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

教育3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說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想要學習寫隨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小銜接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分享。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1

幼兒的生活自我管理是在日常各個環節及區域活動中讓幼兒自主地參與生活管理。對於即將要邁入國小的大班幼兒來說,獨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尤爲重要。但現今社會中,家長對孩子寵愛有佳,凡事都包辦代替。導致現在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過度地依賴於成人,力所能及的事也不願去嘗試、體驗。

幼兒園的孩子們是處於被照顧的地位,從入園到離園,老師從未離開幼兒,當他們有事時能及時得到老師的幫助,孩子自主的時間其實很少。但國小生活和幼兒園生活完全不一樣,凡事都需要孩子自己獨立完成。《指南》指出:“幼兒園教育要與國小教育相互銜接。”因此,通過合理有效的方法讓幼兒學會自我管理,從而培養其獨立能力、自覺性和自信心,爲其順利地從幼兒園邁向國小生活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因此我們開設了各種活動,幫助幼兒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20xx年11月27日下午,幼兒園精心策劃,開設了包書皮、整理鉛筆盒、整理書包、收納襪子、整理書籍、削鉛筆、疊被單、穿襯衫、整理外套等九個館。以遊園的形式,讓幼兒自由選擇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幼兒學會了如何削鉛筆,懂得了包書皮的正確方法,會按書包的規格合理擺放文具。也會把自己的衣物摺疊得很整齊。通過這樣的綜合活動,幼兒的獨立能力提高了,初步學會了如何管理自我。爲幼兒今後進入國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2

今天開家長會,聽了國小教師關於幼兒如何順利進入國小的講座,得益匪淺,隨便記錄一下和朋友們共勉。

這位老師從以下三方面進行講述:

一國小和幼兒園的區別

1、作息時間的不同(講了他們學校的時間)

7:40———8:00到校並自主閱讀的時間

8:00———8:10早讀時間(教師帶領)

8:10———8:40早操或活動

8:40———11:00上課三節

11:00午餐

12:00練字、看書、看自拍錄像

1:00———3:30學習三節課

3:30後放學

2、習慣能力的不同

由於時間的不同國小生的習慣就要求養成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如:自主閱讀時要養成良好正確的坐姿、拿書習慣;獨立用餐的習慣時間保證在20——25分鐘之間吃完,家長可以逐步的訓練可以每週要求孩子吃飯時間提前5分鐘,慢慢地達到要求,學習只一些帶刺的魚和肉骨頭等有營養的菜;另外養成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脫衣褲整理衣褲。

二國小語文方面

1、拼音和漢字同步

一年級要求掌握400個常用字,識字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拼音的學習很重要,家長可以在入學前先教6個單韻母和他們的四聲及聲母會讀就可以了,複韻母可以不教,這樣就可以適量的減少入學壓力,不會可以進入老白小網站讓孩子每天聆聽半個小時,一定要教正確的,不要求書寫。

2、識字

老教材要求173個,而新教材的要求明顯加強,但是國小的識字不是目的,閱讀纔是根本,識字是爲了更好的閱讀。

3、課外書

國小裏的課外知識越來越多,連考試也經常會出現有關的課外閱讀知識,所以閱讀很重要,愛看書的孩子是熱愛生活的孩子,不會出現心理問題。(據統計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看書65本,而中國不到5本)。推薦《朗讀手冊》給各位家長。你讀的越多理解力就好,理解力好就知道的多,知道的多就越愛讀,是一種良性的循環,讀書興趣是第一位,只要讓孩子被書本吸引,每天爲孩子讀一些有趣的書,就會積累的多。

4、寫字

國小要求會寫100個字。多認少些。握筆姿勢(離筆尖3.3釐米。成弧形,不要用力要輕鬆,別人一拿就拿掉就行了)筆順筆畫要正確的'指導,總之幼兒多閱讀少寫字。

5、數學方面

一年級上冊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時鐘(整點和半點)、下冊要求錢幣的認識。

三給家長的建議

身教重於言教

1、用眼的衛生:書寫、閱讀姿勢正確,每天看電視不超30分鐘,每天都有一定的飲水量,保證10小時的睡眠,8:30可以睡覺,早晨7:00起牀,暑假裏可以訓練幼兒不午睡逐步過渡,養成穩定良好的作息時間,要有時間觀念。

2、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自理,自己束衣褲等。

總之良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進入國小纔不會緊張驚慌,家長們也會更輕鬆。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3

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國小,成爲一名國小生。幼兒能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幼小銜接,是幼兒園教育的終結階段,是國小教育的開始階段,它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幼小銜接的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學習,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自制能力、堅持性和生活能力。本學期,我們幼兒園大班組成立了“幼小銜接”小組開展研討會,制定幼小銜接具體計劃,幼小聯手,家園聯手,實現幼兒幼小銜接順利過渡。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我們的具體措施是:

1、時間上的互相靠攏。

按規定幼兒園大班集體活動時間是三十分鐘左右,注重動靜交替,注重遊戲,注重幼兒活動與參與。而國小上課時間規定是四十分鐘,與幼兒園相比較靜多動少,並且要求遵守嚴格的課堂紀律。因此,從幼兒園進入國小,一下子要坐四十分鐘,對很多一年級國小生來講,無疑是一場嚴峻的考驗。許多孩子對國小生活的嚮往在這時變成美麗的泡影,心裏開始失望。爲了使這種情況得到緩解,幼兒園在集體活動時間的安排上做了適當延長,大班下學期集體活動時間安排在四十分鐘左右,課後並安排孩子1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逐步讓小朋友在心理上、時間概念上有好的準備。

2、學習習慣和常規方面的訓練。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幼兒掌握正確的“三姿”即: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坐姿、寫姿、握筆姿勢是我園多年來一直強調的事情,如果這些基本姿勢不正確,在幼兒上國小後糾正往往收效甚微。因此,在幼兒園這樣的起始階段建立起上述幾個良好習慣尤爲重要。在大班後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和指導,學寫一些簡單的數字,不要求快,只要求規範。還可以組織大班年級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的比賽,組織幼兒參觀看有關錄象,這些活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生活能力上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應加強生活能力的培養。如:整理書包、繫鞋帶、穿脫衣服、自己能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獨立入睡、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這樣進入國小後才能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的生活。

4、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

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爲入國小打好基礎的重要銜接工作,孩子升入大班後,,我就非常重視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我們結合了一些繪本《大熊有一個小麻煩》《等一會兒聰聰》等,讓幼兒知道了傾聽和傾訴的重要性。我們班還開展了“我是小老師”“講故事”活動,目的是爲了讓幼兒大膽在衆人面前說話、表達自己心裏的想法。從而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大班下學期,我們讓幼兒每天帶一句話回家,口頭轉達給家長,請家長以書面的.形式反饋,並逐步增加文字內容。

5、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

爲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孩子升入大班後,我制訂了“今天我值日”計劃,給每位孩子安排了值日,現在,我們班自然角每天由值日生負責澆水,有些孩子會粗心大意,忘記照料自然角,對此,我利用我班的"小老師",讓他們去提醒值日生完成事情的情況,激勵幼兒自己完成自己的任務。對於整理玩具、圖書角、學習用品等事情,我們也很重視,鼓勵孩子認真仔細地完成。對認真完成任務的幼兒進行表揚、鼓勵。現在,我班幼兒的責任感明顯增強,完成任務由老師提醒變成幼兒間相互提醒或自己自覺完成。

6、做到家園共育

幼兒銜接工作開展的順利,單靠教師在幼兒園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家長的配合,爲此,我們召開了家長會,讓家長知道孩子在幼兒園培養了幼兒哪些方面的內容,家長在家需要配合我們做好那些方面的工作。

總之,老師和家長要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4

親愛的家長朋友,你們好!今天非常有幸能代表老師們同大家進行交流。孩子們很快就要進入國小,成爲一名光榮的國小生了,幼小銜接工作牽動着大家的心。幼小銜接工作一直是我們幼兒園致力於研究的一項重要課題。因爲我們知道幼小銜接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進入國小健康發展。在活動中我們進行了思考,並實施了不少的活動。今天,我們選取了一些歷來適合孩子發展的做法,希望給家長一些啓示和幫助。

一、加強對幼兒傾聽習慣培養

會傾聽是國小生上課聽講的一個基本要求。會傾聽才能聽懂別人說的話,纔會做出正確的反應,纔會完成作業、學習成績才能提高。因此,我們很重視幼兒傾聽習慣的培養。對此,我們採用了多種方法,如代幣制、小紅花、聽故事、複述故事、傳話等遊戲來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但是應該說孩子的有意注意時間很短,在一些時間裏孩子肯定會走神,那麼教師的眼睛就非常敏銳,會用眼睛和孩子進行交流,有時候發現孩子的頭低下來了,那時候就往往會發現他們或者是在動衣服上的一個小釦子或者是從家裏偷偷帶來的小玩具或者是小食品,就是這些小小的東西,往往分散了他們很多的注意力,所以希望家長不要給孩子帶任何的小玩具、身上佩戴的小飾物也不要戴。(容易分散注意力,也會爲孩子的安全帶來隱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幼兒會傾聽。比如:和爸爸媽媽說話時,眼睛要看着,問孩子聽明白了沒有。還可以給孩子佈置一些簡單的小任務,看孩子完成的怎樣,理解水平如何等。

二、加強對幼兒進行的是責任感的培養

5—6歲正是責任感萌芽時期,責任意識的培養尤其重要。《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健康活潑、文明合作、勇敢自信、探索創新的具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能完成簡單的任務,有一定的責任感,逐步形成集體榮譽感。”我想大家並不陌生。這在開學初的家長會中各班老師都有介紹,家長也填寫了“責任感的調查問卷”。我想大家還有印象。

在孩子升入大班之後,我們把任務佈置給孩子,不直接告訴家長。讓幼兒有一定的任務意識。這需要我們家長的配合和以身作則。你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任務意識如何。有的家長“你們老師怎麼那麼多事,整天不是讓我們幹這就是讓我們幹那的”,牢騷滿腹的話想一想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啊:哦,我爸爸媽媽都說了老師麻煩,那就不用管了,那如果您是這樣做的話“今天老師佈置什麼任務了嗎?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相信一次次的,孩子的任務意識會越來越強,會越來越積極主動,那麼以後老師佈置的任務小朋友都能及時完成了。其實在這一過程中雖然看起來是有點麻煩,但是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他做事會更積極、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他在動腦筋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孩子最大的收穫。

現在,有很多家長都知道責任感的重要,但是有時不知道怎樣來引導培養孩子。那麼,家長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建立起責任感呢?下面我就簡單介紹我們老師平時一些好地做法,家長可以舉一反三的運用。對孩子來說,責任感包括三方面:1、對自身的責任意識;2、對他人的責任意識;3、對社會的責任意識。

(一)、對自身責任意識的培養

1、發揮小書包的管理作用,提高自我服務意識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小書包,書包裏裝滿了各種各樣的學習用具:彩筆、油畫棒、鉛筆盒、數字本、圖畫本等。在幼兒園,我們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小書包。比如:上數學課、美術課都要用到小書包,都是孩子們自己取放,用完後,自己整理好學習用具。開始用書包時,很多孩子丟三落四,不是忘記鉛筆,就是丟了橡皮,很多孩子的書包一直掛在小椅子上,不知道擺放到指定的位置上;還有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孩子沒有檢查書包的意識。他自己認爲收拾好了,便不再管了,結果經常少東西。結合幼小銜接,我們在平時,先交給孩子這些學習用品的使用方法以及管理方法,讓孩子知道做完作業後,先把錢幣、橡皮、卷筆刀裝到鉛筆盒裏,然後再把鉛筆盒和本子放進書包裏,最後再檢查桌子和地下有沒有拉下的東西,確定東西一樣不少後,再把書包放回制定的位置。小書包在使用過程中,我們感到非常具有教育價值,很有實效性。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現在,孩子們知道了物品不能隨便仍,應擺放整齊,學會了有規律的整理物品的技能。通過管理小書包,使幼兒明確小布包的使用與管理都是自己事情,不能依賴他人,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大大提高了。咱們有一部分家長往往把這些原本屬於孩子自己的任務給代替了,給孩子收拾書包、整理學習用具,失去了鍛鍊培養的機會。試想:孩子連自己的事情都不管,任務都完不成,何談對家人對社會的責任意識?所以,家長一定不要剝奪孩子鍛鍊的機會,不要看到孩子收拾得不整齊,就順手代勞了,就讓孩子自己整理。再比如:讓孩子學習自己的襪子、內褲自己洗,家長不要怕孩子洗不乾淨。

2、一日生活中佈置各種小任務,滲透責任感的培養。

(1)佈置學習作業。如:寫數字、繪畫。只有完成作業的小朋友才能自己喜歡的事情.在家,家長也可以給孩子規定時間,完成一定的任務後才能做起他的事情,否則就不行。

(2)主題活動中滲透責任感培養。每次主題活動,我們給孩子佈置各種任務。如:結合主題我們已經進行完的主題“我是中國人”等,讓孩子們回家與爸爸媽媽一起收集有關中國的臉譜、少數民族的圖片等,我們家長都很積極的和孩子們一起製作了各種京劇臉譜,繪畫了少數民族娃娃,我們將這些材料都佈置在班級環境中,孩子們看到自己的臉譜、民族娃娃貼在黑板上,掛在教室裏,都自豪地說:“看,那是我做的”。從孩子的表情中,我們看到的是一份自信,一份引以爲榮的責任感和自豪感。在這裏,要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們班級活動的支持,其實這種支持也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希望家長一如既往的和孩子們一起繼續保持這份熱情。

(二)、對他人、集體、對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

大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不管不問、自私自利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個充滿愛心、善良、能負得起責任的小朋友。那麼,就需要我們家長做個有心人,抓住身邊的點滴小事,進行引導。首先,大家要知道,“對他人”,包括對家人、對老師、小夥伴。“對集體”,對孩子來說主要是就是班集體。在幼兒園,我們進行了這樣的活動來培養。

1、通過開展值日生活動,使幼兒主動承擔一定任務,培養幼兒熱愛集體的情感。幼兒明確了值日生職責,並能積極參與值日生活動,如:積極擡牀、飯後收拾整理、清掃室內衛生等。比如:服務小明星,在家裏,家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收拾碗筷、擦桌子,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通過開展爭做小組長、小班長活動,讓幼兒明確自己的責任,學習管理班級工作,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在競選活動中,幼兒懂得了要管理好班級工作,首先要管理好自己,加強了自身的約束力,在管理過程中,幼兒知道自己的職責,進一步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3、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做起,培養幼兒關心同伴的意識。結合“三八節、教師節”等節日活動,教師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愛心,爲老師、阿姨們製作了各種各樣的禮物,並獻出自己真誠的祝福.對於生病的小夥伴及需要幫助的朋友,我們積極引導幼兒關心同情小夥伴,比如:有的孩子病了很長時間來到幼兒園後,我們引導孩子都來關心她,問問他“你怎麼了?病好了沒有?我們大家都想你了等等,孩子們之間充滿了濃濃的感情,愛心在一句話、一個關心的眼神中自然流露。”在家裏,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去關心爸爸媽媽、老人等,讓孩子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爸爸媽媽工作一天了,讓孩子給端一杯水、捶捶腿、收拾碗筷等。

4、發揮互動牆的作用,讓幼兒體驗成功的樂趣。

幼兒的進步只靠說教是不行的,還需要有刺激物、強化物的鼓勵。比如:我們各班級開展的互動牆:“爭當升旗手”“星星排行榜”“代幣制強化物”。得到10面小紅旗後就可以得到1個小紅花”,孩子們非常感興趣,他們每天數着自己的小紅旗數量,看誰得到的最多。有很多家長在家裏設置了一個這樣的小展臺,鼓勵孩子,非常好。

(三)、家園互動,培養幼兒初步的責任意識。

召開家長會,下發了幼兒責任感的家長調查表,在學期結束後,我們將再發放一次,看孩子前後的對比和進步。前幾天,我們發放了“幼小銜接工作家長調查問卷”,聽取了家長對幼小銜接的看法,我們將採取合理化的建議,不斷完善我們的工作。

三、我們還在大班重點進行了競選小組長的活動,這一活動也是我們近些年來一直研究和很有實效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上進心、自信心。在幼兒園裏,我們選擇小組長的要求是這樣的: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的事務。

2、願意幫助小夥伴、爲集體做事情。

3、積極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

4、遵守班級活動規則,認真做事。

5、與小夥伴友好相處。

在活動中孩子是活動參與競選,說出競選詞,大家根據他們的表現和得小紅旗數來評選出小組長,小組長的任務是爲大家服務,並負責提醒小組成員做好班級的事情。舉一個孩子當小組長得到發展的例子。家長在家裏,可以以小組長的標準來激勵孩子:你想當小組長,就要xxxxxx。

下在學期,我們將重點開展上國小的主題活動,如參觀國小、請國小老師來講課,參加畢業活動、學習一些簡單的記錄作業的方法等。發放家長問卷等。

四、在幼小銜接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家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如過於焦慮,認爲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差距太大,對孩子要求高。比如:舉例說明還有的家長認爲在幼兒園有老師國小後還有老師呢,不太重視。那麼我們對家長也有一些提示:首先是要用平和的心態,從自己孩子本身的發展水平來看待,縱向比較孩子的發展,只要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進步,那麼他就是最棒的。這樣給孩子一個相對寬鬆的空間有利於他們的成長。

2、關注幼兒的安全教育,把保重幼兒的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的。幼兒園是以保教爲主,既有保育,又有教育。而學校教育是以學習爲主,孩子上學後,難免有不如意的事情發生,需要我們理智去面對。同時也需要家長加強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和引導,如在家裏不要隨便給人開門等,放學後按時回家。舉例說明國小生的事情。

3、適當的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好事,有時候經常會聽到家長說這是個順毛驢,人誰都想聽好話,但是做錯事情肯定是要批評,有些小朋友不高興了不來園了,家長也不高興了,有不少的孩子在國小不適應,情緒低落,所以適當進行挫折教育對幼兒的發展也是有益的。

4、培養閱讀興趣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感受,現在孩子就喜歡看電視,看書也是多選擇動畫卡通書,對其他的書興趣不高,但大家都知道讀書對孩子理解問題的能力和開闊視野,掌握詞彙方面都很有益,這其實需要家長的引導,舉例和孩子一起讀書,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等,使幼兒逐漸喜歡讀書,讀各種書。

小建議:孩子晚上可以做什麼事情

不少家長反映孩子回家後看電視(看電腦)成了他們的主要“任務”,一直看到睡覺;還有甚者,吃飯時間也在看!尤其是孩子們很快就要上國小了,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他們來說特別重要。可是這樣長期下去,既對孩子們的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利,又對他們眼睛有損傷。首先,要讓孩子認識到看電視(看電腦)時間長了對身體的影響。通過講故事、講道理,或者看一些相關的碟片,讓孩子有一個直觀地認識。然後再和孩子商量晚上可以幹些什麼。(內容可以結合幼兒園的課程或者孩子喜歡的事情:畫畫、寫數字、閱讀、拼圖、手工等),最後合理安排這些事情的時間(一件事情儘量不要超過40分鐘)。這樣,一份合理、有意義的計劃就產生了。制定好了後,開始時,家長要監督孩子按計劃做,一定要堅持,不要三分鐘熱血;孩子形成習慣後,就可以放手讓他自己來完成。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自然而然的養成。

相信我們的孩子在我們家園一致的努力下,一定會很快的適應國小生活,也堅信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國小生的。

時間過得很快,孩子剛進幼兒園上小班的情景還歷歷在目,轉眼間,他將結束幼兒園的生活,成爲一名國小生了。許多家長一定被一句話警醒着:“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的,求學,說遠點,關係到就業,關係到孩子的'一生幸福。讀國小一年級,是人生的又一個起步,怎樣成功跨好這關鍵的一步呢?許多父母對怎樣進行入學前的準備教育頗爲關心,甚至可以說有點焦慮。我們需要的是以一種正確的態度對待幼小銜接時期的教育既重視又不過分緊張。

學齡前兒童如何做好入學準備,家長應該瞭解自己孩子的特點,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開展學前教育。

1、確保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質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正處在新生活的起點上,家長在孩子入學的身體準備方面要做到:

(1)要保證孩子充足的營養和休息,防止疾病,使他們身心健康;營養飲食包括麪包、穀類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魚等以及相關的替代品(雞蛋、豆製品),牛奶、奶酪、酸奶等,應避免過多的脂肪和糖。(2)要求孩子積極鍛鍊身體,增強體質;可通過投擲、跑跳、攀登、隨音樂跳舞等運動鍛鍊大肌肉;可通過蠟筆繪圖,做拼圖遊戲,學用平頭剪刀和拉鍊等,增強手的靈活性。(3)鑑於國小生在校大部分時間是上課,課間休息和遊戲時間短,課後又有作業,而上學放學,上下課都有嚴格的時間規定,課堂學習也有嚴格的紀律約束等情況,就增加了孩子的緊張度,加快了生活節奏。爲了使他們較快地適應國小緊張的生活節奏,家長要適當地減少孩子睡眠和遊戲時間,延長學習時間,使孩子在家的作息時間與學校的作息制度保持一致,以免因不適應而損害健康;可送給孩子一個小鬧鐘,從10分鐘、15分鐘、20分鐘慢慢增加定時鬧響的時間,讓孩子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做一件事情。至少提前一、兩個月,開始作息時間的轉換。按照穿衣、吃早飯、步行到校所需花費的時間量,確定起牀時間,讓孩子習慣這樣的作息制度。

(4)保護好孩子的感覺器官,尤其是眼(視力)和耳(聽力);(5)教育孩子注意安全。爲了孩子的生命安全,讓孩子懂得並遵守交通規則,學會看紅、綠燈,走人行道。迷路找民警。教育孩子不能玩水、玩火,撥弄電源開關等,以免發生事故;

(6)重視的家長還可以入學前帶孩子到醫院作一次體格檢查,瞭解孩子生長髮育的狀況是否符合各項指標的要求,是否有疾病感染,如有要立即抓緊治療,以保證孩子健康入學。2、做好向往上國小的心理準備爲了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進入國小,家長要使孩子內心產生想上國小當個國小生的願望。以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習和學校。例如:早晨您送孩子上幼兒園時,在路上見到許多國小生揹着書包上學校,這時,您不妨對孩子說:“瞧,這些哥哥姐姐多神氣!”使孩子產生羨慕之情。給孩子講述即將開始的各種有趣的活動,如手工課、野遊,還可以熱情地講述孩子將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如讀書、測量、稱重等,使孩子對學習和學校產生強烈的嚮往。有空的時候,還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將要入學的學校外走走、看看,告訴孩子可以在學校裏學到很多本領。在這方面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決不能用上國小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如:“瞧你這麼坐不住,將來上國小可要受罪”“你這麼好動,將來上國小讓老師好好治治你!”這樣說會造成孩子對上學產生恐懼感,不利於形成入學的心理期待。一般情況下,在5月份會開始報名,辦理入學手續。父母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議論學校的長短。議論要避開孩子進行。3、做好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家長要提前從以下方面做好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及早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1)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即將成爲一個國小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父母和教師,要慢慢地學會生存、生活、學習和勞動,能自己的事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快。要培養孩子的自我教育能力,在學習生活中,要自我觀察、自我體驗、自我監督、自我批評、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等,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讓他們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並一定做好;什麼時候不該做事並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爲。(2)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毫無疑問,父母疼愛孩子,是天經地義的,孩子小需要家長的格外照看,絕大多數的孩子在家裏都不做家務,甚至連自己的個人雜務也由父母包辦。孩子開始學習後,首先碰到的難題是什麼?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寫錯的字。不把紙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對6~7歲的孩子實在是一種挑戰。但是,如果在家裏經常幹家務的孩子,手會變得相當靈巧,橡皮的使用就不會有問題。還有一位家長說:“我一年差不多要給他買100塊橡皮,買了就丟這纔是父母爲孩子長大後獲得幸福人生兒留下的最大本錢。!”有的家長說孩子的書包像“字紙簍”;亂得要命。國小生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爲在學前期家長包辦—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他們更需要學會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一定要培養孩子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習慣,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學會生存。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學會自己起牀睡覺,脫穿衣服鞋襪,鋪牀疊被,學會洗臉、漱口、刷牙、洗手、洗腳、自己大小便,學會擺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飯,收拾飯桌;學會洗簡單的衣物,如小手絹、襪子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有條理做事的習慣。比如衣服應該摺好放在哪裏、比如玩具應該收拾到哪裏。給孩子買一個小書包,讓孩子把自己需要的東西放進去,教孩子養成整理書包的習慣。要求孩子把東西整理好才能吃飯。過一段時間,要求孩子整理一次自己的東西。這樣才能形成獨立的生活能力,培養自信。即使孩子做家務不夠能幹,靈巧。只要養成遇事全力以赴的習慣,也能對孩子的性格產生積極影響,孩子的進取心,責任感,愛心等的培養,讓孩子自己動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再事事替他們作決定,而是引導他們自己進行選擇,一個孩子能否學習的好,關鍵在於他否具有學習能力,即學習潛能。而學習潛能的培養就是從孩子學做日常家務和學會生活自理開始的。(3)培養孩子學習方面的動手操作能力教給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規知識,要求孩子愛護和整理書包、課本、畫冊、文具和玩具;學會使用剪刀、鉛筆刀、橡皮和其它工具,會削鉛筆,並能製作簡單的玩具等。(4)培養孩子有意注意。

培養孩子有意注意很重要,我們國小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感覺,在國小低年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並非智力落後,而是由於注意力渙散。家長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拼圖遊戲,這對培養有意注意很有益。4、培養孩子良好的個性品質

學齡前兒童對於即將開始的學校生活通常感到既興奮又緊張。的確,一旦走進校園,他們面對的是不同於家庭或幼兒園的陌生環境。

大多數的孩子入學時還沒有良好的與人交往的能力或較穩定的情緒,形成這一切需要時間和訓練。如果他們在幼兒園階段就有機會培養相關的個性品質的話,對學校生活的適應能力就會大大增強。其中包括:

自信——孩子自我感覺良好,相信自己能夠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願意嘗試新事物,並且在第一次嘗試失敗後再做努力。

獨立——孩子應該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動力——要培養學習動力,增強孩子的求知慾。(要獨特的鼓勵,如寫作;幫助別人)好奇心——必須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們能夠從所有的學習機會中獲得樂趣。(鼓勵孩子會問)毅力——使孩子學會做事善始善終。(遇難事,持之以恆)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師要求做的事情都應努力完成。如:知道每天值日生所要做的事情;教師佈置的作業必須完成;明確在每項活動中教師要求自己做的事情,並學會做完,不半途而廢。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夠與他人相處,學會與人分享快樂和遵守公共秩序。

五、培養孩子良好的語言和認知能力

學前兒童在幼兒園階段就要參加多種活動,這些活動要求他們使用語言並解決問題。語言能力較差往往對他們入學後產生不良影響。

爲孩子提供遊戲的機會。孩子們發現世界,發展創造力和積累生活知識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過遊戲。如,當孩子堆積木時,就形成了幾何圖形、物體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遊戲,則有助於孩子懂得怎樣協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們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樂。隨着他們語言能力的發展,家長要鼓勵他們說話。家長應耐心地聽孩子說話,以瞭解其心理活動,發現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麼想的和怎麼學的,並且讓孩子感到家長對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視。家長還要主動與孩子說話,詳細地講解一些日常活動如吃飯、洗澡的過程。今天學到了什麼,交了什麼朋友?每天要孩子有一點溝通,哪怕15分鐘也好。學會與孩子交流之中的問與答。家長面對孩子不應該只是說“是”或“不是”。提問題可以幫助孩子比較和識別事物。家長回答孩子的問題則要儘量周全,可能的話,應鼓勵孩子試着回答自己的問題。如果家長不知道答案,就要對孩子坦言,然後和孩子一起嘗試找出答案。

每天爲孩子朗讀。爲孩子朗讀可以從孩子出生時起,並在整個學前階段持續不斷。雖然孩子在開始時可能聽不懂這些故事或詩歌,但是孩子可在聽的過程中知悉家長的聲音,和家長產生親近感。此外,孩子的身邊經常有些閱讀材料,可使其對語言和閱讀的興趣較快增長。

控制孩子看電視。電視是孩子身邊僅次於家長的最具影響力的老師。好的電視節目可以拓寬孩子的視野,促進學習,壞的節目或過長時間觀看則適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多爲孩子提供接觸外界的機會。孩子的多樣化經歷將有助於他們瞭解這個世界。無論家居何處,周圍環境都蘊含着新的體驗。一個星期與孩子有一次共同學習的機會,一起出去走走,看看,發現一些什麼,議論一些什麼。可帶孩子到周圍散步,坐公共汽車,參觀博物館、圖書館、動物園等公共場所。還可依孩子的興趣,讓他欣賞和學習音樂、舞蹈、繪畫。

客觀評價孩子的能力和興趣。一方面,家長要爲孩子確定高標準,鼓勵他們嘗試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壓力過大,總被要求做一些不感興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會感到難過和沮喪。家長不要盲目指責孩子“笨”、“傻”,那樣會極大地挫傷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響他在學校中的表現。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長則要予以表揚。

總之,我們父母幫助孩子順利地度過這一關,充分地做好上國小的準備。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5

這個學期是我作爲老師的新的起點,我成爲了一名一年級的數學老師。同樣,也是小朋友們作爲國小生的新的起點。因此如何銜接幼兒到國小,成爲了非常重要的問題。

學習準備期的設置是提供給兒童從幼兒園到國小階段角色轉化的“緩衝期”;是適當緩解國小一年級新生入學之初的身心壓力,呵護他們對國小學校生活的美好憧憬的“調節器”;是學生平穩適應的“過渡期”和正式踏上學習旅程,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行爲的“哺乳期”。

要關注他們的銜接問題,就要了解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一年級的小朋友比較自我,受不得批評;只看別人的短處和自己的長處;他們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自制力弱,管不住自己;他們不明白國小裏應完成學習任務,對自己的事情缺乏責任心。

因此,我們要幫助兒童做好心理調整:兒童在幼兒園受教育的特點是在遊戲中認知、在遊戲中培養能力。他們一直是在表揚、鼓勵和商量的.氛圍中接受教育的。初進國小,乍聽到老師的指令和批評,他們往往接受不了。另外,對於認知要求的提高和規範,也讓兒童感到有點無所適從,因而就會產生厭學情緒。在國小一年級新生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上了幾天學的兒童哭着不進校門,任老師家長怎麼哄都不行。

因此,對初入學兒童而言,要有一個過渡期,我們要以鼓勵和表揚爲主,以商討的口氣施教。在教學時,要把課堂教學變爲鼓勵探究式的師生雙邊互動,繼續重視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在玩中學習,在遊戲中認知,讓兒童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而又極富挑戰性的事,真正的由“要我學”變爲“我要學”,幫助兒童順利渡過幼兒園到國小的教育過渡期。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6

根據《上海市幼兒園幼小銜接活動指導意見》精神,我園積極探索與實踐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制訂了幼小銜接計劃、制訂了各種活動方案,把集中性的幼小銜接活動與經常性的教育活動結合起來,注意從幼兒一入園開始,加強對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的培養。

爲了進一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我們對大班家長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大部分的家長認爲幼小銜接教育十分重要,家長們十分重視幼兒的幼小銜接教育。超過半數家長認爲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是幼兒園和家長共同的責任,無論是幼兒園、教師還是家長都有責任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教育。但是在調查問卷中我們也發現了兩個重要問題:

一是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知存在誤區。家長對幼兒進行幼小銜接教育的主要內容,佔據前三位的分別是,讀寫算等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興趣。而規則意識和責任感培養排到末位。二是家長對幼兒園開展了哪些幼小銜接活動的情況不清楚,對自己是否參加過此類活動更是不瞭解。統計數據表明,大部分的家長認爲並沒有參加過或已經記不清自己是否參加過幼兒園開展的幼小銜接活動,而只有小部分的家長表示自己參加過幼兒園開展的這類活動。

此次調查的結果使我們深切的感到:幼小銜接,家園合作尤爲重要。只有幫助家長更新、端正、樹立好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纔能有效實施家園互動方案,纔能有效促進幼小銜接。這裏的家園互動方案是指:依據家庭和幼兒園教育的各自優勢,圍繞幼小銜接目標,家園合作開展各項活動,幫助幼兒健康、快樂地實現從幼兒到國小生的角色轉變。

在此次調查的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調整了豪園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在關注幼兒入學願望、培養幼兒任務意識、培養幼兒生活習慣三大方面着重增加了活動方案中的與家長互動部分。

一、多方互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

爲了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幼小銜接觀念,我們開展了“幼小銜接講座”、“走進國小”、“國小老師來上課”,“家庭慶祝會”等活動。我們通過請國小老師做講座、畢業班家長談體會等方式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了解到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是孩子入學不適應最主要的原因。

首先加強幼兒園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預約畢業的學生家長,針對孩子報名時的情況、入學後的狀況談前期在幼兒園參加幼小銜接活動的體會,將幼兒園設計幼小銜接活動的理念傳達給現在的大班家長。提供調查問卷,瞭解家長需求,事先對家長提出的問題作了解、進行歸納梳理做成文本資料。

其次加強幼兒園老師和國小老師之間的聯繫:同國小老師交流,及時把家長的困惑反映給國小老師,讓講座內容更符合家長需求,糾正家長對幼小銜接認識的偏差。最後預留足夠的互動交流時間以滿足家長的提問需求。

通過講座,家長進一步瞭解幼小銜接內容及其重要性,瞭解到幼小銜接工作需要幼兒園、國小、家庭三方互相配合,要注重孩子學習習慣及能力的培養,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自理能力;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榮譽感,讓好習慣使孩子獲益一生。

二、家園合力,培養大班幼兒的任務意識和初步的責任感

爲了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和責任感,我們開展了“安全小衛士”、“小小講新聞”、“記備忘錄”、“學做值日生”、“土豆達人”等活動。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裏的每一項活動都需要家長的緊密支持和配合,就以“土豆達人”爲例:每班都有自然角,自然角是爲幼兒自由選擇、自發探索的自主活動開啓的另一扇門。在以前的自然角創建中,家長的作用一般是根據老師的要求帶一些動植物來園,而照顧動植物的.重任就落在了孩子們的肩上。但是管理自然角一直是教師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經常會發生自然角中的小花因不斷的澆水而澇死,小金魚不停的吃東西而脹死的現象。因爲管理方法是個抽象的概念,對教師強加的方法孩子們往往迫於權威會遵從,但是在操作中經常會發生“忘記”的現象,可見孩子們並沒有從心底裏認同。因此我們改變自己,相信孩子的智慧,讓他們自主地制定管理方法,並且讓家長也參與到我們的自然角活動中。

首先是幼兒和家長親子合作。幼兒和家長一起選購土豆和討論種植方法,家長在假期中繼續督促孩子做好記錄,探索養護的好方法。

其次幼兒和老師之間的交流:教師組織幼兒交流觀察記錄有哪些好方法,嘗試用繪畫和文字符號表徵的方法做觀察記錄。討論種植土豆的好辦法,提供幼兒所需材料,鼓勵幼兒嘗試自己選擇好方法。

假期中讓孩子將自己的土豆寶寶帶回家繼續照顧,家長也可瞭解幼兒的任務完成情況。假期後帶來自己的土豆寶寶和觀察記錄,討論照顧的好辦法,繪製成冊。

活動中驚喜地發現,自然角正逐漸地改變孩子們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孩子不怕失敗、勇於嘗試,學會了在探究中和同伴合作,懂得了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新發現”,也敢於在大家面前表述自己的觀點,並且深深地愛上了這種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的方式。而我們的家長也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積極給予鼓勵和支持,特別是在寒假中,幫助孩子一起尋找好辦法,提醒孩子完成觀察記錄,使得我們班的自然角真正成爲孩子探索世界的一扇窗口。

三、家園合力,培養大班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

爲了培養大班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使其更好地適應國小生活,我們家園合力開展了“準時上幼兒園”、“寒假計劃書”、“課間十分鐘”、“我的小書桌”等活動。每個活動家長都積極支持與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制定寒假計劃書”活動。臨近寒假,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們發現,孩子們普遍都不會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於是我們特意邀請了班級家委會代表參與共同研討,探討如何在假期裏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及合理安排寒假生活。

首先是幼兒和家長之間的互動。幼兒和家長一起討論怎樣過寒假最有意義,從生活、學習、運動、興趣、安全等方面具體分析寒假中的各種細節。幼兒用繪畫和文字符號表徵的方法進行計劃書的制定,家長不能代替幼兒完成計劃書,而是在假期中督促孩子按計劃完成,並做好記錄。

然後是幼兒和老師的交流。教師出示相關的圖片,提出希望幼兒在寒假完成的任務。組織幼兒交流計劃書。從計劃書的討論開始,幼兒、家長和老師就始終聯合起來行動,通過一次次的討論、修改,幼兒們在家長的幫助和老師的指導下,製作完成了自己的計劃,並在假期中實施。家長由於參與了寒假計劃書的整個制訂過程,在寒假中他們能及時鼓勵和督促幼兒克服困難、完成任務,從而培養了幼兒的責任感和任務意識。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7

大班孩子從孩子園過渡到國小,許多孩子在上學之初會覺得無所適從,無論是學習習慣、學習能力,還是任務意識和思維模式等都會有一個過渡期。如果不注意做好幼小銜接準備,輕則,會使孩子進入國小一年級以後適應期延長,重則,會使孩子跨入國小後因不適應而缺乏對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將對其今後的學習產生嚴重的後果。所以,作爲家長和老師都要認真對待,重視起孩子的幼小銜接,可從以下幾方面做好準備,讓孩子順利邁好入學第一步。

一、心理準備——具有上國小的意識

上國小是孩子求學生涯邁出的第一步,渴望上學,嚮往國小是入學孩子必備的情緒與態度。

從孩子園生活到國小學習生活,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大的轉折,因此家長要幫助子做好上國小的心理準備。比如,與孩子聊天時有意識地聊一聊國小的事情,由衷地祝賀孩子長大了,要成爲一名國小生了,讓孩子從家長的口吻中感受成長的自豪,從而增強自信心,內心產生羨慕國小生,想當國小生的`願望。家長可用讚歎、喜悅、欣賞的語氣談論上學的話題。如:“寶寶長大了,就要上國小了,爸爸媽媽真高興。”“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裏呢,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故事了,還能從書裏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

當孩子做了一件讓家長滿意的事時,可以這樣誇獎他:“要成爲國小生了就是不一樣,真懂事!”家長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能用上國小對孩子施加壓力,進行恐嚇,孩子就會產生反感和恐懼,形成心理壓力。另外家長要交代孩子:在學校要遵守基本規則;記住自己的學習用品,會和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進行區分;學會自己整理書包等學習用品;放學回家注意安全,在校門口等家長來接,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將家長的聯繫電話告訴班主任,有事要跟老師說,不懂就問老師。

再如,利用節假日或散步的機會,帶着孩子到校園轉一轉,熟悉熟悉環境,乘機誘導孩子:“這所學校多美麗,多幹淨呀!這裏的老師可有學問啦,他們教小朋友認字、數數、唱歌、跳舞、學知識。在這裏讀書,你也會跟小哥哥、小姐姐一樣變得更加聰明、能幹。”

再如,當孩子拿着書,纏着你講故事時,你乘機告訴他:“等你上學了,自己就能讀故事了。到那時,你就可以當爸爸、媽媽的老師,可以講故事給爸爸、媽媽聽了。”以此來培養孩子對學校的嚮往之情和渴望獲得知識的熱情。幹萬不要隨便嚇唬孩子:“你再調皮,等上了學,讓老師好好整你!”等等,諸如此類的語言會使孩子未入學校就產生恐懼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礙。

二、身心健康安全準備

很多父母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爲孩子不發燒,不生病就是身體健康。其實不然,暫時的沒病並不一定代表孩子一切正常,許多病都有緩慢起病的過程,如鐵缺乏到一定程度可引起貧血,但對孩子危害在鐵缺乏早期即已存在,孩子多動症在孩子未進入國小前往往被忽視。

孩子在孩子園,大多家長認爲多動就是活潑好動,到了國小自然會好的錯誤認識。有些微量元素的缺乏可導致孩子體質差、注意力不集中,這樣將影響孩子的學習。如發現孩子視力有問題,一方面要及時治療,另一發面及時與班主任老師聯繫、溝通,以便班主任及時調整座位,給予孩子適當的照顧。

在國小裏,孩子的活動空間大了,老師不可能時刻跟在身後,孩子很可能出現磕磕碰碰的情況,我們要教育孩子萬一弄傷了,不要驚慌,及時找老師解決。告訴孩子在學校不要猛跑,那樣非常危險。如果感到身體不舒服,也一定要主動告訴老師。

幼小銜接教育隨筆8

由於國小生活與幼兒園生活不一樣,在幼兒園裏孩子是處於被照顧的地位,孩子餓了渴了冷了老師都會照顧到,而且幼兒園教學以活動和遊戲爲主,孩子會比較輕鬆,在整個幼兒園生活中他們始終扮演的是一種受到照顧和依附於別人的角色。而國小教育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孩子是完全以一種獨立的角色進入國小生活的。並且國小生活更加程序化,秩序性更強,更多地需要孩子的主動性。面對突然變化的環境孩子往往有不適應感,也會形成一種焦慮,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所以社會普遍強調要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解決好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的銜接問題,這對於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上國小,是每個幼兒園孩子所向往的一件大事,現在,我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在園裏的時間只剩下不到兩個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們爲了讓孩子們養成各方面的好習慣,對孩子們在各方面的要求比原來嚴格了許多。在幼小銜接方面我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要求幼兒認真對待老師佈置的任務

爲了讓孩子們養成好的習慣,與國小的生活和學習有一定的銜接,最近一段時間,幼兒園要求各班每天晚上給孩子們留一些簡單的任務讓他們去完成,在一開始的時候,有個別班級的個別小朋友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可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訓練後,現在大班的小朋友都能做到按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任務了,在這一點上很是讓我感到欣慰。彷彿是我的.實驗得到了成功一樣,它給我帶來了自信心,相信我們園的孩子上了國小以後,這樣的好習慣一定會堅持下去的。

二、讓孩子們有一定的時間觀念

現在我們的教育活動時間比上學期有了一定的延長,孩子們也在逐漸的適應。在平日的課堂上,我們利用故事對孩子們進行教育,告訴他們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完成,做事情不能拖拖拉拉。同時教育孩子們要懂得珍惜時間,不能浪費時間。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孩子們都知道要珍惜時間,並儘量做到在規定的時間內去完成一件事情了。

三、學會整理自己的東西

整理東西這個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記得我聽過一位國小老師曾經說過:“一個孩子如果他的書包裏亂七八糟的,這個孩子學習好的可能性也不會太大。”自己的東西整理不好,這樣就會在找自己的學習用品時浪費很多的時間。換句話說,一個會整理自己東西的孩子,他做別的事情,也應該是非常有條理的。他在做別的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是有很好的表現的。在幼兒園裏,最近我們開展了整理自己東西的比賽,看誰能將自己的東西整理得又快又好。平時,老師還會對孩子們的東西進行不定期的檢查,看哪個小朋友能將自己的東西整理得井井有條。對錶現好的孩子及時進行表揚和獎勵。最近全園的孩子在這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四、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

傾聽能力對孩子們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們在老師講話的時候只有認真聽講,纔會聽見老師在講什麼,才知道應該怎麼去做。如果這個習慣沒有培養好,升入國小後,也會影響到孩子們的學習的。我們最近在園內進行了一系列的遊戲活動,就是爲了培養孩子們的傾聽能力,通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孩子們的傾聽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習慣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們一定要在平時注意對孩子們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順利升入國小。有的習慣,甚至可以影響到孩子的一生。在這裏我想呼籲一下家長們和幼教界的同行們,趕快對孩子們進行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吧,這對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相信我們堅持把以上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孩子們一定會順利升入國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