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不抱怨人生讀後感

觀後感8.31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不抱怨人生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不抱怨人生讀後感

不抱怨人生讀後感1

人近中年,除了工作的重任外,還有沉重的家庭負擔,父母的老齡化,身體缺少鍛鍊,體質每況愈下,女兒成長的煩惱問題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讓步入中年的我應接不暇,我不知道自己是誰,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到底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尤其對待工作是抱怨、折騰、怠慢。

可是沒有人會因爲你的喋喋不休的抱怨而獲得提升,它只會使人浪費更多時間,錯失更多機會。而空折騰、亂折騰、瞎折騰都不會達到成功的效果。而怠慢是人前進路上的絆腳石:越怠慢就會越沒有精神,越怠慢就會越沒有信心,越怠慢就會越難有所成。爲了改變這種現狀和這種心態,我在假期讀了王娟娟所著的書《不抱怨的人生》。

其中講了這樣一位人物: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不幸病逝,母親出去做工,幼小的他,在家照顧弟妹。十二歲的時候,母親改嫁,繼父經常趁着母親不在家而痛打他,沒有溫情,只有暴力。十四歲的時候,他離開了學校,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十六歲的時候,他爲了參加遠征軍而謊報了年齡。在航行的途中,暈船嚴重,被遣送回鄉。十八歲的時候,他娶的老婆這本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可是剛剛過了幾個月,老婆就將家裏所有的財產變賣,逃回了孃家,不再回來。二十歲的時候,他工作換了又換,從電工到渡輪水手,後來又成了鐵路工人,可是沒有一樣乾的順利,他的人生看起來那麼糟糕。三十一歲的時候,他萌生了學習的念頭,他自學法律,並且在朋友的鼓勵下進入律師行業。有一次審理案件的時候,法庭上的他對當事人大打出手,他的律師生涯宣告結束。三十二歲的時候,他再次失業,生活過得十分艱難。三十五歲的時候,厄運再次降臨到他的身上。那天他開車路過一座大橋,不料大橋的鋼索突然斷裂,他整個人連同車一起跌倒河裏。他身受重傷,再也不能做輪胎推銷員了。四十歲的時候他白手起家,在鎮上開了一家加油站,可是因爲廣告牌砸傷了競爭對手,一場糾紛隨之展開。六十一歲的時候,他競選參議員,結果可想而知——失敗。六十五歲的時候,政府拆了他正開得紅火的快餐店,這使他不得不低價銷售出全部設備。六十六歲的時候,爲了維持生計,他在小餐館推銷自己獨特的炸雞技術。七十五歲的時候,他覺得自己力不從心了,於是轉讓了自己的.品牌和專利。新主人說,給他一萬股,作爲購買價的一部分,他嚴詞拒絕了。可是後來股票大漲,他就和億萬富翁失之交臂。八十三歲的時候,他又開了一家快餐店,可是因爲商標註冊的問題,與人打起了官司。八十八歲的時候,他終於成功了。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名字。他叫哈倫德.山德士,是肯德基的創始人。他的一生經歷了1009次的失敗,可他卻在1010次時成功了。

弱者遇到痛苦會心煩意亂,失意無主;強者遇到痛苦會學會成熟,變的豁達灑脫。接納痛苦和收穫幸福並不矛盾,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因爲我痛苦是走向成功的試金石,也許人的一筆異常寶貴的財富。

在今後工作中的時常勉勵自己“面對不如意,如果可以改變就積極改變,如果不能改變就欣然接受。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讓你在失敗和痛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不抱怨人生讀後感2

《不抱怨的人生》是優秀人士特別是教師心態的一個調節讀本,教給我們一個合格的員工在工作中應該具備的一種心態。心態是什麼?就是我們在對待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同事、我們的事業、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兄弟姐妹親朋好友的時候,在我們事業上遇到困境、波瀾不驚的時候,我們內心的想法,我們對待這些事情的一些態度。而我們內心的態度,我們的'心態決定了我們未來工作和生活的走向。

我們在每一分鐘、每一秒鐘遇到的事兒,其實,都可以有很多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的方式和方法去解決我們遇到的問題以及如何和我們周圍的人相處。每一種方式方法都有利有弊,用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這些事和人,其實也就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人的一生,有太多的選擇,有時候被稱爲抉擇。“選擇比堅持更重要!”選擇走什麼樣的道路,也就是選擇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生活,面對未來,那麼這種選擇,決定了我們的明天和未來。

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是我們抱怨的對象。生活、工作上不順利時,發發小牢騷、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我們喜歡躲在喋喋不休的抱怨後面,從中獲得一種自我膨脹的優越感。我們難以且不情願意識到,所厭惡的種種問題,譬如身邊人無休止的抱怨,同樣也可能存在於自己身上。 《不抱怨的人生》通過講故事,擺事實講道理,爲處於成長之路的職場新人們提供一個似乎真實的職場生存體驗,也讓職場新人們瞭解職場中的成長之痛,並以何種心態去對待,去看待。這些書,其實,都是在教給我們,當我們遇到在某種情況下自己認爲的生活和職業中“問題”的時候,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心態去看待和解決這些問題,進而成長和上升。然而,這些我們在某種情況下認爲的是“問題”的問題,當我們以另外一種心態去看待,去思考的時候,這些問題,似乎看上去已經不再是什麼讓我們痛心疾首的問題,而是我們生活中最最正常的一部分,是我們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沒有哪個人的成功是一帆風順的、是沒有付出的。我非常相信英語中的一句話:“no pains, no gains!”並且,時時以中學的時候,讓我永記心中的一段古文:“故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而魯迅先生的一段話:“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敢於在寂靜的黑夜中奮勇前行。”也一直是我遇到苦難和身處困境之中的激勵!我記得美國史上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曾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然而這個世界存在“吸引力法則”:你如果大聲喊

“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抱怨的事。書中作者鮑溫現身說法,講述自己13歲參加中學舞會,因害怕邀請女生跳舞,轉而抱怨自己太胖,女生是不會接受他的邀請的,從而引發同學們的同情並避開了這件害怕的事。自此他犯上了“抱怨上癮症”,以後的日子,無論是工作上,還是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他都歸因於他的體重。可能我們也曾有類似的經歷。比如,事情失敗了,習慣歸結於他人的不體貼、不配合或不努力,從而逃避責任。這些負面思緒不只成爲我們最大的敵人,還影響着別人。其實這些都是自己假想出來的對手。

如果我們會抱怨不斷是因爲我們爲把注意力放在它上面,被它指引着,心被它佔據着。那麼我們要怎樣逃離抱怨的泥潭呢?人和事兒,讓我們每一天都成長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