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名人傳有感15篇

觀後感8.74K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名人傳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名人傳有感15篇

讀名人傳有感1

正如歌德說的:“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說話”。這個假期我讀了《名人傳》,受益頗深。《名人傳》是由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羅曼·羅蘭總共記敘了三個人——德國音樂家魯特維克·範·貝多芬、希臘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托爾斯泰,他們三個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國家,從事着不同的職業,但他們似乎又做着同一樣的事,那就是用一生的時間和命運抗爭,譜寫自己生命的讚歌!

天堂?地獄?

命運爲什麼這麼不公平?我感嘆着,一位偉大的音樂家竟然聽不到他那鏗鏘有力的交響曲。偏偏是他,喪失了聽力,而偏偏又是他,教會了我學會去頑強的抗爭,把握住一切。當厄運降臨到他的頭上時,他坦然的面對,還大聲的喊出:“我要死死扼住命運的咽喉。”是殘疾,讓他痛失了屬於自己的真愛,是殘疾,讓孩子一次次的嘲笑他,是殘疾,讓他的人生如此坎坷,而又是殘疾,讓我們感受到頑強,感受到火一般創作的熱情。一切的一切,並沒有將他擊敗,而是所有的磨難只是使他變得更加堅強、執着。痛苦卻不肯屈服於命運;貧窮卻不趨炎附勢,亦不迎合潮流,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他孤獨,卻能以熱誠的赤子之心愛人類;他從未享受歡樂,卻創造了歡樂奉獻給了全世界。聽吧!那從未停斷過的《命運》,那對生命的呼喚,是多麼悲壯,多麼悲壯!有力的旋律,正是貝多芬的心聲——率真的呼喊,坦白的心聲。天堂還是地獄,只在那一瞬間,學會拼搏,學會頑強。是貝多芬用一生心血澆鑄而成。任何人的成功,都將付出汗水,他用剛強與不服輸譜寫了真正的命運交響曲。此刻,我又聽到的了那《命運交響曲》旋律……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崛起的巨人

“媽媽,我要長得高高的,做一個小巨人。”那年我八歲,當我讀了《名人傳》時,我才真正懂得巨人。它不是身高,它不是權利。它是米開朗琪羅那些真正懂得自己和藝術的人,他們不會爲難自己,也不會因爲所謂的榮華富貴,而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他們認爲那是藝術,不是冠冕堂皇的表現,藝術不可侵犯。最後有尊嚴的死去,不快樂的死去……

1564年2月12日,米開朗基羅站了一整天來創作《哀悼基督》。14日他開始發燒,18日下午5時,這位傑出的雕塑家兼畫家終於永遠地離開了人間。

生命還須前進

他永遠不會放棄藝術,他是俄羅斯文學之父,想必他這一生,一定榮華富貴,順順利利或是衆星捧月。他的一生也是不幸的。德國音樂家魯特維克·範·貝多芬、希臘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三個人似乎沒有什麼相同之處。但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不臣服於一切,向藝術獻身。譜寫自己生命的讚歌。

《名人傳》非常好地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貝多芬的“在傷心隱忍中找棲身”,米開朗基羅的“愈受苦愈使我歡喜”,托爾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無不表明偉大的人生就是一場無休無止的戰鬥。我們的時代千變萬化,充滿機遇,我們渴望成功,但我們卻不想奮鬥。我們要的是一夜成名。浮躁和急功近利或許會使我們取得曇花一現的成就,但絕不能讓我們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因此,讀《名人傳》也許會讓我們清醒一些。

有了一個定位,無論站在世界哪個位置,讓大家都彼此清醒着,不要再自欺欺人。

讀名人傳有感2

讀完了《貝多芬傳》後,我敬佩着這個創作出諸多膾炙人口作品的音樂大家,給予了世人無窮的音樂藝術享受,自己卻孤獨一生的音樂大師貝多芬。我爲貝多芬一生的痛苦而感到傷心。書中的一句話讓我感到貝多芬最幸福的事情是他的音樂給窮人帶來了歡樂、甜蜜,帶來了歡笑。

貝多芬出生在德國一個平民家庭,父親管教嚴厲,由於他自己的天賦和後天的勤奮,貝多芬從8歲起就登臺演出;11歲時,他加入了戲院樂隊;13歲時,他被任命爲宮廷劇場首席小提琴師。成年以後,貝多芬名氣已經傳遍全國。然而,厄運突然從天降臨,他的雙耳失聰了。但堅強的貝多芬扛住了,最終戰勝了一切厄運。

貝多芬一生是痛苦的,但他又是幸福的。他所寫的交響曲流傳至今,膾炙人口。而他的名字,也在世界音樂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反觀於我,生活的這麼幸福,不用出去賺錢就有吃有喝。他小時候不願練琴,可是因爲父親的嚴厲管教,不得不彈,其中的艱苦可想而知,但他堅持了下來並最終站到了世界音樂的巔峯;而我是自願學琴的,沒有人逼我。我在想,如果我不堅持彈琴的話,最終將一無所獲。我在心裏默默的說,我要學習貝多芬那種不怕吃苦的精神。

貝多芬以自己的經歷證明了堅強的意志是多麼重要,人只有具有堅強的意志,才能經受住厄運的打擊,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我的音樂應當爲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應該多麼幸福!”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

讀名人傳有感3

黃昏即將到來,雷雨也隨之醞釀,烏雲蔽日,飽蓄着雷電,夾帶着大風雨,突然,當暴風驟雨之際,黑暗裂了條縫,夜晚被趕走了,由於堅毅的意志力,白日又重新歸還給了我們。

這就是貝多芬的人生,他將所有的一些化爲美妙的音符,汩汩的從指尖流出。

貝多芬有着艱辛的童年時代,他有着一個喜歡酗酒的男高音父親和一個做女僕的母親。父親用暴力威脅他整日練琴,把他當做炫耀的工具,這種嚴苛的訓練方式讓貝多芬喘不過氣來,與莫扎特不同,貝多芬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情。在後來,貝多芬失去了最親的母親。內心的憂鬱越來越深。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後來,貝多芬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了都城維也納,一生幾乎都在那兒度過。他的一生一貧如洗,雖然名聲大噪,卻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痛苦在一次悄然而至,30幾歲的他遭受了耳聾的折磨內臟也遭受着令人難以忍受的痛楚,他的生命裏難到永遠失去樂聲了嗎?不,貝多芬,他能用心靈去感受最純真的音樂。

很多人都認爲是這會使貝多芬厭世,可是令人驚訝的是,貝多芬的許多作品,都帶上了一種青年人的純真,他是頑強的天使,無論暴風雨如何猛烈,貝多芬都能撕破烏雲,尋找到光明。他一生沉浸在音樂中,如癡如醉,完成着自己心無旁騖的追求,他是不朽的靈魂!

他用自己一生的悲哀與歡樂凝成了一部著作——《第九交響曲》,這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聆聽他的人,彷彿就可以看見,貝多芬悲慘而有激情的,宛如一個雷雨天的一生。他掌握了大自然的精神。他是自然界的一股力量,原始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其餘部分交戰之下,便產生了荷馬史詩一般的壯觀。

外人也許認爲貝多芬是個憤世嫉俗,瘋狂的人,但是,在貝多芬隱祕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顆想去完成偉大事業的慈悲的心。

一個不幸的人、一個被孤獨、貧窮和殘疾所折磨的人、一個被痛苦籠罩的人,世界不曾給予他歡樂,他卻自己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不朽的英雄!

讀名人傳有感4

讀完《名人傳》,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了。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兒斯泰,他們相貌醜陋、體弱多病、與家庭關係緊張、與同事不和……他們的人生似乎有很多缺陷和不足之處,但都是各自領域裏的偉人。雖然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種種磨難,卻仍爲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書以三位英雄的經歷爲線索,訴說了他們不平凡的生命以及他們非凡的品質。而作者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們”不是指思想上或強力稱雄的人,而是他們身上發現的“英雄氣概”,是他們偉大的人格。唯有這樣的人才值得我們從內心去敬佩他,去學習他。

天才音樂家貝多芬的音樂受到無數歡呼,而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他用痛苦換來快樂安慰人們,給人們勇氣和力量;托爾斯泰則被整個貴族上流社會排斥,甚至被教會開出來教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被迫成爲教皇的奴隸,從此開始了他悲劇的人生。而他們仍然不屈不饒的抗爭,在經歷了超常人的磨難之後完成了自己的夢想。正如泰戈爾所說:“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難,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不知道飛蛾飛向火堆時有沒有回頭,不知道流星劃過天際時有沒有回頭,不知道煙花衝向夜空時有沒有回頭!但我知道,這些英雄在遭遇困難險阻時決沒有回頭,他們用自己的實際向我們證明了他們的“英雄氣概”那就是知難而進。這本書教會了我,在走向夢想的漫長征途中,將有無數的艱難險阻等待着自己。無論自己遇到了多大的困難,都要迎難而上,征服困難,更要征服自己,不要留下絲毫遺憾。讓我們大聲的對夢想說,我來了!

讀名人傳有感5

李白,沒有一箇中國人不知道他,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沒有一箇中國人不愛他,他的詩如同天上亮晶晶的繁星;他有“天生我材必有用鴻鵠之志,卻無建立事業的報國之門;他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只求得揮毫狂飲,四方漫遊。他就是大唐詩人——李白提起李白,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可又有誰知道李白的少年時代是怎樣的呢,就讓我爲大家細細分解吧!

李白,長安人,生於公元701年。或許是困爲出生經歷的不尋常,他從小就聰明過人,被父親寄予厚望。在父親的細心教導下,他五歲就會背誦“六十花甲子”,十歲時就已計遍了《詩》、《書》、《論語》、《孟子》以及《老子》、《莊子》等諸子百家的著作。由於天資聰穎,悟性很高,小李白讀書並不十分用功,加上他生性調皮貪玩,常常從私熟裏逃學,跑到外面去玩耍。

這一天,小李白逃學出來在街上閒逛,不知不覺得來到城外。城外陽光明媚,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讓小李白憾意不已,他感嘆道:“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啊!”心情雀躍的他走到一條小溪邊,只見溪水清澈見底,順着山腳蜿蜒流去,小李白饒有興趣地看着,正準備走到溪水裏抓小魚,忽然聽見有“霍霍”的響聲,李白循聲望去,只見不遠外的山腳下,有一座茅屋,屋前有一位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大石頭上磨一根很粗的鐵針,磨得很吃力。小李白走過去好奇地問道;“老婆婆,您磨鐵釘做什麼?”“我要把這根鐵釘磨成一枚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微笑着回答道。“什麼?這麼粗的鐵杵也能磨成鏽花針?”小李白噔圓了眼睛,感到十分驚訝。“怎麼不可以?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繡花針。”婆婆回答得非常肯定。然後,她又低頭繼續磨起來。

老婆婆的這番話對李白的觸動很大。在回家的路上,他反覆默唸着“只要工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繡花針”這句話。從這天起,李白像變了個人似的,不再貪玩,不再逃學,開始專心地讀起書來。李客(李白的父親)再也沒有聽到過私熟老師來說李白逃學的事情,反而經常聽到老師誇他勤奮好學。之後,李白更是刻苦學習。十五歲那年,李白就能作出很好的詩賦。他的賦方繼承了漢賦詞藻華麗豐美的特點。

是啊,我小時候也特別調皮貪玩,總不能靜下心來做每一件事,覺得每一件事都太難了。現在的我也像李白那樣深知老婆婆說的話——只要功夫深,鐵棒就能磨成針。

讀名人傳有感6

一個偶然的機會,一顆好奇的心,我與它相識——《名人傳》。雖然書有些皺黃,但它仍是我的最愛。今天,我很高興與大家共同分享,偉人的痛苦與磨難。

偉人因爲偉大而稱偉人,我們對偉人的感想似乎只有羨慕加敬仰。然而,誰又真正的去了解偉人的艱苦與無奈?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德一部著作。主要敘述了三個偉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使我們看到了他們有常人一樣的痛苦﹑掙扎和矛盾。

著名的畫家﹑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他的作品都明顯體現了人道主義和雄渾﹑深沉﹑粗獷﹑樸實的感人力量。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着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是德國作家,他面臨的則是整個貴族惡毒的*蔑和攻擊,但是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終於擺脫貴族生活決心;一位家喻戶曉的音樂家,他最需要的就是敏銳的聽覺,然而,還不到30歲的他耳朵就開始變聾。面對懷着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歡呼,而痛苦卻無人問津,他就是在生命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作家——貝多芬。

他們從事不同的事業,所在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是他們都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爲祖國的昌盛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這時,我腦海裏浮現出:猛士,對,他們不僅是偉人而且還是祖國的猛士!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忍受圓明園中的烈火,不得猛士守四方,我們就要吞下那南京城裏的殺戮。

當我懷着激動地心情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時,我的第一個感想就是:面對挫折,我們要感謝它們,是它們讓我們學會了堅強。雖然苦難是可怕的,但是唯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報幻想,直麪人生;唯有與苦難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才能造就成他們的偉大,因此,我們更應該感謝每一個苦難!

《名人傳》這本書不僅敘述了偉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而且讓我受益匪淺。

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個意外的收穫——人生難免會遇到磨難,生活也並非充滿了鮮花和歡樂,無論什麼困難都要靠我們用堅強的意志去戰勝它,這時羅曼·羅蘭讓我們每個人銘記的道理。

偉人爲祖國貢獻了自己畢生精力,而今天的我們應爲祖國明天的輝煌少一份抱怨,少一份彷徨;我們需要多一份責任,多一份希望,用我們的青春熱血譜寫出前不負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新篇章!

讀名人傳有感7

人有信仰纔會有擁有承受痛苦的勇氣和能力,只有有信仰纔會使苦難結出豐碩的果實。信仰是我們絕望中的希望所在。

“我們將要討論的這些作品,是爲我們說寫,它來自數十年前的另一個國家,卻在我們這個國家找到了真正的迴音。他的作者在作品中向中國讀者發出召喚並寄予無限希望。”

這就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羅曼.羅蘭是1916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名人傳》是羅曼.羅蘭教授藝術史和研究音樂期間寫作的。包括三個藝術家傳記:《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

本世紀初,在物質決定一切,恃強凌弱和暴力成爲國際秩序的時代,作者選擇了19世紀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托爾斯泰這些藝術巨匠,讓他們具有的高貴品質引導人們脫離低級的生活。爲生活奔忙,生不由己的人以及那些生活在悲慘境遇裏的人啊,何不靠在巨人的肩上休息片刻,回憶高尚的情操,汲取更多的力量再出發?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他們都經受了痛苦的考驗。

貝多芬在雙耳失聰後,他不敢向人表現這一點,他離開了人羣。貝多芬沒有朋友,他獨自與命運抗爭。只能向上天發出淒厲的呼叫;

米開朗琪羅則忍受着另一番痛苦,他夜以繼日的工作筋疲力盡,但他的工作是被迫的,假如他拒絕,提交任務的人不能強迫他,但他不敢。他在權貴面前十分膽小,而自己又偏偏瞧不起畏懼權貴的人。他爲自己的膽怯感到羞恥,厭惡自己。他在〈詩集〉中說:“讓我痛苦吧!痛苦!過去沒有一天屬於我。”他在這種痛苦中掙扎一生。

家庭,精神的歸宿。卻成了托爾斯泰的牢籠。他的思想,他從事的人民教育事業。與他家人的生活方式發生衝突。他不能離開他所愛的家人。他開始計劃拋棄家庭,但當他再次看到即將逝去的一切時他的腳步無法繼續。托爾斯泰註定陷入極大的矛盾和痛苦。不能按自己的信仰生活使他痛心疾首。直到這一天,瘋狂的絕望是他走上了離家之路。他一面彷徨,一面奔走。終於一病不起,死在了陌生的小城。

米開朗琪羅以另一種方式獲救。在他70歲是接受了聖彼得大教堂建築師兼總監的職務,他認爲這是他應盡的義務,他甚至不肯接受應得的俸祿。因爲他認爲那是神的使命。對神的信仰使一生猜疑的米開朗琪羅到了晚年不在怨恨,他說:可憐的我滿足願望已晚,現在,你還不知道嗎?寬容,高傲,善良的心,知道原諒去向侮辱他的人以德報怨。”他出於慣性不斷雕塑,1546年2月中一天的落日時分,他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信仰是生命的力量。人沒有信仰,就不能生存。信仰給予人生之密的答案中包含了人類最深刻的智慧。”這是托爾斯泰對宗教的重新思考。

“一個人如果認爲自己比他人更配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因爲他比別人更有才華,那他就犯了根本性錯誤。”貝多芬說:“除了仁慈,我不認爲還有什麼優越的標記。”羅曼.羅蘭通過貝多芬昭示於人的也不是才華,而是痛苦。以及能給不幸者的鼓勵。對那些崇尚暴力,崇尚征服者,蔑視弱者,有困難者的打擊。貝多芬那麼有力量不因爲他強大,而他因爲遭受困難。他的歡樂頌唱出的不是征服者的勝利,而是戰勝痛苦的光芒。他生命的光輝在於他在悲慘命運深處讚美快樂。就象作者最後寫到:“什麼勝利能與這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次戰鬥,奧斯特里茨哪天的陽光曾達到這超人努力的榮光?獲得從未有過的心靈凱旋?一個不幸的人,貧窮,傷殘,孤單,用痛苦造就的人,世界不給他快樂他卻創造了快樂給予世界。他用苦難鑄造歡樂......”

“悲慘的命運不僅降臨在普通人的頭上,他同樣也降臨在偉人的身上,享有的盛名並不能免除痛苦的考驗。”而我們通過閱讀他們戰勝苦難的經歷,也可以自覺的承擔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命運。有時我們的災難是因爲我們的錯誤引起的,而有時則使命運無端加給我們的。我們經常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也許它會無端的給我們製造一些變故,使我們一件籌備很久的事情失敗,他還會無理的奪走我們的健康。但我們可以常想,遭受苦難的不止是我們,還有許多偉大的靈魂於我們同在,與我們分享苦難。 而且我們要堅定自己的信仰,人有信仰纔會有擁有承受痛苦的勇氣和能力,只有有信仰纔會使苦難結出豐碩的果實。信仰是我們絕望中的希望所在。

同時他也預言了新人類的誕生:反對暴力,反對征服,要求和平,同情弱者。許多年後羅曼。羅蘭寫作了《聖雄甘得》我們看到反對征服時代的來臨。聽,貝多芬的宏偉讚歌,戰勝苦難的歡樂之聲。

讀名人傳有感8

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並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當他在音樂事業最高峯時,他的耳朵聾了。對於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於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爲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但是他沒有放棄,“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使我無法屈服……”他通過震動來感受音樂,他通過心靈來創作音樂,他是用“苦痛換來歡樂”。“他的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爲什麼還能成功呢?爲什麼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從他的身上散發出的一種勇氣、一種鬥爭的幸福、一種感到與上帝同在的陶醉,傳染給了我們”。儘管他的人生是痛苦的,但他的音樂是歡樂的。歡樂抓住了人。這是一種征服,是對痛苦的一場戰爭,是他對歡樂的追求,是他的成功,是他不斷奮鬥的成果!

《名人傳》中不管是“一心向善,愛自由高於一切。就是爲了御座,也絕不背叛真理。”的貝多芬,是“愈使我痛苦的就愈讓我喜歡。”的米開朗琪羅,還是“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的托爾斯泰,都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每個人都希望成功,渴望成功,可是卻不想奮鬥。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同樣,成功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白白送給你。即使是湊巧被你碰上了,那也只不過是曇花一現,想永久地擁有它,只有通過不斷的奮鬥與努力!

行動起來吧!與其守株待兔地等待成功,不如堅持自己的信念,通過努力與奮鬥去接近成功!

讀名人傳有感9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

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

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

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

《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精神光芒。

讀名人傳有感10

致羅曼羅蘭——閱讀《名人傳》的欣喜

還是多年以前

就喜歡讀你

你總是站在巨人的山峯上

遙望世界的屋脊

讓心靈的血雨

染紅憧憬的旌旗

在每一個溫馨的迷局

揭示醉人的謎底

譜寫一闋闕感恩的神曲

總也走不出你的寄予

你眷顧的心思

無比的細膩

像上帝在耳邊低語

當春草鑽出軟泥

燕子溫軟的叫聲

傳來春回大地的喜氣

你在貝多芬的相思裏

構築一個又一個奇蹟

總也走不出你的憂鬱

你犀利的雕刀

電光石火般的神奇

像上帝穿透無數世紀

當大衛走出世俗的藩籬

你又爲米開朗基羅

鎖定新的愁緒

讓每一款桂冠的荊棘

都燃燒亙古不衰的真理

總也走不出你的思緒

你不朽的文字

是靈魂新生的霹靂

在上帝殷殷看顧的回眸裏

泅渡所有幽閉的心宇

在靈魂苦苦廝殺的征戰中

爲托爾斯泰打造心的舟楫

讓每一次頓悟的瞬間

都流淌活水江河的詩句

讀名人傳有感11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人道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編寫的一篇傳記小說。

它主要記述的是德國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高尚的品格和頑強的奮鬥精神。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遭受了雙重摺磨,但爲創作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貝多芬不幸失聰,這對他來說是個巨大的災難,但是他並沒有向命運屈服,而是用《田園交響曲》與《命運交響曲》和《歡樂頌》表現他不想命運屈服與他頑強、樂觀的精神。

米開朗琪羅敢於面對內心深處,無止境的痛苦,卻創作出偉大的藝術珍品。

列夫·托爾斯泰以其博大深沉的愛撫慰着大衆的心靈。他雖已結婚,但倍受感情煎熬,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投入寫作。他用他的那支筆來挽救人們的精神。

三位名人都經歷過人生的種種磨難,但是他們從來沒有向命運屈服,他們用常人難以想象的勇敢、毅力面對那些苦難,與命運搏鬥。他們扼住命運的咽喉,實現了征服命運與超越命運。

在中國,也有這樣的人,比如,張海迪,她雖坐在輪椅上。但卻用勇氣、毅力與命運抗爭。最後,張海迪成爲了史上第一個“輪椅博士”。她不正像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和米開朗琪羅一樣,改變了命運,征服了命運,超越了命運嗎?

殘疾的人都尚且如此,我們四肢發達的常人難道有理由不像他們一樣,嘗試着去改變自己的命運成爲一個偉人嗎?

英雄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精神與品格。他們是痛苦的人,但更是熱愛生活、不屈不撓、抗爭命運的人。

讀名人傳有感12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引言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顯然,羅曼?羅蘭要用英雄主義的精神來矯正時代的偏向。在羅曼?羅蘭看來,真正的英雄、真正的偉大是痛苦和孤獨,是自我同無形物的抗爭。在同一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他正是緊緊抓住了英雄偉人痛苦的心靈,把戰勝苦難作爲衡量英雄的一把閃亮標尺。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苦難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麼支持着貝多芬?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是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一支哀歌,一闋送葬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

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東西。

這本《名人傳》講述的是三位名人在成名的道路上遇到的磨難、困難,他們從堅持的力量到力量的崩裂甚至到了絕望。他們在成名的道路上舍棄了很多包括了親情、友情。終於,他們踏上了成功之路。

首先是一位遭遇病痛折磨,仍然不放棄音樂的信念——貝多芬。雖然他失聰了,但是他很驕傲地說過“聽我心裏的音樂,你不知道我心裏的感覺!一個樂隊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鐘裏希望寫出的音樂!”是啊!他的音樂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其創作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進步思想。

接着是一位遭遇悲慘,仍然堅持雕塑的信念——米開朗琪羅。他的痛苦來自人類的惡意。他爲戰鬥,爲征服而生!正是因爲這,他的藝術創作受到了很深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自由而鬥爭的精神畫貌。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是現實的反映。

最後是一位曾經被列寧稱爲“俄國革命的一面鏡子。”環顧托爾斯泰的一生,他不僅僅是一位文學巨匠,有關人生目的、宗教和社會的敘述又使他成爲一位有世界地位的思想家。托爾斯泰從沒放棄過對人生真諦的執着追求。是啊!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也應該這樣嗎?

這三位名人在人生的道路經歷的困難我們可想而知。是的,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向他們一樣遇到困難時不退縮,遇到發生了我們想不到的事情時要鎮定、勇敢的面對它。我相信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什麼困難也阻擋不住我們前進的腳步!

讀名人傳有感13

閱讀了羅曼·羅蘭的《名人傳》,我深有感觸。《名人傳》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和《托爾斯泰傳》組成,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或者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沒有一心注重於對主角的經歷做瑣碎的描述,而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偉大的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被世人尊稱爲 “樂聖”。 就像他說的一樣:“竭力爲善,愛與自由甚於一切,即使忘了王位,也不要忘記真理。”貝多芬一直堅持他的真理,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後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月光曲、自由人、思戀、歡樂和痛苦……他的作品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無法治癒,並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着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作了!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後期能寫出那麼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讀了貝多芬的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海倫凱勒——一個同樣有着堅強毅力的人。她的生活同樣是很不幸的,兒時的一場大病,讓她變成了一位又盲又聾又啞的小女孩。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沒有聲音,也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命運的不公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渴望瞭解一切,於是她加倍的努力,最終成爲十九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

貝多芬和海倫凱勒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但他們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這不僅讓我敬佩也引發了我深深的思考。作爲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藉着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理想!

讀名人傳有感14

《名人傳》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代表作,它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

它們均創作於二十世紀初期,無論在當時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終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羅蘭認爲偉大藝術家是"團體力量"的表達者,是羣衆、各民族和人類巨大活力的表達者,因爲他覺得"團體力量"是一種自發的和完全不爲理智所理解的東西天才藝術家的偉大,包括所有天才的偉大,按照羅蘭的看法,絕不在於他具有某種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個傑出的人;尤其是一個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緊密地同現實生活結合在一齊,他了解生活的本質要比別人更深刻,他預感歷史大變動的臨近,要比別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紀初,羅蘭已經接近於對傑出人物的作用的這樣一種理解,並且這種理解在他的傳記特寫中得到了體現。隨着他研究貝多芬和米開朗基羅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隨着他爲還沒有寫的其他幾部傳記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來越清楚地感到那些偉大人物的內心世界的複雜,而他原先是打算把這些人物當作意志堅定和性格剛強的榜樣來加以描述的。這就妨礙了他把擬訂好的叢書計劃繼續下去,可是這並沒有動搖他對所選擇的題材進行處理的美學立場。偉大人物是有缺點的,他們在所走過的道路上也有過動搖和錯誤,然而他們的偉大正是在於他們有時善於--用痛苦的內心鬥爭作爲代價--戰勝弱點和克服動搖。

羅蘭在《米開朗基羅傳》的序言中寫道:“我沒有給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們建立紀念碑。我憎恨夢想主義,因爲它膽怯地迴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點。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語矇騙的人民應當牢記:有關英雄主義的一切謊言是由於膽怯而產生的!英雄主義就是看到世界的本來面貌,熱愛這個世界。”這一思想,在該書的結尾中又重複了一遍:“難道,我應當象其他許多那樣只去描述英雄們的英雄主義,用一塊蓋布把他們跌入的整個痛苦深淵罩上,可是不能這樣做!真實高於一切!我不能用謊言去答應給自我朋友們幸福!我不惜一切代價非這樣做不可,我只能答應給他們真實,甚至用幸福作爲代價答應給他們真實,給他們勇敢的真實,並用真實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靈。”這一肖像是本世紀初羅蘭在《貝多芬傳》中刻畫的。並且他還修改重審自我的這一早期作品,並持批判態度。一九三六年,他在着手他的鉅著的第三部《復活之歌》的創作的時候寫道:“我們研究貝多芬三十年了,在這期間,我們不僅僅更清楚地瞭解了貝多芬的生平,並且瞭解了一個人--人們--的生平……

此刻,爲了一塊麪包,我們已經不能把貝多芬這一個人看成是想象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鏽鋼鑄成的具有倔強性格的英雄。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樣經歷過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一樣的人和能夠說地位不一樣的人之間的戰場。”生活的條件,壞境的壓力使人也決不可能擺脫內心鬥爭。“這使他的英雄主義具有更高的價值,因爲衆所周知,他作出了多麼大的努力。”就是貝多芬也不能完全擺脫內心矛盾。儘管他的性格獨立不羈,但有時也會巴結強者。雖說他是一個不謀私利的人,但在就錢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戲院經理的一些洽談中,他卻表現得極其固執而又堅決。儘管他滿懷共和主義活力,然而他仍爲自我的貴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所有這一切怎樣去解釋呢羅蘭自我作了回答。“讓偉大藝術家力求成爲代達羅斯,給自我插上翅膀,飛向……系在雙腳上的秤砣卻把他留在大地上--這秤砣便是經濟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們共同的陷講。在那裏,他爲了一塊麪包和可恨的貧困同別人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貝多芬許多個人弱點在某種程度上正是由這一點造成的。對他來說,有錢就意味着相對減少依靠,所以他爲了一個銅板就能固執地討價還價。對他來說,貴族身份是一種避免受別人鄙視的工具,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這樣,因爲那些不敬重貝多芬這個作曲家的人,卻很敬重貝多芬這個貴族身份,因而當有人對他貴族身份的真實性提出異議時,他就會大發雷霆。他的革命信念帝國警察局明白得十分清楚。這使他始終擔心會遭到迫害。所以,爲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時剋制住對巴結奉承的厭惡,在自我毫無天賦的學生和庇護者魯道夫大公面前說上許多恭維話。在敘述這一切的時候,羅蘭一味反覆地說:"天才的這些錯誤和失敗不應當把我們的眼睛遮住,使我們看不到他的偉大。這僅僅是對時代作出的不可避免的讓步。確實,羅蘭在那裏指出的有關貝多芬個性的新觀點,同他《名人傳》原先的構思是不矛盾的,而只是對這一構思作了更明確的修改。我們更清楚地看到了藝術家痛苦的深度,同時也看到了藝術家道德的偉大,因爲藝術家善於不顧一切地保護自我內在的人的本質,從而保護了自我的創作天才,使其不受有害的影響。

我們不能不欽佩米開朗基羅:他創作了許多作品--儘管遇到了無數的障礙。在這些作品中體現了“一股象颶風一樣兇猛的強大生命力”。羅蘭英雄傳記的感染力並不在於肯定痛苦,而是在於克服痛苦,戰勝痛苦。這一勝利羅蘭本人並不是輕而易舉地取得的。之後他在《伴侶》集的引言中寫道:"……在我的《米開朗基羅傳》的序言中,我不無痛苦地對的悲觀主義表示了抗議,我十分清楚在自我身上和在別人身上的這種悲觀主義……因爲它導致了對人類提高的否定,而反動勢力卻同它結成聯盟。誰同反動勢力作鬥爭,誰就應當同悲觀主義作鬥爭;我在自我心裏也在同它作鬥爭,所以這絕不是一件極其簡便的事!這一斗爭的痕跡在《名人傳》中是顯而易見的。

羅蘭思想上的矛盾,與其說是表此刻他把自我主人公遭受的痛苦放在首位,倒不如說是表此刻他多處(異常在《米開朗基羅傳》中)抽象地、超歷史地論證了這一痛苦,並把它解釋成爲是人所具有的,並且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非理性熱情的影響。可是在《名人傳》中,現實主義地、歷史主義地看待人這一點得到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和更有力的肯定。在羅蘭創作的傳記中的每一個主人公,最終都是被作爲自我民族、自我時代的產物加以描述的。他們中每一位的痛苦經歷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偶然事件的影響和人類天性的內在氣質造成的,而是由社會的殘酷規律造成的。在這樣的社會裏,一個藝術家跟大多數人民一樣都是處於從屬地位,都是在被奴役的人之列的。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作爲非正義的犧牲品,作爲社會壓迫的對象的這種主題,經過羅蘭的許多藝術加工同樣也體此刻他的英雄傳記中。

讀名人傳有感15

《名人傳》這本書,“人如其名”,講述了三位世界名人: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列夫·托爾斯泰的人生故事。作者是名聲毫不低於前面三位的法國文學家,羅曼·多蘭。

人生中,總會有不少的苦難,而名人的痛苦往往比普通人多多了,因爲他們天生就不平凡。但正是這些比平凡人更多的苦難,讓他們的信念越來越強烈。用不平凡的一生創造了一個個,一張張,一部部……傳世名作。俗話說得好:“越戰越勇。”

貝多芬在將近三十歲時聽力幾乎喪失,可是這些病痛又怎能讓一代音樂大師屈服呢?不甘平凡的貝多芬用一種“勤能補拙”的方法不斷創作讓這段本因是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候得到了最高的成就。曾經有人說過:“上天給你關了一扇門,但給你開了一扇窗”。這句話用在貝多芬身上真是恰好不過了。疾病奪走了他的聽覺,但又給了他更強的信念,更多的創作激情。

米開朗基羅人生曲折不平,因爲他優秀的才華,不少人把他請來創作,但給這位雕塑巨匠帶來的只有失望。雖然他一次次地倍受打擊。但對於一位人生意義就是創造出優秀的藝術品而言的大師來說,這算什麼,你們越是給我困難,我就越證明給你們看。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他用輝煌的一生爲我們帶來了不少偉大的藝術品,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大衛了。

托爾斯泰雖然身活富裕但卻從未有過享受的想法。這位一心關心着貧苦百姓的文學大師曾不止一次在富裕的生活和貧苦大衆的邊界上掙扎。他這種雖然過着富裕生活而又憐憫普天之下的貧窮之人的大愛之心讓人敬佩。

《名人傳》這本書給我的不止是閱讀的快樂,還有對人生的啓發和思考。

標籤:名人傳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