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

觀後感2.59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爲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

“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播出,帶領觀衆重溫了一段又一段感人至深的模範事蹟。

獲此殊榮的,有“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這樣的國家棟梁,有英勇負傷的排雷戰士杜富國這樣的英雄模範,有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這樣的專家學者,還有許許多多的'“普通人”: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支教20xx年擔起山村孩子未來的鄉村教師張玉滾,零事故往返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他們中,有青春洋溢的90後,也有白髮蒼蒼的老人;有菜市場裏賣雞蛋的大叔,也有學富五車、爲人師表的院士。他們生於不同的時代,來自不同的行業,懷揣不同的夢想,如一道道色彩不同的光芒,在愛與奉獻的精神世界裏相映生輝。

沒有誰生來就懂得奉獻,沒有誰註定會成爲英雄。這些“感動中國”的人物們,跟我們大多數人一樣,也是普通人。潛心科研、教書育人、執行任務,他們的故事是普通人日常經歷的故事;盡忠職守、見義勇爲、無私奉獻,他們的光輝也是普通人內心時常閃現的光輝。只不過,他們能在緊要關頭處站出來,能在惡劣環境中堅守初心,能用肩膀扛起大家的希望,纔在歲月淬鍊中將平凡變成偉大。他們的事蹟看得見、摸得着,他們的精神應頌揚、應傳承。時代在變,但感動不變,人們對真善美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渴望也不會變。只要像他們一樣堅持、奮鬥和奉獻,每個人都可以成爲感動別人的英雄,贏得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2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懷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把這顆感恩的心分別獻給父母、老師以及摯友。

老師,您們就如一盞盞明燈,照亮我的前途;正值我迷茫、不知所措的時候,您們給我指示;我遇到困難時,您們助我渡過難關。老師,感謝您們!我要感謝您們對我六年的教育以及幫助。感謝您們,老師。

總而言之,感謝你們多年來的照看、教育以及激勵。感謝您們,父母親!感謝您們,老師!感謝你們,摯友!

這些年來,父母親都儘量讓我感到歡樂,使我不感到苦惱。中國人稱自己的生日爲“母難日”,因爲當天正是自己的`母親最苦痛的一天,我也感謝父母親把我帶到這世上。感謝您,父親。感謝您,母親。

摯友們,感謝你們陪我一起度過六年的國小生涯。當我感到灰心時,你們激勵我;當我感到難過時,你們勸慰我;當我感到快樂時,你們替我感到歡樂。在這六年裏,我們一起哭,一起笑,度過了特別歡樂。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3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志氣做我自己。”對啊!是老師從我們走進學校起先傳授我們學問。老師是辛勤的園丁爲我們這祖國的日夜操勞,老師爲我們付出這麼多。莫非不應當回報一下他們嗎?敬重老師是最重要的,老師爲此付出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老師要細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方案,仔細上好每一節課,細緻批改每一份作業,老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我們要多幫助老師,讓老師多休息。

記的有一次,您已經喉嚨啞了,但是您卻不在家裏好好的養病,卻跑到學校來爲我們上課。老師,您的愛,太陽一般暖和,春風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愛,比父愛更嚴峻,比母愛更細膩,比友愛更純淨。您的愛最宏大,最無私,最神聖。上課時我不由的聽見你發出嘶啞的聲音我的心就像被千萬跟針扎進一樣疼。您的職業是宏大的,光榮的,是無私的.,您應當爲您有這種愛業精神而感到傲慢驕傲!老師是我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老師教我們做事,教我們做人,引導我們走好人生之路,當我們遇挫折,老師幫我們撐起前進的風帆;當我們遇到困惑與迷茫時,老師是爲我們指引迷津;當我們因取得成果而傲慢時,老師的剛好點撥讓我們醒悟。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就是老師誨人不倦,無私奉獻的體現。這種無私、宏大的愛給了我們暖和和力氣,促使每一個學生實現自己的追求,到達志向的彼岸老師我恆久記住您!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4

作爲中國短跑第一人蘇炳添,現年31歲的蘇炳添(2023年8月29日馬上年滿32歲),雖然在許多人看來他已經度過了自己的巔峯年齡,但是在之前完畢的2023年中國田徑分區邀請賽上,蘇炳添卻跑出了出人意料的9秒98,以肯定優勢拿到了第一名,領先其次名的謝震業足足有0.18秒,足以證明蘇炳添的實力有多強,逆風的狀況下蘇炳添都能跑出這樣精彩的成績,那麼換成順風,他的成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提升!

蘇炳添做到了!亞洲“飛人”蘇炳添憑藉着自己強悍的實力向全世界呈現了中國速度,國人爲之傲慢。

奧運會是一項家喻戶曉的大型的受人歡送的活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00多年來,奧運會在連續,奧運精神也流傳至今,就像奧運聖火的火焰熊熊燃燒,生生不息,而世人的身上也都散發着拼搏的芳香。這次,我的思想主題則只有十六個字:“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礫志拼搏,走向勝利。”

1928年奧運會之前的四個月,貝蒂·羅賓遜才第一次參與競賽。她在自己的第一個室外競賽中便製造了100米的世界紀錄。100米跑正是在1928年成爲奧運會歷史上首個女子徑賽工程的,羅賓遜以半米的優勢贏得決賽,而那只是她第四次參與競賽。她還得到了一塊4×100米接力的銀牌。三年之後,羅賓遜在一次飛機失事事故中嚴峻受傷。第一個發覺她的人還以爲她已經死了,將她裝在汽車後備箱裏直接送到了殯儀館。整整七個星期,羅賓遜處於昏迷狀態;隨後的兩年,她不能正常走路……但是,她活了下來。羅賓遜仍想重返短跑賽場,但是她的膝蓋再也不能完全彎曲了,所以她無法再實行蹲踞式起跑的姿態。但是,她還能跑接力!1936年,貝蒂·羅賓遜作爲美國4×100米接力隊的.一員贏得了她的其次塊奧運會金牌。

然而,並非每一位奧運運動員都能獲得獎牌。奧運史上,我們看到的不僅是金牌的閃光,更多的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奧運精神:阿克瓦利,這位坦桑尼亞馬拉松選手,當他帶着傷痛最終一個跑過終點線時,整整花了3個半小時。在他們心中,祖國的榮譽高於一切。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了什麼是奧運精神,什麼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5

人生總是有很多坎坷,但總是有很多愛我的人伸出手幫助我,我很感謝,藉此,對他們說出肺腑之言……

媽媽,你對我是那樣的慈祥,哺育了我九年,從未說過一句怨言。自從你生下了我這胖女孩,爲我的胖操了很多心,你常常跟我說;“珍寶兒!瘦身吧!不然許多美麗裙裙都穿不了!”我雖然有些煩,但我知道這是爲我好。有的時候,我和你緊緊依偎在一起,你笑着說我是你的“貼心小棉襖”。可有時候,你卻翻臉不認人,比如我有時寫作業到很遲沒有睡覺,你就會把我罵得狗血淋頭,說我錯過晚上十點的黃金髮育期。但我總是想“打是親罵是愛”這是愛嗎?當然是,我也愛你,我最敬愛的媽媽。

爸爸,你總是在媽媽罵我的時候袒護我,家裏的活幾乎你全包了,打掃衛生、做飯等等,簡直是個“家庭主男”嘛!有時候,老師讓我收集自己的優秀作品,你就不辭勞苦地幫我打字,把我的勞動成果收集起來。你總問我是愛媽媽還是愛爸爸多一點?我微微一怔,但我還是靈機一動,說“一樣愛”。可能吧!你認爲我比較愛媽媽,跟媽媽比較親,其實我也很愛你,只是這份愛比較含蓄,不會表露出來。有時候,你也很牛,你生我的氣了,可我卻總是和你對着幹,可你還是有方法應付我這調皮包。這是愛嗎?確定是,我愛你,對我最最好的爸爸。

我最好的摯友是李晗,或許你沒把我當你最好的摯友,但你在我心中早已經是了。一二三年級時,我們總是對着幹,就像仇人一樣,但現在不同了,一說到二人活動,我總想起你,因爲跟你合作總是很開心,能讓我更順當地完成任務。你受到老師表揚,我爲你慶賀。每天跟你一起回家,形成我和你這對形影不離的'好摯友。我竟然想過我們從國小到高校始終是同學!這是愛嗎?肯定是,這濃濃的友情,讓我享受完國小的六年。

還有很多愛我或我愛的人、幫助過我們的人,我會恆久刻在心裏。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6

凋零的花瓣透出的是生命的終結,枯萎的落葉宣告的是生命的停息;雍容的牡丹彰顯的是生命的華貴,繁盛的大樹凸現的是生命的粗獷。生命不僅給生物以形體,還給予它無可比擬的華彩,因此,我們要對生命感恩。

感恩生命,感謝她賜予我們靈活的雙手。男耕女織,搓繩捻線,做飯煮菜,用雙手創建了文明的將來;梳頭洗臉,打獵捕魚,搏鬥消遣,真真實切,爲所欲爲,把我們所想到的都付諸現實。

感恩生命,感謝她賜予我們靈敏的.耳朵。聽,波濤洶涌,海浪拍岸,風號雷鳴,山呼海嘯;聽,林間天籟,蟬鳴鳥語,猛獸咆哮,虎嘯猿啼;聽,絲竹管絃,鐘磬鼓樂,合奏清音,吹拉彈唱……聽萬籟聲音,感節奏華美。

感恩生命,感謝她賜予我們光明的雙眼。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枝繁葉茂,花開葉落;看,名山大川,峻險陡峭,奇葩異草,繽

我的一個老師對我的幫助之大紛多彩;看,江河湖海,奔騰不息,靜謐深邃,浩蕩無垠;看風花雪月,春華秋實;看時序更迭,滄海桑田……我們用澄澈的雙眸還原物體的本質原貌,一個五花八門、繽紛斑斕的世界呈現在我們面前。我們觀賞華美,我們也洞悉醜惡。

感恩生命,感謝她賜予我們豐富的感情。喜怒哀樂,悲思憂懼,灑瀟灑脫,原原本本,痛快淋漓,自由自在;喜而笑,怒而吼,悲而泣,表露我們最真實的心跡,抒發我們最本真的情意。

感恩生命,感謝她賜予我們一個聰慧的大腦。思索疑難的問題,生命的意義;讚頌真善美,批判假惡醜。記住精彩的瞬間,激烈的時刻,溫馨的情景,甜蜜的鏡頭。生命給予我們特有的靈性。

……

存一顆感恩的心,去看待我們正在經驗的生命、身邊的生命,悉心呵護,使其免遭創傷。感恩生命,爲了報答生命的賜予,我們實在不應當輕視和奢侈每人僅有的一次生命歷程,浪擲青春,一生庸庸碌碌,而應當讓生命達到新的高度,體現誕生命的價值,讓生命更有意義,顯誕生命本應擁有的精彩。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7

網絡上有個熱詞叫“歲月靜好”,代表着人民對美好、恬靜、幸福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而在如今的幸福時代,沒有戰爭沒有紛亂,江山社稷一片歡聲笑語,在即將實現20xx年全國脫貧工作之際,人民擔心的不再是是否吃得飽、穿的暖,而是如何住的更好、享受更好。但是,在美好生活的背後,總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81192,我已無法返航,你們繼續前進”。這是來自王偉最後的聲音。在20xx年4月1日,爲了阻止美國EP-3偵察機對我國領土的無端入侵,王偉駕駛着它的殲8II戰機執行驅逐任務,殊不知,在EP-3偵察機的一次轉向中,王偉的`戰機被猛烈撞擊,王偉和他的戰機消失在了南海上空,20xx年發生的這次南海撞機事件應該說是中國軍隊發展壯大進程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南海撞機事件發生後,中國空軍(也包括海軍航空部隊)痛定思痛,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換裝和裝備升級,中國的海空國防力量由此產生了轉折點。如今,擁有各類先進武器的祖國,擁有讓美國聞風喪膽的“東風”-21D航母殺手導彈,擁有自主生產的“遼寧號”航母等。我們不崇尚武力,不熱愛戰爭,但是我們堅信“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如今,在18年後,我們仍懷念那些爲了祖國國防事業奉獻熱血乃至生命的戰士,是他們的血肉之軀築起了祖國國防線上的“鋼筋水泥”。

“對不起,以這種方式認識你們”。“截至4月1日18點30分,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森林火災滅火中失聯的30名撲火隊員的遺體,已全部找到。”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官方消息,我們寧願他們只是暫時失蹤了。爲了撲滅山火,平均年齡只有20多歲的小夥子們,冒着生命危險,投入到救火任務中,當他們對羣衆說“快走”時,自己卻對自己說“快上”!明知危險,甚至可能一去不再回。但是爲了一份信念,一份保家衛國的執念,一份擔當精神,爲了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他們與火斗爭,與死神搏鬥,留給他們的是一張張燻黑的臉,留給人民的是放心和安心,只不過這一次,對不起,以這種方式認識你們,我們寧願,永遠不曾認識你們。

除此之外,和不法分子做鬥爭的執法者、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默默奉獻的各服務行業工作者,在各行各業都有人在默默的爲你我及這個社會所付出,負重前行,凝聚社會力量,安能歲月靜好。感激,感恩。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8

前幾天,我看了一本關於感恩母親的書。我剛打開書就望見了一首小詩:媽媽,你愛我嗎?當然了,我愛你!許多,許多嗎?許多,許多,而且會更多……媽媽,假如我變成了白熊,世界上最兇的動物,有着尖尖的銳利的牙齒,我追你跑,你會尖叫着跑回帳篷嗎?我會很驚異,也會特別膽怯,但是不管怎樣,在你的熊皮之下,你還是你,我愛你,我恆久愛你,恆久,始終,始終到恆久,因爲你是我的孩子!水滴感謝大海,因爲大海讓它永不幹枯;花朵感謝綠葉,因爲綠葉使它如此明麗;小鳥感謝藍天,因爲藍天任它自由翱翔……自然界中的動物、植物尚且知道感恩,而父母無私地爲我們奉獻了這麼多,那我們豈不更應當學會感恩,常懷感謝嗎?

母愛如水,總爲我們注入暖和的汁液,她能給我們激勵,給我們幫助,讓我們在愛中成長,嘗過會笑,會仰慕;父愛如山,給我支撐,讓我不受損害,父愛如無字天書,父親總希望能用嚴厲來讓我們努力學習,我們總認爲,父親是嚴厲又莊重的,可假如你細讀父愛,會痛,會珍惜。爸爸媽媽是我們的`避風港灣,隨時爲我們遮風擋雨,支撐我們看盡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在我困難時賜予我們最剛好的勸慰。

父母從我們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含着淚水與笑,用一生的時間來雕塑我們這件小東西,努力讓我們變得完備,沒有一點缺陷。

書中還有一個令我印象很深的是一個叫《用生命詮釋母愛》的故事。故事講解並描述了一個母親爲了救不孝的長子而犧牲自己的性命的感人事蹟。故事的主角便是作者的姥姥。兩個舅舅不孝,但他們聽說姥姥還有一萬多元的存摺時,便爭着要給姥姥養老。最終姥姥還是選擇了生活困難的大舅家。可在大舅家,大舅一家都對姥姥很不好,可是,姥姥卻爲了愛護大舅的平安而離開人世了。

有一天,大舅正打算套牛出去拉東西,可是,其中一頭公牛朝大舅撞了過來,幸好還沒有撞到,大舅躲閃剛好。屋內的姥姥聽到大舅呼喊,便衝進院子,生氣的公牛撞死了姥姥,姥姥就這樣去了。

大舅不孝姥姥,而姥姥去不惜生命去救了舅舅。

讀完這個故事,我心中感慨萬千。從姥姥身上,我讀懂了母愛的無私和博大。母親的愛是如此深厚,深厚到可以包涵孩子的全部過錯,寬恕孩子的不孝。母愛是如此的寬廣,寬廣到甘願忍受全部的委屈,去維護孩子那可憐的自尊心。

母親的愛,父親的關懷,都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只能用行動去報答,去感恩,學會感恩,做到感恩是人一生的法寶。

面對父母無微不至的照看,你是否想到過要感恩?其實感恩很簡潔。在父母眼中只要你理解他們,甚至只是當他們與你說話時你能着着他們而不是老盯着電視,在父母勞累了一天,輕輕地遞上一杯清茶~~~

花兒知道沒有大地就沒有它的明麗,所以它開過之後便將花朵回送給大地,它知道感恩。等到來年,大地再將花兒要的養分送給它,大地也知道感恩。你,我知道感恩嗎?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9

提到母親許多人並不生疏,下面就聽聽這個小故事吧。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每每這溫柔的曲調在我耳邊輕輕地響起,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回想起母親對我點點滴滴的愛,就像一縷陽光照進了我的心;母親的愛,有時也像那洶涌的波濤,拍打我的心。今日,我就要好好地用我的真情實感來表達對母親的感謝。

記得三年級那年,我的“叛逆期”似乎提早到了,時時常的總愛和媽媽頂嘴,甚至打架,每天總愛鬧出些事情來,經常搞得氣氛很驚慌。三年級下半學期剛開學不久,我和媽媽的“大戰”爆發了,那時,我和媽媽爲了“讓我上什麼愛好班”而爭辯不休:“你爲什麼總是強迫我做我不喜愛的.事情,讓我自己確定好不好?爲什麼什麼事情都要由你做主,而我卻沒有一點點的自由權?”我們爭吵的面紅耳赤,最終,我生氣的摔門而去,丟下一句話:“我無法和你這種人生活在一起,我要徹底擺脫你!”我哭着跑出了家門,去到我家旁邊的廣場裏,毛毛細雨灑在臉上,真的有一些淒涼。

路燈都亮了,也不知幾點鐘了,我凍的顫抖。媽媽在一位正帶着小孩從廣場走出來的婦女口中得知我在廣場上,於是三步並做兩步走來到廣場找到了我,我正拖着長長的鼻涕可憐巴巴地發呆,媽媽長吁一口氣,抱着我的她竟然像個小孩子一樣哭了起來,淚如雨下。媽媽一邊哭還一邊一個勁的對我說對不起:“對不起珍寶,是媽媽不對,媽媽不該衝你發脾氣,你寬恕媽媽好嗎?”我聽了忍不住連連點頭,一頭撲到媽媽懷裏,淚水肆意地往下落。回到家裏,桌上擺了很多我愛吃的飯菜。媽媽說:“快吃吧,我都熱了兩遍了。”我一邊吃着,淚水一邊流着,心裏想今後再也不惹媽媽生氣了,因爲她給了我珍貴的生命,我要感恩她!

學會感恩——感謝我的母親。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0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依舊會珍惜……”聽到這首歌,想必大家都不生疏。沒錯,這就是《感恩的心》,這首歌頌出了我的心聲。

感恩啊,我們都有一顆感恩的心。我是一個腦癱後遺症患者,生活基本無法自理。我從小就是在別人的幫助下成長的,所以我更要懂得感恩,感謝全部幫助過我的父母、摯友、老師、社會。

感恩父母。感謝他們給了我生命,感謝他們哺育了我,使我能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感恩摯友,感謝他們陪伴我歡樂生活。感恩老師,感恩他們給了我學問,感謝老師的辛苦,使我在成長中自信,自強,我更要感恩社會,感謝他們給了我良好的學習環境,感謝他們給了我成長的後盾,使我能夠一心一意的'在學問的海洋中徜徉、遨遊。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我與其他孩子不一樣,先天的殘疾,使我受到了不少鄰里的幫助,同時也受到了那些小調皮包的訕笑。父母教化我要懂得寬容,要看到別人的好處,不要欺壓自己的人斤斤計較,要有一顆寬容的心。漸漸地,我有了一些好摯友,我們一起嬉戲,一玩耍,一起歡樂地成長。

八歲時,我上學了,老師教了我很多的學問,讓我知道了更多的學問,懂得了更多的道理,同學們的幫助,讓我過得歡樂。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我慢慢地歡樂起來,讓我成爲一個活潑、開朗、自信、自強的女孩。

家庭條件困難,上學後,我又出了一場車禍,讓並富有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老師和學校幫我申請了貧困生資助,使我能夠買上更多的學習資料,課外讀物,感恩政府的好政策。

如今,我歡樂,我成長,我肯定不會辜負你們的期望,好好學習,每天向上,做一個有用的人,將來回報祖國。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1

楊振寧在7歲的時候來到清華園,在這裏一共住了8年。當時的附小叫成志國小,裏面有兩個“大頭”,一個是楊振寧楊大頭,一個是俞平伯的兒子俞大頭。

楊振寧小時候,至少不是一個最守規矩的孩子。據他自己說,清華的每一棵樹他都爬過。

中學是在絨線衚衕上的,就是現在的北京市第31中。那個學校當時只有不到300個學生。這時候,當北大數學教授的父親楊武之已經知道兒子學數學的能力很強。他當時如果教兒子解析幾何和微積分,兒子一定學得很快,會使他十分高興。可是他沒有這樣做,而是在七年級與八年級之間的那個暑假,請雷海宗教授介紹一位歷史系的學生教楊振寧學《孟子》。所以在中學時代楊振寧就可以背誦《孟子》全文。

楊武之喜歡圍棋和京劇,但並不去培養兒子這些方面的興趣,下棋可以讓兒子17顆子,唱也只教他唱一些民國初年的歌曲如“上下數千年,一脈延”,“中國男兒,中國男兒……”等。

對於父親書架上的許多英文和德文數學書籍,楊振寧常常翻看。因爲外文基礎不夠,所以看不懂細節,每次去問,楊武之總是說:“慢慢來,不要着急。”

上課唸書的時候,楊振寧喜歡東翻西看,一次看了艾迪頓寫的《神祕的宇宙》,那裏面講的是_世紀到那個時候爲止,所發現的一些新的物理學的一些現象與理論。他頓時被激發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回家以後就跟父親、母親開玩笑,說將來要得諾貝爾獎金。

楊振寧在抗戰勝利的1945年夏天離家赴美國求學。那天清早的細節至今歷歷在目:“父親隻身陪我自昆明西北角乘黃包車,到東南郊拓東路等候去巫家壩飛機場的公共汽車。離家的時候,四個弟妹都依依不捨,母親卻很鎮定,沒有流淚。”

“到了拓東路父親講了些勉勵的話,兩人都還鎮定。話別後我坐進很擁擠的公共汽車,起先還能從車窗往外看見父親向我招手,幾分鐘後他即被擁擠的人羣擠到遠處去了。車中同去美國的同學很多,談起話來,我的注意力即轉移到飛行路線與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去。等了一個多鐘頭,車始終沒有發動。突然我旁邊的一位美國人向我做手勢,要我向窗外看,驟然間發現父親原來還在那裏等!他瘦削的身材,穿着長袍,額前頭髮已顯斑白。看見他滿面焦慮的樣子,我忍了一早晨的熱淚,一時崩發,不能自已。”

“1928年到1945年這17年時間,是父親和我常在一起的年代,是我童年到成人的階段。古人說父母對子女有‘養育’之恩,現在不講這些了,但其哲理我認爲是有永存的價值的。父親介紹我接觸了近代數學的精神,給了我不可磨滅的印象。”

40年以後楊振寧這樣寫道“我的物理學界同事們大多對數學採取功利主義的態度。也許因爲受我父親的影響,我較爲欣賞數學。我欣賞數學家的價值觀,我讚美數字的優美和力量;它有戰術上的機巧與靈活,又有戰略上的雄才遠略。而且,奇蹟的奇蹟,它的一些美妙概念竟是支配物理世界的基本結構。”

無論如何,父親與兒子的分別,是人生之中最順理成章、最令人惆悵,最刻骨銘心的分別。

此一去,三疊陽關,唱到千千遍。23歲的楊振寧也許沒有想到,他真的應驗了12歲時的戲言,爲中國人拿回了第一個諾貝爾獎。

在1971年,楊振寧在報紙上看到,美國“禁止國家”的名單當中劃去了中國。於是,他立馬申請回國,成爲了第一位訪華的學者。回國後,國家領導人接近了他,還和他談了很久很久。從那之後,幾乎每年他都要回國,並且成爲了中國溝通的橋樑。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正處在特殊時期,很多家庭還在溫飽線上掙扎。而楊振寧呢?他拒絕了馬里蘭大學提供的高薪職位,把美國唯一的房產賣掉,捐給了中國的科學和教育事業,同時把清華大學給他的工資收入也全部捐掉了。甚至後來清華大學給他住所,他也只要居住權,而沒有要所有權。

除此之外,他從80年代起,就開始在中國旅居,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籌集資金給各大高校建造頂級的實驗室,建立高等研究院,其中清華高等研究院現在已經是世界頂級的研究機構。

同時,他還爲國家在海外招募大量頂級的科研人才,比如:現在清華著名的姚班“計算機科學實驗班”,是由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建立,爲國家培養了大量的頂級計算機人才。

無論是招募人才,還是募集資金建立一流實驗室、高等研究院,甚至是發起設立給科學家頒獎的各類組織,他50多年如一日地堅持着,同時也沒有放棄學術研究。他還幫助清華建立起了凝聚態物理系,在研究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始終如一地堅守在科研的第一線,並發表了多項成果。

而另一件讓他進入公衆視野的事情就是反對對撞機,實際上,他在剛回國時,就被邀請去探討中國是否應該建立對撞機的事宜。比如,在1972年,當時參與會議的科學家中,只有楊振寧一直在反對建造對撞機。

他認爲,當時中國很貧窮,能花錢建造的對撞機都是西方國家十多年前淘汰的技術水平,即便是建造了也得不到什麼巨大的成果,不如省下這些錢去發展計算機、芯片半導體、生物、機械工程方面的領域。

楊振寧還有很多不爲人知的貢獻,很難用一篇文章全部書寫完。20xx年度的“求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他。20xx年9月22日,在清華大學,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年華誕,國家也特意爲這位偉大科學家送上了生日祝福。

每每聊到楊振寧,就不免令人感到可悲。大多數人關注的僅僅只是楊振寧的情事,一開始就以偏見和惡意揣測楊振寧與翁帆之間忘年戀的感情,甚至還以此抹黑楊振寧在科學領域上的成就,但實際上這些人對於物理學界的瞭解卻大多十分淺薄。

對楊振寧在物理學上的偉大成就,用一句話就足以言說——楊振寧是現當代成就最高的物理學家,這句話的末尾不用帶“之一”兩個字,而這是現在世界物理學界諸多大拿全都公認的,由此足見楊振寧成就究竟有多高。

楊振寧出生於1922年,是安徽合肥的大戶人家、書香門第的公子。楊振寧是一個天才,年僅4歲之時已經學會了3000多個漢字。憑藉着這份天賦和其後來的努力,在1942年時,楊振寧就考入了當時國內最頂尖的大學——西南聯合大學之中,拿到了自己的大學學士和碩士文憑。

1945年,憑藉出色的成績,楊振寧拿到了全額獎學金留學美國,在芝加哥大學繼續進修,後來又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中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此時的楊振寧還不過27歲而已。

隨後,楊振寧正式開始了自己傳奇的人生,在之後的幾十年裏,楊振寧做出了無數貢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兩個,一個是宇稱不守恆理論,一個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

無論在宏觀世界還是微觀世界上,都普遍存在着對稱性。我們的.身軀是沿身體中線而大體對稱的,太極裏陰陽的概念是對稱的,質子帶正電就有電子帶正電,包括微觀世界各種粒子的運動,很多時候都是對稱的。

但是楊振寧跟李政道卻發現,在弱相互作用力下可能存在不對稱性。那是1956年,當時的楊振寧和李政道在基礎物理學上還初出茅廬,立即就提出了這種驚世駭俗的觀點,一時之間遭到了整個科學界的白眼。直到後來物理學家吳健雄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時,世界物理學界才承認了楊振寧跟李政道的理論正確,兩人也因此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宇稱不守恆理論已經前沿到讓當時的大多數物理學家無法理解的地步,但即便如此,這還不是楊振寧最大的成就。楊振寧最大的成就,乃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這個理論名義上是楊振寧跟其恩師米爾斯一同提出的,但實際上楊振寧對其中的貢獻,遠遠高過米爾斯。

所謂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簡單來說就是將強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統合到了一個系統之中,使強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得到了相對準確的描述。自此之後,宇宙四大基本力就被全數統合了起來。

有人說楊振寧是_世紀中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識和才能的“物理學全才”,是華人當中知名度最高的當代科學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的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說:“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爲欣賞。”美國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賽格瑞(e)推崇楊振寧是“全世界幾十年來可以算爲全才的三個理論物理學家之一”。(易評)作爲中國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騰訊評)

楊振寧對數學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麼重要的工作成爲精緻的藝術品,使他的深奧的推測成爲傑作。這使得他對於自然神祕的結構比別人看得更深遠一些。(物理學家戴森評)楊振寧是一位極具數學頭腦的人,然而由於早年的學歷,他對實驗細節非常有興趣。他喜歡和實驗學家們交談,對於優美的實驗極爲欣賞。(曾任布洛克海文國立實驗室主任,實驗物理學家薩奧斯評)

1922年,楊振寧出生在安徽合肥一個典型的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當他未滿週歲時,父親楊武之先生考取美國公費留學,去了著名的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整整6年,他一直沒有見到過自己的父親,甚至不認識父親。6年過去了,父親從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回國,受聘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母親帶着全家人從合肥老家出發,風塵僕僕地趕往廈門與父親團聚。他們一路水陸兼程,途經上海。當楊振寧站在上海這座東方大都市的大馬路上,望着生平第一次見到的往來穿梭奔馳的汽車,他的驚愕程度絕對不會遜於《子夜》裏那位從鄉下初到大上海的吳老太爺!爾後,他在下榻處,又第一次看到了手指一撳便會涌出嘩嘩流水的抽水馬桶。這個富於想象的孩子第一次朦朧地感受到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無比偉力!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做博士後,開始同李政道合作進行粒子物理的研究工作,其間遇到許多令人迷惑的現象和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們大膽懷疑,小心求證,最終推翻了宇稱守恆律,使迷惑消失,問題解決。楊振寧在1957年諾貝爾演講中這樣說道:'那時候,物理學家發現他們所處的情況就好像一個人在一間黑屋子裏摸索出路一樣。他知道在某個方向上,必定有一個能使他脫離困境的門。然而究竟在哪個方向呢?'原來,那個方向就是宇稱守恆定律不適用於弱相互作用。'

1956年楊振寧第一次出名。那一年他和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文章,推翻了物理學的中心信息之一——宇稱守恆基本粒子和它們的鏡象的表現是完全相同的。因爲這個工作,兩人獲得了1957年的諾貝爾獎。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2

20xx年3月31日,歷史將永遠記住這一天。涼山的春天才剛剛來臨,滿山豔紅的杜鵑正散發着馨香。然而火災突如其來,年輕的消防戰士們爲了肩上神聖的使命,爲了人民的利益,用青春兌現了消防戰士的誓言,爲了忠誠的信仰,用青春年華詮釋了生命的價值,譜寫出一曲烈膽忠魂的英雄讚歌,演繹了一闕感天動地的`生命贊禮!

3月30日18時許,四川省涼山州木裏縣雅礱江鎮立爾村地區發生森林火災。3月31日下午,撲火人員在轉場途中,受瞬間風力突變影響,突遇山火爆燃,包括楊達瓦、鄒平、捌斤在內的30名撲火英雄犧牲。經統計覈實有27名同志系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指戰員。27人中有幹部4人、消防員23人。漢族22人、滿族1人、黎族1人、彝族2人、畲族1人。1980年後出生1人,1990年後出生24人,20xx年後出生2人,年齡最小爲20xx年7月出生。共青團員11人,青年7人。

四川涼山起大火,周邊村民四處躲,消防隊員不畏灼,衝上山坡下山谷。三十勇士鬥火魔,火魔近身不退縮,青春四射衆小夥,英雄一生如此短。可知英雄有何索,像那騾子將物馱,爲了美麗大中國,捨身忘死獻自我。

三十位逆火英雄、烈士的名字是:趙萬昆39歲;蔣飛飛29歲;張浩29歲;劉代旭23歲;幸更繁21歲;程方偉22歲;陳益波21歲;趙耀東22歲;丁振軍22歲;唐博英26歲;李靈宏22歲;孟兆星20歲;查衛光22歲;郭啓20歲;徐鵬龍19歲;周鵬22歲;張成朋20歲;趙永一20歲;古劍軍22歲;張帥20歲;王佛軍19歲;高繼塏26歲;汪耀峯26歲;孔祥磊29歲;楊瑞倫22歲;康榮臻20歲;代晉愷24歲;楊達瓦43歲;鄒平49歲;捌斤47歲。

一個又一個閃亮的名字,他們爲了國家的安寧,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爲了國家財產,爲了人民的生命,勇士們義無反顧,奮然前行。烈火吞噬着生靈,噴出的不是水,而是他們的青春熱血。他們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尊嚴,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去留肝膽兩崑崙,烈士雖長眠,但英雄的事蹟卻感天動地。作爲過上幸福生活的晚輩們,在清明節的時候,應該深切緬懷他們的豐功緯債,寄託哀思,將他們寧死不屈的精神傳承下去,英雄烈士安息吧!

對於我們活着的人來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也是有限的。我們不僅需要愛惜光陰、珍愛生命,更要知曉人的生命不在乎年齡的長短,乃在乎活出意義。逆火英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精神將永垂不朽。我們向你們致敬!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3

1941年秋天,葉嘉瑩懷着夢想進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輔仁大學,是葉嘉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人生總是在喜從天降時禍也不請自來,1941年9月,十七歲的葉嘉瑩正沉浸在大學開學季的歡喜裏,同時,也迎來了她人生當中第一個厄運——母親的去世。

母親的去世給葉嘉瑩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17歲的她,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經對萬事萬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母親的離去對她來說,無疑上天給了她一顆甜棗,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時也斷了她一條路。爲了祭奠母親,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這段痛苦的日子是詩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此後,葉嘉瑩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長姐,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她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責任是什麼,彼時淪陷區物質條件艱苦,度日很是艱難,但幸運的是,她情感並不孤寂,她還擁有賢惠慈祥的伯母,母親去世後,伯母就擔當起爲兩家人做飯的責任,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推開她讓她去專心讀書。

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后,葉嘉瑩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因爲才華卓然,容貌清麗,很快就成爲了學校裏的名角兒,也就是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人生的伯樂顧隨老師,1942年秋季,葉嘉瑩正值大二,在唐宋詩課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恩師顧隨,顧隨既是她的`文學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導師。

兩人成爲師生關係後,因爲共同的愛好,對詩書的追求,使得兩個人成爲了高山流水之情,顧隨的授課方式飄逸自然,從不刻板,因爲對詩詞有着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東西信手拈來,葉嘉瑩成爲了顧隨的小迷妹,顧隨也非常欣賞這個極具天賦的姑娘,所以經常一起討論詩詞,一起做文學研究,這段日子是葉嘉瑩最充實最快樂的日子。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4

一年一期的《感動中國》如約而來,在每年春天開始的時候,一批各行各業感動國人的故事躍然屏幕,給予我們感動和力量,積澱了一年的淚水爲他們而流,這淚水正是他們人生的閃光點。他們一個個十四億分之一,用自己一生的執着堅持,用爲事業的默默付出,用危險時刻冒死拼搏在十四億國人面前做出了表率。

一個偉大的民族有孕育可愛人民的土壤,他們正是時代的脊樑,傳承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爲我們的國家和人民奉獻力量。當網絡上炒作國人素養低下,缺乏精神傳承,每年的感動人物就是一個響亮的`答覆,他們是引領時代風氣的先鋒,是核心價值觀的堅決踐行者。

人的一生總需要一些力量,有力量支撐的靈魂纔是充實和富有的,纔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我們不一定要去感動別人,但我們需要擁有一種力量,去匡正自己的志向,去支撐自己堅決自信地去實現自己的夢,這正是《感動中國》能夠帶給我們的啓發和力量。國家和人民始終會選擇那些選擇了國家和人民的人。感謝這些可愛的人們,感謝與他們相遇,爲我們留下一筆珍貴的精神財寶,給予我們力量,讓我們把美好代代延續。

感動中國人物事蹟有感15

通過這段時間學校組織的對張桂梅先進事蹟的學習,同是一名人民教師,我自感羞愧。

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她工作30餘年來,愛生如子,對待教育事業兢兢業業,即使被病魔糾纏也沒有一絲懈怠,仍然帶病忍受着劇烈的疼痛站在講臺,就算倒下也放不下她的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心中仍然牽掛着她最熱愛的教育事業。

作爲一名教師,很多無法做到的在張桂梅看來像是舉手投足的小事,其實不然,正因爲對她來說是小事,是她心繫學生,心繫她的工作,無論在什麼崗位,她始終一直堅守,不但自己做好,還要樹立榜樣,帶動同事一起做好教育。從她教學取得的成績證明了她對教育事業的衷心。

儘管現實殘酷,她先是喪夫,然後自己幾經病魔折磨,但她始終“不忘初心”,堅持將自己的一生爲教育事業作奉獻,她忘我的精神,愛學生如子,愛教育事業勝過愛自己生命的.精神讓我十分崇敬。作爲一名黨員的教師,儘管我一直以來也在熱愛教育事業,認真對待我的每一位學生,在崗位上兢兢業業,但和張桂梅同志比起來,我所做的一切似乎很渺小。

今後的工作,我會繼續努力,像張桂梅同志,學習她對待工作的態度,學習她無論何時何地始終“不忘初心”,堅守在教育崗位,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爲學校的教育盡一份力,爲貧困地區的教育奉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