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

歷史1.47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這個時候,你會有怎樣的計劃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工作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1

本學期我們歷史教研組將全面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深入學習領會我校的課改理念,圍繞構建高效課堂這個目標,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貫徹一個標準(課程標準),提高兩種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師挖掘教材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注重實效,爲我校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作出我們的努力。

一、抓好常規工作

1、加強備課。強化本組的集備功能,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資源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

2、認真上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分析、評價和總結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導,及時將知識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重視考前訓練和講評,研究會考,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紮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使每一位教師都能靈活靈活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大對學生的檢查力度,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展示;每個單元之後要進行單元測試或單元練習;並且及時召開備課組分析會,及時診斷,及時反思,及時研究制定調控方案,並在教學中及時解決。

4、堅持相互聽課、相互評課。嚴格執行組內公開課制度,組內多討論,多交流。通過聽課等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示範性。保持本組"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新教師不光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多請教,更要多鑽研。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取長補短,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6、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羣策羣力,彙集全組智慧,推進校本研究,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組織本組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一方面瞭解最新的教改動態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大力改進課堂教學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爲一個組織者和一個引導者,倡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愛學習,會學學習!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和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2

(一)加強隊伍建設,形成優秀羣體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需要有高素質的教師。本學期,我們歷史組有七名成員強化了備課組建設,要求老師具有先進、前位的教育教學思想;具有獨立科研的能力;具備紮實的專業素質;熟練掌握並運用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爲此,我們積極參加各類培訓、專家講座,結合學校活動,積極開展相關閱讀,認真備課,認真研討。組內教師風氣正,觀念新,能力強。教師成長迅速,初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二)加強學科建設,形成學科特色加強學科建設,走發展內涵的道路,始終是我們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中心任務。本學期學科建設的具體做法和取得的成績如下:

⑴抓常規、重落實每位教師精心研究教材,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切實做好每一步驟的工作。我校要求每學期聽課30次,間周教研一次。

⑵抓科研、重創新在小專題活動中,我校的專題是《歷史課堂閱讀能力的培養》,圍繞小課題,我組教師查教參,上網瀏覽,互相討論,力求發揮閱讀在課堂中的作用,事半功倍。備課組活動時,統一進度、教學重點和難點,設置習題。充分重視集體的力量。在教研室組織的大教研活動中,我們學校成員積極參加,有網上論壇、實地聽課、討論等。通過參與,取長補短。

本學期我們歷史教研組將全面落實學校的工作計劃,深入學習領會我校的課改理念,圍繞構建高效課堂這個目標,全面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貫徹一個標準(課程標準),提高兩種能力(自主能力及教師挖掘教材資源整合資源的能力),注重實效,爲我校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作出我們的努力。

一、抓好常規工作

1、加強備課。強化本組的集備功能,發揚團隊協作精神,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做到資源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

2、認真上課,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做好教學活動的設計、分析、評價和總結工作。注意方法的指導,及時將知識歸納、總結,形成知識網絡;注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重視考前訓練和講評,研究會考,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紮實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的學習與應用,使每一位教師都能靈活靈活運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加大對學生的檢查力度,課堂上要讓學生進行充分的展示;每個單元之後要進行單元測試或單元練習;並且及時召開備課組分析會,及時診斷,及時反思,及時研究制定調控方案,並在教學中及時解決。

4、堅持相互聽課、相互評課。嚴格執行組內公開課制度,組內多討論,多交流。通過聽課等形式促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與示範性。保持本組“傳幫帶”的優良傳統。新教師不光要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多聽課,多請教,更要多鑽研。老教師也能從新教師身上感受不同的教學風格,取長補短,做到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6、定期開展教研活動。羣策羣力,彙集全組智慧,推進校本研究,以開拓進取的精神搞好常規教學工作。組織本組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研活動,一方面瞭解最新的教改動態和信息,另一方面,也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二、大力改進課堂教學

國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倡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勇於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於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地探索新的教途徑,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爲學生學習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成爲一個組織者和一個引導者,倡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自主、合作、展示”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高,真正讓學生愛學習,會學學習!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和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

三、切實搞好校本教研活動:

1、教研要與歷史學科會考熱點、疑點、難點相結合。要梳理學科知識體系,明確學科主幹知識,會考重點。明確學科基本技能以及學科能力要求達到的相應標準。研究學科基本觀點、思想方法並體現對學生認知結構,思維發展應實現的水準。弄清制約學生髮展的瓶頸或最薄弱的環節,選好複習的切入點、突破口。研究複習的策略、對策,結合學科專題解決好複習課怎麼上。通過複習研究課、觀摩課等形式探討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

2、集體備課要按照學校制定的基本程序進行:分配任務→制定計劃→主備人精備→集體研討→個人細備→分散上課→教學反饋。主備人的發言要圍繞以下內容來進行:1新授課的主題是什麼?2對新授課設計的問題是什麼?3對新授課的要求是什麼?4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什麼。

3、積極參加聽評課活動。每個備課組要結合教研每週推出一節公開課,每一位任課教師都要積極參與聽評課並進行反思,做到人人都有材料。

4、主動、積極投入課改,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教學總結,撰寫教學後記、教學論文,瞭解、學習前沿知識,開闊眼界,在教學上瞻前顧後,高屋建瓴。

最後,在教導處直接領導下,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歷史教研組一定能夠團結協作,以大局爲重,圓滿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任務!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3

一、指導思想

根據今年區教研室工作會議精神,以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轉變觀念爲主線,結合會考模式,重點抓好學校教研教學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狠抓重點,常查環節,努力完成學校制定的教學目標。

二、具體工作安排

本學期工作的重點是課程改革、創設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歷史教學及教研質量;加強會考研究,重視信息交流,不斷提高我校歷史學科會考水平,配合學校做好各方面工作。

1、制定落實教研活動計劃

明確學期工作重點,集中精力抓好教學,特別是九年級的歷史教學,針對學校制定的中三教學目標,配合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注重課堂即時效率,同時落實細節:

①、完善備課組工作,每週一次,常交流、多研究, 特別是對會考信息的採集、研究分析。

②、結合學校月考制度,做好平時測試工作,認真、及時批改,重點同學要面批;分析、總結,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查漏補缺。

③、同組教師認真完成聽課計劃,每週聽一到二節課。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每學期不少於30節。

2、加強備課組活動,提高教學質量

利用集體備課,豐富課堂教學,是本學期教研活動的一個重要工作。對九年級的複習,認真組織備課,分解教學過程,從細節處入手,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精選資料,精選試題。

3、抓好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

本學期將緊緊圍繞素質教育,着重提高課堂即時效率。充分利用好“班班通”進行日常的教學,採取開設研究課與隨堂聽課等形式,從“嚴、精、活、實、高”五方面來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堂堂有收穫,節節見成效。,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

①、開設九年級歷史複習研討課。從能力角度出發,將基礎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分析問題能力。

②、結合學校的“日賽課”,有計劃的進行教學研討。

4、展開課題研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教研組將繼續展開對“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題的深層次研究。在實際教學進一步進行探討,同時落實細節,明確各人分工,分階段按計劃實施。在過程將對階段性研究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及時研究並解決,適當調整研究計劃。學期中或結束時,針對課題研究進行經驗交流總結。爲課題的結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5、、落實月考制度,做好成績分析

作爲階段教學檢測的一種方式,能夠及時瞭解學生學習情況,反饋教學成效。在成績分析時一定要細,明察秋毫。

①、認真出好每一份試卷。備課組集體研究,精選試題,突出重點,難易適度。

②、認真批改、認真分析、認真評講,做好成績統計。找出學生學習的薄弱之處,完善課堂教學。

③、密切注意差生、優生的流向。通過測試發現差生,重點進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導。

6、進一步完善網絡教研活動。在日常的教學實際中,不斷的充實自己博客的內容,及時上傳資源,以達到資源共享。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歷史組的教研活動將以學校教學改革思想爲指導,按照學校部署的教研活動,集合全組成員的集體智慧和能力、羣策羣力盡力研討優質的課堂教學方案,循教育教學規律,發揮歷史學科骨幹教師的作用,聚焦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促進師生共同在課堂教學中成長;營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圍,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和課題研究活動。

二。課程目標

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 初步具備閱讀、理解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並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頭和書面語言,以及圖表等形式陳述歷史問題的表達能力。 學習客觀地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 通過第二屆國中“趣味歷史知識競賽”,培養有序競爭和團隊協作精神,認識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形成積極進取、沉着機智的良好品質。 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三。教研目標

1。形成濃厚的研究氛圍,提升歷史教研組的學術水平

讓每位歷史組教師具備教育、教學的新理念;使每位組員能勝任新課程教學;使歷史組新教師迅速成長爲合格的歷史教師;使全體歷史教師都能把準當今歷史會考的命脈,勝任九年級歷史教學,併成爲優秀的九年級歷史教師;力求使每位組員都成爲研究性的歷史教師。

2。 各年級歷史教學都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強教學教研,形成年級教學合力,產生年級學科教學最大效益。

七年級重在課堂興趣激發、教學效率提高和學習方法養成教學,爲八年級階段打好基礎;八年級歷史要充分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要注重會考意識培養,按照會考要求展開教學,切實抓好課堂,注意方法;九年級狠抓基礎和解題方法培養,全力衝刺會考,力爭比去年能有新的突破。九年級任務相對艱鉅,備課組需多加研討,汲取有效信息以指導學習與複習。

3。培養學生學史的高度興趣。

通過歷史教材學習,幫助學生理解教材,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培養學習的興趣。

四。具體內容及實施措施

1。落實教學常規,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1)認真制定教學計劃,教研組工作計劃,並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完善。

(2)認真上好每堂課,尋求新的教學策略,採用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手段,揚長避短,發揮優勢,並經常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尋找差距。

(3)在教學實踐中將平等、尊重、鼓勵、欣賞、創新的課改觀念帶進課堂。課前多花功夫研究學生;課堂多創造機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

(4)重視教學反思,其內容包括教學設計實施情況、師生互動情況、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等。

(5)配合教務處常規教學考試做好期中、期末考試及九年級畢業考試。

2。加強教研組的理論業務學習,更新觀念,提高教研組整體水平

(1)、努力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學改革。

(2)、積極參加區、學校組織的各類教研活動,瞭解課改信息和教改的熱點。

(3)、定期利用組內活動及課餘時間學習交流,溝通,力爭形成一個良好的教研氛圍。

(4)、開展“四個一”工程:組織每位歷史老師寫一篇優秀教案設計、製作一節多媒體課件、講一節優質課、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課題研究論文)。

3。開發課程資源,組織各種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由“好學”轉入“樂學”,本學期我們歷史組,繼續開校本課程組織歷史興趣小組,然後將舉辦七年級“歷史故事演講比賽”和八年級“趣味歷史知識競賽”,評出一二三等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重視交流學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積極參加和支持市區兩級教學研討活動,深刻領會上級精神,瞭解課改信息和教改熱點,落實安排各項工作;加強備課組的集體備課和相互聽課,本學期校內每人聽課不少於10節以達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總之,在教務處指導下,每週召開一次歷史教研活動,精心組織,有講必評,有比必獎。

歷史教研組工作計劃模板5

一、指導思想

圍繞本學期學校工作計劃要求,貫徹學校“自成教育”理念,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加強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效率,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啓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 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且這些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歷史下冊選用的是北師大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爲單位,敘述我國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

2、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3、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係,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啓發、誘導下,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2、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蔘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目標統一,準確;;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爲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叄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複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製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蹟、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週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7、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後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六、教學進度

新教材歷史第二冊總共有25課,其中新課講授佔二十二個課時,單元複習佔四個課時,期中複習佔兩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四個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