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詩經》有感最新

觀後感2.69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詩經》有感最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詩經》有感最新

讀《詩經》有感最新1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古裝電視劇裏常有的場面:一羣小孩子在學校裏搖頭晃腦地跟着夫子讀着書。我經常指着電視問:“媽媽,他們爲什麼總在讀這一句?”媽媽回答:“這是古代所有小孩讀的第一本書——《詩經》”。到了暑假,媽媽給我買來一本厚厚的《詩經》,說要和我一起讀。

一開始,我跟着媽媽讀《詩經》,只覺得讀起來非常彆扭,很不通順,勉強跟媽媽讀了幾遍之後,覺得好難啊!一點點興趣都沒有了。到後來,等我完全明白這些詩歌的意思之後,就覺得它們是那麼的優美,文字雖然簡潔精煉,卻能描繪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當我讀到“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時,我彷彿看到一朵朵美麗的桃花燦爛地盛開着。當我讀到“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時,我彷彿看到了河邊的蘆葦青蒼一片,深秋的露水變成了白霜。每一首詩歌都精美絕倫。

後來,我能自己讀《詩經》了,慢慢地,我能理解這些詩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麼是“風、雅、頌”,什麼是“賦、比、興”。《詩經》大量運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辭手法,描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從詩歌中,我瞭解到了古代人們關於愛情、勞動、戰爭等等故事,如《關雎》描寫了一個男子追求一個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寫了一個女子出嫁時的情景,《無衣》描寫了戰士準備出征的場景。每一首詩歌都是一個有趣的故事。

現在,我能背誦《詩經》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風雨悽悽,雞鳴喈喈”,這些朗朗上口的詩句讀起來非常有意思。我漸漸理解了詩歌要表達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爲好也”,通過描述相互贈送禮物表達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採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過描寫婦女採車前草的場景,表達了人們熱愛勞動。我終於知道《詩經》爲什麼能流傳那麼久,是因爲它教會了人們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揚了真善美的情感。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誦着《關雎》,彷彿也回到了古代的學堂,搖頭晃腦地聽夫子講授《詩經》!

讀《詩經》有感最新2

甜蜜的愛情終將被殘酷的現實摧殘掉;當初的海誓山盟也終將被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代替;那時的忠厚老實的氓只是一個假象罷了,唯一留下的是女子無盡的悲哀。

“將子無怒,秋以爲期”道出了女子完全沉淪於愛情的甜蜜之中的瘋狂。心中早已忘記“現實是殘酷的”這句話。她深愛着氓,不顧家人極力的反對要嫁給他,但多年以後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襯托出女子總如枯黃的桑葉一般,容顏已逝,人老珠黃,這才意識到自己已不再年輕貌美,而氓的“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讓女子無力也心再維持那個充滿悲哀與無奈的家,女子只好淇水湯湯,濺車惟裳來結束這段並不幸福的婚姻。但回家後卻受到哥哥的嘲笑,辛酸的淚水只能自己悄悄逝去,無奈啊,無奈啊,舊情既然不在,倒不如天各一方!

氓最開始的氓之嗤嗤,抱布貿絲到最後“言既遂矣至於暴矣“的極大轉變,無疑是一些男子的具型特徵,他對自己妻子的消極,移情別戀是遭社會譴責的,可當時的社會,卻不以然,一切都歸咎於女子的過錯,而氓的`做法在當時是很正常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封建主義所的認可的。

然而悲劇發生最根本的原因,我認爲是女子對愛情的瘋狂,讓自己迷失了對事情的準確判斷的尺度,盲目的追求愛情是不可取的,因爲愛情所帶來的只是一時的激情與快樂罷了,而真正幸福美滿的家生活因彼此關心和彼此的相互理解。尊重來支撐個大的女性朋友,讓我們煉就一雙智慧的眼睛,學會理性對待生活,讓自己不再受到傷害,讓悲劇不在重演。

讀《詩經》有感最新3

與時下的國學熱無關,我小時侯是最頭疼上古文課的。我討厭老師枯燥的,討厭那些聽不懂的文言文,討厭岳陽樓記,心理很強,老師越是我我就乾脆不背,讓老師轟出教室。我喜歡詩,但是我不喜歡的是。

人到中年,反倒開始閱讀自己從前很厭煩甚至的作品了,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當年是怎樣的因爲厭煩而學習這些古典作品。我是怎樣喜歡詩經的呢?原因很古怪,不是因爲百家講壇,也不是跟風,更不是象我的大多數同學那樣只是爲了完成作業,而是在我離開學校很多年以後,自己有幸來到了詩經中那些作品產生的地方,真正的在那裏住了一些時日,才真正的體會到了古典作品的可愛。中原,我的故鄉。在所有自己閱讀過的古典作品中,我最愛的是這一部。原因是這本書裏有後來的中國文學作品中失去的淳樸與自然,與鄉土和的聯繫,也象很多年輕讀者喜歡的那樣,裏面有愛情的.美妙詩篇,這些風裏的詩歌,比雅與頌更多的具有人性的美與真,詩經與離騷的區別就是與士大夫階層的區別。

詩經裏也有對現實的不滿與揭露,但那是淳樸的,真摯的,發自內心的悲傷,而不是離騷中高高在上的哀民生。

讀《詩經》有感最新4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保存了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年間的作品,共305篇。西漢時被尊爲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對我國兩三千年以來的文學發展產生了深廣的影響,也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關雎》是《詩經》全書的第一篇,選自《詩經?周南》。它是描寫一個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並運用了比喻,起興的修辭手法和重章復唱的結構形式,成功的表達了樸實的情感,並對這種樸實的情感展開了大膽的表露,將主人公追求愛情的熾烈專一表現的淋淋盡致,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我在反覆讀的過程中,能身有體會到其中,咀嚼着詩歌每一個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在生活中,時間對每個人的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謂“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不留一點遺憾”。《采葛》選自《詩經?玉風》,在讀這篇詩歌時,知道時間的短暫,與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帶來的無盡浪費,還不如珍惜當前時刻,把該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諾及早兌現。誠信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誠信是人與人交往中必須的品質;誠信是人們在社會中的通行證;誠信是古老的道德範疇,是每個人都應該擁有的優秀品質。在選自《詩經?邶風》的《靜女》中最能體現出來。這篇詩歌主要描寫的是一個男孩接受了一個女孩子的邀請,男孩早早的就來到了約會地點,等了很久都不見女孩身影,怕自己記錯時間失信與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諾,其實女孩早就來了,只是一直在觀察他。可見,重承諾,講誠信,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無論愛情還是理想,一旦目標確定,就要堅持到底。無論何時何地,都不可以主觀武斷,意氣用事。冥冥之中,總會有一雙雙眼睛看着我們,總會有一種力量在召喚我們,激勵我們,這個力量就是誠信,這個力量就是信任。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時時處處事事順心如意,總會有坎坷,困難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寫到的是君子懷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內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遺棄而不甘屈服的憂憤。我們不怕解決不了困難,只怕困難既將來的`時候就退縮。每個人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難險阻,我們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決它。你看那些偉人,哪個不是克服重重困難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當然也不是說,要成爲偉人一定是經歷過困難的人,能用辦法去避開一些不必要的困難,留下更多的力氣去對抗前方更大的困難。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對困難時,堅持不懈,持之以恆,我們就能戰勝它。

我最喜歡選自《詩經?秦風》的《蒹葭》。一個熱戀者對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悵,失望的心情。這也說明一生的奮鬥的悲壯,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煩惱,而以爲追求到手註定無聊。在不斷追求的過程中,我們會覺得生命是如此充實綻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詩經》是中華傳統文化,我們作爲中華兒女要繼承和發揚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實現民族復興的今天,這必然會成爲廣大學生朋友的歷史責任與使命

讀《詩經》有感最新5

《詩經》誰都知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可是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也只是一本詩集。但是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並且尊稱爲《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被分爲風、雅、頌三部分。我最喜歡“風”,因爲。“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可是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呢,共有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被分爲“大雅”和“小雅”,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以前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孔子也曾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我認爲“國風”在《詩經》中最無邪,最淳樸,“國風”中最無邪,最淳樸應該是《關雎》。它唱出的是百姓的心聲,唱出的是對生活真實體驗的實實在在的道理。它的動人之處是道出了凡胎肉身的.我們都能體驗到的人生經歷和道理,它的光輝使文人的矯柔造作和酸腐之氣顯得蒼白貧血和令人作嘔。他不是華麗的,而是跟老百姓的話一樣,樸實、真切,一針見血,有血有肉。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千古不易的真理,自然的法則。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也會明白,如果我們不能正確認識,那會帶來偏見。

人這個怪物,總要無事生非地造出一些鬼來嚇唬自己,總是造些枷鎖來給自己套上,就是不願意對着鏡子正面地、裏裏外外地看着自己。然而時代在變,莫非人性也真地在變?男的不男,不留鬍子,不騎馬打槍,渾身奶油,手無縛雞之力,不稱“男人”而稱“男孩”。女的不女,粗聲大氣,膀大腰粗,男孩不敢做的敢做,男孩不敢說的敢說,姑娘能做的不能做,姑娘會唱會說的不會唱不會說。工業化不僅把人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把男歡女愛的真情實感變成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罐頭、方便麪、巧克力、化妝品、洗髮香波、泡泡糖……和古人相比,這是我們的幸運,還是不幸?《詩經》是純正無邪,現在的人呢?男的不敢把心裏話說出來,只是做作,好像古代的小娘子。女的卻一點都不害臊,敢舉着拳頭亂舞,甚至恐嚇男的,好像強盜土匪一般。和古人的性格反差極大,真不知我們是幸運,還是不幸?

讀《詩經》有感最新6

《周南》一共11篇,分別爲《關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讀過之後感覺古人留下來的經典之作沒有文人裝腔作勢的庸俗,沒有政治的教化之聲,彰顯的是濃濃的遠古自然氣息、樸素的本真。流露的是剋制之後的情感,謹慎有序的行爲。

就這11篇詩歌邏輯順序而言第一篇《關雎》寫的是青年男女的愛情。第二篇《葛覃》寫的是女子出嫁時的心情。第三篇《卷耳》是抒發新婚夫妻短暫分別之情。第四篇《樛木》則是描寫新婚燕爾夫妻的幸福生活。第五篇《螽斯》是祝福婚後子孫滿堂,人丁興旺。第六篇《桃夭》是對婚後美麗賢惠、善於持家的妻子的讚美。《兔罝》作爲第七篇,歌頌的是丈夫外出爲國立功的'糾糾武夫形象。第八篇《芣苢》則歌詠妻子在家勤快勞作的情形。第九篇《漢廣》寫有夫之婦不可逾越的人倫鴻溝。第十篇《汝墳》描寫的是夫妻久別重逢後的心情。最後一篇《麟之趾》則以詠歎調的方式歌頌合乎禮樂的愛情纔是生生不息的根基。

對我而言,內容印象最深的是《桃夭》和《漢廣》。《桃夭》和《漢廣》,前者表達新嫁娘的種種喜慶願景,用詞精確、畫面喜人,音韻上即使現代漢語讀也是很有味道。寫出了自然美讓人心怡,家庭美讓人心歡,音律美讓人心靜,詩人如聆聽天籟,舒泰無比。就是在這種心怡、心歡、心靜中讓心境情感在剋制中謹慎着自己的行爲。後者每章後兩句,表達男子對遊女求而不得又眼看她出嫁的悵惘之情,極盡溫柔敦厚意味。一唱三嘆,渾然天成,光明的心境在歌詠行爲中得到自然有度的剋制。形式印象最深的是《麟之趾》和《芣苢》。前者出現了三句爲一章的格式,前兩句先興發後敘事,後一句抒情感慨,簡潔有力,它是“周南”裏唯一一首隻九句的詩歌;後者雖然仍然是“周南”慣有的四句一章,一共三章,但變動的詞卻只出現在偶字句中,十二句只變動了六個字,它是“周南”里語詞變動幅度最小的。而《麟之趾》讚美貴族,追求吉祥平安、生活美好的的願望也是在謹慎中表達着先民們有序的行爲;《芣苢》則在採摘車前子的喜悅中讓我們的心境轉入金玲作響,明鏡、舒展、清靈。《卷耳》夫歸又恐再去的憂思,《螽斯》一語雙關爭取生存的意志,《兔罝》狩獵欣喜自豪心理背後的離鄉悲哀,又讓我們在字裏行間的摸索到一絲絲謹慎的悲涼情感。

關於情感印象,《樛木》婚禮祝福的情真意切,《葛覃》歸女的激動雀躍,而《關雎》作爲《詩經》的首篇,是我國愛情詩之祖。從一個青年對一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不得的痛苦和想象,以及求而得之的喜悅。題材喜聞樂見,還具有獨到的藝術特色。關雎鳥用情專一,不離不棄,生死相伴。正隱喻着君子對數你的一見鍾情、朝思暮想、寤寐思服、備受煎熬的感受,矜持羞怯的心理描繪,流露着樸素而健康,純潔而珍貴的情感。而這些情感流傳之今確實是自然和諧,樸素天然。“周南”乃“周禮”的隱喻。這一組詩的安排,起於自然風情,止於人倫仁德,禮樂貫穿其中,作爲調節。整組詩歌出於自然之情,貫穿中庸之美、富有人道情懷,又不失音韻美、節律美。讓我們如聆聽天籟,溫潤不膩。

讀《詩經》有感最新7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世間有兩大遺憾,一爲英雄遲暮,二爲美人凋零。然而光陰似箭,即便當年怎樣少年意氣,臨老之時都容易嘆息過去歲月如何。甚好,我還年輕,尚是美人盛放之時。然而此之美人卻並非指我,而是指那些書卷中寫的才子佳人。而其中《詩經》無疑是佼佼者,以世間靈秀之物嘆這天下美人,即便過了千年,仍能從那靈秀神韻上,感受到美人一顰一笑之間的氣象。也許是因爲當世再難尋得如此採天地精華的美人,以至於每每指腹撫摸過那些流淌的文字時都深深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遺憾,但卻又每每遐想那些美人的姿態,即便在想象之中,也能得到一種無法觸碰的讚歎。

於我而言,美人一詞便說盡了世間佔盡風流者的神態。而美人一詞卻又不單單指女子,若廣義上講,男子也可以稱爲美人,這倒不是褻瀆,而是字形的優雅。比較了一下“男”和“女”這兩個字,突然發現兩個字都不怎麼好看,反倒寫出了“美”字之後,才真真發現“美”這個字俊俏到了極致,這個字看起來就像一個人散散站在你面前,頗有一股倜儻風韻在其中,所以看起來就極爲順眼,其實比較起來,一般字體帶有一撇一捺的大都有這種感覺,所以美人之“美”絕不是單單的柔美,而是融合各種賞心悅目姿態的集合。所以稱男子爲“美人”可能會有些冒犯,但於我而言卻只是一種韻味的表達。

《詩經》中描繪美人的詩句很多,從不同的詞語之間便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人們對於容貌不凡者的偏愛,但‘美’卻並不僅限於容顏。若“美”只是浮於表面的存在,那麼人們當初也不會雕琢它字形的瀟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桃花盛開,如火焰灼灼,宛若姑娘身上的`嫁衣,燦爛如朝霞。豔麗的花色,正如姑娘年輕的容顏,引得旁人讚歎。恭賀的人們在旁邊追跑,孩子們嬉笑。而我則站在遠方的桃花樹下,看見那羣熱鬧的送親者逐漸遠去。卻在心中嘆息。好一幅難得的“美”色,比起當下的喧譁奢侈,這花瓣與人們欣喜的神色,纔是“美”之骨髓,“美”之精魄,即便千年之後,也能駐足。踱着步,向着深處走去,才逐漸明白“美”之一詞,並非單指人,人之氣,如畫卷點睛之筆。與周身之景相映襯,以氣引導容顏之色,方得顏色之精魄,那樣才能匹配得上“美”之一字。氣之養成,也與成長的經歷有關,因此世上美之同音,卻因不同的景色不同的經歷千差萬別。全然不像當下所謂“美”者,徒有一張麪皮,如盲眼之畫,無氣之引,便千篇一律。然而世人卻又連連拍手,捧得這無魂之“美”高居封頂之位,明明此等庸俗者,連“美”字邊角都未找到。是了,天下美人便如畫卷風景,流動着愜意的神色。然而這美的點睛之筆,卻要憑藉氣才得精髓。《詩經》中大都有對美人的描述,但更多的是卻不是對美本身的描述,而是對德義的間接誇獎。無論是世家公子的貴氣還是世家女子的高雅,亦或是將軍士兵的勇武,平民的信守承諾,勤勞耕作,都是“美”這幅畫卷中不可缺少的一點。這一幅名爲“美”的盛世圖卷,纔是無數文人墨客試圖模仿的存在。而《詩經》,只是它其中一個範本罷了。“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楚。之子于歸,言秣其馬。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翹翹錯薪,言刈其蔞,之子于歸,言秣其駒。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便是對佳人的思念,也是唱不斷的歌謠,希望河水也能聽到他的相思,將情意送給佳人,讓他在河畔駐足的時候,能見到佳人回眸的一刻。比起現在喧譁的求愛,不知又要盛景到何處。“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層層疊疊的枝葉下,千年前德義之士在此居住,德育百姓。跟隨時間的軌跡,在這片土壤上生存的人們爲了感念他的恩德,將他休憩的甘棠樹留下,以作對他的感激。有君子如玉,世人盛愛。若君子隕世,世人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