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3篇)

歷史2.17W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歷史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3篇)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1

今年第一年政史合卷,剛在政治教師的崗位上站穩腳跟的我又多了一個新的課題。捏着一把汗,去授課、複習、輔導,寒來暑往中迎來了會考。千叮嚀萬囑咐把學生送上考場後,戰戰兢兢地等待着成績的揭曉。終於等來了領導的一句“還好”,心中的大石落了地。一年的辛苦沒有付之東流,自己也爲之欣慰。

但也不至於好了傷疤忘了痛,該總結反思的還得沉下心來細細盤點。按照會考說明,我幫助學生整理了知識點,並充分利用備課組的基礎複習卷練習、講評。基礎知識複習完一輪後,接着以練和講爲主展開了綜合複習。試卷以政史

合卷爲主,反覆練習、講評。同時利用關係引進了正衡的幾份歷史綜合練習卷,在難度上幫助學生拔了一拔,培養他們面對難題的答題能力。最後會考前再次將基礎知識複習一輪,並利用時間給學生提優補差。

教學過程中,苦於沒有專業教師的引領,沒有專業知識的支撐,無論是備課時還是會考複習指導方面都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作爲政治教師,政治教材不斷在改革,幾乎年年換新教材,需要大量的精力去學習、研究。此時再政史包班,去研究、拓展歷史知識,精力明顯不夠,底氣明顯不足。鑑於學校缺少歷史教師的實際情況,客觀上我也想政治歷史兩手抓兩手硬,但主觀上我還是傾向於政治,這對學生是不公平的,對教師自身的提高也有較大影響。畢竟會考科目牽涉的精力太多,這樣的生源下,一門尚且需艱苦奮鬥,兩門頗有彈盡糧絕之感。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神話”時代已經過去了,唯心主義應該科學地迴歸到唯物主義,我應該清醒地看待、分析自己。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2

就通史與專題的關係的理解:以往高中歷史章節體通史教材的特點是時序性和整體性較強,內容多而淺,教師們對它已習慣和適應了。而今模塊單元體專題教材的特點是內容精煉,跳躍性強,思維層次高,適合探究性教學的開展。但新教材剛使用,教法也在探索中,老師們很不適應,再者學生國中的歷史知識幾乎空白,故而高中歷史教學壓力很大。

爲此我以爲應抓住下面幾個環節方能更好地適應新教材的要求:

一個理念:傳統與現代有機的結合,但在過度階段應立足於傳統。即重視大學聯考要求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與訓練,在此前提下,以新教材做爲素材,對重要的考點展開討論進行探究,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讓他們在過程中感悟人生。

操作程序:

A、課前預習演講(引導學生把握教材整體線索)

B、對重點段落設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以激發興趣)

C、通過史實回憶、史實梳理、分析得出理性的結論(讓學生在把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引導、培養他們的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D、作業或測試(筆試+口試+小論文)(反饋新課標掌握情況)

E、帶學生外出考察珠海歷史遺蹟(課外實踐)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3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教高一年曆史,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說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纔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的努力方向.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是教師成長過程中重要的手段。是教師從“會教”到“會學與會教”結合起來的過程。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重要過程。

我們知道歷史新課標講究的是教學的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知識與能力是指: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歷史發展進程中的重大歷史問題,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我們這裏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對歷史的學習基本上是空白的,所以按照新課標的這種教法顯然是不符合我們這裏的實際情況的。那麼,在學生沒有任何歷史基礎的情況下,我們來如何開展歷史教學?這就是我現在面臨的問題。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於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4

本組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教學備課有以下幾點反思:

1.備課過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和開發歷史課程資源

在備課時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努力開發利用教材、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明白教科書僅僅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一種資源,而不是唯一的資源,歷史老師只是最重要的人力課程資源,學生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因此備教案同時也要備學案。爲學生提供哪些課外閱讀?什麼情況下開展歷史知識競賽,組織歷史專題講座、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片等。都要預先計劃好,做到有備無患。備課過程中要本着有利於豐富學生的歷史知識,擴大涉獵的知識面;有利於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實踐活動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利於對學生進行德育、審美教育。正確認識並處理好課內外教學的關係,努力使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並互相促進。

2.授課過程中應側重於以歸納歷史知識點,教給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與技巧。

《課程標準》把原有的學科體系濃縮爲數十個專題。但其本身所具有的教育任務和教育功能與學生掌握基本歷史信息的要求並不矛盾。《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指出: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包括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以及重要的歷史概念和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作爲基於歷史知識信息傳遞的教學課堂,就必須要在對知識點進行歸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方法和技巧。在這一方面上,忌諱只是勾劃知識,讓學生死記硬背,而這恰恰是歷史教學中最容易犯的毛病。如果在教學中不摒棄讓學生完全地記誦知識點,不教給學生掌握基本知識點的方法和技巧,那就絕不是新理念下新課程的歷史教學。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5

今天爲止將六個班的導言課講完了。導言課主要講四個問題:

1、歷史是什麼?

2、爲什麼要學歷史?

3、怎樣學歷史?

4、《歷史》課程概述

在給學生講四個問題時,爲了瞭解學生國中時的《歷史與社會》所學的歷史知識,專門設了一個小遊戲,將班裏的學生分組,要求學生們將自己認識的歷史人物一一說出來。結果每一個班的氣氛很好很活躍,所教的六個班裏僅一個學生拒絕回答(我很奇怪他爲什麼會拒絕回答這個這麼簡單的問題,他絕對不是不會,或者是有意或者有其他原因)。

在上講臺的一刻起,發現學生對老師的第一印象是相當重要的,對老師是相當好奇的,都想了解多一點老師的情況。比如,叫什麼,來自哪裏,多大年紀等等。幾乎每一個班都有這樣的情況出現,要求老師進行自我介紹。所以,我在介紹“我的歷史”時,三句不離本行,還是將“歷史”課程中的“分封制度”搭了上去。因爲下一節課剛好要講分封制。

六個班有四個班的層次稍好一些,所以講起課來明顯感覺到輕鬆一些。印象較差的是15班,從進門到我上講臺,班裏吵得一團糟,我站在講臺上有兩三分鐘,班裏仍然不能安靜下來。同樣是普通班,今天上的13班就好多了。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6

在6班講到美國用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陸戰給盟軍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時。我說:當時美國軍方準備把兩顆原子彈扔在東京的,但後來因爲一些原因臨時改變了計劃。學生挺好奇,就問我,什麼原因呀?我就陳述了一個理由,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美國飛行員定位不準確,再加上緊張,錯誤地投放了地點。我自以爲給了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回答,滿足了學生對歷史之謎的好奇。

孰料,6班平時一個性格活潑的女生打斷了我,她指了指她後面一個男生:老師,他不同意你的解釋。我沒有生氣,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穩、樸素,我有點印象,他經常在我講一些內容之前,能預先說出我要講的主題,是一位對歷史有濃厚興趣且歷史儲備豐富的學生。我示意他發言。他說:當時美國軍方沒有準備轟炸東京,對長崎和廣島的轟炸是事先定好的,並不是飛行員的失誤造成的。我讓他坐了下去,實際上我對這個事件並沒有細緻查找資料。課堂上剛纔的這番解釋記憶裏也是聽某位同行說的。後來回到辦公室,迅速查了相關資料,果然學生的觀點是正確的,我不禁汗顏,看來,我的備課還必須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識性錯誤可不是好現象,會誤人子弟的。同時也要感謝我的那位學生,師生相長,的確,我們要平等地和學生相處,不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識上。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7

上課時檢查學生作業:期會考試歷史複習提綱。各個班發展不平衡,14班整體完成的最差,幾乎所有男生都沒有寫,甚至有的同學連發的提綱都不見了,女生一小部分完成很好,還有一部分寫了三分之二。

怎麼辦?發火,宣泄心中的憤怒,可是於他們有用嗎?這些男生大概已經習慣了教師的訓斥、懲罰,我的發火對他們,尤其是對男生羣體幾乎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不能促使他們反省,並端正態度,發火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傷了教師身心,所以我調整情緒,笑着評價:“班上出現了多個白卷英雄,還有的同學和我捉迷藏,14班的男同學真是可愛啊。”

然後對做的好的女同學給予表揚,接着,便上課,給他們對提綱,引導他們在書中把重難點劃出來,學生這時都非常認真,忙碌地寫,劃。教室裏出現難得的熱火朝天的`學習場景。哎,這些學生,什麼時候才能把學習轉化爲自主的行爲呢?下了課後,我知道,課後要做的教育工作還很多呀。

學生向我彙報,各科作業太多,根本來不及,教師都在黑板上寫明:晚自習下課交作業。教師的心情很好理解,馬上要期會考試,況且實行統考,考完後給教師排隊,哪個教師甘心落後呢?

都想趁最後幾天時間讓學生多複習自己教的學科,用什麼辦法搶佔學生的課餘時間呢?佈置作業無疑是最合適的方法了,雖然教師也承認考前佈置大量的作業未必是有效的複習措施,但他們已顧及不到教學的有效性了。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8

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是高一(18)(19)(20)(21)(22)五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因爲學生還處在高一年級這一非常特殊的學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個重點中學,學校上上下下一切爲理科的學習科目馬首是瞻,每週和音體美相同的課時,還恨不得再減去一節留給學生自習。於是這就將我們歷史原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學科推上了一個極爲難堪和尷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對學生負責任的原則,我還是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儘量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瞭解歷史的真實,讓可憐的國民再找回一絲歷史的責任感,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讓學生喜歡全國人民都不重視的歷史課。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聽課,也就自然避免了我們通常認爲的歷史課就是自習課就是有老師的休息課的窘迫困境,學生愛學這一科,覺得這一科對自己有用,自然上課就不會說話,打瞌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方式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但是就像有些領導說的那樣“作爲一個剛踏上講臺不久的年輕教師”要想泰人自若的駕馭課堂實現上述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諸多不可能之下,我儘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實現,所有首先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我覺得對所教教材還不熟,對於知識的把握有所欠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真備課,敷衍了事。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精明的很,老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了,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廣博的知識素養,不出一週,學生便會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應付和得過且過的行爲和想法都是極其可怕的,它會斷送學生對你的信任,甚至徹底顛覆學生對爲人師表的教師的高大形象。所以我絲毫不敢放鬆備課這個最關鍵的環節。在講每一節新課前,我都會通過對新老教材的對比,查閱相關資料。在頭腦中多次設想,在這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麼問題,我該如何解答纔會給他們最滿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與現實聯繫很密切的問題時,我都會通過網絡或向政治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請教等途徑,儘量挖掘出歷史與現實的某種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歷史並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而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素質較高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善於表現自己。我就利用了他們這個特點,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有所收效。這幾個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勁頭都很高,我就儘量使他們成爲帶動全班學習歷史的動力。毫不吝嗇的表揚他們,其他同學受到了感染,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在課前先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第一組研究“衣”、第二組研究“食”、第三組研究“住”、第四組研究“習俗”,讓他們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上課時給每一組5分鐘的時間彙報本組的

研究成果,後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21班的學生,聲情並茂講的非常好。(我已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當我們迴歸課堂的本真時,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時,我首先懷疑的是: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懂?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作爲年輕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反思中,在這樣對課堂瑕疵的苦苦尋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我覺得,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遊史海,創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頭跳舞”無趣且無效。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9

一、抓住常規教學,認真地上好每一節課,力求提高課堂效率

這是對教師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對教師的最高要求。認真備好每一節課,要翻閱教材、教參、教輔用書,力爭做到把老師知道最多的知識,教材中所蘊含的所有要點,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聯點都備出來,有條列地傳授給學生。抓住課堂教學主陣地,認真組織課堂教學,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定要抓住課堂上的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抓好學生的知識點的過關檢查,及時反饋,做到功在平時

上好課,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要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反饋,過關檢查,在每一節上課前,老師就要對學生所學的舊知進行復習提問,這樣既檢查了學生以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起到新舊知識的銜接的承上啓下作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就是平時我們所說的“溫故而知新”。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10

今年,我擔任高一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與去年相比,我在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一,上課時的條理性更強了,能夠較好的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且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第二,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對課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夠較好的做到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使課程內容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第三,在講課過程中,能夠較好的做到根據課本內容選擇恰當的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方面的資料,儘可能的爲學生展現一個鮮活的歷史。

通過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一、回顧經歷,積累經驗。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爲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二、發現問題,尋找方法。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

對於學生來說,如何教學是我們作爲老師的又一大重要責任之一,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

一、責任重大。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這樣纔可以說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爲教師的這顆心。作爲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

三、多與學生交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而且一定要記錄和沉澱這樣一年下來纔會留下很多。

總之,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因此,今後我要善於對自己的工作回過頭來總結,坐下來反思,“實踐出真知”在不斷的教學及反思過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高一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11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擔任了高二年級六個班的歷史教學工作,其中兩個文科班,兩個理科班,教學的進度和難度不一。從教以來,如何有效地使用歷史新教材,如何使不同班級、不同層次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是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的問題:

一、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我覺得以下幾個問題是首次必須要做的準備工作:(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要從課程性質上明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所闡釋的有關教材與教學課程理念以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程目標,並依此建構科學的教學目標;(2)認真研究高中歷史教材,要從教材的角度揣摩編寫者對課程標準的理解,從課程標準的角度評價高中歷史實驗教材的特色;(3)認真研究學情,即瞭解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水平狀況,據此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如何有效提高利用教材,提高課堂教學成果

歷史教材是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不僅要使用,而且要優化。對於歷史教師來說,用之於教學是職責,完善並使之利於教學也是職責。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兩種現象要力求避免:一種是本本主義,教學“不敢越雷池一步”;一種是將教材邊緣化,教學遠離教材。客觀地講,教材在體例結構、內容旨趣、圖文結合、自我檢測以及拓寬學生視野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切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但從教學實踐的情況來看,教材內容還有不夠完善的地方,需要補充和加工。

(一)內容的補充。先行人教版的高中歷史課本在課程內容設置上以專題史爲標準,所以很多學生在歷史基礎的薄弱上比較薄弱,尤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歷史。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彌補學生在這方面知識的欠缺。比如:必修(三)教材最後附有:“中外歷史大事年表”按照發展進程,將歷史事件進行了一次縱向和橫向的比較。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就時常會讓學生翻開這個表格,進行同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的比較,一方面,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歷史事件之間的共性,以及這種共性背後的緣由。另一方面也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對比、歸納、對比的能力。

(二)適當的結構的調整。《第五單元: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這一單元的教學時,課本教材安排是兩課:《14課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15課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如果按照的教材順序進行教學,會讓學生容易產生誤解:比如忽略了三民主義,比如有學生搞不清三民主義指導下的資產階級革命發生什麼時期。所以在進行15課教學之前,必須要把下一單元內容和本單元的聯繫進行必要的說明。這樣利於學生理解和接受。根據最近新課程改革的嘗試,我們感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應成爲高中歷史教材完善的過程,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科建設本身才能不斷進步和發展。

三、探索歷史教學的有效教學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課時與教學內容之間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尤其是文科班,需要深化的內容較多,需要鞏固的時間較多,而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要立足歷史課堂,提高課堂時間的利用效率,摸索有效的教學模式。

隨着教學的不斷積累和摸索,在課堂教學中,我逐漸的做到了以下兩點:

(1)“三不講”一是教學內容學生看書能會的不講,就讓學生看書;二是學生之間通過談論能夠解決的不講,就讓學生討論;三是學生討論不得,經老師點撥,能夠解決的也不講,就引導、點撥、啓發學生。

(2)“講”就講學生思而不得,經老師點撥仍不能解決的問題,講就要講徹底,打開學生的思路。當然,這是我追求的目標,實際操作中並不一定都能達成預期效果。比如在學習《16課三民主義》的時候,三民主義的內容,學生看書可以直接指出來。然後,引導提出問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要解決當時中國的哪些問題?學生討論會得出一部分內容,這時老師再進一步指出:民族主義和民權主義解決的問題區別在哪裏?學生經討論,思考往往也能得出來。最後如何對三民主義進行評價?怎樣理解三民主義是比較完整的革命綱領?學生往往思而不得。

那麼,老師就要引導結合內容來評價,學生往往還不能解決,這時教師就要指出:三民主義三個主義主要涉及的其實是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以孫中山爲代表的民族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一個是經濟要求,這兩個要求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而且這兩個要求代表了當時中國人民的利益和要求,綱領中包含了這些方面我們就可以說它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了。在這過程中,只有最後的評價問題確實有些難度,需要教師講解,其他的問題都可以通過學生看書和討論,由學生來解決,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12

在過去的一學年中,我擔任高一年級10班班主任,並擔任9班、10班、11班、12班歷史教學工作。9、10、11班都是普通班,出很好的成績不容易,加上很多學生(包括12班這個實驗班)都對歷史學科不重視,所以過會考都很困難。這樣就要求我必須熟知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僅把歷史課本教好,還要讓學生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並加入許多課外知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重視會考。憑着對事業的執着追求,對學生的尊重熱愛和對學校的深厚感情,我潛心研究新教材,着力明晰教材改革的指導思想,教學要求和知識體系。通過不斷深入學習以及全心投入地努力工作比較出色地完成了學校交付的教學任務,完成了學科知識的教授和基本科學素質的培養,同時促進了優秀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和提高。在這一年中有成功也有失敗和不足,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1、歷史教學要重視研究性教學,歷史課要寓教於樂。高一的歷史課難度不深,但要求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要十分紮實。因此我在備課時,注意史論結合,課上通過啓發式教學,和學生討論,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和經驗,同時加入許多歷史背後的故事輔助教學,讓學生認識歷史真相,客觀看待歷史。爲此,我帶領學生查找資料、討論、學習,上了一堂評價李鴻章的研究課,效果很好。與此同時,我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考查,每一堂課都進行提問和默寫,讓學生逐漸養成每天覆習鞏固的習慣,增強緊迫感。

2、一定要重視學生感受,帶領學生共同努力。在教學過程中,我十分注重知識的形成。我還介紹自己大學聯考時的學習和生活,告訴她們我是怎樣從成績的低谷步步努力,最後考上大學的,這不僅給了他們經驗,也鼓舞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他們經常向我請教方法和經驗,與我探討,及時向我報告學習狀態和心態,我從來都是耐心、高興的聽取,並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形成了良好融洽的師生關係,並取得了好成績。

3、不要放棄學習困難的學生。我瞭解到很多學習差的學生是遇到了困難,他們渴望老師的幫助卻又不敢,於是我分別找他們談話,瞭解他們的真實感受,表示了我願意幫助他們的心情。學生都很感激,於是我提出了一些要求,讓他們分批利用課間、自習等時間來找我背書、做練習。他們平時沒有養成堅持的習慣,容易忘記,於是我就經常提醒和督促他們,或者直接到班上去找他們,使他們養成了習慣,終於都能夠按時找我複習,甚至一有空就來問問題,因此在會考前,他們的成績都獲得了很大的提高。我看到了進步的喜悅掛在了他們的眉梢和嘴角,心裏也默默的祝福他們會考能有個好成績。

雖然這一年班主任工作很辛苦,教學任務也不輕,但我始終充滿了熱情、信心和愛心,在這一年裏,我不僅收穫了知識和經驗,還得到了學生的愛戴和信任,這樣的情感和經歷將繼續鼓舞我在從教這條道路上更加努力,不斷前進!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 篇13

根據校行政的安排,本學期改上八年級的歷史。上半學期主要學習中國近代史,線索明確,但內容較多,容易混淆,且知識點難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圖,學歷史(識圖學史法)。通過看地圖,將比較空洞的歷史事件還原於具有空間立體感的歷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這三大條約幾乎都有賠款、割地、開設通商口岸,學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導學生將每個條約都製成表格,使知識在輕鬆的學習中被記得更牢。

三是運用多媒體教學,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激發學生上歷史課的興趣。

四是開展探究性學習。比如繪製“鴉片戰爭前期清朝疆域圖”、開展社區歷

史小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能夠尋求多種途徑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了和學習方法,拓寬歷史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從這次期中測試的成績來看,學生總體上考得比較正常,班與班之間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數也不多。但是八年級的學生基礎較差,這是所有任課老師的共識。學生的學習態度、審題能力、學科知識的滲透融合的能力以及書寫表達能力均與八年級學生的要求有較大的距離。同時,學生仍未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仍然抱着學不學無所謂的態度。學生現狀如此,過多的埋怨責怪都無濟於事,只有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現狀,不斷地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探討教法,以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