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精品】國學經典作文九篇

國學4.86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爲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國學經典作文九篇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我喜歡旅行,希望去看看烏鎮的夕陽西照、漁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墳前千秋滄桑的淒涼,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轉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車上,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興奮,我向往着前方,嚮往着離我很遠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覺不暢,我爲什麼要遠行?無錫爲什麼沒有這種古老的氣質?爲什麼在無錫看不到滄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國學課令我吃驚不已。

校本課程“圍學基礎”第一堂課上,張克中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無錫的圍專嗎?”我們茫然地看着他,對此一無所知。

“無錫國專爲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在五四運動時期,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是它們,爲中國傳統文化撐起了一片天。你們知道錢穆嗎?不知道。那你總該知道錢鍾書吧?”緊接着張老師又報了一大批無錫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數幾個同學之外,大家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除了錢錘書,聽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搖頭。

這個問題瞬間將我震撼。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歲月的滄桑,一種古老的文明,令我驚訝的是,無錫這塊土地上走出過那麼多文化名人!文化斷層時,是秀弱的江南小鎮給了傳統一片天空,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的家鄉,更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如此地豐饒。

一直以爲故鄉的文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失血的裝飾,16年我無文化地度過。我曾好好看過我的桂花樹,抓一把它腳下的土,卻不知道它原來竟有這麼深厚的文化積澱。我知道“吳文化”這個空泛的概念,但從不爲它自豪,我沒有深入瞭解過這片土地的精魂。

“現在的無錫有什麼?”張老師繼續剛纔的話題,“現在說起無錫,不是讓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藍藻!無錫漸漸成爲商業城市,它追逐商業的腳步,文化已被埋沒,要想重新樹立起文化的旗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要更久。這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開國學課,也是想讓你們去發現、去探索你們腳下的傳統文化!”

是無錫國專力挽國學於狂瀾,拯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嗎?在那個文化斷層的年代,是無錫撥開了堅同防線的一條細縫嗎?是的,但都是曾經的無錫,無錫人的曾經,曾經的無錫人懂得用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裝飾城鎮,現在的無錫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來裝飾自己,甚至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文化叫“吳文化”。

我一直在追尋傳統文化,卻不曾發現它就在我腳下,已經被商業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許是我們親手埋葬了它,卻不曾想要發現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邊有人裝成阿炳的樣子,拉着破舊的二胡,弦下流瀉出《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悲愴呢?我卻感覺不到,認爲二泉比起周莊的古韻來還是遜色。現在想來,不是因爲吳文化缺少底蘊,恰恰是我們沒有內涵,我們沒有用心去感悟,更沒有想着去光大。周莊很好地將文化底蘊和商業氣息結合在一起,無錫卻沒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紙黑字來記載吳文化的點點滴滴,可是我淺薄的胸襟了無內容,甚至,我不知道什麼纔是真正的無錫。遺憾,我們缺失了內涵。

城市周邊的圍牆上.有水墨畫描繪的古鎮形象。如果不說,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畫無錫。即使知道,也想不起這曾是無錫真實的靈魂。江南水鄉氤氳的水氣,沒有人想起。現在的無錫高樓密佈,牆上的標語寫着:文化無錫。越是倡導什麼,我們就越缺少什麼,越需要什麼。遺憾啊,我們丟了傳統文化。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爲它做些什麼。我們現在在追求一種文化、經濟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書,面朝窗外,讀春暖花開。我們緊跟經濟文化的步伐,漸漸也就習慣了,以爲商業就是無錫的本質。沒有人記起曾經的無錫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不願記起它了。因爲他們怕一旦記起,自己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自己就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無立足之地。逐漸地,我們不止忘了我們的根,也忘了找尋。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缺憾。

而我們竟忘了要去找尋這遺失的文化,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爲這方熱土的古老文明做點兒什麼了!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我們知道,國學是一種對我們有利的東西,對我們兒童也更是有利。那麼同學們最喜歡的國學是什麼呢,我呢最喜歡的是《論語》因爲論語有孔子的一些講座,還有孔子講的做人的道理。

比如第一篇《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這一篇主要是述讀書與做人的關係。強調嚴於律己,仁愛他人,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論語》中的各篇一般都是以每一章的前兩個字作爲篇的篇名。孔子提出以學習爲樂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慢,反映出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這比思想主張在》論語《中多多處可見。

此外,在做人方面,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實際行動,特別強調人應當言行一致,千萬不能空談浮言,心中不一。這種踏實態度和質樸的精神長期影響着中國人,成爲中華傳統思想的文化中的精華內容。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慢,不亦君子乎?”這就是論語,讀了論語我非常高興,因爲《論語》是我愛的一本書,這本書裏面有一位老師,一位值得世人敬仰的孔聖人和一些平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怎麼去學習的道理,讓我從這裏看到了許多。

我還喜歡讀的一本書是《三字經》,裏有許多的國學故事,還有一些做人的和讀書的事情比如第一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之篇的故事是晉代有一個叫周處的人,身高體壯,兇強俠氣。因爲父親早死,所以沒有人管教,動不動就打人,還欺負老百姓,老百姓都非常怕他,便把水中咬龍、山中老虎和他稱爲“三害”這三害中最讓人頭痛的是周處,一個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讓周處去殺蛟龍,老虎,周處便答應了,周處帶着刀來到了山上,把山上的老虎殺了,又來到了水上去殺蛟龍,他和蛟龍戰了三天三夜,人們還以爲可以殺了三害,沒想到三害都殺了。人們紛紛祝賀擺酒,結果周處殺了蛟龍來了,看到人們都還以爲他死了而歡呼,於是周處便開如認錯,開始從新做人,他認真學習爲老百姓做了很多的事。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兩本書裏我還學到了許多知識。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國學,是涵蓋了中國各種優秀文化精髓的學術。而國學經典,則是其中最優秀的文化精品,正因爲如此,我們的成長一定要有國學經典的陪伴。

國小時我讀經典。《三字經》告訴我要懂禮儀,尊師長;學習要勤奮刻苦、孜孜不倦。《弟子規》則告訴了我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這些文字琅琅上口,讓兒時的我愛不釋手。在一遍一遍誦讀的過程中,我由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孩變得開始明白什麼是“孝”,什麼是“規”。做人處事的基本法則,已經在我的頭腦中成形。

國中時我讀經典。《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不能一味只讀死書,也不能整天空想,只有將學與思結合,才能學到真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教會了我“三人行,必有我師”“不以下問爲恥”的求學態度;“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讓我明白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論語》中還有“朝聞道、夕可死”的求知之心,“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的凌雲壯志……我讀論語,彷彿看到一個長者坐在一羣年輕人中間,同他們暢談自己的人生感悟,試圖讓他們懂得:人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難怪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說這些經典著作是一杯杯茶,脣齒留香、源遠流長,那麼唐詩就是一幅幅畫卷,栩栩如生、不勝枚舉。

在這六百年間,就有不計其數的詩人涌現。有的描繪山水,悠然自在;有的描寫戰亂,豪邁奔放;有的思念家鄉,孤寂淒涼;有的詠歎歷史,見解獨到。但它們的共同點就是簡潔、押韻、生動、準確。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描寫了他對生活無所求的恬淡閒適。而其中的一俯一仰,通過一個“見”字體現了他不經意之間的動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表達了詩人陸游的赤膽忠心。而在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第三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更是在改了十幾個字後才決定的。而有着政治軍事才能的杜牧在《赤壁》裏大膽假設,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寫得如此蘊藉……正是因爲這些,唐詩才被人賞讀,被人視爲經典。也正是這些經典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薰陶我們,讓我們去了解詩人的內心世界與歷史。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爲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國學讓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味人生的真諦。從一個動作、一句話、一件小事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古人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

都說學無止境,國學也是沒有盡頭的,而蘊藏在它之中的精華,恐怕我們窮盡一生也學不完。

國學經典伴我們成長,與我們同行,它陪伴並滋養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永不衰落!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浩浩青史,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化;渺渺哲史,闡述了幾多歷史的經綸。翻開歷史的書頁,本本經典讓人對它不讚一詞,更耐人尋味。從《詩經》、《論語》至《史記》、《資治通鑑》。我生來就受它們的薰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薰陶,就像我生來就是一個黃種人,生來有它們的蹤影,生來就有轉身憶經典,擡頭悟國學的傳統。

咿呀學語,離不開“人之初,性本善”的引導;鑽研學習,必謹記“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克服困難,心想着“車到山前必有路”保持良好的心態;漂泊在外,“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縈繞耳邊;望見父母,便心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些讓我明白了從小到大,由內及外,種種都離不開國學及經典的導航。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它讓我明白了事情過後的美好邂逅;“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是它讓我明白了默默奉獻的愜意;“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它讓我明白了心裏有她的暖暖。這些讓我頓悟:作學問的三重境界。作爲一名中學生,心中有經典,心中有國學,走在黑暗處,也會有一片光明。

和他人交友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和他人合作驚歎: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瞭解他人,別人會心念:不是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感慨世事,解剖是非,纔有:識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這些讓我明白了國學與經典的無處不在。步入深世,有它們,足矣。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勾起絲絲愁意;“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引起屢屢傷心;“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便觸發了心中無限的過往;“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更形象具體地表述了我的情緒。這些牽掛着我愁,掛着我的情,是國學,是經典,搭起了這有形的橋樑。

經典史冊,見證了幾多歷史的變故;國學長河,濃縮了幾多歷史的文明。國學經典,帶着我的情,我的人生,更領着我,走向未來。

儒家孔孟,經典數部;大師樑紀,國學數千。悟今世國學,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憶當年風華正茂,還看今朝經典,永垂不朽。她引領着我,步入了人生殿堂。

走着,走着,心生感悟:憶經典在轉身後,悟國學在擡頭間。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學校自開展國學經典誦讀以來,師生風貌發生可很大的變化,語文學科建設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學習着,實踐着,收穫着,快樂着,我們有這樣的體會:

一、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學工作的發展。誦讀國學經典活動的開展,不但拓寬了語文教學的時空,而且推動了學校德育工作、校園美化等各項工作的開展,也促進了良好的校風、學風、班風的形成,有效地促進了校園文化建設。誦讀活動實現了育人和學校“三風”建設的結合,使教師的思想觀念得到轉變,師生的“精、氣、神”得到提升,使學生的行爲習慣進一步規範,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進一步得到提高。

二、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蘊深刻,是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是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說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學生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且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從學生的一篇篇習作中,我們可以看出學生天天在進步。

爲了培養學生們的誦讀興趣,我嘗試了多種方法,以下就培養國小生誦讀興趣的探索和思考與大家分享:

一、介紹誦讀意義,教師體驗先行

經典中蘊含着大量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這些內容只有通過我們親身的誦讀才能深刻體味,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才能夠親近和獲得聖人們的“不言之教”。誦讀,作爲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學習方式,最核心的原理不是當今科學界所採用的邏輯推理,而是一種“直覺啓發式”。這一點作爲當前我們學習內容與方法的重要補充,理應保持與國學經典內容相匹配的特有的學習方式,而這一學習方式能否教給學生,首先與教師自身是否正確認識誦讀密切相關。教師對誦讀意義的瞭解和介紹是以其具備一定的誦讀實踐爲基礎的。對於誦讀的意義,我在教學之前已經實踐過一段時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體驗,這一點恰恰是非常關鍵的教學準備環節。因爲,教師體驗先行是學生誦讀的第一步。

二、建構誦讀環境,體驗清靜自然

在誦讀之前,給學生放一些輕柔的民族音樂,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放鬆身心,感受心靈和身體的寧靜自然,緩解和消除平時的緊張或壓抑感,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爲現代社會環境下的傳統文化教學,如果是在喧囂忙碌的城市氛圍中,這種氛圍本身與經典文化所要傳遞和表達的寧靜、悠遠是不一致的。如果學生們找不到清靜自然的身心感覺,那麼經典誦讀也往往停留在動口不動心的狀態,難以深入體會經典的博大精深。事實證明,學生也非常喜歡這種音樂沐浴下身心放鬆的體驗。也許在人們日益忙碌的現代社會,哪怕是片刻的身心放鬆,找回清靜自然的感覺,

三、有聲有色,音聲相合

針對很多學生誦讀一段時間之後出現的興趣減退和注意力分散的問題,筆者曾運用“內觀經典誦讀法”,讓學生們嘗試在熟背的基礎之上,閉目回想經典中的字句。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解決注意力渙散的問題,還可以激發學生右腦的圖像思維,讓整個誦讀或背誦的過程不那麼枯燥,而是“有聲有色”,進一步提升誦讀的興趣。

儘管國學經典誦讀有以上諸種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感受到誦讀的興趣。這時,教師的親身示範與表演,鼓勵學生勤於實踐,經受住最七年級段時間的“無聊期”,逐步找到誦讀的樂趣與感覺,是非常重要的。 前一階段如果喚起了學生的思考和共鳴,那麼下一環節學生就會更有熱情和參與意識,自然也會把這種學習的喜悅感和收穫感帶入到誦讀環節中去,有助於他們靜下心來專注於誦讀體驗。總之,培養學生的誦讀興趣,是讓學生接近國學經典、體會國學精髓的重要方面。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千百年來的歷史、漢字、四大發明等,無不體現出中華兒女的聰慧。而國學更是經典,融入了每一位古人畢生的智慧,直到今天對我們仍然深有啓發。孔子作爲萬世至聖先師,他的語錄伴隨着我慢慢成長,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正如孔子所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沒錯,每一個人生下來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和我在一起的人中,必有別人懂得的知識可以彌補我的缺陷,同時可以用更多的知識,去培養我、教導我、啓發我。這段經典語句,折射促一顆滿懷謙虛好學的心,它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可以互幫互助,用你的優點來彌補我的缺點,讓我的不足漸漸減少。這麼經典的道理,又早在數千年前,就被孔子所悟到。若此看來,孔子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啊!

不僅如此,他還教會了我許多道理。讓我請教別人時要謙虛,即不失禮節,又可以“補拙”;讓我在滿懷興奮中去迎接好友的遠道而來;讓我明白做事要換位思考,自己都不願做的事不能強求別人去做;讓我認識到做人就要有信譽,對自己的決定要負責任。

孔子門下弟子衆多,很多弟子的品德才華都很出衆。沒錯,“孔融讓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清楚地告訴了我“做人要寬容、善良、爲他人着想”。這些雖然經常說但又常被忽視的道理,一點一滴觸動着我的靈魂,讓我在國學文化中不斷汲取營養,慢慢的影響着我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

不僅僅是孔子的語錄,還有很多唐詩宋詞,四大名著等等,無不讓我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我喜歡國學經典,它給了我想象的空間和快樂,給了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我會繼續走進國學經典,因爲在我成長的道路上,它將是我勇敢前行的無限動力。

國學經典作文 篇7

《國學經典》是一本傳揚我們中國經典文化的書籍,是我們祖先讓我們從其中的知識和故事中學到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在經典要義這一章有這樣一些話讓我記憶猶新,比如“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這句話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如實回答,所以我們不知道的就是要說不知道,好請教老師和同學。“萬物之生意,最可觀。”這句話告訴我們:萬物的生長情況是最值得觀賞的,我們應當多去觀賞一下各種動植物的生長情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這句話告訴我們:水石靈動的,代表了變通,比喻聰明的人;山是沉穩的,代表了沉靜,比喻仁德的人。

在故事這一章裏,許多的故事都帶着一些道理。如《曾子殺豬》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要誠實守信,不要去欺騙別人,小朋友千萬不要從小養成欺騙別人的壞習慣。《網開三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學會寬容別人,如果我寬容了別人,以後別人也會幫助我們。《子罕睦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懂得謙讓,因爲謙讓了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

看,《國學經典》豐富多彩吧,讓我們大家一起來誦讀它吧!讓我們從優秀的國學經典中懂得知識與道理,讓它伴隨着我們健康成長。

國學經典作文 篇8

國學經典,是一首悅耳動聽的歌,唱不盡人性是非善惡,喜怒哀樂;國學經典,是一杯香茗,茶淡雅幽香,寧靜至此昇華;國學經典,是一幅畫卷,繪不盡人間悲歡離合。

每當我手裏捧着《唐詩》時,都彷彿置身其中,千百年前古老的畫卷在我眼前展現開來。

那是你嗎?迎着春風彼岸而來。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鮮花是你那絕麗的笑容;“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翠色流欲的小草是你那靈動的雙眸。“春風又綠江南岸”,和煦的春風是你烏潤和順的髮絲;“春來江水碧如藍”,碧水是你那俊麗的櫻桃小嘴。

春之美,即是唐詩之美。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宋詞》時,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被我翻開,我感受到了它那永不磨滅的豪情壯志,並被深深地鼓舞着。彷彿是一首歌。

那是你嗎?踏着秋風落葉而來。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寂寞梧桐是你那難言的淒涼;“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滿月是你對親人的思念;“無可奈何花落去”,落花是那對沉默的無奈;“衡陽雁去無留意”,北燕是你思鄉的苦澀。

秋之悲,即是宋詞之悲。

每當我的手中捧着《元曲》時,我都彷彿品到了一杯香茗,在寧靜中感受它徐徐升起的芳香。

那是你嗎?迎着瑞雪豐年而來。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雪花是你那淒涼的情感;“自修官清煞陶家,爲調羹俗了梅花”,寒梅是你那人情中的冷與暖;“雪粉華,舞梨花,再不見煙村四五家”,梨花是你那憔悴的痕跡;“絮飛飄白雪,口香荷葉風”瑞雪是你那善良的根本。

冬之嘆,即是元曲之嘆。

走進國學經典,如暢飲沁人心脾的甘露,我們的內心會變得澄澈而明亮;走進國學經典,如感受燻人心醉的海風,我們的內心會變得純淨而寬敞;走進國學經典,如領略令人心折的“白雪”,我們的內心會變得安靜而平和……

走進你,我看到唐詩之美,宋詞之悲,元曲之嘆。

國學經典作文 篇9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爲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爲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標籤:九篇 國學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