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

教育2.46W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

“爲了學生好”,是一句最爲樸素的話語,也是教師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和行動目標,本無需討論。然而當學生無法承受來自教師的“好”時,這個“好”就得打上問號;當學生因爲你的“好”而變得唯唯諾諾、束手無策時,這個“好”就得重新審視。“爲了學生好”這個短語的中心詞應是“學生”,即“以學生爲本”,從學生的生命成長出發,從學生的興趣需要出發,尊重學生的立場、需要權利。 這個“好”必須是學生需要的,是能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是有利於學生個性化發展的。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

教育的目的是爲了提升人的生命價值,而當今知識、技能、分數卻綁架了教育,讓很多教師覺得分數低就擡不起頭,考試成績差點就得不到家長、領導、同事的尊重。老師往往把自己的需要凌駕於學生的需要之上,教育承載了太多的功利。學生是需要接受教育,但不是爲了受教育。一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價值,只有當生命得到充分、完滿地發展之後,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才得以體現。教師的責任,在於創設適合學生生命成長的條件,提供適合學生生命成長的機會,讓生命自由、自然地生長,切不可以犧牲學生的幸福和尊嚴爲代價。有一位教師,他的班裏有一個腿部殘疾的學生,每次廣播操比賽總因爲這個殘疾學生的動作不合拍,影響了班級的整齊而被扣分,這位老師明知這個殘疾學生的參與會影響班級的榮譽,也完全可以不讓這個學生參加,但在學生的尊嚴與班級榮譽面前,他放棄了榮譽,選擇了學生的尊嚴。這位老師能夠放棄短暫的成績,放棄一時的榮譽,而把着眼點放在學生的健康人格的培養上,這就是一種素養,一種教育的大智慧。

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世紀初就提出著名的“六大解放”的觀點,其本質是基於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無比信任,更是基於對學生的生命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爲了安全,我們開始謹小慎微,這個不讓學生碰,那個也不讓學生試;爲了整齊劃一,我們給學生規定了很多的“不可以”;爲了效率,我們省去了很多過程和環節,而選擇了直接告訴;爲了分數,沒完沒了的作業和補課佔用了本該屬於學生的大量的自由玩耍、馳騁想象的時間。其實,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自身的規律,內在的動力,過多地保護和干預,只會使學生的發展錯失了大好時機,徒增煩惱。

于丹老師曾經把教師比喻爲“爲天使縫補翅膀的人”,她認爲“每個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們來到地上是因爲翅膀斷了,在他們還沒有忘記天空的時候,他們一直在尋找爲他們縫補翅膀的人。而教師就應該是那個爲孩子縫補翅膀的人。”因爲翅膀是嬌嫩的,教師要細心縫補;因爲翅膀是脆弱的,教師要悉心呵護。教師要爲孩子縫上翅膀,更要讓他們放飛藍天。賞識、鼓勵給孩子以自信,是放飛孩子的起點,教師要認識到每一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都有獨特的地方,切不可用分數來衡量每一個學生。只要你願意去尋找,就一定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放大,讓學生建立自信。天馬行空、充滿好奇與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只要是積極的、向上的、生動的教師就盡力去鼓勵,剩下的就交給他們自己——讓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們往往能在“不可能”中找到可以努力的方向。

“爲了學生好”需要教師站在學生的立場,讓這種“好”成爲學生生命成長和精神豐盈的催化劑,爲學生成長搭建一個一個臺階和跳板,讓學生體驗生活的樂趣,感受成長的幸福。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2

創新是國小生潛在具有的一種朦朧意識。那麼,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我的體會是:

一、在教學目標上,做到“上不封頂”。

教學目標的確立,是教師教學思想的充分體現,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有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就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的確立上,我始終堅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頂”。“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學大綱的要求,紮紮實實地完成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達到教學大綱中規定的“瞭解”、“掌握”、“初步”、“熟練”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頂”是指教師在完成上述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教材,敢於突破自我。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維越活越好,思路越寬越好,質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爭論得越激烈越好,觀察得越細越好。這樣的教學目標的確立,不僅有利於基礎知識一和基本技能教學目標的完成,同時也爲學生“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我會學”。

創新意識,確切地說不是在“學會”中形成的,而是在“會學”的基礎上形成的。“學會”是學生側重於接受知識,積累知識,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會學”是學生側重於掌握學法,主動探求知識,目的在於發現新知識,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學會”是“會學”的前提,“會學”是“學會”的創造。因此,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堅持把教師的“教”變成教師的“引”,把學生被動地“學”變成主動地“學”。教師的“引”是前提,學生的“會學”是昇華,是創新。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十分注意“引”的設計。一是引要奇異,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有趣,從而創設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興趣;二是引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感到並不深奧,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引要符合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實際,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容易受到啓發,創設學生勤於動腦,富於想象的氛圍;四是引的深度,廣度、坡度要適宜,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喜歡從問題相關的各個方面去積極思考,尋根挖底等等。

在設計好教師“引”的前提下,我還十分注意學生“學”的設計;一是讓學生帶着教師“引”的問題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對新知識達到懂和會,即求“會”,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礎;二是帶着“爲什麼”去自學,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不同的理解,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即求“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過渡;三是帶着“這是唯一的嗎?”質疑去自學,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於無疑處見有疑,從而激發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去尋找解決問題的其它途徑和辦法,即求“新”,這是學生創新意識的萌芽。當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題一課所能完成的,只有堅持持久,正確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學生創新意識是會逐步形成的。

三、在教學練習中,使學生“跳一跳,摘果子”。

學生的創新意識,是在“會學”中逐步形成的,而創新意識的鞏固與提高,則是在教學練習中得到保證的。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十分注意練習題的設計,我的做法是:一是層次分明,既要設計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題,又要設計出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發展題;二是形式要新穎有趣,就是說練習題既要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又要高於學生的生活,使學生樂學善思;三是條件要發散多變,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能垂手可得。需要認真思考,反覆實踐才能解決;四是適當運用一題多解等等。

總之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只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探索,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3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過:“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於我們只有一次……”因此我們應該珍視生命,生命是人最基本的價值,生命是人一生中所有價值的基礎。但是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不珍視生命的案例呢?其根本問題就是不尊重生命、輕視生命,通過學習“三生教育”教會了大家珍視生命,讓人生活得有意義。

在競爭壓力很大的今天,“三生教育”又教會我們如何在困境中生存、生活。天才作家貝多芬在26歲就失聰,又遭受失意的打擊,他幾乎到了崩潰的關頭,然而貝多芬還是頑強地活了31年,這靠的是他頑強的意志與信念。生活就是要不斷面對新的挑戰,面對對失敗和挫折,像貝多芬的內心獨白:“我要扼住命運的喉嚨。”所以當你一蹶不振,悲觀喪氣的時候,切勿自暴自棄,活着就能創造生命的意義。“三生教育”教會我們珍視生命,立足生存,學會生活。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4

星期天的早上,秋風習習,我和哥哥去森林玩。我們拉着手,唱着歌,正高興着呢,突然一位森林防火員來到我們身旁。他笑眯眯地說:“你們是來森林玩嗎?一定要注意防火!”我不耐煩地說:“知道了!”我哥哥也說:“太??鋁?”防火員看到我們不樂意的樣子,搖了搖頭,轉身就走了。

我和哥哥繼續向森林走,我們看見了一棵棵大樹枝繁葉茂,像一個個士兵在保護着森林。我們又來到了小河邊,看見了小魚在歡快地搖着尾巴,螃蟹、小蝦揮舞着大鉗子。站在河邊,一陣秋風吹來,我和哥哥不斷地打哆嗦。我對哥哥說:“哥哥,我們撿點柴火取取暖吧!”哥哥說:“不行,這樣很危險!”我再三請求,哥哥最後答應了。於是我點了一小堆火,暖意感覺不冷了。突然,風一吹,把火花吹到了乾草上,這時,着起了大火,我和哥哥大喊:“救命啊,救命……“森林防火員聽見了,大步流星地跑過來,用河裏的水撲滅了大火。

我和哥哥嚇得抱在了一起,防火員想批評我們,但他看到我們狼狽不堪的樣子,心軟了。他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以後千萬不要在森林點火!”我和哥哥慚愧地低下了頭。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5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稱,它能夠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斷製造我們人類所需的氧氣。森林是氧氣製造廠、是粉塵過濾器、是天然氧吧……森林帶給我們無窮無盡的好處!森林和人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可是森林卻時刻面臨着火的威脅!火可以使寶貴的資源化爲烏有!

20xx年,某國有林場因村民因抽菸引發森林火災。森林草地受害面積1000多畝,4名撲救人員死亡!就在今年春節的時候,幾個小男孩因玩鞭炮,而引發的一場火災。

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有人爲因素和自然因素兩種,其中,人爲因素比自然因素要發生得多。人爲因素主要有玩鞭炮,抽菸亂丟菸頭等。火可無情,不是鬧着玩的,有句古話說得好:玩火者必自焚!人們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可以給森林帶來滅頂之災,給人類自己帶來不盡的傷痛!是人們薄弱的防火意識導致了一次次慘痛的後果!

隨着社會的發展,人類越來越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了。生活中關愛綠色活動也越來越多了,那爲什麼環境還會遭到嚴重的損失呢?因爲我們生活中是離不開木材的。這些木材給我們多大的幫助啊!才使我們的家園有今天的輝煌。

森林裏的樹木是人類生存的唯一希望,也是動植物需要的唯一家園。那我們怎樣做才能讓樹木永遠造福人類呢?爲了國家的繁榮昌盛,爲了我們有一個美麗的家園,都要做到森林防火,在不小心之中,燒燬了很多樹木,給森林帶來了嚴重的損失,有時還會發生洪水或引起沙塵暴,給人類嚴重的懲罰。

保護環境,從而保護森林,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是一種綠色的力量使我們可愛的家園變得如此美麗。綠色是生命的源泉,綠色是世界的希望。綠色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綠色是動物和植物的家園,綠色是和平與安寧,綠色是實現與夢想!讓我們多一份綠色的環境,少一份火災的危害,爲我們的美好家園增一份綠色吧!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6

上網的引力很大,學生一旦上網成癮,後果將不堪設想,輕則厭學逃學,重則引發犯罪。

相傳大禹治水用“引”,疏渠浚道,終於天下大治。我們把學生上網成癮的問題比做水,像大禹一樣以“導”爲主,教育工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們首先引導學生遠離網吧。在升國旗儀式上,舉行全校學生遠離網吧的簽名活動,通過班刊宣傳,畫報欄宣傳,校園廣播電視宣傳,開展“上網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辯論賽,讓學生在正確的輿論引導下不迷失方向,讓學生在相互的辯論中,澄清是非,自覺認識上網成癮的危害性,從而遠離網吧。我們定期舉行“入團宣誓儀式”和“十八歲成人宣誓儀式”,開展“上網成癮危害大”的討論會和“預防校園侵害,提高青少年自我保護能力”的主題班會,引導學生明白事理,自覺摒棄假、醜、惡,趨歸真、善、美。

我們在時間上控制學生上網源。對寄宿生就寢實行點名制度,晚上到了熄燈時間,各宿舍長就要按時向宿舍管理員報告宿舍就寢學生情況,值日行政人員和值班班主任在宿舍熄燈前也要到宿舍巡查和清點學生,從根本上杜絕了學生晚上走出校園進網吧的現象。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能離開校園,如果有急事要出校園,就要持班主任批准的請假條,才能得到門衛的放行;每節課上課前,老師都要先點名。我們從時間上,限制了學生不能隨意進網吧。

同時,我們引導學生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精力由迷戀網吧引向健康有益的活動中來。學校以4月的科技節,10月的體育節,12月的藝術節爲主陣地,先後開設了20多門活動課,爲學生搭建了發揮興趣特長,挖掘個性潛能的廣闊平臺;學校圖書閱覽室,中午也對學生開放;學校管絃樂隊,民族器樂隊,舞蹈隊,合唱團,美術書法興趣小組,田徑訓練隊,球類訓練隊,晨日文學社,校園通訊記者團等團隊按時開展活動,按計劃開展比賽。

我們根據學生上網的興趣愛好,建立了校園網,通過老師的課堂教育,尤其是微機課的教育,引導學生在學校上網,要上網就到學校來上“綠色網”。

我們動員優秀學生和後進生組成學習互助小組,引導後進生在共青團員的帶動下自覺改正缺點,增強自信心;我們在學生中建立自律委員會,開展校園安全文明監督活動,及時發現學生通宵上網吧的情況,幫助上網成癮的學生克服毛病,自覺轉化。

我們密切與家長的聯繫,各班都成立家長委員會,定期舉行會議,幫助班級開展教育和轉化後進生的工作。發現上網成癮的學生,就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繫,依託家長的力量,教育和轉化好學生。有的學生家長不懂得教育孩子,往往對孩子的期望遠遠超出孩子的實際能力,使得孩子形成了逆反心理,從而對孩子的教育失效;有的學生家長都在外面打工,學生實際上處在無家長管束的狀況中;有的學生家長離異,學生就放任自流。這些學生很少得到家庭的溫暖和關愛,性格孤僻,最容易上網成癮,且很難教育好。碰上這樣的情況,我們就依靠班級家長委員會,一起做這些學生的思想工作。家長的心都是相通的,他們關愛別人的孩子就如關愛自己的孩子一樣熱心,學生看到同學的家長也來關心自己,冷落的心田就會泛起暖流,學生感受到了這種溫暖,“網癮”就容易戒掉。

也有上網成癮,頑固不改的學生,爲了逃脫家長地監視,等家長睡覺後,還偷偷從家裏跑出去進網吧,等到天還沒有完全亮的時候,又悄悄地回到家中;還有的學生,中午被家長從網吧找出來,在家長耐心教育下,寫下保證書,答應不再進網吧,可是,下了晚自習後,又控制不住自己,又進了網吧。針對這些特殊的“網吧癮君子”,學校“心理驛站”的老師,就主動爲他們提供心理諮詢,耐心疏導,幫助他們戒除網癮,使他們恢復自信,重塑健全人格。遇到這樣的特殊個案,學校“心理驛站”就爲他們建立教育檔案,全過程保密跟蹤服務,堅持教育,直至他們戒除“網癮”。

學校疏導教育成績明顯,現在,__中學沒有因爲進網吧而耽誤和荒廢學業的學生,全校師生在校長張__的帶領下,開拓進取,積極向上,教育成績穩步上升,在連續六屆評爲省級文明單位的基礎上,今年又申報了省級文明單位。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7

一、充分利用班會課。

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學校安全規章制度,規範安全管理,強化安全措施,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

二、抓好平時的安全教育。

在小事中滲透安全意識,養成注重安全的習慣。每次下課的時候,教育學生不要跑出教室,避免與其他同學相撞;上下臺階要慢行,不要擁擠。每次參加學校的集會活動,教育指

導學生列隊安全有序的走到操場集合。讓學生養成守秩序的良好習慣。

三、以學校活動爲依託,開展安全教育。

學校安全宣傳活動是學生獲取安全知識的主陣地,有着得天獨厚的教育條件,可以進行正規化、系統化、經常化的安全教育。在活動中,結合學生實際,將校園安全、校外活動、交通安全、飲食安全、緊急避險等內容納入其中。在學習方式上,利用黑板報、知識競賽等各種形式生動活潑地開展教育。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態度積極,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大

量的安全知識。活動不光讓學生掌握了安全知識,還提高了學生的安全意識。

四、制定班規,嚴肅班紀。

良好的習慣都是從強迫開始的。爲儘快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習慣,我制定了班級規定,提出了“六不準”的行爲準則,即:不玩危險物品,不私自下河游泳,不追逐打鬧,不和陌生人隨意接觸,不隨意攀爬,不準在樓道里做遊戲。這樣安全教育工作就與學生的日常行爲規有機地結合起來。

五、參加學校常規活動,文明守紀,安全第一。

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要求學生進場和退場做到快、齊、靜,上下樓梯靠右行走;禁止拉扯打鬧,禁止有意在樓梯走道製造堵塞和擁擠。發現有摔倒擠壓現象時,後面同學必須奮力向後退,並積極救助 壓倒在最下層同學。嚴格路隊秩序,整理隊伍,清點人數,做到迅速、整齊。同時,叮囑自己回家的學生注意途中個人安全,不在外逗留

六、學會自護。 教育學生學會保護自己,有效的方式是在小事中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學生的自我保護體驗,創設各種情境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教會學生自我保護的方

法,培養學生自我保護的能力,使之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沉着對付突發事件。

七、細緻引導,讓學生遠離安全事故。

安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學生形成安全行爲,從而在學習生活中遠離危險。學校是公共場所,人口密度大,安全隱患不可避免,我們要不斷規範學生的不良行爲習慣,引導學生以安全的行爲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生活、成長。導之以行,就是要注重引導與規範,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有益身心健康的課外活動;規範學生不參與不科學的活動,不到有安

全隱患的區域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使之遠離安全事故。

八、要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行爲方式有重要的影響,家長的言傳身教,可使其安全意識得到強化。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我班加強與家庭的合作,班主任與家長聯手,時時關注孩子言行,瞭解孩子思想動態,及時互通信息,形成合力,必要時對家長進行家教指導,

以取得教育的最佳效果,做到家校合一。

九、校外安全,不容忽視。

在搞好校內安全的同時,教育學生記住常用電話號碼。遇到危險,冷靜處理,不慌張,動腦筋進行自救或者求救。在校外遵守交通法規,維護社會秩序。要學會判明是非,不從事

各種冒險行動,不要做任何妨害人身及財產安全的事情。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8

森林有地球之肺的美稱,他能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不斷製造人類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氣。可是在現在和過去的幾年裏,森林總是遭到了極大的損害,這究竟是爲什麼?

這全是因爲一個字,“火”。你認爲它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字,但是你想過沒有,假設你隨便扔掉一截菸頭時,如果上面還有殘餘的火星,把草點燃了,那換來的是什麼?是成千上萬樹木的死亡!所以說我們要小心用火。

河北省遭受50年未遇的長時間、大規模、高強度嚴重旱災,持續的乾旱天氣導致全省森林火災高發。

山西省森林防火指揮部接到晉中市和陽泉市防火辦報告,兩市交界處發生一起森林火災,當地組織近3000人實施撲救。

通過上面的事例,我們知道了火災對我們的危害是多麼大。預防森林火災,我們必須做到:

1、進入林區必須做到“五不準”:不準在林區內亂扔火柴梗;不準在林區風燃放爆竹、焰火;不準在林區內燒火驅獸;不準在林區內燒火取暖、燒烤食物;不準在林區內玩火取樂。

2、發現森林火災及時撥打火災電話12119。

3、發生森林火災國小生不得逞能救火,要及時逃生。

我認爲全世界都應該行動起來,保護那美麗、脆弱的森林;制止那冷酷、無情的火災。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9

對高校學生道德教育進行梳理和反思,就會發現大學生道德教育面臨着諸多問題,集中反映在忽視以學生爲本,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和主體的需要,忽視學生的利益需求,缺乏對學生成長規律的深人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無論從實踐出發、還是理論思考都需要有新的思維和新的視角才能推進道德教育創新,進一步推動道德教育理論的發展,提升道德教育效果。

一、堅持和發展道德教育主體論,強化學生的自律精神

主體,指認識活動的承擔者;客體,指認識的對象性。主體性,即獨立性、主動性。指不需要別人的幫助,自己有作爲主體去獨立地完成某一個工作任務的意願,能夠自己尋求完成這一任務的途徑和找到解決這一任務的方法、技能,這種意願與方法、技能的統一叫做主體性。主體性問題反映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規律,即知識技能、道德觀點、信念都不可能是外部交給學生的,而必須是由學習者自己投人力量,積極活動才能獲得。

馬克思指出:“道德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礎原則是人類精神的他律。”第1卷人類精神的自律是自我主體的發生機制,道德是爲人而存在的,任何道德原則都要求社會尊重個體的自律和自由。道德是社會人的道德,人是道德的主體,道德教育是以實現人自身的完美和幸福爲目的的重要途徑。

長期以來,高校的道德教育強調個人從屬於集體,從屬於社會,從屬於國家,主要以道德秩序和道德準則來規範人的日常生活行爲,有時甚至以政治教育取代道德教育。在形式上體現爲一種道德的管制,推行一體化秩序的道德約束;在評價上,獎懲成爲支配個人行爲的外在統治力量,遏制了個人道德主體性。限制人的全面發展,忽視個人的權利,容易使學生產生言行不一、口是心非,知行脫節的現象,這種道德的外在強迫、忽視主體對道德的自主選擇和判斷,難以自覺履行道德義務,培養自己的道德責任。

人是道德的主體,人的主體性是一切道德活動的內在依據,人的主體性在道德活動中的展開和具體化構成人作爲道德主體的主體性,道德是人自我肯定、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的一種特殊動力,它既有發展人自由的一面,又有約束人的一面,它反映了主觀和客觀,應然與實然的統一。

主體道德教育作爲一種教育活動,包括受教育者對道德規範的對象化活動和教育者、受教育者之間的交往活動,道德教育應該在弘揚主體性基礎上,實現雙方的統一。教育促進人的發展,從主體性意義講是受教育者對自身發展的改造,這種改造是通過客體的主體化和主體的客體化的能動作用而實現統一的過程。即教育者要使道德教育成爲主體的要求,使道德教育過程成爲映現自我、確證自我和實現自我的過程,完成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道德投射。這種投射在受教育主體通過實踐的滲透和自身的融合成爲主體的存在,成爲主體的本質力量。客體主體化表現爲主體對道德規範的選擇和實踐。道德規範一旦完成客體主體化的過程則成爲人發展的動力源。

道德教育的主體性表明,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主體與主體的平等關係(互爲主客體關係)。道德教育的過程是通過兩個主體間的交往互動實現的,因此,無論是從內容或目的出發,都應該強調平等主體雙方的理解、移情和互動;道德教育關注人生的意義、價值、人與人之間關係等精神存在,把握的是一種意義世界,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是主體精神和健康心理的塑造,因此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是平等的,相互尊重對方、在相互的理解接納中承認並保持各自獨立性和完整性,進而實現道德主體的自律。

二、堅持和發展道德教育需要論,提升學生的搖要層次需要,指個人缺乏某種東西時所產生的一種主觀狀態,即對事和物的慾望和要求,它是客觀需要的反映。人的需要是在人與客觀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在積極的活動中產生的。

在道德教育中,一直有“崇高理想”和“共產主義道德精神”等終極價值目標的設定,忽視了從實際、從主體需要出發道德教育的空洞說教與現實生活中道德行爲的脫節,成爲道德教育的誤區。追求道德理想就意味着要做一位“完人”,做“完人”成爲人們爲之奮鬥的方向,道德變成人們企盼但難以實現的目標。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叔本華曾這樣講過:人的全部行爲可以用存在着的三種“內驅力”理解,即利己主義、惡意和同情。美國學者馬斯洛在《人的激勵理論》一書中將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爲五種: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在他的分析中人的一切需要都是在生理需要中產生的、是生理需要相對滿足的產物。人的生理需要滿足越充分,道德需要越多,反之,道德需要越少。倫理道德是所有追求自身的最大幸福與利益的行爲規則,是人們追求幸福快樂的需要。

馬克思指出,人的需要或利益表現爲兩種形式,一是“自然主體的那種個人需要”,二是“表現爲社會需要的個人需要”,“在現實世界中個人有很多需要”,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14頁)個體作爲一個社會成員,要在社會中生存和發展,滿足自身的各種生理心理的需要,就要了解社會運行和社會生活的基本規則,個體只有在掌握了社會規則並遵守時,才能被社會認同實現個人的需要。道德一開始在個體生活中出現具有工具性的意義,是個體實現利益,滿足需要的手段,當個體把道德作爲一種手段來思考和應用時,道德主體處於他律階段,是道德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必經階段。此時,個體道德行爲並不是爲了道德而做出的,而是爲滿足個體利益的需要。伴隨着個體認識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的發展,個體道德需要日益強化和理性化逐步從他律階段走向自律。因此,個體道德需要對於道德的發生和發展始終起着積極的作用。在個體道德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個體首先從自身出發,從自己利益出發決定對客觀事物的取捨,個體是否遵守有關的道德法則,遵守的程度,取決於個體從需要出發做出的道德抉擇。

個體道德需要不是先天的,不是主觀自生的,而是在道德實踐中出現的社會對個體的要求,個體道德需要本質上是社會對其藥束對其要求,是社會需要。社會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有機體,這些矛盾表現爲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的矛盾,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矛盾,羣體利益與羣體利益之間的矛盾。社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就必須建立行之有效的社會秩序,實現社會的有序化、規範化。道德應社會有序化運行的客觀要求而生,是社會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發展的需要,因而具有普遍有效性。社會道德通過外部壓力和動力成爲個體道

德需要,社會道德需要對個體道德的發生發展形成了一種外在壓力,也是一種動力,需要是個體道德發生發展也是社會道德發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一種精神需要。任何道德都只有轉化爲個體道德才有意義,因此,只有喚醒主體道德需要才能在道德實踐中實現這種需要。

三、堅持和發展道德教育功利論,倡導人民大衆的功利主義

西方功利主義道德觀的代表人物是英國資產階級倫理學家邊沁(jeremybentham)和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穆勒(johstuartmill),他們認爲,快樂幸福是評價道德行爲善惡和優劣的終極標準。在穆勒看來,功利就是快樂與免除痛苦。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引起快樂的最主要的情境條件是一個人追求並達到目的。每個人的行爲、目的都是爲了滿足一定的需要實現一定的慾望,如行爲成功,慾望、需要得到滿足則快樂,反之則痛苦。就道德而言,人們最初完善自我品德是因爲美德給了自身利益,之所以愛人而生同情心和報恩心,是因爲別人給其以快樂,追求美德的直接動因和原動力是自愛心、求生欲和自尊心,而終極的動因則是自己得到了快樂和利益。

西方倫理學家主張從人的自然本性,人的基本心理反應(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快樂的追求)引申出道德來,將道德從人本身的利益出發並將其放在實際利益的範圍中來考察反映出人們對道德認知的一種深化,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就道德目的來說有很大的侷限性。首先,它將個人的感受和個人的利害關係作爲道德原則和根本目的,在實踐中容易導致價值的偏倚。雖然功利主義道德觀也提出了將個人幸福和社會、他人幸福,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結合起來,但它只是把社會公益,社會幸福的道德行爲看成是獲得個人利益、個人幸福的方法和手段;其次,功利主義道德觀將人生的一切目的只解釋成快樂和幸福,將道德原動力與道德目的混同起來也是片面的。

馬克思主義認爲,利益是道德的基礎,人們所奮鬥的一切都與他們的利益有關。因此,馬克思主義並不籠統地反對功利主義,如果就“利益”而言,不同階級、不同階層各有不同的功利主義,我們提倡的是以勞動人民長遠利益和當前利益、局部利益、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統一爲出發點的革命功利主義。主張關心人民的物質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們物質、文化的需要,倡導的是人民大衆的功利主義。

道德的產生和發展機制,既有其功利性的一面,又有其超功利性的一面,以滿足方式和效果而言是利他的,以期望實現個人幸福的動機而言,是利己的、是功利的,兩方面不可分割又互相纏繞,有機統一在道德教育過程中。

我國的道德教育自身有着優良的傳統和很多成功經驗,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傳統道德觀受到衝擊,新道德體系正在逐步建立之中。要構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德教育理論體系,就要進行創新,就要強調對人個體的尊重,強調個人的道德需要,重視個人道德建構的幸福觀、功利觀、強調以人爲本,重視人在道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唯此,才能突破傳統道德教育的侷限,在道德教育理念上進行創新,惟有觀念的轉變,纔可以帶來新的道德教育目標、內容、體系、途徑的構建。創新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與現實結合,在道德教育實踐中敏銳地發現問題,察覺到奇特的不尋常的事件,對習慣的態度和評價勇於質疑,追求答案的獨特性和多樣性,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善於變通,做到思路開闊。同時在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上,綜合利用現有的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以期取得道德教育上的進展和突破。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0

轉眼間我已經是福建師範大學大二的學生了,首先還是要感謝廈門金海峽學習中心讓我可以通過網絡教育的形式成爲一名大學生。在一年多的學習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歡笑和淚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總結,平庸的大學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學生各有各的輝煌,我們不能滿足於平庸,應該以更好的方式開始新一天,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個上午醒來。大學,是我們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們應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自己的能力,那麼,我在這裏談一談關於我在大學裏的學習經驗和心得體會。

大學的課程比起高中來說相較於輕鬆,大學的學習主要是靠自覺,查找資料,在提高自己專業知識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地豐富各方面的知識。如果說高中時的學習是幼兒學路由老師領着,那麼大學就是大人式的學習,我們接過學習的接力棒成爲了領跑者,在這一場比賽中,可以跨欄可以搶道可以跳躍,而絕對不能在起跑線上等待老師牽着你跑。只有自主自助自信的學習,才能取得好成績,正如一個好的足球運動員,他不能只聽教練的意見,而應該自己進行思考,因爲畢竟,在場上剷球,搶斷,過人,射門的都是你自己。

至於學習方法,我相信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找到適合於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像現在考研一樣,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輔導書纔是最好的輔導書。我不是很聰明,但我知道"笨鳥先飛",關於學習,我覺得興趣與目是最重要的,比如數學、計算機和比較重要的科目我上課就比較專心一點,而且還會去閱讀一些相關資料。在此我做以簡單歸納:做好準備,提前預習,這樣能夠比較順利的跟上課程的節奏,取得更好的聽課效果;認真聽講,做好記錄,隨堂記錄筆記有助於集中注意聽課,並且在備考的時候,可以有所側重,減少盲目性;定期複習,注意交流,要避免因時間過久而遺忘所造成的重複性工作,掌握好複習的間隔;還有要多與同學交流,探討解答問題的方法,和對不同問題的意見,將更有助於拓寬思路。

關於各科的課程學習我在這裏談一下數學、英語和計算機的學習。數學學習,數學是一門比較重視基礎的學科,一定要把概念、公式弄清楚,一定要穩紮穩打,這樣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英語學習,我英語基礎不是太好,但現在考研必須重新學習,英語是大學中的必修課程,大一、大二兩年一定要把英語基礎打好,打牢,打實,這絕對馬虎不得。因爲大學要求過英語四級,還關係到能否得到學位證以及就業等諸多事情。現在很多單位都要求英語四級或者六級纔能有機會面試的,所以英語學習至關重要,英語的學習在平時,主要是知識的積累過程。計算機學習,由於我一直對計算機很感興趣,所以對於學習計算機就感覺要輕鬆一些,學院計算機課程學習的語言主要是VF,學校要求計算機必須過級,我在大一下學期學完VF課程後,大二上學期就過了計算機二級,總之,計算機作爲就業時的一塊強有力的敲門磚,計算機必須學好,還有學精,平時上課要注意聽講,課後要勤上機練習,熟悉所學語言,相信只要工夫下到了,沒有不成功的。

還有一個我覺得很重要的就是學習計劃,不管做什麼事都應該有一個計劃,大到自己的學習生涯規劃,小到自己的一天什麼時刻該做什麼,這樣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學習計劃可以寫在紙上也可以記在心裏,我經常會把自己的計劃寫出來貼在牆壁上,比如說要考試,我經常會把哪一天覆習什麼書和規定什麼時間完成寫在紙上,然後根據計劃完成任務,有的時候計劃時間是一個月,有的時候是一週或幾天。所以,"把簡單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簡單!",用心做好每一次小事,日積月累,也許就將收穫富足,即時的消化學習內容,有規律有計劃地安排預習和複習,平常多積累,學得輕鬆而愉快。

大學裏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比如說圖書館、學術論壇、網絡資源等,這裏我着重談一下利用網絡資源,網絡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具有開放性、互動性、網絡性、虛擬性的特點,爲我們的自主學習,教師的教學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目前,互聯網上學習資源中,管理方面的資源極爲豐富;收費、互助、免費應有盡有;形式與內容多種多樣。比如說我在考取網絡工程師、報關員、物流師、會計從業等證書時絕大部分資料是來自網絡,爲自己考試盲目的考試報名到胸有成竹的進考場都離不開網絡資源帶來自己的豐富信息和資料,使自己在各種考試中能輕易適應。當然如何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是我們必須重視的問題,不適當的選擇,會浪費精力,浪費時間,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資源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總之,在大學學習中,我們要樹立良好的心態,要充滿信心,要憑藉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做好自己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資源,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奮鬥,相信自己,成功將屬於你!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1

一個人最重要的其實不是這個人的財富,也不是他的文化,而是他的思想品質。試問,如果一個人道德敗壞卻腰纏萬貫,這樣的人會造福社會嗎?很明顯,他們只會打亂社會的秩序,因此,我們要學習思想政治教育,讓自己成爲一個道德的人。下面的是一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習心得體會,大家要是有興趣的話,不防看一下!

本學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我瞭解了很多基礎知識,思想上收穫很多。所以對很多事也要重新定位,畢竟學習讓我們變“深”了。……現在如果有人問你,“思想政治教育”課後,你的'思想收穫是什麼?我的回答是:在對一般事物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的同時,我學會了如何看待一個問題、一件事,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正確的成爲社會人。具體感想如下:

1、授課教師積極參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學生培訓班,幫助學生提高思想認識,爲學生工作培養了一支高素質的學生幹部隊伍;在學院組織的學生各項活動中,基礎課教師身先士卒,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指導人、以高尚的心靈感染人、以模範的作用引導人,以他們高尚的師德和過硬的專業技能起到了示範和指導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課“這門課很實際,在生活中處處可用,不像有些課程必須在特定的領域,特定的環境下,才能施行。……“思想政治教育這門課很生動,很吸引人。以前的政治課教師總是沒忘沒了的板書和知識要點,課後死死地背誦,好不痛苦。而現在老師的授課方式很輕鬆,愉悅,她不會把課本翻來覆去的朗讀,她不會強迫我們記憶,更重要的是,她口中的故事總是娓娓動聽,變幻無窮。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呀!

3、人之貴,貴在思想;人之美,美在心靈,心靈美也就是行爲美,思想美。可以說,“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學習,讓我深受美學的啓發。人無完人,而學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後,讓我自身有了一種對美的渴望。讓自從第一次上此課程開始,我們便從大學開始的做人的基礎上能夠明白了做人不僅是生理上的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健康。在以後的課程中,更是針對我們大學生的信念、愛國精神、人生價值、道德修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法律意識上進行全面剖析。大學生不僅要成才,但更重要的是成人。就象我們在學期末舉行的誠信考試,更是對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實踐考查。……明白了做人不僅是“君子以博學而日參省乎己”,也是這就是我學學完後最深的感悟。己不斷的去追求美,而且這種美不單侷限於外在美,更是深入到了心靈行爲。

學習此課程後,我們一定不忘加速自己的步伐,無論是學習,還是思想上緊跟時代的發展,繼續深入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用科學先進的理論武裝我們的大腦,不說爲四化建設出一份更大的力,也許該向家鄉的人們證明點什麼,或者更好爲自己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做準備。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2

森林是世界上的綠色海洋。森林中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它們是那樣的活潑可愛。失去了森林,它們就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家。

當我在電視上或是在網上看到哪裏的森林又着火了的時候,我的心中十分的傷痛,因爲這就意味着又有許多的動物失去了它們的家園,人類又失去了一道自然屏障。

可是森林爲什麼會起火呢?我帶着這個疑問上網搜了搜,發現森林起火的原因主要有人爲因素和自然因素兩種。其中,人爲因素佔了主要比重。人爲因素主要有野外用火開荒;野外用火取暖;野外用火驅獸;野外抽菸亂丟菸頭等。原來,人類一個小小的不經意的動作會給一片森林帶來滅頂之災,給人類自己造成巨大的傷害。這都是因爲人們的防火意識簿弱。

因此,加強人們的防火意識,迫在眉睫。作爲一名國小生,作爲一名小小環境保護者,我要大聲地向人們呼籲:森林防火,人人有責!讓我們都來做森林的防火宣傳員,告誡人們不要在林區吸菸、上墳燒紙,不要野外用火、玩火;發現有人在森區用火、吸菸、生火取暖等,及時阻止。並且從自己做起,將防火知識牢記於心,用實際行動來做好防火工作。保護森林,保護地球母親,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3

學校組織了我們完成了職前教育網中的兩項職業測評——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和職業人格測試之mbti。這對我們大學生在生活上以及在以後的工作中起到了不少作用。

每個人在面對就業擇業的時候,一般表現出一定的職業興趣傾向性,也往往有各自更適合的工作領域,我們自身也是這樣。

霍蘭德的職業興趣理論,其核心是按照不同的職業特點和個性特徵將人分爲六類:技能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企業型、常規型,這六種類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徵。每種類型的人對相應職業類型感興趣,當我們就業擇業的時候,我們的興趣與職業環境的匹配是形成職業滿意度、成就感的基礎。本測驗是基於霍蘭德(holland)的職業興趣測驗的本土化產品,它不僅能夠測出你對什麼類型的事情和工作感興趣,而且還反映出你的做事心態、以及你的部分性格特點。

我在這次測評中的結果是:技能型(a型)11分;研究型(b型)13分;文藝型(c型)15分;社會型(d型)15分;企業型(e型)11分;事務型(f型)15分。通過這次測試我知道自己在職業方面更傾向於文藝型(c型),社會型(d型),事務型(f型)。文藝型:(15)該類型的人屬於理想主義者,追求完美,不重實際,想象力豐富,富有創造性,具有獨創的思維方式,直覺強烈、敏感,情緒波動大,較衝動,不服從指揮。社會型:(15)該類型的人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責任心,關心社會問題,渴望發揮自己的社會作用,爲人友好,熱情,開朗,善良,善解人意,助人爲樂,易於合作。事務型:(15)該類型的人服從權威,講究秩序,責任感強,高效率,穩重踏實,細心仔細,有條理,耐心謹慎,依賴性強。所以:測評讓我充分了解自己。

興趣是成功的重要推動力,對於我來說,如果能夠選擇到與自己興趣愛好相符合的職業,將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快樂和滿足感,也更容易獲得成功。職業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一個人對某種工作有興趣,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並且能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如果對某種工作不感興趣,則他的才能只能發揮20%-30%,並且容易疲勞。所以,以後我在擇業的時候,應該儘量選擇與自身興趣相匹配的職業類型和職業環境。

然而,在實際的職業選擇中,除了應該優先選擇那些與自身的職業類型相匹配的職業環境外,我還要考慮一些別的因素:

首先,因爲個體本身常是多種職業興趣類型的綜合體,單一職業傾向顯著突出的情況往往並不多見,因此在具體擇業的時候,除了得分最高的職業類型外,得分第二高的職業類型中的相關工作,有時同樣也可以予以考慮。

其次,由於興趣的可行性差異,職業興趣脫離客觀條件,過於浪漫,往往想得好,做不到;職業興趣建立在切實可行的基礎之上如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社會的職業需求等,最後心想事成,獲得成功。所以,以後我在擇業時,除了要考慮與自己職業興趣外還要兼顧考慮獲得職業成功的現實可能性。

人格(personality)源於拉丁語persona,也叫個性。心理學中,人格指一個人在一定情況下所作行爲反應的特質,即人們在生活、工作中獨特的行爲表現,包括思考方式、決策方式等。世界上關於人格理論的劃分有很多種,本測評採用的mbti人格理論,是目前國際上最流行、在企業中應用最廣泛的理論之一。

根據測評我更好的瞭解到了自己。測評結果是:您有一副熱心腸,待人友好真誠,慷慨大方,希望能真實具體地幫助別人。您健談親切,好交際,善於合作,是集體活動的積極參與者。體貼有禮貌,易於共事,需要和諧並且能夠創造一種和諧的氛圍。您比較多愁善感,盡責,做事有條理。在鼓勵和讚揚聲中您能工作得十分出色。對於那些對人的生活有直接的、顯而易見影響的事情感興趣。也可能存在以下問題:過分在意別人的情感和想法,可能忽視自己的內心需求,需要學會給人空間,必要的時候說“不”,並考慮一下自己提供的幫助是不是別人所需要的;爲了維護和睦的人際關係,對衝突常常採取迴避和妥協,不能積極、正面地處理;對批評或漠視過於敏感,容易沮喪和鬱悶;容易陷入情感和細節中,通常很難變通。

根據測評結果社會型的工作很適合我。例如:教師、社會工作者、志願者、法律顧問等。測評還說有出色的人際交往能力,適合從事與人打交道,並通過廣泛的合作來維持友好關係、關注細節的工作,例如市場、公關、媒介、人力資源、諮詢、顧問、保險代理等。

總之:通過職前教育網中這兩項測試,我比較深刻的認識到自己對未來職業選擇有一個大概的規劃,瞭解到自己的性格,職業性格,以及適合的職業,我會從自己的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興趣情況規劃一下自己未來可能選擇的職業,合理的規劃自己的大學學習生活,爲自己未來選擇職業打好基礎。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4

自9月開學以,生本教育隨着暖暖秋風吹到了利州大地。我們學校也在李校長的親自部署下,如火如荼地開展探索適合於我校的生本教育堂,我有幸作爲首批生本實驗教師,帶着我的新一屆一年級學生,開始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之路。說實話,初遇生本教育,我只是簡單的從字面上理解----以學生爲本。這樣的教育理念我並不陌生,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人本教育理論,也強調了不僅要關注教學中認知的發展,更關注教學中學生情感、興趣、動機的發展規律,注重對學生內在心理世界的瞭解,以順應學生的興趣、需要、經驗以及個性差異,達到開發學生的潛能、激發起其認知與情感的相互作用,重視創造能力、認知、動機、情感等心理方面對行爲的制約作用。但爲什麼郭思樂教授要提出他的生本教育理論呢?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是什麼樣的?我校開展了近個月的生本教育實踐,我們的方法和路子是否正確?帶着這些一連串的問號,帶着學校領導的期望,我誠惶誠恐地開始了美麗羊城的生本教育學習實踐之路。

12月1日,當我到羊城後,就看到了爲期十五天滿滿的學習安排表:進校聽、理論講座、堂模擬、借班上、論答辯等等。但我不在乎這些形式,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專門在這些形式中“挑刺”,看看生本教育是否真有那麼神奇,從這點說,我不是個好學生。但經過半個月的學習,我內心經歷了由開始的懷疑----半信半疑----堅信不移的心路歷程。可以說,這次學習是對我以前教育觀、教師觀和學生觀的重構,特別是郭教授的一些經典警句,對我簡直就是醍醐灌頂。今夜在回顧翻看學習筆記,更是內心激動澎湃,現把半月的學習心得加以整理,吸取精華,去之糟粕。

一、生本教育的核心環節

(一)個人學(獨學)

個人學(獨學),是生本堂的第一步。學什麼?怎麼學?----自主完成前置性小研究。談到這裏,不得不說前置性小研究,前置性小研究是老師設計的,在設計小研究時,我們要遵循學生生命之“根”和學科知識之“根”,當兩“根”交匯在一塊,就形成了“匯根”(即:慧根),簡單地說,設計前置性小作業的原則是低入-多做-深思-高出。低入的含義是:根本,簡單,開放。根本:是數學學科的金標準,直指學科內容的本質;簡單:就是讓人人會做,但我認爲,簡單也有個度的把握,應簡單到不失去內容的探究價值,如:我在上模擬內容中的《植樹問題》時,我設計的是三棵樹產生間隔的例子,再讓學生試着畫4棵樹、棵樹的間隔情況,你發現了什麼規律?。最後,郭教授指出了爲什麼不設計兩棵樹的例子?因爲兩棵樹是發現不了規律。可見,簡單承載思想,過於簡單就失去探究的價值。開放,就是可以拓展,能運用,便於總結。

其實在獨學中,還有培養學生獨立自學的能力和方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嘗試、畫圖、演示等方法技能,還要讓學生養成會整理、會提煉、會質疑的能力。可見,讓學生會獨學,是生本堂的基礎。

(二)小組學(對學)

在學生獨立完成前置小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就要真正在堂上開展生本堂教學。在小組中學習時,要注重突出“幫”學,在小組內交流前置小研究的完成情況,交流時,最好讓要發言的同學把研究單放中間,輕聲細語指着說,學困生爲第一發言人,小組內可以每人交流一道題,也可以每人交流某道題的一種方法。

針對我們一年級做生本,在一開始訓練學生小組學習時,我們要做到各科互相配合(至少語、數學),採用統一的小組分組,統一的評價標準及機制。在一開始訓練時,要一組一組地訓練,訓練一組,鞏固一組。每天訓練時,要擬定一個訓練重點和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進行訓練和評價,可以說,評價指向哪裏,學生就會朝向評價的方向努力。

(三)全班學(羣學)

全班學,表面上看好像是堂展講,但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把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對學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到全班交流。在這一環節,根據不同的型和內容,學生的展講的方式和側重點是各不相同的。在新授時,學生展講主要側重於方法探究的過程及方法的多樣性。如:執教《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學生的展講主要放在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的方法及過程上,體現轉化思想的過程。在整理複習時,學生的展講主要側重於知識的整理過程及整理的方法,使相關知識橫成片,豎成線。如:執教《多邊形的面積》整理複習,學生的展講應放在整理的方法和整理的知識網絡上,在學生頭腦中構建長方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及梯形的面積這一漸進的知識過程。在評研時,學生的展講要側重於“評”與“研”,重點是要錯題分享,把自己做出的題要分析錯因,對改正後的題目加以研究,並給同學們誠懇的提醒或建議。

以上無論是何種型,每個小組展講後都必須要或總結,或點評,或提醒。除此之外,上面的小組在展講時,下面的同學要認真傾聽,待上面的小組彙報完畢時,下面的同學能質疑,會補充,並注重對學生質疑交流的指導和培訓。

(四)教師幫學(點評提升)

在我校前幾個月的生本堂教學中,我發現,我們教師的主導作用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有時,我們過於的放手,以至於學生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有時,我們放手把堂完全交給學生,以至於上出的堂缺乏深度;有時,我們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以至於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卻茫然不知。

那麼,在生本教學的堂中,我們老師的作用還是不可替代的,生本老師的作用主要是:組織作用(使堂有序進行,確定小組及學生的發言順序);導向作用(使學生的小組交流展示都要圍繞本的核心問題,抓住重點交流展示);慎重干預作用(當學生交流討論的主題發生偏離時,我們要慎重干預,變“有爲”爲“無爲”)。

以上是生本堂的四個核心環節。其實,我認爲,如果從學習效度上分析,生本堂實則是三大核心環節,即:個體學----小組學----全班學。而教師的幫學作用應貫穿在這三個環節之中。學生通過這要的三個環節的學習,相當於對同一內容學生學習了多次,每次的學習都是在前次學習效果上的疊加。試想:通過這四輪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好,對學習內容及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對學生完美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前期我校數學生本堂的幾個誤區。

(一)重演講,輕設計。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學主題研討中,我校老師都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說,我校老師們在生本堂的探索中,都付出了艱辛和努力。取得了生本堂上的質的飛躍,短短一學期時間,取得了一年或幾年的成效。但在這次的學習中,使我更加深了對前置小研究的設計,無論是何種型,學生的獨學、對學及羣學都是圍繞小研究展開的。而我們在實施過程中,注重了對學生小組合作及小組展示的研討,缺乏對前置小研究設計的研究和探討,因此,在下學期開學初,我們低段數學組必把如何設計根本、簡單、開放的小研究作爲我們的教研主題之一,遵循慧根,讓我們設計的題與學生的堂“脈搏”共振。

(二)重結果,輕過程。

在12月17日晚,郭思樂教授在組織學習《生本教育數學骨幹班學習要點》時,向與會的老師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一年級教學20以內的進位加法,如:9+,怎麼教學?要教給孩子什麼?當他把此問題拋出時,我與很多的數學老師一樣,頭腦裏快速的閃出這節要讓學生學會用“湊十法”解題。但接下郭思樂教授低沉而簡短的一句話,一語驚醒夢中人,他說:我們老師到底是帶着方法(結果)見學生,還是帶着學生尋方法。聽到這句話時,反思自己以前的堂,有多少次我不是帶着方法及結果去見學生的?這樣做的原理是我的教育觀、學生觀出現了偏離。

(三)重學生,輕老師。

在前期的生本堂教學實踐中,我及我的夥伴們有時是矛盾的。想講而不敢講,不講卻又想講。有時我們想放手,卻又不放心學生;有時我們又情不自禁硬生生地把堂拉回“師本”;到了最後,有些老師乾脆完全放手,堂讓學生組織,老師就坐着看學生表演。等等這些現象,都說明了一個問題,生本堂中我們教師應該幹什麼?應該怎麼講?應該講什麼?通過這次的學習,我終於堅定:生本堂中老師的地位不能丟!在生本堂中,我們教師要“點”在迷茫處,“指”向優化時,“幫”在必要時,控制堂節奏。我們的老師講,要講在關鍵處,更要不講在關鍵處(在關鍵處應讓學生多探究,多爭辯,然後再提煉總結),應側重於對學生方法的指導,教學重點的精點撥,學習內容的精提煉,學生堂展講的精點評。

以上是我這個“壞學生”美麗羊城學習的些許感獲。在這次學習實踐中,有太多可見可聞的碩果,如:代表全體數學骨幹學員到朱村國小上彙報研討,受到了郭教授及全體兄弟學員的好評,更重要的是,被朱村國小六年級三班的同學的自學能力、展講能力、視頻展臺的操控能力等所折服。可以說,這次廣州行收穫是滿滿的。如果有老師要問我:什麼是生本堂教學模式?我想借用郭教授的話:“生本教育沒有具體的模式”。這個觀點我認同,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實踐證明:任何教學探索一旦成爲模式,也就是這種模式滅亡的開始。如果還有老師要問:我們學習生本教育的什麼呢?那麼我想告訴大家:我們研究學習生本教育,並不在於我們一定要構建新的教育模式或堂模式,而是我們要學習生本教育中“一切爲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

“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乘着這次羊城學習的翅膀,在教學中實踐,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創新,努力沿着生本教育足跡,開創屬於自己的幸福教育之路!

學生教育學習心得15

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競爭空前激烈的年代,各種人纔在時代舞臺上“爭奇鬥豔”,近年來,隨着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多和經濟危機的衝擊,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不容樂觀。作爲一個剛剛走進大學校園的大一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時,我們也感受到了就業競爭的壓力,不得不早早開始思考自己的就業目標以及人生規劃。

在我還有些迷茫的時候,錦程網的職前教育給了我很多的啓示和動力。

觀看完專家講座後,我瞭解到,職業的最好選擇是基於自己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夠給我們極大地熱情投入到工作和學習中,幫助我們以樂觀、積極的形態對待工作中的各種挑戰。然而,人的一生不是人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更別說是以之爲職業,但我們可以追求,因爲我們還年輕,還有四年的時間可以努力完善自己,積累足夠的資本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是一種幸福,爲了這樣的幸福,現在一切的努力和學習都是值得並且必要的。

人格測試及指定的五門專家課程的學習。通過一系列的網上學習,瞭解到很多創就業的知識,受益匪淺。

進入大學後,漸漸褪去來時的一腔熱血、躊躇滿志。心緒開始慢慢沉澱,也開始認認真真的替自己的未來考慮了。那些不着邊際的理想、空想也從身上蒸發。我們所關心的不再是烏托邦,而是現實的世界。

大學,是一個從理想世界到殘酷社會的跳板,讓我們有幸生在理想之中,又可以目睹社會現實的殘酷的一面。

我想,對我們這羣沒有見過世面,整天呆在校園裏的莘莘學子來說,就業是一個不能再遙遠的話題,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職前教育的學習,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平臺去好好考慮就業問題。

職業興趣是個人偏好在職業選擇方面的體現。它和工作滿意度、職業穩定性、職業成就感之間都存在着明顯的關聯。通過職業興趣測試,我瞭解到自己的又是職業類型以及職業發展的建議。最後感悟得一個人的職業傾向和職業興趣,決定了最適合他的職業,一個人如果做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往往能將自己的潛力最大地激發起來,也最容易獲得成功。當然,興趣並不代表成功,對某一職業有興趣,並不代表能幹好這個職業,還必須具備與該職業生涯相適應的能力和個性才能做好這項工作。

通過職業人格測試之mbti,能夠相對透徹的瞭解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獨特的行爲表現,包括思考方式、決策方式等。測試結果分析了我的人格類型、人格特徵、工作中的優勢與劣勢,並給出相應的適合職業建議。人的性格錯綜複雜,任何測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格的部分特徵,但科學的測評可以作爲增進自我瞭解的有效工具,促進人們對於自身的進一步審察和思考。

指定的五門專家課包括生涯規劃之自我設計、民企概況、求職基本禮儀、求職自我營銷、大學生涯規劃之成功定律,其中“生涯規劃之自我設計”這一課程包括“一切爲就業準備”、“做好人生規劃”、“正確抉擇出國、考研與就業”,通過對這一課程的學習,讓我們瞭解大學生就業思維誤區、瞭解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病因、學會自我解困的思路和方法、以及把握成功的三個要素。“求職自我營銷”這一課程包括社會商業形態與職業發展、個人的職業壽命和特點、商業社會對個人的要求、企業招聘時與個人應聘時的困難、求職的基本策略,通過網絡課程的學習,我能夠了解目前的社會形態與職業發展趨勢、瞭解個人的職業壽命以及特點的曲線規則、認識商業社會中組織形態以及要求、瞭解企業招聘及個人求職中的困難、學習應對求職中困難的對策、改變本質、自我營銷的三個基本策略。

在這個寒假的學習裏我明白了我們應當給自己做出一個正確的評價,自我評價要全面、客觀,既要看到長處的一面,又要看到短處的一面;既要對某一方面的特殊素質進行具體的評價,又要對其他各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考慮全面的整體因素,又要考慮到其中占主導地位的重點因素。

我們要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好自己的職業定位,具有針對性和方向性,深入瞭解自我,清楚自己的優劣勢,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要抓住自己的特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儘量避開自己的不足,這樣,就有可能使你在擇業競爭中佔據主動。要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能、綜合能力和社會用人單位的要求,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另外,我們還要排除各種外界干擾,如果自己和用人單位彼此都很滿意,就應該早做決斷。儘快簽訂就業協議;少數人在擇業中往往很沒主見,人云亦云,別人覺得這個單位很好,他亦認爲不錯,別人說那個單位很差,他亦認爲不行,患得患失,手忙腳亂,心裏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從,從而錯過機遇。就業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往往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培養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勇敢地迎接選擇未來生活的種種挑戰。信心是成功的第一要訣。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能夠勝任工作,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要給人感覺到,我是熱愛生活、熱愛事業的。

大學生要與社會接軌。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很多人才,社會需要決定着求職的環境。然而,現在,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爆發下,且有可能越來越難的趨勢。面對日益增長的就業人數,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爲公衆關注的熱點。如何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社會方面就業人數激增與就業市場達到超飽和狀態的矛盾,高等學校專業調整滯後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畢業生擇業期望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的矛盾等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

職業選擇本身還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個人選擇單位,單位選擇個人。一個人在做職業選擇時,還要考慮用人單位的需求,知道自己的優勢在哪,這樣才能跟單位配對成功。用人單位招聘時往往只是通過簡歷、面試等一些簡單的方式來了解大學生,這時候,我們大學生就要充分做好準備,畢竟“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我們要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特色,讓他們瞭解“我就是你們的最好選擇!”往往這些,可能從你的簡歷,你的面試,你的爲人處事等等方面表現出來。

大學是一個學習知識的地方。這裏說的知識又分專業知識與綜合素質。之所以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所讀的專業,正是要實現未來人才專業化水平高的目標。現今招騁市場仍然需要的是人才,一名大學生,首先應當學好自己的專業知識,以高水平的專業與他人競爭。只有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能在衆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