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名人傳有感(15篇)

觀後感1.4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名人傳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名人傳有感(15篇)

讀名人傳有感1

扼住命運的咽喉

——讀《名人傳》有感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書中講述了三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成了偉人。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艱難與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可他的童年卻十分悲慘。1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變成了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貝多芬並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音樂當中去,很快他就成名了。可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在漸漸衰退,到後來一點兒都聽不見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大的痛苦呀!但貝多芬仍然沒有放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

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一個和他有着同樣遭遇的人——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兒時的一場大病,使她變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然而命運的不公並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開始學習說話、拼寫單詞,她用加倍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成爲了著名作家。

同樣,書中的另外兩位主人公也是如此。他們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逃避,不能退縮,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只要你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讀名人傳有感2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

——題記

天空澄碧,綠樹含黛,寂靜中浮來陣陣薰香,我卻尋不到一絲雲的痕跡;微風傳來,捲起大地中一股熱情的浪花,落入飄香的書卷中。聆聽着貝多芬用生命譜出的樂曲,欣賞着米開朗琪羅在困難與痛苦之中創作出的作品,咀嚼着列夫·托爾斯泰珍貴的思想精華,呼吸着英雄的氣息,也許正因如此,我對《名人傳》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層。

“我稱之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想或力量取勝的人,而僅僅是因其心靈才偉大的人……”由此可見,羅曼·羅蘭的英雄觀確實與衆不同。“身材矮胖,脖子粗壯”的貝多芬,“中等身材,後背凹陷,腹部前突”的米開朗琪羅,“臉長,模樣粗野,深眼窩,厚脣突出”的列夫·托爾斯泰,這些“英雄”們並不高大英俊,但他們那偉大的品格、寬廣的胸懷、高昂的精神、純真的靈魂使其無時無刻不散發着英雄的氣息,形象也變得高大無比,在人們心中永存,是名副其實的“英雄”。

惟其痛苦,纔有歡樂

——貝多芬

“樂聖”貝多芬因其偉大的心靈而佔據了“英雄榜”首席的位置。

貝多芬自幼家貧,十七歲喪母,他一直渴望能得到一絲溫暖。貝多芬渴求新的思想,自信心是這位英雄不斷前行的動力,他努力向命運抗爭,想要扼住命運的喉嚨。貝多芬渴望幸福,他不願相信自己的不幸無可挽回:他渴望病癒,渴望愛情,心中充滿了希冀。

耳聾與孤獨,使他在辛酸與憂鬱之中,又多了一絲無奈。雖然如此,但他仍然謳歌“歡樂”,雖然世界不給予他歡樂,但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這是他的任務,這是他的責任,這是他的使命,這是何等崇高的精神境界啊!

“貝多芬永遠在格鬥。”他所帶給我們的,是永不服輸的精神,是給予人心靈的慰藉,它不僅是一位天才的音樂家,更是一位當之無愧的'偉大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也有着一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

列夫·托爾斯泰的童年是苦難的,2歲喪母,9歲喪父,13歲監護人姑母去世。但他的坦率贏得了許多朋友的愛,也使他漸漸遠離了孤獨與痛苦。他對真理的探索欲又是我們所不及的,戰爭使他的思想經歷着新的洗禮,使他的宗教觀逐漸形成。

日積月累,《安娜·卡列寧娜》、《戰爭與和平》、《復活》……一切一切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彙集着列夫·托爾斯泰思想精華的名篇佳作誕生了。他的文章貼近生活,融入社會,因爲,他將自己的內心情感完完全全呈現在了我們面前!這不僅僅是一篇篇文章,更是一次次的藝術創造!

雖然這個無與倫比的人的呼吸早已停止了,但他的本質強大的衝動仍在不懈地繼續地塑造着,繼續在活着的人中發生影響!

“在陰霾遮蔽了整個天空的時候,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驅除羅曼蒂克的幻想的苦難;惟有克服苦難的壯烈的悲劇,才能幫助我們擔受殘酷的命運;惟有抱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才能挽救一個萎靡而自私的民族……”傅雷先生對《名人傳》也頗有感觸,他所帶來的不僅僅是感慨,還有一種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力量。

但願我們能如羅曼·羅蘭在書中所說的那樣,一年一度到頂峯去頂禮 ,呼吸珍貴的英雄的氣息!

讀名人傳有感3

在這次的寒假中,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名人傳記故事》。

“波瀾壯闊的歷史,叱吒風雲的偉人。”你知道這位偉人是誰麼?對了!就是華盛頓,他就是這本書的主人公。這本書寫了華盛頓這位美國人的英雄風采。

最令我回味無窮的是《櫻桃小樹》內容回味區:在華盛頓小的時候,那時有一個廣爲傳誦的小故事,這就是“櫻桃樹”傳說。那是在華盛頓6歲時,他得到了一把斧頭,結果把這棵櫻桃小樹給砍斷了,他爸爸非常生氣,他立即追查傷害櫻樹的“兇手”。華盛頓極其真誠地向父親承認了自己的行爲所造成的.嚴重過失。這時原本怒氣衝衝的父親口氣緩和下來。

“你真是個可愛的孩子。”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爸爸讓我去洗澡,可是我偷偷把一包小吃打開,在衛生間裏一直吃,爸爸過來了,我馬上把吃的藏在身後,爸爸似乎看穿於我的心,他問我:“你是不是在吃東西?”我說:“沒,沒有啊。”

我覺得我和他相比,實在是太不誠實了,我要向他學習。

讀名人傳有感4

霾濃重的黃昏,它就是那撫慰人的星辰,它的目光吸引着,安撫着我們青少年的心靈。在法國,大多數人認爲他不止是一個受人愛戴的藝術家,而是一個朋友,最好的朋友,而且他還是歐洲全部藝術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爾斯泰

托爾斯泰兩歲喪母,九歲喪父,致使他從小都缺乏母愛和父愛。這種常人無法承受的痛苦砥礪着他作家的人生,使得作家在以後的生活和寫作上獲得動力和深邃的思想。正是他幼年的慘痛遭遇,正是這種痛苦給了他創作的素材,也正是這種經歷奠定了他作品的藝術風格。托爾斯泰的遑遑鉅著《戰爭與和平》,這是以他現實中的生活經歷爲母體加工而成的藝術品。

托爾斯泰一家在他的父母去世後遷到了喀山。

托爾斯泰自幼接受典型的貴族家庭教育。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學東方系,攻讀土耳其、阿拉伯語,但成績平平而且也不願學,最終還是退了學。

托爾斯泰在成年以後回憶自己的童年並評價自己的《童年時代》時,卻不以爲然,他十分嚴厲的指出了自己的錯誤和缺陷,對此大多數讀者不能理解。

1853年11月,對土耳其的戰爭爆發了。托爾斯泰先後被召去打仗,他心中燃燒着的激情和愛心使他勇敢地履行着他的責任,經常身處險境。

一年後,托爾斯泰回到了這座城市開始與文人接觸,但他始終對他們有一種厭惡之情,然而他自己卻是其他人尊敬的對象,這是讓他處於一個矛盾的`處境。

總結了這一時期托爾斯泰的思想不斷變遷和發展,這是他人生中的轉折期,同樣也是過渡期。在這一過渡期,天才的托爾斯泰在摸索,在懷疑自己,他似乎很激動,“沒有很強的激情,沒有主宰意志”,如同《記數人日記》中的涅赫留波夫親王。但在這一時期,他卻創造出了他此前從未創作過的最精粹的作品——《夫婦間的幸福》。我們不得不由衷驚歎愛情這偉大的力量!

但這看似幸福的婚姻最終卻證明是失敗的。之後,托爾斯泰的作品便圍繞着他夫人對他各方面的照顧,到最後,在他的作品中透露出的思想是帶有極度的矛盾心理的。而且在這時他也真正意識到了生活的真諦,並將他所領悟到的精闢的思想反映到他的幾部著作中,這便構成了他作品的豐富思想內涵。

不久,托爾斯泰到達人生創作的頂峯時期,在這一時期創作的作品中,他已經將自己的思想甚至是自己的人生處境全部寫進了作品中。他已完全將自己融入了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中去,過度的思考讓他十分迷茫......最終他竟然不得不求助於上帝,讓上帝來幫助他化解自己的痛苦和煩惱。但是,托爾斯泰並不是這麼意志不堅定的人,他是會戰勝自己,最終戰勝自己迷茫的思想的。

最終,我們才明白其實影響我們一生的不是我們的環境或遭遇,而是我們能否保持一顆堅強的心和不屈的信念!

讀名人傳有感5

在漫長的寒假中,吃完早點後總會抽出一本名著細細品味,而這本書總是《名人傳》因爲它給我了很多啓示,很多收穫。

名人傳主要描述了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這幾位偉人的坎坷經歷和心路歷程,寫出了他們面對困難的堅強不屈,寫出了他們與命運抗爭的崇高勇氣,更寫出了作爲一名偉人所需要的高尚情操、偉大情懷。閱讀這本書就與這幾位偉人面對面的促膝談心,讓我更加了解名人的偉大人格,感受他們爲追求真善美,真理和正義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堅強意志。

米開朗琪羅他是天才,然而他被天才所困擾,連他的精神與心靈也無能爲力。而托爾斯泰,這位在大地上熠熠發光的偉大靈魂,他用他的筆桿寫出了一部部能讓我們緊跟着托爾斯泰那冒險生涯的矛盾經歷的作品。

雖然我對這幾位偉人都充滿了景仰,但是我對貝多芬更加崇拜與仰慕。貝多芬從童年的悲慘到老年時對歡樂的追求,從大名鼎鼎到貧苦交加的曲折人生,正如羅曼.羅蘭形容的“他整個一生都像是一個雷雨天”。雖然他的人生是那樣曲折,但是貝多芬一直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思想鬥爭。雖然貝多芬給人一種傲慢和玩世不恭的感覺,但有幾個人知道他內心的脆弱與孤獨。也許貝多芬對音樂的熱情是來自自然,《月光奏鳴曲》、《黎明奏鳴曲》就是貝多芬來自自然的靈感。波蘭音樂家蕭邦的作品旋律跌蕩起伏,大多數表現了波蘭人民的吶喊與抗爭。而貝多芬的作品不同,他的作品旋律如流水一般,緩緩流入人們的.心扉。在鋼琴的奏鳴中,人們彷彿步入了田野,欣賞着雲影、鳥語、水色,忽明忽暗,忽遠忽近,忽隱忽現,感覺如此惆悵與迷茫,更加體現了貝多芬悲壯的氣質。這些著名的名曲大多數都在貝多芬晚年時期寫的,而在那個時候貝多芬因肺炎導致了耳聾,聽覺已經差不多聽不見了,雖然有一段時間貝多芬不能接受這個事實,但是過了這段時間後他又振作起來寫出了那麼多動人心絃的曲子。面對貝多芬對音樂的那份執着,我不禁感到汗顏,我對學習都沒有這樣的一份執着,面對一點點挫折就想放棄,不過這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能見到最美麗的彩虹。

是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都是世界的征服者。我們享受着他們的才華創作出來的作品,它時刻告戒我們;吃水不忘挖井人。讓他們的人格與他們不朽的作品一樣,永遠留存在世人的心中。只要我們體會到《名人傳》給我們心靈的昇華,就會堅持自己的信念、真理和正義,讓自己躋身人類中的不朽者之列。

讀名人傳有感6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將無法使我完全屈服。——貝多芬《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書中講述了三個赫赫有名的人物: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意大利雕刻家米開朗琪羅和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他們的一生經歷了很多磨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最終成了偉人。這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艱難與挫折是對命運和人生的最好錘鍊!在這三位偉人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可他的童年卻十分悲慘。

16歲時,母親去世,父親變成了揮霍無度的酒鬼,這些不幸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貝多芬並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音樂當中去,很快他就成名了。可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的聽力在漸漸衰退,到後來一點兒都聽不見了。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是多大的'痛苦呀!但貝多芬仍然沒有放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了一個和他有着同樣遭遇的人——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兒時的一場大病,使她變成了一個又盲又聾又啞的人,在她的世界裏,沒有色彩,也沒有聲音。

然而命運的不公並沒有讓她失去希望,她開始學習說話、拼寫單詞,她用加倍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學,還成爲了著名作家。同樣,書中的另外兩位主人公也是如此。他們在生活中遭遇着不同的磨難,卻有着同樣的精神——永不向命運屈服!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困難時,不能逃避,不能退縮,也應該像他們一樣勇往直前,永不退縮。只要你能扼住命運的咽喉,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讀名人傳有感7

寒假期間,我讀了《名人傳》這本書,極大地震撼了我的心靈,洗禮了我的頭腦。

《名人傳》是法國思想家、作家、社會活動家羅曼·羅蘭創作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三位偉人分別介紹。貝多芬是我最佩服的一個。當貝多芬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親想把貝多芬培養成一名音樂家,所以他強迫他整天練習鋼琴和小提琴,不要出去玩,他的音樂天賦很快就出現了。25歲的'貝多芬在音樂方面已經很出名了。奧匈帝國與法國的關係非常緊張,受到愛國主義的鼓舞,他創作了《行軍曲》和《我們是偉大的德國民族》。貝多芬還沒有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但厄運已經到來。他聾了。對於一個從事這種職業的人來說,這是多麼殘酷。他再也聽不到觀衆的掌聲和奏樂聲了,這讓他很痛苦。在這樣的苦難中,貝多芬能夠不斷地堅持創作著名的歌曲,如《悲傷奏鳴曲》、《月光奏鳴曲》、《英雄》和《田園》。他的作品在歐洲廣爲流傳,榮譽層出不窮。他在《第七交響曲》和《第八交響曲》中找到了自己內心的力量,享受狂歡,與之前的曲風大不相同。光榮時刻過去後,他的作品被忽略了。雖然處境悲慘,但他仍然謳歌歡樂,創作了《歡樂頌》等音樂。1827年,音樂巨人貝多芬在風暴中倒下。

貝多芬的生活充滿了起伏和痛苦,生活給他帶來了許多挑戰,但貝多芬並沒有倒下,而是勇敢地面對堅定的意志,在音樂藝術中尋找幸福,追求夢想,給我們留下了傑作,贏得了後代的欽佩和讚揚。

蘇軾說:古今成爲大事業的人,不是有超世才華,而是有毅力。所以,成就大事業不一定取決於天生的才能。重要的是堅定的意志,樂觀的態度,努力工作,不要忘記自己的主動心態。

讀名人傳有感8

古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前想體驗體驗卻害怕會覺得枯燥,這幾日重溫了一遍《名人傳》,真是感慨萬千啊!在羅曼羅蘭筆下,我再次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靈魂的震撼。

“我紀念那一代,同樣讚頌它偉大的同伴,正直與真誠的大師,教我們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師”重談貝多芬大師,他仍是莎士比亞式的面目,但——他的眼睛會射出獷野的光,“他的微笑很美,談話間有一副往往可愛而令人高興的神氣。”他的童年很艱苦,但他會想方設法來維生。(他必須學會)他遇到戰事,離開家鄉,但他卻爲愛國而譜寫下名曲。沒有朋友安慰,他會將悲劇式的愁苦置於作品之中,如《悲愴奏鳴曲》,但也並非如此,他也會歡悅,更會創造歡悅。後來,他遇到了“愛情”,可“他不斷地鍾情,如醉如狂般顛倒,他不斷地夢想着幸福,然而立刻幻滅,隨後是悲苦的煎熬。但他仍舊渴望痊癒,渴望愛情,他充滿着希望。後來,再後來啊,他在最愛的`舞臺失去了站在舞臺上的資本,但也許啊,他卻因此變得更加的成功,譜出了人生的最佳作《命運交響曲》。

我敬仰他,他是偉大的音樂家,更是人生的實踐家,天才的夢想家。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與貝多芬一樣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爲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真善美的不朽名作,獻出了畢生精力。即使是在深重的苦惱,即使窒息了他們的呼吸,即使毀滅了他們的理智,他們也不會作罷,他們會“用痛苦換來歡樂”米開朗琪羅把血淚的凝聚獻給後世;托爾斯泰始終傳達信仰“一切不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了上帝生存的人”“當一切人都實現了幸福的時候,塵世纔能有幸福存在”“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爲”溫完《名人傳》,再看九年級課本,此時或多感慨。或談到學習要想“增益己所不能”就要“苦心志,勞筋骨”查古今,看現在,多少人都如愛迪生還要賦予99%的汗水呢。面對九年級,我想我該學會流下“汗水”了,以前不知道怎麼努力,現在想想,我要學三位英雄。首先確定自己想要的,看來我並不能向他們那樣有着那麼偉大的目標,但正如羅曼羅蘭大師心中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僕’,只因爲具有偉大的人格;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爲能傾心爲公衆服務”然後在對着目標奮鬥,或許,今後是工作,或許是學習,但是不管怎樣啊,努力些吧!最後“在每個人的靈魂中,潛伏着高貴的火焰,有一天會使他成爲一個英雄”耐心做好本職工作,這樣,你,我,纔會點燃高貴的火焰,燃燒自己和未來!

重讀《名人傳》,站在貝多芬的琴鍵敲敲彈彈,想想自己的職業,回味職業的樂趣;站在米開朗琪羅的《勝利者》白石雕像邊觀觀賞賞,觀看走過的路,賞賞路過的橋;拿起列夫托爾斯泰的寫作之筆,寫寫畫畫,做更多的練習,只爲在會考場上妙筆生花!

讀名人傳有感9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裏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傑,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裏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鬥爭。這本書主要寫的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

羅曼·羅蘭是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還有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爲它有着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鬥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祕訣。貝多芬,因爲脾氣古怪,沒有人願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名人傳》印證了一句中國人的古訓:古今之成大事業者,非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

讀名人傳有感10

早自習上,老師讓課外書籍,我便飛速拿出喜愛的《名人傳》,翻到音樂家—貝多芬。

貝多芬,在鏗鏘的《命運交響曲》中,他改寫着命運。他家境平寒,自幼矮小丑陋。幾次相親失敗,他放棄,心愛的音樂可以支撐起他人生的信念。然而,命運卻又安排了劫難給他—音樂家,在他事業的巔峯時期,竟遭遇了毀滅性的終身性耳聾!苦難一根繩子地套在了脖子上,勒着命運。但也他在黑白的世界裏纖細的手指演奏了鏗鏘般的《命運交響曲》,併發出“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絕使我屈服”的誓言,,音樂壇裏就不朽的名字—貝多芬,他用音樂譜寫出堅韌的旋律。

回眸昨天,感到無邊的羞愧。,四鐘的晚自習在我摸摸玩耍的歡笑中悄然溜走,留下的一張老師佈置的數學卷,上面空空如也,但應付老師,以抄了之。

快下自習時,老師讓大家背誦出自原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一段文字: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人的生命應該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愧—,在他臨死的.,他能夠說‘我的生命和精力,都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爲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曾經被我引爲座右銘的文字,我做呢?餐廳的路上,我落下了懊悔﹑傷心的淚……

昨天的,就讓他吧,我下定決心時時鞭策,可以競爭對手了。我明白,要想出人頭地,先懂得珍惜,不虛度年華,堅強奮鬥!

讀名人傳有感11

在《名人傳》的序言中,有一句話:歷史和考證不是羅蘭在書中應該關注的焦點。他的目的是爲那些不幸和幻想破滅的人提供鼓勵和鼓勵的來源。顯然,這些英雄的傳奇生活或堅強生活一直激勵着我們。

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貝多芬一生追求的是快樂,但世界不給他的是快樂。所以,一個不幸的人,他貧窮,殘疾,孤獨,一個痛苦的人,世界吝嗇地不給他快樂。而這位音樂巧匠,他有能力扼住命運的喉嚨,他把他的痛苦變成了快樂,給世界帶來了痛苦。正如他所說,“用痛苦換取快樂”這句話濃縮了他的一生,成爲所有英雄心靈的諺語。

米開朗基羅的一生有着不同的力量。他是一個天才,但外國人入侵,人民被奴役,他的作品被戰爭摧毀。家人對他的無盡要求讓他幾乎絕望。他一生都生活在枷鎖中——他被一個枷鎖控制,在他掙脫後被另一個枷鎖控制。他去世的那一天是和平天國的第一天。他放心了,快樂的靈魂,時間不在流逝!

貝多芬的痛苦是在盛年遭遇疾病,米開朗基羅的痛苦是被枷鎖控制的.,所以托爾斯泰的痛苦是他與敵人作鬥爭的敵人是他自己。

托爾斯泰曾經痛苦地問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按照自己所倡導的主義生活?他痛苦地回答說:“我羞愧難當!我有罪!我應該被鄙視!“當他死去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痛苦的問題:“地球上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受苦,但爲什麼你們都在這裏照顧唯一的列夫托爾斯泰呢?托爾斯泰不想浪費時間,但現實卻背道而馳,這也是痛苦的源泉,也是他對蒼生的懷疑。

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是奮鬥。命運總是由每個人控制。

讀名人傳有感12

《名人傳》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三部分組成,它們均寫於二十世紀初,無論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這三部傳記中,作者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還有一個是文學家。羅曼羅蘭都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擁有各自領域藝術家的共同之處,着力刻畫了他們爲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雖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但是,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他們尋求真理和正義,爲創造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而獻出畢生的精力。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與生命抗爭的音樂,爲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羅開朗基羅用一生的心血創作了不朽傑作;托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

路德維希範。貝多芬,德國古典主義最偉大的音樂家,是一個不幸而堅強的人,在青年時期就開始耳聾了。對於一個以音樂爲生命的人,還有什麼比這更不幸的呢?上帝真是殘忍,把最美的音樂賦予了貝多芬卻剝奪了他欣賞音樂的權利,他聽不到自己的音樂,人們都在盡情享受他的音樂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他卻必須獨自忍受無聲的折磨!

米開朗基羅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儘管他一直沒能實現自己最偉大的計劃,可誰也不能否認他的藝術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文精神。從大衛身上我們看到了人的理想,人的尊嚴,人的意志;從摩西和奴隸身上看到了人與命運的抗爭……

“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列夫。托爾斯泰。

列夫。托爾斯泰的情況則完全不同,他是貴族出身,地位優越;他身體健康,婚姻美滿;他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好評如潮。總之,他是一個一般人看來什麼也不缺的人,然而他的痛苦恰恰由此而生。他天性善良,悲天憫人,他爲城市貧民的悽慘處境感到鎮靜,爲農民的生活貧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質富有,生活優裕而內疚……總之,他的博愛精神使他不能忍受他人受苦受難,他希望所有人都能過上幸福安詳的生活。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讓自己和農民生活勞動在一起,他在自己的莊園裏實行改革,解放農奴,把土地分給佃戶,他推行“愛的宗教”,提倡“不以暴力抗惡”,甚至提出“敵人要打你的左臉,要把右臉也伸出去”,到了晚年,他的想法更加變本加厲,他甚至打算捐出自己的所有財產,想法遭到家人的拒絕之後,他以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最後孤獨地死於出走途中。

羅曼。羅蘭也曾說過:“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說來,

生活就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而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作者寫的這三位名人,他們都是很平庸的人,可他們卻比常人遇到更多難以想象的磨難和障礙。不過他們都是從重重困難中勇敢站起來的人,也是從種種困難中造煉出來的偉人、名人,而且還是不屈服於命運對他們的挑戰和考驗。

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讓我們呼吸英雄的氣息。”——這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卷首語開宗明義的一句話。或許,這也是他爲自己全部作品所作的詮釋。

最後,羅曼·羅蘭在《名人傳》中告訴人們,任何成就都伴隨着艱辛的拼搏和痛苦的考驗,現摘抄其中部分能震撼我們心靈的警句,作爲本文的結尾。

“不幸的人們啊,切勿過分怨天尤人!人類最優秀的人物與你們同在。從他們的勇氣中汲取營養吧!”

“他們(指這些名人)的偉大固然來自堅強的毅力,同時也來自所經歷的憂患。”

“生活是嚴酷的,對那些不安於平庸的人來說,生活是一場無休止的搏鬥,而且往往是無榮譽無幸福可言的,在孤獨中默默進行的一場可悲的搏鬥。”

“人啊!靠你自己吧!”(貝多芬語)。

讀名人傳有感13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爲“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有是爲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著名法國作家羅曼 ·羅蘭曾經用這樣一段話來形容一個人:“物質生活的窘迫毫無改觀。他貧病交加,孤立無援,——但他卻是個戰勝者:——人類平庸的戰勝者,他自己命運的戰勝 者,他的痛苦的戰勝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這段話出自於世界名著《名人傳》。

《名人傳》講述的是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偉人是貝多芬。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爲“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有是爲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貝多芬於 1770年 12月 16日誕生於德國波恩,家裏貧困交加,展現出音樂才華的他被父親視爲“搖錢樹”,父親不惜打罵,使貝多芬有個不幸的童年。貝多芬長大後更是痛苦萬分,可一 次又一次的挫敗都沒能使他屈服,雙耳失聰的他同樣在生命的57年間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艱苦的。在不甘於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止的鬥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鬥爭。”我想,即使沒有人看到、聽到貝多芬的努力雨艱辛,但是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穫。正如晚年多獲好評,至少受人尊敬的貝多芬成功了。

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聽見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這 就是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們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有是爲什麼要假裝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貝多芬的毅力、頑強不惜的鬥志、寧死不屈的精神我們永遠 都無法體會……

就讓貝多芬的精神繼續在無數文章與音樂史中流傳、發揚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讀名人傳有感14

在這個週末裏,我讀了一本名著,名字叫《名人傳》。

翻開《名人傳》,在首篇的導語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俗的物質主義鎮壓着思想,阻撓着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而死,人類喘不過氣來。打開窗子罷!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這本書講述了幾位名人(貝多芬,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的人生故事。在《貝多芬傳》中講述了貝多芬從一開始對音樂的熱愛與熱情,寫下了一張張影響世界的曲譜。但是在後來,他不幸雙耳失聰,這對於一個音樂家來說,猶如是一個晴天霹靂。但貝多芬並沒有就此放棄,在這麼不利的情況下,他還創作了《命運》《致愛麗絲》等等一系列傳世佳作。他對人們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在《米開朗琪羅傳》中,講述了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爲他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有時爲了做一件雕塑,可以不吃不睡兩三天。直到他死前的一個禮拜,他還在爲他的雕塑而努力着。在引言中,他還說:“我稱爲英雄的,並非以思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偉大的人。”

而他的《名人傳》就是揭示人類歷史上三位英雄的心靈傳記,他們是19世紀德國偉大音樂家貝多芬、文藝復興時代意大利著名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鉅子托爾斯泰。他在《貝多芬傳》的結尾這樣寫道:“一個不幸的人,由貧窮、殘廢、孤獨、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爲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用痛苦換來歡迎。”確實,“用痛苦換來歡樂”正是羅曼羅蘭追蹤貝多芬一生命運的視野,這句話構成了《貝多芬傳》內在的緊張和扣人心魂的思想魅力之所在。是什麼支持着?是不向皇權低頭的品質,是不被金錢收買的決心,是扼住命運咽喉的勇氣!貝多芬正是依靠着這些超凡的精神力量,他越過了人生的無數個痛苦險峯,達到了對人生最清醒的領悟。如果說《貝多芬傳》是英雄主義的號召,力的頌歌,那麼《托爾斯泰傳》則是一首安魂曲貝多芬偉大的痛苦是因爲他在人生的盛年遭到厄運,托爾斯泰偉大的痛苦在他自身主觀意志的選擇。《復活》是托爾斯泰暮年的又一部力作,羅曼羅蘭所說:“妻子、兒女、朋友、敵人都沒有理解他,都認爲他是堂吉訶德,因爲他們都看不見他與之鬥爭的那個敵人,其實這個敵人就是他自己。”“托爾斯泰,你是否依照你所宣揚的主義而生活!”他痛苦地回答:“我羞愧欲死,我是罪人,我應當被人蔑視。”終於,在82歲的暮年,托爾斯泰在一個寒冷的冬夜,獨自逃出了家門,在一個無名的小城一病不起。彌留之際,他號啕大哭,對守在他周圍的人們說道;“大地上千百萬的生靈在受苦;爲何大家都在這裏只照顧一個列夫托爾斯泰?”

其實,托爾斯泰發出的是對蒼生的疑問,也是對痛苦心靈的迴應,在這裏我們分明又聽到了貝多芬對生命的歡樂歌唱。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裏留給我們的永恆的東西。假使一羣人結伴去登山,有人會因爲想要瀏覽山間的風景,有的會爲了鍛鍊身體。無論準則如何,做到符合它便是最基本的成功。即使上兩者都沒有登上山頂,也不會有所遺憾。反之,若是爲了達到目的,而忽略,甚至違背了自己的準則,那這些表面的成功,也只能說是微乎極微了。

讀名人傳有感15

黃昏即將到來,雷雨也隨之醞釀,烏雲蔽日,飽蓄着雷電,夾帶着大風雨,突然,當暴風驟雨之際,黑暗裂了條縫,夜晚被趕走了,由於堅毅的意志力,白日又重新歸還給了我們。

這就是貝多芬的人生,他將所有的一些化爲美妙的音符,汩汩的從指尖流出。

貝多芬有着艱辛的童年時代,他有着一個喜歡酗酒的男高音父親和一個做女僕的母親。父親用暴力威脅他整日練琴,把他當做炫耀的工具,這種嚴苛的訓練方式讓貝多芬喘不過氣來,與莫扎特不同,貝多芬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情。在後來,貝多芬失去了最親的母親。內心的憂鬱越來越深。過早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擔。

後來,貝多芬不得不背井離鄉,去到了都城維也納,一生幾乎都在那兒度過。他的一生一貧如洗,雖然名聲大噪,卻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評。痛苦在一次悄然而至,30幾歲的他遭受了耳聾的折磨內臟也遭受着令人難以忍受的痛楚,他的生命裏難到永遠失去樂聲了嗎?不,貝多芬,他能用心靈去感受最純真的音樂。

很多人都認爲是這會使貝多芬厭世,可是令人驚訝的是,貝多芬的許多作品,都帶上了一種青年人的純真,他是頑強的天使,無論暴風雨如何猛烈,貝多芬都能撕破烏雲,尋找到光明。他一生沉浸在音樂中,如癡如醉,完成着自己心無旁騖的追求,他是不朽的靈魂!

他用自己一生的悲哀與歡樂凝成了一部著作——《第九交響曲》,這是他的最後一部作品,聆聽他的人,彷彿就可以看見,貝多芬悲慘而有激情的,宛如一個雷雨天的一生。他掌握了大自然的精神。他是自然界的一股力量,原始的力量和大自然的其餘部分交戰之下,便產生了荷馬史詩一般的壯觀。

外人也許認爲貝多芬是個憤世嫉俗,瘋狂的人,但是,在貝多芬隱祕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顆想去完成偉大事業的慈悲的心。

一個不幸的人、一個被孤獨、貧窮和殘疾所折磨的人、一個被痛苦籠罩的人,世界不曾給予他歡樂,他卻自己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

這就是貝多芬,一個不朽的英雄!

標籤:名人傳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