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歷史

歷史說課稿四篇

歷史9.67K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歷史說課稿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歷史說課稿四篇

歷史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貞觀之治》是人教版初級中學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繁榮與開放的社會》的第二節內容。《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這一單元講述了隋唐時期我國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況。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因此,是我國封建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時候的中國,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國文化對世界特別是亞洲產生了深遠影響。世界學者們公認的“中華文化圈”的總體格局就是這時候形成。所以,學習這一時期的歷史,可以增強民族自豪感,激發愛國熱情。具體到本課,本課介紹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則天統治時期唐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武則天“政啓開元,治宏貞觀”的統治,使唐朝出現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達的景象,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啓盛唐新氣象,應該說,學好《貞觀之治》是學好這一單元和整個唐朝歷史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本節課的知識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爲:

1、 知識與能力

①通過學習,瞭解唐朝的建立,貞觀之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基本史實。

②掌握“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材料分析和歷史故事,加深對唐太宗和武則天的認識,培養正確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採用多媒體展示影視圖片,引導學生自主獲得歷史題材的文學藝術作品與真實歷史之間的關係。

通過分組討論“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養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 情感態度價值觀

(1) 通過學習,明白“成由勤儉,敗由奢” 的道理。認識虛心接受他人正確意見的好處。

(2) 從唐朝的強盛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樹立爲今天中華民族的振興而奮發讀書的決心。

3、教學重點:貞觀之治

【依據】唐朝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爲鑑的開明思想,採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於社會發展,符合歷史發展潮流,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貞觀之治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奠定了基礎。因此,學生重點掌握這一內容有利於後面的學習和對整個唐朝歷史的認識。以及這一時期我國文化在當時乃至現在世界特別是亞洲的重要地位的理解。

4、教學難點:對唐太宗的正確評價

【依據】對七年級的學生來說,根據時代背景,實事求是的評價一位歷史人物有一定的困難,他們往往會帶着感情色彩,單純的從“好”和“壞”出發,不能客觀的分析,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

二、說教法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雙邊教學的共同體,應將學生置於一種開放、主動、多元化的學習環境中,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發展的空間與機會。同時,新課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多種教學方式,因此,本節課主要採用分組討論法,自主探究法,多媒體展示法,材料分析法。

三、說學情學法

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好奇心和求知慾強,思維活躍,但知識積累較少,所以,

要引導學生觀看圖片、分析資料,自主獲取信息。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進行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唐太宗和武則天,學會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通過課件演示,增加歷史學習的直觀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活課堂氣氛。

課件演示:《武則天》的影視劇照

師:“影視劇裏的武則天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們所熟悉的武則天是怎樣的一位皇帝?”

(二) 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女皇武則天

1、在課前談話基礎上展示武則天畫像,簡介武則天經歷,強調

唐朝的武則天是我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出示探究問題:郭沫若評價武則天的統治“政啓開元,治宏貞觀”,爲什麼如此評價?

3、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教師走入學生當中瞭解情況並指導。

4、引導學生概括武則天的政績:一是重視發展農業生產,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5、教師簡評並銜接新知識:武則天的統治,上承“貞觀之治”,下啓“開元盛世”,她確實是個治國之才,不失爲一位有作爲的皇帝、女政治家。“貞觀之治”的局面出現在誰統治時期,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治世局面呢?由此進入第二目的學習。

二、貞觀之治

1、 多媒體展示唐太宗畫像,簡介唐太宗其人,然後出示探究問題:

(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嗎?

(2)你知道什麼是“貞觀之治”嗎?

(3)你認爲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再推選發言人全班交流。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走入學生當中瞭解閱讀情況並進行指導。

3、教師在學生探究學習的基礎上,因勢歸納出四個方面:

A、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多媒體展示文獻資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學生思考這段話的含義。

教師小結:唐太宗親歷隋末的社會 大動盪,親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爲鑑,居安思危,深刻認識到君民關係有如舟水,貞觀年間的許多治國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據這一開明思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學生從政治經濟兩方面歸納唐太宗的治國政策,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

通過歷史故事,學生明白“成有勤儉,敗由奢”的道理。

教師簡述:這些開明的治國政策,有利於社會的發展,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促成了“貞觀之治”的出現。

C、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

見賢思齊:在唐太宗身上,我們可以看出他虛心接受他人意見的優點,生活中,你們有沒有因接受他人正確意見而受益非淺呢?請舉例說明。(讓學生說身邊的事情,可以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同時也激發學生的興趣。)

教師簡述:唐太宗以其氣度贏得賢才諫臣的支持,保證唐朝政治穩定和各種政策的施行,對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樣的道理,生活中,善於接受他人的意見,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

4、治世局面的形成

多媒體展示兩段資料:

“(貞觀初期)茫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

——《貞觀政要·納諫》

“(經過唐太宗一段統治後)天下大稔,流散者鹹歸鄉里,米鬥不過三四線,終歲斷死刑才二十九人。東至於海,南極五嶺,皆外戶不閉,行旅不齎糧,取給於道路焉。”

——《資治通鑑》

學生討論兩段資料的含義,對比說明唐太宗治國政策所起到的作用,及治世局面的形成。

5、學生歸納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除了開明的政策外,還有哪些原因?

(設此問題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次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爲下一步學生學習唐朝歷史作鋪墊。)

學生觀察敦煌壁畫“唐朝雨中耕作圖”,感受經濟繁榮景象,認識到治世局面的形成離不開人民的辛勤勞作。

師:正是唐太宗實行的一系列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措施,才使得唐朝開始富強,你

是如何來看待唐太宗的統治呢?

三、試評價唐太宗的統治。

提出問題1:“通過學習,唐太宗給你們留下了哪些深刻印象?說說你們的想法。”

四、教師小結

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強調評價歷史人物,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看他對歷史發展尤其經濟發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的.開明思想及開明政策,促進了唐朝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到武則天統治時期,仍然繼續唐太宗的政策,爲唐朝進入鼎盛時期——“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難怪郭沫若先生評價她“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五、課後探究

本課重點是“貞觀之治”主要人物放在了唐太宗身上,對武則天的學習與探究相對不多,無法滿足學生對武則天強烈的好奇心,所以,課後佈置一道探究題給學生。

1、出示圖片:無字碑。武則天留了一塊無字碑給後人,她認爲她的千秋功過應由後人評說,你怎麼看?

七、板書設計

一、女皇武則天

1、政績:“政啓開元,治宏貞觀”

2、原因:(1)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2)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

二、貞觀之治

1、原因:(1)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思想

(2)唐太宗開明的治國政策

(3)唐太宗善於任賢納諫

(4)廣大勞動人民的努力

2、內容:經濟上輕徭薄賦發展生產,戒奢從簡。

政治上合併州縣減輕人民負擔。

3、影響:爲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基礎。

歷史說課稿 篇2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暴君亡國之君

夏朝夏桀夏桀

商朝紂紂

西周周厲王周幽王

西周爲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見《課課練》126頁)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爲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以上對夏商西周的興亡歷史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講解能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同學們努力學習哦。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爲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誌着奴隸制度開始了。

以上對華夏之祖知識點的內容總結學習,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在考試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加油吧。

歷史說課稿 篇3

一、教材

1、本節課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是九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世界格局》第三課時

主要內容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爲主題,以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主要原因、具體表現和影響以及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應如何應對。

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既是當代世界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又將成爲新的世界格局的基礎,她是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能阻擋。因此,本課對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這一主題起到了總結的作用。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離不開中國。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使學生辯證地看待經濟全球化趨勢,又可以使他們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含義、主要原因及具體表現影響,經濟全球化中國應對的措施。

2、過程與方法:

藉助於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通過課前自主預習題、課中探究題、最後的課堂總結等問題的設置,使學生體念參與整課學習的快樂,使課堂達到最佳效果。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識到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出現是當代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和必然結果。使學生增強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的意識,增強面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信念與責任感。

學重點難點重點: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具體表現和影響。

難點: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三、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肯得基、麥當勞、可口可樂、海馬汽車、奔馳轎車、家樂福、耐克、海爾集團、波音飛機……教師提問:說明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呈現什麼趨勢?學生回答:經濟全球化趨勢教師設問,導入新課:什麼是經濟全球化?它是如何到來的?它對世界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2、新課學習:通過設置6多個具體問題,讓學生帶着具體問題學習課本。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學生既體驗合作學習,有解決本課難點問題。

(一)經濟全球化的含義(通過讓學生從身邊的事物感受經濟全球化趨勢,從而瞭解經濟全球化的含義。)教師總結:經濟全球化的含義就是指商品、服務、生產要素與信息的跨國界流通和優化配置,從而使各國經濟聯繫越來越密切,世界經濟逐漸形成一個整體的趨勢。

(二)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

(通過閱讀教材、獲取有效信息,讓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趨勢出現的原因。)教師提問:我們當前的生活中時時處處體現着經濟全球化趨勢,它出現的原因是什麼?指導學生根據課本第一個子目“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的正文和小字部分,提取有效信息,找出經濟全球化出現的原因:(1)冷戰結束後,和平與發展成爲世界發展的趨勢,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客觀環境;(2)各國積極尋求國際合作,發揮優勢,彌補不足;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爲經濟全球化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PPT補充資料的得出。

(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表現(通過收集和整理出的材料,引導學生認識經濟全球化的具體表現,增強論從史出的能力,突出重點。)教師出示三則材料,理解內容。

(四)經濟全球化的影響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出示材料:由於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經濟全球化並沒有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從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國越富,窮國越窮。——卡斯特羅

3、課堂小結:當今全球化大潮洶涌澎湃,在國際利益的博弈中是自強還是退卻,國人已經找到了一個振聾發聵的答案:那就是在風浪中與全球共同搏擊,建立和諧世界,謀求共同發展!

四、鞏固練習

歷史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1.本課的地位

本課從人們積極地利用乾旱地區自然條件出發,闡述人類是如何改造自然,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區域生活。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乾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的措施及特點,讓學生知道在乾旱地區水是生命的源泉,從而提高科學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自覺性,與此同時,讓學生感受新疆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本人對教材的理解,並結合學生的實際,設計瞭如下的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新疆作爲乾旱地區發展綠洲農業的措施、特點和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學法指導培養學生閱讀提問能力、綜合聯繫能力、自評互判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在乾旱地區,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是乾旱地區人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新疆發展綠洲農業的措施。

教學難點:對坎兒井開鑿和利用的理解。

二、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問題情境法: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學習的動力,是思維的火花,通過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探究學習法:建構主義理論認爲,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所以,我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2.說學法

把聯繫閱讀法、感受信息法、討論法與學生的各種活動結合起來,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三、說教學流程

(一)歌曲導入創設情境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上播放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創設一種積極的教學情境,以形象的視覺效果引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感受新疆的風土人情,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課堂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