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魯迅》有感

觀後感2.9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魯迅》有感,歡迎大家分享。

讀《魯迅》有感

讀《魯迅》有感1

最近,我讀了一篇關於魯迅的文章,叫《魯迅愛書的故事》。

本文寫了魯迅先生小時候愛買書、愛看書、愛抄書,把書看做寶貝的事,魯迅先生小時對於書籍,他特別的愛護,他小時候養成的愛書如寶的好習慣,貫穿了他的一生。

魯迅先生他熱愛學習,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他讀過的書浩如煙海,讀過的書都經久不忘。僅據《魯迅日記》上的“書帳”統計,從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冊。他收藏的書,總是捆得井井有條,這能看出他對書籍的愛護。

讀完此文後,讓我想起了一個和魯迅先生恰恰相反的人——我的表弟。他讀書常是囫圇吞棗,張冠李戴的。

前一段時間,他們班舉行了讀書比賽。我常見他剛吃完飯,就抱着書看,一邊翻,一邊數,然後得意洋洋地說:“哈哈,這個禮拜我讀兩千多頁的課外書,這次我一定能獲獎了!”我也和他說過,剛吃飽飯,應休息一下,讓血液跑到肚子裏。不要急着看書,這樣看書,讀書效果也不好!表弟看書是爲了能獲獎,能說是隻求數量,不求質量。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也不能張冠李戴。我們要像魯迅先生學習,不求數量,只求質量和不斷地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

這是魯迅愛書的故事,你也找找這篇文章看看吧!!

讀《魯迅》有感2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是魯迅寫的《風箏》。

這篇文章寫的是在魯迅的故鄉,二月時,大家喜歡放風箏。而魯迅向來不愛放風箏,反而討厭放風箏,認爲這是沒出息孩子的玩意。而他的`小兄弟喜歡放風箏。一見着風箏就張着小嘴,呆看着空中發神。

一段時間後,魯迅發現了小兄弟偷偷在雜物間裏,用每天撿來的枯竹想做風箏。魯迅一把抓斷一支翅骨,又把它扔到地下,踏扁了,傲然走出雜物間。

當魯迅中年時,看了一本書,說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他才發現了當初的錯誤。當想去道歉時,小兄弟都已經全然忘卻。

讀完後,我恍然大悟。遊戲是兒童的天性,遊戲可以使兒童健康、活潑。魯迅認爲放風箏都是笑柄,可鄙的,在滿足中毀了弟弟苦心做的風箏,但可想到這也毀了弟弟的童年樂趣,在嚴冬的肅殺中,場面更冷清了。中年明白時,纔想起以前的愚昧、過錯,想起不該毀了弟弟的風箏。

最後,魯迅很想向弟弟挽回曾經的過錯。他想了很多辦法,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和他一同放,但是,早已有了鬍子的兄弟倆還能回到童年嗎?魯迅又想,等弟弟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心才輕鬆了。可是,弟弟毫不記得當初的事了。

現在,兒時的回憶,帶着悲哀印在魯迅的腦海中,嚴冬,給作者寒威和冷氣……

讀《魯迅》有感3

讀了《魯迅》這篇文章後,我感到了時間的寶貴。

魯迅是我們偉大的無產階級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也經常在較少的.時間內爲革命做更多的事情,即使是到了晚年,也會抓緊時間,爲人民,革命做更多的事情,魯迅不僅珍惜自己的時間,也珍惜別人的時間。

讀了<<魯迅>>這篇文章後,我也感到無比的羞愧。

記得有一次,我約好了兩個小夥伴一起去上英語補習班。可卻因爲當天睡覺睡晚了,把這事給忘了。讓小夥伴等了我半個小時,可我卻遲遲沒有到來,差點連累大家遲到了。

後來,小夥伴們說我浪費大家的時間,還言而無信,對我冷漠了。事後我也非常後悔 ,後悔當初沒有珍惜時間,使我差點就失去了兩個好夥伴。

通過這件事後,通過這篇文章————《魯迅》,使我更加了解到時間的寶貴。所以,從今以後我要更加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使我的生活更加快樂,有光彩!

讀《魯迅》有感4

何爲無常,即勾攝生魂者也。相傳無常分爲兩種,爲白無常和黑無常。黑無常是全身通黑,白無常自然是通體煞白。據《玉曆紗傳》記載,無常慣穿斬衰凶服,腰間束根草繩,腳着草鞋,項上掛着紙錠,手持破芭蕉、鐵索以及算盤。無常整日聳着肩膀,披着頭髮,眉眼的外梢都向下像個“八”字,頭上一頂長方帽。如此看來無常長得真不怎麼討人喜歡,大人小孩看到必定是嚇得先沒了半條命。不過這都是人們口耳相傳,迅哥兒可是見過活無常呢。

然而迅哥兒所見的無常與咱們所瞭解或所幻想的無常可大不一樣。在他的心目中,在陰森鬼衆中,就是無常有點人情;我們不變鬼則已,如果要變鬼,自然就只有無常可以比較親近。由此可見,迅哥兒對無常的好感絕非是一星半點。在後來的演劇中的無常更是受到迅哥兒的熱愛。雖然外表可怖,但是內心卻可愛的無常已在迅哥兒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到最後竟然大呼:要尋真實的朋友,倒還是他妥當。不過這是好的無常,壞無常也未曾絕跡。他們視人命爲草芥,生殺不過在一念之間,若是心情好,便讓你與家人道個別,可若是心情不好,便就讓你連喘息的機會都沒有直接帶你去了地獄,不讓你有一絲的求饒或是辯解。如此蠻狠!如此兇殘!

人類社會不也如此?善良人們之外,有諸多內心邪惡之徒。他們光明的衣冠下蓄養着饕餮,以他人血肉爲食來滿足自己內心慾望。更有甚者,那些掌持生死命運決定之權的人,會因金錢人情而漠然對待他人生命。比如,在手術室這樣的生死之地,無良醫者會索要財物,未能上供的患者只能自求多福。

如此看來,虛僞光明反而不如真誠的黑暗。人造的'強光會傷害善良的眼睛,率直的邪惡好得過面具之下的欺詐。現實生活中某些人的“人格”不如“鬼格”。最恐怖的不是無盡蔓延的黑暗,而是掩藏在光明中的黑暗。想必魯迅喜歡的是無常的純粹與真實吧。

我亦如此。我唯一的驕傲,乃我是人類,我願意秉持內心光明,即使成爲無常判官,我也不會追索無罪冤魂。

讀《魯迅》有感5

今天,我讀了一篇紀念文。是作者周曄懷念伯父而寫下的文章。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魯迅先生生前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爲魯迅先生生前對人民羣衆關心和愛護,所以,在魯迅先生去世時,有許多職業不同的人來紀念他。那天,在殯儀館裏堆滿了數不清的花圈和輓聯,有些人甚至失聲痛哭起來。在這時,“我”想起再也見不到伯父的面了,“我”的淚珠堆滿了眼眶。

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伯父家。伯父便跟“我”談起了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伯父問“我”一些關於《水滸傳》的.問題,可“我”卻張冠李戴的亂說一氣,因爲“我”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聽了伯父的一番話後,“我”看什麼書都不敢馬虎了。

有一次,我在對比爸爸和伯父的鼻子時,伯父藉此機會抨擊舊社會的黑暗。他也沒有直接說出來,只是在笑談“碰壁”時和我們說舊社會的黑暗。

最讓我感動的是:救助黃包車伕。這件事的大意是: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伕。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知道了這個黃包車伕受傷的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接着跟伯父一起幫這個黃包車伕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裏好好養傷。這充分體現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爲孺子牛”的形象,表明了魯迅先生對舊社會的痛恨。

魯迅先生的逝世,是神州大地上空一顆巨星隕落。魯迅先生憂國憂民,受人尊敬。他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所以才贏得了那麼多人的愛戴。我們應該學習魯迅先生那種愛國、愛民的精神!

讀《魯迅》有感6

再一次語文課上,語文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齊救助一位車伕。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

有一天,作者和爸爸媽媽去她的伯父魯迅先生家。在伯父的家門口發現了一個受了傷的黃包車伕。作者的爸爸經過詢問,明白了這個黃包車伕受傷的原因。於是作者的爸爸跑到伯父家,之後跟伯父一齊幫這個黃包車伕包紮好傷口。最後伯父又把一些錢給了他,要他在家裏好好養傷。這一件事,使我對魯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讀完文章,再回頭想想,魯迅的品德實在是太高尚了。在我們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魯迅那樣助人爲樂,做了好事而又不要報酬的'呢?我就親身經歷過一次與文章中的這件事恰恰相反的事情。事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小朋友獨自玩着玩着,突然踩到一塊香蕉皮,四腳朝天滑倒了,他大哭起來。但是,在旁邊的路人,都只是冷眼相觀,卻沒有一個願意前來幫忙這位小朋友,把他扶起來的,有的人甚至幸災樂禍,指着這位小弟弟哈哈大笑,還就這個小弟弟的狼狽樣而議論紛紛。我也是這行人中的一個。此刻想起來,我真是很慚愧。

在此,我期望每一個人都能熱心地幫忙別人,這樣不僅僅會使世界更完美,還會使自己更快樂!

讀《魯迅》有感7

昨晚無聊,隨手翻起魯迅前輩全集,看了起來。偶看到一篇關於“打狗”的文章,忽然想起前面,我談到破壞秩序的醫學治療說法,更加關注有頗。看完,想起狗也是一條生命,爲何前輩要這麼狠心痛打呢?在此,我也隨筆,說兩句。

關於狗,前輩講到狗性與狗德,不能不打,而且要狠打。至於那哈兒狗,是不是也要打,文章裏提到是要打獻媚與奴性,看來也保不住,也得打。這些,我就不多論了,我只想說一說,狗是條命,打時也得看着部位打,要不打死了,我這個和平主義者,可就心裏太難受了。狗天性是從吃肉飲血馴化而成,以前它吃肉,還是生吃的,後依附主子,爲主子看家賣命,主子給它點吃完的骨頭,看來還是吃肉的,沒有多大改變,只不過以前它是一個獨行者,現在有了主子,依仗主子的勢力,狂吠咬人比前更加猖狂,這種惡狗非得打,而且按前輩的說法打;哈兒狗成爲當前流行的寵物,它能獻媚主人,讓主人快活,那就少打點,要打就打那種得了傳染病的、感染人類健康的;如果這種哈兒狗也學會惡狗去做狗事,耍個心眼,敗壞人間風氣,那也得痛打之;還有那流浪的狗,看起來怪可憐,可這些狗集到一起來,就成了一羣瘋狼,爲了搶地盤,會咬人、咬死人的。在野外,經常會看到狗王,這狗王就成了破壞秩序的帝王,甚至還敢拉攏那些前面的兩種狗與狗的主子,形成有綱領、有章程的所謂秩序起義者,它們經常在夜色下密謀,要把天下安逸的日子打爛,時刻準備着所謂的起義,看來這羣狗,不是爲了吃,不是爲了喝,是想換天下,換天下的太陽。可見,有了野心的狗羣,人們不能不提防,甚至也不能按先生所說的那種打法,要按外科治療的`方法,徹底打掉,連大本營也打掉,連根子也挖掉。

這個說法,難免有點不是綠色環保主義者了,但爲了有一個聽不見哭聲,看不到合謀咬死人的事件,有一個正常的秩序,不能不提這樣的觀點。

聲明:以上,對關於打狗的提法,純屬對先生寫的打狗的主張進行一點淺論,至於以後,狗如何讓人類去痛打,讓繩子如何去綁,又如何把要起義的羣狗的老窩、大本營燒掉,均於我無關。

讀《魯迅》有感8

每個時代的人都是從小孩長成大人的,小孩都要玩,只要要玩,那就一定有玩的東西,方法。玩的方法像什麼看書,爬樹什麼的。

魯迅的《朝花夕拾》裏主要就是講的他小時候的事。裏面的長媽媽是封建社會一名很普通的婦女。像什麼吃福橘,叫"恭喜,恭喜"之類的都出自她的口中,但她同時也是魯迅小時候得到信息的一個渠道,什麼"長毛"之類的話,魯迅至今難忘。她也是一個極關心魯迅的人,雖不識字卻把《山海經》買了回來。魯迅後來去的私塾的先生非常嚴厲,但也卻治不住那頑皮的小孩們,孩子們東一個西一個,到處亂跑。唯一的"體罰",就是讀書,而最後往往讀得最有勁的是他自己,還讀得"將頭仰起,搖着,向後面拗過去,拗過去。"作者的父親在文中只出現了一次,是嚴厲的形象,在作者要去看五猖會的時候,把作者留下來背《鑑略》,一個只有七歲的孩子來背一百來字的古文。

提到古文,還不得不再提一下先生,以前上課,不是讀就是背,哪像現在什麼都可以學,像什麼語文、數學、生物、地理,什麼都可以學,以後還可以選專業,哪像以前那麼單一。

正因爲先生講的書如此單一,所以魯迅才如此希望有一本有圖的`《山海經》,然而最後還是長媽媽買回來的。魯迅得到後,雖書粗爛不堪,但卻是魯迅的寶書,不像我們現在的買書方式,什麼書店、淘寶、天貓、阿里巴巴……什麼地方都可以買書,而且書的種類也很多,什麼漫畫、文學、小說等,應有盡有,包含的種類很多,很齊。

魯迅的童年生活十分的冷清,家裏有錢時他處處受保護,而沒錢後處處受氣。魯迅小時候有許多的農村朋友。爲他以後的創作帶來了很多靈感,這一前一後的落差讓他明白了,要努力。於是,他進入了洋學堂,學習了物理、化學、數學等學科。在洋學堂讀赫胥黎寫的《天演論》後,讓他明白了大千世界並不和平。明白了,一個人,一個民族,要生存,要發展,就要自立,自強,不能甘受擺佈。或爲他後來棄醫從文,打下了基礎。

當時的孩子,很大一部分都上不了學,只有一些富人子弟才上得起學,所以我們現在擁有這麼好的條件,何不珍惜!?

讀《魯迅》有感9

《藤野先生》回憶魯迅在仙台留學時期的生活,記敘了魯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別的過程和對他的懷念。魯迅初到東京時,看到的是清國留學生在飽含中國人的恥辱的上野公園的櫻花樹下的身影,聽到的是留學生們傍晚學跳舞的喧鬧。這讓魯迅甚爲厭惡,也正是這樣,他去了仙台,在那與藤野先生相識。藤野先生的衣着模糊,他爲魯迅添改講義,他就正解剖圖,他關心解剖實習,他了解中國女人裹腳。在這一個個片斷中,我看到了那個對學生要求嚴格的藤野先生,那個對魯迅關愛有加,毫無民族偏見的藤野先生,那個對科學嚴謹求實的藤野先生。這樣一位有着高貴人格的老師,也難怪魯迅說:"在我所認爲我師的之中,它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

《藤野先生》也同樣記錄了魯迅的心路歷程,學醫救國到棄醫從文的轉變,表達了魯迅深深的愛國主義情感。在魯迅留學日本之時,是"風雨如磐暗故園"之時,也是魯迅個人處於"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時期。他曾說:"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但從匿名信事件、看電影事件,中國人的麻木不仁中,魯迅才深刻地認識到,學醫可以拯救人的身體,卻不能拯救人的靈魂。魯迅說:"從那一回以後,我便覺得學醫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強健,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衆的材料和看客。""我們的第一要着,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爲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一直鼓舞着魯迅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鬥爭,"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下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了,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影響了魯迅的一生,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對魯迅傾注了無私的愛。他平等公正、一絲不苟的爲一個清國留學生改作業,連一根畫錯位置的`血管也要當面替學生改過來;他關心學生的個體差異,聽說中國人敬鬼,擔心魯迅不肯上解剖課;他尊重學生,儘管替魯迅棄醫從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魯迅這位弱國子民的強國夢,臨別還贈與題寫了"惜別"二字的相片。這些對一個受盡了歧視和污辱的清國留學生是多麼大的鞭策和鼓舞啊。

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魯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對於"人"的熱愛。作品的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魯迅對這位恩師的讚揚與牽掛。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日本精湛的醫學技術傳入中國,爲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事實上,魯迅先生留日學醫的目的,也是如此),在此,藤野先生將醫術還原到了它本來面目——爲着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爲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寫他至今,仍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地"寫爲‘正人君子’所厭惡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和敬佩。熱愛學生、理解學生,使藤野具有了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至於影響學生的一生。

因此,作爲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於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促進教學上的師生互動,爲學生的終生髮展打下精神的底子。在學校人際關係中,居首位的是師生關係。美國羅傑斯的"人際關係"理論、前蘇聯的"合作教育學",都把師生關係提到辦學水平的高度來認識。良好的師生關係必須依靠深厚的師生情感來維繫,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熱愛、學生對教師的敬佩和愛戴,是產生師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諧師生關係的基礎。蔡雲芝先生與學生的關係就十分和諧,他愛學生,教學生唱歌跳舞,和學生打成一片,關心愛護弱勢學生,爲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學生"打抱不平",難怪學生做夢都想到他,幾十年以後仍然惦念着他。

對學生而言,教師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響力,如果這種影響力是建立在教師身份所賦予的權力基礎之上的,那是不穩固的。而如果這種影響力是靠教師的人格魅力贏得的,那就相當持久而且強大了,這種影響甚至強大到足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學生心田,爲學生奠定堅實的精神基礎。魯迅就是時時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幾十年過去了,仍不敢有絲毫懈怠,他堅韌的鬥爭着,爲民族的覺醒和解放而奮鬥。在魯迅的精神家園裏,有藤野播下的種子。

《藤野先生》也啓發着我們當代教師:提高自身修養,增強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給學生以影響一生的精神食糧。

讀《魯迅》有感10

今天,我重讀了《魯迅》這篇文章,受到了很深的感觸。

這篇文章講了我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魯迅一生如飢似渴地學習、夜以繼日地忘我工作,他始終認爲靠在躺椅上看書就是休息。

“節約時間就等於延長一個人的生命”這是魯迅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節約出的時間可以幹很多事情,就等於延長了自己的生命。魯迅到了逝世前的`一天還堅持記日記,他不是在奮鬥嗎?魯迅的一生都在學習、奮鬥,他整天書不離手,手不離書,而我每天一放學,回到家後,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不是玩電腦就是看電視,我不是在白白浪費時間嗎!今後,我要改正這些缺點。我們普通人都要把一生中三分之一的時間花費在睡覺上,而魯迅舊不是這樣,他夜裏在寫文章,並且一寫就寫到天亮。

生老病死這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如果你節約時間,你就可以在有生之年裏幹更多的事情。來吧!向魯迅一樣一生都在奮鬥!

讀《魯迅》有感11

在那個日益腐朽,飽受屈辱的年代,你棄醫從文,以拯救民族靈魂爲己任。你以銳利的筆鋒在文壇上點燃燦爛的火花,開闢了一條救亡圖存的道路。你在極冷極暗的燈光中,伏筆寫下《狂人日記》,你從痛苦撕裂的胸中發出吼聲-救救孩子!你像一顆孤獨的啓明星,在深藍淺藍的夜空指引黑暗裏的旅人,在煙塵滾滾中,你又是萬般的無奈,哀嘆阿Q的不幸,祥林嫂的落魄,而你又堅忍着,用淚將筆洗盡,以絕美的的姿態,唱着一首無調的歌,一首最輝煌的歌。

在夢和快樂交織的童年,家道破落。少年的你體味到了上流社會的虛僞與冷酷。但稚氣未脫的你並沒有倉皇,燎原之後的灰燼也沒有讓你放棄重生的念頭。在那個微涼的清晨,拂散了極淺的夢境,含淚告別了母親,攢着八元川資,漸行漸遠。而你帶着翻騰的熱血,卻不知道流向何處。但你卻堅定“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變成了一條路。”

我慢慢地翻開你的扉頁,看到了你筆下的阿Q。“這拳頭還未達到身上,已經被他抓住了,只一拉,阿Q踉踉蹌蹌的跌了進去,立刻又被王胡扭住了辮子,要拉到牆上照例去碰頭。”可是剛打了王胡的你又歪着頭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哀嘆你的可憐,又氣憤你的可恥!你滿肚子裏是暗暗地咒罵,表面上又是一張阿諛奉承的臉,說你懦弱無力,可又欺凌比和你一樣賊眉鼠眼的小D。你不會自力更生,卻覺得可憐有理,光天化日翻牆行竊,調戲尼姑!最後淪爲一名可笑的死囚,被槍斃了。這不能不使人心寒,當時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怎麼能如此冷漠與自私!走在街上的冷眼與煩膩!糜爛的'生活,怎麼能讓人看到希望?而你在空虛的暗夜,卻看到了這種“希望”

希望是什麼?是娼妓,

她對誰都蠱惑,將一切都獻給

待你犧牲了極多的寶貝——

你的青春—她就拋棄你

不是你悲觀,你是絕望今時今日民族的存亡。你的心也曾充滿過歌聲,可是暗夜的襲來,讓你耗盡了你的青春。你痛苦而無力的吶喊着—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可你並沒有因此憤世嫉俗,心中更多了些寬容,也沒有從此僵墜,而是帶着你的野草坦然,欣然,大笑,歌唱!

毛澤東曾這樣評價你:“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聖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聖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聖人。”聖人,你也許會覺得當之有愧,但民族魂是你的代名詞!正如郁達夫說過的:“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羣;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拜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幫。”如果說英國文學不能沒有莎士比亞,那麼我們的民族則不能沒有魯迅!無論在那個時代,人們都應該好好地閱讀魯迅的文章,這不僅是政治的引導,也是心靈的救贖,更是以“古”鑑今的一面鏡子。

讀魯迅,我明白了: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鮮血;我也明白了在吶喊的彷徨中,在野草的腐朽中,我將欣然,將坦然,我將大笑,將歌唱。而朝氣蓬勃的我們在這淡紅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豈能暫得偷生,維持着似人非人的世界!而我們還在這樣的世界活着,目不忍視的慘象,耳不忍聞的流言,我們豈能在沉默中滅亡?我們應昂起血污沾滿的臉!這的猛士,將更奮然前行!

希望各位讀者,能幫忙批改,點評。我將不勝感激!在此謝過。

讀《魯迅》有感12

今年是改革開放的40週年,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鄧爺爺提出一個“共同富裕”的理念。要社會發展,就要每個人都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創富;先富起來的,要帶動後來者,傳授經驗等,幫助他們,最後全社會都達到共同富裕。誠然,這個初心,是值得我們去點讚的;然而,實踐起來卻不是這麼一回事。

有人知道林俊德嗎?他是我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某基地研究員,堅守在羅布泊52年。然而,他的晚年,卻與癌症相伴,這是長年過勞與頻繁參與核試驗後的結果。醫生說他還有幾個月的時間。但他拒絕做手術,並堅持要搬出重症監護室。因爲,他手裏有好多涉密的文件沒保存好。如果沒交代好這些,他沒辦法放心地走。這位老人在生命的最後8天,拖着病弱的身軀,完成了他這一生最後一份工作表!

然而,某個明星戲子,只要擺一下pose,曬一下微博,收費觀看這張照片,一個晚上就獲得睡後收入400萬,這是多麼諷刺的一件事情啊!幾年前,播了一個電影《路人甲》,講述的'是很多的年輕人到橫店去做自己的明星夢,要當上一個明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沒想到,因爲這個電影,橫店這個地方的火了,居然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橫漂”。我在想,既然有這份能耐,做啥不能成功,非要做戲子不可?

今天讀了魯迅《爬和撞》懂了,一般的人成功只有一條路,就是不斷往上爬,但爬的路上是佈滿荊棘的,而且還要提防爾虞我詐,也許會被不知道是誰的人推一把,就跌進萬丈深淵。這是一條很窄的古纖道,能夠爬到頂峯的人很少,要麼是精疲力盡堅持不到最後,要麼就是被人推下去了。

但是,古纖道上往往藏着驚喜,有少數幾個人,稍微撞一下,就撞到好運了,一下子就把他送到成功的頂峯。旁邊的人看到後心想,哇塞這都可以啊?於是紛紛效仿,我也撞一下,確實有幾個人撞成功了,一下子就改變了命運;大多數人因爲撞得太大力,失足掉下去。不過沒事,掉下去就最底部重新爬起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這時,有幾個“成功人士”乾脆就不走了,停在那裏,向那些爬行者說“成功是有捷徑的,只要你撞的姿勢正確!”怎麼撞?你發個紅包給我,就告訴你方法。反正都是窮人嘛,你相信了我,萬一成功了呢?如果不成功,大不了從頭爬起。最後得知,這裏就已經是成功的頂峯,不需要再往上爬了,跟他們一樣,設置一個關卡,收那些不想在往上爬的那些庸人的紅包,告訴他們到此爲止,你也設置關卡,就歐了。成功就這麼簡單!

然而,還是有極少數人,繞過這些成功人士的關卡,繼續往上爬,最後的勝利是屬於他們的。成功的路上並不擁擠,只有這些繞過關卡的庸人,爬到了山的頂峯。

讀《魯迅》有感13

魯迅《頹敗線的顫動》,藉助夢的形式爲我們呈現了兩個故事,是一種小說化的散文。

一是緊閉的卻能看見瓦松的茂密森林的木屋內,一個瘦弱渺小的、苦痛、驚異、羞辱的生命在顫動中醒來。飢餓佔據了一切,母親說到燒餅,而燃起了些許的希望,不一會卻被更大的災難淹沒。

二是上次夢的殘續,過了幾十年,亦即一間小屋內,不過已整齊。此時佔據的不是飢餓,而是屈辱、卑劣。婦人拋棄一切冷罵、毒笑,走入無邊荒野裏。一剎那間照過了一切,爲親人犧牲,卻被放逐。

魯迅思緒飛馳萬里,恐怖的夢魘帶給我們奇幻、荒誕的場景,但經由特殊的藝術生命昇華的畫面已不是一般的狀態,我們可以看到魯迅希望破滅後那痛苦的心、絕望的淚,亦有掙扎的努力。

如果說夢一是希望的破滅,絕望的上升,那麼夢二便是明知絕望而亦要反抗到底。“老女人”以頹廢身軀的.顫動,兩手舉上天,口脣漏出非人間所有的無詞的言語發出了抗掙。不論是小女孩亦或是“老女人”都是作家自身命運的寫照。

絕望之爲虛妄,正與希望相同,這就是魯迅的“反抗絕望”,也是“獨語體”的思想內涵。

讀《魯迅》有感14

魯迅的《風箏》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開始他覺得這是沒有出息的小孩子所作的玩意,所以,阻止自己的小兄弟玩兒。後來他看了一本書,書上卻說:玩是孩子的天性,不愛玩的孩子長大是沒有創造和對手能力的。後來才與他的小兄弟一起玩兒。

例如,有一個農村的小孩,他讀書很好,從來不遊玩,也不做家務。後來到了高中,住宿要自己洗衣服了,他卻不會洗,還遭到同學們的辱罵,後來,他實在沒辦法了,就將兩個同學殺了,自己跳河自殺,他的`父母知道後都很傷心。

魯迅看了那本書後知道了:遊戲是兒童最正常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因此魯迅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讓着,跑着,笑着。後來文章說: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得落下去了。這時,我體會到了魯迅的心情,非常沉重。

所以我們要多動手,成爲一個愛動手的好孩子。

讀《魯迅》有感15

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啓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 料。這幾天,我讀了《文學之魂——魯迅》這本傳記,從中受益匪淺。

這本傳記敘述了魯迅的一生。他節約,樸素,公私分明,他對奸詐狡猾的敵人看得清,恨得深。他爲了幫助培養青年,付出了一生的心血。而我最佩服的就是他那種珍惜時間的品質。

時間是寶貴的,所有人都說時間是金子,但時間是買不回來的,我們要做時間的主人,才能把握住時間,充分利用自己的時間。魯迅曾說:“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學習上的。”他是這麼說的,也就是這麼做的。其實,掐指頭算一下,哪位偉人不是這樣做的呢?如果有誰還抱怨時間不夠用的話,那就讓魯迅來告訴他——“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要說珍惜時間,我沒有做到。放假時,我就只會窩在家裏看看電視,玩玩電腦,根本就沒有花一點功夫去看書。開學時,我的成績如瀑布般“飛流直下三千尺”,被老師罵了一頓才知道要珍惜時間。所以,我就每天擠出一點時間看書,成績很快就上去了。

時間是很寶貴的,它是一筆人生的財富,要好好利用時間,才能得到豐富的收穫,這是文學大師魯迅告訴我的道理。

標籤:有感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