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弟子規讀後感13篇

觀後感2.03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弟子規讀後感13篇

弟子規讀後感 篇1

《弟子規》原先並不叫《弟子規》,而是叫《訓蒙文》,一個名叫賈存仁的人將教書先生李毓秀編的《訓蒙文》加以修訂,改名爲《弟子規》。如果說家喻戶曉的《三字經》偏重於知識學習,那麼《弟子規》則偏重於規矩。

《弟子規》提出的第一點就是“規矩”熟話說的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規矩”,規矩就是:我們在家要孝敬父母,出門要敬愛兄長,說話要:恭敬、謹慎,要博愛大衆,親近任義的學說,親近有道德的人。

《弟子規》提出的第二點就是“孝”,《弟子規》的第二部分四次重複“父母”二子,就是要提醒我們下一代首先要孝敬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是當得起的!

《弟子規》提出的第三點就是“兄弟情”,其實,孝與弟是一回事,就是對長輩孝,對平輩和友人要和睦,兄弟不有愛的原因就是1.貪婪錢財2.言語不善。所以我在這要提出1個觀點1.兄弟之間要和睦相處不能吵架等。

《弟子規》提出的第四點就是“態度”,他強調的就是“穿”、“吃”、“站”的態度,穿要強調自己會穿,吃強調吃相,站強調站如鬆。

《弟子規》提出的'第五點就是“誠信、真誠、守時”,要戒1.奸巧語2. 穢污洞3.市井氣。還要記住1.只比該比的2.學會接受批評3.清楚的認識誇獎與批評

《弟子規》提出的第六點就是“關愛、仁慈”,要懂得內在美,要自信、謙虛,要端正態度,對壞事說“不”,摒棄不良習慣。

《弟子規》提出的第七點就是“仁德”,仁,就是心靈美,以人爲本。德,在《道德經》裏是萬物發展的總規律,是中華哲學的根基。所以,事事都要有仁德之心。

《弟子規》提出的第八點就是“讀書的習慣”,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三到。

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我一定要向書裏提出的這八點學習,做一個十全十美的人。

弟子規讀後感 篇2

暑假期間我來到了圖書館看了《弟子規》一書,這本書每句話都很短,只有十二個字,但裏面的含義非常豐富,深刻的影響着我。

《弟子規》是教我們學生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別人友好相處,在學校尊敬師長的行爲規範。從古代到現在,國小生們都在學習這本書。

《弟子規》一開頭就教我們首孝悌,次謹信,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謹慎、講信用。接着就教我們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和姐姐,哥哥平時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時我看書入迷了聽不到父母叫我的聲音。

父母養大了我們,我們國小生該怎樣孝敬他們呢?《弟子規》是這樣教我們的:冬則溫,夏則清;晨則省,昏則定。這句話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讓他們感到暖和;夏天要讓他們感到涼爽。早晨起牀,要先向他們請安問好;傍晚回來了,要向父母報平安。

《弟子規》中的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這段話我不太理解,讀了更讓我感動的故事臥冰求鯉,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愛我,我孝順父母,並不是一件難事;如果父母討厭我,我卻還能用心盡孝,那纔算得上難能可貴。

王祥是西晉時臨沂人,他的母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親給他娶了後媽。後媽經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覺得她是長輩,一直都很孝順她。

一年冬天,後媽想吃鮮魚,可到處都買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邊,他就用自己的'體溫融化堅冰。最終把魚帶回了家,後媽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王祥是一個孝順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父母累了,我就給他們捶捶背捏捏肩;媽媽胳膊疼了,我就給她揉一揉;有好吃的東西就先讓父母嘗一嘗。當父母老了的時候,我也要天天給他們講故事,做家務;他們提出的問題我都會認真地回答。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很多,今後要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 篇3

每個人是否都想做到禮貌文明有修養呢?是的,我也想。《弟子規》就具體的告訴我們應該做什麼。

弟子,就是學生;規,就是規範;合在一起就是:學生的規範。中國古籍《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爲先!”因爲教育是國富民強的基礎,所以要想使國家繁榮富強,就要先教學。所謂年齡越小的兒童越容易教好,基本不會走上邪道,所以教育應該先從兒童着手。

《弟子規》教了我:坐的時候不要叉開大腿,也不要蹺二郎腿,更不要搖晃大腿,否則,就會顯得自己很沒有教養。

我以前坐的時候,喜歡蹺二郎腿,而讀、背了《弟子規》以後,我不再那樣,而是並緊雙腿,顯得我極爲端莊。

我還知道,走進沒人的房間要想走進有人的房間一樣謹慎,不可以亂走亂動,否則會顯得你沒有禮貌;我還了解到做什麼事情,要小心、謹慎、認真對待,不要匆匆忙忙,更不能馬虎草率、應付差事。

從《弟子規》中,我還學到了一條爲人處事的道理:凡是自己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真實不虛假、不是損害他人利益的'話;其次要講信用;還有,用謊話騙人、倒弄是非,胡言亂語是沒有人願意與他成爲朋友的;而且下流骯髒、不健康的話,千萬不能講;阿諛奉承、賄賂、拍馬屁等社會俗流風氣,一定不能有!!!

……

我從《弟子規》中學到的不止上述這些,當然還有更多,譬如:去完洗手間要洗手、穿衣服不追求時尚,只要大方得體,符合自己就行……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弟子規》既能提高一個人自身的修養,又能不斷完善自己,所以我認爲,這本書很好,健康有益於自己,不錯不錯!

弟子規讀後感 篇4

回想《弟子規》這本書已經在我家有幾年了,記得幼兒園大班時老師每天給讀論語,媽媽也曾經給我讀過,所以這本書沒怎麼翻閱就被閒在了書架上。一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讓同學背誦《弟子規》,我才把這位沉睡已久的老師請出來。

讀了這本書,雖然有些我還不是特別明白,但我還是收穫了許多,比如:“父母呼應勿緩 行勿懶父母教須聽從 父母責 須順承”的時候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媽媽喊去擦桌子,叫幾聲我還磨磨唧唧的不想動,再叫,我有時還會回上一句:“有獎勵嗎?” “什麼獎勵?”我說“那就擦一次獎勵一塊錢吧!”媽媽也許是想讓我乾的有動力些,索性就答應了我的要求,說實在的那段時間我的錢包真的是鼓鼓的。後來媽媽覺得我大了一些,媽媽再次喊我擦桌子的時候,她說:“兒子,咱家四口人,那這四口人是不是都是這個家的'一份子?”我說“是”媽媽繼續說:“那既然是,那咱乾點家務,做點事情,還用錢嗎?”從那以後,我感覺我再也沒有擦過桌子。讀了弟子規之後,覺得自己太不應該了。

還有“朝起早夜眠遲 老易至惜此時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淨手 ”大意是早上應該早起,晚上不應該過早睡;因爲人生易老,所以應該珍惜時光。早晨起牀,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回來,應該洗手。想想我自己呢,每天早上都是媽媽叫完一遍又一遍,像是個打鳴雞,督促我的學習,又像是個嘮叨的唐僧。

這本書讓我的臉紅了一次又一次,很多我不太明白的地方,我會仔細閱讀。以後也會以《弟子規》來要求自己。

弟子規讀後感 篇5

《弟子規》中首先寫到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做到孝順父母,與兄弟姐妹們友好相處。其次在所有生活中的行爲舉止要小心謹慎,要信守承諾。以公正平等的心態對待任何人,並且親近有仁德之心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入則孝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命令時,我們要馬上行動,不能偷懶,父母悉心教導時應該恭敬地聽從,父母責怪時,我們要順從且虛心接受。

親有疾藥先嚐晝夜侍不離牀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父母生病時,兒女應盡力照顧,如果病情加重,應日夜守在他們牀邊。如果父母去世了,要守喪三年,經常悼念着他們。自己的住所也應變更,不飲酒吃肉,守喪時講求禮節,祭拜時要真心誠意。雖然父母去世了,卻也要當作他們仍在身邊時一樣恭敬地對待。

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衣冠要整潔正統,鈕釦必須扣好,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繫緊,以免走路時被絆倒。回到家要把帽子、外套、鞋子放到規定的'地方。不要造成髒亂,導致滿地污穢。衣服貴在整潔,不一定要穿華貴的服飾而浪費錢財。穿着要考慮到自己的地位、身份,也要顧及家中的經濟狀況。對於日常飲食,不要挑三揀四,吃的食物要搭配得當、營養均衡,切勿暴飲暴食。

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但凡說出的話,要講信用爲先,如果不能對自己講過的話負責,就不要答應人家。至於欺騙,這是萬萬不能做的事。

《弟子規》中的這些教誡對於我們來說會是受用無窮的,古代才人智慧的結晶能夠得以傳承到現在實在是不容易。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修養着我們這一代,就如同《弟子規》對我的影響一樣。所以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無窮動力。

弟子規讀後感 篇6

《弟子規》也許在我們大家還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接觸過了吧,《弟子規》中的每一個字都蘊藏着極其深刻的道理,是我們如今不得不去把它理解的更透徹。孔子用簡簡單單的1080個字描繪出了人生中的131件事,每件事都意味着一個人生哲理。“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啊,父母生我們養我們,整天爲我們早出晚歸,不分日夜的奔波着,父母到了家裏一定是累了,我們爲父母幹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家務活,是應該的。

我們應該盡心盡力的去爲父母“服務”,因爲爸爸媽媽給予我們不求回報的愛,我們這輩子必定還不完!提起生活中,我想我做的還不夠,每天放學回到家,爸爸勞累了一天,也回到了家,渾身痠痛,疲倦的不得了,而我卻因爲作業兒發着牢騷。“來,好兒子,給爸爸按按摩吧!”爸爸疲憊的聲音又在我的耳邊縈繞,“沒時間,沒看見我這正寫作業呢嗎?”我不耐煩的應對着。

我錯了,爸爸累還不是爲了我,爲了這個家?我就算是毫不猶豫的去給爸爸按摩,也不足以爸爸對我的付出啊!“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敬承。”在人的一生中難免會有犯錯誤的時候,而我也不例外,每次做錯事的時候,總是要被媽媽說一通。當然,我那不爭氣的.淚珠,也隨之在眼角流落下來,看在我表面上不敢反抗,可心裏早已生出了許多不滿於埋怨。

可是在讀完《弟子規》後,我知道了媽媽都是爲我好,爲了我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正如大人們整天總嘮叨的,我們就像一個小樹,不爲它修枝剪葉,總也長不成一棵正直的參天大樹。今後,我一定要管好自己,自己心裏所想,就要用心去做,弟子規所講述的每一個道理,都給我帶來了啓示。

“孝、悌、謹、信、愛、仁”就是一個人最應該擁有的,我一定要努力去愛做學習孔聖人對我們的教育與引導!

弟子規讀後感 篇7

在寒假裏,老師讓我們通讀《弟子規》,開始我覺得沒什麼意思也看不懂,之後,媽媽讓我上網看了《弟子規》電腦版說明,讓我讀一句看一句註解,慢慢得我最後明白了。這本書是我國古代兒童的啓蒙讀物,是約束兒童的行爲,明確道理的規範讀本。這本書無論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爲等方面都給予了正確的解說。主要是讓我們從思想上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做好事,摒棄不良行爲。

這本書產生的時代畢竟是封建社會。有它的歷史侷限性,我們要站在現今時代的高度評判學習這本書。有繼承,有摒棄,傳承健康的歷史文化精髓,維護民族文化遺產,使中華民族的精神永遠流傳下去。

弟子規讀後感(五):

這天我讀了《弟子規》一書,最使難以忘懷並受到啓發的一段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命;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這段“弟子規”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時,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推辭投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爲我們好,就應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輩教誡時,應當虛心理解,不可強詞奪理。讓父母生氣悲哀。看到那裏不由得我深感內疚,平時只要爸媽叫我,我都會假裝沒聽見,只管玩我的。媽媽要是讓我去做事,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爸爸去做,爸爸讓我去做事我會說我是你的奴隸嗎?每當爸媽教我怎樣做人處事時,我會一隻耳朵聽,一隻耳朵扔,把它當做耳旁風,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錯了事,爸媽說我,我會想盡一切辦法爲自我辯護,把黑板說成白板才肯罷休,有時讓爸媽氣得哭笑不得。

讀了“弟子規”,讓我明白了自我以前是多麼的不懂事。從此以後,我要痛改前非,絕不犯錯,要聽爸媽的話,不再讓爸媽悲哀,做一個勤快懂事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8

《弟子規》全書以《論語,學而篇》中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作爲總綱,資料也是圍繞這幾部分來寫。意思是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兄弟和睦、與人交流言行慎重和與人交往誠信爲先,要對任何人都熱情友好,要親近仁者。《弟子規》還提倡要懂得所有道德與禮儀後才能夠學知識。

“百善孝爲先。”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當然要擺在第一位。所以,《弟子規》開篇就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短短的24個字,四次出現“父母”這兩個字,可見“父母”在古人心中的位置。這些規矩,看似簡單,很容易做到,可是我們有幾個人真正做到了呢?

《弟子規》教育我們要注重與人交流的態度,要廣交朋友,也要多學知識。有一句俗話叫:禮交天下友。《弟子規》裏講了很多關於禮儀的知識,告訴大家做事應當謹慎細緻。出門在外時,要與他人和睦相處,不可隨意出賣、誹謗別人。可見古人是多麼講究禮儀。現代社會,在家裏也好,也社會上也好,和人交流是十分十分重要的。善於和不一樣的人進行良好的溝通,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與人交往的'同時,還要注意自我的行爲要誠信,這是對人的尊重,也是對自我的尊重。平時要多親近比自我優秀的人,並學習知識,可謂知書達禮。

《弟子規》這部經典告訴我們許多文化禮儀,所以纔會流傳至今。就如錢文忠教授所說:“學習弟子規,將文化落地爲禮貌。”我們必須要好好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瑰寶,讓國學經典國伴隨我們成長,將優良的文化傳統代代傳承。

弟子規讀後感 篇9

賞一部《弟子規》,感觸頗深。

《弟子規》的作者是李毓秀。當我看過《弟子規》的時候,甚至在想:作者到底是多麼滿腹經綸、知經明理,才寫出如此富有哲學真理的書?

弟子規總序開篇是這樣教育我們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它從人之根本出發,教育我們要從這幾個方面對自身進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首”,就是說做人首先要心中有愛,要孝敬父母。一個人如果連對他有養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話,那麼他就喪失了做人的根本,對長輩、對領導、對同事、對兄長、對朋友就更談不上發自內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難得到認同。“次謹信”,告訴我們做人要謹慎,要講信用,人,要誠信爲本。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僅有24個字,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這兩句話是在教育我們,聽到父母的呼喚,應該立即答應;父母有什麼事讓我們做,不要拖拖拉拉,懶懶散散,並且,父母的教誨一定要恭恭謹謹地聽如果父母責備你是有定道理的,所以你要虛心接受,看到這幾句話,你是否無言以對?你可曾在外面稱兄道弟,認那些所謂的'“哥們兒”和“姐妹”?你是否因爲他們一點小小的幫助而感激涕零?

你錯了,感激之心固然要有,但你最應該感激的,是父母。他們,纔是真正生你養你的人。

古人黃香九歲爲雙親溫席;沈雲英替父親守衛道州府;郯子取鹿乳,供奉雙親;董永賣身葬父;陸績懷橘遺親;王祥爲母臥冰求鯉;楊香扼虎救父。

如果一個人能夠孝順,那麼他就有一顆善良、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許許多多的人。再往遠處想,如果人人都如此,那“大同社會”就即在眼前了。

《弟子規》,蘊含了人生中無數哲理,完美的詮釋了我們應該做的事情。一本薄薄的書,三字一句,卻是做人的良師益友!

弟子規讀後感 篇10

不久前,讀到陳寅海同學一文,講的是《弟子規》中的一些要求要想全部一字不落做到位是不可能的,即使《弟子規》的作者本人也一樣。

簡舉幾個小例:在《泛愛衆》一則中,有這樣一句:“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作。”意思是,說他人的惡行,就是在做惡;一味地痛恨他人,自己也會遭到禍害。這個句子的前半句倒是值得斟酌和商榷。

我們都知道,在3。15晚會上曝光的黑廠、黑公司,許多都不是消費者直接發現的,而相當一部分,是由公司裏的員工自行舉報的。這些舉報者,冒着被報復打擊的巨大風險,堅定地選擇了正義,揭示了黑幕下的一切,這種行爲是讓我們感動和敬佩的。有良心的人都該瞭解,他們的舉報又使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這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依照“揚人惡,即是惡”來說,卻成了一件“做惡”的事。顯然,這句話與現實相駁了。

其實,《弟子規》中還有不少這樣的“駁論”,像“喪三年,啼悲咽;居處變,酒肉絕。”“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做。”等等都與目前的社會現狀不符,甚至有所違被常理了。

但是,僅憑此我們就可判定《弟子規》過於封建嗎?那是不能的。的確,不得不承認,《弟子規》因作於與目前時代背景不同的封建階段時期,受那種大背景、大環境影響寫出來這樣的東西也就不足爲奇了。雖然如此,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作爲一篇行爲規範,《弟子規》在我們學習時,不僅應該瞭解它原文所述內容,更要放入現實中去,以當下的社會來重新對原文進行新的解釋,讓古文更符合現代社會背景。

總之,《弟子規》旨在傳播尊重、孝道、博愛、讀書、做人等方面的主題在任何時候都合適。因爲無論何時何地,這以上五個詞都有是我們的人生必修課。

弟子規讀後感 篇11

“明明,別玩了,快去寫作業。”

“知道了!知道了!我馬上去。”

“你今天在學校中飯都吃了些什麼菜,吃飽了嗎?”

“吃飽了,吃飽了,別老是問我了。”

“明天週一,去學校別忘了系紅領巾。”

“我知道了!”......

“媽媽你真是囉嗦,我耳朵都要長繭了。”

父母的千叮萬囑,在我們心裏就是“囉嗦煩人”;父母的良苦用心,我們卻誤解爲“多管閒事。”“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讓我感到十分慚愧。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愛護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這樣兄弟之間才能夠和睦相處。每次我有好吃好玩的東西,我會記着給弟弟留一份。遇到弟弟不講理的時候,我不會再像以前一樣對他兇,在和弟弟的相處中,我學會了分享和謙讓。

記得有幾次放學和幾個同學結伴回家,事先也沒有電話通知父母,等到了同學家玩得忘了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結果讓媽媽擔心的到處打電話詢問,最後確定在同學家才放心。

還有一次媽媽和我聊天說起:說我從一年級到現在也學了不少興趣班,可惜的是沒有一項能長久堅持下來,對待興趣課提不起熱情,積極性不高,回來以後也不練習,結果都半途而廢了。”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

出必告,返必面,居無常,業無變。”出門要告訴父母一聲,回來要通報父母一聲,以免父母掛念。平時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選定的職業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輕易改變。自從知道這句話後,我決定改掉這些壞毛病,應該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不要輕易放棄!做一個讓爸爸媽媽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規》是我的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發覺不了的很多不足之處,通過努力我想我會成爲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

弟子規讀後感 篇12

有人問,《弟子規》這些傳統經典是否有些太老舊了。大家可以想一想:太陽有着比《弟子規》古老的歷史,可是,人們的生活卻一天也不能離開太陽。

我個人認爲《弟子規》和太陽等,卻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弟子規》是我們禮節上的重要一部分。

《弟子規》的第一就是《入則孝》,做好一位孝順的小孩,不光是對父母孝順,對自己所敬一愛一,尊敬的人都要尊敬。

老師把《弟子規》分三個程序給我們教,第一個過程是學習理解《弟子規》;第二個過程是落實《弟子規》;最後一部分就是傳播《弟子規》。

在學習理解《弟子規》中,我們下了很大的苦工,每天下午,用《弟子規》的本子把原文抄上,在用現代文解說上,比如:父母呼,應勿緩現代文是父母呼我們是,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很久才答應。

第二個過程:落實《弟子規》,這一個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就難了,意思就是《弟子規》裏說的,我們要做到。

記得上一次,放學回家,要按照《弟子規》上來說:“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讓媽媽知道自己回來了,然後對父母鞠躬,這第一件事好做,可鞠躬就難了”。上一次老師讓鞠躬,可又沒好意思,也就沒鞠上,可是這次老師問我們能做到嗎,我們都答應了。我看見媽媽,不管三七二十一了,對媽媽鞠了一個躬。媽媽笑着對我說:“今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我和媽媽同時都笑了起來……。

我們現在是傳播《弟子規》,把《弟子規》講給別人,也可以當一下老師的`感受。

學習了《弟子規》,也有許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記得開學第一天,學校齊誦經典詩文,我們六年級就誦讀了《弟子規》,我們班朗朗上口。

我們要記得,聖賢經典的教導和自然規律是千古不朽的,是世世代代奉爲生存下去的標準,是人生的指明燈。

弟子規讀後感 篇13

弟子規是中華傳統的瑰寶,凝聚着儒家千年初世哲學生存的智慧,它好比是一杯香茗,品過之後,留下的都是縈繞在脣邊的香氣,讓我領悟到了許許多多以前不曾懂得的道理,給了我很長的幫助。

人生在世,品行雖然不是天生的,它須在幼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弟子規》中要求我們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禮、仁、忠等。做到這些以後,它又教了我們學習的方法,不但要認真學習,還要實踐,這樣才能真正地讀好書,成爲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現在想起自己以前,雖然沒有做過對不起父母的大事,但也對他們沒盡過多大的孝心,反面是他們對我千依百順,照顧到家。實在是太不應該了,讀到“親所好,力爲是,親所惡、謹爲去”時,一般愧疚的心情涌上心頭,因爲我還沒完全做到以上要求。如父母所喜歡我做的事情,本來就應該盡力去做。但是我總是拖泥帶水,做事情要父母三催四請,不能馬上去做。因此父母很討厭我這種習慣。現在我學了《弟子規》後我逐漸改正了我這個缺點,父母親一叫我做事,我馬上就能做好它,不讓父母擔心。

讀到“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和“心有疑,隨軋機,就人問,或確義。”這幾句話讓我感觸最深,亦是受益匪淺的`,因爲這幾點也是我在學習中做得最不足的地方,如有時我纔剛剛開始讀一本深外書時,又開始羨慕樓下玩的興高采烈的小朋友,也想下去各他們一起玩耍,總是定不下信賴,在讀書的時候,心裏對這個句子應疑問。筆記是做了,可是卻忘了向良師益友請教,含糊了其事,幸好現在學習了《弟子規》,我終於明白了我的缺點所在,從現在開始按照《弟子規》已經深深地紮根在我心底,它給了我許多,也讓我擁有了許多,我想,這應該是儒家學派所擁有的力量吧!

《弟子規》,你雖然只是一本小小的讀物,裏面都隱藏着許多大力量,大智慧,擁有了你就等於擁有了一件寶貝,我會永遠把你珍藏,時時刻刻銘記在我的心中。

讓我們學《弟子規》、品《弟子規》、頌《弟子規》、行《弟子規》。

標籤:讀後感 弟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