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

教育2.95W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1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教學反思主要是針對以下幾方面進行: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

1、重視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基本方法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高中數學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數學。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從不同的角度來看:以函數爲例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等以及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函數,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全部。從關係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着種.種實質性的聯繫,函數與其它內容也有聯繫。方程的根可以作爲函數的圖象與x軸交點的橫座標;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座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着密切的聯繫。

2、學生學數學的自我反思

高中數學與國中數學最大的區別是從實際的算到理論的思。當國中學生第一次走進高中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着自已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成“空的容器”,按着自已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爲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地把學生頭腦中的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使他們感到數學中的問題所在,思路的矯正,以及對數學更深入的理解。

3、教師對教數學的反思。

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要圍繞着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爲主動,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爲學習的領路人。教得好本質上是爲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已的講解並沒有很好地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地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2

教學不僅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教學的藝術性在於它能喚起學生探究的慾望和熱情,點燃起學生探究智慧的火花,開啓學生思想智慧的閘門,讓學生充滿靈氣的大腦和充滿創造的雙手充分活動起來。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創造,在生活中融入集體。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講一下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圍繞貫徹素質教育思想,讓每位學生不再孤獨。

在上學期開學不久,我發現我們七(1)班上有幾個成績差的同學,如高瑞瑞、韓笑、張夢揚等,由於他們的父母長期在外務工,由於其父母不在家,他們經常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和誇獎,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重重又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和安慰。久而久之對自己的行爲能力產生懷疑,兼之與同學發生衝突受了同學欺負感到委屈又不願向老師報告,無法得到解脫而埋藏在心裏。於是性格變得更加內向、孤僻、自卑,遇到不會的題目也不去請教老師和同學,加之,父母不在家,他們長期無人管理約束,做事拖拖拉拉,惰性很大,不加以控制自己,而是放任自流。如此下去,他們回一直在差生隊伍裏徘徊,走不出來的。

瞭解到這一情況後,我便開始對他們加強教育。其教育過程敘事如下:

(1)平時多關注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給他們帶來的溫暖。例如,下課後詢問他們能否聽懂課;對老師有沒有什麼建議;父母不在家他們能不能按時吃上飯;天氣冷了有沒有厚衣服穿;言語間流露出對他們生活和學習的關心。他們受到老師的關懷後,甚是感動,在以後的課堂上,聽課不再像以前那樣總是走神了,作業也能按時交送了,而且做得也非常認真。

(2)課餘時間我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讓他們意識到孤僻的性格對於以後的學習和生活都無益處,並鼓勵他們嘗試主動與他人溝通交流,不要再孤立自己,而要融入班集體的生活中去。並且,我還注意幫他們樹立信心,幫助他們制定學習目標,找到學習的動力。

(3)由於他們底子差,平時上課很難聽懂課,儘管他們課後很用心學習,但學習成績仍不見提高。於是,我就在課餘時間給他們輔導功課,因爲我不但是他們的數學教師,還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給他們輔導功課時,我不但輔導他們的數學知識,後來只要他們沒學會的,我都給他們輔導(除外語我不會例外),把他們不懂得知識補上來,漸漸地,我發現他們上課時,竟能舉手並正確的回答問題了。

經過一學期的努力,在期末考試中,他們的成績得到飛速的提高,名次基本處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其中,韓笑同學,竟然名列前茅,這種結果遠遠高出我們共同制定的爭取及格的學習目標,更加激勵着我們繼續努力奮鬥。

然而在七年級下學期,我發現他們幾位同學,每次討論幾何題時總是不積極參與,在下面獨自做作業、看書,既不參加討論,也不發表個人見解。學校大型集會、運動會等,他們也在下面做自己的功課。於是,我找他們談話,他們說:“升入重點高中只看成績,只有認真讀書纔有出路,幹那些與自己無關的事耽誤時間。”還說“參加活動就是浪費時間”。

我想:這是長期應試教育效應的餘波,使其心理健康受到影響,形成了“離羣心理。”導致興趣狹隘,情感淡漠,意志薄弱,缺乏交往能力。這樣的人,學科成績再好也只是書呆子一個,更爲嚴重的後果是可能成爲“有知識、無品德的危險品”。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3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慢慢地,發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後來意識到,我們現正在倡導的許多新課程理念就是來自於這個理論背景,也使我的困惑茅塞頓開。原來我的教學方式大大壓縮了學生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打擊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磨滅了自我體驗、自我創新的個性。因此,學生的思維被定向了,無法進行更好的建構,形成不了有效的認知結構,導致我們的教學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以學生爲本,以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改革的出發點,走出一條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基於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於有些淺顯易懂的課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對於有些概念性強、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的課則不要求學生進行預習。爲什麼呢?對於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的預習就是把課本看一遍,他們似乎掌握了這節課的知識。但是,他們失去了課堂上鑽研問題的熱情;他們失去了思考問題時所用到的數學思想方法;更爲可惜的是,由於他們沒有充分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失去了直面困難、迎難而上的磨練!

2、以老師的無爲造就學生的有爲。

在教學中,我經常堅持這樣一種做法:上課時老師儘量少講,主要是給學生騰出大量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親歷其境地去學。正是由於有了學生的深層次的參與,才能取得過去我們以老師的教爲主所不可能達到的高效。我在備課時想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想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什麼內容是非講不可的?什麼內容可以不講?

3、練在講之前,講在關鍵處。

只有在老師講解之前學生已經深入地鑽研了問題,他纔能有“資本”與老師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他才能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爲在老師講的過程中,學生必然在心裏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師的想法進行了對比、評價。 “練在講之前”的另一個重要作用在於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求知的無窮樂趣。

新課程理念下的高中數學教學現在進行時,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的不斷實踐,追求這樣的一種境界: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求知的樂趣;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和合作中發現規律;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提高素質。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4

創新教育是指更新觀念,把創新素質的養成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從不同層次、不同方向、不同內容上採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貫穿於素質教育實施和每一個學生個體成長的全過程。可見,創新教育是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

在具體的數學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下面是我在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幾點體會:

一、 數學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改變以知識傳授爲中心的教學思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爲目標,從教學思路到教學方式上,大膽突破,確立創新性教學原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認知和情感密不可分,教師本身的`情感現狀,對學生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使課堂上出現某種心理氣氛,當一位有威信的、受到學生尊敬和喜愛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就會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反之,學生的心理就會蒙上一層陰影,情緒就相當低落。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發現,中規中矩的教學模式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機械化的學習,久而久之對數學就喪失了興趣和信心。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創新思維

主動性的心理特徵,就是積極地開展思維活動,真正的“課堂氣氛活躍”是指學生思維活動活躍,而不是表面熱鬧。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恰當創設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孕育而生。例如:在講“平行線的判定”時,可以提問:“如果有兩條直線,這兩條直線是不是平行線?如何作出判斷?”教師同時在黑板上畫出兩條看起來不相交的直線,讓學生作出判斷,學生可能會不假思索的判斷爲平行線,教師再提出疑問:“能肯定地說這兩條直線是不相交的直線嗎?我們現在看到的部分是不相交的,但能肯定在遠處也不相交嗎?”這一問便使學生陷入思考,學生會對自己先前的判斷產生動搖,看到了單憑定義去進行判斷是困難的,由此激發思維的積極性,自覺去探索判斷兩直線平行的判定方法。

三、把數學和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而大部分學生因看不到數學和現實生活的聯繫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善於抓住日常生活、生產的點點滴滴,構建基本的數學關係,使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解決數學問題其實,實際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可以用課本中的知識來解決,關鍵是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交流和運用,逐步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高中數學教育教學敘事隨筆5

說來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已經幾年有餘了,談及自己的教學經歷和教學方法,自己感想頗多,現在的我比較注意在教學的每個環節中全面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協調,從而使自己能夠順利完成教學的目標。這一舉措的實施,使我的教學的效果獲得了全面的提升,並且我的課堂也朝氣洋溢,充滿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變得越來越濃厚。

記得在一次上課時,那時是在講數列問題,是要求學生把握通過觀察法求數列的通項公式,課堂上我出了幾道題讓學生練習,要求學生通過前幾項的規律歸納總結出數列的通項公式,在巡視過程中發現這些題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學生也冥思苦想,當時我感到很納悶。在課後,我做了仔細的思考和調查,發現學生遇到此類不懂的題目時就一籌莫展,真有點盲人摸象的感覺。就連優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但是學生到感到很有興趣,都能很認真的在思考。她們都以爲此題看似簡單解起來爲什麼卻如此之難。看到學生學習情感和立場,我由衷的感到開心。我給學生提示:數學題,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應用數學規律題,一類是發現數學規律題。應用數學規律題,指的是需要學生應用之前學習過的數學規律解釋回答的題目。發明數學規律題,指的是與學生之前學習的數學規律沒有什麼關係,需要學生先從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規律,才能夠解釋回答的題目。學生所做數學操練,絕大多數屬於頭類。找數學規律的題目,題目有關一個或幾個變化的量。所謂找規律,多數情況下,是指變量的變化規律。於是,捉住了變量,就等於捉住瞭解決不懂的題目的關鍵。 通過我的提示,更加激發了她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我讓同學們彙集我們相關的習題和課外題,因爲有些同學們想“難爲一下老師”,也想準確展示一下自己。於是刻意查詢了許多資料,找了許多她們以爲的難題,我也調整了我的教學計劃,打算用一節課的時間解決這個不懂的題目,併爲此做了充實的準備。

又一節課開始了,孩子們都很期待這節課,都挖空心思,彼此爭論着,終於解釋回答出來,她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並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爲我着急了。其實我想由這種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如何着手解題,思考依據。當我將同學們提出的不懂的題目一一解釋回答出來時,並肯定了她們的提問時,她們的開心勁似乎無法用語言加以形容。接下來,我順手推舟,讓同學察看一系列數列,讓他們去試着尋找規律,雖然在解決時不時的會遇到一些困難,但這些問題終究讓學生解決了。此時,我從心裏佩服她們,給了她們最真切的鼓勵:你們真了不起!然後,我又提出新的問題:自己試着從已經解決了的問題中總結規律,形成自己的“公理”,學生們很樂意,也開始動手總結了。整個學習過程便得是那樣的輕鬆,活潑。經過大概十分鐘的歸納,學生有了自己的結論,然後開始了熱火朝天的討論,帶經過一番熱戰,有些對於結論持有懷疑立場的學生也撤銷了疑慮。

新的一節課開始了,一組同學首先提問,其它組同學也不甘示弱,挖空心思,彼此爭論着,終於解釋回答出來,她們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並且有的同學直接向我提問,我作出苦思冥想的樣子,有些同學還真爲我着急了。其實我想由這種過程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如何着手解題,思考依據。當我將同學們提出的不懂的題目一一解釋回答出來時,並肯定了她們的提問時,她們的開心勁似乎無法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