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古人是怎麼教育孩子

教育3.22W

無論你官多大,或是多富有,也不管你有多窮困,都離不開對子女教育這個重大的人生課題。下面是關於古人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內容,歡迎閱讀!

古人是怎麼教育孩子

修身爲教育之本,修身爲教育之始

中國古人對成才的概括是四個字:“修齊治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個包含偉大理想同時也涵蓋了巨大功利的歷程,是從修身開始的。“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修身,即做人之本。修身,即學習做人。那麼,古人爲什麼要大家學做人呢?做人,換個說法,就是不做禽獸。古人常說,“要自別於禽獸”,就是自覺地與禽獸相區別。人是從動物進化來的,進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體質,二是心靈。人類的體質進化,已經大體上完成了;但心靈的進化,相對滯後,因而人身上或多或少地殘留着動物的野性,例如貪婪、自私、無序、殘暴等等。實際上,不少人還停留在“半人”的階段。要成爲一個純粹的人、真正的人,就需要修身,修煉自己的心靈,使自己的心變成一顆美好的心。

孔子說:“仁者愛人。”孟子在孔子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說,人區別於禽獸的根本,在於人是萬物之靈;人身上有仁義禮智等善端,禽獸沒有;因此,人可以教育,成長爲君子,而禽獸沒有這種可能。仁義禮智四者,仁最重要,居於統領的地位。孟子還說:一個孩子掉到井裏,你聽到他的哭喊聲就會起惻隱怵惕之心,這種惻隱之心就是仁的起端,只要是人都會有的;所以,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所以,中國式的教育,應當借鑑古人的.智慧和見識,從啓發人的道德自覺開始,喚醒人的良知。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環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環境,就會有什麼樣的孩子。要想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就要想方設法爲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人生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孟母三遷”是古人爲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的典型。孟子能成爲儒家的傑出代表和一代宗師,被後世尊爲“亞聖”,他的偉大是從他媽媽殫精竭慮地搬家開始的。

《大戴禮記保傅》記載,周成王做太子的時候,爲了保證他的根性純正,讓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擔任太師、太傅、太保,分別負責太子的身體、德義和知識技能教育。爲了太子的健康成長,從他周圍逐去邪人,不讓他看到惡行;又挑選天下品行端正、孝悌而有學問的人和太子一起生活;使太子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左視右視,前後都是正人。長期與正人相處,自己豈能不正!就好比生長在楚國的人,不能不說楚語一樣。孔子說:“少成若性,習慣之爲常。”太子上的國小,有東南西北四處,稱爲“四學”,所學的內容各有側重:東學如何尊親,南學如何尊老,西學如何尊賢貴德,北學如何尊重有爵位者,以此來樹立太子良好的道德基礎。古人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可謂殫精竭慮。

知行合一,注重禮儀

古人把青少年教育分爲國小和大學兩個階段。八歲入國小,由於年齡小,理解不了大道理,所以着重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主要途徑是學習禮儀。例如,爲了幫助孩子學習和踐行孝道,古人制定了一整套生活禮儀:早起要向父母請安,美味可口的飯菜要先請父母品嚐;要關心父母,父母外出子女要左右扶持,父母有所召喚要“唯而不諾”(唯,是緊湊而明快的回答,表明很在意父母的招呼,如果正在看書、吃飯、玩耍,要立即停止,儘快跑到父母面前;喏,是拖腔拉凋的回答,懶懶散散,不以爲意)。通過這些生活細節來規範孩子的習性,糾正孩子的不良嗜好,培養他們的恭敬之心。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遠大的抱負,必須從當下的點點滴滴做起。東漢名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勤問他:爲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怎麼能只掃一間屋子?”薛勤反脣相譏:“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治國平天下的人,要勤政,勤勞的習慣要從小培養,因此,要求孩子“黎明即起,灑掃庭除”,做力所能及的家務。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人都有偶像,尤其是兒童。學習什麼樣的人,崇拜什麼樣的人,預示着他將成爲什麼樣的人。古人深諳此道,並運用嫺熟。古代的兒童讀物總是把歷代的忠臣良將作爲重點來介紹。京師的孔廟和國子監,是全國的最高學府,除了孔子和四配、十二哲之外,東西兩廡還有歷代先賢和先儒的排位。凡是對國家和中華文化作出傑出貢獻的人,例如岳飛、文天祥、陸秀夫、顧炎武等,都在這裏受到人們的瞻仰和祭祀。地方學宮一般還祭祀當地的鄉賢,以此激勵青年後學。

文天祥是江西吉水人,在兒童時代,看到學宮祭祀的歐陽修、楊邦?V、胡銓等人的像,諡號都有“忠”字,欣然慕之,立志要成爲他們那樣的人,於是發奮讀書。他在衣帶中寫道:“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古人特別重視正面人物對社會的垂範意義。因此,《二十四史》大多有《孝友傳》、《忠義傳》,內容極爲豐富,裏面的傑出人物,是後人學習的楷模。例如青年將軍霍去病,出生入死,打擊匈奴,屢建奇功,皇帝要獎勵他一棟豪宅,他不爲所動,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爲”。司馬光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如今大家只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殊不知,他是一位清正、廉明、無私奉公,聲望極高的政治家。另一位北宋的名相范仲淹也是如此,也有許多感人的事蹟。類似的教材,對學生有非常正面的作用,應該很好利用。

標籤:古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