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百萬英鎊觀後感

觀後感6.57K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萬英鎊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百萬英鎊觀後感

百萬英鎊觀後感1

百萬英鎊描述了一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他遇上兩名打賭的倫敦億萬富翁,從而得麼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亨利飢腸轆轆,去了一家飯店,老闆見他像個窮光蛋,打發他到角落裏,侍者也覺得他沒錢付,當他結賬時,所有人都驚呆了,支票卻是一百萬!

於是他被當成了一個行爲古怪的百萬富翁,不僅吃飯免了單,臨走時老闆還對他兩次90度的鞠躬!

由於衣衫破舊,他準備做一套衣服,在服裝店內,營業員將他一個推給另一個,最後被推到了成衣間。小店員極爲勢利,給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發他,結賬前還諷刺他一番。當亨利拿出百萬英鎊時,小店員竟哭了起來!

老闆知道後,爲亨利免單量身訂做了48套一年四季在各種場合穿着的衣服!

在這部電影裏着重揭露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

非常可笑的是,當一名開玩笑的英國貴族將支票藏起來後,股市大跌,人們開始懷疑亨利是否有支票,衆人都來拆他的臺。一個貴族罵了亨利,衣服也被收走,可是,當支票又重新回到亨利的手中時,那位貴族馬上又笑逐顏開說:“上帝保佑您!”

衣服又原封不動送了回來。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又何嘗沒有,有的情節比這種說話變卦、態度變卦更加嚴重!一些醫生爲了錢,可以爲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給病人吃不必要的藥,把假的弄得比真的還認真!

在這種喪失醫德、人性的醫生眼裏,金錢比生命更可貴!這種行爲不知比百萬英鎊中的現象要惡劣多少倍!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會考優秀生被冒名頂替,由於頂替人的父親有錢,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頂替別人,不僅分數頂替,姓名、身份、戶口……全部被替代了。受害者十餘年淪落爲黑戶在外打工,因爲是黑戶備受欺凌,另一個卻能受教育、拿工資……十餘年後再查此事,法庭上除冒名者外,共九個被告: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等,也就是說,冒名者父親的金錢驅使他們幹出了這種違紀、違法、有愧於良心和道德的事來!

不管如何愛錢,不要丟掉做人最基本的誠實的本性;不管怎樣愛錢,不要拋棄道德、良知;不管怎樣愛錢,不要傷害別人;不管怎樣愛錢,必須通過正當途徑來獲得!

百萬英鎊觀後感2

我看了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而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個強烈對比。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於別人看到他衣着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製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可以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後亨利·亞當斯在住宿裏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個騙子,但後來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後,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生!”找到支票後,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於注重錢,而不注重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爲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於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爲什麼呢?難道就因爲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爲什麼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爲,錢雖然可以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美好,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寸光陰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該差不多。錢象徵着地位,道德素養象徵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爲什麼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爲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可以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麼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助你成爲個好人,你會爲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爲了錢而生活,讓你味的鑽到錢眼裏,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該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後,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裏是多麼重要,而在有些人裏卻不值得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纔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爲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纔去學其它的。如果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後,要讓自己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個好人!

百萬英鎊觀後感3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要那麼一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就是馬克吐溫筆下《百萬英鎊》的真實寫照。

《百萬英鎊》描述了一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他遇上兩名打賭的倫敦億萬富翁,從而得麼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亨利飢腸轆轆,去了一家飯店,老闆見他像個窮光蛋,打發他到角落裏,侍者也覺得他沒錢付,當他結賬時,所有人都驚呆了,支票卻是一百萬!於是他被當成了一個行爲古怪的百萬富翁,不僅吃飯免了單,臨走時老闆還對他兩次90度的

鞠躬!

由於衣衫破舊,他準備做一套衣服,在服裝店內,營業員將他一個推給另一個,最後被推到了成衣間。小店員極爲勢利,給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發他,結賬前還諷刺他一番。當亨利拿出百萬英鎊時,小店員竟哭了起來!老闆知道後,爲亨利免單量身訂做了48套一年四季在各種場合穿着的衣服!

馬克·吐溫着重揭露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非常可笑的是,當一名開玩笑的英國貴族將支票藏起來後,股市大跌,人們開始懷疑亨利是否有支票,衆人都來拆他的臺。一個貴族罵了亨利,衣服也被收走,可是,當支票又重新回到亨利的手中時,那位貴族馬上又笑逐顏開說:上帝保佑您1衣服又原封不動送了回來。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又何嘗沒有,有的情節比這種說話變卦、態度變卦更加嚴重!一些醫生爲了錢,可以爲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給病人吃不必要的藥,把假的弄得比真的還認真!在這種喪失醫德、人性的醫生眼裏,金錢比生命更可貴!這種行爲不知比《百萬英鎊》中的現象要惡劣多少倍!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會考優秀生被冒名頂替,由於頂替人的父親有錢,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頂替別人,不僅分數頂替,姓名、身份、戶口&&全部被替代了。受害者十餘年淪落爲黑戶在外打工,因爲是黑戶備受欺凌,另一個卻能受教育、拿工資&&十餘年後再查此事,法庭上除冒名者外,共九個被告: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等,也就是說,冒名者父親的金錢驅使他們幹出了這種違紀、違法、有愧於良心和道德的事來! 不管如何愛錢,不要丟掉做人最基本的誠實的本性;不管怎樣愛錢,不要拋棄道德、良知;不管怎樣愛錢,不要傷害別人;不管怎樣愛錢,必須通過正當途徑來獲得!

百萬英鎊觀後感4

《百萬英鎊》改編自馬克·吐溫的小說,故事本身倒是不用擔心質量不夠,很幽默風趣的喜劇片,該讚揚的都讚揚了,該諷刺的也全都沒落下,最後的結局是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大家各取所需了。你別說,這有錢人有時候的確是閒得沒事兒幹哈,用這個來打賭,真給是吃飽了撐的無聊到一定程度才能想的出來的娛樂方式。

英國還真是一個名聲、信譽至上的國家,對待一個紳士在很多地方是很寬容的。在付款賒賬方面,看過的一些片子裏對待大學生還可以有很長的賒賬期呢,當然那時能上得起牛津劍橋的怎麼也給是個中產階級有點兒身份地位的,要不怎麼《法國中尉的女人》裏查爾斯只在聽到合約裏“自我放棄紳士權利”那條顯得尤爲激動呢,名聲壞了這個人一輩子就完了。不過不管怎麼說,賒賬到電影裏這個地步恐怕也是戲劇上極大值的處理了。

在馬克吐溫生活的那個年代並沒有“福利國家”的概念,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很大的,我們能從飯店老闆驚訝的表情看得出來,我們能從裁縫店服務員的眼淚中看出來。他們肯犧牲他們的利潤來討好那所謂的“百萬富翁”。這是爲什麼?難道他們並不在乎這些利潤嗎?他們當然在乎。如果亨利以一個窮人的身份走進這兩家店。即在他並沒有得到那張支票的情況下,我相信他一定會被老闆們毫不猶豫地趕出店外。但在他拿出這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後一切都變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也許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誰沒有困難的時候,總得給自己留條後路。然而,當亨利是“百萬富翁”的消息登報之後,原因就絕不是給自己留條後路這麼簡單。他們可以借亨利之名來爲自己賺取利益,這也許就是他能免費的過着高品質生活的原因。也確實有人拿着他的名字去用了。

丘吉爾在鐵幕演說中說:“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這句話本用來形容國家之間的關係,但我覺得把它用在這裏也未嘗不可。

結局無疑是溫和的,不知爲何我的腦中突然有了這一奇怪的想法,如果將《百萬英鎊》以魯迅先生的風格呈現出來,我想結局一定是悲慘的吧。必定是血淋淋的。但電影中的這個結局(原著中的結局)卻更能激起人們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這一張支票,兩兄弟口中的“廢紙”照出了社會醜惡的一部分,也照出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我想還是稱其爲“鏡子”吧。“照妖鏡”反而不適合它。

百萬英鎊觀後感5

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影像深刻,其一是:這位年輕人去了一家小餐館,老闆看他穿得像個乞丐似的,還怕他付不起錢。當老闆看到那張支票後,驚訝中帶有貪婪,彷彿想一手把那張支票拿在手中,永遠是自己的了。

離開飯店後,年輕人認爲他的衣服太破了,要買一套新的,不要被人瞧不起。所以,他去了一家大型的衣服店,店裏的店員看他衣服又骯髒又破舊,都不約而同的避開他,店老闆還認爲他的到來會打擾店的氣氛,想打發他走。當奉命打發他的店員看到那張支票時,彷彿被電閃了一樣,不會動了。老闆見狀,立刻跑過來,看到那張支票後,渾身都在顫抖,那種激動、驚訝、貪婪的表情一一顯露了出來。

看完了這兩段故事後,我認爲,做人不能太貪婪,太拜金,讓人有一種自然的反感,得不償失。《頭腦特工隊》觀後感300字

心靈雞湯看多了,會以爲自己已經到位了。一遇到事情,還是招架不了。沒有打磨工程,沒有內化爲自己的東西,撐不住的。

最近常感到幻滅。

我沒有盡力去排除、迴避和對抗,腦子裏一直是允許。

於是,遇見了老狗和諾肯佐拉。

居然想到了療愈內在的小孩,不知道今天再回頭看自己當年熱衷的工作坊,會不會還是防禦過度,禁忌無數,不敢敞開,極力維護着假我。

這麼多年,原地徘徊一樣。

求道的路上,對自己誠多麼必要。

我似乎現在還在裝。

不喜歡活在激情四射的宏大里。只想誠實些。

再誠實些。

自己心裏是知道自己僞裝的,心不撒謊。知道撒謊,於是慢慢就氣餒下來了。

不化解海底的幽暗,只是一路向上的口號,難免後勁乏力。

我常常覺得自己已經化解得差不多了,其實差一點就可以把所有淹沒。

我居然是剛看見這個電影。

頭腦世界比現實世界還要宏大和無限。很難說我們究竟活在哪裏。

情緒是最真實的。

一味趨樂避害只會失去平衡。

在絕望中往往能看見悲傷的力量。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需要滿血戰鬥,常常過於爆棚的快樂,很難久長。

核心的記憶是個無來由的未知數。

冥冥中被大腦操縱。

生命是多彩的、多維的,沒有誰可以永遠主宰現實和人生。

百萬英鎊觀後感6

人們都說馬克·吐溫先生是個幽默大師,又很會諷刺社會上的各種事。讀了他的《百萬英鎊》後,我忍俊不禁,放聲大笑。讀了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小說,我也看見了那令人哭笑不得的社會。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小辦事員出海遊玩,因故迷失方向後,幸被輪船遇救,然後隨船來到英國倫敦。他身無分文,特別孤獨,兩個富有的兄弟借給了他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並以他在三十天內不將一百萬的支票兌換成現金而能否活下去打了一個賭。在小說的結尾,小人物不僅活過了三十天,並且利用這張百萬英鎊發了一筆財,還獲得了一位小姐的芳心。但由始之終從來沒兌換過這張支票。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階級社會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作用。當時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思想,當時的人們都太看重金錢了,錢!竟然成了可以衡量一切的標準!爲了錢,他們可以放棄一切,放棄地位、家人、職業……拜金主義思想是可恥的,不勞而獲更加可恥,因爲世界上還有很多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很多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東西,金錢不是萬能的。之所以那個年代社會腐敗,和這些見風使舵的人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這個年代,也有。一次,我看到路邊有一個滿臉是鬍子的乞丐,正在低聲乞求人們:“我好幾天沒吃飯了,誰給點錢——謝謝,謝謝,祝您全家安康……”一個時髦的男青年正領着一個時髦的女青年走過,一看到那年過花甲的乞丐,便一下子皺起眉頭,繞得遠遠的,嘴裏還嘀咕着:“這髒老頭,真是……”我也實在看不慣,也只好繞過了。媽媽說:“倫倫,你去給爺爺點錢吧。”說着,她拿出了兩塊錢,遞給我。我拿着錢,跑到那個爺爺前面很遠,扔了錢就跑,也不管扔沒扔中。媽媽一看我這狼狽不堪的樣子,不禁搖了搖頭。事後,我也覺得這太不對了,但就是不習慣老爺爺渾身的黴味,看不慣他衣不遮體,聽不慣他的外地口音。但是,我也知道這不至於啊,爲什麼偏要遠離他、躲避他呢?人人都是平等的,不能因爲人們的地位、財富而就去判斷一個人的身價,那就錯了。這種以貌取人的做法難道不是社會的一種悲哀?不是一個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嗎?

百萬英鎊觀後感7

老師說馬克·吐溫先生是個幽默大師,寫出的作品又能諷刺社會上的各種弊端。於是,我拜讀了他的《百萬英鎊》。

讀了他的《百萬英鎊》後,我忍俊不禁。放聲大笑之際,引得弟弟一臉不解地望着我。書中主人公亨利亞當斯因種種原因,被一家兄弟選上打賭。英格蘭銀行發行了兩張面值爲一百萬的的鈔票,大哥認一個品德高尚、聰明懂事、舉目無親、身無分文的外地人只有一張一百萬的鈔票,絕對花不出去,二哥認爲可以。他便把其中一張買下來,找人和大哥拿兩萬英鎊賭,另加一個職位,便找到了主人公。

亨利他每去一家店,消費後便叫人找錢,老闆都畢恭畢敬,全部免費。在一個舞會上,他還賺了二十萬、認識了二哥的女兒,和她結婚了。讀了《百萬英鎊》,我哭笑不得,看見了那令人啼笑皆非的`社會。

一次,我和弟弟看到路邊有一個斷腿的男乞丐唱着歌,一個時髦的男青年正領着一個時髦的女青年走過,一看到那年過花甲的乞丐,便一下子皺起眉頭,繞得遠遠的,還用鄙視的眼光看着乞丐,弟弟也看不慣,繞過了。我跟弟弟說說:“博弈,你去給那個人點錢吧。”我拿出了僅剩的一元錢,遞給弟弟。弟弟拿着錢,心裏還是不樂意,我拉着弟弟的手,使勁的把弟弟拉到那個乞丐前面,弟弟扔了錢就跑,也不管扔沒扔中。我一看弟弟不屑一顧的樣子,不禁罵了弟弟幾句,告訴他不能只以金錢衡量人。

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幫助窮人也是快樂的事。當你儘自己的能力幫助了別人後,內心會有一種說不出的喜悅和開心。我覺得人還是應該幫助人。不應該金錢至上,以貌取人。金錢雖然很重要,但並不是萬能的!也明白了一個人不能貪婪,不能不勞而獲,做人最基本的就是信用,如果一個人沒有了信用,那他就算擁有了再多的錢也沒用,所以,需要錢,也要靠自己的勞動來獲得,那樣纔有意義。對於那些金錢前面前的醜陋行爲,我們可以表現得很不屑;但爲什麼人們都說:“金錢不是萬能的!”卻都倒在金錢的面前的呢?這豈不是可笑之極呢?這個問題我回答不出來,可能全世界的人也回答不出來。人人都是平等的,爲什麼偏要分地位高低呢?

百萬英鎊觀後感8

一張極其普通的紙,只因幾個數字和印章,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魔力。它不僅讓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過上了好日子,還在股市中呼風喚雨。一張百萬英鎊分文未變,所有的一切卻因之而變。

作爲影片的主角,亨利無疑是幸運的,我總覺得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被動的出現。當主動申請救助被拒絕後,他被動的接受了那一百萬英鎊;當主動選擇衣物後,他又被動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當主動向小姐解釋無用後,他又被動向大衆解釋這一切。

通過影片處處強烈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萬英鎊支票之後那驚訝的眼神和極度諂媚的嘴臉。沒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先是以貌取人,然而最終極的,卻是以“錢”取人。

貨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它的本質還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使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兌換標準,它貌似使什麼都商品化,於是,拜金主義盛行。然而,當人們發現商品貨幣的流通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信用貨幣出現了。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於貨幣的依賴。百萬英鎊,便是這樣一種信用貨幣。貨幣是有支付功能的,但它的面值太大,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銷的遠遠小於這個面值,於是,所有人都願意讓他欠着,因爲有了“信用”。

得知他投資“好希望”。所有人也都跟風而去,一個虛名,讓這支股票飈紅。當得知他沒有百萬英鎊後,一切的阿諛奉承消失了,他失去了“信用”,要他來還債的絡繹不絕,股票狂跌。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但在沒有基於支票的基礎上,終是一場空。所以,當百萬英鎊重現時,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軌,“好希望”再度獲得希望。

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講過,金融業本是依託着經濟發展的,然而現在往往是本末倒置。在股市裏,亨利一分未投,竟獲得了三萬英鎊的利潤,而那個讓亨利掛名的金礦老闆,在真正投資的金礦上面虧得一塌糊塗,卻只用藉助一個頭銜,就得以扭轉乾坤。即使金礦沒有挖出金子,公司並沒有雄厚的實力依託,但支票就是金子,從此飛黃騰達。

影片的結尾無疑是美好的,亨利收穫的愛情無疑是動人的。在對社會現實的極度諷刺之後,它也爲資本主義社會保留了一絲希望,畢竟,還有真情是用錢買不到的,某些時候,它甚至阻礙了感情的交流。我一直認爲錢不是萬惡之源,對金錢的佔有慾纔是萬惡之源。錢不是萬能的,只希望在這個物慾膨脹的世界裏,百萬英鎊能給更多的人以警示,以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