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15篇

觀後感1.78W

細細品味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博物館有感15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1

星期一下午,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坐車到伊犁州博物館參觀。那裏的展品種類繁多,造型奇特,參觀以後真是讓我回味無窮。

從學校乘車到博物館的途中大家說說笑笑,不一會兒就到了博物館。我們走進博物館,不禁驚呆了,在展覽櫃前,我們看到了許多文物,這些文物中有不少草原文物精品,比如大型的草原青銅器、鹿石,以及草原石人、銅幣等。聽館內講解員介紹,這裏的一些文物珍品還參加過國外展覽。

跟着講解員阿姨我們又看見了展示有舊石器、細石器、青銅器、骨器、陶器以及鋤耕農具等珍貴文物,最重要的是我們還見識了伊犁州的地貌沙盤。在講解員阿姨的講解下我們還了解到了哈薩克族的娛樂活動、哈薩克族的風俗習慣、哈薩克族的手工藝品、哈薩克族的飲食、哈薩克族的服飾、哈薩克族的氈房等。

最後,屬於自由活動,我們來到博物館三樓,發現了一個四周鑄着八條龍,每條龍口裏含着一個小銅球的地震儀。大家還做了測試,震動哪個方向的龍頭,哪一條龍口中的銅球就會吐出來。通過大屏幕中講的防震知識,我知道了,如果其中一個方向的龍口中吐珠,就預示着那個方向會發生地震了,這應該就是東漢時期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太神奇了!

最後活動在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同學們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的笑容。我們收穫了很多知識,希望下次還能來這裏參觀。

參觀博物館有感2

元旦第三天,媽媽和哥哥去參觀柳州博物館。

柳州博物館位於人民廣場東側,這是一座宏偉的建築,呈灰白色。裏面有很多展廳。我們去了古生物展廳、歷史展廳、青銅展廳、扇子書畫展廳。

我們首先來到古生物展廳。它被裝飾成一個洞穴。我看到了海百合化石。它們就像長莖的荷葉。好美!媽媽說海百合是動物。我還看到了兩個大恐龍骨骼化石,它們是樑龍和霸王龍。有很多古生物化石,真的讓我大開眼界。

我們又來到了歷史展覽館,裏面陳列了很多古代的東西,展示了柳州從古至今的歷史。印象最深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塑像,因爲做得像真人。我媽告訴我,柳宗元在柳州當官的時候,曾經放奴婢,興辦學校,鼓勵百姓挖井種柳種橘子,爲柳州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所以我們柳州人代代懷念他,後人尊稱他爲“柳柳州”。聽了母親的話,我更加佩服柳宗元。我也喜歡逛老街,那是模仿柳州老街建的,那裏有賣布的,賣米的,賣雜貨的,賣鐵的。每當遊客經過時,感應聲就會釋放出顧客與店主的對話,讓人身臨其境。太有意思了!

然後,我們參觀了青銅展廳裏的青銅劍、銅壺和銅鼓...這些青銅器非常古老,最早的是戰國時期的。許多青銅器是藍色和青色的。媽媽說銅是和空氣發生化學反應形成的。

扇面書畫館有很多扇面書法和國畫,大多是古代的。那些國畫包括山水、花鳥和人物。

我覺得柳州博物館真的很有意思!

參觀博物館有感3

餘姚素有“文獻名邦”之稱,文物古蹟舉世聞名。尤其是河姆渡遺址,這是我們祖先創造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的搖籃,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歷史了。

漫步在博物館廣場,首先印入眼簾的是“河姆渡遺址博物館”這八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這還是江澤民爺爺親筆題的呢!

去發掘現場會使你大開眼界,河姆渡古文化遺址是當地村民在1973年夏天興修水利時發現的,先後兩期共發掘2800平方米,經專家們的分析研究和放射性碳14的科學測定,確認河姆渡早期文化遺存,距今已有六千九百多年的歷史,總面積達4萬平方米,是屬於我國早期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經兩次考古發掘,發現它由四個互相疊壓,又有內在聯繫的文化層組成。第一、第二層距今5000至5500年,屬母系氏族公社末期;第三、四層距今約六七千年,屬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每個文化層裏,都有大量的文物、遺蹟。

更使人驚歎的是,在河姆渡遺址的第三、四文化層中,發現了大片木構建築遺蹟,經古建築家鑑定,河姆渡先民的住房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幹欄式”建築。這種已經成熟地使用榫卯的木結構建築,設計之科學,規模之宏大,不僅是我國所罕見,亦是人類建築史上最早的傑作。如果說發掘現場使人大開眼界,那麼文物展覽廳會使你歎爲觀止。一跨進博物館大門,展現在眼前就是第一展廳,這裏陳列着遺址中出土的大量動物骨骼,有鳥類、爬行類和類等,展示了昔日河姆渡是古木參天,水草茂密,虎吟象吼,魚躍雁飛,一派生機盎然的動物世界。

走過通道,來到第二展廳,這裏展示的是“稻作經濟”,形象地反映了稻作農業及漁獵採集活動,令人稱奇的是展出的一些7000年前人工栽培的稻穀芒刺清晰,顆粒飽滿。同時展出的還有骨耜、木杵和石磨盤等全套耕作、加工工具,以及帶炭化飯粒的陶片和以夾炭黑陶爲主的鉢、釜、盆、罐等容器,不僅充分證明了我國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而且說明早在7000年前我們東方民族的飲食習慣已基本形成,飲食文化已很豐富了。

轉彎進入第三展廳,讓我們領略了創造了許許多多奇蹟的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工藝,生動逼真的陶塑,優美的刻畫裝飾與絢麗的繪畫,展現了河姆渡先民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在展出的衆多藝術品中,以象牙雕刻件最爲珍貴,作爲遺址標誌的“雙鳥朝陽”碟形器最爲醒目。徜徉在遺址公園,目睹着河姆渡人各類生活、生產場景,面對着這些河姆渡人創造的原始文明,耳邊彷彿傳來了河姆渡人用骨哨吹奏的悠揚的曲調,在向你傾訴着那段歷史,不由得使人思緒綿綿。

河姆渡先民以其勤勞的雙手、非凡的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原始文明。身爲河姆渡人的子孫,應該知道光輝燦爛的河姆渡文化值得我們驕傲,也值得我們去更深入地研究。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刻苦學習,長大了,爲祖國,爲家鄉創造出更偉大、更輝煌的奇蹟。這樣,我們纔不愧爲河姆渡人的子孫。

參觀博物館有感4

20xx年10月24日下午,我院團委組織參觀了石河子軍墾博物館。還未進入館中,一座高大的王震將軍雕像便屹立在門前。王震將軍是誰?石河子爲什麼叫兵團城市?以前的我並不瞭解。

後來我知道了,在毛澤東主席的命令與王震將軍的主動請纓下,屯墾戍邊的號角吹響了。1950年2月,王震將軍與陶峙嶽將軍率領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石河子市,拉動了“軍墾第一犁”,創建了比共和國僅小一歲的“戈壁明珠”——石河子市。在這冬日嚴寒漫漫,夏季短促酷熱的戈壁灘上,他們用鋤頭、坎土曼、木犁和自己的雙手,開拓了我們腳下的幸福沃土。這裏的一切都要歸功於那些老一輩的軍墾人們。這座軍墾博物館,便是爲紀念這些英雄人物事蹟而建立的。

進入展廳,一幅巨大的浮雕映入眼簾:老幹虯枝的胡楊樹,巍然屹立的天山,一把鋼槍一柄鋤頭交叉在一起,上方是一書軍委要求14個師屯墾戍邊的命令。輾轉向右是關於中央軍進疆的歷史背景與進軍路線,幾位將軍的半身雕像與個人舊物。上到二樓,“軍墾第一犁”深深地扎入土裏,幾件鏽跡斑斑的鋤頭與那“坎土曼之王”沉默着。簡陋的播種機,昏黑的煤油燈,擰巴的腳手架……工具雖然簡陋笨拙,卻創造了不平凡的奇蹟。老一輩的軍墾人就用這些工具和開墾新疆的熱情與決心,用雙手造就了這年輕又偉大的城!他們穿着單調的軍大衣,幾乎被磨穿的襯衫,打了一百多個補丁的棉衣;吃着鹽水和辣椒麪下飯,煮麥粒和玉米充飢;住在悶熱的地窩子裏,在兩面牆上打個孔,兩間屋子共用一盞煤油燈;用人力在幾百公里外的林區運來木材。一個月一根,五千多次的往返,都是他們用步子丈量的啊!反觀如今的我們啊,已是幸福太多太多。

再往後,我看到了留聲機、電視機、拖拉機等等,戰士們的生產生活條件變好了。也有讓我感動的東西:女戰士在自己的棉襖領口繡上花邊,將士們在地窩子裏喜辦婚禮,自此永遠地留在了新疆……

曾經,我以自己是新疆人而驕傲,卻根本不瞭解這個用汗水灌溉,腳步丈量,雙手開闢出的西部樂土。前一輩的身軀大多已經像王震將軍那樣永遠留在了天山,但他們的精神永遠流傳。“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將永遠烙印在我們心中。我們要努力學習,勤勞奮鬥,讓兵團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觀博物館有感5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學校組織三至六年級的同學們去汽車博物館參觀。我們的心情無比激動,期待着揭開汽車博物館神祕的面紗。

到達汽車博物館,一進門,我們便看到了各式各樣,令人目不轉睛的汽車模型。我印象最深刻是蒸汽車展示。這些車的樣子十分簡陋,外型也不美觀,可當時製造它們的人們付出了很多心血,才創造出這樣古老而偉大的發明。看到這裏,我不禁聯想到,在那個技術落後的時代,能有這樣的發明,真是了不起啊!我們還參觀了一輛被拆分了的汽車,這輛車的結構碎片被細繩吊着,這樣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內部結構。汽車零件多得數不清,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圓,有的尖。平時我們看一輛汽車的外觀,會覺得很簡單,不就是安個外殼,裝幾個輪子,安幾扇窗,裝幾個燈嗎?誰知道它的內部結構竟然這麼複雜,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四處參觀,應接不暇,不知不覺就到了集合時間,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汽車博物館。

這次的參觀,十分有趣,而且意義重大,教會了我許多道理和知識。我懂得了,不管在什麼地方,只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一些細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參觀博物館有感6

20xx年5月20日,週五的下午,當我們驅車趕往寧波幫博物館的路上,一路上小雨淅淅瀝瀝,霧雨朦朧中的寧波幫博物館漸漸映入眼簾,而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博物館有那麼大,建築的冷色調更是讓人感受到寧波幫的那種沉穩大氣。進門聽見一位師父說"也就寧波幫的人能出錢建這麼氣派的博物館了".這多少也是表達了他對寧波人能夠如此團結一致的精神的讚美吧。

領完門票,我們一行人跟隨講解員參觀了一樓的展廳,讓我對寧波幫有了基本的瞭解:寧波幫誕生於唐宋,歷經明清的考驗,民國的洗禮,一直髮展到今天,不僅因爲命運的眷戀,更因爲寧波幫人士不居人後的開拓精神,那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豪情。寧波幫人士憑藉經商致富,"誠信務實"是對他們真實的寫照,也是寧波幫在衆多商幫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更令我欽佩的是,無論老一輩還是新一輩的寧波幫人士,總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一顆顆火熱的赤子之心,爲祖國的騰飛默默的做着貢獻。

沿着展廳而上來到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艘精緻華美的船模,整個房間,櫃子裏陳列的,牆上畫着的,幻燈片上放映着的都是船隻,不同造型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用途的,突然想起航運業是寧波幫的主要經營業務,不由得再次看了一下那些精美的船模,這普普通通的船隻,竟然將小小的"寧波港"託舉爲震驚世界的"航運帝國".由衷的佩服寧波幫人士因地制宜的本領,既然身處沿海,就充分利用沿海的優勢,這正是寧波幫人士的睿智。離開船舶展廳,各色店鋪令人眼前一亮:藥鋪,錢莊,絲綢等店鋪,當鋪那古樸的裝飾,令人恍惚中似乎置身古代,猛然回神,原來,各行各業都有寧波幫人士活躍的身影。歷史上功成名就的人數不勝數,但爲世人所牢記的卻屈指可數,是什麼讓寧波幫爲世人所敬仰呢?"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是的,正是那份鄉土情結,那深深埋藏在寧波幫人士心中的愛國情懷:捐助貧困地區,參加慈善捐款,捐資籌建寧波大學他們是真正的實幹家,沒有激烈的言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最樸素的民族觀。參觀完寧波幫博物館,我被寧波幫人士的精神深深折服:那份馳騁商場的勇氣,那份獨具特色的睿智,那份熱愛祖國的情懷!感謝寧波幫!祝福寧波幫!

參觀博物館有感7

武漢是一個人歷史悠久的城市。暑假,媽媽帶我坐飛機去了這個古老的城市。一下飛機,還沒來得及坐一下酒店的牀,我們就馬不停蹄去了湖北省博物館,

一下出租車,一座莊嚴雄偉的建築屹立在我的眼前,好大的博物館啊!一走近博物館一樓,古人用的劍、茅、戟……還有古代軍人的鎧甲、頭盔陳列在各個角落,這簡直就是一個古代的戰場。

最光彩奪目的無疑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顧名思義,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小國越國國君勾踐的劍。走近一看,這把青銅劍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可卻仍然不損當年的威風。走近仔細觀察,整把劍比大廳的劍都要長,把手之上鑲嵌着藍色寶石,十分耀眼,美輪美奐。

看着這把劍在櫥窗裏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我眼前彷彿浮現出了越王勾踐緊握着這把青銅劍,一馬當先,率領着千軍萬馬在戰場上展開激烈的戰鬥。只見他殺入敵陣,運劍如飛,手中的青銅劍頓時削鐵如泥,只要寒光一閃,一個敵軍就轟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風呀!

除了越王勾踐劍,博物館裏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展覽品!有古代的、有民國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那南昌起義時用的大炮和我在電視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越王勾踐到抗日英雄,我在湖北省博物館深受歷史的洗禮!

參觀博物館有感8

10月2日,我和我的好朋友席關承一起去參觀碑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半池。爲什麼是半圓形的池子呢?原來,孔子曾說知識的路是沒有盡頭的,學無止境,所以半池不是一個整圓而是兩個半圓。在碑林裏,我看到了刻在石碑上的我國著名書法大師王羲之的字,他的字猶如戰場上打仗的招式一般,每一筆都鏗鏘有力,又剛柔並濟。要不是石碑上罩着玻璃,我真想親手在石碑上臨摹一下王羲之的字,想感受一下他當時寫字是的力道與瀟灑。隨後,我又來到了歐陽詢的皇甫誕碑前,我激動萬分。因爲歐陽詢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法家,我也在課外練習寫毛筆字,練得就是歐陽詢的歐體字。這次來到碑林,看到刻有他的字的石碑,他的字寫的鋒棱外露,字形瘦長,使人感受到他的書法險峻、勁峭,讓我對學習書法更有動力,更有目標。我一定也要練得一手好字。

我和席關承還參觀瞭如何將書法作品拓到石碑上的工藝。從洗碑到貼宣紙,然後刷平宣紙,用母子拓包沾墨,上墨,到揭宣紙,晾乾,最少要七八道工序。石碑隨着拓碑的次數增多會有磨損,但給我們後人學習書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碑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裏面有歷代書法大師的驚世之作。我以後一定要刻苦練習書法,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好好的繼承下來。

參觀博物館有感9

今天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參加了南寧記者團組織的參觀博物館活動。

講解員的講解讓我對中國廣西曆史有了更深的瞭解,這裏不僅有精美的瓷器、銅鼓,還有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工具。

大家知道什麼是瓷器嗎?瓷器就是土與火的結晶,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比如:原始瓷,是戰國時代的,這原始瓷既不屬於陶器,也不屬於瓷器;錐刺紋雙系瓿,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東青釉萌蘆瓶,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窯變釉蟠龍魚簍尊,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

銅鼓是南方少數民族獨有的樂器,古時候是財富和權力的象徵。廣西博物館珍藏的翔鷺紋銅鼓大約是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的,這翔鷺紋銅鼓是國家級的文物。古人先把銅鼓當作鍋來煮飯,但是後來人們發現,把銅鼓倒過來可以敲出聲音,後來就變成了打擊樂器。現在的銅鼓,人民一般都是用來慶祝節日。

石器時代的出土的工具,楔形雙肩大石鏟,是由工具磨成;它們是古人用來祭祀神靈,祈求糧食豐收的供品。當然,大石鏟不是用於農業勞作的。 還有手斧,是古人用於挖打獵物或是勞作的。距今約80萬年。

除了以上所說的,博物館還陳列了許許多多國家級的文物,也有非物質的文化遺產,如甌駱遺粹。所謂的“甌駱”是指兩千多年前居住在廣西的兩大部族,“甌駱”是對他們的簡稱。

這些都是歷史的氣息,是中國的文化,更是國人的驕傲!都說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到博物館來,多瞭解我們的文化和歷史。

參觀博物館有感10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去參觀運河博物館。

在路上,我就已經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蹦蹦跳跳地一路前行。瞧,那就是運河博物館嗎?哇,好漂亮!好氣派!好壯觀!房屋上那一片片拱形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還把使人清新的綠色撒落到每一個角落,無不讓人心曠神怡。

一進去,我就感到了濃郁的古代氣氛,所有裝飾品,建築物都是古代形式的,讓我不禁感到有些陌生。裏面有許多精緻別樣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面銅壁了。結實的銅板上,雲霧繚繞,幾條龍在上面游來游去,這彷彿是宮殿階梯中間的游龍圖,十分壯觀,十分雄偉。

現在,我已覺得沒那麼陌生了,反而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

再往裏走,會看見一些褐色的木塊,上面用醒目的黑色字體告訴我們有關京杭大運河的知識。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爲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我看着那些彎着腰,埋頭辛苦工作的勞動人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把一生時間都奉獻給了祖國,不顧一切,不惜代價地辛苦工作着。祖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背後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民。在這裏,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11

在11月21日這天,我們的王麗明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端、發展的歷程中,積澱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文化遺存,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並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中國地質博物館位於西四,一個很熱鬧的充滿着老北京的風情的路段,所以佔地面積並不大,但是裏面豐富的礦物展覽讓我們大開眼界。老師和我們在地質博物館的門口合了影然後入內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

我們首先參觀了一樓的地球廳,一個巨大的地球儀首先映入眼簾,它繞地軸運動不停的轉動彷彿在向我們展示它巨大的力量。地球廳分爲東西兩廳,東側展廳用模型的方式爲我們展示了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及其原理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體會到了地球內力作用的強大與奇妙,而那仿造的地震後的房屋更讓我們心驚膽戰。西展廳主要以介紹外動力地質作用爲主,並運用模型和多媒體設備向我們展示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這證明地球無論是內力還是外力都是巨大無窮的,是足以讓我們敬畏的神祕力量。

礦物岩石廳中有無數的礦物晶石,他們千奇百怪、五顏六色。這裏有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寶石,有巧奪天工,各具特色的玉石雕刻。有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彩石製品,還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各種名硯,這裏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各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家級珍品。通過它們的顏色特徵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鑑別方法,自己區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在博物館裏我們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並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構,直觀地認識寶石。無論礦物還是晶石的形成,都有嚴格的要求,並且要經歷成千上萬年甚至上億年才能形成一小塊,這足以說明它們有多麼珍貴。

在所有的展廳中,寶石廳展示的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最使我們驚歎和震撼。在這裏我們瞭解到寶石按其價值特徵可分爲三大類,即高檔寶石、中檔寶石及低檔寶石。每一類寶石由於生長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自獨有的特性。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非常簡潔,但是在課堂上老師曾經講解過也用電腦向我們展示過,所以認起來並不吃力。使我們感慨的是,這些精美奇特的寶石標本生動的向人們訴說着它們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它們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之後我們來到史前生物廳,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許多動物的化石,古生物化石指是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鑑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蹟,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在展廳裏,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爲線索,系統的介紹了地球史前生物產生,進化,滅亡的過程。此外,該展廳還陳列了大型魚龍化石、“中華龍鳥”等原始鳥類系列化石,山頂洞人遺址中發掘的石器、石珠、骨針、骨飾,以及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雲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在這裏我們可以生動的體會到生物進化過程的艱難以及生物在大自然變化前的脆弱,以及時間匆匆流逝,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國土資源廳分爲四個部分,即土地資源--介紹了土壤的形成過程、我國土地資源分類、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展示我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的主要礦種的產地以及礦產與人類關係、礦產資源的可持持續發展。我國的海洋資源--重點展示我國沿海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極地考察標本。我國的測繪工作—以我國的版圖作爲主題,從測繪技術的發展歷史到測繪工作取得的成就。

通過一個上午的參觀學習,作爲博物館同行的我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地質科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感受到了作爲一個國家級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陳列展覽內容全面、形式飽有特色,尤其在展覽的主線設置、室內景觀的佈置、互動設施以及多媒體運用等方面融入了爲觀衆服務的人文設計理念,是公衆接受科學教育的理想場所,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參觀博物館有感12

國慶假期第三天,爸爸帶我參觀了西安碑林博物館。這個博物館我早就聽爸爸說過了,聽說裏面有很多古代書法名人寫的作品,喜歡書法的人都會去那裏參觀,而且還不止去一次呢。

爸爸向我介紹:西安碑林博物館,是全國最大的石質書庫,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爲它裏面碑石如林,藏石達3500餘件。

走進碑林博物館,天啊!真的是碑石如林,石碑多得讓人眼花繚亂。爸爸帶我一個碑一個碑的欣賞,向我詳細講解每個碑文的意思和寫這些字的人和他們的故事。我印象最深的是《石臺孝經碑》,這塊碑是由唐玄宗親筆書寫並註釋的。這塊碑樣式非常獨特,四面都刻的字,碑的最上面刻的是一條巨龍騰飛的圖案,它還有三層碑座,每一層都刻有精美的圖案。那石碑上都畫上了一個個格子,格子裏是用楷書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個字,格子旁邊的小字是對該字的註釋。可以看出,唐玄宗對這種所謂的小事都這麼認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來我們去的是7個大型石碑展室,展室裏的石碑有着各種各樣的造型,每塊碑上記錄了豐富多彩的故事。不僅有李斯、王羲之、顏真卿等書法家的傑作,還有《畫裏藏字》碑,猛得一看,是畫了一幅漂亮的竹子圖,可當我仔細看,那些竹子其實是字,寫的是一首詩,非常有趣!還有的碑刻的是地圖,地圖的距離都量得清清楚楚,真是太精美了!

我們最後去的一個展室裏的碑全是原來放在國子監給學生作範本的,是給學生當字典用的。這些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個字,字字都工整準確,方方正正。

這次參觀,使我認識到了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寶庫。通過這次參觀,端正了我寫字的態度,教會了我怎樣把字寫好,樹立了我寫好字的決心。

參觀博物館有感13

今天,學校組織大家到海軍基地去參觀、學習。

我們一踏進校門,就看到了一位工作人員筆直筆直地站在門口,肩上還扛着一支槍。我們繼續往裏走,眼前的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有裝甲車,有閃着銀光的飛機,還有巨大的導彈。“這果然是海軍博物館呢!”我不禁讚歎道。進入大廳的兵器的展覽館時,大家彷彿覺得兩隻眼睛都不夠用了:1-水雷、中國一號魚雷、各種儀器、10毫米大炮、15毫米的、30毫米的……正當我恍如身臨其境時,講解員說開了:這是我們的蒸汽瓦斯水雷,看前方的紅色線條,藏有350公斤的火藥,這種魚雷長7.5米,用瓦斯點燃,點燃後,魚雷尾部類似螺旋槳的東西就會帶動魚雷飛速遊過,殺傷力度極強可以炸燬軍艦。“哇!”大家忍不住不約而同地拍起手來。

之後,來到歷史陳列館,我們的目光聚集在一個黝黑的大鐵錨上,講解員立刻滔滔不絕地打開了話匣子:“這個大鐵錨叫‘鎮江號’鐵錨,被共產黨稱爲甲午奇恥。中國有一支最早出現的海軍隊伍,叫‘中國海癡’,他們去跟日本打仗打輸了,日本爲了羞辱我們中國,把這艘船上的鐵錨放到日本的博物館去了,最後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把鐵錨歸還給中國。”聽着講解員的話,我一邊咬牙切齒地指責日本的可惡,一邊又想着我祖國的實力不足問題。

最後,我們走進了珍稀貝殼陳列館,我看到了琳琅滿目的貝殼,它們讓我眼花繚亂。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那麼的快,轉眼間,我們就要回去了,大家依依不捨地坐上了車。我回頭一看,似乎看到了那位講解員的忙碌的身影……

參觀博物館有感14

20xx年月20日,週五的下午,當我們驅車趕往寧波幫博物館的路上,一路上小雨淅淅瀝瀝,霧雨朦朧中的寧波幫博物館漸漸映入眼簾,而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個博物館有那麼大,建築的冷色調更是讓人感受到寧波幫的那種沉穩大氣。進門聽見一位師父說"也就寧波幫的人能出錢建這麼氣派的博物館了"這多少也是表達了他對寧波人能夠如此團結一致的精神的讚美吧。

領完門票,我們一行人跟隨講解員參觀了一樓的展廳,讓我對寧波幫有了基本的瞭解:寧波幫誕生於唐宋,歷經明清的考驗,民國的洗禮,一直髮展到今天,不僅因爲命運的眷戀,更因爲寧波幫人士不居人後的開拓精神,那份"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的豪情。寧波幫人士憑藉經商致富,"誠信務實"是對他們真實的寫照,也是寧波幫在衆多商幫中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更令我欽佩的是,無論老一輩還是新一輩的寧波幫人士,總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國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一顆顆火熱的赤子之心,爲祖國的騰飛默默的做着貢獻。

沿着展廳而上到二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艘艘精緻華美的船模,整個房間,櫃子裏陳列的,牆上畫着的,幻燈片上放映着的都是船隻,不同造型的,不同時代的,不同用途的,突然想起航運業是寧波幫的主要經營業務,不由得再次看了一下那些精美的船模,這普普通通的船隻,竟然將小小的"寧波港"託舉爲震驚世界的"航運帝國"由衷的佩服寧波幫人士因地制宜的本領,既然身處沿海,就充分利用沿海的優勢,這正是寧波幫人士的睿智。離開船舶展廳,各色店鋪令人眼前一亮:藥鋪,錢莊,絲綢等店鋪,當鋪那古樸的裝飾,令人恍惚中似乎置身古代,猛然回神,原,各行各業都有寧波幫人士活躍的身影。歷史上功成名就的人數不勝數,但爲世人所牢記的卻屈指可數,是什麼讓寧波幫爲世人所敬仰呢?"樹高千丈,葉落歸根",是的,正是那份鄉土情結,那深深埋藏在寧波幫人士心中的愛國情懷:捐助貧困地區,參加慈善捐款,捐資籌建寧波大學他們是真正的實幹家,沒有激烈的言語,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最樸素的民族觀。參觀完寧波幫博物館,我被寧波幫人士的精神深深折服:那份馳騁商場的勇氣,那份獨具特色的睿智,那份熱愛祖國的情懷!感謝寧波幫!祝福寧波幫!

參觀博物館有感15

我跟着媽媽去過故宮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和瀋陽故宮博物院,卻在江西省博物館新館落成以後一直沒去過,這個暑假終於來到我們省的博物館打卡,可高興了!

一進博物館大門,我就看見對面牆上的一幅巨畫,走近一點,再走近一點,咦?那幅畫怎麼模糊不清了?講解員解釋這是有馬賽克效果的,我返回原位,跟着講解員的解釋,看到了井岡山、看到了廬山、看到了滕王閣……江西的風景真美啊!館展分歷史、革命、自然三大展區,各有各的特色。以前我們對歷史展區看得多,今年是建黨一百週年,江西是革命老區,我們就直奔革命展區了。

進入革命展區,映入眼簾的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幾個白色的大字和旁邊插着的一個火炬。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是從江西開始燃燒的,我感到無比自豪。

館內陳列按照時間順序依次分曙光映照、軍旗升起、星火燎原、紅色中華、浴血堅持、抗日烽火、迎接解放七大展區。每個展區都各具特色。在“軍旗升起”展區,我戴上VR眼鏡,感覺像親身經歷了南昌起義,親身經歷了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那種衝破黎明前黑暗的激動,讓我感受到中國革命軍隊創建的不易。在“紅色中華”展區,我看到一口井,旁邊豎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我們二年級的課文裏學過,看到這個親切的場景,我忍不住讓媽媽幫我拍了張照。

展館裏到處都陳列着紅軍的物品:破舊的軍帽、殘破的軍旗、生鏽的軍號、漏洞的草帽……這些東西,顯示出它們的主人戰鬥時的激烈與奉獻。

參觀完博物館,我更加深刻體會到了“紅領巾是用革命烈士的鮮血染成的”這句話的含義,心想:無數革命先輩的犧牲和奉獻,給我們換來的平安幸福,我一定會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