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合集11篇

歷史5.99K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做一個計劃。什麼樣的計劃纔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期末複習計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合集11篇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1

一、複習課時安排

一背(背老師歸納出的基本知識點)

二看(看學案、補充習題做過的錯題),七、八年級用2課時,九年級用3課時,以學生自主複習爲主,老師穿插檢查;

三練(單選和材料題),七、八年級用1課時,九年級用2課時,練講結合。

二、複習措施

1.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1)在基礎知識的複習過程中,要指導學生熟讀課本,重現教材知識,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

(2)在完善知識結構後,要重視學生對重點知識的記憶。採取課堂老師抽查,課後組長檢查本組同學、課代表檢查組長的辦法進行,事先對學生、組長、課代表提出明確要求,確保記憶效果。

(3)要重視基礎知識中的基本觀點的探究,指導學生髮現、歸納總結,進行聯繫實際的運用。

2.梳理體系,講練結合。

(1)以章節爲單位,注重“雙基”。複習中打破教材的課時順序,以一課內容爲單元,整合相關知識,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便於學生複習,也便於學生有條理地掌握知識,並在考試答題時使用知識點,有利於學生節省時間。

(2)講練結合。每一課內容的複習,都要準備一定量的練習題,包括單選、材料分析題等題目訓練。對練習要精選,注意練習的基礎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礎題爲主,適當綜合、適當提高、適當拓展,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並從中發現不足和漏洞,及時調整教學,查漏補缺。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2

一、目的要求:

通過複習,使七年級的學生對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線索更加清晰,同時,也要使學生把以前所學的中國歷史知識能與現實生活中現象聯繫起來,融會貫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複習過程中,一方面,要使學生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分析和歸納能力。另一方面,要對學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二、重、難點:

重點:隋、唐、宋、元、明、清朝的建立情況,鞏固措施,經濟發展的情況,對外關係,民族關係等方面的情況,每個時期在思想文化、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成就。各個朝代之間的更替情況。

難點:教材中各個朝代間不明顯的轉折,宋朝與其它少數民族並立,對每個民族的特點的分析,各個朝代中具體的介紹比較概括,時間少,內容多等等這些問題是七年級學生在複習過程中的難點。

三、複習方法和措施:

1、將一些相關的知識點要分類彙總,整理成資料。

2、複習的重點要放在落實基礎知識上,並指導學生掌握做題方法。

3、抓好重點題的過關工作。

4、檢查以每個學習小組組長檢查小組成員爲主,教師抽查爲輔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八年級第一學期歷史學科共七個單元,課程內容較多,依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重視對學生能力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着眼於對學生成長終身有益的內容進行復習和總結訓練,強調知識之間的聯繫性和歷史事實下的事物發展本質的探究。除傳授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之外,還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維護祖國統一,增進民族團結教育、優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及環境保護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

二、學生情況分析

八年級期會考試成績整體優良,優秀率、及格率均有待提高。全年組不及格有66名同學,部分同學考試分數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是歷史是一門記憶內容較多的課程,而對於要求記憶的內容沒有重點強調,課堂上講的內容學生只是初步理解並沒有牢固的記下來。從總體上觀察,最近因爲學校各班籌辦元旦聯歡會,學生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缺乏主動性。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往往看一時的心情或喜好來決定是不是認真聽課,所以在課堂上表現差異較大,還不具備自我約束能力,自覺性較差。雖然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對於新課標要求的自主學習已經逐漸適應了,但是仍有大部分同學不能夠主動提出問題或者不能自己解決問題。

三、具體計劃

根據本學期實際情況,特作計劃如下:

1、複習目的要求

通過對八年級《中國歷史》(上冊)的複習,使學生融入中國近代歷史的氛圍,掌握中國近代歷史發展的演革,使學生對中國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此過程中,我們着重培養學生兩方面的東西:一方面,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歷史人物,另一方面,通過教材的複習,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愛國情操教育,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複習重點

八年曆史第一冊是政治思想性很強的一門課程,思想性、科學性、可讀性強,圖文並茂,趣味性較強。 內容是從鴉片戰爭到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各個歷史時期的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發展,共22課。 教材重點在於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重點在於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3、複習難點

本冊內容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時間跨度不是很大,但是內容多而且雜,各個歷史時期課時都偏短,理論知識強,學生不易理解,時間短是複習的又一難點。

4、複習的方法措施

(1)、嚴要求、嚴格規範好課堂複習秩序,確保複習效率。

(2)、挑選出精練的複習資料,並配備好答案。

(3)、課堂上把注意力應放在中下層學生身上,檢查他們的複習情況。

(4)、課後一定要讓未過關的學生補測過關。

(5)、通過模擬訓練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復 習的內容。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4

一、複習目標

1.掌握並熟記歷史基礎知識,準確再認和再現重要歷史事實。2.通過歷史現象初步理解一些歷史基本概念和觀點。3.初步運用所學歷史知識分析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繫。

二、複習時間及進程安排

17周1——14課2課時

18周15——23課2課時

19周綜合複習檢測題2課時

三、複習措施

教師認真鑽研教材與大綱,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仔細分析學生學情,研究學科特點,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複習效率;科學嚴格地對學生進行復習方法指導,使之保管好每份複習資料;科學有效地對學生進行考試方法指導,使之靈活準確地使用好教材和各種資料;對全體學生做好複習動員工作,使學生充分認識複習好歷史的重要性,並能以積極樂觀的態度投身到複習迎考中去;複習力求精要,減少繁重知識,降低能力要求,不過於挖深拓寬,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不影響其它學科的正常開展,努力做到短時間、高效率。臨近考試,如何提高複習的效率和質量?我認爲,要制定周密的複習計劃,切實可行的複習計劃能讓複習有條不紊地進行下去,它是完成複習內容,提高歷史質量的保證。爲此,我制定如下複習計劃:

第一,複習課本,夯實基礎。往年的考試題告訴我們學好課本的重要性:在複習時必須深鑽教材,複習時要做到細、廣、不留下任何知識死角。所以,我計劃用三節課帶領學生複習課本,複習完畢,及時佈置一些練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夯實基礎。因爲即使是能力型試題也要以基礎知識爲依託。教會學生一些記憶知識的方法。如用歷史表格整理知識、系統法、把歷史知識用點、線、面串成網絡使之成爲一個整體,用圖示,比較等方法來複習掌握基礎知識。現在通行的是專題式教材,所以我更多的使用歸類複習,對同類知識進行必要的歸納、總結,使之條理化。

第二,複習新課堂。這一階段,重點是進行強化練習,消化課本知識點。我主要用2節課左右的時間來完成。

第三,綜合訓練,講、練、評結合,提高能力。具體做法是:從往年考卷、網上資料中精選幾份進行訓練,或自編模擬試卷,設計的題目由典型性、針對性到層次性和時代性,並注意試題的靈活性。因爲時間關係,和學生一起完成,做題過程中及時指出學生掌握知識和審題解題及書面語言等存在盲點和誤區。要查漏補缺,糾偏正誤。

第四,回味練習。針對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掃清盲點,強化知識點。

最後,在心理上要調整好自身和學生心態。在複習時,教會學生正確對待壓力與挫折,正確看待成績,增強自信,發揮學習的最佳效能。同時複習時注意從講課複習、做練習(試題)、改正試卷、小結等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在學習的每個環節上合理利用時間,學習得法,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只有在複習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用紮紮實實的態度,科學的方法進行復習,才能全面提高歷史學科的能力,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考出好的成績。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5

本次歷史試卷,注重基礎,重視應用,凸顯能力。以課標爲準繩,本學科的重點內容爲核心,設計巧妙,立意高遠,與時俱進。以基礎立意轉向基礎與能力並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把握了教學的改革方向,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導向鮮明,是一份融綜合性、開放性和時代性於一體的好試題。

  一、試題及答題情況分析:

1、試題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考查的知識點全面、覆蓋面寬,立意高遠。

2、選擇題。本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選擇題得分率預計應該有80%左右,說明學生在平時的歷史學習中比較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這對於開展歷史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新的課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3、判斷題:學生對知識把握不牢,出現判斷不準的現象較多。

4、材料分析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學生的水平不等,結果丟分較多。這充分反映了學生歷史學習與考試的各項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現在:

(1)學生的基本功不紮實,有待提高。錯別字現象、字跡模糊不清現象、觀點不明、語言表達不通順現象等大量存在。

(2)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答卷中答非所問,文字表達不切要點等現象也很嚴重。有許多同學做題不認真,沒有認真審題,對題意理解不深,張冠李戴,考慮問題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丟分。如對“近代化”的認識模糊不清。

(3)沒掌握做材料解析題的方法、綜合能力較差。如簡答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等問題,雖然能大體的理解其內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說明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差,不能從整體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學生的應試能力不強。如:材料分析題中的小題,不能展開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學生如何選擇有效信息作答的應試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進措

施:

爲提高教學成績,下學期努力做到:

1、加強審題訓練,尤其是做過的題有必要反覆聯繫,利用課前幾分鐘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關鍵是找好關鍵詞,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對題乾和選項進行深入細緻的分析。

對於認真審題答對習題的同學給予表揚。每個同學要善於發現自己審題過程中的問題及時總結及時採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強材料題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進行前伸後延。進行有跨度、有聯繫、有對應的綜合複習,採用形象視圖、逆向思維等方式,查漏補缺,重點內容仍然作爲重點複習。課上現場讓學生答題,每節課至少做一道大題。老師巡視,發現學生的問題及時解決,共性的問題統一強調,這樣學生就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做到有針對性的彌補和改善。對做過的同類的習題進行整理總結。在總結中昇華提高。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6

期末來臨,高二歷史基本完成新課的教學,預計1月8日開始展開期末複習,現制定期末複習計劃。

指導思想:幫助學生理清知識點,梳理知識線索,更牢固掌握基礎知

識。通過配套的同步練習檢驗學生知識掌握狀況,並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同步練習資料的編寫分工:(每人編寫的資料不超過A4紙4頁)

第一單元:藍華文

第二、四單元:陳欣

第三單元:胡雙林

第五單元:尹美華

第六單元:王美姣

複習進度表: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7

1、重視世界史的複習

(1)國別史的複習法。

主要是英、法、美、德、日、俄等國的歷史。例如,法國政權的更替。

(2)國際關係史的複習法。如英法關係、英美關係、德法關係、美日關係、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等都屬於國際關係史,應加強複習。(3)中外史關係的複習法如中日關係、中英關係、中美關係、中俄關系、中法關係、中德關係。

2、深化現有知識結構

(1)注意歷史事實之間的橫向聯繫。例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爲帝國主義國家的有美、英、德、法、俄、日等。接着,新興的美國超過了英國,德國先後超過了法國和英國,從而改變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了它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

(2)注意事物本身的縱向聯繫。如三元里人民抗擊英軍侵略和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略這兩場鬥爭的共同點。再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

(3)注意知識的廣度。關於國共兩次合作,可以理解爲第一次是黨內合作,第二次是黨外合作。關於中法戰爭,中國是敗而敗,法國是不勝而勝。關於美國兩次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外部矛盾;美國內戰是解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內部矛盾。國爲民國元年爲1912年,所以民國六年即1917年。總之,考生不僅知其一,而且能舉一反三。

(4)注意知識的深度。複習是一種創造性勞動,將初步獲得的知識加以深化在更高層次上有新的認識,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1840年,是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的具體年代,而1840年的鴉片戰爭標誌着中國封建社會轉變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這是1840年的內涵。

3、進一步提高基本理論水平及運用理論分析問題的能力複習時應把重點放在能力上,尤其是思維能力的訓練。我們以“原因和結果”爲例加以說明。

歷史期末複習計劃8

第一、加強集體備課,提高備考效益

1、加強集體備課的組織管理。集體備課要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定主題,重難點、集思廣益,資源共享。備課組必須認真研讀“三綱”,精心研究大學聯考和大學聯考試題,複習纔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2、逐步轉化備課方式。集體備課要實現由備教案向備學案的過渡,由備教學內容、備知識梳理向備教學實施的過渡。

3、潛心研究備課內容。備課要認真關注“三情”、 “三生”(尖子生、邊緣生、學困生)等問題。

4、在備課和教研時,充分發揮老教師的幫帶作用,從備課、講課、作業佈置,重點講解各個方面細緻的指導新教師。並要求新教師儘量做到聽一節講一節,學習中提高。

第二、認真落實目標教學,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1、解決好目標設置問題,要以學生爲本設置目標,目標一定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是學生學習的收穫、積累和提高,要直指學生的學習結果。目標用詞要清晰、簡單、明瞭、切中要害,爲此,我們通過教學研討,形成統一的教學案模式:目標提出要有恰當的動詞;知識結構清晰、精練;大學聯考真題有導向性;每節課解決1-2個重點問題;習題鞏固針對性強。一節課的成功與否關鍵看學生基礎知識理解和掌握多少,看學生獲得哪些能力上的提高。

2、堅持“三鼓勵、三不許”的教學基本要求,即“鼓勵學生多說,多上講臺,培養主動意識,使學生開口敢說;鼓勵學生多寫多思,使學生養成動手、思考的習慣;鼓勵學生不迷信資料、課本和名師,使學生養成探索創新的能力。調動學生讀、記、聽、寫、練的每一根神經。

3、整合教材,提升綜合能力。

目前高中歷史新課程是以專題史的形式呈現的,同一單元的各課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但專題史的教學明顯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因 此在歷史複習中,最好按通史體例重新整合三個模塊的內容,構建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徵。抓好通史複習,既可溫故,即整理同一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專題模塊的 知識;又可知新,即在已有知識基礎上歸納不同時期的階段特徵,構建知識體系,融會貫通,形成新的認識。

王位世襲制代替禪讓制)

都城陽城亳、殷鎬京

末代國君夏桀(暴君)商紂王(暴君)周幽王(昏君)

(公元前771年)

***公元計算(公元前558年用世紀和年代表述;你出生在多少世紀多少年代;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8世紀比公元前19世紀;西周建立距你出生多少年)

****西周經濟:1、農作物品種增多,已有人工灌溉2、手工業分工較細,原始瓷器製作普遍3、建築物開始使用瓦

第6課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P28

實行目的:爲了鞏固國家的統治

西周的分封制主要內容:P28兩點(P33材料讀)

歷史作用: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貴族、平民與奴隸(社會網絡示意圖P)

統治人民的手段: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與思想上的禮儀教化雙重手段(作用)

第7課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P34

背景:周王室衰微,幾個大諸侯國爲了擁有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乘機爭霸,先後出現"春秋五霸"(齊、宋、晉、秦、楚)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改革,國富兵強,成爲第一個霸主

概況晉文公:城濮之戰打敗楚軍後成爲中原霸主

楚莊王:必之戰打敗晉國,成爲中原霸主

戰國時期七雄並立:齊、楚、秦、燕、趙、魏、韓(東南西北到中間)(地圖)

政治外交策略:"合縱"、"連橫"

*****成語(見大題)

第8課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春秋戰國時期)P41

從千耦其耘到個體農耕鐵器(春秋)牛耕(戰國)廣泛使用(引起戰國時期社會變革的根本原因)

生產方式的變革(個體生產代替集體耕作)鐵器牛耕引競相改革的時代風潮(公作則遲分地則速---春秋戰國時期)

發社會變革歷史背景

富國: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

商鞅變法主要內容強兵:獎勵軍功;(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

(戰國時期各國變法中影響最大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衛鞅、秦孝公)行縣制;統一度量衡

歷史意義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爲以後兼

(歷史作用)並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9課甲骨文與青銅器(商朝)P46

龜甲、獸骨甲骨文漢字(意義)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

鑄刻在青銅器金文

代表

C、司母戊鼎(是現今世界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列舉商朝以前的三項世界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