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費城故事觀後感300字

觀後感2.74W

導語: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到底是什麼?是愛,是一分鐘都不能缺少的感情和安慰。愛和感情像陽光和空氣一樣,讓一個活着的人獲得生命,獲得成長的力量和勇氣……下面是小編整理收集的費城故事觀後感作文,歡迎閱讀!

費城故事觀後感300字

  篇一:費城故事觀後感

影評是從一個專業角度對一部電影的全方位解讀,我不敢說我寫下的這篇文字是影評,所以我暫且把它稱作觀後感。

《費城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艾滋病患者用法律維護自己權益的故事。也許你會認爲,在這樣的主題下衍生出的影片應該極具好萊塢宏觀的刻板模式,但它卻出乎意料地突破了這一束縛,成爲了一個新的電影時代的里程碑。

不知從何時起,我們置身於一個被娛樂充斥着的時代。一切藝術表現形式都被附着上娛樂、商業這樣的標籤,藝術也因此顯得不那麼純粹了。呈現出蓬勃之勢的電影行業也沒有得以倖免。電影宣傳更是由起初對電影本身的推崇變爲了利用一些刻意製造的噱頭來造勢。漸漸地,受衆也開始習慣於這樣的電影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費城故事》的誕生顯得尤爲特別,令人欣喜。它取得成功的另一大原因莫過於對社會現實的反映,直面“同性戀”這個在當時還很敏感的話題就顯示出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的決心。電影的另一大主題是艾滋病,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已經樹立起一個對待艾滋病人要一視同仁並且給予關愛的心態,那麼對於同性戀者,我們是否也應該這樣做呢?

費城,充滿着機遇與挑戰的地方,到處瀰漫着鈔票、香水的味道,人們努力的工作,拼命的賺錢,卻時常忘記本性,忘記去愛。 他是一名傑出的律師,卻因同性戀而患上艾滋病,深陷其中。隨着病情的惡化,他的生活也發生着轉變。人們對艾滋病充滿恐懼,他也因此被公司開除。他沒有低頭,沒有選擇沉默,而是利用法律賦予他們的權利去保護了自己,取得了勝利。但他卻無法擺脫艾滋病,最終離身邊的人遠去。

電影始終在一種壓抑的基調中進行着,彷彿隨時都可能迎來一次激烈的爆發。然而並沒有,在這樣的氛圍下,它迎來了結局,主角走到了生命的終結。畫面最終停留在了主角孩童時代留下的影音片段上,熒幕上的孩子笑得那麼開心,一切都顯得那麼和諧,卻在觀者心裏烙下了深深的沉痛之感。偏見似乎很難真正的消除,但社會也從不缺少反對偏見,維護公正的人。電影中標誌着這一羣體的形象也封存在了我們的記憶中。

影片主人公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電影中表現出色,逼真形象,令人感動。爲了演好艾滋病患者的瘦弱體形,他用節食的辦法將體重減輕了30磅,並親自與同性戀者、艾滋病人接觸,直接體驗生活;爲了演出艾滋病人獨特的絕望心態,他每天都進行造型訓練,但回家後又得恢復自我,忍受着內心的煎熬。更可貴的是,他所演出的不僅是一個病人,更是一個堅強的奮鬥着的'愛着他的家人朋友、他的事業和整個社會的偉大角色。正因如此,湯姆?漢克斯獲得了第6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和第44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銀熊獎。

的確,人活着應該有信仰,應該執着。每個人有愛與被愛的權利,那麼愛的是同性或是異性也不應被刻意規定。不畏懼的堅持自己所愛,不畏縮的追求自己的權利。面對艾滋病患者,有同情,有鄙夷。同情和鄙夷的多少決定立場的不同。

  篇二:費城故事觀後感

前幾天看了一部想看很久的影片《費城故事》,先前就聽說過它是講關於同性戀方面的,但我對於此類類主題並不是大感興趣,而真正地原因是在於其獲得過奧斯卡大獎及其主演是湯姆.漢克斯,恰巧我又是喜歡看電影的人,所以便抽出空來去學校禮堂瞧了一瞧,因爲這場電影是爲了紀念世界艾滋病日而專門放映的,感興趣的人不是很多,所以空位不少,隨便挑了一張椅子坐下,可這一座,便是90分鐘……

主人公安德魯是費城一位非常傑出的律師,他畢業於名牌大學,思維敏捷,精通法律,原本在事業上一帆風順,可由於他同時是個同性戀,和其他“同志”一樣,不時地出沒於各種專屬於同性戀者的場所,到那裏去尋找只屬於自己的快樂。不過非常可惜,他因此患上了艾滋病,我們都知道,這是一種致命的病毒,死亡率很高,而在主人公生活的年代,因爲自身的某種“不良行徑”而患上這種病則還有另一層含義:你將被社會所拋棄。因此當他的上司從他臉上的傷疤知道他患有艾滋病之後,便使用詭計將他開除出了公司,安德魯當晚知道他被開除的真正原因,可以預見其當時的絕望心情,但他並不服輸,隨後在走訪了9家律師事務所都沒能如願找到幫他打這起非法解僱員工案子的律師之後,他踏進了喬(我們的男二號)的事務所。不過同其他多數人一樣,喬對於艾滋病(尤其是因爲“同性戀”引起的)一開始也是十分反感。他看不起同性戀者,認爲他們是社會的異類,是不潔身自好的臭蟲,並不肯爲其打這場官司。於是安德魯只好絕望的離開,但是當鏡頭長時間地給到其出門後在大街上好似四處尋覓的雙眼時,我開始意識到我錯了,他的眼睛裏閃現的並不是絕望,而是“堅韌”,是希望。

影片到此已經是很吊觀衆的胃口了,觀衆急於想知道主人公將怎樣處理這一絕境的,不出意料,安德魯的確是個不肯輕言放棄的人,他隻身坐在圖書館中查閱有關保障同性戀權益的法律條文,或許在他心中始終有一個不變的信念:我與其他人一樣,沒有任何的不同。另外,我想影片之所以把背景設置成爲費城——《獨立宣言》的簽署之地,應該是有意爲之的,而主人公恰是一位律師——美國司法界的一員,更是有想對美國司法界說點什麼的意思。

事實上這起案件重點並不是經理對員工的解僱是否非法,而在於他的上司是因爲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纔將其解僱。真正令我感動的也並不是艾滋病患者的權益最終被保護,而是主人公最後真的可以說一聲“I’m ready”。他深知自己也許活不到庭審結束就會死亡,但是他依然不屑的努力,去爭取自己的尊嚴,這種信念與堅持,正式打動我最深的地方。影片並沒有將筆墨過多的放在主人公的個人情感上,也沒有過多的描寫如何去打贏這場官司獲得賠償,相反地,這些情節僅僅是一筆帶過,重點是突出了安德魯之所以能坐下去的原因。

那麼安德魯的信念來自何處呢?回答很簡單:愛。並不僅僅來自於他的“伴侶”,更來自於他的家人,他的父母、兄弟姐妹……

沒有他們的支持與鼓勵,安德魯就不會有勇氣走到法庭上,去追求自身的權益。愛是這部電影的主題,也是導演想要將他融會到社會問題中去的原因,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患病後被人拋棄,失去愛的感覺。當世人對你不予理睬,當你失去了工作,當你被人誤解時,來自家庭、愛人的情感將支撐你走向最後。影片結尾的一曲《Philadelphia》以及背景上孩童時期的安德魯玩耍時的情景意境幽遠,寓意深刻……

那麼就請相信愛的力量,因爲他會帶給你生活的勇氣。

擁有愛,天塹終會變通途;喪失愛,你將寸步難行……

  篇三:費城故事觀後感

在大二時,第一節英語課,老師叫我們觀看一部電影,說實話,我的第一個反應是詫異。但是,對於這位冷都女的招數,我認爲同學們基本能夠接受的呢。可是《費城故事》這部電影就未必人人都能接受了。

在我看來,一部在1993年以同性戀、艾滋病爲主題的片子,其透露的是十分前衛的氣息,就算是今天也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呢!一場關係到整個費城的官司,捅破了費城的一層布,令同性戀、艾滋病這個羣體擺上檯面,並承受這整個費城的歧視。同時也把一羣生活在底層的人,對待生活用歡笑掩蓋酸楚的狀態呈現在影片中,因此,片子首映就肯定引起振撼。

雖然我最後沒看完,但結局絕不超我預想。這令我想起中國第一位承認自己患艾滋病的女大學生朱力亞,她同樣引起了國人的注意,雖然比不上該片的影響力,但卻是實實在在的挑戰着當今每位保守者的價值觀。是的,我與裏面的大部分人一樣,感到了恐慌。可是有誰能說不恐慌呢?

未來,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如片里正派人物喬,在經歷一定時間,由抵制再到接,再到幫助。注意,這需要一定的時間。喬,如同代表這座費城的未來,他有完整的家庭,有孩子。並且,作爲黑人,他擁有一份正當且高收入的律師職業,象徵費城正一步一步地邁向自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