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十歲那年》讀後感

觀後感7.93K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十歲那年》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十歲那年》讀後感

《十歲那年》讀後感1

十歲那年的特殊旅行,一場美麗而堅強的成長蛻變。

——題記

戀戀不捨地合上書,書中的故事依舊在我眼前飄蕩。啊,我長嘆一口氣,不禁又想起書中那些令人難忘的情節。

河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因爲戰爭,媽媽帶着她和三個哥哥一起逃到美國的阿拉巴馬。河需要適應各種新的事還有融入到新的生活之中。

讀完這本書,我百感交集,既爲河的故事傷心,又爲她感動。

這本書是以詩歌和日記的形式寫的。句子簡短,分段很多。這本書獲得了20xx年美紐伯瑞兒童文學銀獎,美國國家圖書獎。作者是越裔美籍的賴清河。她出生的越南,隨後跟家人移民到了美國。她的故事與河那麼的相似,作者的.生活應該就是這本書的靈感來源。

這本書共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很多感人的段落。

“他那麼愛我們,你至於眼含淚水看着我們入睡。”

這是對河的爸爸的描寫。河的爸爸在他一歲時被抓走的。河並不瞭解爸爸,也沒有在父愛的薰陶下長大。而他的媽媽自從丈夫被抓走就一個人艱難地撫養着四個孩子。想想我的處境實在是太幸福了,我有美滿的家庭,幸福的童年。

“水,水,水。每個地方都讓我覺得陸地只是一個我似曾相識地方。”

這是河在海上的思想。因爲戰爭,河和她家人一起坐上軍艦逃往別的國家。在船上,米水有限,只夠三個星期,雖然他們最後獲救,但只能住在島上,睡在帳篷裏,條件非常艱苦。如果是我的話,肯定受不了。現在我們都是睡在柔軟的牀上,還有空調、暖寶寶等各種取暖製冷的東西,真是太幸福了,我爲我生活在中國,非常慶幸。

“其實我想把我最最輕鬆的一天留給爸爸回來那天。不過他回來的那天可以叫做我生命中最好的一天。”

河在美國的學校裏受到了很多侮辱。河非常想念他的爸爸,渴望得到父愛。如果爸爸回來了,她媽媽也能開心點,想到這,我覺得我現在幸福了,父母大部分時間都陪在我身邊,我是在愛的薰陶下長大的。

“我們的生活將會糾結再糾結,舊的和新的糾纏在一起,真的無所謂,哪一個是舊的,哪一個是新的。”

河來到美國後,生活得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好,想想河來美國原因,就是戰爭。我實在太痛恨戰爭了。戰爭會使多少家庭分裂,它使多少人死於非命!到底是誰發明戰爭,真想不讓他出現。我真希望世界每一處都和平,沒有戰爭。

讀完這本書,細細品味又忍不住再看一遍。

《十歲那年》讀後感2

暑假期間,我讀了《十歲那年》這本書,它用的是敘事詩歌的形式在描繪一個故事。它獲得了紐博瑞兒童文學銀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並被列爲常青藤國際大獎小說書系。

文中的女主人公小女孩金河在用她的視角來講述她的幸福與哀愁,當這些故事一個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時候,詩歌的語言讓我們覺得美麗的更美麗,憂傷的更憂傷。

小女孩金河是家裏最小的一個孩子,她有三個哥哥——光哥哥,武哥哥,魁哥哥。光哥哥對她說,他記得,金河出生的時候又紅又胖,像只小河馬。他第一眼見到她就想到了這個名字——河。魁哥哥說金河是媽媽的尾巴,因爲她和媽媽總是形影不離。

在金河的爸爸去執行海軍任務離開家時,是在金河一歲時。他駐紮在距城市南邊一小時路程的第一戰隊,是被一輛助動摩托車抓走的。這就是金河的家庭所知道的全部。但是當大家知道爸爸再也回不來時,他們不再祈求爸爸平安,而是祈求他得到永恆的平靜。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是什麼?戰爭的氣息是不會最早被我們捕獲到的,所以大戰臨頭的時候,孩子們關心的還是已經到來的新年以及他們種下的水果和花草,沒有戰爭的祖國是如此美麗。不過,當孩子逐漸意識到戰爭到來的時候,戰爭似乎摧毀了一切。孩子失去了父親,母親整天提心吊膽,年長些的哥哥各人有個人的打算,最小的女孩心中充滿了迷惑。戰爭就是失去親人、家園、故鄉。

逃難的路上,雖然我們可以苦中作樂,但是離鄉背井的惶恐已經開始侵蝕孩子的心靈。接下來的寄人籬下,讓小女孩學會了看陌生人的臉色,戰爭使人們內心深處充滿了對陌生人的'恐慌與膽怯。在學校裏女孩受盡欺負,原本活潑開朗的個性漸漸變的自閉又自卑,戰爭是對在成長中的孩子心理無法彌補的創傷。

幸運的是小金河遇到了一羣善良的人們,他們幫助她振作起來,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和勇氣,使她一步步走出戰爭的陰影。

這本書讓我從一個個的平凡的生活片段裏,看到金河面對戰爭,從開始的迷茫無助到後來的懼怕膽怯,看到了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那些失去的和擁有的美好,使我看到戰爭的冷酷與殘忍,人類對於和平的追求從一開始就不曾改變過,可是,面對戰爭,普通的百姓除了逃避和祈禱束手無策。但她也使我們明白人類之所以和動物不一樣,是因爲我們有一顆善良、慈悲與感恩的心,也許生存的條件與環境我們無法選擇,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善良,選擇友好,選擇讓自己成爲更好的人,這是一種多麼珍貴的品質啊!

《十歲那年》讀後感3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臧克家也曾說“讀一本好書,像交了一位益友”。讀書能明德,明智,明理。

午後一個人靜靜地坐在書房的窗邊,輕輕地翻開《十歲那年》,那一行行簡短的詩歌,一幅幅精妙的插圖深深地吸引着我,竟讓我彷彿靈魂出竅般走進了那書裏。

主人公“河”——一 一位年僅十歲和我一般年齡的小女孩。因戰亂逃離漂流到了陌生的美國經歷了無數的挫折和苦難,可這位小小的女孩並沒有放棄而是堅強勇敢地面對一切。而作者用簡單的文字就把“河”的堅強、勇敢、樂觀、執着、可愛描寫得淋漓盡致。

放下書本我不禁陷入了沉思,我是幸運的,我是幸福的,十歲的我快樂無憂,有爸爸媽媽的呵護,有開心玩耍的小夥伴,有寬敞潔淨的教室...... “河”本也可以像我一樣簡單快樂地和家人夥伴一起過着淳樸快樂的生活。但,是誰如此狠心打破了這份簡單的美好,又是誰讓這位年僅十歲的女孩在本該快樂無憂的年齡裏卻經歷了家破人亡,顛沛流離。是戰爭,是的就是戰爭,戰爭就是罪魁禍首!是戰爭讓“河”的`國家四分五裂,讓“河”家破人亡......可是我想不明白,爲什麼要發動戰爭呢?發動戰爭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呢?難道就不能像老師教育我們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那樣和平地相處嗎?難道讓世界和平是一個渴望不可及的夢想嗎?“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爲了母親不再失去孩子,爲了讓孩子不再失去父親,爲了讓妻子不再失去丈夫,全世界應該一致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學期學習的《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文章的主人公“雷利”也因戰爭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他那強而有力的呼籲吶喊一遍又一遍地在我耳邊迴響。

即使在21世紀,這世界並不太平,依然有戰爭威脅着這嬌嫩的“和平之花”。但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只要人人都行動起來維護和平,制止戰爭,相信總有一天和平之神會永駐人間。

《十歲那年》中的“河”的勇敢堅強、樂觀執着讓我敬佩,同時《十歲那年》也讓我明白了戰爭給人類帶了巨大的災難。《十歲那年》洗滌了我的靈魂,滌盪了我的心靈,我願終身與書爲侶。

《十歲那年》讀後感4

《十歲那年》這本書是一次考試老師獎勵給我的,有太多的可能會讓我不能遇見它,然而就是這個偶然,改變了我許多想法。

這本書是美籍越南人賴清河所寫,講述的是作者回憶自己十歲那年的辛酸故事:當1975年的新年鐘聲敲響,長大了一歲的“我”也變得更調皮、更倔強,但也更可愛、更活潑。正當“我”還沉浸在新年的喜悅與對木瓜樹的期盼時,戰爭,卻悄無聲息的來到了。一時間,“我”失去了爸爸,失去了幸福生活,也失去了家園。“我”被迫和光哥哥、武哥哥、魁哥哥和媽媽移民美國。在那裏,“我”遇到了語言障礙和種族歧視。倔強的“我”發現自己已經不能像以前那樣無拘無束了,爲了生活,“我”也被迫成熟起來。當1976年的新年鐘聲響起,“我”卻發現:一切都變了!

讀完這本書,我感到很可惜,一個正處在花樣年華的小女孩,竟然被活生生地扼殺了自己的活潑、可愛,而是要爲自己這個年紀不必想的事情而擔心,而導致這個結局的罪魁禍首,就是戰爭!戰爭的氣息是很難被孩子捕捉到的,所以即使戰爭已經來臨了,小清河還是在到處施展着自己的調皮、活潑,她就像廢墟上的一朵美麗的鮮花,那麼顯眼,那麼動人。可就是這個罪魁禍首,不停地踩踏着這朵鮮花,雖然她也想要再站起來,卻發現,自己越努力,這個罪魁禍首踩得越狠。

其實生活中,我們同學之間的“戰爭”也傷害過很多人。記得有一次,我在和劉星悅的爭吵中不小心把她推倒了,沒想到她的臉立刻就紅了起來。這倒不是摔的,而是氣的。只見她紅蘋果般的臉上立刻就落下了幾滴淚珠,生氣地跑開了。我一起沒好意思說對不起,當我終於鼓起勇氣說時,旁邊的趙欣悅還說:“剛纔怎麼不說?現在晚了!”劉星悅也瞪了我一眼,似乎更生氣了。或許她以爲我是故意的`,如果真是這樣,劉星悅肯定回家後還在傷心,傷心自己美好的一天就被我給毀了。直到現在,劉星悅見到我時還耿耿於懷。真沒想到,就因爲一個爭論和一個不小心,就讓一個女孩子傷心了這麼久。

有時候,兩個同學之間鬧矛盾,就經常和別的同學說:“你再和×××玩,我就不理你了。”包括我在內的許多同學,就經常遇到這種情況,當我夾在兩個人中間,而那兩個人鬧矛盾時,傷害最大的往往是我。所以,我們經常在與別人的“戰爭”中,不經意間就傷害了第三者。

所以,不管是兩個國家之間還是兩個人之間的戰爭,都會有無辜的人受傷,所以讓我們一起遠離戰爭,不讓全世界的孩子都擁有文章中的童年,讓童真的花朵開滿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