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

國學1.8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寫總結有利於我們學習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如何把總結寫出新花樣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

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1

從9月1號到今天我每天領着學生誦讀校本教材《道德經》。現把自己這段工作總結如下,以備今後查看。

一、滿意的地方:

1、保證了學生的誦讀時間,每天早讀5分鐘,學生自由讀,語文課的前5分鐘,老師講解意思後,再讓學生閱讀、背誦。學生在校每天保證半小時以上的經典吟誦時間。

2、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背誦,如果興致所至,甚至可以脫離座位在教室內來回晃着走着背。傳統的課堂模式學生都是正襟危坐,我不喜歡我的學生一個個是木偶,面無表情,目光呆滯。因爲國學經典,對於學生來說太深奧,太難懂。我希望學生讀這些的時候能夠咀嚼到經典的美味,能夠把學生的個性和靈性在國學經典中展現出來,並且不把經典當做僵化的教條的。越是寬鬆的氛圍,學生的興趣越是濃。

3、師生比賽。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教師首先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蘊才能夠保證傳授給學生正確的文化內涵。於是,在要求學生背誦的同時,我也一起和學生背誦。我還經常和學生PK,我向學生髮出單挑的倡議,但是結果往往是學生贏,我輸。因此我認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時候並不正確。我不能背會,就不讓我的學生背了,我寫的字不好,就不讓學生把字練好,這是謬論。

4、理解作爲背誦的基礎。怎樣讀經,這是一直困惑着老師的問題。以前我總認爲學生記憶力好,也爲了自己省事,學生背誦內容的意思從來不做講解,把任務佈置下去,讓學生自由背誦。那樣的做法會導致學生死記硬背,限制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我改變了自己的做法,對於《道德經》的字面意思我都對學生做了大概的講解,牽涉到典故我也查閱資料,講給學生聽。當背誦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背得相對輕鬆得多。

二、欠缺的地方

1、檢測反饋需要改進。這兩週的背誦檢測的方式單一,都是組長檢查組員,對於會背的沒有采用獎勵措施,會背的學生也沒有采取任何幫助手段。致使部分學生不會背的內容越積越多,兩級分化越來越嚴重。以後檢測、激勵措施要跟上。準備這樣進行:

老師每天抽查兩人背誦當天內容,如果被抽查者會背就有權利噹噹天班長,班長負責管理學生背誦時間安排和抽查學生,如果有能力還可以給大家講有關典故等。不會背的同學需要在同學的監督下把當天內容讀二十遍,並且第二天必須會背。

2、講解方式需要改進。雖然我改進了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但是我的講解太灌輸,老師一句一句地講解,耗時費力,沒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以後的方法準備讓學生提前預習,邊讀原文邊看後面的註釋,學生讀不懂的,提出來再讓老師幫助解決。

3、與家長聯盟需要改進。最關心孩子的人是家長,我班家長非常同意和支持孩子積澱古典文化,但是我沒有引導家長參與到背誦的行列。以後打算引導、鼓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開設“家庭經典時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每天在孩子放學後、睡覺前,拿出10分鐘,與孩子一起學習,家校合作,共同引導孩子進入國學的殿堂,讓誦讀成爲一種好習慣、讓誦讀成爲父母與孩子拉近距離的途徑,共同努力構建書香校園與書香家庭,在誦讀中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承中華美德”。

開展《弟子規》誦讀活動總結

古典詩文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江澤民同志說:"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着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經典是一種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而學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中華文明靠他們傳承,民族精神靠他們弘揚,中華民族靠他們振興。爲了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語文素質,加強語感,我班積極地開展了經典誦讀活動。能按照指導思想和教學計劃進行教學,把經典誦讀技巧技能的規律和國小生的認知規律較好地結合起來,以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爲主線,側重於說的系統訓練。做到以實現人的發展爲目的,促進學生背經典的綜合能力。

爲了達到人人都能背誦《弟子規》的要求,根據計劃和學生實際,制定了本學期背誦“總敘——謹”這幾段的目標,結合動作、手勢、表情等基本步驟的訓練形式,並且定期檢測。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訓練內容,而且按照學生的興趣,形式多樣化,同學之間也隨時隨地可以對照檢查、表演、評價等。總的來說就是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朗讀、背誦、理解水平。

我們的具體活動安排是這樣的:

一、創設誦讀環境。

任何活動都需要用環境來烘托渲染。我動員全班學生一起買來《弟子規》的書本,書本圖文並茂,有解釋,有故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已經拉近了與弟子規的距離。在我和孩子們的努力下,我們這個學期一開學就利用每週的班隊會課開展學習弟子規的活動。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融入了經典古文的濃濃氛圍之中。

二、家校凝聚合力,激發學生的誦讀熱情。

十三歲之前是兒童記憶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背誦經典是最佳選擇。由於孩子之間差別較大,我採取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去誦讀,不作硬性要求,避免過重負擔。學校和老師的作用是引導、激勵和幫助,通過各種形式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在活動的開展途徑上,我以課外、業餘爲主,鼓勵學生參與,更多的是開展競賽、朗誦表演。每天一二十分鐘,日積月累,孩子的文化修養、文明程度都會大大提高。在學校統一規定的讀誦時間之外,每月讓家長檢查背誦,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要讓孩子和家長一起背誦,首先要做好家長溝通工作,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在家長會上,我們向全體家長宣傳了本次活動的內容意義與方法,贏得了家長們的認同與支持。實際最後的結果也證明這一步環節的重要性。活動過程中,家長和老師都須保持高度的信心和熱忱。有些家長不但有熱忱,而且真的和小孩一起讀、背,互相考試比賽,雖然很多時候都是大人輸,但大人也因此而溫經受益,而且一家興致高昂,是最好的親子活動。我對此還進行及時總結,表彰優秀。

三、利用晨會班會課,緊扣活動主題開展晨讀。

誦讀活動的成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顯現的,爲此,我本着“持之以恆,樹立信心”的誦讀理念,堅持每天清晨早誦讀、課前誦讀。保證每天至少10到15分鐘分鐘的誦讀時間;堅持幾個學生一起誦讀,互幫互教,共同進步,誦讀效果往往比一個人單獨誦讀好,學生們都知道“你可以是我的老師,我也可以是你的老師”;堅持老師與學生一起誦讀,堅持與家長聯繫,取得家長們的支持,創造良好的誦讀環境。

在誦讀古詩文中弘揚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加厚學生的人文底蘊。我們肩負着歷史重任,在我們的努力下,相信我們的學生們會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去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以上是這學期我們班開展誦讀活動的一些情況,在這些活動中,我看到了孩子們的成功,相信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接下來的活動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功。

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2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爲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爲營造良好的國學氛圍,我校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國學經典誦讀活動,讓國學時刻圍繞在我們耳邊。每週開展一節“國學”課,讓感興趣的同學得到更多的國學知識拓展。在國學的薰陶下,我們的學生更規範了,更懂禮識儀了。

中華傳統經典是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智慧,民族文化根本的生動載體,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她源遠流長,內容廣泛,思想深邃,語言精闢。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詩作,就像一面面鏡子,反映社會生活,映照人們的心靈,啓迪人們的心智。而傳統經典誦讀更是幫助學生從小打好語言文字功底,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提升人文修養,是提高學生母語素養和民族母語素質的必由之路。由於經典誦讀,有利於學生積累知識,有利於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和品位,且書聲琅琅,情緒昂揚,造成了課堂上應有的'文學氣氛,有利於集中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背誦最有價值的經典,如學生吟詠背誦的《三字經》、《論語》,趁學生心性純淨時,常常耳濡目染於聖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以潛移默化其氣質。在經典誦讀活動中,注重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更注重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源頭活水,要鼓勵學生學以致用。通過誦讀,學生往往會在不經意間吟出幾句經典詩文,或描述事物,或發表議論,或抒發感情,雖不一定貼切,卻着實令人欣慰。如,當教師提醒大家看書要有思考時,有的學生馬上會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以此來爲教師總結。在學生的作文中,更是時常出現經典的語句。教學生誦讀經典的方法,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進行誦讀,從而提高誦讀效率。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着眼於學生的現在,立足於學生的未來,深入鑽研教材,科學安排教學環節,適時、恰當地借用經典,有機地同課文、寫作和學生的生活結合,就可以多方面發揮其特長,創設豐富多彩的教法,創設濃濃的教學氛圍,通過國學經典誦讀塑造學生道德心靈,開慧益智,還要繼承和宏揚傳統文化。

教師國學誦讀教學工作總結3

學生對我國的經典文化已有了初步瞭解,收到了啓蒙教育,開創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誦讀實踐活動:每天一次固定時間的誦讀,師生共同進步;每學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學期評選一次“國學小標兵”。讓老師、學生在經典傳統文化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內化,用經典的精華來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傳統文化教育猶如一道風景,帶來勃勃生機,它時時喚起學生創造的靈性,奏響學生心中詩文的琴絃,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提高了師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操與文化底蘊。“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師生的口頭禪,“李杜詩篇萬口傳”成了班級良好的學詩風氣,校園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日益濃厚。

1、方法趣味化。

國小生學習“興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經典誦讀課教學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投入激情,以興趣作爲原動力。如:故事法:把經典誦讀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學生探究經典、記誦經典,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畫畫法:有些詩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畫下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幫助記憶,效果突出,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謀求一種與衆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讓經典走進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在作文中時不時把經典名句用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經典”,感覺到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2、內容“不求甚解”化。

書要慢慢讀、細細品,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了解書中的道理。在閱讀教學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經典的學習意在提高文化底蘊,是遠離功利的一種精神修養。因此它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教學目標單一,讓學生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學習的特點是化整爲零、刪繁就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觸摸”語言。

3、誦讀形式多樣化。

重視朗讀,強調背誦,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讀出節奏、音律,可以集體讀、分組讀,也可以個人讀。多樣的誦讀延續了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得他們深深地喜愛上了誦讀詩詞。現在,每到開學初,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問:老師,這學期我們背哪些詩啊?什麼時候學啊?”看着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我感到異常欣慰。

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語言快速積累。“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到目前爲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背誦上百首經典詩詞。經典誦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大量誦讀豐富了語言積累,增強了語感,獲得了審美體驗。說寫能力不斷提高。多樣的誦讀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一年來,我與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這開滿鮮花的誦讀之路上,體驗着誦讀的快樂,欣賞着經典的魅力,收穫着成功的喜悅。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興趣廣泛了,聽、說、讀、寫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一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期間不乏有許多困惑,有幾許收穫。時間在變,但我們的信念不變,我們的行動不變,期待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