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有關壯族樂器?尼的歷史起源

歷史2.88W

關於?尼的起源,在鳳山壯族民間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鳳城有位名叫宜英的勤勞、善良、美麗的壯家姑娘。母親是羅土司家的女奴。土司逼死了她的母親後,又強迫宜英去他家抵債。春耕時節,土司責令她每天插九畝田的秧苗。宜英拼命地插呀,插呀……一直插到月亮掛上中天,也沒辦法插完。宜英累得要倒下了,她流下了傷心的眼淚。這一切被羅土司家的放牛郎義倫看見了,他到田裏去幫宜英插秧。他們的行動感動了上天,神仙派了百鳥百獸來幫忙,一夜之間就把羅土司家的田插完了。宜英和義倫在勞動中建立了感情,他們相愛了。這一來,得罪了對宜英早已垂涎的羅土司的兒子。羅子誣衊義倫勾引他家的女奴,將義倫發配到很遠很遠的田州(今百色地區的田陽縣),並要義倫從那裏起每隔三步種一棵梧桐樹,一直種到鳳城家鄉來。

有關壯族樂器?尼的歷史起源

義倫被髮配走之後,羅土司的兒子就逼着宜英嫁給他,宜英寧死不屈。她每天跑到穿窿山,站在一塊大青石上遠眺着田州方向,哭啊,望啊,盼着義倫早日把梧桐樹種到家鄉來。時間如流水,年復一年,穿窿山上那塊大青石被宜英的眼淚滴成了篩子狀,可義倫還是沒有回來。一天,土司的兒子又來逼婚,宜英氣憤地衝進自己的小茅屋、撲在木枕頭上痛哭起來(壯族人喜歡用木頭和竹子做枕頭)。

她哭醒後,發現自己的頭髮都垂落到枕頭上,她痛苦地抓住頭髮用力一甩,隨之木枕發出了悅耳的響聲。原來,這是宜英的頭髮卡在枕頭上拉扯時發出的聲音,受此啓發,宜英把一縷縷頭髮搓成細繩狀,繃在木枕頭上,製成了壯族第一支七條弦的拉琴。接着她又用竹子和自己的頭髮做成了一把琴弓。

從此以後,宜英就用琴聲代替她的眼淚和思念,每天在穿窿山大青石上拉琴、唱歌。她拉呀,唱呀,直到她頭髮變白成了老人,也沒能把她的情郎盼回來。她最後化成了一隻鳥,每天不停地飛,“秧姑!秧姑”地叫着,到處尋找她的情郎。後來,人們就把發出這叫聲的鳥稱作秧姑鳥,把穿窿山那塊大青石稱作滴淚石,把宜英制作的琴稱作?尼。此後,?尼便在桂西北壯族聚居的都陽山一帶廣爲流傳。

歷史上的蘇茉兒的確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她是蒙古族人,出生在科爾沁大草原一個貧苦牧民之家,生年大約在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前後。最初名字叫蘇茉兒,或蘇墨爾,爲蒙語的音譯,意思是毛制的長口袋。順治晚期或康熙年間改稱滿名蘇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她病逝後,宮中上下都尊稱她爲蘇麻喇姑。由於蘇麻喇姑天生美麗聰慧,遠近皆知,被科爾沁貝勒府看中,讓她進府當上了貝勒寨桑的二女兒本布泰的貼身侍女。這位二小姐不是別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孝莊文皇后。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本布泰雖然只有13歲,但已出落得像一個大姑娘了,明眸皓齒,嬌美動人。就在這一年,本布泰在其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長途跋涉到了後金都城盛京,與後金汗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成婚,當時皇太極34歲。蘇麻喇姑作爲本布泰的貼身侍女,也隨主人陪嫁到了盛京。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蘇麻喇姑隨已被尊爲皇太后的本布泰到達北京。這位來自蒙古草原的姑娘,自從進了貝勒府以後,眼界不斷擴大,文化修養也迅速提高。她不僅蒙語講得好,而且很快掌握了滿語和漢語,特別是那一手漂亮的滿文,贏得了全宮上下的稱讚。於是,她奉孝莊皇太后之命,充當了幼年康熙帝的第一任滿文老師。

蘇麻喇姑在生活上有兩個與人不同的特點:一是終年不浴,只有到年終最後一天即除夕之日,才用少量的水洗一洗身體;二是終生不吃藥,即便病情再重,也不服用任何藥物。她的這兩個特殊的生活習慣就連康熙皇帝都很清楚。何以如此?人們曾有不同的解釋,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不過,她的身體卻一直很好,活到了90多歲,這在“人生七十古來稀”的時代,當然算是難得的高壽。蘇麻喇姑死後葬於孝莊太后昭西陵東,現地面建築已無存,只剩一個寶頂尚在。蘇麻喇姑是清朝一位特殊的宮女。她是莊妃結婚時的.陪嫁女,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她心靈手巧,擅長女紅,清初定冠服制度,曾參與其事。但是,有一說蘇麻喇姑與康熙帝愛戀得死去活來,是這樣嗎?請看史實。

第一,從身世年齡看。蘇麻喇姑是蒙古族科爾沁部人,出身貧苦牧民之家。她名叫蘇墨爾,被稱爲“蘇麻喇姑”。年僅13的孝莊嫁給皇太極,將年紀相近的蘇麻喇姑作爲隨身侍女帶到盛京瀋陽。康熙帝生於順治十一年(1654年),比蘇麻喇姑小40歲左右,他們應是祖孫輩分的關係。蘇麻喇姑聰明好學,也有悟性,通蒙古語和滿語。寫一手漂亮的滿文。孝莊選她爲玄燁“手教國書”。玄燁幼時,“賴其訓迪,手教國書”。蘇麻喇姑是康熙帝的啓蒙老師。第二,從主僕關係看。先講兩件事。其一,孝莊派隱瞞真實身份的“三位滿族婦女”,去向耶穌會士湯若望求醫,患者很快病癒。求醫病癒者就是順治帝的未婚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孝莊派蘇麻喇姑給湯若望送去厚禮表示謝意。其二,福臨大婚後,內大臣席納布庫對蘇麻喇姑不滿,路遇蘇麻喇姑,將她捶楚致傷,太后託言墜馬,令御醫調治。這說明蘇麻喇姑有時騎馬出宮,爲太后辦事。

蘇麻喇姑不僅撫育孝莊的兒子福臨、孫子玄燁,而且撫養其曾孫、康熙帝第十二子履親王允?將近10年。清后妃中嬪以上主位(含嬪),均可撫養皇子,蘇麻喇姑撫養皇十二子允?,當是以嬪的地位行事。蘇麻喇姑先後照顧福臨、玄燁、允?三代皇子,長達62年,是清宮早期一位身份和地位都很特殊的宮女。第四,從情感稱謂看。孝莊寡居44年,身歷五朝,飽經風雨,蘇麻喇姑陪侍左右。福臨有時經月不見母親,玄燁住在宮外避痘,常由蘇麻喇姑前去照看。孝莊雖身爲國母,位極至尊,但作爲一位女性,不能沒有可訴衷腸之人,而聰穎伶俐、善解人意的蘇麻喇姑,則以一顆在情感上同樣欠缺的心伴慰着她,是孝莊可以無話不談的閨密和知己。時宮中稱蘇麻喇姑爲“額涅媽媽”(“額涅”,是滿語“額娘、母親”的意思,也可用來泛稱年長的婦人)。還稱其爲格格、額娘、母姑,如同家人。蘇麻喇姑的這幾種稱謂,體現出她同孝莊、玄燁及其兒女們之間的關係。

第五,從職務名分看。玄燁是個重感情的人。蘇麻喇姑同瓜爾佳氏、樸氏是受到康熙帝敬重的三位長輩。第六,從患病葬禮看。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八月末,蘇麻喇姑患“血痢”,日瀉十餘次,夜間五六次。康熙帝降旨:“着十二阿哥(允?)日夜看護。”蘇麻喇姑去世後,被“葬以嬪禮,瘞於昭西陵側,以示寵也”。蘇麻喇姑的人生,值得人們思考。蘇麻喇姑是清宮一位身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服侍孝莊、順治、康熙、允?四代,忠實可信、勤懇細心、竭盡心力、始終如一的老宮女。蘇麻喇姑,地位不高,掙錢不多,但她“克慎克勤,惟愛惟和”,生前受人尊重,身後被人懷念,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