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精選】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歷史1.34W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計劃吧。擬起計劃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三篇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學期高一歷史呈獻給學生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內容包括中國和外國,涉及古代、近代和現代不同的歷史時期。全本書共計八個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經濟決定政治,政治反作用於經濟,文化是經濟、社會在社會中的體現。在整個高中階段,高一學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導性的作用。

  二、學生狀況

本學期是高一年級新生從國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學期,學生處於新的學習環境、面對新的師資面孔、手握新的教材,這一切絕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個或短或長的心理適應期、心理調整轉軌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排斥情緒。

高一新生在學習方式、學習方法上也面臨着調整,高一新生同時也面臨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識點銜接問題。國中時強調記憶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高中則更多地強調在記憶的基礎上的理解和運用。對歷史而言,則是形成正確的史觀,充分發掘教材及相關材料中的有效歷史信息,並運用正確的史觀和歷史信息分析解決歷史問題,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來自於全縣不同的學校,原學校不同的文化氛圍,使學生在心理、生理、學習方式、學習態度和社會認知等方面存在着較多的差異性。應積極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推進學生差異性發展。

由此,“新”是高一學生的一大特點,“新”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學生具有更多的塑性。爲此,作爲高一年級任課教師,應該緊緊圍繞“新”,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發掘學生潛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

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重大歷史問題;在掌握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

2、過程和方法:

進一步認識歷史學習的一般過程,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學習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方法,努力做到論從史處、史論結合;注重探究學習,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學會與他人尤其是不同見解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歷史學習,進一步瞭解中國國情,熱愛和繼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弘揚和培育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加深對歷史上以人爲本、善待生命、關注人類命運的`人文主義精神的理解。

  四、教學要求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史中,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習本學期的課程,使學生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確理解政治制度演變的必然性和對近代、現代的影響,進而正確把握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發展規律和發展特點,做到以史爲鑑、面向未來。

  五、教學措施

1.課標爲本

認真研讀和分析課程標準,瞭解我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歷史學科測試標準,深度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做好課前課時設計

2. 創新授課

創新課堂,上好每一節課。運用課前課時設計,採用問題教學法、學案導學法、討論法等。關注課中生成,及時調整教學思路,激活課堂,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歸納的能力。

3. 改進教法

用好學校提供的課程資源,把“白板”引入歷史課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於營造新的教學情境等特點,創設快樂和諧課堂,拓展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

4. 及時總結

認真做好學生意見、建議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時調整工作,不斷修正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把關注全面與關注學生個性有機結合,耐心輔導學生,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狀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教授高一5、6兩個班,學生的基礎較好,認知能力強。總體來說,作爲高一新生,對於歷史的學習還停留在國中階段的認識水平。

2、教材簡析:

高中歷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歷程爲主題,着重反映了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分九個單元,30課進行闡述。教材的編寫採取中外合編的專題史體例,每個單元集中探究一個比較宏觀的歷史問題。每個單元分爲若干課,每課涉及一個比較具體的歷史問題。對於專題史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知識積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必修課的學習探究,除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現象外,還要重視對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要讓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全面分析歷史進程,正確認識歷史發展過程中整體與局部的關係,辯證地認識歷史與現實、中國與世界的內在聯繫。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揚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質量目標:

在期會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0%,優秀率爲25%

在期末考試中,爭取學生的合格率爲95%,優秀率爲30%

四、重點工作: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方法,養成學習習慣,夯實知識基礎,穩步提高學習成績

五、具體措施:

1、做好初高中銜接,放慢講課速度,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

2、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綱化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內容,有的放矢。

3、抓好課堂效率,擴大提問範圍,關注每一位學生,觀察學生上課狀態。上課力求精幹、實在。上課要求每個人在教材上做好筆記,課後進行知識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識的鞏固,注重課後反饋,每節課後完成練習,每個單元結束後,進行總複習和考覈,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6、注重授課語言的精確,準確適用以下詞彙“瞭解”“掌握”“重點學習”“知識遷移”。

附:高一歷史教學進度

授課時間授課專題授課內容

9月1日—9月13日

專題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9月14日—9月21日

專題二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鬥爭

9月22日—10月7日

專題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10月8日—10月20日

專題四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0月21日—11月2日

專題五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11月3日—11月11日

專題六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11月12日—1月21日

專題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11月22日—12月2日

專題八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12月3日—12月11日

專題九當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12月12日—12月21日

專題一古代中國經濟得基本結構與特點

12月21日—12月30日

專題二近代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12月30日—1月8日

專題三中國社會主義道路得探索

1月8日—1月18日

專題四中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高一歷史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高中歷史教學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爲依據,以學校工作計劃爲指針,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爲主線,全面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精神,針對我校高一學生基礎差的實際,堅持“夯實基礎,狠抓雙基,改進學法,激發興趣,提高能力”的指導思想。

二、教學目標:

高一是個關鍵時期,學生剛進入高中學習,功課多,任務重,學生基礎差,學生不能很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且高一學習要爲學考和大學聯考做準備,所以我確立瞭如下幾個目標:

1、落實雙基。加強基礎知識的閱讀、理解、分析、綜合、鞏固,定期組織知識過關。

2、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閱讀,能提取有效歷史信息。

3、培養學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加強對歷史概念的分析、判斷、歸納,使學生能正確把握歷史概念,加強材料題的分析訓練,以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課堂上可以分組討論,探究學習任務,互相交流信息,在合作探究學習中提高學習能力。

5、利用教材資源,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主要任務是完成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內容。本冊教科書講述的是人類政治文明發展史,共有八個專題。

政治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經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瞭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歷史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驗教訓。

本模塊的學習要點:

1、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4、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6、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7、現代中國的對外關係;

8、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瞭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係和階級鬥爭,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學習蒐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並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其歷史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並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鬥的人生理想。

四、學情分析:

高一年級共四個班(147、148、149、150班),272個學生,學生基礎差,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沒有。在教學中要想提高成績,是相當難的,但我要迎難而上,少講困難,多想方法。教學上要分層次進行,要求不宜過高,按照學業水平的要求進行教學。針對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其主動性,拔高要求,並要進行一定量的較難的作業佈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鑽研新課程教材,依據歷史課程目標,針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歷史教學課堂。在集體研究的基礎上備大綱、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

2、認真教好每一堂課。上課是整個教學的中心環節,靈活安排教學順序,把創新教育和素質教育引入課堂,採用問題教學法和討論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同時重視基礎知識,搞好學科內專題研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遷移,培養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

3、採用“情境教學”,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在愉快中學到知識。

4、關愛學生,以情動人,耐心輔導每一個學生,認真批閱學生的每一次作業。搞好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及時反饋到教學中,同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5、結合實際,開闢第二課堂。本學期要求學生進行適量的課外閱讀和歷史調查活動,收集相關史料,拓寬學生視野,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應對大學聯考的挑戰。重點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和動腦的綜合能力,逐步形成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六、教研教改:

1、加強集體備課,與同組的老師共同商討教學教法。

2、鑽研歷史教學大綱,探索新課改,堅持用啓發式教學,在教學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創新教法。

3、在教學中,把握好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重在導,學生是學習的主要角色,平時加強摸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變爲高效課堂。

七、進度安排:

本冊教材根據專題分爲8個單元,共27篇課文。外加1個活動課,共計28篇課文,38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