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參觀博物館有感(彙編15篇)

觀後感7.67K

看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參觀博物館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參觀博物館有感(彙編15篇)

參觀博物館有感1

我國的京杭大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運河。我爲了更加了解它,和媽媽來到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走進博物館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艘巨大的模型船,這艘船高約2.5米,長約5米,花紋雕得栩栩如生。大廳左邊牆上是《無款南巡道里圖》,又稱《京杭道里圖》,爲國家二級文物。設色娟本青綠山水。縱78.5釐米,橫20xx釐米。

往裏走是第一展廳——《運河的開鑿與變遷》,裏面是運河出土的各種文物。有唐開元通寶錢,20xx年杭州大關橋北運河出土,認爲是沉船上留下的,或是爲了戰爭避亂將錢幣有意埋在這裏的,有人因此將運河戲稱爲“金河”,有陶網墜、石網墜、磨刀石,磨刀石長37.5釐米,寬37釐米,還有......

繼續走,轉彎處是大運河變遷意示模型。牆壁上是大運河形成表。從表中,我知道了運河分九段,分別是:邗溝、山陽瀆、通濟渠、永濟渠、濟州渠、廣濟渠、會通河、通惠河、江南運河。

我又參觀了第二展廳——《大運河的利用》,第三展廳——《大運河杭州段的綜合保護》和第四展廳——《運河文化》。

中國的京杭大運河是一段偉大而不平凡的歷史。通過這次參觀,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京杭大運河是通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艱苦奮鬥開鑿出來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2

今天,陽光明媚,晴空萬里,我帶着滿懷的好心情,去參觀運河博物館。

在路上,我就已經抑制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蹦蹦跳跳地一路前行。瞧,那就是運河博物館嗎?哇,好漂亮!好氣派!好壯觀!房屋上那一片片拱形玻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還把使人清新的綠色撒落到每一個角落,無不讓人心曠神怡。

一進去,我就感到了濃郁的古代氣氛,所有裝飾品,建築物都是古代形式的,讓我不禁感到有些陌生。裏面有許多精緻別樣的東西,最引人注目的要屬那面銅壁了。結實的銅板上,雲霧繚繞,幾條龍在上面游來游去,這彷彿是宮殿階梯中間的游龍圖,十分壯觀,十分雄偉。

現在,我已覺得沒那麼陌生了,反而有一種奇妙的親切感。

再往裏走,會看見一些褐色的木塊,上面用醒目的黑色字體告訴我們有關京杭大運河的知識。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長、工程最大的運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餘杭),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貫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4公里,開鑿到現在已有785年的歷史。京杭運河對中國南北地區之間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地區工農業經濟的發展和城鎮的興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爲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我看着那些彎着腰,埋頭辛苦工作的勞動人民,不禁感慨萬千。他們把一生時間都奉獻給了祖國,不顧一切,不惜代價地辛苦工作着。祖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爲背後有這些默默付出的人民。在這裏,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你們辛苦了,我們會永遠記住你們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3

在我參觀過的衆多文物古蹟裏,半坡博物館是令我最難以忘懷的,從它那裏我感受到了人類的智慧和勇敢。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是一處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六千年左右。

來到博物館第一展館,裏面擺放着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種生活器具,有精美的陶罐,漁具,紡輪,還有魚鉤和魚叉等等。我發現他們會把看到的雕刻在陶罐上,這些圖形,有的像魚,有的像動物,還有的像樹葉,可見某年前的人類已經有了欣賞美的眼睛。在這些器皿中,我最喜歡的是用來裝水的尖底瓶,把麻繩綁在瓶頂,把瓶子投入水中,當裝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後,瓶子會自動立起。不得不讓人驚歎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的半坡人真的是太聰明瞭。

第二展館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會生活。半坡人造房子,是先從地面向下挖一個圓形或方形的土坑,用坑底做牆壁,然後在地面上打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了,這真是展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啊!展館裏還用蠟像復原了半坡人的生活,男人們身穿獸皮手持木棍正勇敢地穿梭在林間捕獵,女人們在織補衣服,小孩子在打果子,祖先們的生活場景就這樣的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深深的感動。

在博物館裏,我們可以瞭解半坡人生產生活的各種場面,彷彿看到那些半坡人用盡全力的活着,我想我們也要像祖先們一樣,做堅強勇敢的人,時時刻刻熱愛生活。

參觀博物館有感4

暑期裏讓我最難忘的,就是讓我受益匪淺的參觀博物館活動。這次參觀,我感受頗深。與以往的參觀活動有些不同,因爲這是一次歷史、文化的學習之旅。我們的營地被安排在位於運河畔的刀剪劍博物館。每天,我們在這裏感受博物館的文化氣息,學習與交流。

走進這大大的博物館,到處充滿了歷史與文化,“刀劍的歷史”、“刀劍與生活”、“刀劍的文化”、“刀劍製造”、“刀劍欣賞”、“剪刀的起源及演變“等參觀內容,都使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各種各樣的刀、剪、劍,通過那些有趣的圖畫知道它們有很多種類型,遠至春秋戰國的青銅劍,以及鑄劍的流程,更能體會到鑄劍背後的故事。我目不轉睛地看着,時不時地發出了一聲聲驚歎:如,在剪刀鍛造車間,工人叔叔們在認真地打造剪刀,原來製作一把小小的剪刀,竟然需要幾十多道工序,需要這麼多人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我從來沒有想到的。剪刀的形狀、大小也是千奇百怪,除了我們日常用到的手工剪刀、廚房裏奶奶用的剪刀、裁縫阿姨用的剪刀外,還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剪刀。

參觀活動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國的歷史文化真值得我們中國人驕傲,古代勞動人民用她們的勤勞與智慧,去發明、去創造。作爲新時代的一名國小生,我要好好學習,將來用自己學到的本領,用自己的智慧,爲祖國的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觀博物館有感5

從唐山大地震開始到汶川大地震結束,《唐山大地震》聽着電影裏悲傷無助的哭聲,看着周圍的觀衆摸着眼淚擦着鼻涕,一直沉默到最後發現:我沒哭?!想到5.12汶川地震的直播,我好像沒哭。

站在電梯裏,看着那些哭紅了眼睛的男人,總覺得他們的反應太強烈了。至於你,你是那樣感動的嗎?他們稱之爲:演員和觀衆之間的互動。我無語了...

他們說很少有人看那一幕不哭,但我沒有哭。他們很佩服我,但我就是不明白他們佩服我的地方是我冷血。還是我沒心沒肺?

參觀博物館有感6

中華歷史上五千年,歷經無數個朝代,流傳下來的珍寶經歷歲月的洗禮,現在都保存在國家各個博物館中,供大家觀賞。

今天媽媽陪我和弟弟妹妹參觀了阿拉善博物館,我對中國古文化又有了許多新的認知。博物館分爲四大區,恐龍化石區、曼德拉巖畫區、絲綢之路區和民俗文化區。

來到生物館,這裏陳列的有恐龍化石和各種生物標本,一進門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之前對於化石的探索,我只能在書本中進行,今天終於看到了實體,看着那活靈活現的化石,我彷彿看見了史前原始森林裏上演着的一場驚心動魄、生死存亡的爭鬥。往前走,眼前是一幅很完整的生態圈,有老虎、豺狼這類的食肉動物,也有駱駝、山羊這樣的食草動物,栩栩如生的標本妙不可言,令我感到無比新奇。

古人對於巖畫的記載十分重視,曼德拉巖畫中古人們的生活清晰可見,簡潔的畫技勾勒出一幅幅生動的記事圖。“絲綢之路”中織布不上的彩繪,至今還保存着鮮豔的色彩和清晰的畫面,不僅讓我深刻了解古人的宗教信仰,還體現出了古代人無窮的智慧,令我不得不對那些能工巧匠發出由衷的讚歎。民俗文化區展示了蒙古遊牧民族的質樸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經歷這次博物館之旅,就如同經歷了一次人類文明發展史,讓我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又多了一份新的認知和理解。置身其中我彷彿一會成爲石器時代圍獵大型動物的勇士、一會又成爲征戰疆場的將軍、一會又成爲埋頭苦讀的書生……

博物館中存放的文物都十分珍貴,我們應該去保護他們,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的故事,讓人類的智慧文明傳承下去。

參觀博物館有感7

武漢是一個人歷史悠久的城市。暑假,媽媽帶我坐飛機去了這個古老的城市。一下飛機,還沒來得及坐一下酒店的牀,我們就馬不停蹄去了湖北省博物館,

一下出租車,一座莊嚴雄偉的建築屹立在我的眼前,好大的博物館啊!一走近博物館一樓,古人用的劍、茅、戟……還有古代軍人的鎧甲、頭盔陳列在各個角落,這簡直就是一個古代的戰場。

最光彩奪目的'無疑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顧名思義,是一個春秋時期的小國越國國君勾踐的劍。走近一看,這把青銅劍雖然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滄海桑田,可卻仍然不損當年的威風。走近仔細觀察,整把劍比大廳的劍都要長,把手之上鑲嵌着藍色寶石,十分耀眼,美輪美奐。

看着這把劍在櫥窗裏的燈光下閃閃發光,我眼前彷彿浮現出了越王勾踐緊握着這把青銅劍,一馬當先,率領着千軍萬馬在戰場上展開激烈的戰鬥。只見他殺入敵陣,運劍如飛,手中的青銅劍頓時削鐵如泥,只要寒光一閃,一個敵軍就轟然倒地,那是何等威風呀!

除了越王勾踐劍,博物館裏還有許多稀奇古怪的展覽品!有古代的、有民國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那南昌起義時用的大炮和我在電視裏看到的一模一樣!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從越王勾踐到抗日英雄,我在湖北省博物館深受歷史的洗禮!

參觀博物館有感8

在11月21日這天,我們的王麗明老師帶領我們參觀了中國地質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創建於1916年,在與中國現代科學同步發端、發展的歷程中,積澱了豐厚的自然精華和文化遺存,以典藏系統、成果豐碩、陳列精美稱雄於亞洲同類博物館,並在世界範圍內享有盛譽。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地質標本20餘萬件,涵蓋地學各個領域。中國地質博物館位於西四,一個很熱鬧的充滿着老北京的風情的路段,所以佔地面積並不大,但是裏面豐富的礦物展覽讓我們大開眼界。老師和我們在地質博物館的門口合了影然後入內參觀。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基本陳列有,地球廳、礦物岩石廳、寶石廳、史前生物廳和國土資源廳。

我們首先參觀了一樓的地球廳,一個巨大的地球儀首先映入眼簾,它繞地軸運動不停的轉動彷彿在向我們展示它巨大的力量。地球廳分爲東西兩廳,東側展廳用模型的方式爲我們展示了板塊運動、褶皺斷裂、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及其原理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體會到了地球內力作用的強大與奇妙,而那仿造的地震後的房屋更讓我們心驚膽戰。西展廳主要以介紹外動力地質作用爲主,並運用模型和多媒體設備向我們展示了水和風的地質作用。這證明地球無論是內力還是外力都是巨大無窮的,是足以讓我們敬畏的神祕力量。

礦物岩石廳中有無數的礦物晶石,他們千奇百怪、五顏六色。這裏有晶瑩剔透,璀璨奪目的寶石,有巧奪天工,各具特色的玉石雕刻。有造型奇特,栩栩如生的彩石製品,還有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的各種名硯,這裏有世界最大的水晶王、巨型螢石方解石晶簇標本,精美的藍銅礦、辰砂、雄黃、白鎢礦、輝銻礦等中國特色礦物標本,以及各類繁多的寶石、玉石等一大批國家級珍品。通過它們的顏色特徵我們還可以基本掌握寶石的鑑別方法,自己區分天然品與相似品、合成品與模仿品的本質。在博物館裏我們還可以在顯微鏡下放大並觀察一些礦物體的顯微結構,直觀地認識寶石。無論礦物還是晶石的形成,都有嚴格的要求,並且要經歷成千上萬年甚至上億年才能形成一小塊,這足以說明它們有多麼珍貴。

在所有的展廳中,寶石廳展示的寶石、玉石、有機寶石、貴金屬等展品最使我們驚歎和震撼。在這裏我們瞭解到寶石按其價值特徵可分爲三大類,即高檔寶石、中檔寶石及低檔寶石。每一類寶石由於生長環境條件等方面的差異,形成各自獨有的特性。這些展品旁的文字說明非常簡潔,但是在課堂上老師曾經講解過也用電腦向我們展示過,所以認起來並不吃力。使我們感慨的是,這些精美奇特的寶石標本生動的向人們訴說着它們在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在自然界中所形成的原因,它們的感官特徵及可供人們使用的特性。

之後我們來到史前生物廳,在這裏我們看到了許多動物的化石,古生物化石指是人類史前地質歷史時期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包括植物、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遺蹟化石。它是地球歷史的鑑證,是研究生物起源和進化等的科學依據。古生物化石不同於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質遺蹟,是我國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遺產。在展廳裏,以生物進化過程中發生的重大事件爲線索,系統的介紹了地球史前生物產生,進化,滅亡的過程。此外,該展廳還陳列了大型魚龍化石、“中華龍鳥”等原始鳥類系列化石,山頂洞人遺址中發掘的石器、石珠、骨針、骨飾,以及魚龍、中國安琪龍、翼龍化石的模型中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古人類化石——雲南元謀人牙齒化石。在這裏我們可以生動的體會到生物進化過程的艱難以及生物在大自然變化前的脆弱,以及時間匆匆流逝,讓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過得真的很快。

國土資源廳分爲四個部分,即土地資源--介紹了土壤的形成過程、我國土地資源分類、土地利用與土地管理制度。礦產資源--展示我國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關係密切的主要礦種的產地以及礦產與人類關係、礦產資源的可持持續發展。我國的海洋資源--重點展示我國沿海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極地考察標本。我國的測繪工作—以我國的版圖作爲主題,從測繪技術的發展歷史到測繪工作取得的成就。

通過一個上午的參觀學習,作爲博物館同行的我們受益匪淺,不僅學到了地質科學/生命科學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也感受到了作爲一個國家級的中國地質博物館,歷史悠久、館藏豐富,陳列展覽內容全面、形式飽有特色,尤其在展覽的主線設置、室內景觀的佈置、互動設施以及多媒體運用等方面融入了爲觀衆服務的人文設計理念,是公衆接受科學教育的理想場所,也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參觀博物館有感9

我和爺爺去參觀蘇州博物館。

走下公交車,我們就看見了博物館的外牆。博物館外邊是一條並不寬闊的“小馬路”,路上鋪着方形的小石塊,兩邊的樹全用齊腰高的石頭圍了起來,遠看像一隻只盆景,路燈全是宮燈,整條馬路顯得乾淨整潔。

走進博物館大門,看到博物館的建築和我們的住房不一樣,粉牆黛瓦,屋面和牆體用深灰色石材做成,與白牆相配,漂亮極了!

參觀博物館要安檢,我帶了一個易拉罐飲料,誰知是不能帶進去的,所以我一下子把它喝完了,差點撐破了肚子。

進去以後,我們先去參觀楊明義的“百橋圖”。他畫的橋全是水墨畫。我們看到了蘇州的許許多多的橋樑,有大橋、小橋,平橋、拱橋,木橋、石橋。我還看到了我們甪直老家旁邊的東美橋和太平橋,畫得像極了。蘇州是水之鄉、橋之都。“小橋流水,人家枕河”是人們印象蘇州時用得最多的詞,楊明義無論走到世界哪個地方,始終都在家鄉的橋頭上進行創作,所以纔有“百橋圖”。

我們還參觀了明清文人書齋雅物展、古代瓷器館、古代服飾館等,最後又參觀了“忠王府”。

轉眼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雖然有一點累,但我學到了很多知識。

參觀博物館有感10

今天是出門旅遊的第二天了,我們又乘了大概六個小時的車,趕到了西安,去了名揚中外的兵馬俑博物館。

我們來到兵馬俑博物館門口,只見那裏遊人如織,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相互映襯着,我們隨着人流走進了博物館的大門。

我們這個團隊還請了導遊,兵馬俑有好幾個展廳,我們先去了一號,剛走進門,我連聲讚歎:“哇!好壯觀呀!”聽導遊說:“1、2、3這幾個展廳中,一號最大,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不過現挖掘的兵馬俑只有現存的兵馬俑的一萬分之三!”可想而知,兵馬俑的數量之多!規模之巨大!

眼前的兵馬俑活靈活現、神態各異。有的身穿鎧甲,頭髮向後,腳半蹲,平視前方,好像想着遠方的親人;有的頭戴官帽,身披鎧甲,皺着眉頭,好像在想着攻打敵人的妙計……最讓我難以忘記的是一個特別的俑,這個傭身披龍袍,頭戴皇冠,兩手放後,不錯,這就是秦始皇。我們不得不讚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隨着導遊,我們又去了2號坑和3號坑,2號坑裏沒有一個完整的兵馬俑,經導遊的介紹我們才明白:一號坑的兵馬俑都是經過藝術家的修補而產生,2號坑根本沒補過,有的身體完好,但是一個無頭怪俑,有的是個瘸俑,兩腿不知哪裏去了,還有的只剩下四肢,身體都不見了……總體看上去凌亂不堪。三號坑和二號坑的狀況不分彼此。

出了展廳,我很疑惑,我們國家只有萬分之三的兵馬俑被挖掘出土,其餘的爲何讓他長埋於地下也許,我國的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緣故吧,與其挖掘後不能把那些俑完好無損地保存下來,還不如索性不去挖掘,讓他們長眠於地下,不會受到傷害。等國家日益強大了,有了能力後再去處理也不遲。也許,我們國家還不夠富裕,沒有經濟實力去開採,建房保護……

我們從兵馬俑出來,又去了華清池,去領略古代四大美女的楊貴妃的風采

參觀博物館有感11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我們五年級全體學生歡聲雀語地向太倉市博物館走去,因爲我們心中都充滿着對莊嚴的博物館的好奇,腳上就感覺裝上了風火輪一般,轉眼間,一幢象帽子一樣雄偉的建築物矗立在我們的眼前。

一走進大門,“天下糧倉,天下良港”八個大字印入我的眼簾,我心中對太倉的敬意油然而生,對身爲太倉人感到無比驕傲。

接着,我們排着整齊的隊伍走進第一個展覽區,這裏主要陳列的是銅像,有神佛、菩薩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滴水觀音像。這尊銅像是明朝時造的。它爲淨瓶觀音,俗稱“滴水觀音”。高聳的髮髻,飄逸的衣裙,婀娜的身姿,悠然立於鰲魚背的設計皆融入了世俗的審美情趣。觀音廣額收頤,眉目清秀,形貌娟麗。神情清慎溫雅,靜穆慈藹。觀音腳下的金鰲,乃是觀音的坐騎,原爲海中惡害衆生的龐然大物,後被觀音降伏,只要一聽到觀音的聲音,馬上自悟閉口,馴服以待。其信步怒海,灑甘露於人間的神態,體現了觀音“慈悲”、“救難”和“法力無邊”的神的特質。參觀好了這些神像,使我明白了爲什麼世界上這麼多人信仰佛教,原來他們心中的“佛”是這麼美好。

一樓參觀後,我們懷着自豪的心情奔向二樓,這裏主要展覽着太倉歷史悠久的文化資料。這裏有一段非遺的故事讓我感動。它講述了太倉一位老者通過回憶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兒時你奶奶常跟自己在星星下講牛郎織女的故事。這位老者告訴我們他小時候和家人的美好生活。後來,他的家被日本人炸燬,爲了能生存下來,他只好以崑曲爲生,走南闖北辛苦度日,中年以後又學習江南絲竹,並代表太倉出國演出。像這位老者一樣堅強生活的太倉名人很多,我心中感到無比敬佩他們,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如此發達,我們更應該努力學好知識,把他們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

接着我們去了三樓和四樓,那些字畫讓我感到古代太倉人的文化是如此出色,藝術品更讓我嘖嘖讚歎。在這些絕美的藝術品中我最喜歡青花釉手工了。釉裏紅是瓷胎上用銅料彩繪施釉後在高溫還原氣氛下燒成的傳統釉下彩品種,器表呈白地紅花。元代始燒,明宣德和清康熙燒造的釉裏紅較成功。在雍正、乾隆期間,又推出了青花釉裏紅,將這兩種釉下彩繪集於同一器物上,在透明釉的覆蓋下,經高溫燒煅而成,改變了以前只繪一色之單調。該盤即爲青花釉裏紅器,敞口,略外撇,淺弧腹,平底,圈足。胎薄,胎質細膩,器底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章形款。採用青花釉裏紅裝飾,內外口沿飾以青花雙圈,盤底中心爲一折枝牡丹,周圍飾以三組折枝花卉,都以青花勾勒花邊,其內點以釉裏紅彩。此盤青紅兩色互相映襯,顯得分外嬌嬈,令人賞心悅目。看了這些,我感到我們這一代人比起他們的執着鑽研的精神差太遠了,我們有這麼好的學習和生活的環境,我們又是如何度過的呢?我心中一直在問着自己。

時間飛逝,參觀結束了,我們懷着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了博物館。在回去的路上,我們安靜了很多。此時人人都在心中歌唱祖國,歌唱太倉。人人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我們要努力學習,讓我們有着悠久歷史文化的太倉更加繁榮昌盛。

參觀博物館有感12

8月16日,秋高氣爽。我們利用上午的時間參觀了北京鐵道博物館。

剛進館,只見一座浮雕矗立在我們面前,展現着中國鐵路的發展從蒸汽時代,到電力時代,再到高速鐵道時代。再往裏走,就能看到清朝鐵路的故事,比如: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詹天佑發明的人字形鐵路等等。之後就是新中國鐵路展,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國的鐵路有兩萬公里長,並且也有一些基礎的設備。雖然以前的遺留的設備破舊,但是我們沒有放棄,依然在艱苦的環境中研發了許多的車型。之後就是電力機車時代了,在此期間,中國的鐵路總營運里程達到了五萬公里,也形成了鐵路網,而青藏鐵路也修到了格爾木。再往後就是中國鐵路發展的巔峯21世紀:隨着技術不斷提升,青藏鐵路修通了,並且我們的高鐵也出現了。中國不斷地突破困難,創造了多個第一:全球最高橋樑北盤江大橋、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車型復興號等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模型,上面有一輛電力機車和一輛和諧號,我覺得這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以及另一個時代的崛起,預示着中國鐵路的“大躍進”以及展現了中國鐵路工人的智慧和技術的提升,讓我感到了祖國的富強。

目前,中國的鐵路依然保持着高速的發展,在傳遞溫暖,把乘客安全、快速、便捷地送到目的地。我覺得中國成爲充滿時代生機的東方大國名副其實!

參觀博物館有感13

10月2日,我和我的好朋友席關承一起去參觀碑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半池。爲什麼是半圓形的池子呢?原來,孔子曾說知識的路是沒有盡頭的,學無止境,所以半池不是一個整圓而是兩個半圓。在碑林裏,我看到了刻在石碑上的我國著名書法大師王羲之的字,他的字猶如戰場上打仗的招式一般,每一筆都鏗鏘有力,又剛柔並濟。要不是石碑上罩着玻璃,我真想親手在石碑上臨摹一下王羲之的字,想感受一下他當時寫字是的力道與瀟灑。隨後,我又來到了歐陽詢的皇甫誕碑前,我激動萬分。因爲歐陽詢是我非常喜歡的書法家,我也在課外練習寫毛筆字,練得就是歐陽詢的歐體字。這次來到碑林,看到刻有他的字的石碑,他的字寫的鋒棱外露,字形瘦長,使人感受到他的書法險峻、勁峭,讓我對學習書法更有動力,更有目標。我一定也要練得一手好字。

我和席關承還參觀瞭如何將書法作品拓到石碑上的工藝。從洗碑到貼宣紙,然後刷平宣紙,用母子拓包沾墨,上墨,到揭宣紙,晾乾,最少要七八道工序。石碑隨着拓碑的次數增多會有磨損,但給我們後人學習書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碑林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學瑰寶,裏面有歷代書法大師的驚世之作。我以後一定要刻苦練習書法,將中華民族的文化好好的繼承下來。

參觀博物館有感14

閔行博物館不僅是閔行地區的一道文化風景線,更是表現上海人在新時代不斷創新,積極進取的證明。20xx年5月30日,B組八位同學集體參觀了閔行博物館,在我們看來,收穫頗多。

上海有700多年的歷史,最早在元朝時期立縣,歷史書上學到的黃道婆就生活在宋末元初,說明當時長三角地區紡織業已經非常發達。進入近現代後,上海一直處於城市發展的領先地位。

我們首先走進了大廳,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巨大的電子顯示熒幕,上面佈滿了各種古代的樂器,遊客可以點擊互動,瞭解每樣樂器的細節。它們精緻美觀,凝結了古代和現代人民的智慧。

另一個展廳裏,我們領略了上海自近代以來城市面貌的巨大變化。黑白破舊的居民房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那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小漁村,已變成如今享譽世界的“魔都”。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祖國,上海進入了更快的發展快車道,上海的發展歷程與新中國的富強之路緊密相連。看着我們生長的這片土地的美麗面貌,我們將對祖國未來的美好憧憬寫在紙上,心中是無比的驕傲,以身報國的信念在我們心中生根。

如今,中國的發展舉世矚目,但也面臨許多挑戰。身爲中國人,必當不畏艱難,勇於攀登,爲祖國的繁榮富強盡上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祖國的明天,人類的明天會越來越好的!

參觀博物館有感15

暑假,我與媽媽一起來到了省博物館,參觀心儀已久的楚文物展覽—“鳳舞九天”。

來到博物館,只看見到處人山人海,入口處人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象一條舞動的長龍。

跨入展館大廳,我就被館內那種莊嚴肅穆的氣氛所感染,我不由得也肅然起敬。

通過簡介我瞭解到這次展覽主要分四個部分——“尚武修文”、“尊禮崇樂 ”、“蘊美求奇”、“好巫祈福”。它全面的展示了楚國的政治、軍事歷史、禮樂文明、藝術成就、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楚國獨步一時的青銅器、領袖羣倫的絲織繡品、巧奪天工的漆器,五音繁會的樂器、雕琢精美的玉器與詭譎奇異的美術成就,都在這次展覽中一一展現。

我和媽媽先進入了以“尚武修文”爲主題的中廳。廳內集中了大量的兵器和車馬器。最吸引我目光的是越王勾踐的銅劍。每個欣賞它的人都發出”嘖嘖”的驚歎聲。講解員介紹說越王勾踐銅劍出土時非常鋒利,它能將16張白紙劃破。史書評價它:肉試則斷牛馬,金試則截盤匜。而且它做工精緻,漂亮無劍能比……我都恨不得摸一下它了。聽媽媽說,越王勾踐是個非常了不起的人,他在年輕的時候被吳王夫差打敗了,被抓到吳國去做牛做馬。雖然他的生活非常艱苦,但是他一直都沒有放棄他的夢想,他睡在稻草上,舔着苦膽。十年之後他又回到了越國,重新努力,最後帶領越國的百姓消滅了吳國,成爲了春秋時期的最後一個霸主。我聽完了越王勾踐的故事,再看着鋒利的銅劍,覺得真是越來越喜歡。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以“蘊美求奇”爲主題的南廳,這裏陳列了許多生活用器和以裝飾品爲主的玉器。其中曾侯乙銅冰鑑最有意思,除了能保溫還能起到冰箱保鮮的作用。我不禁由衷的佩服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

我們還陸續參觀了以“尊禮崇樂”爲主題的北廳和以“好巫祈福”爲主題的東廳。

很快我們結束了這次楚文化之旅。通過參觀這些見證楚地歷史的各種藝術品,讓我瞭解到了楚國的歷史,我不得不爲祖先古老的文化喝彩。這些琳琅滿目、精彩紛呈、絢麗多姿的楚文物,揭開了楚文化的神祕面紗,使我們體會到楚人的智慧與靈氣,領略了更多的楚風古韻,感受到了湘楚文化的深遠與神奇。

下次我還要多參加這種活動,多瞭解中國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