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篇)

教育2.47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爲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終於看完了,起初是抱着涉獵的心態閱讀的,可越讀越覺得離自己好近好近,不知不覺將自己的一些感受和困惑與之相聯繫,相比較。此時的心情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心靈的震撼更是不言而喻的,有感動、有感激、有慚愧、有反省,各種感覺交織在一起,而大腦中則凸顯着幾個鮮明的大字——愛心的堅持創造教育的奇蹟。

“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振西老師讓我明白,只有愛心的堅持纔會創造奇蹟。“我覺得我的運氣好,每教一批學生,他們都對我特別好。比起學生對我的感情,我欠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讀着李老師的這句話,我不由地思緒起伏,我想學生之所以對李老師好,並不是因爲李老師的運氣好,而是李老師爲學生付出的太多太多,試想有幾人能做到每天給學生煮雞蛋?又有誰能做到李老師對寧瑋、伍建那樣的關愛,更何況萬同這樣的學生。李老師那份長達近五十頁的“我與萬同的故事”,着實讓我震撼。我在閱讀中不斷地被感動着,不斷地思索着,如果我遇到像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有多少耐心來等待他的轉變,又會有多少愛心和毅力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想到這些,不覺感到自慚形穢,羞愧無比!從萬同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後進生的艱難,更看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我想李老師之所以會有如此的耐心與愛心,是因爲李老師始終有一顆感恩的心吧!因爲感恩,他不斷地付出,因爲不斷地付出,他不斷地收穫着學生的感恩,這樣如此這般,周而復始,才使李老師有那麼好的“運氣”,遇到了那麼好的學生。因此不要抱怨學生不懂事,不知道感恩,只是因爲我們還沒有做到,做好,做深,做透。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樣,做一時、一天的好老師並不難,難的是每時每刻心中充滿對學生的牽掛和愛護;愛一個好學生並不難,難的是愛一個如李老師所說的象萬同這樣的差生。閱讀此書時,我不斷的反覆自問:如果是我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我會怎樣。我覺得自己也是個富有愛心的老師,可遇到象萬同這樣的學生一而再,再二三的犯錯誤,我還會象李鎮西老師那樣耐心細緻地對待他,談心,講道理嗎?我不會,我會生氣,會憤怒,會覺得他無可救藥,會放棄。我們花的功夫和心血遠遠不如李鎮西老師,我們的教育智慧、技巧遠遠不如李老師。我們對學生的愛是零星的、間斷的、不恆定的,而李鎮西老師的愛一如行走沙漠的疲憊者得到了甘霖,又如同痛苦無助、暗夜孤獨的人贏得了星光,讓人找到自信、自尊,讓人振奮。這正是李鎮西老師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根本原因。他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值得每一位教師一讀。

讀了《愛心與教育》,反思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相信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教育的奇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2

看着那麼多的好書,一時不知道看哪篇,不過我感覺《愛心與教育》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教育類書籍——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代表作《愛心與教育》。細心研讀,在感動之餘常常受到很多啓發。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於居住空間有限而閒暇時間也極少的教師來說,讀書無疑是開闊視野最好的捷徑。我在讀書的過程中便常常感嘆於“開卷有益”的道理所在。讀書是一種享受,可以暫時忘卻自己所處的空間位置,忘卻繁雜的瑣事。尤其是讀教育類的書籍時,經常對號入座,感覺身邊發生的好多事和書上講的比較類似,在書中可以學習怎樣教育教學,能從中獲得許多啓迪,讓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得更加從容,這樣的感覺很真實也很充實。

“做一個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師,過一種有尊嚴的教育生活。”是我作爲人民教師的一個目標。讀了李老師的書,感觸頗深。

感受之一:作爲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各種各類的書,尤其是文學名著更要捧讀不輟。都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確實有這種感覺,讀書不僅增長見識,還可以在寫作時有所借鑑。李鎮西老師經常向學生推薦各種有意義的課外讀物,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獲得自我教育的動力。當然,推薦給學生讀的書李老師都是先讀過的,有的學生甚至從李老師的書架上借書去讀。這一點特別值得我學習,雖然我曾今是教美術的,但我本身一直認爲讀書可以讓自己的心靈變得更豐厚,能夠承載更多生命的底蘊。讀書伴隨着積累,然後在需要的時候才能“厚積薄發”,在課堂教學中就能給學生提供適當的精神營養。最近,我也經常看《輸在壞習慣》,《每天多做一點點》等等,看了之後,覺得輕鬆愉快,心靈上有很大的觸動,我可以把這分精神傳授給學生,讓學生也每天多學習一點點。

感受之二: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爲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爲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爲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還經常怨聲載道的,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爲我好”;反思一下,作爲老師覺得很慚愧,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上學期裏

的“陽光體育”運動中,我們班級那麼多弱小的傢伙,輸給別的班級是不可避免的了,按着我以前的急性子,也會批評他們的。但我深深的感到,他們盡了很大的努力,也想爲班級爭光,也非常富有集體榮譽感,我不能傷害他們,所以我一直安慰他們,一直鼓勵他們,其實這個過程中不僅他們很開心,我也很開心,有些事很容易釋然的。

感受之三:做老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教師職業,固然辛苦,但卻極富挑戰性。在和每一個學生每一天的相處中,要針對學生千差萬別的個性因材施教,面對一個個活生生有自己獨特想法的學生,工作要時時創新,但更應遵循教育的規律。在《愛心與教育》的前半部分,李老師教給學生的自我激勵方法是“每日九問”,而在“手記三”中他在指導優生學習時提出了“每日十問”的要求:“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他要求學生把這十個問題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並鼓勵學生“一兩天做到這每日十問並不難,但關鍵是要堅持下去,唯有這樣,你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我對比了一下,我也經常建議學生問問自己今天學習了什麼內容,今天覆習鞏固了嗎?今天預習下一課了嗎?一部分學生真的在做這些事了,而有一部分學生還是學無習慣,亂了一團,所以必須經常指導個別學生學會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愛心與教育》給我感受頗深的就是:教師首先必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尊敬、信任甚或崇拜的基礎上接受老師的教育,學生受到的教育會更深刻,效果也更好!還有,教師也應該努力和學生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正如李老師在書中用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教育成功事例反覆證明的那樣:“師生間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塊基石。”而離開了老師的愛心,感情的建立便是無源之水。

對於我這個年輕的教師,要學習還很多,要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質,着眼於人的培養,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形成自己的教育風格,對得起學生那一聲聲“老師”的呼喚!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3

有人說,童年得到的愛,是未來生活的光。作爲一名教育者,孩子成爲什麼樣的人,我們怎麼教育孩子就顯得尤爲重要。教育應該怎麼做,我們一直在反覆思考,我們是否成爲了孩子童年的那一束亮光,指引他們探尋遠方。我想我們要做有溫度的教育,讓孩子們感受我們深深的愛。

假期,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李老師用他一個個教育事例,闡述着他的教育理念,以及他對教育的思考。就如同書名《愛心與教育》一樣,李老師是一個富有愛心的教育者,是一個有溫度的教育者!

李老師強調“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只有童心能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滋潤童心。當一個好老師的基本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手記一中描述了孩子們給李老師準備的生日驚喜,李老師給每位孩子的生日祝福,和學生寧瑋多年的書信來往,和孩子們一起幫助貧困生伍建......從這些小故事裏深深地感受到了李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愛。“良師益友,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去了解他們最關心和最感興趣的是什麼,他們有哪些快樂和痛苦。”李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成爲他感染學生的情感魅力。

李老師書中提到“後進學生”的轉化。也是很多老師頭疼的問題。李老師在這一篇章中表述了他對後進生的認識和轉化,用他的教育事例,給了我們很多關於後進生轉化的教育方法。他從後進生形成的家庭原因,學校方面原因,個人原因分析,和他與“後進生”長期的磨合過程中,給出了一些他曾經採用過的措施:如寫家校聯繫本,填報喜單,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推薦好書等等.....在萬同的身上,可以看到轉化一個後進學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萬同的每點變化,不論是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李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老師的耐心,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手記三中,李老師還談論了“優秀學生的培養”。教師對優生的感情幾乎是不需要培養的,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班上的優生多一些,因爲他們有較強的知識接受能力,學習成績優異,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突出,可以成爲老師的助手。但他們也存在着作爲老師的“好學生”,家長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容易自滿,不求上進,比較驕傲自負,容易產生虛榮心,面對困難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當然還有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

李老師提出,培養優生,要注意六個方面:

一、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引導優生意識到,成績比別人好,就意味着將來比別人多一份責任,從現在就應比別人多一份努力,引導他們樹立理想,明確志向,真正做到“志存高遠”。

二、幫助優生認識自己。幫助優生超越具體的考試分數和名次,通過與其他傑出的少年英才的比較,通過對自己求學過程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的冷靜分析,通過各種具體的課內外實踐,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進而針對性的發展自己;

三、教育優生保持童心。讓他們通過與班上同學的平等相處,感受同學們身上值得自己學習的優良品德,讓他們在同學服務的過程中體驗一種奉獻的幸福,讓他們面對分數和榮譽會淡然處之互相謙讓,以培養自己豁達而淡泊的心境。

四、激勵優勝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

五、訓練優生受挫心理。首先明確他們在班上無特殊化,對所有同學都一視同仁。給他們創設一些品嚐失敗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坦然面對人生路上的失敗、挫折和各種意想不到的打擊。

六、培養優生創造能力。培養他們追求科學、崇尚真理的理性精神,讓他們養成善於質疑、勇於否定、獨立思考、積極創新的治學方法和人生態度。

從《愛心與教育》一書中,種種事例都能感受到了李老師富有愛心的教育。他是一位有溫度的教育者,用他的愛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做有溫度的教育,前提是愛。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爲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不僅僅是和孩子一起玩兒,而首先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學生一起憂傷、欣喜、激動、沉思。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4

教師應該真誠地喜愛學生,並走進學生的心靈。 李鎮西老師時時反思自我,時時向學生學習,他也認爲學生的心靈純潔可愛,學生的心靈比老師高尚得多。在這裏,我之所以用“也”這個字眼,是因爲我在平時的教學生活中也有這樣的認識,而讀到這裏的時候就和他產生了共鳴。

我也和李鎮西老師在書中坦然自述的一樣,是個急脾氣的人,有時和學生之間難免因爲急躁而發生不該有的誤會,特別是和那些學習、紀律上的困難生,每次過後,我都後悔不迭,但學生從來不跟我記仇,有時我真誠地向他們道歉,他們卻說:“沒事,老師,你都是爲我好”;反之,我們老師卻常常用“有色眼鏡”看待學生,其實孩子是多麼天真無邪呀!尤其是我教的國小生,細細想來,他們個個都是那樣可愛;有時候老師對學生好一點,那孩子必然感激涕零,其實那都是作爲一名老師的分內之事啊!今後,在和學生相處中,我要格外注意樹立教師的形象,用真心喜愛學生,與學生和諧相處。

愛學生,才能對學生的缺點寬容處之,慢慢等待他們戰勝自我,取得進步,並和學生一起成長;愛學生,才能細心指導學生,如李鎮西老師在給新生的信中,對新學期的準備就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愛學生,就有耐心和學生真誠溝通,用談心、寫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評去教育學生。李老師轉化萬同的方法和耐力很值得借鑑。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5

“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

花了一些時間,終於把《愛心與教育》讀完了,良久無言。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 !這不是坐在書齋裏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佈道,而是從血管裏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着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着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着華美,流暢中滲透着憂慮,峻急中深藏着思考,舒展中流動着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裏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爲,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難以一一述及,這裏選一則印象最深的故事和一點思考,算是給自己交上的一份沉重羞愧的答卷。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6

在這個加長版的假期裏,我細細品讀了教育專家李鎮西老師的作品《愛心與教育》。似乎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沉浸下來,安安靜靜地讀一本紙質書了……

整本書中,李老師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將自己的教育故事溫情講述,娓娓道來,真實樸質的文字讓人流連忘返。我被李老師的教育情懷深深折服,這是何等不凡的教育情懷啊!相比較於年輕時候的李老師與現在的自己,真是慚愧不已。步入教育行業已有18個年頭,卻仍未想清楚自己爲何走上教育之路。讀到李老師這句“只有童心能夠喚醒童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時,像是突然之間明白了什麼……因此,我想先借用李老師幾句話拋磚引玉。

童心與愛心——“童心是師愛之源。只有童心才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才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充滿了這本書的每一個角落,我被李鎮西老師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就如李老師在書中所說的“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疑會使學生親近我們並樂意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此於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後,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愛我們的國家”。

對於大多數老師來說,選擇教育,只是衆多行業裏的一種選擇而已。而在選擇教育之後,沒有愛心,教育就如同沒有靈魂。李老師面對每一屆學生,每一位學生都能傾其所有,把他們當成朋友來對待,真正走進了學生的內心,讓學生信任,感激,實屬不易。反觀自己的教學,沒有一點個性與獨創。每次上課也是面對一大班學生,上課,下課,改作業。對於步入教育行業18年的我來說,早已對這樣的流程感到疲倦。幸好,讀到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他的教育情懷和課堂把控能力,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領悟到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於運用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也會因我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換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興趣去探尋,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

書中記錄了李老師對“逆境”學生的關懷,對“後進”學生的轉化,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心理”教育的嘗試,對“有效”德育的探索,對“班幹部”的選舉培養,對“青春期”教育的重視,對“民族教育”的宣揚,難得可貴的是書中披露了他曾經失敗的教育案例。他提倡“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他認爲愛的教育不是一種教育,而是一種生活,一種常態的生活;愛的教育要從細節處入手————如學生生日親自送上一本書,一張賀卡等等。這本書就像一盞明燈,照亮了我們的成長之路;更像一位引路人,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學生的頑劣、鬆散和不聽話,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裏纔有一點平衡。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

“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讓同學因我的而感到幸福”這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對學生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願把我的一生都獻給孩子們,用愛去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摯的朋友,通過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7

平日裏由於工作比較忙,很少靜下心來看書,但是聽說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特別好,尤其值得一看,所以我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地拜讀了這本書。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很多故事充分體現了他對學生滿滿的愛,真的是受益匪淺!李老師的很多言行都讓我由衷地佩服、尊敬!比如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餘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這絕對是一般教師很難做到的……

都說教師的愛是博愛,當然的確也應如此,但是要將這份愛達到平衡的標準,對我而言是十分困難的。因爲從學生角度看,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無論教師怎麼對待,在他們心中都會有着各種不平衡,即便是我自己也會有這樣類似的感覺。比如對於優生而言,教師的欣賞和器重是理所應當的,而對後進生的批評和漠視也不足爲奇,這在我們的教育中的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有時候我也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教學工作,似乎無論我怎樣努力擺正師愛的天平,好像永遠都是搖晃的,面對優生的時候表揚和期望是我的正常情感,而面對差生時,對他們搗亂課堂,不認真完成作業等做法總是非常氣憤,怒其不爭的同時,進行數次教育,無果之後便是無可奈何的放棄。因此,要對所有學生做到一樣的“愛”,的確非常不容易,這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然而李鎮西老師做到了!

李鎮西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因爲弱勢羣體是不幸的,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是啊,只有愛才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也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爲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作爲教師,我真的把愛傳遞給學生了嗎?自省過後,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作爲一名國中生物教師,由於同時帶七八兩個年級,總共6個班,同時兼任801的班主任等,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經常是上課進教室,下課出教室,很少有時間和學生坐下來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並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也是愛他們的,我會由衷地爲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爲他們的失敗而難過,真的!但作爲教師,我總是在潛意識裏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而是平易近人才對……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方法是獨特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他的愛是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礎之上,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爲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

其實從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地付出,孩子們也同樣會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進步,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漸漸地你會發現他們臉頰上那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莫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成績;犯了過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不犯類似的錯誤。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更加努力,你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重要的是有顆智慧的愛心!

就這樣,我陶醉着、感嘆着進入了一種絕佳的閱讀境界,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我,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教書近二十年,隨着歲月的流逝已變得毫無棱角,常常以“平平淡淡纔是真”安慰自己。直到拜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才第一次意識到所謂的平淡其實就是平庸,是無爲,作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對我而言真的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加油!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8

這個暑假讀完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愛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爲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做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與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的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是在恰當不過了!

從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擁有一顆愛心,真心付出,孩子們也同樣對你真心喜歡。愛心還表現在於對學生的讚美與寬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點點的成績。不要吝嗇讚美,你會發現他們臉腮甜甜的微笑讓人陶醉,這種無名的愛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們要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犯了錯,要細心教導,讓他們感受老師是因爲愛他們才教導他們的。這種愛不需要言語來表達,他們也能感受到老師的一顆愛心。於是,他們就會注意下次類似的錯誤。

因爲有了愛心,讓孩子努力爭取,改錯,會發現,這樣的教育更有意義,也讓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有顆愛人的心,更要有的是一顆智慧的愛心。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9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老師是學生的第二任父母。”這是我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的,李老師的文中沒有教育的豪言壯語,也沒有高談闊論教育的真諦,他用學生的原話,真實的故事,真真切切地道出了什麼是師愛,什麼是真正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是蘇霍姆林斯基的“追星族”一員,而我則是李老師的粉絲之一。看了其書好幾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收穫,每一遍都在引發我的思索。

送生日禮物,學生收穫滿滿的愛,老師也收穫沉沉的愛。由偶然到必然,李老師把每一位學生的生日記在紙上,記在心裏。生日禮物多種多樣:書、文具、生日蛋糕、真誠祝福……每一樣禮物都充滿鼓勵,都代表着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而這樣純潔無私的愛必然會贏得學生愛的回報。學生進步了,班級更和諧,更加充滿了愛。這就是一種超越三尺講臺的魅力,這就是愛,真心拿學生當孩子待的愛。當學生家長對他說:“您對我們的孩子太好了!”他卻說:“那是因爲你們的孩子對我太好了!”多麼真誠,多麼無私的語言啊,它深深得震撼了我的心靈。

把更多的愛投向後進生。李老師對後進學生特別關注,研究頗深,從產生的原因到具體的教育方法都一一羅列。縱觀全文,其實最好的方法還是——愛。文章對後進學生萬同的故事記載詳細,從15個連載小故事中,我清晰地看到一個缺少愛、缺乏教育的孩子,李老師傾其所有精力去幫助他、感化他、教育他。不僅關注他的課堂,還關注他的家庭,甚至於私生活。慢慢地一步步地讓這樣一個既偷又暴還差,人人聞而駭之的學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樹立了自己的目標,最後成爲了一名軍人。試想:如果沒有李老師的愛,萬同會這樣嗎?也許早入社會,偷雞摸狗,或許成爲一個大惡不赦的混混,這是多麼可怕!所以,沒有絕對的黑暗,只要有愛,光明的希望就在前方。

“程樺、王銅”這些李老師班級裏的優生的名字已經印入我心,看似不讓人操心的優生,其實李老師也費盡了大量的心血引導他們、教育他們,使他們揚長避短,成爲成績、品德、人格上真正的優生。這又源於什麼?愛。只要有愛,纔會有教育。

和學生去旅遊,給仰慕者回信……文章的故事太多太多,文中的愛太多太多……

手捧《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感覺自己就像和李老師在對話一般,讓我有所思、有所悟,相信這些“談資”可以成爲我以後教育工作中的火花,我會以李老師爲標杆,在自己的教育之路上,好好努力,也譜寫一曲屬於我的《愛心與教育》。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0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這些是我在看李鎮西名著《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中所摘抄下來的句段。李老師是我最崇敬的名師之一,今讀了他的《愛心與教育》的手記一,我更是對他萬分崇敬。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然而李老師卻把這一切說成是“在還學生的債”,這是何等的高貴!

《愛心與教育》文章裏,沒有華麗的辭藻裝飾,沒有驚天動地的偉大壯舉,全是記載着李老師與他的學生們之間發生的最平常的事,可這些事又極其的不平凡!給學生送上生日祝福,爲貧困學生捐款,這些我們大多數老師也做過,可是有幾個能像李老師這樣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下來?而且我們有幾個能做到像李老師這樣對學生是一種純粹的、不帶任何功利目的的愛呢?大多時候,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所謂“愛”,是否建立在某種“功利性”的成分上呢?這些值得我們好好地去反思。

一、“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每一個人都是一塊璞玉,如果你不經過一番“精雕細刻”,就算你天賦多麼的高,也不可能變成一塊玲瓏剔透的好玉。這是我看《愛心與教育》手記三“鍛造卓越人格”得出的最深刻的感悟。我的思緒帶進了我們班的小班長身上……

放學了,孩子們陸陸續續揹着書包離開教室,我也準備去辦公室,子俊卻把我叫住了,可愛的小男孩,儘管是班級中的搗蛋王,可是我很喜歡他,天資聰穎,活潑可愛,瞧他神祕的樣子,我問他有什麼事,他卻示意我站到教室門口的那個角落裏,還是一副老樣子,嘻嘻地笑着。我親切地對他說:“孩子,說吧!”他雙腳不停地搓着地面,天真無邪的雙眼看着我:“老師,班級裏安排兩個班長行嗎?”我肯定地回答了他。“那……老師,我能當班長嗎?我想當回班長呢!”我心裏儘管格登了一下,但我答應了他,他鼓足勇氣對我說,我能打擊他的.自信心嗎?但是我如果馬上讓他當班長,同學們會接受他嗎?其他任課老師會滿意嗎?說起我們班級的課堂紀律,所有的老師對他都搖頭。

我拉着他去辦公室,他的小手緊緊攥着我的手,我的心暖暖的。我愛牽孩子的手,小時候老師牽我的手我覺得真幸福,我也想把我的愛傳遞給我的學生。他用誠懇的眼神看着我,這次看來是認真的。也許這一次我能改變他,我彷彿看到了一個蓬勃向上的子俊。我問子俊:“平時,老師和同學們推薦的班長具有什麼優點?”他想了想回答了我,一會兒就低頭不語。我把他拉到我的身邊,我猜他對自己沒信心了。我在他耳邊低語:“好孩子,別泄氣,你有機會,老師會等待!”“真的?那就是說我還能當班長!”他喜出望外。

從第二天開始,我在各方面幫助他,鼓勵他,提醒他,每天放學後都會耐心地跟他交流一次他一天的學習、思想、課堂表現。這一切,同學們都沒有覺察到。慢慢的,子俊變了,跟以前判若倆人,老師和同學們都改變了對他的看法,評價越來越高。他的紅花本上也開滿了鮮豔的小紅花。在學期第二次評選班幹部時以最高的票數摘取班長的桂冠。他興奮得蹦呀跳呀:“老師,我成功了,我終於當班長了!”我激動抱起了孩子!

二、“心心相印的教育”

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李鎮西在他的《愛心與教育》手記四“教育是心靈的藝術”中用自己的行動很精闢地詮釋了這個觀點。

徐茵是我們班的漂亮女孩,她有舞蹈天賦,幼兒園時一直在學舞蹈,一年級學了一年的拉丁舞,可是現在她嫌苦,不管父母和老師的反對堅決放棄。舞蹈老師深感惋惜。學習上也是如此,作業丟三拉四,聽寫詞語緊皺眉頭,做作業時叫苦連天,儘管我耐心跟她溝通,可這對她來說都無濟於事。她的惰性導致她成績不理想。這次元旦文藝節目表演,我們班級的是器樂合奏《親親茉莉花》,有十位同學伴舞,茵茵也是其中一位,她的舞姿最美。我一直誇獎她,讓跳舞的幾個同學以她爲榜樣。表演前爲她換上精心挑選的旗袍,爲她梳了最美的髮髻,第一個爲她化了妝。高挑的個兒,羞澀的表情,高雅的氣質,真是太美了。當我爲其他同學化妝時,她湊到我身邊,悄悄地問我:“老師,你爲什麼對我這麼好?”我輕輕地告訴他:“因爲老師喜歡你,我們是最好的朋友呀!”她恍然大悟的表情,後來一直坐在我旁邊,看我給其他同學化妝,還不時給我幫忙呢。我心裏暗喜着。精彩的表演讓我忘卻了排練的辛苦。演出結束後,她第一個奔到我的身邊,我馬上豎起大拇指,誇她:“好朋友,你的表演真出色!”聽我叫她好朋友,她開心地笑了。

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單獨相處在一起,我就叫她好朋友。課堂上她會不時傳遞着她的笑臉,常常聽到她響亮的回答,作業不再偷懶,書寫端正了,我利用課餘時間給她補課、講故事、一起學英語,我倆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她把苦惱向我傾訴。單元測試裏要求寫一篇寫人的習作,寫一位班級裏親密的夥伴,寫一件倆人之間值得寫的事,同學們你看我,我看你,然後開始寫作,都寫了班級裏的同學。可她卻寫了一篇《我的朋友周老師》,從沒見過她寫得這麼真摯感人的作文,以前總是三言兩語,草草敷衍了事。可今天她卻另要附頁,她把我鼓勵的話記得一清二楚,三年級的孩子呀,剛剛練寫作,卻能通過習作表白心聲。我知道我們的友誼在不斷昇華,我知道茵茵在以後的學習道路上不會再停滯不前,一句樸實的“因爲我們是朋友”,是一盞幫助她遠航的啓明燈,她還跟我說,想繼續去學拉丁舞,她要把最好的舞姿展示給我這個好朋友看。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1

拜讀了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之後,李老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執著的愛深深打動了我。

李老師曾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李老師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師生之間多麼樸素,多麼和諧的情誼呀!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爲有愛,我們纔有耐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爲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爲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問題的時候,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2

1.教育者的明智和機智,在於引導“後進學生”經常進行“靈魂的搏鬥”,不但善於發現自己的可貴之處,更勇於用“高尚的‘我’”戰勝“卑下的‘我’”。P60

2.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蘇霍姆林斯基)但是,必須指出,“後進學生”的“自我教育”很難一勞永逸,相反,這是一個充滿反覆的長期教育過程。“犯錯——認錯——改錯——又犯錯——又認錯……”這是“後進學生”普遍存在的循環。教師因此斥責學生“屢教不改”、“光說不做”、“本性難移”等等,是極不公正的。教育者應該容忍“後進學生”的一次次“舊病復發”,與此同時,又繼續充滿熱情和信心地鼓勵學生一次次戰勝自己,並引導學生從自己“犯錯週期”的逐步延長或者錯誤程度的逐漸減輕的過程中,看到自己點點滴滴的進步,體驗進步的快樂,進而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P61

3.從某種意義上講,所謂“轉化後進生”,更多的時候就是不斷設法喚起他向上的信心。P65

4. “後進學生”寫“每日九問”。引導“後進學生”養成每天“自省”的習慣:一問今天影響同學學習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預習沒有;五問今天做過什麼不文明的事沒有;六問今天說過髒話沒有;七問今天戰勝弱點沒有;八問今天有進步沒有;九問今天有什麼遺憾沒有。P66

5.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比方說,這個星期,你多次主動打掃教室,同學們就因你的存在感到了班集體的溫暖;又比方說,你主動幫同學修理壞了的椅子,那位同學就因班上有了你而感到了幸福!李老師希望你永遠做一個能讓別人感到幸福的人!P69

6. “我給你找了兩位老師,讓這兩位老師隨時提醒你別違反紀律。一位就是你自己——每個人的上進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嚴厲的老師;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學——我打算給你安排一位‘幫助人’,由這位同學隨時注意你的表現並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幫助人’,就是說,這位同學是出於對你的愛護而幫助你進步的。”我(李老師)腦子裏轉了個彎:與其由我給他指定“幫助人”,不如讓他自己給自己找“幫助人”,這樣他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更強,效果可能會更好些。於是,我說: “這個‘幫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條件是:1.你最信任的人;2.他比你表現得好;3.他又坐在你附近。”(李老師:我和萬同的故事)P75

7.離開了對學生心靈的尊重,還有什麼“教育”可言?P80

8.一個人要改正缺點,不光要看他口頭上的承諾,更重要的是言行一致。P88

9.童心可鑑,淚眼作證——有了一批又一批心心相印的學生,我便成了情感富翁和精神巨人;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者,還有比自己人格的豐碑鑄在學生心目中更崇高的榮譽嗎?P102

【是的,有着學生對老師的不捨,對老師濃濃的愛,我想這也是作爲一名教師的幸福所在!】

10.激勵“優生”超越自我的要點有二:一是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並發展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二是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識設置一些難題去“折磨”他們,讓他們在一次次自己與自己“過不去”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生的樂趣與輝煌正是從戰勝自我到超越自我”。P104

11.引導“優生”樹立志向(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給他們推薦有關偉人名人的傳記讀物,使“優生”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廣闊的歷史空間和時代背景中認識自己的使命。P105

12.從某種意義上說,教育的魅力就是教育者對學生的吸引力。當學生對教育者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崇敬甚至崇拜之情時,我們的教育已經露出希望的曙光。P138

13.教育離不開談心,而讓學生覺得“夠哥兒們”的談心更能打動學生的心靈。從這個意義上講,教育的藝術有時就是談心的藝術。P140

14.學習上“每天十問”:一問今天在家早讀外語沒有?二問今天上課開小差沒有?三問今天學習上提出什麼問題沒有?四問今天的功課複習沒有?五問今天預習明天的功課沒有?六問今天做過閒事沒有?七問今天“過電影”沒有?八問今天計劃完成沒有?九問今天有未弄懂的難題沒有?十問今天有無浪費的時間?可以製成表格,每天按實際情況填寫。唯有堅持,才能真正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這裏,學習上的“每天十問”和前面所提到的“後進學生”的“每天九問”,有着異曲同工之妙,只是針對的對象不同而已。“每天十問”,問的內容具體,可操作性強,有助於學生步入學習的良性循環。】

15.真理總是樸素的。教育科學有時其實很簡單,就是把教師的教育意圖儘可能轉化爲學生的自我要求,再設法讓學生堅持下去以形成習慣。(“每天十問”的好習慣)P149

16.把考試當練習,把練習當考試。

【把考試看淡一些,“不就是一次練習嗎”,丟掉任何患得患失的思想包袱,可能反而考試時會發揮得好一些;而對平時的每一道練習,都要當成考場上的試題,一絲不苟,而且要有時間觀念。這樣,真的到了考場,也就不會緊張了。】

17.教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大腦”去思考,用“學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用“學生的興趣”去愛好……P166

18.教師因自己傳授的思想遭到學生反感而十分傷心,學生因自己關心的問題得不到老師的解答而萬分苦悶。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感到離不開對方,然而現在都失去了對方!

這正是德育的危機之一,也是德育的轉機所在——作爲處於主導地位的教育者來說,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找回失去的對方,正是改革德育的一個突破口!P168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3

有幸拜讀了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一書,通過閱讀該書,感觸非常深。記得有這樣的一種描述,“教育彷彿是行駛的列車,老師就好像是乘務員,不同的時段迎來不同的乘客,這一批乘客我們還沒等充分了解,也許在下一站他們就要離開這列火車,同時上來另一批乘客。這些乘客也許來自同一個省份,也許來自全國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搭乘這列火車到達心中的目的地。不管道路有多坎坷,不管沿途的風景有多美妙,不管天氣有多劣,將這批乘客安全送達,將是我們最基本的責任。珍惜上來的每一批乘客,關心每一位乘客,爲他們送上最貼心的服務,最真誠的問候,最美好的祝願,讓每一位乘客在乘車的過程中都得到心靈的享受,這樣的旅途纔算愉快。”教育作爲一個服務行業,需要我們在崗的每一位教師都能帶着我們真摯的愛去發現並扶正每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

書中有這麼幾句我很喜歡,“有時候,教育是一種含蓄而明朗的暗示以及暗示之後充滿信心的期待。當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點燃學生心中“想做好人”的願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所以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我們的大多數老師都是有愛心的,對於後進生,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會想到用愛心感化他,可面對一些後進生的屢教不改時,我們又有多少老師能有耐心反覆地對其進行教育呢?大多人想到的都是放棄或憤怒。教育更需要的是足夠的耐心,不能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上學期我們班的成績一直很不理想,剛開始聽到的聲音是說我們班班風太差了,我的潛意識就覺得是我太溺愛我們班學生了,就開始嚴加管理。我們班很多學生都開始怕我了,怕我罰他們,不給他們面子。有一次王孟傑的檢討上寫道:每次作業不完成老師總是第一次讓我站起來,第一個收拾我,明明他們也有人沒寫完。我的媽媽一直在鄭州打工,沒時間回來看我,我爸從來都沒回過家,也沒給過我零花錢。我不是不想寫作業,我是因爲太想媽媽了,我上課總是聽不進去。那一刻我意識到了我的問題,我不該對他們過於嚴厲,有時候多跟他們談談話,聽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給他們做心理輔導會比我們施加暴力效果要更好。

這個學期來學校,我們班學生對五二班的學生說,我們班主任這學期對我們特別好,我們現在特別想上她的課。其實嚴慈相濟,合適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啓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責任心和耐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李鎮西老師對學生傾注了畢生的愛心,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將奉獻出我的愛心,讓愛心揚起教育風帆,讓學生們都能在我的引導和教育下,開始幸福快樂的人生!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4

纔讀《愛心與教育》一下子,我就被他的一顆愛心所折服,正是這顆愛心使得李鎮西老師和他們學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密不可分;也正是這顆愛心,使得李鎮西老師將滿腔的熱情都灑在了學生身上,將全身心都投入了教育事業之中。也讓我明白了,要想當好一名老師,就應該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每個老師都應該愛學生,每個老師都應該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把自己當成是學生的好朋友,可以傾聽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不應該把學生當做是自己的教育對象,覺得可以隨意地指責學生,也不可以裝作是親近,實則是居高臨下的命令,我們應該和學生耐心的溝通,真誠的溝通,應該好好借鑑一下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所用的耐心和愛心,用真心與學生交談,使他們能夠對自己也敞開真心。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李鎮西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爲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而現在的很多老師呢?經常用有色眼鏡看待那些所謂的差生,用所謂的正義來批評那些喜歡搗蛋的學生,用所謂的公平來冷漠那些落後的學生。殊不知,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爲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認爲是高人一等的對待學生,應該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關愛。

應該學會讚美和寬容學生,尊重學生所取得成就,即使學生犯了錯誤,也應該用自己的愛去引導他們,有時都不需要言語,只要讓他們感受都自己的一顆愛心,學生就會自我反思,走上正確的路途,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反之,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和自己當初的想法就會背道而馳了。充滿愛心的教育才是有意義的教育,纔會使教育過程散發溫馨的光芒。

同時我們也應該勤奮刻苦,保存好學生的心血,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手記中常常整篇摘錄過去教過的學生的優秀日記或作文,而現在很多的老師批改完學生的作業就會隨意的丟在了一邊,也不會好好的珍惜學生的努力成果,我們以後從事教育事業應該和李鎮西老師好好學學,收藏好學生的一切努力成果,同時這也是自己教學成果的見證,在多年的後某一天,將學生的這些作業重新展開在他們的面前,他們必將會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自己,也會讓他們領悟到自己是用真心來對待他們,對他們以後的成長道路也會有很重要的積極影響。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對我們這些未來的教師來說,是一本很有啓發意義的書籍,我們應該好好的和李鎮西老師學習,學習他的精神,學習他將滿腔的心血致力於教育事業當中。我們應該有一顆強大到可以包容一切的愛心,應該和學生以朋友身份相處,這樣纔對得起教師這個稱呼,讓學生以有我這個老師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學習,生活也更加有效率。

《愛心與教育》讀書筆記15

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

書中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李老師和學生間那種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李老師在培養優生時,首先就“優生”的特點進行分析,然後指出了“優生”的培養方法,引導“優生”樹立志向,幫助“優生”認識自己,指出:激勵“優生”超越自我,儘可能多地讓他們在各個方面實踐,以發現自己以前沒有意識到的潛質,鼓勵他們在日常一點一滴的小事中戰勝自我,

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爲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說:“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鎮西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感受很多,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李鎮西老師曾經這樣寫道:“我們可以得到一個樸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他所做的一切,證明了這句話的價值。我想說,教育者的快樂也是學生給的。一個真正走進學生心靈世界的人會把學生的幸福當作自己的幸福,把學生的不幸當作自己的不幸。

“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李老師是我們的楷模,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好好地去學習。李老師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這是我們當下很多教師忽略的問題。他說:“如果孩子是鳥,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魚,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這句話道出了我們老師的光榮與偉大,也暗示了我們老師的使命和責任。

李老師的教育手記,讓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內心的寬容,真誠的關懷,不僅僅是爲了當一名好老師應該這樣做,而是發自心靈深處的愛的驅使,讓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憑着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把幸福與快樂送達每一個孩子的心中。

在轟轟烈烈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李老師給我們作出了很好的榜樣,我們應該把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實實地落實到位,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

作爲班主任必須要深入到學生當中,關心他們,瞭解他們。讓學生願意接近我們,願意跟我們講心裏話。班主任也就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啓發引導中贏得他們的信賴,豎立起威信。

我班現有人數爲6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31人。我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經常找學生談心,瞭解個性心理。如自己的成長過程、性格特點、家庭狀況、努力程度、學習潛力等,同時幫助他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長遠目標與近期目標相結合。經常介紹學校高手的學習情況,激發其參與競爭,追求更高的目標。在每次考試後,都對年級和班級乃至個人的成績進行一次認真的分析。使學生了解自己的情況看到差距和不足。幫助學生分析試卷,找出問題所在。做到心中有數,學有目標。有一些學生因爲沒有達到目標而心態不平衡,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得到回報,從而心煩意亂,不知所措。在這個時候我就及時找學生交流,幫助學生分析得失。肯定成績找出不足,及時進行思想疏導,以良好的心態繼續努力。使學生堅信,只要不斷努力就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