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

歷史1W

“道家”和“道學”在歷史上曾是何種意思,尤其“道學”究竟是宋明理學家首先使用的專有名詞,還是道教原有的詞彙,不可不加以辨明。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頻率遠過於“道教”。道教經典或入“神仙家”類,或入“道家”類。漢代學術分類,把專門論道的歸入道家。《漢書·藝文志》著錄“道”37家,最後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東漢初起時,被人稱作“道家”或“黃老道”。例如,《後漢書》記明帝時皇家圖書館爲“道家蓬萊山”,蓬萊山是秦漢仙境三神山之一,顯然表明道家與神仙家已融合一體。又記楚王英和桓帝好“黃老道”,張角“奉事黃老道,爲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黃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則此話不通,則“奉事黃老道,爲太平道”意思當是“信奉道教,創建太平道組織”。可見“道家”或“黃老道”均爲道教的同義詞。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爲“黃老道”原來就是“道家”的別名,主題詞“黃老”不過進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黃帝、老子之道。

“道教”一名,大約在南北朝以後才用以專指道教,例如北魏寇謙之《老君音誦戒經》和南朝上清經《洞真太上太霄琅書》卷六所載“道教”皆是(《洞真太上太霄琅書》除卷一《瓊文帝章》以外,餘均出南朝時期)。此後便有用“道教”命名的文獻如唐高宗時道士孟安排集《道教義樞》、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道教靈驗記》問世。由於道教以“道”爲最高信仰,因此“道”便成爲區分道教與非道教的標準,如《玄都律》說:“道士、女官皆不得使民私祠祀鬼神,殺豬羊,妖言惑語,此僞事,皆道之所禁。”此類例子尚夥。道教術語中,“道門”表示認同的本教,“道人”、“道士”、“道官”、“道民”等表示信道者的身份,“道館”、“道觀”、“道舍”、“道院”指道士居住的處所,“奉道”則講行爲的表現,……在道書中衍生出許多以“道”爲主題的詞彙。“道學”就是一例。

“道學”一詞也是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就見於道教典籍的。例如,成書於南朝齊樑間的道書《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說:“道學當以戒律爲先,道家之宗尊焉。”書中三百大戒,每句都以“道學”起頭。全真道的《中極戒》因仍《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題爲《中極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學”都被刪略了。“道學”還用於書名,如《洞玄靈寶道學科儀》,成書於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間,其中“科曰:凡是道學,當知持戒發慧,安身煉心,無惑酒惡,求靜念者。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門,是我真子。……”“科曰:凡是道學,當知修身潔心,無犯禁忌。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種葷辛,名爲惡菜。內外非法,不宜輒犯。……”云云,“道學”跟唐道士張萬福編錄的`《三洞衆戒文序》所說“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的“學道”意思相同。南朝陳馬樞著《道學傳》,爲道教人物的專門傳記。

正是由於在道教中使用“道學”一詞,意思是“道教之學”,因此約定俗成,被隋唐間人所沿用,尤其是唐代似乎還很流行。唐代編的《隋書·經籍志》言:“自黃帝以下,聖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師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衆矣。……”“道學”顯然講的是道家、道教之學,而非儒家之學。顏真卿撰《茅山玄靜先生廣陵李君碑銘》說:“茅山爲天下道學之所宗。此“道學”顯然指道教之學。又如《唐會要》卷五十《觀》載雲:“天寶中,道士荊?F亦出道學,爲時所尚。”此“道學”指官方所立崇玄學。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改天下崇玄學爲通道學。“道學”與“通道學”同義。

宋代也有官方道學。據史載,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設“道學”,明確其目的在“學道”,至兩年後方罷。宋徽宗趙佶將佛教納入道教,道士仍稱“道士”,僧尼則稱“德士”。道學也允許儒生、僧人加入,但對二者處置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例如作爲儒生的宋?“願換道學內捨生”,宋徽宗趙佶除特給予他道學“志士”名號外,並許將來可參加殿試;而僧尼入道學,則須依道士法。此“道學”性質與唐代“崇玄學”相同,這段史實班班可考,說明即使到宋代,“道學”也未成了理學的專有名詞。

用“道學”來指謂理學,見於元末脫脫主編的《宋史·道學傳》。《宋史·道學傳》所列人物有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另有《儒林傳》。足見編者刻意把理學跟傳統儒學區別開來。之所以用“道學”來指謂理學,大概是因爲以上諸人也論“道”。如張載弟子範育在爲張載《正蒙》所作序說:“自孔孟沒,學絕道喪千有餘年,處士橫議,異端間作。若浮屠、老子之書,天下共傳,與六經並行。而其徒侈其說以爲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談,必取吾書爲正。……”所謂此“道”非彼“道”,實指儒家之道,並且他們所謂“道”是經他們改造後的新儒家即理學之道。北宋理學代表人物周敦頤、邵雍頗受道教思想影響,此爲學界之共識;至於二程、張載雖明闢道、釋二教,暗中卻吸納二教之精氣神。二程、張載皆言“道德性命”,然在《河南程氏遺書》中仍稱被他們視爲“異教”之一的道教爲“道家”。他們的術語依然遵從歷史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語言規則

故且不去推測是理學家剽竊了道教的“道學”專名,僅就證據而論,從南北朝到宋元,其間相距數百年,道教使用“道學”一詞在前,“道學”指謂理學於後,當是不爭的事實。再者,學術界約定俗成,已習慣稱宋明理學爲“理學”而不是“道學”。所以,用“道學”一詞講道家道教之學,並無不可。然而,必須不厭其煩地再一次指出:歷史上道教使用“道學”一詞的含義,並非學術界從外部研究道教意義上的“道教學”,而是自內部“學道”之學。這同樣是約定俗成的限制條件。

結論:在東漢以後“道家”就是“道教”的同義詞,只不過我們今日已約定俗成使用“道教”一詞,便不必退回去再用“道家”以造成混亂。至於“道學”,本來就是道教術語,其原義是“道教之學”。

標籤:道學 道家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