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旅遊景點觀後感

觀後感8.68K

在觀賞了後,心中感慨萬千,不禁爲作品所深深折服,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旅遊景點觀後感 ,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遊景點觀後感

旅遊景點觀後感 1

旅遊,是人們多麼喜歡的字眼,它能夠使你中斷每一天周而復始的凡人瑣事,對平凡俗氣的生活,是一種暫時的解脫。旅遊觀光,領略山山水水,感受每一處的風土人情,不僅僅陶冶情操,增長見聞,還能修身養性,解悟釋惑。正是:“離家三裏遠,別是一鄉風”。僅有走出去,才能享受大自然的樂趣,使自我的胸懷得以舒展,心靈得以淨化!

常人說:“不登山,不知山高;不涉水,不曉水深;不賞奇景,怎知其絕妙。”“讀萬卷書,還須行萬里路。”僅有親身實踐,身臨其境,纔有切身體會。登高一望,纔會領略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氣魄;駐足山中,纔會感受到魯迅先生“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秋冬”的奧祕;跋山涉水,才能體會到李白“五嶽尋仙不辭邁,一生好入名山遊”的追求。一旦大自然別樣的風景去佔據視野和思想,你會覺得,生活並不總是乏味,一切都是那麼完美,處處充滿陽光。

遊一處風景,尋一處特色;見一處特色,悟一片心得。江南的綺麗,塞北的廣漠,能喚起我們對大自然的尊重和敬畏,如果你能和此地人溝通結識,賦美景以人文,還自然以生命,你會覺得,還有比自然景觀更深刻的'領悟――不一樣的水土養不一樣的人,都具有各自的優勢和特點。真是一花一世界,萬花裝扮春。

20xx年4月份我有幸去上海,印象最深的是南京路,它是亞洲最繁華的商業街之一,是上海商業的一扇門面,也是許多上海商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一個平臺。聽說此刻的南京路經商的多數是浙江人,由此在我心裏十分佩服他們。有一幅漫畫,畫中浙江人的頭髮都是豎起來的,就彷彿一根根天線,隨時搜索身邊有用的信息,哪怕僅有一分錢的賺頭,浙江人也會一絲不苟地去賺。在南京路,不管是“珍珠王”丁美復,還是“電氣巨人”鄭榮德,還是“襯衫之首”的李如成,他們自我都坦言,他們的大生意都是從小生意逐漸做大的。

前天我剛出門就碰見我認識多年的浙江朋友,正因爲我去過上海,對我這個朋友更加肅然起敬。20年前,他遠離家鄉來我們那裏租個小店賣眼鏡。作爲文化水平不高的浙江農村人,有着聰明的頭腦和務實肯幹的精神,在經商過程中,早已習慣了以幾分甚至幾釐的利潤與人血拼,所以獲取的機會和利潤十分驚人。如今的他,已經成爲有幾個專營眼鏡店鋪的老闆,連他自我都承認,一生中在那裏賺取了“第一桶金”。這種實實在在的生意經,低成本戰術在市場上的釋放,也是“哈佛”精深的經營理念之市俗實用,更是浙江生意人走向成功的一大奧祕。

實踐證明,旅遊是鍛鍊身體、開闊眼界、遊覽風光、廣交朋友、認識自然、瞭解社會的最好時機,也是人與自然共生和諧的一種需要。但不管旅行多麼完美,生活是常態。旅遊的時間畢竟是暫短、有限的,它只是手段,不是終極目標,途中的美景,能夠欣賞,不必流連。我們必須記住,旅行不是探險,代價不宜太大。這麼多年,真正把旅行當一生的追求的,好像僅有一個徐霞客。每當完成一次旅行,應當就是完成一次思想和情感的加油。加了油就該繼續努力,繼續打拼,畢竟這人生,還有更好更多的風景等着我們。

旅遊景點觀後感 2

去年,是我"坐擁書房,行走大地"雙豐收的一年。參加了幾次旅遊團旅遊。看了許多景點和表演節目,聽了不一樣文化傳統的音樂,還有導遊對當地風土人情和社會政治狀況的介紹。收穫極爲豐富,十分滿意。此刻把旅遊的感受歸納一下。

旅遊的目的到底是爲了花錢花得值,還是花錢找歡樂是在旅遊中做錢的奴隸,還是做錢的主人少數幾個人,出來的目的就是爲了使自我所花的錢物有所值。並且努力在每一個旅遊環節上爲自我爭取能夠多得一些,更值一些。是利益在驅使着他們,不是尋求歡樂在引導着他們。旅遊安排是一個很複雜的工作,有無窮的細節能夠討價還價。參觀節目的長短,旅館的檔次,飯店的飲食,甚至於細到一碗菜裏有幾片肉,都有可能成爲討價還價的題目。於是觀光之旅變成了討價還價之旅。每當爭取到多得一點的時候,他們感覺欣欣然,認爲實現了自我人生的目標。他們的神態,在我的記憶中,僅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爲勝利者的盟軍,志高氣昂地穿過凱旋門時能夠相比。

旅途過多充滿了討價還價的插曲,有時候還有尖銳的交鋒。這就改變了全團的氣氛,當然是煞風景的事。我以爲,出來旅遊就是花錢買歡樂,如果一路都是爭吵,這樣的旅遊還有什麼意思。

一個團體,要一致行動是困難的。每次集合總有先來後到的人,這一點也不奇怪。起先大家對這種現象早有思想準備,並不以爲怪。可是之後發現晚來的人總是那幾位。早到的也總是那幾位。這就說明早晚不是偶然的,而有其必然性。這種必然性是和人的.習慣,甚至於所以而構成的人生觀有關。

這就使人想起曹操的那句名言,是使天下人負我,還是我負天下人。意思是做事情是常使我對不起天下人,還是讓天下人對不起我;是我不做對不起別人的事,還是寧可讓別人對不起我,我自我絕不吃虧。經常遲到的那些人就是寧可讓我對不起別人,也不讓我自我吃虧。所以每次都是叫別人多等自我一會兒,而不讓自我去等別人。

奉行這種哲學的人,一輩子下來的確能夠多佔許多便宜,可是是犧牲了別人的方便爲代價的。並且從總體上看,損失是大於得益的。用什麼態度對待喜歡損人利己的人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如果用針鋒相對的辦法,一報還一報,這個世界就很難安寧;如果用寬容的辦法,豈不是鼓勵這種行爲,這樣的人越來越多,世界就更壞了。前一種方法稱之爲以怨報怨,後一種方法稱之爲以德報怨。兩種方法各有其道理,可是又截然相反。

這是長期困擾倫理學的一個基本問題。我們的孔子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答案,就是“以直報怨”,意思是用貼合道德的辦法來處理。我的理解是既不失原則,又有寬容。對這樣的人要有適當的懲罰,又有善意的批評和幫忙。道理是很對的,可是真正實施起來,不是偏於過嚴,就是失之過寬。對這樣的遊客一方面要多等幾分鐘,但也不必發怒,可是每次都應當提醒他,大家爲你的遲到而等待,損失了大家的時間,你是有職責的。做到以直報怨需要相當高的修養,是鍛鍊人的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