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5篇

教育3.1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篇幅短小,表現形式靈活自由。爲了讓大家在寫隨筆的時候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老師教育隨筆,歡迎閱讀與收藏。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5篇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

聽音樂編身體動作好像成了我們打擊樂教學的模式,幾乎每次欣賞過音樂後,大家就來創編身體動作。時間一長,我覺得自己在教學上沒有創新,教學比較枯糙。這次,有一首簡單的樂曲“加油幹”,全曲只有四個樂句,表現了勞動的場面,較適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於是,我便進行了探索,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

1、幼兒欣賞、感受樂曲,聽老師唱唱,和老師一起唱唱,讓幼兒理解這是表現勞動場面的樂曲。然後,我請幼兒隨着樂曲的節奏,根據歌詞有節奏地做自己覺得合適的動作。

2、當孩子們做出各種勞動動作後,我用提議的方法,請大家一起來擡桌子。於是,聽音樂有節奏地擡桌子的動作便生成了。再運用秩序漸進的方法,在中間加入“我們大家擡桌子/擡桌子/擡桌/子”。引導幼兒邊說邊按節奏拍手,又在幼兒勞動後加入“嗬、嗨”,使幼兒的.身體動作表演更加形象。

3、在會聽音樂有節奏地表演後,我便引導幼兒進入改編階段,有的孩子將“擡桌子”改編成了“搬石頭”、“翻泥土”、“種大樹”、“扛大炮”等,孩子們說說、想想、做做,在原有表演的基礎上進行變通,達到了靈活學習、主動學習、原意學習的目的。

4、最後,我又請幼兒離開座位,進行動作表演,在表演“翻泥土”時,有的孩子做出了扛鐵鍬的動作,在“嗬、嗨”時有的孩子做出了用鐵鍬翻泥土的動作,突破了原有打擊樂教學方式,一直坐在座位上的模式,同時還能起到提高幼兒節奏的效果。

通過這個活動的實踐,我發現,老師在教學中千萬不要用已有的教學模式框住自己,要善於思考,勤於嘗試,這樣,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2

在打擊樂《汽車火車一起開》活動中,首先通過圖片欣賞並引導幼兒討論的方法導入活動,孩子們能積極參與討論。在孩子們討論之後分別播放汽車和火車的音樂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引導幼兒回憶經驗,模仿汽車和火車發出的聲音,再次感受兩者節奏的不同。最後利用節奏圖譜帶領孩子們完成打擊樂活動。

孩子們通過觀察圖片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大家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利用音樂讓孩子們再次感受到了汽車和火車兩者節奏的不同,並且能跟着音樂嘗試去模仿汽車和火車的聲音。在孩子們感受到了兩者節奏的不同之後,引導孩子們用動作模仿和表現,孩子們很感興趣,並能積極大膽的表現汽車司機和火車司機開車的動作,在正式打擊樂開始之前,我先讓孩子們用動作來表示節奏的不同,等到完全掌握了不同的'節奏之後,孩子們選擇用樂器來進行演奏,效果非常的好。

火車和汽車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也是孩子們喜歡探討的話題之一,活動本身在選材上就很受孩子們喜愛,因此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都能跟着老師積極探討,大膽想象。特別是在用動作去表現節奏的時候,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表現的異常興奮,在對節奏熟練的基礎上改用打擊樂器,能更好的進行打擊樂演奏,也能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打擊樂習慣。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3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他一生辦了很多學校,都重視音樂藝術教育,他普及大衆教育,也重視音樂的普及,他培養了很多音樂專門人才。他的音樂教育思想和實踐都非常豐富,值得總結。陶行知在其一生中,不論辦學或進行社會教育,都把藝術作爲教育的重要內容,培養人的音樂才能和興趣,是其重點之一。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要從成人的殘酷裏把兒童解放出來”。接着他提出了輝煌的兒童六大解放觀點:解放他們的頭腦、雙手、眼睛、嘴、空間和時間。陶行知實際上是在提醒我們,當前的課程和教改,首先是解放學生,即使規範也應在解放的思想指導下規範學生。所以新的課程標準開始逐漸注重於對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課堂學習開始把重心轉到學生,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而老師要努力成爲很好的引導者,去引導我們的學生我自主學習中獲得知識,享受學習的快樂。

在現在的音樂教學設計中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從創編簡單的旋律開始。給學生幾個單音,例如“do、re、mi、sol”幾個音,用“跳格子”的遊戲開展,學生可以按照自己順序排列,並演唱給小朋友聽,或者在創作旋律的活動中,提供給學生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自由發揮,並將自己譜寫的曲子演唱給大家聽,並一起交流評比。有了這個遊戲的加入,學生課上氣氛活躍,他們把它當成遊戲一般,不經意中就做成了一首最簡單的歌曲,有的孩子說:“原來作曲這麼簡單啊。”我還嘗試讓學生根據生活中的觀察給一些歌曲進行改編再創造,比如二年級有首歌曲《買菜》,旋律輕快活潑,歌詞生動有趣,其中的一段唸白更是朗朗上口,上這一課的時候學生都非常興奮。在歌曲拓展部分我設計了歌曲的編創,因爲歌曲中的歌詞跟我們的生活有關,於是我讓學生也根據自己生活多見,把歌曲中的歌詞進行了替換,編創成自己的《買菜》歌。學生積極討論,最後我們編創了幾首《買菜》還讓學生進行演唱。一節課很快就結束了,學生有的自己編的歌還沒有唱完,我突然感覺一節課的時間好快,上的特別的輕鬆。

中高年級的音樂課中對於學生的創造就更爲重要了,在中高年級的音樂活動中,安排嘗試讓學生自由改編歌詞,創作新歌曲,設計演唱形式等,讓學生感受音樂創造的樂趣,這在現如今的音樂教學中也已被很多老師所運用。在四年級的課程中,我嘗試讓學生在熟悉了一些演唱形式後,讓學生自己設計歌曲的演唱形式,最後比較哪種形式更適合於歌曲。在高年級學生掌握簡單的音程關係後,試着讓學生進行二聲部的創作,雖然學生的即興創作結果,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貴的'是,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獲得經驗,提高了學生在音樂創作中的參與性和即興性,有助於學生自然情感、想象力、個性的發展。即興活動重視兒童在“做”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象力、獨創性。

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引導下,讓我的課堂教學改變了許多,但真正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我的影響下我的學生也發生着改變。

1、變的更真誠,更和諧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我會以大朋友的身份出現與和學生一樣聆聽音樂,與同學們一起做遊戲,一起唱歌跳舞。我的作用是讓學生加深對音樂的學習興趣,不斷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熱愛音樂,欣賞音樂。與學生平起平座,成爲了好朋友,有什麼心理話向我傾訴,課堂中也敢於指出我的失誤,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師生情感更融洽了。

2、變的更開心更快樂

當音樂學習將掌握音樂知識學會技能成爲一種強制手段時,對學生來說,學習音樂就成爲了一種負擔和壓力。而教學方式由單一性轉向多樣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演中學,在思考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讓學生了解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讓全身各個器官都參與到學習中來,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對音樂學習的態度有了較大變化,越來越盼望下節音樂課快點來到。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4

下午的入區時間到了,在入區之前,我和孩子們說了一下每個區域的入區規則,孩子們像往常一樣選擇進了自己喜歡的區域,有個別孩子喜歡進美工區,還有進小診所。還有進表演區,大傢伙玩得不亦樂乎。

這時候,我看見紫玉拉這幾個好夥伴一起來到表演區說:“我們一起化妝,來個表演吧”“好啊好啊”大家異口同聲。我看見紫玉身上穿着裙子,頭上帶起頭巾,身上帶着項鍊,手裏拿着鈴鼓,說:“老師,來點音樂。可以嗎?”“沒問題,可是你們這麼多人,有的拿樂器,有的拿道具,要不我們一起來個音樂會如何,你們一起商量,你來跳舞,誰來伴奏音樂。”“好啊好啊”他們圍成一圈在商量着。“老師,我們已經準備好了,給我們播放鈴兒響叮噹!”我點開了音樂,看到孩子們開心地表演着,聽到他們無邪的笑聲,臉上露出了童真的笑容,我想,孩子們就是這麼簡單,容易滿足,這就是他們想要的快樂。

他們在這種自主性遊戲中,根據自己需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和材料,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進行遊戲,從中他們獲得遊戲的經驗和進步,感受到不一樣的快樂!你們說不是嗎!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5

對教學實踐一片空白的我來說,學習《音樂課程標準》,是我提高實踐新課程教學能力的當務之急。

中學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隨着新課程的推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一些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經驗面臨嚴重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以教材爲中心,以課堂爲中心,教師是課堂的主宰,把學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只傳授知識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實際模仿。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師開始關注課堂的民主開放,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教學活動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創造一個自由的想象和創造的環境,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興奮之中。音樂教育出現了全新的、可喜的變化。下面我談談自己在學習音樂新課標中的一些體會。 音樂課程性質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人文性

2、審美性

3、實踐性

課程的基本理念分爲:

1、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在教育變革時期,音樂教育工作者應以學生爲本,站在中學生的角度,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改革傳統的唱歌課、音樂知識傳授課和思想品德教育課,創造性地、靈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或促進者,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變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建立新型的學習方式。倡導體驗、模仿、探究、合作及綜合式的.學習,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創設便於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係。這一切,旨在改變過去單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啓發學生在親身體驗或實際模仿的過程中,懷着探究的興趣,主動學習。

我國的音樂教育,長期以來過分強調了它的知識性,而忽視了它的藝術性。顯然,這種注重“知識”忽視“藝術”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學理念,與新課程標準也是背道而馳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審美”。學生在審美過程中,爲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長此以往,學生們必然會在“審美”的藝術教學中受到薰陶,從而用他們的“愛”去感染身邊的人,最終使這個社會是一個充滿美的社會。教師應從學生出發,多營造一些發現美、傳播美的良好氛圍。

所以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還要再努力、再學習,爲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6

一、學生的聽

從音樂藝術的審美感知角度上看,音樂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具有靈活多樣的特性和不受視覺影響的審美特徵,是以"聽"引起學生對審美形象的注意。故而"聽"這個詞在音樂中就具有了更加複雜和廣泛的意義。學生不僅僅要會"聽"音高,還要學會"聽"音色的變化、節奏節拍的變化,去"聽"旋律線條的進行……。就像學習繪畫的人要訓練幾十種相近的顏色中,能夠體味它們的不同一樣。聽覺是行動的指導,無論是音樂的律動,旋律線條的進行,音色的多種變化等都需要用我們的耳朵去分辨,聽得見它們細微的變化纔有可能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學會聽,是培養學生一個良好的聽覺習慣,學習音樂重要的條件。

二、老師的聽

傾聽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溝通中認識瞭解的第一步。可是反思自己在教學中有時學生的發言還沒有說完,自己便到旁邊拿獎勵的小卡片沒能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在學生交流感悟的過程中,教師要以欣賞的積極態度去面對每一位學生的真情表白,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感受其內涵,以最大的寬容和信賴去對待可能出現的問題。教師只有全身心地傾聽學生說話,成爲學生的忠實聽衆,才能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和疑慮,發現和創意等,才能及時捕捉課堂的生成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動態中挺進,使課堂充滿着生命的氣息與情趣,充滿着挑戰與創新,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教師的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會給學生樹立可感的榜樣,自然而然地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7

音樂活動離不開感受,在音樂中讓幼兒充分的去感受音樂是很重要的。我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創新,幼兒身上潛存着豐富的創造力和敏感的思維能力,我們要把孩子融入到音樂活動中,促進孩子多元智能的開發。從感受音樂入手教幼兒學習音樂,能激發幼兒的興趣,提高表現欲和自信心。會表演、會創編學習積極主動,印象深,記得牢,從而使"學會"變成"會學"再到"創造性的學",使幼兒在充滿音樂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讓幼兒紮實的學到知識,並利用已學的'技能進行創新,發展提高了幼兒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教唱歌曲時,首先讓幼兒感受曲子,理解歌詞,從而啓發幼兒表達出來。在學《高高的蘋果樹》這首歌時,我用簡筆畫的方式畫了一個高大的蘋果樹下畫兩個席地而坐的小孩,簡單、明瞭。讓幼兒聯想自己在樹下會幹什麼?在豐富實際感受的基礎上對歌詞中的詞意有了進一步理解,使其產生相應的感受,然後我用歌詞按照歌曲的節奏來朗誦它的內容,並讓幼兒學習。當幼兒學的容易時,他們對自己有了信心,對活動有了興趣,也促使他們會自然的按自己的意願感受音樂、表達音樂。然後我示範演唱歌曲。讓幼兒學唱三遍後我把畫上的蘋果擦去換上幾個橘子,讓幼兒來學習創編新的歌曲。最後讓幼兒來想出還可以換成什麼水果樹。邊唱邊跳對於中班幼兒來說是他們的發展特點,他們的表現有了粗淺的技能和經驗,他們不但喜歡用歌聲來表達感情,更喜歡用動作加以補充,平時多讓幼兒觀察自然、生活中的一些啓發,同時也給幼兒一些示範動作,教給他們一些表達方法。在創編動作時,當唱到"我們唱歌,做遊戲"時,幼兒都會隨着音樂結合生活中的事創編各種動作;如:兩兩相對拍拍手;幾個人拉成圓圈開心的轉一圈;站在地上點頭等;在創編動作中,逼真的表現出了孩子們投入的喜悅之情。

我覺得這樣上有幾個好處:

1、用簡筆畫來代替了原來的圖片,簡單、明瞭,減少了教師準備教具的時間,但卻不影響教學活動的開展。我想這樣的方式可以多用。

2、活動環節清楚,層層遞進。從學唱、仿編到創編,逐步加深難度,使活動富有挑戰性,而不是機械地反覆。而且在學唱仿編不同的水果樹時幼兒也同時在熟悉、學習歌曲的節奏、旋律。

3、豐富幼兒的有關經驗。在活動中,有的孩子提出換成"西瓜",於是馬上有孩子反對:"西瓜不是長在樹上的"。通過的討論、交流和碰撞,豐富了孩子們的經驗。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8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創設一種可激發學生某種興趣的情境,使學生產生好奇感,也就是在教材內容與學生求知心理間架起一座橋樑,從而把學生引入到有關的知識中去,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在組織音樂教學活動時,我們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發揮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創設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以激發、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及愛好。因而在上音樂課時,我充分利用學生靈巧的形體、 自然的嗓音,通過律動、繪畫、即興創作、遊戲、表演、節奏樂敲擊等相結合的、孩子們喜聞樂見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激發和培養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開發音樂的感知力、想象力、創造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1、故事法

國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愛聽故事,對故事有着濃厚的興趣。在授課前先講一個有關歌曲內容的故事,然後自然導入新課,從而激起學生的興趣,再把這種興趣遷移到學習歌曲上來,如教小歌舞劇《小放牛》這課時,老師先繪聲繪色地說故事。然後問:大家還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具體情節嗎?這節課我們來共同學習“小放牛”的故事(揭示課題)

在音樂課堂上,教材中有很多曲子或歌曲都是有情節的,我們還能運用豐富的聯想,續編音樂故事,創造情節,發展思維。如《龜兔賽跑》、《百鳥朝鳳》等,在學完以後,可以讓學生自己來當作曲家、作詞家、創編後傳,還可以來表演自己編的故事。孩子們的興致自然被教師激發出來了。

我在教唱歌曲《閃爍的小星》時,首先把這首歌的內容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孩子們聽,讓他們從形象直觀中得到美的感受。我問,什麼東西一閃、一閃、亮晶晶,好像千萬只小眼睛,掛在天空會放光明。“同學們,你們猜一猜,這是什麼?”孩子們靠自己的生活感受,很快就會齊聲回答出來“星星”。我肯定這一回答後,接着就說,今天我們來學唱一首美國兒歌《閃爍的小星》。當唱起這首歌時,孩子們的頭腦裏就有一個一閃、一閃、亮晶晶的形象在活動。學生在聽故事過程中,很快就學會了歌詞。

2、表演法。

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課堂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受音樂,讓學生大膽表演。例在音樂課中可以使學生進入角色,讓他們親自用表演來感受歌樂曲,例在《小紅帽》這一課中,我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的道具,分別扮演“小紅帽”“外婆”“大灰狼”演這童話故事,學生在表演中猶如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睹其事,從而被陶醉在這童話故事情境之中,興趣達到最佳狀態。

3、遊戲法

孩子們天生就愛做遊戲,在音樂課上通過遊戲可以增加音樂性和趣味性。例,在教音符時值的長短時,我會讓學生通過自己行走的步伐“噠噠|噠噠”,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和四二拍子的節奏特點。然後,再進一步通過學生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兩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鬧鐘的走動聲“嘀嗒嘀嗒”來認識八分音符的時值。低年級學生對音符長短常常不能理解,在教學時我用小猴子摘蘋果的故事來啓發學生:二隻猴子四個蘋果即一隻猴子有二個蘋果(二分音符),又來了二隻猴子變成一人一個蘋果(四分音符),後來又來多一半猴子蘋果只能分半個了(八分音符),這樣講解,學生就易於認識哪些音符長哪些音符短的道理。

再者,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基本音階時,對七個音符並不熟悉,於是我把學生分成兩個組來做遊戲。一組學生拍一下手喊4,另一組學生再跺一下腳唱fa;再拍一下手喊6;另一組就唱la;再拍一下手喊7;另一組學生就唱si經過這樣反覆多次一問一答式的遊戲,不僅訓練了學生的音準感,而且培養了注意力,逐漸引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4、體態律動法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果一堂課讓學生坐着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而剛剛入學的特點是好動,所以當學生對一首歌基本上能唱之後,我就會選擇恰當的動作配合提高學生的興趣。比如:在教唱二年級的《這是什麼》這首歌時:“嘀嗒嘀嗒噹噹噹”我就選擇簡單而又適當的動作,教學生邊唱邊舞,結合“體態律動”,學生很快就學會了歌曲並背出來。又如:在一年級的欣賞課《星光恰恰恰》,我不用任何語言直接讓學生自己跟音樂律動,讓他們用身體去感受旋律的活潑、歡快,這樣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

5、即興創作法

音樂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學活動,我們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和創造,以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編創中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受、表現、創造能力。學生在自編、自演、自唱的實踐活動中,既能培養對音樂的興趣,又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表演能力。 例1,在《快樂的音樂會》這一課中,我就以歌曲爲範本,告訴學生“開音樂會”還有很多樂器可以一起演奏,小動物也非常多,讓學生即興創作歌詞,把“吹拉彈”的樂器(小提琴、口風琴、鋼琴)、小羊小豬等動物編進去,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點,快快樂樂地上了一節音樂課。例2,學生對樂器有着天生的喜愛,我們應啓發學生自己動手創造樂器。例在易拉罐裏放上沙子作沙錘;或拿幾條湯匙作打擊樂器,這樣,使學生所有的創造熱情都顯露了出來,製作更多的樂器來伴奏,有了這樣的樂器伴奏,音樂課更活躍了,真正把音樂課變成了學生自主活動課。

6、繪畫、看圖法

在國小音樂教材中,有許多啓迪思想、開發智力的優秀幻想教材,我以幻想爲前提,以繪畫爲手段,讓學生再現音樂美。例我在 教國小一年級學生唱《洗手絹》一歌時發現,學生們很愛唱這首歌。但因爲他們識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視唱 歌詞。他們愛畫畫,也愛認畫,我就學習人家所說的“以畫代詞”。《洗手絹》的第一段歌詞是:“紅太陽,白雲彩,媽媽洗 衣,我也來。哎口羅哎口羅哎口羅哎。”於是我將事先畫好的`一個紅太陽,一朵白 雲彩,一個正在洗衣的媽媽的頭像,一個十分可愛的小女孩或小男孩的頭像代表“我”掛在黑板上。一年級的國小生 看着黑板上的畫,開心地笑着,一會兒就把這首歌背唱出來了。而欣賞音樂中,也可用此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欣賞,如《動物狂歡節》、《玩具兵進行曲》等作品,我採用了繪畫法取得了相當好的效果。

國小生不但喜歡畫畫而且還喜歡看畫。在上課前先讓學生欣賞一幅或幾幅圖畫,使學生對圖畫產生興趣再進入歌曲學習。如《小白船》一課,先出示這課的掛圖,讓學生欣賞畫面,再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小船是什麼樣的?想想什麼東西的樣子很像它?這位小朋友坐在船上都看見了些什麼?歌曲中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這樣使學生迫不急待地進入了歌曲意境中學習 。

總之,音樂教育要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貫徹到教學始終,只有重視音樂興趣的培養, 才能順利的、很好的完成音樂教學任務,才能真正使學生感受美、體現美,在藝術的空間中盡情遨翔,馳騁,真正做到“培養人”的目標,教師應運用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接受審美教育,把音樂課真正上成學生主動學習課,搭成讓學生自主表演的旋轉舞臺和夢想劇場,讓音樂課真正地“趣”起來。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9

因親身感受上海“最具人氣的奧爾夫教學老師——陳蓉老師”的“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教學的魅力,因急於拋磚引玉,把奧爾夫教學的魅力帶給老師們,便有了今天的研修活動“我和老師一起玩音樂”。

活動通過參與式學習,讓老師們快樂地玩音樂中感受奧爾夫教學的一些理念。第一部分:熱身集體舞蹈。老師們在動感的韓國DJ音樂中快樂地跳舞,在我的提醒下和共同合作下,變換不同隊形,更換不同玩法。第二部分:打擊樂活動。在介紹樂器、傳遞樂器、樂器常規、合作節奏、皺紙對應、路線遊戲、三圓遊戲等活動中,老師們理解了打擊樂器沒有絕對的正確方法,而是相對的常規方法,嘗試了不同的打擊樂方法,在各種合作遊戲中感受了打擊樂器常規的建立、打擊樂的開始與結束、打擊樂器的分類與對應,看指揮演奏、合作演奏等對應的音樂元素。第三部分:分享交流。分組圍成圓圈進行交流,說說各自感受。

整個活動我很投入,每位老師都很投入,這就是音樂活動的魅力。用這樣的參與式體驗學習,目的`就是爲了讓老師們能盡情地感受音樂的無限魅力,盡情地領悟音樂教學的精彩。這樣的活動,是爲了更好的讓老師們能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來感受,用換位思考來反思我們一些音樂教學活動:怎樣讓孩子們更投入、更快樂,怎樣讓活動更生動、更精彩、更有效。

老師們,你的感受是什麼,請與大家一起來分享……

另:記得一起收集好聽的音樂共享哦!因爲好聽的音樂會給孩子、給自己帶來好心情……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0

國小音樂教學,不是爲了培養一個個音樂專家,而是爲了使學生獲得一定的音樂素質,從而受到音樂審美陶冶。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主要內容都是針對培養音樂基本素質的感悟性內容。在對音樂的感悟中,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音樂風格的感受力,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學生對音樂的這種感受,並沒有過系統的音樂知識的學習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來自於音樂的薰陶和自我豐富的人生感受對音樂的移情。因此說,音樂欣賞教學中,感悟音樂是教學的核心。

唱歌教學則是通過音樂樂譜的要求來實施的一種主體活動——歌唱,從而在活動中感受、體驗、審視和表達音樂和音樂的`美來達到目標的,在活動過程中同時獲得了正確的歌唱方法——一種音樂表現力。唱歌教學有技能訓練內容,諸如吐字、發聲、音準訓練等,但對這些追求的目標不是專業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只要能自然地運用嗓音來歌唱,使個體的歌唱潛力得到一定的發掘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總之,教學中追求對音樂的感悟,就是要求教學要以培養學生音樂基本素質爲核心目標,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學方法,從音樂課的特點出發,教學活動以感悟音樂爲核心,"有音樂來培養音樂的耳朵",使音樂教育真正實現其教育功能,在素質教育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1

學生有受教育的權利,老師有進行教育的義務,在我的概念裏,每個學生在學校裏、在課堂上,都是一隻快樂的小鳥,他們盡情的吸允着、享受着老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給予他們的知識和快樂。然而,一節音樂課上的意外發現,使我的概念受到了懷疑。

按照慣例,每學期的期中,我都要對學過的歌曲進行復習、檢測。這天,我懷着輕鬆的心情走進了教室,因爲能和孩子們一起渡過一節快樂的複習課我很高興。宣佈了這節課的任務後,孩子們都爭先恐後的上教室前演唱着歌曲。有的同學唱得很動聽,我們師生掌聲鼓勵,有的同學或者調錯了,或者節奏錯了,或者歌詞錯了,或者聲音很小,但我能看出,這樣的同學都已經盡力了,我在給他們糾正毛病的同時,還不住的鼓勵他們要勇敢,曾強他們的自信心。課堂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這時,走上來一個女同學(我對她的.印象很深,班主任曾經和我說她學習不好,不着人喜歡):“我演唱的歌曲是……”“老師,你不用聽她唱歌了,我們班老師都不管她了。”很多同學都說。聽到了這樣的話,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我心裏一陣震驚,更多的是難受。可想而知,這樣一個可愛的女孩在班級裏受到的是怎樣的待遇呀。冷落、排斥、鄙視、拋棄……一起涌進我的腦海。如果這個女孩是我,我該怎麼辦呢?我頓時感到身邊的女孩是多麼的可憐、孤獨、無助呀!於是,我用手勢示意大家不要說話,帶着鼓勵的目光對女孩說:“沒關係,老師相信你!”女孩剛纔還緊張、暗淡、猶豫的目光一下堅定起來,她開始自信地演唱起來。教室慢慢的安靜下來,直到鴉雀無聲,唱完,教室裏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一個音樂老師的一句“沒關係,我相信你!”換來了女孩清脆、嘹亮的歌聲,那麼,班主任加上全班同學的愛能換來什麼呢?也許是女孩快樂、充滿美好回憶的童年,也許是將來的一位歌唱家、攝影家、企業家……爲了祖國的花朵,爲了祖國的明天,老師,請不要吝嗇你的愛!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2

德國教育家福貝爾認爲:“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快樂的源泉,是培養兒童道德品質的手段,在遊戲過程中最能表現兒童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遊戲是兒童的本能性活動,是兒童內心世界的反映。”在遊戲中我們所獲得的輕鬆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高爾基說過:“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快樂的遊戲是兒童的天性,哪裏有兒童,哪裏就有遊戲。在遊戲中,兒童的運動器官,感知記憶力都能更快更好地發展。

我們這裏所說的遊戲不是純粹的遊戲,而是融入了具有音樂性特點的遊戲。在音樂教學中,我們稱之爲“音樂遊戲”。音樂遊戲不同於一般的音樂遊戲,它是通過遊戲的形式,強調對音樂的體驗、感受,在根本上服從音樂的指導。音樂是音樂遊戲的靈魂所在,音樂遊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遊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它從音樂本身入手,讓學習者在聆聽音樂的同時,引導他們通過一些音樂遊戲去接觸音樂的各種要素。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音樂遊戲去感受音樂的節奏、情節、感受音樂的魅力。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我還記得我上國小的時候,音樂課還沒得到一定的重視,就只是教師簡單的教授,學生被動的接受這種簡單而枯燥的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到底有多少學習興趣、學到了多少知識、課堂效率到底有多高誰也沒有認真研究過。作爲一名剛剛走出校門又走進校門的新教師,剛開始對於教學方式的轉變有些力不從心,滿腦子的教育教學理論不知如何付諸實踐。我嘗試用自己所學到的專業知識進行教學,完全進行不了,我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講,一堂課亂哄哄的。課後經過反思,反覆實踐,發現了在音樂課堂中適當採用遊戲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效率非常高。通過走進學生的心裏,我發現他們非常愛上音樂課,只是他們不知道音樂課除了唱歌外還會學到節奏、節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好玩、好動的特徵,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將這個特徵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將音樂遊戲融入到唱遊教學中讓他成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經過一段時間的反思與探索,我發現音樂遊戲真的是我課堂上不可或缺的好幫手。

相對於其他學科,音樂課具有獨特的學科性。活潑、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非常喜歡。它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爲富有生動形象的遊戲教學。比如學生在認識1、2、3、4、5這五個音符時,可以運用多媒體進行“小猴子摘桃子”的遊戲教學。讓學生扮演小猴子,將1、2、3、4、5五個音符寫在形象可愛的“桃子”上,小猴子摘“ 1” 桃子時,讓學生長“ 1” ,在“ 2” 桃子時,就讓學生唱“ 2” ,反覆進行幾次,學生就能識別這幾個音符了。

在音樂遊戲活動中還可以培養學生交流合作,主動探究的.精神。老師做的事就是要創設良好的音樂遊戲情景,讓學生感受音樂;設計好音樂遊戲,讓學生扮演好遊戲角色去學習音樂。如在《蝸牛與黃鸝》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單獨或合作扮演蝸牛、黃鸝、葡萄架等角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體現自己的價值,學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識都能得到提高。

如果你是一位熱愛音樂教育事業的老師,那你一定會去細心的探究: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該怎樣去運用音樂遊戲呢?總不能讓整個課堂表面上熱熱鬧鬧的,爲了遊戲而遊戲,最後學生只感覺到好玩兒,真正的教學目的卻沒有達到。我個人認爲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你必須要探究音樂遊戲的規則和注意事項,並且要求他們必須遵守這些規則,服從老師的指揮。

其次,必須研究各個年級段的不同音樂遊戲。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好於表現,易被生動有趣的情節的色彩鮮豔的圖畫、活動教具所吸引,運用音樂遊戲牽引他們的注意力。國小低年級的學生更進一步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在設計遊戲時要引導學生進行進行聯想和想象,注意他們的思維活動的掌握和調動。國小高年級由於年齡的增長,學生的心理上有很大的變化,情感和意志方面有所發展。教師要時刻注意學生的情緒,不能強制,不要使學生有反感的情緒。可通過調動他們的興趣來運用遊戲。我們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心理特點運用音樂遊戲,讓他們在音樂課中輕鬆、愉快地去唱、玩、跳,使之喜歡音樂,樂於學習音樂。

最後特別重要的是在運用遊戲時,一定要和音樂教育相統一。學生不能在熱火朝天的遊戲中玩過後就只知道好玩,沒能從中獲得知識,老師一定要明確音樂遊戲只是音樂教學的一種手段,要靈活自如地運用於自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應該抓住音樂遊戲的音樂性、趣味性設計遊戲,如節奏訓練遊戲,音準訓練遊戲、培養音樂感受力遊戲等等其他類型的遊戲。這些都要不斷的研究和探索。教育者應該利用音樂遊戲,讓學生髮展音樂。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利用音樂遊戲啓發學生創編音樂,發展音樂。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3

看了《愛的教育》這本書使我感受很深,它裏面的內容寫得十分真實,讓我看得入神入肺。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並且教會了我許多道理,所以,我特別喜歡愛看這本書。

《愛的教育》是阿米琪斯最著名的作品,1866年出版後即暢銷不衰,目前已經有成爲世界公認的文學名著。該書主要講了:一個意大利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年來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兒女的愛有多深呀!在學校老師的關懷和鼓勵之下,同學之間互相幫助的氛圍裏,朋友間的關愛都無不流溢於紙上,真是動人心絃啊!

愛,像人的靈魂,每天陪伴在我們身邊,其實他的意義已經融入我們的生命。就如父母的愛,不說操勞奔波,單是穿衣洗臉,督促孩子看書學習,往書架上放一本孩子愛看的書,一有頭疼發燒,問寒問暖尋醫找藥就擺放在眼前,臨睡前不忘再看一眼孩子,就是我們需要張開雙臂才能擁抱的無法形容的愛。當我們陷入困境,沒人支持,是父母依然陪伴在身邊,晚上不忘叮囑一句:早點睡,別熬壞身子。讀了安利柯的故事,我認識到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子女的心。安利柯有本與父母共同讀寫的日記,而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東西卻最容易忽略,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很多人都無法感受到。

親情是我們生活中最普遍的感情,也是我體會最深的感情。但我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無條件的溺愛,而是互相的尊敬。家長的行爲是最能夠作爲表率,成爲孩子模仿的榜樣的。這要求家長要從日常小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打鐵先要本身硬。只有一個能夠剋制自己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才能嚴格要求別人。書中孩子的父親就是這麼做的,他用他的博愛、無私、熱情贏得了孩子敬佩。這一點對我同樣也很有幫助,它指導了我怎樣和我的學生進行交流。

還有孩子之間的最純潔的友誼,這也是這本書的重點。它教導孩子們看待一個人不應該從他的衣着,而是應該從他的行爲。只有關心別人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有時候友情不是從嘴巴上說出來的,而是從他的一言一行中表現出來。在朋友有困難的時候你能伸出援助之手,那當你面對障礙的時候,你會驚喜的發現你並不孤單。書中着重描寫了小主人公和他好友卡隆的友誼,也描述了他怎麼處理和別的同學的關係。它告訴孩子們交往要以寬容爲本。

中國的`文聖孔子有一句名言:仁者愛人。可見有仁者之心的人,首先要具備的就是愛心。作者精心構思的一系列感人的情節,把美好的感情與思想送進我的心靈: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崇敬對周圍人的愛,對同學們的關心,面對出現災情的災區人民的關愛與幫助、像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等多個地區,出現的嚴重的特大災害,災民們那種求生的意念是那麼的頑強,對第一時間衝鋒在廢墟中搶救傷員的英雄們敬仰,這一切的一切,同樣也看到我們全中國人民同胞的團結力量,充分體現了祖國人民一方有災難,八方支援的崇高精神,讓我從中明白了不少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到: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虛僞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名教師,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的工作與生活中,愛在點滴之處。愛體現在紮實的基本功、高度的責任感、精深的專業知識、以及一顆愛孩子們的心。所以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將努力對學生更多地給予一份真情、一份關注、一點呵護、一些寬容,讓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我手寫我心,把真心亮給學生看,用真情訴給學生聽,把真心帶給學生讀,我相信作爲教師的我,從中也會獲取到無窮的動力與愛……我堅信孩子未來一定會回報祖國的。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4

轉眼間,這學期即將結束。在這一個學期,較忙碌,較充實,其中有着失敗的心酸,也有成功的喜悅。細細品味,感覺自己成長了很多,收穫了很多寶貴的教育教學經驗。

同時也對自己走過的彎路進行反思和總結,以促進今後能更好的做好音樂教育教學的工作。

在思想認識方面,我嚴於律己,熱愛黨的教育事業。一學期來,我積極參加鄉中心校組織的科學發展觀學習活動,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認識。

嚴格遵守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領導和老師們做好校內外的各項工作。

在高中音樂教學工作方面:

1、做到了認真備課:本學期我採用的是網絡備課和書面備課相結合的形式,按照高中音樂大綱和鄉中心校的要求採用五欄備課,每一課也都有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教學準備和詳細的教學過程(學生、教師活動等預設)。

2、認真完成了制定教學計劃:在對各年級的學生進行分析、對教材進行了解的基礎上,以《音樂課程標準》爲依據,制定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當然教學計劃應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教學計劃應該再詳細一點。

3、做到了認真上好了高中音樂課:我教的年級跨度比較大,所以格外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培養和積極性的調動,突出音樂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的特點,

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以學生爲主體,讓他們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去發現、探究,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一定知識基礎上創造音樂。

爲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我多用鼓勵的方式,儘量避免說教,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爲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使音樂真正成爲他們的朋友,讓每個學生都喜歡音樂。

4、做到了讓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從書本和網絡上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以便讓學生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並獲得更多美的感悟。

5、課後做到了課後反思:課後做到及時反思,針對課堂上的優點和缺點在自己的教案上、博客中及時記錄教學隨筆和教學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在課外活動方面,爲了更好地培養學生對音樂、對舞蹈的興趣,我擔任校舞蹈隊的輔導工作。舞蹈隊的隊員有32名,每天下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訓練,效果明顯。

我是一個對集體充滿了熱情的人,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是我的工作作風,助人爲樂是我的快樂之本,只要是對學校對大家有好處的事情我都會不計較個人得失,把他完成好。

20xx年是幸福的一年,因爲在這一年當中我付出着、收穫着、快樂着、進步着,20xx年我同樣會用心去面對,用我的全部熱情來澆灌我深愛着的事業。

音樂是富於美感激動人心的,應該讓孩子們經常去接觸,去傾聽這些美的音樂,使他們通過音樂本身去體會音樂的美好和崇高。

作爲一名音樂青年老師,抓自己的基本功也成了我們的當務之急了。

在大家的相互幫助下我學習着鋼琴的彈奏,雖然時間不長,大家的技能也不是很好,彈出的音樂也有些僵硬,但是我們沒有放棄,抓緊每一次的培訓活動來鍛鍊自己,

因爲我們大家都不想讓我們的孩子失去對音樂天然的熱愛和嚮往,活潑可愛的孩子更是我們學習的動力,幫助我們確定了這樣的信念。

每個兒童都需要音樂,爲了孩子們的音樂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和發展,我們對音樂的培訓的信念更加的堅定。

音樂老師教育隨筆15

最近,本人有幸參加了從化市教育局開展的第二期國小骨幹教師培訓班,根據培訓課程要求,我認真學習了湖南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姚利民先生的《有效教學論》。姚老師這本書,站在當代教育教學改革的最前沿,高屋建瓴,詳細論述了國內外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對於新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本書在對國內外關於有效教學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述評的基礎上,論述有效教學的理論,闡述有效教學的發展,分析中國小有效教學的現狀,全面深入地探討了有效教學的策略。通過閱讀這本書,讓我認識到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在於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在於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這就要求教師特別注重課堂這個主陣地,它不只是看你備課、上課的認真程度,更關注一個教師對課堂結構的把握,節奏的安排,時間的掌控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等等多方面的考慮。下面我主要談談對本人任教學科,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的一些感悟:

一、要進行有效教學,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素質與專業知識水平。

有效教學要求英語教師具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具有較廣博的世界人文地理知識;同時,教師須具有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能夠自如地駕馭教材和課堂教學過程,瞭解新教材特點,恰當地制定教學計劃,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以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並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絕不能閉關自守、滿足於現有的成績而寸步不前,要多接觸名師,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並付諸實施。在提高自己業務水平的同時,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待學生必須循循善誘,樹立“一切爲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的意識,努力創建平等、民主、和諧、教學相長的新型師生關係,實現人的個性的充分自由發展。

二、要進行有效教學,課堂教學中必須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

所謂多信息,指的是課堂教學要增加學生接觸外語語言材料和信息量。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聽些生動、有趣、幽默的對話和短文,讓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獲得信息,積累素材,豐富知識,激發興趣。隨着教材的加深,逐步提高聽和閱讀外語語言材料的質和量。通過長時間的積累,學生的視野拓寬,信息量加大,聽、說、讀、寫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要進行有效教學,必須巧用智慧。

隨着時代的發展,只會埋頭苦幹的教師已經不能適應改革的步伐,他們古板的教學方式也會受到現代學生的厭惡,所以他們的教學大部分是無效教學。新時代的教師應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指導下,學會工作,學會學習,並學會有智慧地“偷懶”。

首先,教師要培養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願,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要創造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相關的學習策略。其次,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並注意培養學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最後,教師要把着力點放在引導轉化上。

在課堂上,由教師主導的課堂應逐漸讓學生來替代。教師只負責把當堂課的新授知識教授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去把握重點與難點,併發揮優生的作用,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使他們互幫互學、互相合作。這樣,教師“懶”了,課堂活了,學生樂了,學習效果明顯了,這纔是真正的有效教學。

今後,我將樹立有效教學的理念,強化有效教學的意識,在學習、自查、反思中提高自己的育人能力和教學水平。主動反思課堂上哪一個環節啓發了學生?那一部分是教學的亮點?什麼樣的問題學生喜歡答?那一部分教學效率高?下節課如何改進……實實在在的把有效教學策略落實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國小音樂教師教育敘事隨筆5

音樂是怡情悅性的藝術,學生學習音樂,不論是學音樂知識技能、音樂欣賞,還是從事音樂表演和創作,心理活動都很活躍。音樂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應當密切注意,才能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以提高教學效率。

一、興趣與好奇心是兒童音樂學習的動力

心理學證明,興趣是兒童主動學習的唯一動機。什麼是興趣呢?從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由獲得這方面的知識在情緒體驗上得到滿足而產生。音樂興趣產生的途徑有哪些呢?

第一,對音樂的興趣就產生在追求音樂美的過程中。美的事物不僅使人獲得美感,而且是產生興趣的源泉。比如當你聆聽美妙的歌曲時,你是否會跟着輕聲哼唱,想去學習它,自己也能演唱呢?這是音樂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學生強烈興趣的重要因素。

第二,興趣就在探索和創造的過程中。興趣和創造是兩個相互作用的因素,比如兒童在對各種物體的敲敲打打中就會產生興趣。兒童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從對不同的聲音探索開始。音樂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從探索生活中的聲音開始,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對聲音的感知,正符合兒童的這種音樂接受心理的特點。

第三,音樂的興趣就在願望和獲取成功的過程中。興趣首先是從求知的願望中產生,比如,我在教三年級的學生吹豎笛時,孩子們剛認識豎笛,別提興趣多高漲了,雖然吹的不成調,但這就是學習的願望。當他們經過學習能夠演奏一首小曲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進一步鞏固了興趣。根據兒童的心理,他們很容易得到滿足,滿足的同時又進一步產生了興趣。因此,在音樂教學中,不能讓學生感到高不可攀,喪失興趣,要讓學生經常獲得成功的喜悅,在音樂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興趣。

另外在兒童時期,兒童的認知和思維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斷,不能像成人那樣爲了某種需要去做。他們只能憑自己的興趣,而且這種興趣還是不持久的,很容易發生變化。對音樂的興趣也是如此,因此要深入對音樂的學習就必須始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根據兒童音樂學習心理特點改進音樂教學方法

1、組織學生體驗、感受音樂

在音樂學習中,堅持體驗性,是音樂審美教育始終具有獨特的感情色彩,便成爲音樂學習的重要特點。音樂課的學習首先要通過聆聽、體驗和感受音樂來完成。如何把學生這種看不見、摸不着的對音樂的初次體驗變成可監控的狀態,就需要教師在學生初聽之前設計一些簡單的提問,如“請同學們根據樂曲的情緒或內容爲樂曲命名。”“你在這首樂曲中聽到了哪種動物的叫聲?”“聽着歌曲好像把我們帶到了什麼地方?”等等。這樣,學生帶着問題聽,聽的目的明確了,在聽的過程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認真聽辨,根據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努力從音樂中找到答案,最後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這樣的思考過程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2、組織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在學習中,活動是知行協調的過程,它是學生身心協調地成長、發展各種能力、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的最重要、最自然、最有效的途徑。在音樂學習中,學生對音樂的體驗主要還是來自於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如小小豎笛使學生們找到了演奏家的感覺,每個學生根據自身條件分別演奏難度不同的曲子,“課堂教學要面向每一個孩子”,在演奏豎笛的實踐活動中已不是一句空話。歌舞表演是學生們最喜愛的了,學生們在這一項實踐活動中充分釋放情感、展示自我、表現自我。我在這項活動中,經常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如有的學生肢體協調能力確實不夠好,但是他能唱,於是他就可以選擇邊拍手邊唱歌,不一定要求他必須學會表演。通過積極參與一些音樂實踐活動,學生在體驗着音樂美帶給它們的快樂,享受着成功的喜悅。同時音樂是一種具有豐富情感的藝術,在培養兒童情感方面是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例如,獨奏(唱)或合奏(唱)對兒童的個性形成很有意義,獨奏(唱)使兒童充滿自信,合奏(唱)使兒童學會了與他人合作等等。

3、進行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

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雖然有利於知識的傳授,但不利於學生生動、主動、獨立的發展,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倡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方式就是要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尊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

在教學中我嘗試着用先學後教法。這種方法是對先教後學或是隻教不練的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併爲學生解決難點。這種方法的一般模式爲:提出問題──教師引導(爲學生提供必要的條件)──探索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結論評價。其中探索討論是中心環節,是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

例如在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牧童》這一課的時候,我就採用了先教後學法。在聽了大約三遍歌曲後,學生對歌曲的旋律有了初步的印象,我就讓學生拿出豎笛,自己練習吹奏歌曲。(當然這些四年級的學生是我從三年級帶上來的,已經學習了一年的豎笛,已經掌握了一些音樂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豎笛演奏技能技巧。)學生大約吹奏了十五分鐘,程度好一些的學生已經能夠完整的吹奏出來了。不過如我料想的一樣,在曲譜中有幾處大附點,學生吹奏的時值都不夠準確。於是我就把大附點單獨提出,帶領學生進行討論吹奏不準確的原因以及採取的改進措施。由此收到的效果不錯,學生學習興趣高漲而且印象深刻。

以上是我在閱讀《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這本書的一些心得與體會,爲貫徹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我們必須根據兒童的音樂學習心理改革教學方法,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豐富有趣的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