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彙編15篇)

觀後感1.2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參觀博物館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彙編15篇)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

去安陽參觀了殷墟歷史博物館有感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商朝後期的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巳有三千三百多年曆史。因其出土超多的甲骨文和青銅器而馳名中外。

殷墟博物館於20xx年3月動工,9.25日正式對外開放,博物館的建成彌補了殷墟一向以來都沒有展示真品的缺憾!整個博物館分爲5個展廳向我們展示殷商文化:

1、大亦商廳

2、青銅廳

3、玉器廳

4、文字廳

5、個性展廳—司母戊鼎真品展示!

整個博物館僅有兩件是復原品,其餘都是真品!

這次去安陽,看到了博物館裏的各種出土文物,使我開闊了眼界,歷史悠久的古文化遺產,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實物去研究,參觀

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遺憾,一是殷墟文化具有世界性影響,精美的殷商文物征服了不一樣國家的收藏家和美術愛好者;二是提醒參觀者,這些流失到異國他鄉的殷墟文物,仍需國人掛懷這件展品很遺憾的是隻看到了底,沒看到蓋。安陽,駐足殷墟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看着那些文物,似乎觸到了他們的脈搏,聽到了他們的呼吸。

真爲祖國,有這麼璀璨的文化而驕傲,更爲有幸親眼目睹而自豪此次殷墟之行,我們的收穫都是超長的頻多。當我們置身於殷墟博物館時,看到的不只是精美藏品,還有歷史塵埃,聽到的不只是專業講解,還有心潮起伏。設計者們用獨特的'心去感悟歷史,感悟藝術,作爲遊客的我們則聽到了來自先人的呼喚,內心不可抑制的思古幽情襲上心頭,讓人咀嚼得百味叢生。歷史與藝術的結合終究是一種絕世的驚豔,此刻,我們感覺同三千年前那個謎一樣的時代貼得很近,很近,這便是殷墟博物館最大的魅力所在!

這次旅遊,我也跟着你們再一次領略了殷墟的博大魅力,用心感受了三千年前的帝都歷史。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2

上週,我去了首都博物館參觀。最開始我是抱着“走馬觀花”的心態遊覽的,而到了最後,我才發現,原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卻不瞭解多少。

走進首博,可以用“豁然開朗”來形容。大型的中心建築物屹立在展館中。好像一名堅定的士兵一樣凜然。待我們熟悉了周圍的一切,導遊帶領我們走進南水北調工程館。一個個大屏幕,與一張張工程縮略圖映入我的眼簾。我領會到了勞動人民的不易和前人智慧的結晶。看到這麼多的偉大工程,我不得不拿起筆,紙,開始記錄。雖然我站在後排,但我也在認真地聽,不希望遺漏導遊所說的任何一個細節。

“好,下面我們來到一個羊主題的展館…”隨着導遊的聲音,我們漸漸來到了一個氣派的,以紅色爲主色的展館內。這個展館中擺滿了一切有關羊的文物。導遊告訴我們,這裏之所以以羊爲主題,就是因爲今年是羊年。這裏的文物將年年更換。這個展館可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既有用小篆,楷書草書等等撰寫的“羊”字,也有牧童騎羊的雕塑。精細的雕工使文物看起來生龍活虎,那一條條曼妙的紋路更可謂是錦上添花。

休整完畢,我們來到了一個專門展覽文物的,猶如迷宮的展館當中。這裏有古代的銅幣,有青銅鑄造的鼎,有溫潤的玉器,有精緻的衣飾。我想,這些塵封在玻璃櫃裏的文物,或許承載着古物千年的傾訴,或許承載着古人對未來無限的想象;或許承載着無人知曉的'祕密,或許承載着歷史的繁華與輝煌。這一切的一切,都承載了太多情感。

當你站在玻璃展櫃前,就好像站在了千年前的沙場前。“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那一個個泛着銅鏽的青銅杯,當年是否也曾被壯志豪情的戰士捧過?

參觀過展館,我心中的漣漪久久不能平復。好像意猶未盡一般品味着中華文化。身爲一名中國人,對於自己祖國的瞭解,是不是太少了呢?正是這次的遊覽,使我感受到了中華歷史所釋放出的精華。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3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參觀北京自然博物館和中國地質博物館,簡稱博物館遊。因爲是學校第一次組織參觀,所以我異常興奮。天還沒亮,我就在牀上翻來覆去,媽媽只好讓我早做準備。終於熬到了起牀時間,爸爸開車送我到學校的大巴,坐上車,沒過多久,就到了位於天橋的北京自然博物館,我們一個個迫不及待的衝了進去。

北京自然博物館又動物世界、昆蟲世界和恐龍公園等展區;動物世界又獅子、狒狒等標本。昆蟲世界中的標本可真不少,像蝗蟲、甲蟲和蜜蜂等;而恐龍公園內,一隻只恐龍正在“大開殺戒”,有的張着嘴四處亂竄,有的.在自相殘殺,霸王龍是它們中的一隻,它在恐龍羣中橫衝直撞,嚇得其它恐龍四散奔逃,迅猛龍也是其中的一隻,它是個“長腿將軍”,只要聽見一點兒咆哮聲,就立刻逃的無影無蹤。

接下來是看3D電影,雖然有身臨其境之感,但影片內容及其無聊,一羣螞蟻成羣結隊的搬一隻死蒼蠅。電影結束後,我們上了車,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談論着所見所聞,哎,又到了中國地質博物館。

中國地質博物館分四層,八個展廳:化石展廳,礦物展廳等。化石展廳內,陳列着翼龍、三葉蟲等古生物化石;礦物展廳裏有晶瑩的水晶、形狀各異的方解石……,它們都是珍稀的礦物,寶石館內有貓眼、鑽石、祖母綠等珍貴的的石頭。

還沒看夠,回去的時間就到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中國地質博物館,踏上了回家之路。車上,許多同學都在閉目養神,而我仍然沉浸在遊覽的回憶中,祖國真是地大物博呀!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4

我跟着媽媽去過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瀋陽故宮博物院,卻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落成以後一直沒去過,這個暑假終於來到我們省的博物館打卡,可高興了!

一進博物館大門,我就看見對面牆上的一幅巨畫,走近一點,再走近一點,咦?那幅畫怎麼模糊不清了?講解員解釋這是有馬賽克效果的,我返回原位,跟着講解員的解釋,看到了井岡山、看到了廬山、看到了滕王閣……江西的風景真美啊!館展分歷史、革命、自然三大展區,各有各的特色。以前我們對歷史展區看得多,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江西是革命老區,我們就直奔革命展區了。

進入革命展區,映入眼簾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個白色的大字和旁邊插着的一個火炬。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從江西開始燃燒的,我感到無比自豪。

館內陳列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分曙光映照、軍旗升起、星火燎原、紅色中華、浴血堅持、抗日烽火、迎接解放七大展區。每個展區都各具特色。在“軍旗升起”展區,我戴上VR眼鏡,感覺像親身經歷了南昌起義,親身經歷了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那種衝破黎明前黑暗的激動,讓我感受到中國革命軍隊創建的不易。在“紅色中華”展區,我看到一口井,旁邊豎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我們二年級的課文裏學過,看到這個親切的場景,我忍不住讓媽媽幫我拍了張照。

展館裏到處都陳列着紅軍的物品:破舊的軍帽、殘破的'軍旗、生鏽的軍號、漏洞的草帽……這些東西,顯示出它們的主人戰鬥時的激烈與奉獻。

參觀完博物館,我更加深刻體會到了“紅領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這句話的含義,心想:無數革命先輩的犧牲和奉獻,給我們換來的平安幸福,我一定會好好珍惜。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5

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要開館啦!這個消息讓同學們和我振奮不已。相信大家都記得上海老自然博物館的馬門溪龍的巨大身影。我們好想看看新館裏有什麼更加精彩的展品啊。沒想到,經過努力,我們竟然得到了提前進館參觀的機會,並能夠作爲主要參觀團體的國小生羣體,向館方提供自己的建議!

2月5日,我們十個小夥伴興沖沖地來到了上海自然博物館新館。剛邁進第一個主展區,我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新館的風格與老館大不相同――館內色彩明亮,光線充足,既宏偉壯觀,又不失自然清新。生命長河從二樓到一樓,以S形坡度緩緩彎曲下行,仿若生命演變的長河,各種生物種羣以原物大小的標本或模型形式展現,龐大的恐龍搖頭擺尾,還時不時發出來自遠古的吼聲,金絲猴頑皮和老海龜的沉靜,都在這裏得到的完美的體現。館內的展品琳琅滿目,令人不禁嘖嘖稱讚。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這樣兩個展品:

變色龍!在一個玻璃箱裏,一個渾身色彩斑斕的`小傢伙正趴在一片葉子上,它爬到哪裏,身上的顏色就會隨之變化。雖然這個知識我們早就瞭解了,但當我們親眼看到這樣的變化,還是非常地驚歎。小變色龍似乎知道來了這麼多的客人,也興奮地爬下了葉子,伸長了脖子,伸了出小舌頭一下一下地舔食起葉上的水滴來。那個可愛的樣兒惹得我們大家發出了一聲歡呼,急忙拿出照相機給它拍了段錄像留作紀念。

接下來,我們來到了“生命智慧“展區。一臺圓形的展示臺映入了我們的眼簾。展示臺的邊緣設有許多播放屏幕,中間則是一幅地圖。講解員老師笑着說:這裏有一個演化的故事:汪洋大海上有一個這樣的小島,島上有二十多種不同的鳥類,而研究表明,它們都來自同一個祖先!“原來,當原始的種類來到不同環境時,它們就會產生不同的變化,以維持種類繁衍的繼續。我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奧妙。同時,生命爲了適應自然的變化,展示了它無窮的智慧。相信人類也是一樣!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6

今天,我參觀了包頭的博物館,心情興奮極了。

包頭博物館的外觀很宏偉,讓人感覺它是高高在上的;裏面的裝修也很寬敞並且很明亮。

因爲前幾天是“七·一”,博物館展覽了“井岡山紅色精神”。展廳裏展出了那時紅軍穿的草鞋,蓑衣等,做工粗糙,草鞋上還有碎碎的草繩,穿上一定很難受,和我們現在穿的鞋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展出的還有那時的紅旗:三角紅旗雖破破爛爛,但卻無比鮮豔,看過後,讓人全身都充滿力氣。這當中還有一幅畫,畫中,毛主席穿着一身藍色軍裝,站在岩石上爲戰士們講話,和藹極了!

參觀完後,我們又去了另一個展廳,展出的是佛教的唐卡,唐卡上有着豐富多彩的`畫,每一個的筆跡都很細膩。有如來佛祖、四手觀音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有綠度母和白度母的畫像。綠度母全身呈翠綠色,很有特點。而白度母如同人間的絕色美人,白皙的皮膚,清秀的面龐,非常美麗。

在我們內蒙古出土的文物就更令我感興趣了。我最喜歡的有兩件,分別是“三素色薰爐“和”雙耳瓶“。三素色薰香爐的做工很精細,薰香爐像古代的房子,上面畫着似龍非龍、似蛇非蛇的淺綠色動物,旁邊纏繞着桃花樹枝,上面開滿了桃花,粉粉嫩嫩的,像小姑娘的臉蛋,特別可愛。

支撐爐子的是四個青綠色的柱子,柱子上雕刻着獅子頭,很是威武。雙耳瓶也很漂亮,青色的龍泉瓷上是密密麻麻的網,好像摔碎了一般,其實,這是龍泉瓷的特點,也是它被人青睞之處。瓶子的兩端各有一個類似耳朵的東西,這就是瓶子的“雙耳”。怎麼樣,好玩吧?

之後的美術館,真令我大開眼界。展出的書法、畫作和剪紙,各有各的美麗,各有各的亮點,讓人禁不住讚歎:“真美啊!”。

這次參觀博物館,真是非常有意義!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7

今天下午,我們乘車去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那可是一個放着“南海I號”的“水晶宮”!大家別提有多興奮了,一路高歌,恨不得長出翅膀一下子飛到“海絲館”去。一進展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個仿古船上用品。隨後,我們進入了真正的展廳,這裏擺放着各種閃閃發亮的瓷器。看,這是產自江西景德鎮官窯的碟,那是產自浙江。福建等地的碗……它們個個玲瓏剔透,在館內微黃色的燈光下泛着金光,上面的釉光滑無比,細膩清潤。瓷器上的花紋千姿百態,捲縮着,翻滾着,扭動着,猶如一條受驚的蛟龍,又像一隻冬眠的黑熊,有的圖案是凹進去的,有的又是凸出來,這一個個的瓷器看着看着,會讓人感到一股股透心的清爽。純淨。潔白,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彷彿置身仙境。

參觀完瓷器展館,我們來到了“南海I號”——這個神祕的宋代古沉船。這個長達30多米,高達4米多,寬達9米多的龐然大物爲什麼會靜靜地臥在海底下800多年呢?難道是因爲承載的貨物太多?不大可能;難道是因爲海盜的襲擊?也不可能;又難道是因爲遭遇了風浪?關於“南海I號”的沉沒之謎,種。種疑問,至今都沒有人能給出滿意的答案。忽然,我腦海裏浮現出了奇怪的一幕:商貿繁榮的宋代,高涼(今陽江)港口上,裝滿貨物的'“南海I號”商船正準備啓航,給海上絲綢之路的各國帶去各種精美的瓷器。下午,大家出發了,突然風起雲涌,暴風雨吞噬了整一艘船,瞬間人。貨。船都被甩到了茫茫大海,“南海I號”慢慢地沉入了海底深處……

過了好一會兒,我醒過神了,隨着隊伍進入另一個展廳,這裏展出的是除瓷器外的其他物品,以及當年船員生活的模擬展示。

一個小時一下子就過去了,快樂的時光過得真快呀,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海絲館”。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8

天津作爲中國近現代的先驅城市,百年激盪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蹟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館在展示近代中國歷史方面擁有着無可比擬的權威性。天津博物館新館開門納客已將近半月,很多人的觀後感都是新館充滿時代感、突破了博物館的傳統印象,總之歸納起來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發展史其實幾經曲折?此次“重展新顏”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麼“門道”可看?

天津的沃土滋養了近現代博物館的萌芽。據天津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克介紹,中國早期的博物館的產生基本是沿着兩條路徑,一種是由外國傳教士創建的或是附屬在教會學校中的.博物館,另一種就是由國人自己建的博物館,多少與當時的博覽會有點關係。而談及國人自建博物館的拓荒者,就要說到創建了天津教育品陳列所的陳寶泉。陳寶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在策劃效仿日本博物館成立中國人自己的博物館。陳回國經過準備,於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閣成立了教育品陳列館,並受到社會的熱烈歡迎。據當年《教育雜誌》引用《日日新聞報》9月1日—29日統計,陳列館共接納了觀衆7121位,特別是其中有女觀衆2251位,這個觀衆量今天看來對於一個小博物館也不算少了。

陳克特別指出天津的這座教育品陳列館,其實比現在被很多人認爲的中國第一座國人創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要早,除了根據張謇日記記載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還在規劃外,《南通市志》也認爲南通博物苑在民國元年(1912年)才建成開放,而天津教育品陳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經開門納客了。雖然只是個專題博物館,雖然後來被合併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陳列館應該是中國人建的第一個博物館。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9

中秋時分,雲南省博物館正舉行《深海奇珍》展覽,我趕緊向老爸申請“特批”,經過他的同意後,我興高采烈的進了展廳。

進入展廳以後,我們繞過一個幕牆,展廳立即變得漆黑起來,彷彿從淺海一下子潛入了深海。我生怕冒出一個怪物,突然看見前方有亮光傳來。定睛一看,哦!原來是第一個展品——“的裏雅斯特號”潛艇模型,它曾經在1960年潛入海洋最深處——馬裏亞納海溝,下潛深度10916米。“哇噻!”我不禁歡呼起來。接着,我們又參觀了海蜘蛛、玻璃水母等深海生物。四面八方的幕牆上粘貼着海底圖片及海洋知識簡介,我如飢似渴的閱讀着。不知不覺之中,展廳的`光線越來越暗,我留意到幕牆上的小字:600米,這麼說來,這裏的光線相當於600米處的深海。我正在爲自己的小發現得意之時,卻在幕牆上看到了許多慘劇:人類利用底拖網來捕魚,使魚兒無處藏身,但僅僅一次這樣的捕魚也會一次性毀了數十個珊瑚礁,而形成一個珊瑚礁往往需要上萬年,這無異於毀滅歷史的見證與記載。不僅如此,我還看到了人類捕捉鯊魚的資料,通常人類都害怕鯊魚,其實鯊魚有更多的理由害怕人類,20xx年,全世界只有4人死於鯊魚而有1億多頭鯊魚死於人類之手。

看完這一切,展廳也到了盡頭,我又喜又悲,喜的是認識許多海洋生物,瞭解了很多海洋知識;悲的是爲海洋生物的慘劇感到無比惋惜。我覺得,當人類真正征服海洋及大自然的那一天發生時,不是人類無限的索取,而是同海洋及大自然和諧共處。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0

星期天上午,陽光明媚,蝶舞蜂喧。我和媽媽興高采烈地來到餘姚博物館參觀。

遠遠望去,博物館是一個長方體的建築,青瓦粉牆,非常獨特。

走近博物館,門前還有一個研學隊伍在拍照呢!他們一個個揮舞着小紅旗,非常威風。我和媽媽來到了餘姚博物館內,“迎接”我們的是一位老翁,他頭戴斗笠,兩手握着一根細細的竹子,撐着一葉小小的扁舟,好像載着餘姚七千年的歷史向我們駛來。我們再往裏走去,裏面展出了許多文物:有戰國時期的薰爐、西晉時期的雞首壺,還有元代的粉彩大盤……啊!歷史上的餘姚是多麼富饒啊!

緊接着,我們就走上館內的`“通濟橋”,來到了二樓。印入眼簾的是學堂一樣的陳設,桌上端端正正地擺放着文房四寶。往裏走,經過了介紹餘姚四先賢的走廊,讓我瞭解了餘姚名人可真不少,內心充滿了敬仰之情。隨後,我們又來到了“古城餘姚”。好一個熱鬧的街市,街市上有着許許多多賣蔬菜的攤子,攤子上有胡蘿蔔、茄子、玉米等。我們還看到街邊的戲臺上正在演出的是餘姚最出名的灘簧,舞臺上的演員一個個畫着濃濃的妝,穿着美麗的衣裳,正在賣力表演。臺下還坐着幾排觀衆,他們一個個拿着西瓜,一邊看着表演一邊大口大口地吃着。我心想:這不就是現在的“吃瓜羣衆”嘛。往左邊瞧,古橋上有一隊人在舞龍,前面的在鳴鑼打鼓,一位官人正坐在轎上巡遊。我和媽媽還駐足觀看了關於餘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製作視頻,學到了不少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參觀結束後,我和媽媽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博物館。回家的路上,我感到此行真是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歷史文化知識,期待着下次再來參觀時有不一樣的收穫。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1

廣東省博物館籌建於1957後,至1959年10月建成,三層陳列樓層場面積爲2300平方米,主要收藏和保存廣東歷史文物(以出土文物爲主),舉辦陳列展覽,開展宣傳教育。1992年底又建造一座具有現代化設施的新陳列大樓,建築面積1。32萬平方米,有13個展廳,2個客廳和一個學術報告廳。30多年來,博物館文物藏品從4000多件增至12。4萬件,有陶瓷,字畫,端硯,金木雕,錢幣,出土這物等一級文物300件以上,圖書資料5萬餘冊,舉辦過各種陳列展覽上百次,受到國內外賓客和廣大觀衆的讚賞,在華南及海內外都享有一定的聲譽。

我們聽着解說員的講解,不禁對我們的悠久歷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追溯到幾千年前的中國,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

生命的'足跡讓我們冥想,革命先烈讓我們自省,祖先們的智慧讓我們敬畏。遠古的生命雖已遠去,但生命的足跡卻永遠存在,在地球上永恆在存在,各種遠古的生命的化石爲現代的我們留下我們那無聲去美麗,永恆的痕跡。

自然界無奇不有,一種種不同的石頭,即美麗又神奇,經過自然界這個美麗的畫筆描繪出了人間最自然,純樸的藝術品。

這就是自然界。生命一代接着一代,不斷地繁衍生息,永恆的足跡讓我們冥想,經過自然界每一分每一秒地衝試,有些事已淡去,但那最自然,最純相樸的藝術品卻永遠會停留在我們心中,永遠綻放着那美好的花朵。綻放着那美好的花朵。

博物這行,收穫挺多,唯一遺憾之處,時間倉促,很多地方都沒細勘察探,只是過了下眼睛的洗滌,心靈的一種衝擊。

這次參觀,真的收穫不少,開拓了我們的視野,大學生活確實豐富多彩,星火學社真的帶給了我快樂,以後我一定會多參加類似這樣的一些活動,增加自己的見識,不斷地提升自己,同時,也希望學院能夠多開展這樣的活動,給我們一個提升自我的平臺。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2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原名“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館藏文物達十萬餘件,參觀省博物館觀後感。其中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國的青銅器,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窯口的青瓷,會稽古銅鏡和湖州古銅鏡;明清浙籍書畫家的作品等,均爲聞名遐邇的文化瑰寶。

浙江省博物館舊館址的一部分爲江南著名藏書樓文瀾閣。1993年,浙江省博物館改擴建工程竣工,新館佔地面積20400平方米,博物館裏有幾個場館,分別是歷史文物館、青瓷館、書畫館、錢幣館、工藝館、禮品館、呂霞光藝術館、常書鴻美術館、明清傢俱館、精品館等十個展館。館舍建築以富有江南地域特色的單體建築和連廊組合而成,形成了“園中館,館中園”的獨特格局,樓閣亭榭,以長廊逶迤相連,掩映於湖光山色間,成爲天堂杭州一處耀眼的文化新景點。

浙江省博物館舊名西湖博物館,1931年更名爲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改稱浙江省博物館。該館原設歷史文化和自然科學兩大業務部門,1980年分出歷史部文物組,成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4年分出自然科學部,成立浙江省自然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是浙江省內最大的集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的.綜合性人文科學博物館。有關數據顯示,該館館藏文物十萬餘件,其中一級品158件。藏品有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的人工栽培稻和漆碗;良渚文化的綢片和麻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各種青銅兵器、青銅農具、印紋陶和原始瓷;從東漢至明代各個青瓷窯系的一批標本;還有大量的古今書畫。不久我們參觀完了,便回家了。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3

大年八年級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蘇州博物館遊玩。博物館新館的建築顏色黑白相間,十分淡雅和清新。它和周圍的民居互相映襯,十分和諧。蘇州博物館新館建成於20xx年10月,是蘇州地方歷史文化綜合性博物館。它是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內有文物3萬餘件,以出土文物、明清書畫和古代工藝品爲主要特色。走進蘇州博物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巨大的人造瀑布,從瀑布上流下來的水很乾淨,清澈見底。水流到池底,濺起許多小浪花。池中有許多小金魚,有紅的,有黃的,還有兩色相間的。它們一條條色彩豔麗,十分好看。離開人造瀑布,便到了一個“爭伯春秋”展館。走近去,我便看到了好多的青銅器、玉器、瓷器和翡翠做的物品。有用玉雕的玉佩、有五代祕色瓷蓮花碗,有玉如意。我印象最深的要數五代祕色瓷蓮花碗了,它構思巧妙,端莊有資,好像一朵盛開的蓮花。它的碗胎呈灰白色,細膩緻密,上面的顆粒均勻、純淨,十分美麗和淡雅!

許多人都圍在它身邊細細的觀賞它。它是蘇州博物館的珍藏之一。接着,我們又來到了“雕鏤神功”館。正當我看着核桃雕的時候,爸爸急匆匆地叫我過去。他葫蘆裏賣得是什麼藥呢?爸爸把我帶到了一個巨大的象牙雕跟前,聽說這象牙雕本來是一對的,其中一隻在圓明園燒燬時失蹤了。現在保留着的象牙雕弧長差不多有兩米,上面雕刻着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小孩在玩耍,有女人在織毛衣,有大人在買東西,還有老人在樹下乘涼,他們都好像都活了一樣,一個個呈現在我們面前。這樣精美絕倫的作品,要經過許幾年雕刻才能完成。

蘇州博物館,你讓我感受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讓我看到了那麼精緻的展品。你不愧是蘇州的一顆璀燦的明珠!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4

今天是農曆初六,我和爸爸、媽媽、叔叔、嬸嬸、弟弟兩家人一起去首都博物館,在大門口有5只小兔子在兩旁站着,爲我們拜年。吸了衆多遊人來合影留念。

生肖文化展在首博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年,每年都以其歡快、喜慶的氣氛受到觀衆的喜愛。與那些讓人們心中產生敬畏的生肖動物相比,兔子那憨態可掬的模樣,善良溫厚的個性更容易受到人們的喜愛。

本次展覽共分爲四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寶兔魔盒。“魔盒”即是知識的“寶盒”。選擇從古至今帶有兔子形象的物品集中展示,有戰國的青玉土浸小兔、遼代的木十二生肖(兔)、清代的白玉八卦十二辰圓佩、現代的.糕點模子、壓勝錢……這些活潑生動的兔形象實物與資料詳盡的多媒體小片搭配展出,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兔文化發展脈絡圖。

第二部分是寶兔送福。注重與觀衆的互動和交流,展館引進了高科技的“擴增實境技術”,使觀衆和屏幕中的主持人進行實時交流,並由動畫兔子將新年的祝福送給我們,這種妙趣橫生的互動方式相信會給每位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我還和屏幕上跳出來的主持人遊戲互動呢!

第三部分是寶兔劇場。木由中國木偶劇院的叔叔阿姨爲我們表演《小羊過河》、《蝸牛刷牙》、《過橋》等經典劇目。第四部分是寶兔樂園。

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爲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採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展廳安裝智能化控制溫溼度的空調系統,保證展廳內觀衆活動的空間是舒適的溫溼度,而展櫃內保持利於文物保護的溫溼 度。

作爲一名小遊客,我們應該遵守參觀注意事項,愛護展館設施和展品,不在展廳裏亂跑亂叫,保持館內衛生。

看完了這些我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首都博物館,我的腦海裏還不斷浮現上面的圖畫,它太壯觀了!

參觀博物館觀後感15

民俗展廳:(民俗文化,是人類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爲適應環境而產生的約定俗成的行爲方式和文化現象。其中包括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歷史和社會生活的生動反映。它紮根於羣衆之中,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既是世代傳承,又是發展變化的,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此主題展覽共有"區域民俗"、"廣府民俗"、"客家民俗"、"海洋文化習俗"四大部分,以廣府和客家民係爲主的傳統民俗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又因瀕臨大海,扼守珠江入海口,自古以來由於海洋經濟、海上絲路貿易的發展,又演繹出氣象萬千、絢麗多姿的海洋文化習俗。深圳民俗文化發源於小農經濟時代,在農耕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精華,既豐富,又兼收幷蓄,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它繼承了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並在改革開放後得到復興和創新,與時俱進,注入了新時代精神。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猶如強力的磁場,爲本地羣衆所喜聞樂見,吸引了衆多海內外遊客。"只有民族的纔是世界的",隨着深圳向國際化城市邁進,民俗文化將作爲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成爲世界人民觀察和了解深圳社會與文化的`一扇窗口。———摘自深圳博物館民俗文化介紹)接着我們走進了"民俗展廳"。進入了集市貿易區,看着那條長廊,有賣藥、賣服裝等等,感覺像是走進了古代貿易市場,很想去消費一下,這才明白這是展館。

走出集市貿易去之後我又看到了一位很認真的真在編織的老大爺,這裏的編織作坊意韻豐富,在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是很難見到這樣的作坊,即使在農村也很難見到。豆腐作坊、打鐵作坊等等,這些都展示着古代人民的辛勤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