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

觀後感1.69W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

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1

清明節前夕,學校爲了紀念鐵人王進喜,組織我們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鐵人紀念館館門,一幅大型石雕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鐵人王進喜爲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牆上,寫着醒目的大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着,我們進到館內,講解員爲我們介紹鐵人王進喜的.生平事蹟。

然後,我們又參觀了館內王進喜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可見當時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他的被子已經縫了好幾次了。那時的冬天很冷,每天穿着厚棉衣,戴着厚棉帽。

鐵人在打鬆基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鐵人果斷地向井裏倒水泥,可水泥一倒裏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鐵人縱身跳入坑裏,用身體攪拌泥漿,在鐵人的帶動下,許多工友也都跳入水泥坑裏,終於壓住了井噴。他們就是靠着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換來了今天的石油工業。

有一次,鐵人到北京開會,突然胃疼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結果診斷爲肝癌晚期。鐵人堅強地說:“你們大膽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幹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醫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1970年10月15日,鐵人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永遠激勵着我們奮勇前進!

參觀梅園新村紀念館有感優秀2

梅園新村紀念館,算是故地重遊了,記得十多年前讀大學的時候學生黨員活動就已參觀過,這次作爲一名援外醫療預備隊員再次踏入這一方聖土,更是感觸頗多。這裏的一草一木,每一件展出的文物,都會讓人想起那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陳列在紀念館的一輛黑色小轎車。

1946年5月,國民黨政府還都南京,周恩來、董必武、廖承志、鄧穎超等領導同志率中共代表團由重慶遷來南京,住進梅園新村17.30.35號。爲了工作方便,代表團領導請人在上海買下了這輛1941年美國製造的“別爾克”小轎車。這輛看似平凡的小轎車,正是歷史無聲的見證人,是那段崢嶸歲月的親歷者。時間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但它那錚亮的車身,明亮的車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參觀者講訴那段光榮的.歲月。在國共南京談判期間,周恩來等領導同志多次坐着這輛汽車去與國民黨代表進行和平談判、拜訪民主人士、護送地下黨員,還在這輛車中祕密會見過許多重要人物。

1946年初夏,中共特別黨員國民黨徐州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張克俠來到南京,當時正值淮海戰役前夕,由於梅園周圍環境已被特務重重監視,爲了不暴露張克俠同志的身份,這輛小轎車便充當了周恩來同志與其會面的場所。傍晚這輛車剛駛出梅園就被國民黨特務盯梢了,司機老段憑藉着高超的駕駛技術,甩掉尾巴,在一條幽靜的小巷裏,接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張克俠。在疾馳的汽車裏,彙報了徐州的軍事戰況,周恩來聽後當即指示:選擇有利時機,爭取國民黨高級將領率部起義。後來在淮海戰役的關鍵時刻,張克俠率部起義,打開了徐州東北大門,對最終取得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像這樣的例子真的是不勝枚舉。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這輛“別爾克”小轎車靜靜地陳列在紀念館大廳,雖然式樣陳舊,歷經風雨,卻依然閃耀的光澤。每次來這,我都要駐足片刻,它彷彿使我看到了周恩來、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領導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們當年戰鬥在國民黨統治中心的艱苦歲月。如今的我不再是一名普通的醫務人員,而是一名光榮的援外醫療隊預備隊員。在明年的六月,將遠赴非洲執行醫療援助任務,期間定有許多困難艱辛,但是作爲一名青年黨員,我一定會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牢記使命,絕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重託。梅園,向人們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黨史上輝煌的一頁,承載着中共代表團的光輝業績。梅園精神,將永遠激勵着我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