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5.16K

本文爲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範文,讓我們通過以下的文章來了解。

勇敢的心電影觀後感

範文一 

《勇敢的心》它以13-14世紀英格蘭的宮廷爲背景,講述了蘇格蘭QIYI領袖威廉?華萊士與英格蘭統ZHI者不屈不撓鬥爭的故事。本片是由好萊塢着名影人梅爾·吉布森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在爲人們展開一幅氣勢恢宏、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歷史畫卷的同時,也讓人們看到了一個創造電影奇蹟的英雄。

威廉.華萊士除了給人至剛至陽的硬漢感覺之外,也添加了不少的柔情,我覺得很符合美國的個人英雄主義的模式。影片中威廉.華萊士是在他的妻子梅倫去世後就毅然起義反對英格蘭的統治者,這是我不能認同的一個部分。我覺得刻畫一個民族英雄這樣的一個形象未免有些過於膚淺,好像是爲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當然影片中也表現出了之前就有了對當局者不滿的場景,也許這只是導火線而已,但是作爲民族英雄的威廉.華萊士最初不是爲了他的人民受苦而鬥爭而是爲了個人的兒女情長,這樣好像與民族英雄的格調有些牽強。而影片中蘇菲.瑪索扮演的王妃伊莎貝拉的美麗、善良的形象和事實很不符合,而且是完全相反的,也許是爲了票房才刻意安排的,所以這部影片其實也是備受史學家的爭議的。當然,電影畢竟是一門藝術,藝術源自於生活但是又高於生活,如果完全和生活一樣又怎麼能稱爲藝術呢?電影藝術更多的是表現生活的一種信念,就像片中威廉.華萊士追求的自由的信念一樣,所以這部片也號稱男人必看的影片。

《勇敢的心》源自於史實但又高於史實,主題思想並沒有脫離史實,只是表現手法不同罷了,所以它成爲了史詩類型片的成功之作。電影畢竟是一個產業,還是以盈利爲目的,既要符合電影觀衆的口味又要不脫離史實的主題,表現手法的不同我還是可以接受的,試想如果完全符合史實我想這部影片不一定會取得如此的成功。但是這部影片過於"美國化"是我最不能認同的一點,明明是蘇格蘭的傳奇的民族英雄卻塑造了一個典型的美國英雄人物,雖然說民族的纔是世界的,但是過於商業化的電影好像脫離了史實。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印度的一部叫《阿育王》的史詩片,《阿育王》更能體現民族性,也許是因爲《阿育王》是由印度人自己拍攝的,對本民族文化的解讀更加透徹。雖然《阿育王》沒有像《勇敢的心》那樣獲得那麼多的獎,票房也比不過,但是《阿育王》卻是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的影片,也許個人品味不同吧,我總覺得電影需要多一點的人性的解讀,多一點的人文關懷,多一點啓發人心靈、信念的東西。

對於《勇敢的心》這部影片,我只能說過於商業化的美國大片不是我喜歡的類型。

範文二

在深圳第二階段領導力培訓的時候,嶽偉老師給我們推薦了幾部影片,分別是《勇敢的心》,《永不放棄》,《修女也瘋狂》,《卡特教授》,《金牌工人》,《第一軍規》,《追夢赤子心》還有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這幾部片子都是提高領導力的好影片。

昨天下午,我利用休息時間,觀看了美國大片,《勇敢地心》,的確向嶽老師說的那樣,這部片子令人震撼,美國導演把蘇格蘭歷史上的一位民族英雄,威廉華萊士的英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爲了自由,威武不屈的華萊士選擇了抗爭,在茫茫的英格蘭大山之巔,他帶領着起義軍,與強大的英國統治者英勇奮戰,譜寫了一曲民族的悲歌。故事的結局有些讓人沉重壓抑、憂鬱憤悶,英雄被出賣上了斷頭臺,但華萊士爲了英格蘭的自由,不屈的鬥志,那顆勇敢面對酷刑,面對痛苦的心,永遠感召後人。

影片開頭幼年的華萊士生活在由英格蘭貴族統治的蘇格蘭,過着奴隸般的生活,當父親和哥哥爲了蘇格蘭人民的自由而戰死沙場被戰友們駕着馬車運回來,小華萊士卻不敢面對這殘酷的事實將頭轉過去繼續幹着自己的事情,他不敢也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最終還是在父親戰友的召喚下來到父親哥哥屍體的旁邊,撫摸着父親那冷冰冰的屍體,任憑淚水噙滿眼眶卻絲毫沒有復仇的躁動,他必須學會面對死亡,讓內心強大起來。很多年後當他再次回到這片土地時,他勇敢的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追求在父親葬禮上送自己花朵的女孩美倫,並與美倫祕密結婚,出於對英格蘭貴族享有少女初夜權的無聲的反抗。然而幸福很短暫,美倫的美貌遭來貴族的垂涎,在反抗中被貴族殘忍的殺害。這便激起了華萊士內心復仇的火花,開始武力反抗英格蘭貴族。隨後各地雲集響應,勢如破竹。

因爲美倫的死使他看透了英格蘭貴族的本質,真正的自由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抗爭才能得到實現,故事發展到這裏,華萊士一直備受親人愛人離去的煎熬,似乎註定孤苦一人的遭遇讓我們深感同情。但我們又看到,華萊士已在痛苦的剝離中正慢慢的成長,一顆勇敢的心開始在戰鬥中真正地被歷練。

影片的結局是出人意料的卻又彷彿在情理之中,誠懇的華萊士又一次相信了貴族們的謊言,並被押往英格蘭法庭被定爲叛國罪,在審判廳裏對審判官的指責與恐嚇嗤之以鼻,在法場上對那些麻木無知人們的嘲諷都不屑一顧,可就在申明結束的瞬間使盡全身力氣呼喊出他此生最大之願望與無數被壓迫人民心中的夢想:“freeeedoooom!!!”

死亡不可避免,刀斧手舉起兇器的那一剎那,華萊士的視野裏,人羣中彷彿出現愛人的身影,他已不再痛苦,他相信,他走後,蘇格蘭人民自會奮起抗爭,博得自由!

在影片的結尾處碧藍色的天空中想起那熟悉的蘇格蘭風笛聲,彷彿是要告訴後來的人們在這裏曾今戰鬥着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威廉姆.華萊士,他的事蹟不朽、他的'精神永存在蘇格蘭的歷史中……

範文三

有一個男人叫華萊士,有一個英雄叫華萊士。兒時的他喪失了家庭,親眼看着父親和哥哥的死去,讓他經受了生存的無奈。後來四處漂泊,忍受着侵略者的欺壓,奴役。他不在乎,因爲他覺得這是命運的作弄,他愛上了一個女孩,天真,樸實。女孩也被他聰明的大腦,滄桑的眼神所吸引。平平淡淡的做一個農民是他的夢想。好花不長開,好景不長在,心愛的女孩被侵略者無情的殺害喚醒了他藏在內心深處的仇恨,尊嚴。一個男人,一個英雄的傳奇故事就這樣展開了。

《勇敢的心》是根據14世紀末發生在蘇格蘭的真實事件改編的。但是,影片所傳達給人的自由之靈魂已經高出這個真實事件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許多,已經不在乎事件的真假,蘇格蘭的山脈,森林和村莊,悽婉的蘇格蘭風笛和蘇格蘭人民在貧困痛苦中發出反抗的淒厲呼號,就已經感受到了真實的生活和歷史,蘇格蘭敷上了自由的氣息。

一個健全的國家,必定是由真正存有自由思想的國民組成的,就像胡適先生說的:“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爲國家爭自由!爭你們自己的人格,便是爲國家爭人格!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羣奴才建造得來的!”所謂龍生九子各有不同,如果所有的人都按着一個特定的套路走過這一生,都被管束得循規蹈矩的,每個人都模式化了,那麼就等於喪失了本我的個性,一個淪喪個性的國家,不是一個健全的國家,起碼不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現代意義上的國家。

當威廉·華萊士被英國貴族以極刑處死之後,自由之魂不滅,自由之根在蘇格蘭這片土地上萌芽,蘇格蘭領主羅伯英勇地繼承華萊士的“自由”遺志對抗英軍。剷除了英國貴族對蘇格蘭的吞併野心。

“英雄之後”的威廉。華萊士在英國被屠殺,然而他的自由之魂卻在英國被繼承下來了。在英王臨死前,爲華萊士的豪情傾倒的英王子妃伊莎貝拉告訴英王她懷的不是王子的血脈,而這個孩子不久將成爲新的英王。自由的風從此吹過英吉利海峽,吹向遙遠的東方,吹向了世界。就像當年羅馬貴族將耶穌基督釘死在十字架上,看着他斷氣。而後來信仰基督教最多的卻是羅馬人,最早的教廷也建在羅馬。這到底是誰勝誰負,誰又能說清楚呢?

威廉·華萊士是用英雄的生命喚起更多熱愛自由的人們去爭得自由。《勇敢的心》不需要眼淚,不需要哭哭啼啼,因爲自由不是靠眼淚。自由靠的是對自由的那種虔誠。靠的是一顆爲自由而戰的勇敢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