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實用的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四篇

歷史1.22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爲了今後更好的工作發展,寫一份計劃,爲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四篇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提高歷史學科教學質量爲中心,堅持教育創新。積極參與課程改革,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着眼於學生的發展。

二、教學目標

繼續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歷史教學任務,爭取平均分、優秀率、合格率都超過東莞市平均水平。

三、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學生正處於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學生對歷史較感興趣,但學習的自覺性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覺性更差。歷史小論文寫作水平不高。上學本班學生歷史期末測試成績平均分爲89。88,合格率爲98。40%,優秀率爲57。14%。高於整個八年級年級平均水平。

四、教材分析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中國歷史現代史部分。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爲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七個單元,共二十一課。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爲單位。每課課文由提示、正文、閱讀課文、圖、表、資料、註釋、每課一得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後練習,活動建議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爲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餘內容,可根據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認真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3、增加課堂容量,精講精練,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效率。一節課是四十五分種,再除去兩分種準備時間,實際只有四十二分鐘。我打算將課堂內的四十二分鐘分成三份:前五到十分種複習上節課所學的內容,導入新課;中間二十五分鐘教學新課;後十分鐘練習鞏固。

4、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在上一個學期,我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上做得不夠好,本學期我要教會學生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讓學生掌握歷史小論文的寫作方法。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有舉一反三的能力;注重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發散學生的思維,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嚴謹性及邏輯性,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

5、認真完成學校佈置的各項工作。

6、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內容是我國的近代時期的歷史,講述了中國近代時期外國的侵略及民族抗爭、革命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分析了中國近代史的發展過程,中國近代反抗外國侵略的主要經過,中國格局的變化。

教材選用最新版的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於一體。可讀性強,圖文並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二、學生情況簡析

八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敏捷,有的學生也喜歡刨根問底,也有的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興趣來,學習目的不明,缺乏主動性,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也不相同。

三、教學目標

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徵及其發展趨勢。培養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啓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教學策略

1、認真鑽研教材和新課程教學目標和要求,備好每節課,明確重點、難點,在傳授知識的基礎上,

進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

2、講究教學技能和教學藝術,加強課堂教學的設計,增強趣味,幽默感。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歷史地理、圖畫、圖表,積極創造條件,以教學的直觀性,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

3、成立歷史學習小組,互出測試題,切實提高歷史學業成績。

4、進行國情教育,增強時代責任感,讓學生了解認識中國近代的屈辱史,內外對比,更要爲國爭光,樹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5、對不同程度學生的要求不同

對優等生的要求:除了掌握教學大綱上的基礎知識外,還要在思想認識、能力培養達到自我運用的水平,學會運用辨證唯物觀點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差生的要求:完成基礎知識,培養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操。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3

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八年級新學期已經開始,爲了在新的學期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改進上學年教學中的一些不夠成熟的教學方法,進而提高教學效果併力爭取得較爲理想的成績,特對這學期教育教學工作作了如下計劃:

一、教材、學情分析

1、教材特點:

八年級《中國歷史》是思想性與系統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

2、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於歷史發展線索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經濟、文化的重要史實;難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4、學情:

本學期我所任教的八年級,學生正處於上進心、求知慾望比較強烈的時期,這有利於我們很有效的組織教學,但較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歷史課的重視度不足,思維靈活性不夠,缺乏綜合歸納能力,少數學生學習仍然欠缺積極主動性,這還需要積極進行引導和調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即瞭解中國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瞭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向學生進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尤其是以發展規律教育。

2、能力目標:要求教會學生初步掌握記憶、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和表述歷史的能力,培養學生初步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3、良好習慣目標:通過有力措施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敢於發問、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4、努力提高教學成績,爭取在學期末的統考中,歷史成績有所突破。

三、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育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參、教學大綱;認真備好、上好每一堂課;細緻批改作業;耐心輔導學生。

2、認真進行聽評課,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吸取歷史科有經驗教師的教法,深入學習教學理論,積極撰寫論文,提高教學理論水平和教研能力,努力爭取發表教育教學論文。

3、優化課堂教學,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嚴抓紀律,採用多種教法,如討論、評論、閱讀、自學等方式,啓發學生動口、動手和學會學習。

4、積極主動地參與集體備課,自己要先獨立備課,再虛心向老教師請教學習,爭取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5、繼續錘鍊自己的課堂教學語言,努力做到言簡意賅、重點突出,堅持使用普通話進行課堂教學。

(二)基礎知識教學

1、對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進行具體描述,講清線索。每課突出重點、基礎點讓學生掌握鞏固好。

2、聯繫時事、熱點,講授課文內容,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3、對課文重點知識進行歸納、綜合,讓學生系統掌握,教給學生學法、記法,提高教學效果。

4、通過各種途徑,努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歷史學習習慣。

5、通過嚴格要求、定時檢查、及時抽查、嚴格督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通過鼓勵、引導等方式培養學生勇於發問的良好習慣。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教育:

1、進行愛國主義優良傳統教育。提高認識,培養能力,充分利用教材史實,增強學生愛國認知。通過戰爭的破壞作用,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初步用歷史辯證唯物主義觀教育。如評價革命戰爭作用及中國落伍原因。

3、進行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歷史科反映民族關係史實、政策,如清朝時期民族關係及近代社會發展,讓學生了解國情和民族發展,樹立民族團結,民族平等的觀念,提高愛國認知。

四、教科研

積極參加學校和市教研室組織的教科研活動,努力在教科研活動中提高自己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能力。

八年級歷史教學計劃 篇4

爲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落實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完成教學大綱所提出的教學任務,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計劃如下:

一、學生基本情況

八年級學生,思維比較敏捷,有的學生也喜歡刨根問底,也有的學生對歷史這門學科是置之不理,提不起興趣來,學習目的不明,缺乏主動性,綜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紮實。本期我擔任八年級七個班的歷史教學,各個班整體水平不一樣,很多同學的學習方法和態度還有待提高。

二、本學期教學任務及要求

通過對歷史學科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國情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自己,全面的評價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使之由“學會”變爲“會學”,並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鍛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科書內容結構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爲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教材總共分五單元,25課,講述的是從鴉 片戰爭到解放戰爭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夕的歷史。每節課後還設計了“每課一得”、“材料閱讀”、“自我測評”、“活動建議”等內容,旨在啓發學生思維。

1、特點:政治思想性強,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可讀性強、重點突出;圖文並茂,趣味性強;啓發性和生動性結合;注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2、重點及難點:如何認清中國近代史的發展,瞭解國情,提高認識、培養歸納綜合能力。

四、教學方法、措施

1、作爲教師,首先要認真學習,研究並深刻領會思想歷史教學大綱,吃透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在教材中,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2、精心備課,做到既備教材,又備學生,對教學的各個環節精心設計,不斷提高課堂效率。

3、講究恰當的學習方法,精講多練,採用多種方式,鞏固練習。

4、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優化課堂結構,做到在愉快和和諧的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

5、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開拓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6、分期搞好單元測驗。以使對學生基本情況有所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