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國學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5篇)

國學2.63W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5篇)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

國學經典的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培養文義通曉、才華擅長、經書熟習、學問通徹的博學之士,更是要培養行誼謹厚、立品端正、品行端方、敦品勵行的謙謙君子。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1

學習《論語》的收穫是巨大的,在論語中,孔子表達的“學”,不僅僅是讀書學知識,而是泛指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熱愛學習,而且樂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還刻苦鑽研非常深奧難懂的《周易》,故有“韋編三絕”的美傳。

孔子認爲,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即真正愛好它的人,爲它而快樂的人才能真正學好它。其次,學習要“默而識之,學而不厭”。即學習要有踏踏實實的精神,默默地記住學到的知識,努力學習而不滿足。第三,是要專心致志,知難而進。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思是讀書的人要立志於追求道義、真理,要專心致志,不要爲世俗所累。第四,要虛心求教,不恥下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說明學無常師,作爲人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在教學中,我們更要鼓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但學生樹立志向後,又爲這個志向做出了什麼呢?我們是否只是鼓勵學生憑空說出的一種空想呢?這個恐怕有人很少考慮。遠大的志向誰都能說出很多,也能說得很大、很遠,但關鍵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諸實際行動!

但實際教學中,我們卻對“遠大”的理想大加讚揚,對現實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認爲這是學生胸無大志的表現,沒有出息的表現。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沒有什麼捨己爲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內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現實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邊際的。比如:我們教育學生愛國,怎樣做纔是愛國?什麼樣的行爲是不愛國?學生心目中有沒有一個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專家提出:學生能主動撿起一片紙,這就是愛國!所以我們教育學生勵志,不妨把眼光收回來,放在眼下能付諸行動的,哪怕爲了理想只邁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年代已經過去,勵志要切合我們的實際,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參加國學培訓心得體會2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說,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提高自身素養,爲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述而》中還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說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爲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說:“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爲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爲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說。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爲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爲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爲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爲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爲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爲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衆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爲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纔不愧爲一箇中國人。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2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大學聯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與20xx年9月18日正式出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爲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瞭解它的精髓卻是在20xx年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現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學教學。發現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 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導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鬆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爲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爲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這也是核心素養裏關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出租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例如:《認識分數》時,講講分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3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經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禮貌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資料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向閃耀着異常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一樣時期、不一樣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先總以爲孔子是離自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歡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歡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教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應對不一樣的學生,我們教師就需要堅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進取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必須會在自我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齊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4

《論語》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教育遺產,使我們的心靈有所啓迪,有所收益。只有用心去讀,認真品味,才能洗淨內心的污垢,淨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道德水準,做一個實實在在的好人。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學習,就會在學業上陷入困境。學習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學要與世界上的萬物聯繫在一起,古人說的好“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無止境的。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學識是不斷深化人的精神。三經裏說到:“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我國在很久前就十分注意教育,人在失敗中長大,每個名人背後都有不爲人知的故事,《陳平忍辱苦讀書》、《陸羽棄佛從文》、《少年包拯學斷案》、《萬斯同閉門苦讀》這些偉大人物都經歷了艱辛、寒窗苦讀聖賢書、辛勤學習纔得到這番作爲。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意思是說,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是呀,也許我們買來的書,有些人只看一遍,就把它丟棄在一旁了。其實,書中的奧祕之處不是一遍就能看出來的,你得看五遍、六遍,甚至一百遍,每一邊吸收的知識都是不同的,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誠信是一個道德範疇,以誠待人,以信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爲優秀的傳統之一。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誠信是一種人人必備的優良品格,一個人講信用,就代表他講文明,講誠信,處處受歡迎;不講信用的人,人們會把他當成空氣,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講誠信。如果人不講信用,在這社會上就不會有他的任何一處立足之地,什麼事都做不成。講誠信,不是說說這麼簡單,很多人都是說得容易做起來難,如果講誠信,在商場上的競爭也就都不會存在了。在生活中,我們並不缺什麼,就缺了人心、誠信。我們要講誠信,因爲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

學了《國學》,我懂得了許多,體會到了無窮的知識。人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知識與誠信。古人爲我們創造了無止境的知識,我們應該繼承併發揚下去,讓這筆“財富”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國學》是世界的瑰寶,他教會了我們一切,它是歷史的領袖,是中國歷史上的驕傲。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5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幾點體會:

第一、讓國學經典教育走進校園,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把國學教育與早間操活動、早晨讀、環境創設、校園活動、民間遊戲等各個方面相互滲透和整合,走進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角落,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在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規範着孩子們的日常行爲,同時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開展國學活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傳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責任。良好生活行爲習慣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着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爲處事的道德標準。在開展國小國學經典活動時,我堅持古爲今用,挖掘潛在的積極因素,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培養國小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上學經常遲到,家長生氣的跟我說這幾天早上起牀他總是磨磨蹭蹭的,還鬧着不洗手,不刷牙不洗臉,於是我抓住契機,將《弟子規》納入健康教育,除了讓其誦讀《弟子規》外,還講其中涉及到行爲習慣養成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明白了應該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成就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還通過講國學故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國學故事能讓國小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藉助蘊含中國經典文化要義的故事的敘述,讓國小生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國經典文化。國學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蘊含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科學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軀幹上的一個有機活體。其中《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還包括着天文、地理等。在科學領域中,我將《三字經》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滲透到科學領域中,讓國小生感受優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結晶。通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教育學生學生要善待他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從語言活動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國小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因此我又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此來促進國小生語言的發展,也達到強化複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

第四、讓音樂與國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國學由於以古文化爲主,枯燥無味,不但學起來較難,而且學生對這些也不感興趣。因此,爲了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我創編節奏,把那些國學經典作品很長,讀起來拗口的句子編成歌曲,讓國小生在節奏中輕鬆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通過將音樂教育與國學經典教育融合爲一體,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國小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國小學習國學,應根據國小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國小生的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與訓練,主要在於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來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聽、讀是基礎,“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釋,自曉其義也。儘管國小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範讀,國小生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還是有利於國小生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爲國小生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豐富國小生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於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國小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國小生的知識,開闊他們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國小生思維發展,使他們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故此,在國小開展國學課程建設必須立足國小生的視野,纔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使國小生從小產生枯燥乏味的國學認知體驗。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6

國學,其意有二,原意指古代國最高學府,即國子監或太學。現在國學指中國學術,是相對西方學術而言的一個籠統概念。

國學作爲學術名詞而存在源於20世紀初,也就是“西學東漸”之風盛行之時,早期的國學研究者(如梁啓超、章太炎)等爲相對與西學而稱我國古典學術爲國學,是爲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國學之中,其主流爲儒家學說,內容包羅萬象,中國古代歷史、思想、地理、數算、醫學等均在其範圍內。國學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和中國傳統文化劃等號,但又不完全是。在更大範圍上講,國學不僅是漢學,還包括中國所有少數民族的文化。但也正因爲其包羅萬象,所以內容就有精華與糟粕之分,和對待傳統文化一樣,對待國學也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近年來,國學大熱,整個國內颳起一股學國學之風,一些所謂的“國學大師”也就“應運而生”。試想,連季羨林老先生都堅辭“國學大師”的名號,其他小輩又安敢造次。在教育方面,一些學校已經把三字經、弟子規等列入課本,甚至要求學生全文背誦。

在我看來,國學大熱是好事,說明國人增強了對文化的歸屬感。但對於這股熱潮卻不能盲目跟風。國學內容廣博,就其中經典來看,也卷帙浩繁。我們該讀什麼?怎樣去讀?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在21世紀這個世界高速發展、我國向社會主義更高階段邁進的時代,國學之中已經有很多內容不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比如“二十四孝圖”宣揚孝道,但內容多爲愚孝,是不應該借鑑的。

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裏寫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所以,國學教育應從小抓起。爲什麼我國近幾十年沒有大師級人物?爲什麼沒有產生世界級著作?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傳統文化的底子太薄。中國古人的發明(如祖沖之推算的圓周率、畢昇的活字印刷、郭守敬的《授時歷》、張衡的地動儀等)都在當時世界上遙遙領先,可見古人之智慧,如能多加學習國學之中經典之作,那麼我們後世兒孫爲什麼不能重塑中華之輝煌?

我國在現今施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所以,課本就是孩子們接觸國學的最佳平臺。但現在的學生,從小開始就揹負了沉重的學習負擔,如果在課本之中增加國學經典名段恐怕會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擔。在我個人的國小、中學生涯中,我記得中國小生除語文課本外,還有一本讀本,其中不乏中外名著與國學經典,如能用國學經典替換其中一些篇目,應該是可行的。但從目前情況以及我親身經歷來看,學校學生都未對讀本引起重視,以至於編者的心血付之東流。

那麼如何從學生抓起,我認爲在除讀本在一途徑外,還應該減少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用以學國學。我國現行的英語教育不得不說很是失敗,學生只是一味地背單詞、學語法,而日常口語卻不能流利說出,英語學習僅僅停留在書面上。爲什麼現在出現了很多的英語培訓機構,那正是因爲學校教育的失敗,學生纔不得不花費額外的時間與金錢去那些英語培訓機構學習。衆所周知,孔子學院近年來在海外盛行,孔子學院正是向外國人講授以儒家爲中心的國學經典。看着越來越多的老外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能背誦唐詩宋詞,而有的中國人尚且不能達到,我不禁爲之感嘆。而中國的孩子,卻深陷英語學習的迷茫之中。文化開放不是一味地學習外來文化,學習外來文化的基礎是先鞏固民族文化之基石。近來韓國人大肆叫囂“端午節”、“清明節”是韓國人的傳統節日,並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國人聞之爲其憤怒,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反映中國人對文化的保護意識不夠,韓國纔會有機可乘。

那麼,我們應該讀什麼國學經典?怎麼讀?我認爲對於成人而言,經史子集之中篇目,皆可讀來,開卷有益。而對於孩子來說,應擇優入取,這也需要教育家費點腦子,從國學中選取適合孩子們學習的經典之作。

關於怎麼讀。目前在百家講壇欄目盛行之後,一些專家、學着紛紛著書立說,大談自己對一些名著的心得體會,于丹就發表了《論語心得》、《莊子心得》等,但是我並不建議人們拋棄原著,直接去讀這類書籍。在初讀之時,仍應忠於原著。人們常說“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也可以有一千個孔子、一千個莊子,一千個孫悟空、一千個林黛玉。由於先入爲主的思想,人們在看了別人對名作的心得體會之後,自己也覺得有同感,這樣就少了爭辯、少了交流、少了百花齊放、少了百家爭鳴。因此,讀經典要先讀原著,如有不懂之處,可查閱字典等工具,或者相互討論,再或者請教老師,最後,在自己有了一定的理解之下,去一些關於別人心得體會的書。這樣,經典才更會耐人尋味,就像璞玉,只有經過打磨纔會更具光澤。

國學之中有許多精華之所在,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其中之智慧,以揚我中華之文化,讓中華民族於世界之林永存。

賦詩一首歌中華文明:盤古一分天地開,三皇五帝分至來。殷商銘文青銅刻,文王占卜獸甲傳。春秋孔孟儒經作,戰國孫氏兵法成。秦王一統經典逝,萬卷經典皆作塵。西漢文章兩司馬,東漢歌賦父子曹。陶潛歸隱晉桃源,酈元遊歷三峽岸。唐時明月太白詩,宋時江水東坡詞。元代尚有小曲在,清代唯有容若存。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7

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羣學習的榜樣,他們的事蹟感人至深,他們的貢獻和付出值得稱讚,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責任、使命和擔當,催發我們共同成長進步!以下是觀感動中國20xx學習人物先進事蹟心得體會,一起來學習吧。

20xx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感動中國》還向四十年來的“改革先鋒”表達了特別緻敬。此次觀看有意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養,弘揚無私奉獻的精神。

感動中國欄目至此已經是第十七年了,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感人事蹟讓人動容,今年也不例外。20xx年度的感動中國傑出人物有: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幹部張渠偉,擔起未來的80後鄉村教師張玉滾。這一個個響亮的名字,讓大家沉浸在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事蹟中去。

在過去的一年裏,改革開放40週年的`成果展現在了中國人民的眼裏,爲了中國發展而努力的傑出人物層出不窮,而他們事蹟的精神更值得當代大學生去學習。爲了祖國更美好的未來,必先進行精神的洗禮,擁有紮實的基礎,才能讓中國更加繁榮富強!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8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有許多優秀的思想精華永遠值得我們發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通過學習國學,可以讓人明白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都有着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滋潤着中華物茁壯成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爲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總的來說,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還是很有見地的,儘管其教育思想帶有很強的階級色彩,但對於學習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規律方面的闡釋還是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鑑的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9

中華五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傳統給我們炎黃子孫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那些流傳了成百上千年的經典著作、詩詞曲賦、文學名著、名言佳句,如燦爛的星辰,在歷史的長河中熠熠生輝。觀看了中國傳統文化誦讀節目,感受頗深,經典誦讀大賽是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爲主題,複賽和決賽都採取國學知識和應用題的形式,在全國各地的選手爲代表來參賽,已檢測當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品德的傳承。

經典誦讀大賽在啓動儀式上,六十名學童集體誦讀《x規》,並舉行了開筆禮。經典誦讀大賽是以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

我愛記詩詞是在大屏幕上出現1個或2個字,由5名選手分別說出有這些字的詩詞,堅持到最後者獲勝。那麼多的古詩詞流利的從他們的口中說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平日裏他們要下多少功夫!我覺得自己和他們相比遜色的多了,以後可得多讀而且這個比賽清晰的體現了我囯學生對詩詞的知識的掌握情況,也體現了我囯學生的博學多才!對對碰主要是回答“李白”“白居易”“杜甫”等的問題,從而得到三十分、二十分、十分。

最後是美德大考驗,導演會給選手們設置不同障礙,觀察選手們是否在生活能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三百四十名選手有許多選手沒有通過比賽,很遺憾。經典誦讀,是對廣大中國小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傳統教育的教材,是弘揚族精神,張揚中華文化的魅力的法寶。

經典誦讀,使我們跨越了時空界線,連接起亙古爍今的世族文化精粹,爲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和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中華民族唱響了發揚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化的音。它是民族傳統與民族精神的化身。

通過誦讀經典詩文,可以讓我們走進一個妙不可言的世界。什麼是儒家風範,什麼是道家精髓,什麼是千古美文……“經典”他流傳了千百年,從“人之初,性本善”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由“道,可道,非常道”至“天將降大任與斯也”,從《歸去來兮辭》到《蘭亭集序》都熠熠地展示着它博大精深的魅力。

通過觀看《xx省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讓我覺得經典誦讀對我們的重要性。誦讀、熟背詩文,讓我們在一生記憶力的時候,以便捷的方式獲得經典文化的薰陶。

培養我們的注意力和記憶力。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心地向善,提高修養。提升我們語文水平,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要弘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讓我們的每個人誠摯有愛、充滿活力,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安定有序、和諧美好,讓我們的國家更富。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0

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不可不從國學啓蒙開始。品讀國學經典,可以讓思想在知識的海洋裏自由馳騁,深刻領悟人生哲理,爲你的人生撥開迷霧,指明方向。因此,作爲林業局的幹部職工,我認爲必須認真學習國學,以此來提高自身素質,助力林業發展。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就要廣泛的學習知識,用知識武裝自己、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哲理,學會自我審視、自我完善、自我提升。只有自身道德修養得以提升,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才能實現偉大的人生價值。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也要首先把眼下的事情做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而是要從自身找不足,進行自我審視、自我反省,在不斷的自我反省中總結經驗教訓,制定方案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問題纔不會越積越多,矛盾纔不會增加,工作才能更加和諧順利,人生目標才能得以實現。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孔子說:“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衆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對待自己的親人朋友要常懷感恩之心;對待由困難的人要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對待犯錯的人要去包容理解他們……國學思想給我們啓發,實現精神上的救贖,教會我們在生活中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毛澤東曾經說“治國就是治吏,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將不國。”因此,我們在學習國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注重它對當前工作的重要借鑑意義;尤其對國學中以孔子思想爲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學習,要努力發掘其中的人文智慧,領悟其中做人做事的原則、爲人處世之道。在閱讀國學經典的同時一定要思考,要感悟,把國學經典的內涵與工作、生活聯繫起來,通過親自實踐來印證、修正和完善理論思想,使國學理論知識融入實際工作效果,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助力林業工作實現新發展、新突破。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我們應該以此爲傲,大力弘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臺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國學,我體會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使我收穫頗多。現根據個人學習情況談一下兩點體會:

一、學習國學提高了自身素養經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啓迪思想,開闊文化視野。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認真負責,無怨無悔,踏實務實;凡是能夠幹大事的人,都是能夠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敗的原因,不是行動前沒有計劃,而是缺少計劃前的行動。要善於從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實可行的計劃,立足實際,向着眼前的目標奮進。

二、學習國學豐富了我做人的道理

古爲今用,是我們學習古代文學的唯一目的。學習國學,讓我瞭解了中華優秀文化傳統,豐富了知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文化素養。

通過學習國學,讓我明白對自己的父母和親人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包括聽父母的話,尊敬父母和其他長輩,關心體貼父母;珍惜父母的勞動成果,熱愛學習,與家人共同創造和諧快樂的生活;真實的感受父母養育之恩,有效的培養孩子關愛家庭、孝敬父母。

對待有困難的人,應該以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待犯了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教育孩子方面,從小要教育孩子講禮貌,做一個有禮貌的人;要讓孩子學會感恩,有孝心,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學是中國人的國粹,承載着中華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繼續學習國學,讓國學經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輕鬆而灑脫。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從學習國學開始,接續國學薪火,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2

20xx年學年度,重慶市教委組織全市教師開展了學習《國學經典與教育》這門繼續教育公共課,它分爲四個教學視頻。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深層次的知道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爲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使我受益匪淺。

一、深層次的領悟了古代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指人們對人類特有的教育活動現象的一種理解和認識,這種理解和認識常常以某種方式加以組織並表達出來,其主旨是對教育實踐產生影響。一個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這個民族對世界和生命的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也往往積澱着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爲準則。當今時代,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國學從教育作用、教育對象、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原則等多方面給我們認述的地十分精闢。如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在《論語》中很多篇章都中對師德修養的相關論述,帶給後世爲師者莫大的啓示:立志有恆,加強修養;自省自克,改過遷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愛護學生,無私無隱;相信學生,鼓勵學生;不斷學習,努力創新。作爲一名新時期的國小教師,就應該吸取國學之精華,結合今天的先進教育理念,不繼充實自己,以適應飛速發展的當今教育趨勢。

二,深層次的揣摩了古代的教學藝術。

教學藝術指教師培養人才,傳播知識、技能的富有創造性的方式、方法。又指學校教師在課堂上遵照教學法則和美學尺度的要求,傳授知識和技能給學生,而施行的一套獨具風格的創造性活動。通過此次學習,教授爲我們講授了中國古代教學藝術的五個原則:因材施教,長善救失的教學原則、“問對”(問答對話)啓發式的教學原則、相機而授,適時而教的教學原則、寓理於事,寓義於趣的形象化教學原則、師生相諧,美善相悅的教學原則。讓我明白了啓發式是教學的核心,因材施教是啓發的前提,問對是啓發的主要形式,相機而授是把握啓發的最佳時機,形象化是使啓發取得良好效果的手段,師生相諧是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易接受啓發的一種和睦協調的師生關係。要求我們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應做到學與思辯證統一,學與行緊密結合,學與教相通相長。教師在教學中,起到是一個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就要善於引導,善於鼓舞,善於啓發學生沿着正確的道路走去,而不是要拖着學生,壓抑學生走路,更不是要代替學生學習,一定要學生保有積極上進的情緒。教學不應拘於單一的形式,而應形象生動,有張有弛;教學的生動性並不影響教學內容的思想性。今天重溫中國古代的教學藝術,也不禁讓我心潮澎湃,用今天的眼光看,我們甚至可以認爲,中國古代大師們的視角是極富現代意識的。所以,作爲新時期的教師,應繼承中國古代教育家的教學藝術,去認真研究,認真揣摩,作爲今天指引我們教育教學的財富。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通過此次學習,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可以說,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爲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爲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正確的運用國學中的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結合當今社會的先進教學經驗與教學方法,努力工作,爲農村教育貢獻自己的光和熱。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3

近段時間我們學習了國學經典,通過學習漸漸的瞭解了書中的意思。

國學經典不僅是中國悠久傳統文化的明證,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立身處世之本,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傳統經典文化是中華文明傳承數千年的重要載體,內容博大精深,流傳的經典浩如煙海。

國學經典中不僅有名家名言,還有貼近生活的人、事,以及一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選讀。其中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大家早已耳熟能詳,還有的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艱辛”也在民間廣爲流傳。這些使國學之精華更接近人們平時的日常生活,讓我們更容易理解,方便記憶,能把聖人之訓用在實處。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爲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爲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作爲教師,假如我們能感受到這些,那我們的心中肯定會少許多怨言,肯定會是一名快樂而幸福的教師。真正好的老師應像孔夫子這樣,平和地跟學生商量把這種天地人三才共榮共生的關係講透。面對不同的學生,我們老師就需要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

就像孔子所說的那樣要“愛人”、“知識”。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對學生多些瞭解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對成績差的學生應以一種積極的心態,正確地引導,相信他們一定會在自己的教育下有所轉變,只是遲早而已。

國學經典裏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了我們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在擴大我們的閱讀量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塑造着我們的思想、行爲。讓優秀的國學經典始終伴隨着我們,讓我們一起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4

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持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省分行組織開展“學國學經典,育道德員工”系列活動,使我受益匪淺,感受良多。

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工作中的座右銘,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讚歌——‘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人們面對着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試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爲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衆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如何瞭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是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

國學經典是傳統文化的載體,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國學經典中對人 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自我內心的關係等內容有着十分系統的論述。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爲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傳誦着中華文化的觀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堅韌紐帶,將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華文明之珠串聯在一起,滋潤着中華萬物茁壯成長,展現着中華文明的精神,使中華民族以特有品質和風貌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在國學各個學術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充滿人文智慧和寫信人生真諦的論述,其敏銳的觀察、合理的推定、經驗的告誡,不僅是個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國安邦濟世之基。作爲中華子孫,我們有責任將中華民族這筆精神財富吸收和傳揚。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是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脫。

學習國學的心得體會15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科技興。高科技人才是引領科技創新發展的關鍵“變量”,只有在擴大“增量”、提升“質量”、盤活“存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搶佔科技創新發展的“制高點”。

擴大高科技人才“增量”。當前,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等爲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然而,我國高科技人才的增長速度遠遠滯後於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速度,高新技術產業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仍存在較大缺口。爲此,要進一步擴大高科技人才“增量”,使人才增長速度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相吻合、相協調。要切實發揮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和科技領軍企業在育才、引才、聚才中的主導作用,深化校企間合作,實施高科技人才開發工程,共建高科技人才孵化基地。要充分利用項目招標引才、崗位特需引才、海外築巢引才、親情鄉情引纔等途徑,加強高科技人才地區間的交流互動,積極探索引進國內外“高精尖”人才新路徑。

提升高科技人才“質量”。本次大會上有一個詞被反覆提及,那就是“高水平”,例如,要“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隊伍”,要“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等等。當前,我國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人才是先導,更是關鍵。而高科技人才隊伍質量的優劣,直接決定了能否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這一“願景”。爲此,要着力打造一支整體素質高、專業能力強且具有改革創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隊伍。要緊扣科技發展和產業轉型的實際需要,聚焦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層次結構、性別比例、地區分佈等方面,加強研判,統一規劃。要進一步嚴明高科技人才准入門檻,劃定高科技人才職稱評定標準,充分發揚高科技人才“傳幫帶”制度,爲提升高科技人才隊伍整體質量提供基本遵循。

盤活高科技人才“存量”。高科技人才不僅要“引進來”,更要“留得住”。當前,高科技人才流失依然是制約我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爲此,要進一步盤活現有高科技人才“存量”,通過出臺住房、戶口、薪酬、補貼等優惠政策,爲高科技人才大有所爲、大有作爲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要創新人才評價體系,在人才評價上,要“破四唯”和“立新標”並舉,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爲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要賦予高科技人才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積極推行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讓“英雄有用武之地”。要堅決杜絕人才管理工作中的形式主義,讓高科技人才從“迎來送往”和不必要的應酬中解放出來,讓真正能做事、做成事的人“大展拳腳”,讓真正敢於創新的人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