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春》有感[通用]

觀後感1.54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春》有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春》有感[通用]

讀《春》有感1

帶着讀完《家》的亢奮和探索覺慧前路的心理又翻開了《春》,卻發現主鏡頭還是在高家大院裏,只是叛逃的人物有了變化。如果說《家》帶給我的是叛逃的大膽與刺激,是對舊社會的不滿與猛烈抨擊,是對舊社會女性的同情,那麼《春》則少了些反叛,多了些人性的軟弱。更讓人同情。

不知是少了覺慧這樣一個“反派”的調劑,還是因爲又有幾條鮮活的生命在舊思想的迫害下消失,還是因爲那本來就壓抑的高家大院,《春》的氛圍似乎比《家》還要沉重。或許是本就不喜歡悲觀的人、悲傷的事,對於淑英淑貞,除了同情,還有不滿,不滿於她們對命運的臣服,不過淑英最後的逃離還是讓人震驚,也讓人驚喜的,同時也慶幸又有一位青年逃離了那個烏煙瘴氣的地方,獲得了自己的未來。喜歡淑英的一句話:“春天是我們的。”是的,逃離了那個封建的大家庭,逃離了爲別人操縱的命運,有了自己的人生,有了一片廣闊的藍天,而不是從大宅院裏看到的那一片狹小的天空。

雖然佩服淑英的勇氣,但是不喜歡一開始她那種自暴自棄、悲觀的生活態度。相比較而言,還是比較欣賞三小姐淑華。她沒有大家閨秀的嬌氣、柔弱,反而很直爽、很豪邁。她對於煩惱的事不會哭哭啼啼,而是很豪爽的說出來,不同於一般的女子,即使是受到新式教育的琴,恐怕也做不到那麼直爽,她似乎會是下一個覺慧,一個敢說敢做、勇於反抗封建禮教的人。或許她不應該生活在那個年代,在那個封建禮教橫行的年代,女子不如男子,女子就應該讓別人給她安排一切,女子都是薄命的,女子就是要三從四德,蕙、梅、瑞珏都因封建禮教、封建迷信而死故而引發了周氏的感嘆:“我只求來生再不要做一個女子。”這樣一個豪爽大氣、不拘小節的女子,生活在那樣的年代,是福,也是禍。她坦率,惹人喜愛,起碼不會抑鬱成疾,鬱郁寡終,這是福。但她終究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又是那樣的家庭,那樣的時代,她又不相信女子三從四德,如若不步覺慧淑英的後塵,或許也逃不過那樣的下場,這又是禍。但是,我覺得,既然淑英都能逃離,以她的個性,應該也會走出大宅門的'束縛。

最同情的就是覺新了,《家》是,《春》也是。覺得他很善良,但又很怯懦,曾經很有理想,卻因不敢反抗而被迫放棄,可是他的順從並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家》裏他失去了心愛的人、失去了妻子,《春》裏他又失去了兩個兒子,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很悲慘,很可憐。看《家》的時候以爲他會繼續懦弱下去,可是在《春》中,他似乎發生了改變,不再一味的順從,甚至在淑英的逃離方面也出了一份力。對他的同情,不僅是因爲他命運悲慘,而且因爲他和很多人都很像,一樣的軟弱,一樣的容易屈服,對於自己想要的不懂爭取,而是直接放棄。他是個很複雜的人物,但同時又是一個很單調的人物,他身上有很多人的重影,但卻有一個灰色黯淡的人生,讓人乏味,卻又讓人同情。

春天是光明的,是充滿希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春天,每個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追求自由,只要有勇氣,有決心,不管前路如何,即使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起碼走過了一回。“春天是我們的。”青年人就是要有夢想,有追求,才能獲得向春天進發的動力。像淑英那樣曾經膽小懦弱的深閨小姐尚且能在一次次事件的打擊下衝破封建家庭的牢籠去尋找自己的春天,更何況當代青年人呢?

讀《春》有感2

一提到春天,我們就想到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等詞語。春天是絢麗的,它讓人們你好目不暇接、心曠神怡。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揮豪潑墨,描繪春天、讚頌春天。我學了《春》這篇課文,感觸頗深。

這篇文章寫出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寫出了不經意間,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喜悅的心情。寫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給勁,表現了春草旺盛的生命力。作者憑藉細緻的觀察,抓住富有特徵的春天的景物進行具體生動的描寫。細膩貼切而又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春回大地時,春草勃發的'長勢、情態和它的特徵。

這篇文章寫出了花的“爭相鬥豔”,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南方傍晚,春雨綿綿的剪影圖,意境深遠,十分誘人。還從觸覺,嗅覺,視覺和聽覺的角度寫出了春風帶來的氣息,帶給人們的愉悅和快樂。作者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與新穎貼切,富有表現力,樸實,清新中含蓄雋永。

這篇散文描寫了春天萬物復甦,吐露升級的景象,抒發了作者對春天喜愛至深的情懷,喚起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激勵人們要珍惜春光,奮發向上。

讀《春》有感3

最近我又讀了巴金的《春》。《春》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也是《家》的延續,當我讀完這本書心情變得沉重,三個主人公也在我的腦海揮也揮不去。

巴金曾說過——“我控訴舊社會,宣判舊制度的死刑,作爲作家我有這個權利,也有責任。我恨那個制度,蔑視那個制度。我只有一個堅定的思想:它一定要滅亡。”

《春》這部小說寫的是一個封建大家庭高公館中發生的事。主人公二小姐高淑英厭惡生活在醜惡的高公館中。淑英的父親克明將要把淑英嫁到陳克家,陳克家的公子品行不正。克明明知道淑英嫁過去會受罪,但他爲了顧及自己的面子,答應了下來。淑英的母親張氏雖然心疼女兒,但又不敢正面反抗克明。淑英每天在家裏靠書本打發時間,整天愁眉不展。還好,琴和覺民這兩個憎恨封建禮教的新青年把淑英從保守沒有反抗的閨閣少女帶到追求自由的現代女青年。淑英的心情漸漸地從悲向開朗轉變。然而,每次提到這件事,她仍會蹙起眉頭,爲自己將來的命運而擔憂。蕙,另一個遭受這樣命運的女孩。她的命運與淑英一樣,但是她卻走進了這個惡夢,受盡鄭家的折磨。最後生病了,鄭家都不請西醫給她治病,白白耽誤了這年輕的生命。身爲高家長子的覺新,梅和瑞珏這兩個對他很重要的女子就被他的軟弱妥協害死了,他一直活在自責中,他的兒子海臣也病死了。覺新喜歡這個蕙表妹,卻無法挽救她,使她的命運與梅和瑞珏一樣。他最後終於醒悟了,他和覺民。琴。劍雲等把淑英送到上海覺慧那裏,挽救了另一位少女的'生命。作者寫了很多環境描寫渲染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又塑造了淑貞這個單純的少女受父母壓迫,四太太五太太的醜惡嘴臉......這些人物充分體現了封建吃人禮教的黑暗。覺新是這部小說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爲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爲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爲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爲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爲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

《春》是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激流三部曲不僅是巴金描述早年的自己的生活狀態,同時也是他發自內心的表達對於封建制度的反抗,作爲新一代的,具有新思想的年輕人的反抗。他曾經在《家》中這樣寫道:“我所憎恨的並不是個人,而是制度,”這令人震撼的話語無不道出了他對於封建社會的痛苦的會議和掙扎,同時也表達了頑強的反抗的決心。《春》實在是巴金對於《家》的延續,可以說是另一部對於與現實生活的吶喊!

看巴金的《春》,感慨多多,裏面那麼多女性的命運不是多舛而是可憐。細膩的心理描寫就把他們的苦楚、無奈、茫然給表現出來了。讀着那些字句爲她們感傷,同情她也同情那個時代的女性。可是後來我發現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它給不同時代的人帶來的其實也是不同的,它的意義不再侷限於書中主人公的故事影響。

讀了這本書,我瞭解到封建統治下人們生活的黑暗,感受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幸福美好,我們應當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