可先讓學生小組先討論,想想、說說,再出示課件,這樣效果可能更好一些。總之,這是一節成功的語文課,老師教得快樂,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裏,也掌握了紮實的知識。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4

董老師執教的《坐井觀天》,這是一堂生動有趣的閱讀課。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青蛙和小鳥論天的大小這一件事,告訴我們像青蛙這樣目光狹小,所見有限,還自以爲是,是不對的。董老師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從整體上看,這堂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教師課前準備充分,設計的教學課件十分生動有趣,以動畫片的形式展現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利用計算機形象、直觀的特點,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2、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學生是主體,“教”致力與“學”,服務於“學”。教師根據教材的'知識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恰當地把教材劃爲若干問題的層次,指導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去探索、研究,發現結論,總結規律,獲取“真知”,變被動接受爲主動獲取。上課開始,老師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兩隻小動物的具體位置,正是他們的位置不一樣,他們產生了爭論,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小鳥和青蛙之間發生了怎樣的爭論,帶着問題朗讀課文2—7段,這樣的提問引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有興趣學習並能主動學習。

3、以讀爲主,紮實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這篇課文主要由小鳥和青蛙的三段對話構成,董老師在教學中抓住這三段對話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在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意思,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並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領悟文本蘊涵的深刻含義。比如在學習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段對話時,老師採用了戴青蛙頭飾的讀青蛙的話、戴小鳥頭飾的都小鳥的話來進行分角色朗讀,在朗讀中思考:這兩隻小動物對天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從而得知青蛙認爲天只有井口大,小鳥則認爲天無邊無盡。在朗讀中引導學生對“大話”和“無邊無盡”這兩個詞語的理解。說大話的意思就是吹牛,青蛙認爲小鳥在吹牛。無邊無際的意思就是很大很大,爲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無邊無盡這個詞語,董老師還讓學生列舉出還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無邊無盡來形容,得出答案:草原、大海、沙漠、大森林

4、創設了實踐的空間,培養了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的能力。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教師讓同學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們把作業本捲成一個筒,這樣看和平時看有沒有什麼區別,從而讓學生通過實踐理解了青蛙爲什麼會弄錯的原因。在理解課文後,老師做了一個假設:青蛙如果跳出井口,它會和小鳥說些什麼呢?從而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學生盡情地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樣切合實際,使“坐井觀天”這個寓言本來比較抽象,不易理解的寓意很自然地被孩子接受了。總之,整堂課黃老師始終以學生爲本,對學生的發言都進行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始終積極的投入學習,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5、讓學生明白小鳥在井的什麼位置,幫助學生理解“井沿”,從而明確“井沿”的具體位置。然後讓學生說說識記方法,並對易錯的地方進行重點指導,並讓學生練習而寫字,使學生牢固掌握本課所要認識並會寫的字。

總之,我認爲這節課的教學體現了《課標》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新理念,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提高,情感提升”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之中,是一節十分成功的課。當然,任何一堂課總會有缺憾的地方,課件有個別地方不完美。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5

“讀、說、寫、用”四步三曲是我校語文課改的基本模式,今天早上,滕老師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學期的《坐井觀天》一課,對於這篇故事簡短、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我個人覺得她上得非常成功,整個課堂都洋溢着她飽滿的工作熱情和精心、細心、勇於創新的工作態度。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滕老師展現出來的亮點很多,比如:教案設計合理、重難點分明;能圍繞教學內容設計青蛙、小鳥獎勵卡片;能用動畫形式展示故事內容;評價語言及時、豐富等等,不過,我現在最想講的還是她大膽創設實踐空間,培養學生觀察、思維、想象等諸多能力的做法。

1、“天只有井口那麼大”,這是青蛙非常堅定的觀點。“紙筒裏的世界”這個遊戲很好的解決了青蛙因視線受阻而所看範圍有限的難題。

2、利用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品讀青蛙與小鳥的三次對話,很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了小鳥與青蛙性格上的巨大差異:一個謙虛有禮、態度平和,一個傲慢無禮、自以爲是。

3、假如青蛙能跳出井口來,它會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嘗試編寫青蛙與小鳥的第四次對話。這個環節,既是對文本的鞏固,又是對課文的延伸,由於有前面滕老師的“無邊無際”詞語的`訓練,到這個環節的時候確是水到渠成了。

滕老師這節課,教學環節緊湊,課堂張弛有度,“讀、說、寫、用”落到了實處。我們學校的課改,就是需要她這種敢想、敢做激情飛揚的老師,祝滕老師的課越來越精彩。

建議:假設青蛙能跳出井口的環節是否也能做成動畫效果呢?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6

今天第一節是青年教師研討課,我講的是《坐井觀天》,正副校長、書記、主任、年級組長都去聽了我這個稚氣未脫的新老師的課,說實話,我感到莫大的榮幸。雖然之前自己也曾精心準備,但是相對於老教師而言,差距不言自明。

當然,上課自然不會緊張,這是我一貫的特點。也許真是應了那句話,凡事最怕認真二字。自己進入角色了,神馬都是浮雲!言歸正傳,說一下課後各位領導的評課,以便日後時常翻閱,藉以自省自勵!

一、畢校長

去找畢校長的時候,畢校長有事,事情比較多,不過畢校長還是抽出了自己寶貴的時間,跟我聊了一會兒,大部分時間都是鼓勵我這位新人。

二、孫老師

孫老師是我們二年級的年級組長,主要從一些細節的處理上提出了意見。

1、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在寫之前指導,而不是學生寫完了之後。(平時上課沒有注意,有點小隨意了,故公開課的時候把次序顛倒了)以後上課要嚴格要求自己,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對自己嚴格點,說不定自己之後就是嚴師兼高徒了!

2、自由讀課文一定要讓學生讀完。有的學生讀的快,有的讀的慢,如何協調操作好,以後要多學習。

3、字詞句段篇的讀,方法單一,不能光齊讀的形式,學生容易疲勞,失去興趣。可採用開火車、個體讀、男女分讀、領讀等方式進行。

三、房書記

房書記主要從大的方面來評的。房書記原先教理科,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可能用在此處不是很合適,嘿嘿。)房書記跳出了語文的範疇,站在了語文的圈子外面來看待,視野也就自然有些不同了。

1、優點:書寫工整、沉穩、課堂常規較好等。

2、學生讀的時候方式單一,如上。

3、提出了一些長期有效的管理學習的方式。

首先,對於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有時候不是吝嗇,是不知如何表揚,以後這方面要下大力氣學習)而且,表揚的語言要隔斷時間變換一次,不然學生也會產生審美疲勞。

其次,識字方式多種多樣,學習無處不在,要樹立學生的這種學習觀念,激發其學習興趣。像如:利用漢字的演變過程給孩子講解,易於記憶;上學放學經過街道的商店名稱是否全會認讀等等。並推薦了一個網站,學樂中國。很不錯。

最後,班級分組,好學生帶差學生,分擔教師的擔子。一個班50人,一堂課35分鐘,教師不可能顧及到每一位學生,總有個別學生學習的不到位,知識點不明白。這樣就顯示出小組的重要了。每組可分爲4到6人,可採用大組套小組的形式,配合着小組間的競爭評價,採用分頭管理,組員評價、相互幫助的原則,每堂課留出5分鐘左右時間小組內交流討論學習,共同進步。

四、謝老師

謝老師主要從文章的思路上講解,聽完後豁然開朗,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引導教學,之前自己的那種自認爲引導的教學方法,原來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謝老師解開了我許久以來的一個困惑。

謝老師主要從生字、課文朗讀與理解、文本的使用三方面系統細緻耐心的教導我這位新人。

1、生字

(1)字音。齊讀和個人讀的方式相結合,更便於找到學生的薄弱點。

(2)字形。

首先識字方法要多樣化。像如:比一比、加一加、減一減、編謎語等形式,同偏旁、同部首的字放在一起讓學生觀察自己找出規律,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來說。

其次指導寫字要具體。哪一筆是主筆,從哪裏起筆,落到格子的什麼地方,都要講解具體。(諸如此類的公開課挑幾個重點字講解即可)

2、課文朗讀與理解

注意此環節的每一遍讀課文都要帶有明確的目的性。例如:

(1)前兩遍讀課文:讀準字音,不漏字掉字。

(2)第三遍讀課文:板書關鍵詞,讓學生嘗試複述。

(3)第四遍讀課文,細讀:以引導爲主,每一環節都要爲下一環節做鋪墊。

(4)學以致用,加以拓展。

3、文體意識

文體意識也就是把閱讀與寫作結合起來,慢慢滲透。像如此篇對話比較多,可以發現對話多的文章基本上是每個人說的話自成一段。寫作的時候要讓學生注意。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7

聽了我校龔月梅老師執教語文人教版第三冊中的《坐井觀天》一課。我受益匪淺,感到聽龔老師上課是一種享受,同時又使我倍受啓發。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其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

龔老師能根據低年級的教學重點組織教學,多種形式的讀貫穿整節課,讓學生自悟了寓意。龔老師不以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沒有繁瑣的分析和抽象的說教,而是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有的放矢的自讀中感悟。

在教學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多中形式的讀,例如分男女讀,男生坐着讀青蛙說的話,感受青蛙的不學不問,不聽勸告,自以爲是,女生站着讀小鳥的話讀出天很大很大的`語氣。還配上了動作。教師通過適時點撥啓發並恰到好處的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小鳥和青蛙爭論什麼?”“小鳥和青蛙誰對誰錯?”“青蛙爲什麼錯了”······學生們各抒己見,有的同學說這是一隻愚昧的青蛙、有的說是一隻目光短淺青蛙、有的說是一隻固執的青蛙。可見學生們已經充分的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接着把學生引領到生活中去,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真正領悟到了故事的寓意。

這節課體現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是多麼重要,教師充分重視了以學生爲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從低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爲將來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們贏在寫作的起跑線上。

坐井觀天公開課評課稿8

《坐井觀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以短小淺顯的故事表達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在短短的40分鐘內,龔老師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

一、在師生交流活動中,教師創造了一種寬鬆的學習研討氣氛。

讀完一段文章後,學生對自己提出的疑問,都有很強的好奇心,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答案。教師充分把握這一契機,讓學生帶着問題,從自己的角度,有重點,有難點,有目的地去讀課文。爲了突破重難點,龔老師努力引導質疑,促使學生由已知探求未知。例如:“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麼?它們誰對?誰錯?小鳥爲什麼會說對呢?青蛙爲什麼會說錯呢?你認爲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等等,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到學生產生出新的領悟,獲得新的發現。

在教師的誘導下,學生通過逐段品讀,層層深入,漸漸理解了故事的寓意。那麼,“坐井觀天是什麼意思?這則寓言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這些問題也就水到渠成。

二、充分尊重個性,珍視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獨特體驗。

在閱讀中理解故事寓意,感悟生活哲理,突破了本課訓練重難點。老師提問:“你認爲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青蛙?抓住青蛙“我天天坐在井裏,一擡頭就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擡頭”,讓學生邊讀邊想:青蛙爲什麼會錯,最後得出:高高的井壁擋住了青蛙的視線,它的目光狹小,所見有限導致它把天有多大弄錯了。老師接着又說:“青蛙看到的少,知道的少,導致它見識就少,目光短淺,這是一個原因。同學們想一想,青蛙見識少,還有一個什麼原因?”抓住青蛙的'神態和表情。一個“笑”字引出了青蛙很自大,一點也聽不進小鳥的話,還自以爲正確,通過對“笑”字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正確也是導致青蛙弄錯的原因之一。

通過對青蛙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此篇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真正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並引出“該怎樣做”這個問題,通過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得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後的學習、生活。

這節課充分體現了語文教學新大綱強調的語文教學的三大特性:工具性、人文性和自主性。教師以讀爲主線,組織各項訓練活動;教師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讓學生慢慢地感受、領悟;同時,教師充分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究精神,引導學生在閱讀中自讀自悟,自我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