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觀後感9.56K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1

十七歲的我們,在哪了?正在做什麼? 十七歲的我,剛好升上高中,對高中是一個適應期,懷着對大學的憧憬而埋頭學習中。十七歲,懷着美好的理想,同時也有一顆躁動的心。

在《十七歲的單車》中,一輛單車聯繫者兩個男孩,在單車的多次得失間,將故事一步步推上高潮,展示出充滿動盪的社會青年的一代,還展示了地方人潛意識所埋下排斥感而後不平等地位。

一、單車的意義

對於農民工小貴來說,那輛單車不僅僅是他的交通工具,而是他融入北京城的鑰匙。他對單車融入了某種特殊的情感,他有了寄託、有了夢想。有了單車,便有了工作,有了在這個城市活着的一線生機,或許還可以娶一個像周迅一樣的保姆,以後可以過上安靜的生活。當他騎上這輛單車的時候,他就對生活充滿了希望。

對於同樣年紀的小堅來說,那裏單車就是他的自尊心。父親的再婚,讓他有了被忽視的感覺,然而有了單車就可以在哥們面前有面子,可以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耍帥裝酷。單車,讓他有了存在感,成了他與同齡孩子平等的資本。

當失去單車時,他們兩個手足無措、失落、悲傷。小貴丟了單車,就丟了他的工作,他在大城市夢想瀕臨破碎。而小堅則失去了愛情,失去了女神。當小貴緊緊抱着單車大聲呼號時,當小堅面對父親的巴掌大聲理論時,其實,那是青年人宣泄出他們作爲弱勢羣體的一種痛苦。某種意義上說,單車支持着他們現實與精神的世界。

二、青春成長的痛

成長雖然令人嚮往,但也伴隨着疼痛的。在小貴和小堅的生命中,他們的成長伴隨着一輛單車,他們額疼痛來源於誤解、社會的壓力和對夢想生活的追求。他們的嚮往的理想都有着現實的考驗,小貴三次被羣毆,小堅一次被父親打、一次被羣毆,身上的疼痛是精神世界的表現形式。小貴城市夢的破碎,小堅愛情夢的慘敗,讓他們已是到,這就是成長。

三、外來自的傷痛

視角鎖定在北京都是裏打工的農村小夥—小貴,透過他的視角來闡述城裏人對農村人的態度和看法。小貴外來的打工者視乎都有被排擠的感覺。他們希望在城市裏得到平等的對待。然而,無論怎麼做都帶有傷害。小貴謀生工作被偷、工資被誤算,最後還遭遇羣毆。雖然他一一的說着“不關我的事”。但是,麻煩依然找上門,造成傷害。片尾,當小貴扛着被砸的單車行走在人流車流中時,他的腳步疲勞,彷彿透露出他的失望和絕望。

《十七歲的單車》整部電影畫面簡單,沒有過多臺詞,但留給觀衆思考的思想很多。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2

最後看完了一向很想看的《十七歲的單車》。

最後一個鏡頭,慢鏡頭,阿貴被打得滿身是血,扛着被砸爛的單車緩緩走過,巨型城市北京擁擠不堪的斑馬線。腦海裏立刻浮現出了另一部同樣是說十七歲年少故事的電影——《藍色大門》的最後一個鏡頭,士豪和克柔在同樣巨型的臺北街頭,騎着單車互相追逐,微黃的陽光灑在他們身上,歡聲笑語。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一樣都是十七歲的青春,爲何竟是這樣的不一樣?

城裏人與鄉下人

電影的一開頭,王小帥就用冷靜的電影語言說出了城裏人與鄉下人是多麼的不一樣。這條線索,在影片中也不時地穿插着。鄉下人就該是髒的,是不刷牙的,是不洗澡的。城裏人就該是乾淨的,就該是有很多衣服的。小貴,在他17歲的時候,用一顆純樸的心,經歷了那些面目猙獰的城裏人,他們幾乎都有着一顆冰冷堅硬的心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那是怎樣的一種衝擊阿?十七歲的這段經歷,會對小貴後面一生產怎樣的影響,又有誰能預料呢?但我知道,一旦走出來了,卻真的是回不去了。或許……阿貴以後也會變成那樣的城裏人呢?

小貴的老鄉在吃飯的時候恨恨的說,要是知道那個人是個小保姆,老子早就……其實,在王小帥眼裏,城裏人和鄉下人並沒有很多的不一樣。這一句話也說出了在此刻的中國,城裏人和鄉下人有很大的隔閡。而在我看來,這種隔膜也正在愈來愈深。

成年人

當小堅的父親認定兒子偷東西后,矛盾最後爆發了。雖然我一開始對於小堅這個人物都不喜愛,但在那裏,我們最後能夠看到羅馬並不是一日建成的。父親長期以來的空頭支票,讓小堅無法忍受。成年人不負職責的承諾,是十分“有中國特色”的教育形式。空頭支票開了一大堆,到了最後卻不是無意忘記就是故意忘記。其實,在每個孩子心裏,對於父母答應下來的事情是十分十分在意的。長期一來的空頭支票怎能不讓孩子對父母產生逆反?於是又想到《大逃殺》,對於成年人的不信任,發展到極致,發展到變態,或許就真的.是那樣的吧。

澀澀的愛

瀟瀟和小堅在樹林裏那慕雖然拍得很短,我卻感同身受的覺得一陣悸動,那樣的畫面好美,王小帥真的把那份澀澀的初戀抓得很真實。我們的中學就是這樣過來的。有了愛,卻又想說不敢說,想挑明不挑明。持久的那份純純的愛戀,卻換不來兩個人真正甜蜜的一個午後。每次我看到這種場景,總是覺得十分痛惜。

再想到《藍的大門》,好喜愛士豪的那種青春的直率,他對這克柔說:我是游泳隊吉他社,我覺得我不錯啊,你幹嗎不喜愛我!每次看到那裏我都在想,我靠,這才叫青春阿!我真白活了!

再回想到自己的十七歲。呆在所謂重點高中,每一天兩點一線,上學放學。沒有單車,沒有感情,沒有執著的理想……突然覺得,自己不如小貴和小堅……

十七歲的單車觀後感3

當城裏孩子向農村孩子伸出手說“我是小堅”的時候,我還天真地以爲故事會以一個還算溫暖的方式結束,可我錯了且是大錯特錯。很多人說看完《十七歲的單車》後擡頭望向天空,忽然發現整個天都是灰濛濛甚至是心酸的窒息。不過我是從未把“殘酷青春”如此的高帽子套在這部曾經的禁片上。就像影片中的老人們安靜,默然,平淡地看着這羣孩子們發瘋一樣逃梭在老北京的衚衕小巷,用最原始的思維,最原始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無需搖頭,無需提醒,長大成人,破繭而出,就是一個需要付出慘痛教訓的過程。

典型的反應城市側面,深處的人性,更何況是皇城根兒下。農村孩子小貴纔來北京,他只有出賣自己的廉價勞動力來過上清貧日子。單車是他僅有的最大的財富。城裏孩子小堅出身複雜家庭,在哥們面前,在漂亮女生面前,單車是他最爲炫耀的道具。

說實話,我很不喜歡僅僅是因爲地域不同而造成人與人的巨大的落差。自卑,沉默,容忍,也許我們這個民族的某種特性。小貴拼命用身軀護着單車,負傷小獸般的哀叫,讓我揪心許久。最後小貴也拿起板磚,完成了自我超脫,可一切都太遲了還能解決什麼呢,他依然是屬於這個城市的邊緣人。難道小貴和他老鄉認定自己“咱沒那種命”嗎!他扛起單車,拖着爲其多次受傷的身軀,緩緩地消逝在車水馬龍的盡頭...王小帥對影片的解讀和表現力不錯,矛盾的社會,衝突的人生,本就該這樣子,儘管痕跡明顯依舊。

小堅也是一個可憐孩子。他舒展開雙臂迎着風,歡快地騎着單車,白色乾淨的襯衫上洋溢着只屬於青春的微笑,哪怕最後這件襯衫上只有血污。可我早就認定了那一刻的短暫的美好。小堅做了太多我沒做過,甚至從沒想過的事。與父親頂嘴對罵,被父親的耳光抽翻在地;與喜歡的女生約會,羞澀地不能自已;不會吸菸卻要故意裝得很成熟;拿起板磚不記後果地狠狠地砸向那個黃毛情敵...小堅的青春是傷痕累累,但他不會後悔。而我也不會,就算青蔥歲月那平淡,簡單的日子我也不會計較什麼,我已知足,值得去珍惜。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是始終在尋找只屬於,僅代表自己的一條道路,肯定會有挫折與坎坷。那就對了,不必在乎世俗的眼光,因爲到你真正可以獨立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找到生存的法則與節奏。往往在那個叛逆的年代,拳頭往往唯一保護自己的方式。突然想起一句廣告詞“I AM WHAT I AM”...

兩位現在的當紅炸子雞,周迅與高圓圓。我只能很抱歉地認爲在《十七歲的單車》裏她們僅僅就是花瓶而已,說得好聽點是綠葉。無論是導演刻意有爲還是個人的偏見,就算換誰或者增加女性角色的戲份都一個樣,好了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