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教育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教育3.2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還是對論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1

一.實施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重要性及意義

國小生正處於人生的初步學習階段,在此過程中一定要爲學生打好學習的基礎,因爲這樣有利於學生的未來發展。受到新課改的影響,爲了滿足相關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以及閱讀知識儲備水平,單一的依靠語文課本教學已經遠遠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開展語文拓展閱讀教育則成爲了提高學生閱讀水平及知識儲量的必然路徑。

1.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想要學好國小語文知識,就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開展拓展閱讀教育期間,其作爲語文學習的一種課外知識補充形式,在教育時要使用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讓閱讀教育變得充滿活力與趣味性,從而獲得國小生的喜愛與歡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能夠幫助學生增加知識儲量,爲其培養好的閱讀習慣。

2.幫助學生豐富了語言的積累

開展語文閱讀教育,能夠拓展國小生的知識面,開闊國小生的視野,增長國小生的見識,增強國小生的語言積累,同時,也有助於提高國小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3.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通過語文閱讀拓展訓練,將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語言積累數量,並進一步改善學生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因此,這有助於國小生語文寫作水平的提升。

二.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教學工作出現的問題

國小生在進行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通過接觸課本獲取相關知識的。所以學生的閱讀知識獲取途徑受到限制,這將不利於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另外,由於國小生好玩天性的存在,很多學生都對枯燥的教學方式、無趣的閱讀課等不敢興趣。因此,這就導致了我國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學工作效果不佳。以下本文將針對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教學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詳談:

1.閱讀面不寬

課程改革前夕,國小語文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多數是以語文課本爲教學主體,學生在學習中得不到語文閱讀空間的擴展及內容的更新,從而影響了學生語文閱讀知識的積累,阻礙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強化,使學生的語文水平也隨之受到影響。另外,這也會讓學生開始厭煩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影響了國小語文的教育質量及教學效果。

2.學生缺乏閱讀興趣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與家長成爲了督促學生進行閱讀的主導者,而學生恰恰缺乏這種主動閱讀的能力與興趣,在家長與教師這種鞭撻的方式下,學生自然對閱讀的興趣越來越低。

3.教學模式單調乏味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影響,國小語文教師多采用單一的閱讀教學模式,並且對閱讀的重要性並沒有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沒有做好日常的閱讀訓練。很多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多采用機械分析法,僅僅在課堂上講解課本內容,基本不與學生互動;或者僅僅對部分重點段落進行講解,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導致學生對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不斷降低,從而影響了學生思維的擴展。

4.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過於死板

教師在進行國小語文閱讀問題評價標準的把握中,往往單純的以課後標準答案爲基礎,對學生自身從閱讀中獲得情感體驗及感悟基本忽略不見,這種做法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創造性的發揮。

三.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問題的有效對策

面對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若不能夠對其進行有效的解決,勢必會影響國小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對學生閱讀能力、閱讀水平的提升、知識儲備量的增加等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負面作用。因此,相關問題的存在必須制定有效的對策進行處理。

1.拓展語文教育內容

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關鍵之一就是拓展閱讀內容,語文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要講解書本內容外,還要講解課外、生活中的閱讀知識。例如,可以合理將一些吸引國小生的童話故事、神話傳說等納入閱讀內容。鼓勵國小生進行積極、主動地閱讀,並認真撰寫觀後感或心得體會,並在此過程中鼓舞學生積極的進行閱讀體會的交流與分享,從而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量,爲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應採用多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閱讀教學中,爲學生製造懸念、設置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索慾望。同時還可以鼓舞學生大膽的.將閱讀知識實踐運用在生活中,並積極的引導學生閱讀著名的成語故事、神話典故等課外讀物,豐富學生的知識儲量。然後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月活動,爲學生製造課外閱讀開放空間,讓學生在這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中閱讀大量的課外讀物,並通過讀後感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識與樂趣等,另外教師也可以在此期間將學生所獲得閱讀知識進行歸納整理,然後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加以利用。比如,在閱讀“四大名著”之後,讓學生總結出在其中學到的成語和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詩句,在語文教學的時候可以就這些知識點進行探討和教學,由於是學生自身蒐集的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都會懷着極大的興趣進行學習。

3.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

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影響了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開展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拓展閱讀訓練的時候,需要優化教學模式,提高拓展閱讀的靈活性及開放性。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的融入學生,和學生共同探討閱讀時遇到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另外,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感受,做好閱讀文章的通篇講解與分析。除此之外,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實施情境再現教學,讓學生辦成閱讀內容中的人物進行故事再現等,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4.利用閱讀比賽的形式調動

學生給參與閱讀的積極性教師在開展語文拓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同學雖然表現的非常的積極,但是依舊有一些同學不喜歡參與課外閱讀拓展環節,導致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主要是因爲學生缺乏參與閱讀過程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進行語文拓展閱讀教育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舉辦閱讀比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與參與的興致。例如,教師可以指定《成語故事》這本書作爲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讀物,然後分階段的組織學生進行成語比賽或者是成語接龍、故事接龍比賽,然後通過給予優勝者獎勵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性與積極性,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積極性和參與性。這樣做,不僅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增加課外語文閱讀知識,還能夠進一步改善閱讀的氛圍,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進步。5.改善閱讀評價語文教師應摒棄以答案輪結果的評價模式,教師應優化語文拓展閱讀評價體系,把學生閱讀後的感受與情感收穫等放入評價模式當中。比如,教師在實施語文閱讀評價的過程中就可以鼓舞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然後進行合理的評價與引導。

四.結束語

總之,受到新課改的影響,國小語文的拓展閱讀教育與學生閱讀能力的改善已經成爲了教育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所以,在進行語文閱讀教育時,應完善教育手段,積極地處理國小語文拓展閱讀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效果,優化語文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綜合運用以及閱讀能力。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2

隨着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的向前推進,閱讀教學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開展國小閱讀教學活動,一方面,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啓迪,從閱讀活動中收穫無限的樂趣。需要注意的是,閱讀自身屬於個性化的行爲,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所起的是引導性作用,因此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語文閱讀活動中,不同的學生將會獲得不同的感受與體驗,作爲國小語文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與體驗。

一、國小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意義

國小語文屬於基礎性的課程,在國小教學課程體系中佔據重要地位,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認字、寫作以及閱讀等方面能力。通過開展國小語文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奠定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其中,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屬於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與語文素養的重要方式,對於學生而言是受益終身。同時,通過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有利於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與想象能力。爲此,國小語文教師應提高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視,採取有效的措施以保障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質量與效果,促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二、國小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忽視對課堂閱讀的引導

教師以及學生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應當認識到閱讀屬於自主的過程,但是並不意味着其實自由的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尊重學生閱讀中的個性化行爲,肯定學生閱讀中所產生的情感體驗以及思維等。同時,要注意個性化不等同於自由化。例如,教師在開展由著名作家老舍所創作《貓》的閱讀教學中,課文重點在於把握文章的內容,全面瞭解貓的特點,並進一步探討貓的主要性格特點。然而,由於學生的討論過於熱烈,一旦缺乏教師的有效引導與講解,甚至會使得整個教學課堂陷入至混亂的狀態。教師在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中,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給予學生個性、自主等方面更多的尊重;二是加強對閱讀討論秩序的控制,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小組合作等方式,開展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活動,避免個性化閱讀教學課堂中出現諸如自由、隨意以及散漫等問題。

(二)缺乏教師合理的評價

教師對於個性化閱讀存在錯誤的認識,忽視自身所具有的引導性作用,放任學生隨心所欲的對文章進行理解。教師缺乏對學生閱讀的正確引導,僅僅是積極評價學生對於文章的各種解讀,而缺乏對學生理解的科學性考慮,所導致的結果是部分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由於缺乏良好的判斷能力,盲目的對文章加以理解,甚至會出現思維混亂的問題,使得學生的理解出現偏差,影響對文章的理解。比如,教師在開展《狐假虎威》的閱讀教學中,該寓言故事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風嚇唬其他的動物,暗諷部分仰仗別人的勢力,欺負別人的險惡小人。對此課文,不同的學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認爲狐狸的做法是錯誤的,人應該增長自身的才幹,而不是依靠他人的威風,該做法最終不會落得好下場。有的學生則認爲狐狸雖然自身力量弱小,但是聰明的狐狸善於利用老虎的力量。顯然,該名的學生的價值取向存在明顯的錯誤,教師對此應加以恰當的引導,及時地糾正的錯誤思想觀念。爲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既要肯定學生不同的看法與觀點,也要關注學生的消極思想,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價值取向,以正確的態度理解文章。

三、國小語文教育中個性化閱讀的措施

(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開展國小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應當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在性格特點、興趣愛好、認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性,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各年級與學段的閱讀能力,科學調整與把握閱讀教學的重難點,從而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對於語文教師而言,個性化閱讀教學屬於全新的事物,對於教師個人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爲此,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應當多元化的設計閱讀教學,使得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閱讀教學中都有所成長。此外,教師應轉變自身的角色,由以往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爲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與促進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增進兩者之間的感情。在平時工作中不斷的加強學習,豐富與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尊重文本的實質

由於學生在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理解能力以及認知水平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異性。因此,對於同一事物的看法也有所不同。由於部分學生受到自身認知水平的限制,僅僅是片面化的解讀文章。然而,國小語文的個性化閱讀強調的是在尊重文本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的解讀,脫離文本而存在的閱讀是無意義的。因此,個性化閱讀除了要給予學生閱讀個性更多的尊重,還應當尊重文本的客觀性。國小語文課本中會收錄衆多優秀的`文本,文章中寄託着作者深厚的情感。爲此,教師在開展國小語文閱讀教師時,應充分考慮文本所在的文化背景、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個人處境等,特別是在閱讀寓言以及歷史故事時,此類文本富有豐富的內涵,在個性化閱讀中切不可對其進行斷章取義,對文本的內涵進行歪曲的解讀。

(三)採取多元個性化評價體系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多元個性化的閱讀教學評價屬於重要內容。良好的評價方式以及合理的評價指標等,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具有重要作用,促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得到鍛鍊。因此,教師以及家長應在考慮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至個性化閱讀教學的評價中,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既要肯定學生的閱讀效果,更要肯定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對於學生的獨特理解持肯定的態度,爲學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在觀察力、感悟力以及想象力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要認識到學生存在的差異性,深入認識學生的個性信息。比如,教師應仔細的觀察學生在自然狀態下的閱讀行爲,或者是通過開展閱讀討論以及讀書筆記等活動,全面瞭解學生的個性化閱讀能力,從而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特點,相應設立不同的個性化評價標準,以不同的標準來評價不同的學生,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一樣的評價。

四、結語

綜上所述,作爲一門基礎性課程,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教師在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採用個性化閱讀方式,釋放學生的個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傑蘭.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淺談[J].基礎教育研究,20xx,(02):28-29.

[2]李永和.淺談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xx,(25):63-64.

[3]歐津.試論如何實現有效的國小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教育教學論壇,20xx,(12):194-195.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3

一、影響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原因分析。

1、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方法過於單一。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仍然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工作重心放在分析文章結構、歸納文章大意上。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產生厭煩情緒,並且不利於激發學生語文閱讀的積極性,導致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偏低。

2、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重難點把握不當。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每一篇文章都具有豐富的內涵。一些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如果講解的內容過於廣泛,或者對於閱讀講解內容的取捨不當,導致閱讀教學中抓不住重點,或者對於重難點的講解不夠深入。這種重難點講解不深入的教學方式,無異於讓閱讀教學成爲擺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對閱讀缺乏深刻的理解,無法把握文章的重點,嚴重製約了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1、營造閱讀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國小生的好奇心理比較強,教師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這一特點,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中,以此達到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做到循序漸進,給學生充足的.閱讀時間,以免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

例如,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講解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故事和人物等,或者綜合運用各種多媒體設備,例如PPT、歌曲等,營造良好的語文閱讀教學氛圍,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此有效開發學生的閱讀潛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文章語言的優美,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在日後的學習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促進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

2、將“五讀法”運用到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

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快速通讀一遍課文,大體瞭解文章的內容和主旨思想,然後引導學生帶着目的去閱讀,將“五讀法”充分運用到教學過程中,以此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對文章進行第一遍閱讀後,可以掌握文章中比較生僻的詞彙,讓文章閱讀更爲流暢。通過第二遍閱讀,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大體結構,爲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打下基礎。第三遍閱讀指導學生找出文中自己認爲重要的句子,然後學會分析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意義。第四遍引導學生帶有感情地進行閱讀,瞭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第五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摘錄文章中優美的句子,增加自己的詞句積累,也可以根據學生的記憶能力引導學生記憶。

在國小語文閱讀中通過“五讀法”進行教學,學生在初始階段可能感覺不適應,在教師沒有引導的情況下可能會無所適從,但是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並且掌握學習思路後,可以運用這種閱讀方法增強對文章的理解,進而更好地完成語文閱讀學習。在學生運用“五讀法”進行閱讀後,教師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可以大大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結語。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助於促進國小生智力和愛好的發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4

1、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首先要使教學計劃更具條理性,課堂提問的問題所包含的範圍要廣,要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要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餘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多樣化的思考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要起到正確引導的作用,使學生輕鬆自然地參與教學,最後找到問題的答案。師生間要有足夠的思想交流互動,教師要用教學內容構建有效的課堂。

2、建立不同的教學類型

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教學類型,對於閱讀教學劃分成不同的類型,每種類型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作用,它包括積累、消化、解析和鑑賞。不同的教學類型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滲透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初讀教材內容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再假設問題的答案,再通過仔細閱讀來驗證假設的正確與否,這樣有利學生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3、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明確、適度、可操作性強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益的基礎,同樣也是教師的教學依據。教師要能夠將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踐活動融爲一體。不僅要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思維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4、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教師在教學前先創設問題情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跟隨教師去感知教材。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使學生擁有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是感悟,提高國小生的交流能力,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5、對學生的潛能挖掘

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讓學生通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標註,對於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可以教國小生如何去查字典,讓國小生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生字詞的問題,然後再讀課文,鼓勵學生多問問題,可以通過分組討論的方式去解決問題,這樣即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對知識點掌握得更加紮實。通過自己的努力,加上教師正確的指導,使國小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國小生具有對閱讀甚至對語文乃至各學科學習的探索精神。通過閱讀教學,使國小生總結出一定的學習規律,有利於提高國小生的閱讀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讓國小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另外,閱讀教學還要培養國小生使其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外多讀書,擴大閱讀的範圍,正確引導國小生從課堂走向講外,這樣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提高國小生的語言素養,爲將來的寫作和語文知識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5

摘要:語文教學的一大核心就是閱讀教學,只有使學生閱讀更多書籍並實施閱讀鍛鍊,纔可以增強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當前,閱讀教學應與時俱進,引入新興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觀念。生本教育對比原本的師本教育儘管有相應的區別,但是沒有本質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師本教育相應的進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的引領之下,對國小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關鍵詞:生本教育;國小語文;閱讀教學

一、前言

語文教學的一大核心就是閱讀教學,只有使學生閱讀更多書籍並實施閱讀鍛鍊,纔可以增強其自身的語文知識儲備和綜合運用能力。當前,閱讀教學應與時俱進,引入新興的教學觀念及教學方式,生本教育即是一種新興的教學觀念。所謂生本教育,即在實施教學期間全方位凸顯出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發掘學生自身的潛力、凸顯出學生本身的主動性。生本教育對比原本的師本教育儘管有相應的區別,但是沒有本質方面的排斥及矛盾,而是師本教育相應的進步及健全。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的引領之下,對國小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1]。

二、藉助生本教育理念中的國小閱讀教學對策

(一)凸顯出國小生的主導地位

由於國小階段的語文即一類基本型科目,其相應的閱讀教學對於增強國小階段學生自身的語文知識層次而言無可或缺。所以,國小階段對語文開展閱讀教學就變成了國小階段語文有關教學內的一大根本科目及關鍵科目。伴隨了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以對國小階段的語文開展閱讀教學,教師應意識到在實施教學期間學生自身的主導地位,並把學生當作開展教學的核心及主導,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也應全方位凸顯出這一觀念[2]。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期間就應引領學生對部分關鍵的字詞、句式、語段實施深層次剖析。比如,在對《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詩詞開展教授期間,由於即古代詩詞這一模式,在詩詞內的部分意象內就會涵蓋了更爲深層次的內涵,國小階段的學生較難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及把握。爲此,教師就應細心地引領學生開展思索,指引其對詩詞內的句子實施深層次的`探究,並可以在學生對詩詞本身的含義具備相應的把握過後實施示範性的誦讀,把這一詩詞內所涵蓋的對好兄弟的思念、想念一類感情加以體現,以輔助學生可以獲得更爲深層次的理解。在生本教育這一觀念之下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教師應全方位凸顯出自身的輔助功能,大力實施引領,讓學生可以體現出其在教學內的主導地位[3]。

(二)構建良好的閱讀教學情境

國小時期即學生被教育的初始時期,在學生自幼兒園內邁進國小過後,部分依舊不能很好地緊跟國小階段教師的教學步調,就體現在學習期間注意力過於分散與開小差等。若班級中出現少數學生過於活潑,則整個教學相應的成效及次序等都會有所降低。因此,在還未開展教學以前,教師就要依據學生自身的狀況,構建一個緊貼平時生活的教學情境,讓整體的教學氣氛更爲歡快及放鬆,這也即增強學生自身的加入慾望與對學習本身興趣的重中之重。比如,教師在教授《富饒的西沙羣島》這一文章期間,可以尋找一些與西沙羣島有關的旅遊簡介及小文章以讓學生開展閱讀,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西沙羣島本身的魅力。在閱讀結束過後,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依據閱讀的成果說出自己心中的觀念,以鍛鍊其本身的表述能力。此外,雖然部分教師在實施教學期間藉助了引進式這一教學方式,但是其所構建的情境不夠合理,不單不會吸引到學生自身的關注,還會使情境相應的教學喪失其根本的功用。爲此,爲了更好地提升情境相應教學的成效與質量,教師就應自如下幾個方面着眼實施改良:其一,對語文有關教學情境實施構建,要將學生自身的興趣當作根本,能夠讓學生想要加入,並與學生自身的認識特點相一致。其二,在開展教學期間,爲了提升並鍛鍊學生單獨進行思索這一能力,教師應藉助疑問型情境與矛盾型情境,進而開啓學生自身的革新型思維,同時提升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相應的成效。

(三)紓解閱讀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

國小階段的學生在實施閱讀期間無法避免地會碰到部分問題,此時,教師就應增強與學生進行交談,把握其實施閱讀的狀況及進展,探究學生自身對某部分內容的理解產生了錯誤與否。而對部分內涵充實但是對學生而言過於繁雜的內容,教師就應引領學生一同開展閱讀,藉助多媒體一類輔助方法以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如,教師在對《荷花》這一文章實施教授期間,爲了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發掘文章本身的情感及內涵,就可以藉助多媒體一類方法開展教學,教師可以去網絡內下載部分與荷花有關的圖片及小視頻、小文章等給學生進行展現,以讓學生更易把握文章本身的情感,並凸顯出其中的重難點。而對於某部分語段,還能夠裁取各式影視片段,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文章內關鍵的觀點、具備教育價值的理念,或是部分寫作方式及技能,教師均能夠藉助多媒體以使學生更爲直觀地把握其內的關鍵點,使學生在對文章實施探究期間學會如何更好地表述出自身的想法。如此,不單使學生把握了文章內部的關鍵點,還增強了其相應的表述技能及閱讀技能。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生本教育這一觀念應用到對國小階段的語文實施閱讀教學應着眼在將學生當作主導以實施教學,教師不單應給學生予以閱讀條件及閱讀空間,還應激勵學生學會獨立思索,勇於表述出自己的觀念,對自身所喜愛的作品應盡力達成情感方面的共鳴,以提升閱讀成效。同時,對學生自身獲得的成就,教師應多予以激勵,使學生不單可以體會到成功的樂趣,還可以更具自信心,並憑藉最優的狀態加入至閱讀內,逐步增強自身的表述技能,以促使國小階段的語文有關閱讀教學獲得更爲長遠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23-24.

[2]胡潔.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有效性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xx,(7):123.

[3]柴軍應.本教育思想內涵探析[J].基礎教育研究,20xx,(10):6-8.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6

摘要:閱讀是國小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但從相關調查研究結果得知,當前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不注重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育,缺少人文性教育。因此本文從藉助文章背景、課外教學等多種途徑分析基於人文教育視野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望給予語文教師提供教學參考。

關鍵詞: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人文教育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結合的學科,不管是在教學中還是在現實生活中都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而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人際交往最不可缺少的因素就是語文,因此在國小閱讀教學中藉助人文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道德觀有的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藉助文章背景感悟人性光輝

國小語文閱讀課文教材涉及人文、歷史、地理等多方面內容,可以說每一篇課文都有其獨特且深刻的教育意義。因此國小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向學生詳細介紹閱讀材料文化背景,讓學生了解作者寫作時的.具體生活情境和文化背景,進而讓學生深層次體會與感悟閱讀內容。可以說學生科普作者人生經歷或寫作具體背景,使學生能走進作者的寫作世界進一步感受文章中的文化之美。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抗日戰爭時期文章時,就先給學生介紹抗戰爆發原因,抗戰過程及結果,讓學生掌握文章知識的同時培養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且神情緬懷爲國家而犧牲的抗戰烈士,更能引發學生的愛國思想共鳴,提高人文意識。再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講解《司馬光》一課時,就在引入文章之前詳細介紹歷史著名史學家司馬光,通過了解司馬光的從政經歷及對文學史做出的貢獻後懷着一顆敬意的心閱讀課文,深度感受司馬光的高尚品質。在分析文章字詞運用及表達技巧時,吸納文章向讀者傳遞的人文情懷,從而促使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不僅符合新課程標準教學要求,也能提高國小語文教學效果。

二、藉助閱讀教學培養人文素養

國小語文選取的閱讀教材都是古今中外的優秀名篇,但內容有限,如果教師想借此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效果不高。所以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擴充閱讀範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淺到深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來進一步深化其人文素養。語文閱讀教學中受課堂教學時間限制和繁重教學任務影響,有必要指導學生預習讓其從被動學習轉化爲主動學習,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和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桃花心木》一課時,某國小語文教師就提出,同學們,我們在上節課已經學習閱讀基本要點,現在有哪個同學可以給老師說一說在進行閱讀時應注意哪些要點。學生回答:“閱讀中要注重閱讀內容的分層學習,閱讀材料一時找到其中存在的規律,閱讀材料二是應用其規律,材料三則是歸納和總結閱讀規律。”之後教師又提出:“這位同學總結的很好,只有經過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桃花心木》中就應用橫向閱讀理念,大家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從三個階段進行橫向閱讀:第一階段:同學們先自己閱讀後分析這篇文章中的優美句子。第二階段:分析文章主旨,種桃花樹的人身上蘊藏怎樣的品質以及自己從中學到怎樣的品質。第三階段:自己寫有關桃花木的讀後感。通過完整的閱讀教學體系使學生深度理解課文傳遞的人文素養知識,提升自身內涵。

三、藉助課外閱讀拓展人文視野

國小語文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從而更好地拓展人文視野。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是告知學生閱讀範圍,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保證學生在有限時間內進行有效閱讀。通常和課內有關的閱讀材料都是語言優美和主題深刻、內容詳細和主題深刻,這種閱讀材料要有精度,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問題理解能力,學生也會在閱讀中產生新思維且通過課外閱讀拓展逐漸擴充學生綜合知識。例如某國小語文教師在講解《草船借箭》一課時,就先在課堂上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過三國演義嗎,知道它是四大名著之一嗎?”。學生立即回答:“聽說過,這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教師又提問:“那同學們指導誰《三國演義》中最聰明的嗎?”學生回答:“諸葛亮”!教師:“是的,這篇文章表現了諸葛亮高深的智慧謀略以及從容不迫的品質。爲了加深同學們對諸葛亮的瞭解,需要在課後閱讀《舌戰羣儒》、《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等故事,大家要仔細閱讀,之後在反覆品讀《草船借箭》這篇文章。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了解更多與諸葛亮有關的故事,同時分析這些故事中諸葛亮如何通過自己的才智獲得勝利,思考如果自己處於諸葛亮的位置該如何表現,看自己是否能從中學到什麼知識。通過課外閱讀擴展學生知識面,從不同教材中提升人文素養。

四、結語

總之,基於人文教育視野下開展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符合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強調的教學觀念,也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尤其國小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階段,因此語文教師應藉助人文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楊薇.人文教育理念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xx(3).

[2]談蓉.人文教育理念指導下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探討[J].情感讀本,20xx(23):85-85.

[3]張殿志.人文教育視野下的國小語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xx(z2).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7

一、激勵學生循環閱讀,體會閱讀素材趣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國小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帶領學生多多進行文章閱讀,通過循環閱讀的方法擴展國小生的知識視野,進而滿足學生各類異樣的需求。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教室中時而響起的幼稚閱讀童聲不僅是對課文的閱讀,更是學生學習知識狀態的.展現,並且從某一種意義層面來說,這種循環閱讀的方式對於學生加深課文印象和素材趣味理解有着重要作用。

二、致力策劃精品課堂,強化學生閱讀感悟

課堂策劃包含內容十分廣闊,不僅包括教學內容的設計,而且還包括課堂教學時間、教學進度與內容提問等方面,以上內容的整體協調纔可以幫助老師創設出精品課堂,才能對學生的閱讀感悟進行深化。就拿《畫楊桃》這節課程內容來說,老師提前要規劃好教學時間和課程進度,其次借鑑文章精髓於課堂上借用某一物件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最後開展提問環節等告知文章深意,進而強化國小生的閱讀感悟。

三、注重學生讀後表達,昇華閱讀教學目的

經筆者研究發現,每一節閱讀課結束後,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文章結構和深意,對於閱讀教學的理解是一個昇華,也是保障閱讀有效教學的方法。比如《七色花》這一篇小文章,老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有一朵七色花的話,希望實現什麼願望?”等類似問題,國小生自然會回答出各種天馬行空的答案,這樣做既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而且也在讀後表達的過程中昇華了國小語文的教學目的,爲有效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保證。

四、結語

總之,如今的課堂教學其目的總是歸結於有效教學,併成爲每一位教學老師的奮鬥目標,當然對於國小老師也不例外,細細研討閱讀教學細節,發現其處於多元動態的狀態之中,需要老師既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也善於運用優秀教學手段,進而達到有效教學目的,希望筆者個人的一些見解對於此課題的研究有所幫助。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8

摘要: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由來已久,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何優勢?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推動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和發展?本文從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等方面淺析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中的應用。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國小語文閱讀;網絡教學

伴隨科技的高速發展和社會的快速進步,多媒體技術得到了日新月異的發展,這也使得以多媒體技術爲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不僅得到了迅猛發展,其在教學領域中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要求語文教師擺脫“口授+粉筆書寫”的傳統教學模式,還需要語文教師自覺利用其聲、光、色等具體形式,化靜爲動、化虛爲實、化繁瑣爲簡單、化抽象爲具體,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將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融入到課程教學中。通過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過去延續千年的語文課程由單一讀、寫的“動口+動手”模式變成以讀寫爲基礎、運用各種視聽手段深化教學內涵的“動口動手+動眼動耳動腦”的立體化教學模式,使原本單調、乏味的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豐富多彩,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創新了教學形式、強化了教學效果,還在很多程度上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們有意地將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教學課程,取得了良好效果。下文筆者將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爲基礎,結合自身對中國小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和了解,對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中的應用進行分析。

一、現代教育技術能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

閱讀教學不同於一般的語文教學,它是學生、文章和老師之間的對話交流過程,學生和文章之間的對話交流能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以積極的思維運轉加深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有所思考、獲得啓迪,而老師需要在整個過程中對學生加以引導,爲其撥開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重重迷霧,引領學生向正確的方向思考。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和閱歷引導學生,學生的閱讀體驗和閱讀範圍難免受到限制,要求學生多讀多思考、熟讀精思成爲空話套話。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所謂的“熟讀精思”成爲現實,現代教育技術給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可供選擇的閱讀材料,爲學生多讀精讀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豐富了教學內容。

而隨着知識時代的到來,各方面的信息量呈現爆炸趨勢,信息越來越多,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倘若依靠老師的個人閱歷來豐富學生見識顯然是行不通的。現代教育技術在這方面也爲語文閱讀教學提供了便利,運用多媒體技術,採用多種方式全方面、立體化爲學生呈現各方面信息,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還開拓了師生的視野,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以往的“死水”課堂變爲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泉水”課堂。

二、現代教育技術能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

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通常是採用學生自主閱讀做題和老師講解的模式,這屬於典型的被動式教育,學生閱讀的重點是爲了做題而老師講解的重點也大多是做題方法,學生對文章中蘊含的道理以及文章的巧妙之處大多知之甚少,這屬於典型的死水教學,整個教室安靜得如同一汪死水,老師提問投石方能掀起點滴漣漪,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大多基於老師講解的層面。然而,“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不僅泯滅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索慾望,還使得辛苦備課的老師吃力不討好,雖然口乾舌燥、體力不支,教學效果仍然微乎其微。而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國小語文閱讀課堂不再“沉默”,多媒體的技術的運用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對閱讀文章進行了解,這種繪聲繪色的情境教學方式化抽象爲具體、化複雜爲簡單,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堂效率提到顯著提升。如執教《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爲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小女孩的處境悽慘,我通過播放相關的音頻以及視頻資料、圖片,使學生對其有了充分的認識,再來讓學生相互交流,用具體的形式加深了他們對文章的理解。

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夠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在我看來主要體現在詩詞閱讀以及文言文閱讀方面,由於國小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非常有效,文言文閱讀和詩歌閱讀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難點。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傳統既枯燥難懂又乏味無趣的文言文和詩歌課堂也變得生活活潑起來。如在教授古詩《早發白帝城》時,老師可以通過向學生教授資料查詢方法,讓學生自己通過網絡查詢關於長江和白帝城的資料,通過觀看網上的資料,學生對長江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白帝城所在位置有了大致瞭解,再回到課程本身,告訴學生課堂內容就是追隨大詩人的腳步遊覽三峽風光,學生便興奮不已,很多同學對課堂內容充滿期待,由於學生對課堂內容有了一定了解,以往課堂的膽怯心理不復存在,整堂課的氛圍非常活躍。

三、現代教育技術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教導我們:“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學生的興趣” 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讓學生有主動學習、想要學習的意識才是課堂教學最應重視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運用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衆所周知,國小生的視野和知識面非常有限,許多國小語文教材中的動植物或其他物體,都是他們沒有見過的,國小生對這些物體的客觀認識不足導致課堂上他們對這些文章提不起興趣,這時候,老師可以運用互聯網查詢相關物體的圖片以及視頻資料,讓學生對這些物體有一個基本的視覺認識,再學習課文就會容易很多。

在國小語文閱讀文章中,有很多文章都是童話故事或者是虛擬的故事,這時候,要想學生充分認識並理解文章中的故事及人物,老師就需要藉助現代教育技術令他們身臨其境。如《窮人》《凡卡》《皇帝的新裝》《賣火柴的小女孩》等文章,這些故事都有相應的視頻資料,老師可以下載視頻資料或者相關圖片給學生觀看,以視覺的直觀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同時,由於這些文章的結局都具有不確定性,老師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要求學生根據已有的理解和認識對文章中主人公後面的故事進行編排,鍛鍊學生的想象思維和創新思維。這種沒有固定模式和答案的教學演練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培養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意識,讓他們在自我學習中更好的領悟文章的美妙之處。

遇到科技類的文章,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就更顯得重要了。科技類文章通常都行文嚴肅、古板,沒有故事類文章的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也不如風景類文章富有想象力,往往科技類文章是學生容易感到厭惡的文章類型,這類文章也是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最難以教授的類型。如文章《蝙蝠和雷達》,這是一片典型的科學小品文。蝙蝠長什麼樣子,什麼是雷達,雷達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它的作用又是什麼,這些問題縈繞在學生心中,是學生準確理解文章的絆腳石,倘若這些疑難得不到有效解決,學生對其很難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習這篇文章想要訓練的創新思維也就難以實現。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只能依靠老師的個人理解對學生進行講解,然而,新時期,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使得這些問題不再艱鉅,利用互聯網進行查詢,學生看過之後,開闊了視野也活躍了思維,再去學習文章內容,便不再困難。

四、現代教育技術能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

語文閱讀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不能依靠公式也不能按照定理,一個簡單的詞語運用往往需要旁徵博引、再三舉例,因此,有人比喻說語文教師要給人一滴水,就必須有一桶水的裝備和儲量。同樣,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也需要再三閱讀和思考,這就需要語文學習必須有廣泛的學習面。傳統的語文教學囿於書本,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閱讀廣度受到嚴重製約,因此,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想象力也隨之受到影響。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傳統的教學資源壁壘得以打破,好的文章、優秀的教案以及文學作品、音視頻資料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不論身處何地,都可以通過現代教育技術獲得教學資源,從而使語文閱讀教學從數量上以及質量上得到明顯提升。這也符合了《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的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資料,優化語文學習環境,拓寬語文學習內容。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技術,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整合相關的資源,由課內拓展到課外。

如對《觀潮》的學習,學生閱讀課文之後,雖然大體上了解了錢塘江大潮,但是大潮的氣勢卻不是通過文字就能表現出來的,很多同學沒有去過錢塘江,更沒有觀賞錢塘江大潮的經歷,這時候,老師就可以通過引入錢塘江大潮的視頻資料以及新聞報道幫助學生加深瞭解,學生看過之後對錢塘江大潮的印象更深刻了,對文中的相關描述也更容易形成自己的認識,學完,《觀潮》之後,學生對錢塘江大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多學生都表示想去親眼看看。這種從視覺上和聽覺上吸引學生,讓學生更加形象的感受到文章描寫的壯觀景象,是文字描寫所難以達到的效果

總之,隨着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語文閱讀教學應該有更多的創新之處和發展之處。將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語文閱讀課堂,對於拓寬師生視野,激發師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優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打破傳統的教育壁壘,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都發揮着越來越巨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堃鈺.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契機[J].教育科學科研.20xx(01)

[2] 陳佔軍.淺談現代教育技術下的語文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20xx(01)

[3] 牟月輝.淺談現代教育技術在國小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時機[J].新課程學習·上.20xx(05)

[4] 姜玉晶.淺談現代教育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的生機與活力[J].現代閱讀.20xx(23)

[5] 張德慶.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成才之路.20xx(24)

國小語文閱讀教育的論文9

一、積極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1、情境教學。

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營造出適合學生的閱讀氛圍。例如,精心佈置班級,讓班裏充滿“文化味”。積累有關讀書的名言,激勵學生時刻與書爲伴,理解讀書的意義。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讀書比賽、成語故事比賽、古詩文朗讀比賽等,讓學生走進班級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書香味。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教師給學生創造一個適宜的閱讀情境,讓學生把握住主動權,可以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閱讀,這樣學生纔會入情入境,咀嚼出字裏行間的味道來。

2、做好示範,建立一個閱讀的標準。

教師可以先示範,讓學生聽,也可以讓閱讀能力優秀的學生來做示範,其他學生模仿。國小生的模仿能力都是很強的,因爲他們正處於塑造期,示範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正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讀書百遍,其意自見,只有學生自己讀得多了,才能體會其中的真意。

3、教學形式多樣。

教師在教學形式上不能單調,時間長了學生容易厭倦。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國小生好動、好勝、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課堂上的朗誦除了齊讀、分組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讓學生把內心的情感迸發出來,配合美妙的背景音樂,使朗讀更富有感情。開展各種課外閱讀小組活動,組織學生對各種活動評選,促進學生閱讀,定期引領學生去圖書館、閱覽室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和報刊,並讓每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錄手冊,摘抄自己讀過的精彩片段和優美詞句,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二、教會學生在閱讀中積累。

只有在積累下的閱讀纔是有意義的閱讀,只讀不積累,閱讀沒有任何效果。積累就是指日積月累,不進行大量的`誦讀、背誦,不累積大量的素材,要想學會寫作是不可能的。季羨林先生曾提出過這樣的建議:21世紀的學生應做到中西貫通、古今貫通、文理貫通,還要背誦200首古詩和50篇古文。所以,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要做的是增強學生的語言感受力。

例如,在教學中,學生反覆閱讀課文後,對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一下課文主要內容,再讓學生細讀,逐步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審美力。再就是增強學生的詞語積累。詞語是構成語言的建築材料,沒有豐富的詞語,我們的表達能力就不準確,在與他人交流中不能準確地表達內心的想法。所以積累詞彙非常重要。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積累詞語本,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語記到本上並且做到經常“翻看”。遇到好的句子、好的段落或好的詞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這些地方好在哪,只有真正理解了,學生纔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變成理解性的記憶。久而久之,學生的詞彙量豐富了,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感悟語言。

讀書不能走馬觀花、囫圇吞棗,要慢慢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看得懂的書纔是有意義的書。教會學生閱讀,首先要教會學生理解內容。漢語博大精深,一字多義。理解語言文字的內容是閱讀教學的其中一項重要的任務。理解語言文字內容,不是單純地對內容簡單的理解。在理解過程中,學生不但從中體會到了作者所描繪的社會生活畫面,還從中感受到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這對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和積累生活經驗都有很大的幫助。

四、總結。

總之,國小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終生受益,就得教給學生自己捉魚的方法。教師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的教學和訓練,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爲以後更好地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