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國學的心得體會

國學2.53W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的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的心得體會

國學的心得體會1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 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現在年輕人一味追求“酷”,漠視禮儀,不尊重長輩老師前輩的都有,直到踏上了社會、工作崗位、吃到了苦頭才意識到了“禮”的重要性。校園中有些出口成“髒”的同學是否也該引起重視,把逞一時口快的壞習慣給改改,養成基本的道德素質。當然體會不是三言兩語就說盡的,只是略舉一例。有許多的標準就算是在現代看來也還是絕不失色的。

互聯網,手機,汽車等現代工具讓我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功利。現代化提高了國人的生活節奏,但並沒有從根本上帶給人們快樂,反而帶給人們更大的壓力。是高科技的錯嗎?我想不是,人類要進步,社會要發展,必定要進入現代化。當人們的.心靈面對這煩躁的社會,不知道如何生活了,心中少了那份寧靜與自在。當大家只是以物質爲基礎,而精神上卻一片荒蕪時,這是很危險的事情。是我們該靜下心來,研讀下我們聖賢的教誨時候了。 讀讀這些經典的語句就知道,“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怠”,“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關於學習,事業,人生的簡單而深刻的道理我們祖先早就歸納在國學中了,而且到現代業一樣的適用,不僅現在而且在以後綿長的歲月裏也一樣適用。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自己的文化,讓這些指導我們人生的哲理從我們身邊白白溜走,然後還抱怨生活的不如意,真是怪不了別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 總的來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儘管其教育思想帶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但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的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國學的心得體會2

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爲,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爲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爲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爲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爲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爲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爲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纔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爲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爲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國學的心得體會3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它讓我覺得這是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這本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名言,古詩詞,經典故事。這本書從開天闢地到各種自然現象,從遠古時期的三皇五帝到百家學子,從社會歷史到禮樂文化,都在有限的篇幅中向我們娓娓道來。這本書讓我增長了許多知識,又明白了許多道理。我被《誦讀》裏的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所陶醉、感染。

讀完《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我穿越時空參觀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創造的令世人稱讚的奇蹟,我看到了這個偉大的民族在五千年的風雨侵襲中依然堅定地向前奔跑。讀了孔子的“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我學到了學習的`方法;讀了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我知道了做人要多次反省自己。

如今,我們偉大的民族將我們的傳統文化不斷髮揚光大,以韓國的第一家孔子學院爲先例,全球五大洲的各個國家爭先創辦孔子學院,掀起了學習中文,學習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浪潮。

讀了這本書,我不能不驚歎我們的祖先不僅用聰明才智創造了不朽的五千年傳統文化,而且用勤勞的雙手創造了堅不可摧的長城文化。它從戰國的硝煙迷霧中誕生,曾一度肩擔抵禦外族守護關內的歷史重任。歲月滄桑,朝代更迭,它爲了責任而不斷剝蝕自己的青春。如今,長城作爲世界八大奇觀之一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它以微微雄姿、堅強的體魄,象徵着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讀完這本書,我從厚重的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了精神食糧,從中感悟到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和諧友善、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國學的心得體會4

由於沒有從一開始看《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大賽》,我便從網上搜找出來了,便開始看了起來。

首先是主持人宋磊介紹蒞臨本次大賽的幾位重量級評審——石玲、劉悅坦、魏新、楊波、董姝。緊接着,選手們個個登場:一號選手王夢憶、二號選手孫榮憶、三號選手任家豪、四號選手周子靖、五號選手於皓凡。他們的介紹各不相同,都富有詩意。而且,他們的形象也是彬彬有禮、不拘小節。

進行第一輪比賽:我愛記詩詞。規則爲:根據大屏幕顯示的關鍵詞,選手依次背誦包含關鍵詞的古典詩詞、名句。每次答題限時五秒,答錯即出局,依照出局順序,5位選手分別得到5分、10分、15分、20分、25分,本環節共兩回合。關鍵詞爲“風雨”,選手們滾瓜爛熟、倒背如流的好記性呈現在我眼前。可不幸出現了,一號選手王夢億因重複了而沒有及時作答,Out。緊接着,三號選手任家豪也因爲這個原因Out。剩下的3位選手出拼搏着。然而,五號選手暫時想不出來,也被out。只剩下2位選手了,二號選手差一點沒有答上,但還是作答了,但4號選手重複作答,out了。第一輪堅持到最後的是——二號選手孫榮憶!

之後,石玲老師給五位選手解釋了“風雨”的'意思,評委董姝非常欣賞二號選手,因爲她在差一點點就被Out的時刻中回答了,她的心理素質不是一般的好。

下一組關鍵詞:江湖。先Out的是三號選手任家豪,然後是一號選手王夢憶out,再然後是五號選手out,又剩下兩個人了。最後,四號選手失敗,二號選手獲勝。

第二輪:名家對對碰。

一號選手開始作答,然後答對了。接着,三號選手也答對了,可是五號選手卻不幸的out了,四、二號選手也不幸out。

第三輪:美德大考驗。

“漢寶”哥哥介紹完之後,五名小選手與導演一塊吃飯,在這個房間裏有不少“眼線”,究竟哪個小選手會禮讓出自己的那一份食物呢?

考研開始,還沒入座,周子靖、孫榮憶就表現出互相謙讓的舉動。然後,於皓凡子大家都坐定以後,主動給每一個同學倒上一杯水。大蝦端上來後,王夢憶發現只有五隻大蝦,而有六個人。周子靖與孫榮憶相後謙讓,之後大家都開始謙讓了。之後,開始分雞蛋,五個人開始謙讓,侯磊導演表揚了他們。吃飯結束後,每個人的碗裏都有剩菜。最終,大家總結了一下今天的表現,自己要努力去改正缺點。

《國學小名士》給了我很多道理,比如我們要節約糧食、要注意餐桌上的禮儀、懂得謙讓......而且,我們要多記一些古詩詞、名言名句等等,要遵守着中華傳統美德,不能只說,要去做,繼承着中華的傳統美德,做一個美德好少年!

國學的心得體會5

讀了這一套書以後我真是感慨萬千,它讓我知道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它似一個知識庫,點亮了我的心靈。“仁”裏面的《美金的價值》、“義”裏面的《大義橋》、“智”裏面的《無心的鹿》……其中我最喜歡“信”這本書,我能從中體會到“信”讓人受益匪淺,那一句句簡練的語言卻蘊含着深刻的哲理,例如有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言心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古今中外誠信使人們走向文明。季布大家一定都熟悉,他只要答應別人的事無論多困難他都想辦法辦到。楚漢相爭時,季布是項羽的大將,曾幾次打敗漢軍。劉邦當皇帝后下令通緝季布,季布只好化裝到山東一朱姓家當傭人,朱家知道他是季布後收留了他,而且幫他向劉邦說情。劉邦後來封季布爲中朗。季布有個朋友叫曹丘生,專愛拍馬屁,聽說季布當了官便來巴結。季布見曹丘生來就虎起了臉,罵了他幾句。誰知無論季布態度多嚴厲,曹丘生照舊陪着笑還說:“我聽說楚地有‘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季布聽後很高興就待他爲上賓,曹丘生走後到處宣揚,季布的.名生就越來越大。這就是一諾千金。

誠信是不分國界的, 在美國一個莊園主的家裏有一把新斧子,莊園主的兒子看見了十分喜愛,他想試試斧子快不快,就對準一棵櫻桃樹砍去,只聽“咔嚓”一下樹被砍斷了。男孩一看不好,就把斧子放在原位躲進了小屋,但後來因爲‘誠信’還是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爲 。這就是美國總統華盛頓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

不管是季布還是華盛頓,在他們身上都有個共同點“信”,我們必須要以誠待人,正如李嘉誠的所說“我們要以誠代人,別人纔會以誠相報!”

國學,是你使我的知識一天天充實,是你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要大聲對你說:“謝謝你”!

國學的心得體會6

經過此次的學習 ,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一、學習國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養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二、國學讓我學會感恩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爲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國學的心得體會7

中國是文明古國,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像璀璨的顆顆繁星,令人耐人尋味。它們又是煞麗、無窮無盡的瑰麗財富,是我們的良師益友,領我們開啓國學的道路。

觀看《國學小名士》時,我不禁佩服起詩句語言的鬼斧神工,更佩服寥寥詩句所散發的青草般的細膩芳香,選手們機警應對、學富五車的才藝更令我歎爲觀止。

第一輪是說“國”與“家”。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與地球。我們只有事事關注我們的國家,把握住未來,學好每一堂課,未來纔會發出光芒。

第二輪講述的是“親”與“情”,我國絕大多數的詩歌賦詞都是抒情用事,它們使我們的情感流程得到了昇華,進步。陶冶了我們對親情的情操,更把它們表達的淋漓盡致。如同“妙筆生花”。

看完後,我對國學誦讀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懂了它的真諦。這個節目讓我更想了解中國燦爛的文化,而且讓我陷入了沉思:中國有無數的唐詩宋詞,它們都是我國綺麗的瑰寶,引領我們去薰陶、認識。只有不斷的閱讀與積累,探索文化結晶,才能成爲真正的`“國學小名士”!

中國人一向是勤奮好學,智慧源於勤奮,偉大出自平凡。我們應努力拼搏、完善自我,勤奮向上,以新的姿態迎接每一次的挑戰,爭取開放出最絢爛的花朵,搖曳在羣山之中。

我們尚還年輕,初生牛犢不怕虎,朝氣蓬勃的我們像金光閃閃的太陽,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精力。我們應該把美好的花樣年華好好地利用起來,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自己的人生觀,讓這條道路源源不斷地流傳下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棟樑,時代的接力棒要靠我們相傳,學習經典文學塑造文明社會,爲未來的良好基礎做好鋪墊。

在以後漫漫的求學之路上,我們應當把中華美德的精髓傳承下去。積累更多的古代知識,豐富自己的內涵修養,讓我們與文學詩詞爲友,暢遊古詩天地。用自己的知識點綴祖國的萬里大花園,以高標準、高素質的目標要求自己,領略中華蘊含的文化奧祕!

國學的心得體會8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它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滋潤着中華民族的茁壯成長,培育着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使中華民族以其特有的品質與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它的某些內容,也許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失去意義,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卻超越時空的界限而恆古常青。作爲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爲傲,也應該更好地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

作爲一名教師,我很榮幸地參加了騰衝縣中國小骨幹教師國學培訓,通過3天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切身感受到國學中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品味一下,確實受益匪淺。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領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做到積極借鑑汲取前人經驗與根據實際情況來對學生進行國學教育。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做到:

一、加強教師自身品德修養,給學生樹立良好形象

變化氣質,涵養德性。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啓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識能夠讓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

二、堅持培養,激發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

《國學》裏的內容極其豐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較深奧,對於國小生來說,他們只需要知其言,而並非一定要知其意。德音老師說過校園裏每天聽一段國樂,讀一段聖賢書,做一段國學保健操慢慢薰陶,慢慢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間久了就能熟讀成誦了,她還推薦了《菜根譚》一書。

三、熟讀成誦,在誦讀中感悟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國小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幼兒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四、加強學習,提高國學認知水平

我原以爲國學就是《老子》、《孔子》。這一次培訓聽了羅藝峯教授的《在聽中領悟世界---中國人的聽道》的講座讓我知道原來聽也是國學,再聽到羅守誠老師的笛演奏,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並且連續不斷的吹奏了兩個多小時,讓我震驚。國學裏居然蘊含着那麼多動聽的國樂,我真的是太淺薄了,這讓我深深感到我作爲教師國學知識的匱乏。國學經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類文明的沉澱,歷盡歲月河流的淘洗,依舊光彩奪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而我們教師有既定的教學任務,我們要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閱讀量,通過相互學習交流,培訓等手段來提高我們的國學認知水平。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是永無止境的,我們應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

這幾天的國學培訓,讓我深刻領略到國學的魅力。《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老師是很好的傳承者,我們應當做學生的導航者,爲他們打開這扇門,讓他們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吸取營養,構築自己人生美好的詩篇。

國學的心得體會9

《北大國學課》是我在機場書店買的。本不想買,但因爲飛機誤點,閒得慌。

一是實在找不出再多一本、能吸引自己的書。那滿書架的書,除了東抄抄、西摘摘,封面光鮮亮麗外,轉了兩遍也沒找到幾本“好書”;二是國學類書,家裏已有一些,粗翻目錄,感覺許多是基礎性知識,再買有浪費之嫌。但最後,還是咬咬牙買了。到了飛機上,居然又被“關”了一個多小時才起飛,就非常慶幸自己那一咬牙的決定;可沒看幾頁,就被一旁朋友借閱去,這一借就是整個旅程。我這位朋友是學問非常高的人,能這麼喜愛此書,想來肯定有他的道理。回家後,我開始認認真真閱讀,越讀越感覺“國學無涯”。

其一是國學博大精深,我們畢一生之精力,恐怕也只能窺其千分之一。首先是對於國學,我不知者甚多,如此書中介紹的丁憂、奪情、鳴和鸞、逐水曲、過君表、舞交衢、逐禽左、佛教四諦、佛家四十八願等等概念,原先均未有所聞,更未得所知;其次是國學涉面甚廣,這本書與別的國學普及讀物所不同之處,還在於它新增了中華“食”之文化等,讓我眼前爲之一亮,想到了央視大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還想到了我們日常穿、住、行中所包含的華夏文明元素。再延伸開去想,我們的國學內涵實爲浩浩汪洋,如書中序言所言:“想要真正將自己培養成一個大師級人物,憑藉一本著作是遠遠不夠的。”再則是,國學之博大精深,以及其歷史之悠遠,許多我們原先知曉的只是一知半解,抑或是曲解者甚多。如我們現在常說的.“無爲之治”。書中指出,“無爲”的“爲”字,實際上是“違”,經過種.種演變才最終成了“爲”。

所以,“無爲”應該是“無違”的意思,即不違背事物運行的各種規律,而“無爲之治”,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運行規律行事,不使自己有所違背。還有,許多人認爲,道家的思想就是什麼事情都不做,消極地聽天由命,其實是一種誤解,本書中指出,道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正是要求弟子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經過後天努力掌握自己的命運。也就是說,道教的清靜悟道,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在做事前真正參透事情的道理,以求更好地掌握大道,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二是國學博大精深,即便是我們原先知曉的知識與道理,也不怕你溫習千遍、萬遍,因爲每一遍都會有新知、新覺和新解。如世人只知其題、難曉其意的經典國學著作《易經》,本書在解釋“十翼”中的《繫辭傳》時指出,《易經》是一部研究自然變化規律的著作,時間不會停留在壞事上,但同樣也不會停留在好事上,因此,憂患意識才是占卜未來、趨吉避凶的重要前提。又如,衆所周知的儒家主要學術思想之一“內聖外王”,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既先“內聖”,而後“外王”,也就是說只有先將自己的修爲做好,才能成功地治理他人,這和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一個道理。又如:佛家所說的“五蘊皆空”,說的是放下,但不是失去;說的是適應,而不是改變;說的是享受,但不是迷戀。

道家的“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哲學體系的核心因素,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一就是要人類去感應大自然的每一處微妙變化,然後與之息息相連起來,順應它的運行規律。但現代社會對於自然的認識越來越狹隘,覺得只有在山水之間,在草木之中,纔有自然的氣息,實際上,這只是因爲人類破壞了太多的自然規律,因而誤將“自然景觀”當成“自然”…… 閱畢合卷,冥思靜想,深谷幽蘭間,國學無涯。

標籤:心得體會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