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8篇

歷史1.67W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一歷史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8篇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是高一(18)(19)(20)(21)(22)五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因爲學生還處在高一年級這一非常特殊的學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個重點中學,學校上上下下一切爲理科的學習科目馬首是瞻,每週和音體美相同的課時,還恨不得再減去一節留給學生自習。於是這就將我們歷史原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學科推上了一個極爲難堪和尷尬的境地。但是本着對學生負責任的原則,我還是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儘量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瞭解歷史的真實,讓可憐的國民再找回一絲歷史的責任感,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讓學生喜歡全國人民都不重視的歷史課。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聽課,也就自然避免了我們通常認爲的歷史課就是自習課就是有老師的休息課的窘迫困境,學生愛學這一科,覺得這一科對自己有用,自然上課就不會說話,打瞌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方式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但是就像有些領導說的那樣“作爲一個剛踏上講臺不久的年輕教師”要想泰人自若的駕馭課堂實現上述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諸多不可能之下,我儘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實現,所有首先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我覺得對所教教材還不熟,對於知識的把握有所欠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真備課,敷衍了事。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精明的很,老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了,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廣博的知識素養,不出一週,學生便會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應付和得過且過的行爲和想法都是極其可怕的,它會斷送學生對你的信任,甚至徹底顛覆學生對爲人師表的教師的高大形象。所以我絲毫不敢放鬆備課這個最關鍵的環節。在講每一節新課前,我都會通過對新老教材的對比,查閱相關資料。在頭腦中多次設想,在這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麼問題,我該如何解答纔會給他們最滿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與現實聯繫很密切的問題時,我都會通過網絡或向政治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請教等途徑,儘量挖掘出歷史與現實的某種聯繫,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歷史並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而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素質較高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善於表現自己。我就利用了他們這個特點,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有所收效。這幾個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勁頭都很高,我就儘量使他們成爲帶動全班學習歷史的動力。毫不吝嗇的表揚他們,其他同學受到了感染,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在課前先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第一組研究“衣”、第二組研究“食”、第三組研究“住”、第四組研究“習俗”,讓他們在課餘時間收集資料,上課時給每一組5分鐘的時間彙報本組的

研究成果,後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21班的學生,聲情並茂講的非常好。(我已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當我們迴歸課堂的本真時,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時,我首先懷疑的是: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懂?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採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作爲年輕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反思中,在這樣對課堂瑕疵的苦苦尋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我覺得,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遊史海,創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切不能“抱着石頭跳舞”無趣且無效。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2

今年,我擔任高一年級的歷史教學工作,與去年相比,我在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第一,上課時的條理性更強了,能夠較好的做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並且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第二,在這一年的教學中,我對課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能夠較好的做到結合新課標的理念對教材進行適當的調整,使課程內容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生,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第三,在講課過程中,能夠較好的做到根據課本內容選擇恰當的歷史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方面的資料,儘可能的爲學生展現一個鮮活的歷史。

通過歷史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的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重要性,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反思”給我們帶來的多多益處:

一、回顧經歷,積累經驗。教師在上每節課時,都會有自己的感受,或愉悅、或平淡、或痛苦、或氣憤,在這不同的情緒中,往往蘊藏着寶貴的經驗教訓。尋找閃光點真誠讚美、賞識激勵,這一條作爲寶貴的工作經驗被我收入行囊,並在以後的工作中運用,成效很大。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是教育成功的祕訣。

二、發現問題,尋找方法。通過課堂實踐,我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反思對課堂教學的反饋指導,對教師成長至關重要。經驗+反思=成長。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於探索創新,在行動和研究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個“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師。大浪淘沙,回顧反思我不再一味重複昨天的故事,而是在今天的嘗試中變化、改進。

對於學生來說,如何教學是我們作爲老師的又一大重要責任之一,要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自己:

一、責任重大。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百分百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這樣纔可以說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爲教師的這顆心。作爲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

三、多與學生交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而且一定要記錄和沉澱這樣一年下來纔會留下很多。

總之,教學反思能力並不是一項與生俱來的或是會隨時間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能力,它需要教師有意識地、有計劃地自我培養和自我提升。因此,今後我要善於對自己的工作回過頭來總結,坐下來反思,“實踐出真知”在不斷的教學及反思過程中形成和提高自身的反思能力。,高一年級歷史教學反思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3

在6班講到美國用原子彈逼迫日本投降,以避免登陸戰給盟軍造成巨大的人員傷亡時。我說:當時美國軍方準備把兩顆原子彈扔在東京的,但後來因爲一些原因臨時改變了計劃。學生挺好奇,就問我,什麼原因呀?我就陳述了一個理由,當時由於技術的限制,美國飛行員定位不準確,再加上緊張,錯誤地投放了地點。我自以爲給了學生一個恰如其分的回答,滿足了學生對歷史之謎的好奇。

孰料,6班平時一個性格活潑的女生打斷了我,她指了指她後面一個男生:老師,他不同意你的解釋。我沒有生氣,相反,很友好且微笑地看着那位小男生,他沉穩、樸素,我有點印象,他經常在我講一些內容之前,能預先說出我要講的主題,是一位對歷史有濃厚興趣且歷史儲備豐富的學生。我示意他發言。他說:當時美國軍方沒有準備轟炸東京,對長崎和廣島的轟炸是事先定好的,並不是飛行員的失誤造成的。我讓他坐了下去,實際上我對這個事件並沒有細緻查找資料。課堂上剛纔的這番解釋記憶裏也是聽某位同行說的。後來回到辦公室,迅速查了相關資料,果然學生的觀點是正確的,我不禁汗顏,看來,我的備課還必須再充分些,不然弄出些知識性錯誤可不是好現象,會誤人子弟的。同時也要感謝我的那位學生,師生相長,的確,我們要平等地和學生相處,不僅在人格上,也要在知識上。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4

國家教育部頒佈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其中明確規定: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人類歷史發展進程和規律,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歷史意識,文化素質和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基礎課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能使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脈絡,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繼承優秀的文化遺產,弘揚民族精神;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歷史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習從歷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進而關注中華民族以及全人類的歷史命運。通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促進個性的健康發展。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由於我教高一年曆史,高一年雖然還是用舊教材,但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說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纔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於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於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願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並將激發興趣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鑑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啓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於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後努力方向

我在今後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爲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並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並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5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我的反思頗多。我是剛剛踏上講臺的新老師,我深知我身上的擔子和責任有多重。因此,在備課和批改作業方面,我絲毫不能懈怠,特別是備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是重複了再重複;但從學生的反映和半期考試結果來看,付出和收穫似乎不成正比。爲此,我對我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發現的問題

1、首先,個人工作經驗不足,一個從高一到高三的完整的歷史理論體系尚未完全確立起來。

2、學生國中歷史知識掌握的太少、太散,歷史主幹知識、歷史體系無從談起。

3、高一新教材內容的綜合程度和時間的跨度有點大,類似於專題史,學生根本搞不清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經過以及事件發展的整個過程,因此記憶難度有點大。

4、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是嚴格按照教參書規定的課時進行授課,但是我發現絕大多數教材內容在45分鐘內基本上講不完;如果提高速度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反映聽不懂,學生有點聽天書的感覺。

俗話說的好:方法總比困難多。對於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向老教師虛心請教,經常和同級歷史學科的老師們一起共同探討和研究,爲此我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結論:

1、首先,要熟悉國中歷史課程知識,國中講過的知識與高中知識重疊部分可略講,做到詳略得當,有的放矢。

2、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國中歷史課滿堂灌思路,創設情景,實施有效教學,努力引導學生並調動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

3、課堂教學實行多元評價,一改過去簡單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通過課堂論述、課後歷史小論文、歷史材料的收集、歷史小故事的講述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找到興趣,提高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課堂教學要生動有趣,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風格和人格魅力,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爲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你所教的科目。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6

上課時檢查學生作業:期會考試歷史複習提綱。各個班發展不平衡,14班整體完成的最差,幾乎所有男生都沒有寫,甚至有的同學連發的提綱都不見了,女生一小部分完成很好,還有一部分寫了三分之二。怎麼辦?發火,宣泄心中的憤怒,可是於他們有用嗎?這些男生大概已經習慣了教師的訓斥、懲罰,我的發火對他們,尤其是對男生羣體幾乎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如果不能促使他們反省,並端正態度,發火是沒有意義的,而且傷了教師身心,所以我調整情緒,笑着評價:“班上出現了多個白卷英雄,還有的同學和我捉迷藏,14班的男同學真是可愛啊。”然後對做的好的女同學給予表揚,接着,便上課,給他們對提綱,引導他們在書中把重難點劃出來,學生這時都非常認真,忙碌地寫,劃。教室裏出現難得的熱火朝天的學習場景。哎,這些學生,什麼時候才能把學習轉化爲自主的行爲呢?下了課後,我知道,課後要做的教育工作還很多呀。

學生向我彙報,各科作業太多,根本來不及,教師都在黑板上寫明:晚自習下課交作業。教師的心情很好理解,馬上要期會考試,況且實行統考,考完後給教師排隊,哪個教師甘心落後呢?都想趁最後幾天時間讓學生多複習自己教的學科,用什麼辦法搶佔學生的課餘時間呢?佈置作業無疑是最合適的方法了,雖然教師也承認考前佈置大量的作業未必是有效的複習措施,但他們已顧及不到教學的有效性了。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7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課時,氣氛比較沉悶,提到分封制、宗法制這些歷史概念時,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及內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週天子和諸侯聯繫的紐帶是什麼,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樣的關係,學生反應遲鈍,表情木然。及至後來用PPT展示秦統一的過程時,學生也只是機械地對照着屏幕作一些記錄。

課後,我仔細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了課堂的沉悶以及師生互動的減少呢?這堂課安排在上午第一節,也是我新課的第一節課;課堂設計中也許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設計的問題理解要求高,給學生的鋪墊性知識太少,造成學生思維難以跟上課堂節奏;這幾天,翻了幾本教學理論書籍,書中提到課堂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以學生爲中心,學生是不是發展了是判斷教學成敗的關鍵,看來,我更多的是關注了我如何去上課,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包括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成爲裝飾門面的做法,課件中堆砌了過多的知識點體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圖片,上課時更多地是在展示課件,學生是不是有興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則關注得太少。其實我還是充分地準備這節課的,但課堂瞬息萬變,看來預先設計好教案,並不意味着萬事大吉,課堂是生成性的,根據學生和環境變化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應是我下面着重要做的一件事。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課也是這樣的,講的知識點,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聽得懂,並且因爲你上課有生成性知識出現,有啓發,這課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學就是有效性教學。

今天在高一(7)班上課時,這種體會頗深。課的題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首先分析題目,讓學生對本課結構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師:課文各子目與課題存在怎樣內在的聯繫?

生:法令出一敘述了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及逐步完備。

(我補充了古代官僚體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即維護皇權,皇權至高無上。自我感覺這樣設計還是有必要的。)

師:君權與相權這一目與課文主題又有什麼關係呢?

生:君權與相權鬥爭的結果是皇權越來越大,君主專制政體欲來欲強化。

可是對於選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題的關係,叫起來的幾個學生都不能闡述,呆站在那裏。

思考後,才明白高一學生畢竟是從國中才上來的,並且國中歷史邊緣化已是普遍化現象,因此,提問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這裏,可以試着把明顯的聯繫讓學生回答,而理解難度較大的則通過教師通俗講解讓學生明白。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8

什麼是課堂教學實效?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首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指的是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穫,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那麼怎樣才能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呢?我認爲在衆多的環節和措施中,最主要的還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人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這種傾向對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覺地去觀察、研究某種事物。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這句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學習興趣是保證教學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目前我們的歷史學習就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厭學,課堂教學效率低,考試成績不理想。那怎樣才能提高歷史學科的成績呢?我認爲,主要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激發和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參與課堂,探究新知呢?關鍵在教師。教師首先必須先認識學習興趣培養和激發的重要性,其次是找到正確的途徑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培養。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1、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調動上給予了充分重視,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中就強調了課程目標的制定“要高度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並指出“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前提之一。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同時還指出要根據不同的年齡,激發不同的學習興趣層次。“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從少年向成年人過渡的轉型期,因此其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除了要繼續利用國中階段的間接興趣,即學習內容情節的生動、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等外在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好奇、探究、學習熱情和注意力以外,更要注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直接興趣,即學生能較爲深刻地體驗和感受歷史問題中蘊含的文化力量對自己心靈的撞擊。”可見,培養歷史學習興趣,是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培養學生學習歷史學科的興趣有利於學生做爲學習主體地位的確立,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課堂教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是要完成這個目標,前提必須是學生對這門學科感興趣,對所學的知識有了解、掌握的慾望和要求。興趣是獲取知識的動力之源。著名教育家皮亞傑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於樂趣.”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動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突出主體地位,使他們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去自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習質量。特別是像歷史這樣的學科,內容豐富,綜合性強,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要將這麼多內容融入到教學中,我們必須要有意識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學生把歷史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而主動去學,歷史課堂的效率才能提高。

  二、歷史學習興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歷史學習興趣培養的途徑和方法有很多,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巧設導入語。

傳統歷史教學不是很重視新課的導入,這使得學生嚴重缺乏學習新課的興趣,大大降低了教學的實效。導入新課是一門教學技巧,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可單獨使用,有的可揉合着用。我們應當依據不同的教學對像,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方法。無論採用何種方式導入,都應當遵循一個原則,即學生聽得懂,感興趣。由此可見同一教材內容的導入設計應緊扣主題,立足於“瞭解”課文及與課文有密切關係的社會現象等。不要一開始就拋出類似探究題式的難度的問題,而應由淺入深,鋪墊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氣氛和能引起學生關注的問題和現象的導入法爲佳。比如在學習人教版歷史必修三的《“百家爭鳴”和儒家形成》一課時,我考慮到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階段,對後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所以我是這麼導入的:中國自1840年後一百多年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侵略,中國在武器上的落後是一個客觀原因,但這並不是必然導致中國受辱的根本原因,那麼究竟與中國人長期以來形成的民族性格是否也有某種關係呢?還有我們平常提到的“中庸之道”,“仁”和“尊老愛幼”的觀念是怎樣形成的呢?學習了這一課後,你將能從源頭上了解到中國的傳統文化及其對中國社會產生的影響。

  2、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豐富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模式,增加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是培養興趣的重要條件。針對歷史學科的過去性、綜合性等特點,結合具體教學內容,有目的地採用圖片、音像資料、實物、幻燈片、多媒體等多種手段來複現歷史,創設一定形象生動、具體的歷史場景,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或者讓學生自己扮演歷史角色,設計表演情境,使歷史角色不再是書本上的人物,而是學生自己或者是班上的同學,這樣可以促進他們認知結構的發展,減少學生理解無趣抽象概念的困難,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刺激學生的無意注意,引起一定的態度體驗,也使學生對歷史角色產生了親切感,很自然的加深內心的體驗,產生內在的激情,進而促使學習的興趣由內心迸發並不斷提升。

同時,改變教學模式也有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在教學中要改變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嘗試新課程倡導的主導-主體模式,在課堂上充分發揚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搭建展示他們風采的舞臺。比如開展課前五分鐘演講活動,內容圍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等展開,可以是一則故事,也可以是自己對某個人物、事件的評論等,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給學生營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他們的歷史思維能力,而且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或者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合作探究、歷史辯論賽等活動,關鍵是讓學生動起來,形成思考問題和研究問題的興趣,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重要途徑。

  ⒊以高超的語言藝術,扣住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語言是溝通師生,實現師生情感交流、思維碰撞的橋樑。歷史語言藝術最講究的是在準確前提下的形象性和趣味性。形象性就是善於把抽象概念具體化,深奧道理形象化。講人如見其人,講事如臨其境,講物栩栩如生、講景歷歷在目,娓娓道來,絲絲入扣,餘音在耳,牢牢地吸引和有力地感染學生。比如在分析民族資本主義的處境時,學生對其“夾縫中生存”的表述有些費解,我就舉了漢堡的例子向學生說明:漢堡的上下兩層分別代表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而民族資本主義就是中間的夾層。學生根據他們已有的經驗,通過漢堡這個形象比喻,很快就理解了民族資本主義“夾縫中求生存”的艱難處境,學習歷史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同時歷史語言還要求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教學語言中的味精,是教學魅力的源泉。歷史教學需要幽默,通過寓莊於諧,莊諧並舉,調節學生的心理節奏,活躍課堂氣氛,喚起內在的學習熱情。

  ⒋設置有效問題,激活學生探求的心理,提升學習興趣

提問是歷史課堂教學常用的手段,有效的提問能夠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優化課堂教學。但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把握以下幾點:

⑴適度性

問題的設置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思維能力爲依據,不能太難或者太容易,否則都達不到刺激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目的,要注意把握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即“跳一跳,就可以摘到蘋果”的思維高度,使學生享受成功的體驗,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就自然而來了。在分析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時,我考慮到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瞭解的不多,因此降低了問題的難度,從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提出了英國和美國的最高領導人怎麼稱呼?他們是怎麼樣產生的?各有哪些權利?等一系列問題,學生躍躍欲試,相互討論,爭相發言,積極性很高,最後我讓他們把分析討論的結果歸納整理,製成一張表格,讓每個學生都享受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把抽象的知識化爲簡單易懂的知識,學習歷史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學習興趣得到增強。

⑵層次性

由於學生在理解認知、思考分析、知識儲備等方面存在着個體差異,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既要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飽,吃好”,保持學習歷史的興趣,也要讓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能吃到”,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具體地說,就是在設置問題時要注意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啓發誘導,讓學生自然順利地“摘到果子”。

⑶時代性

中學的歷史教育不是專業教育,除了少數學生由於特殊興趣對過去的事情有所關注,大多數學生主要是從現實的意義來接受歷史的。所以,提問時注意找準歷史和現實的結合點,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又能培養學生的情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還能深化到規劃學生今後的人生道路。例如在講解“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建國以來重大科技成就”時,我就適當補充了“神舟六號”、“嫦娥一號”發射等知識,學生對於這方面知識瞭解很多,特別是男生,一講到這些內容時特別感興趣,學習的積極性很快就被調動起來。在講《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習俗的變化》時,我從學生給最感興趣的服飾入手,讓他們談談自己對服飾變化的認識,幾乎所有學生都投入了這個話題的討論中,最後他們從服飾談到飲食、住房、婚喪等,講得頭頭是道,有些學生的見解很獨到也很精闢。直到下課鈴響,學生還是意猶未盡。可見,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

總之,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途徑還有很多,但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做有心人,不斷地摸索,不斷地總結,並將它們有效地用於課堂教學中,以提高歷史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