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關於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三篇

歷史1.04W

時間過得太快,讓人猝不及防,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此時此刻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纔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三篇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1

新的學期,教學工作的重點是圍繞教研中心和學校“集體教研”、“學案導學”、“習慣培養”三項重點工作進行,在繼續推行素質教育的同時,關注學生成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發揮集體教研的優勢,抓好學生習慣培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不斷提高。爲此,在總結上一學期工作的基礎上,結合學校教學工作要求,制訂新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任教七年級(1)、(2)班,共約90多名學生。七年級是起始階段年級,最大特點是:好動,好講,比較浮誇。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慾較強,對新學科會有較濃的興趣。但七年級學生的特點又使得他們可能管不住自己,上課只是聽聽而已,他們的記憶力、對問題的理解能力、語言的表達能力尚處於較低水平,綜合歸納能力更是欠缺,況且還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上課不認真聽,學習欠積極不主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慣、行爲習慣成爲新學期的常規工作,而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又成爲今後教學工作的重點。

二、工作計劃

教學計劃: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中國歷史》第一冊,主要包括四個單元的內容:即中華文明的起源、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統一國家的建立、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闡述了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到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把握好朝代的更替,掌握不同歷史時期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

能力目標:在教學中,正確運用課本中的史料、圖片,課本中的動腦筋問題,活動與探究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日常檢測,加強學生歸納問題、靈活運用知識能力的訓練。通過引導學生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使學生掌握評價歷史事件、人物的方法,學會正確表述歷史。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思想目標:在教學中,除了注重知識的傳授和能力培養,還應充分利用歷史課堂的優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通過學習中華文明的起源,青銅文明,使學生懂得中國文化的源遠流長,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學習不同朝代的歷史發展概況,認識到傑出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曹操、孝文帝等對歷史發展所起到地推動作用。通過不同時期文化成就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技史的教育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古代科學家、文學家們勤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勤奮好學、腳踏實地、開拓進取的品質。

教學重點: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銅文明;秦的統一和滅亡;大一統的漢朝;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晉的建立;不同時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學難點:主要是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能力訓練,教會學生靈活運用知識。

2、教學進度:

嚴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進度表進行。

3、具體措施:

(1)研究七年級學生心理特點,抓好起始年級的常規教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注意培養七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2)深入研討教材,提高駕馭教材能力;認真學習國中歷史教法、學法指導意見,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和業務能力;

(3)完善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每一課的學案。備課做到實用性強,提高課堂效率;組織好每一次單元檢測工作;

(4)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以“我的三分鐘我展示”爲平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培養學生蒐集資料、表述歷史、評價歷史等方面的能力;關注全體學生和學生每個方面,提高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促進優生髮展,提高合格率;

(5)重視集體的力量,積極參加集體教研活動,開展好集體備課,充分發揮集體優勢,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對學生的培養計劃:

1、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主要措施:利用歷史課的優勢,引導學生探討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的優秀品質,

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協助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日常行爲管理,經常深入學生,瞭解學生髮展動向,及時將學生不良行爲加以改正;與所有教師一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引領學生沿着健康軌道發展;加強與家長的聯繫,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與家長溝通,以取得家長對教育的支持。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爲以後學習奠定基礎。

主要措施:

(1)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主要是利用學案,在上課時檢測學生預習效果,讓學生學會預習。

(2)培養學生聽課、做筆記的習慣。筆記可以記在學案上,也可以記在書上,經常檢查,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3)培養學生主動鞏固的習慣。針對歷史學科沒有作業的特點,想辦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養成主動複習的習慣。

(4)培養學生整理好資料的習慣。許多學生上完課後資料保存不好,丟三落四,應對他們經常進行檢查,促使學生養成保存資料的習慣。

(5)培養學生表達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我的三分鐘我展示”,培養學生表述、評價歷史的能力。

(6)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採取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專項能力訓練,使學生學會靈活運用知識。

專業發展計劃:

(1)積極參加校本培訓活動,及時瞭解學校工作計劃、工作目標,使自己的工作有據可依,有標可循。參加本學科各種培訓,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認真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努力使自己適應新的教學要求。

(2)積極參加各種教科研活動,參與研討和網上研討,多聽、多評課,取別人之長,補己之短。積極參與課題研究,提高業務能力。

(3)努力掌握更高的電教水平,把信息技術與課堂激趣有效整合。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網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4)在教好本年級教學任務的同時,對其它年級教材要經常疏通,做到知識體系的連貫,使自己能夠適應不同年級的教學。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爲實現共產主義而奮鬥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

爲。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瞭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瞭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古代史部分,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課本按歷史時期或學習主題編寫了“單元回眸”,梳理基本線索,小結重要內容。書中還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習題以及“暢想天地”等欄目,旨在啓發思維,提倡各抒己見,答案不求唯一。

五、教學措施:

1.注重學科間知識的融合與滲透

在把握教材時,教師應從總體上突破原有學科之間的界限,使學生能在多學科的背景下掌握教學內容。在宏觀上,應保持合理的綜合結構;在微觀上,更要注重各人文學科知識間的合理滲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聯繫。

2.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倡導真正立足於學生髮展的新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通過那些能夠帶給學生理智挑戰的教學;通過那些在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通過那些能夠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

驗的教學;通過那些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真正做到“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的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3.突出能力目標的主導

即強調學生思考能力、創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能力目標爲主導,就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態度,創造融洽的教學環境,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在教學中,始終圍繞能力目標的實現,努力探討用能力目標主導教學的途徑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識、能力和人格培養有機結合起來。

六、教學進度安排:

七年級《歷史》課程設置爲2課時/周,全學期約40課時,現將教學進度安排如下:

九月份:第一、二單元

十月份:第二單元

十一月份:第三單元

十二月份:第四單元

一月份:複習迎考

七年級歷史工作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歷史是他們接觸的一門新課程。大多數同學對歷史比較有興趣,課堂紀律較好。但是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存在難度,綜合歸納能力也有待提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以時間爲順序,從人類的起源講起,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結束。教材圖文並茂、可讀性強。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三、教學措施

1、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提倡轉變傳統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我會將這些理念貫徹到歷史課堂中來,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在課堂起始,以精彩的導入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鋪墊,使學生在興趣和好奇的驅使下自主學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課堂中,重點、難點部分將主要通過學生的合作討論來解決,而不再僅僅由教師講述。

2、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

課堂上,在尊重教師的主體地位的同時,要更多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歷史課來說,教師的講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師要儘量做到少講、精講,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學習、思考和展示,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來。

四、課時分配

第一週:歷史導言課

第二週: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

第三週:華夏之祖;夏商西周的興亡

第四周:燦爛的青銅文明;春秋戰國的紛爭

第五週:國慶假期

第六週:大變革的時代;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第七週:中華文化的勃興(二);單元回顧

第八週:秦王掃六合;伐無道誅暴秦

第九周:大一統的漢朝;複習

第十週:複習,期會考試

第十一週:期會考試情況總結;兩漢經濟的發展

第十二週:匈奴的興起與漢朝的和戰;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第十三週:昌盛的秦漢文化(一、二)

第十四周:秦始皇功過的辯論;單元回顧

第十五週:三國鼎立;三國曆史江南地區的開發

第十六週:北方民族大融合,承上啓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第十七週:承上啓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單元回顧

第十八週:複習

第十九周:複習

第二十週:複習,期末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