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觀後感1.05W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篇)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

人生就像一場戲,不在乎最終的結局,而是在於體驗這其中的過程。有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們的生命有限。但學習的精神是無限的。如果每個人都沉淪於世,那麼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我們要好好把握自己的'一生,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在一次語文課上,老師在講解《送東陽馬生序》一課時,我對此內容深有感觸。其中一句話爲:“以中足有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於之勤且艱若此。”意爲,因爲我心中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我認爲這句話很有道理。作爲學生,我們是知識的求學者,應該懂得禮貌、謙卑,因爲知識可以讓我們不斷進步,不被世界淘汰,所以學習對我們是有利而無一害的。而社會在進步,經濟水平在逐步上升,祖國爲我們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我們應該更加努力學習回報祖國。而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有些同學在校上課不認真聽講,並且公然頂撞老師,這實在令人大爲汗顏。不僅如此,有些同學還互相攀比,這些現象都是我們不想看到的。

因此,我建議大家讀讀這篇文章認真領悟其中的道理,改掉一切惡習,做一個文行並美、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2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在少年時期求學的種種困難,與自己的艱苦作對比,以告誡“馬生“刻苦學習。文章讓我強烈的感覺到我們應該學會執着、堅強並珍惜優越條件,好好學習。

因爲執着和堅強,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的情況下抄錄下抄錄一本本的'書,可以“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知經叩問。”可以“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並最終成爲了大文學家。

國家的飛速發展,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如果想看書,父母會給你找;如果想要文具,父母會給你買……我們的條件一點也不比宋濂的差,可是我們卻沒有他的那一份堅持和執着。

我的願望是長大當一名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教給他們堅持和執着,當然,還要有高尚的愛國情懷。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3

《送東陽馬生序》一文中,寫到“餘”小時候是如何無書,無師,然後又抄書、拜師求學的這樣一個艱苦的過程。

“餘”雖艱苦,但卻有必要驗證一下此文章的真實性。文中寫到“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可是後文又提到“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首先我們可以知道作者小時候家中窮,沒錢,所以買不起書,而後面文章中又說到借有書的人家的書拿來抄,他沒有錢買書,卻有錢來買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而且抄一本書用掉紙、墨的.錢就足夠買一本書了!而他卻還要浪費精力,浪費時間去抄書,這固然值得懷疑!

暫且不說他抄一本書需要用掉的精力,時間以及金錢值不值!再接着看後文,我想會有更多的BUG,儘管我卡不進去。“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中提到這個老師德高望重,且他的弟子擠滿了屋子!這樣出名,這樣紅的老師,肯定是經人炒作過的,不然哪有如此之紅!所以這樣的老師教書應該會收更多錢,他肯定會趁機大撈一筆,來賺得他鉅額的利潤。然而,這就要看他的商業頭腦如何呢?!噢!對了!我們還是繼續講正題!這樣的老師授課,學生應該要交很多錢吧!?啊?難道不是嗎?而前面又說他家貧,連書本都買不起,現在居然還交得起如此之昂貴的學費,你說假不假?騙小孩哦!

看文章的主旨與好詞好句固然重要!但是,文章的真實性!我想,似乎比文章的主旨等更重要!至於應該如何去思考文章的真實性,還是要看自己的聰明才智!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4

我讀罷此文,感觸頗深。不只因此文言辭精闢,道理明瞭,更因內容極爲生動,毫無自詡之言,感情摯深,言辭樸實無華,此皆本文之大成也。

讀罷此文,對宋濂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古時求學艱難,衣食無保,一覽無餘。濂置身其中,仍可自律自檢,自強自愛,實屬不易.求學艱難之路上,先是手自筆錄,計日而還.而後千里求學,拜讀與飢寒交迫之際,求學於寒風凜冽之間,勤勤懇懇,幾十年如一日,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終有成就,實屬難能可貴。

而今之人,不學無術,凡有小之得則自詡於衆人,毫無濂之自謙也,更無需徒步數十里拜讀,只需知其然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實屬可悲,然惰之心人皆有之,非獨賢者有是心也,賢者能勿喪爾。

今世之人,何等舒適,應道是高枕無憂.食有山珍海味,行有高級轎車,住有高樓公寓,本應刻苦自勵然,那知古人大智大慧頹廢至此!悲矣!羞矣!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5

在國學課上,張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一篇新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不僅是寫給同鄉晚輩的一篇贈序。更是對我們現代國小生的一種勉勵。

宋濂以青少年時期在艱苦條件下刻苦學習的親身經歷,勸勉當時的馬生不要辜負良好條件,要刻苦學習。寫的字字親切,語句平易暢達。

當我讀到宋濂在天氣非常寒冷,把硯池裏的墨汁都凍成了堅硬的冰塊,他的手指即使被凍的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敢停止抄書時,我想到了那些不喜歡讀書的同學,我們現在的書都是父母掙來的錢買的,不用再抄錄,有的同學買來的書看都不看一眼,直接扔在一邊。讀到這裏,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認真讀書呢?

當我讀到宋濂在住旅館時,主人一天只給他兩頓飯吃,並且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的食物可以享受時。我想:“我們現在在家裏個個像小公主、小王子一樣,倚仗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溺愛,挑吃穿,儘管有可口的飯菜,還嫌棄這個菜做的沒有色,那個菜做的沒有肉。在宋濂那個貧窮的年代,哪能像我們這樣挑呢?”

當我讀到宋濂冒着凜烈的寒風,在深山巨谷中奔走百里求學,腳上的皮膚因寒冷乾燥而開裂卻不知道,回到學舍後,四肢被凍得僵硬不能動,要用熱水澆洗,用棉被裹着,很久才能暖和過來時,我陷入了沉思:我們現在的國小生,天天車接車送,嬌生慣養,從來沒有捱過凍,受過罪,更別提把皮膚凍裂,四肢凍僵了。身上有厚厚的羽絨服,腳上穿着既美觀又暖和的鞋子,又有誰能想到這些衣服,鞋子都是父母辛辛苦苦工作換來的.呢?

宋濂雖然每天同那些貴族子弟在一起學習,但沒有沾染一點惡習,依然專心學習,因爲可以學習是他心中最大的快樂,他的心中已經被學習的快樂填滿,裝不下任何東西了。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從古至今,哪一個著名的文人學士沒有經過很多磨難呢?唐僧取經,還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取到真經,就連明星也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出名的。又有哪個紈絝學子可以成爲婦孺皆知的名人呢?

人需要苦難來磨鍊自己,把苦難當做我們攀登成功的高峯時一塊毫不起眼的石頭吧!把它踩在我們的腳下,很快我們就會是站在高峯上的眺望者。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6

自從讀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後,我懂得了很多,和作者宋濂比較起來,我才知道我以前是多麼的無只。我更沒想到的是被譽爲“開國文臣之首”的明初散文家宋濂背後卻有那麼多的心酸事,年經的他爲了求學,不惜在冬天雪地裏穿破鞋去上門請叫老師,他爲了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他面對老師的責罵卻是“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要達到這種境界對現代學生是容易的麼?

讀了這篇《送東陽馬生序》之後,我明白了我們應該好好用工讀書,我們和宋濂比較起來,真是幸運兒,想起我們左說說好好讀書,右說說好好讀書,真是可悲啊!作者喜歡讀書,因爲家裏窮的.原因,沒有辦法得到書來讀,所以他就經常向那些有書的人家去借,看玩之後就親自動手用筆抄寫,抄寫完之後怕日期過了用跑的去還書。

然而現在的我們,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含辛茹苦,只是希望和盼望兒女都成龍成鳳,出人頭地,可是卻反而弄巧成拙,但這並不能怪父母,要怪只能怪自己,光嘴裏念念長大後想要一份好的工作,能出人頭地,可是做的卻與說的相反。你們要知道這天下不會白白掉下餡餅啊!更不會掉下黃金的,我們一切只能靠我們自己的雙手去拼搏。

所以,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淺,我們要好好學習作者勤奮好學,以苦爲樂。而且能夠誠實守信得以博覽羣書,更應該學習的是尊重老師,虛心求教,這樣才能做到了好好用功讀書呀。!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7

宋濂自幼就喜好讀書,但因爲家境貧寒,無錢購書,只得向別人借書來讀,爲了能及時還書,“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的舉動,爲他贏來了良好的信譽。“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羣書”,最終,他成爲了一代文學大師!

從書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誠信的重要性,它有時甚至能決定我們的人生走向。在歷史長河中,已經得到了無數的事實論證。表現誠信的成語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因爲季布的誠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聲譽,後來,季布得罪漢高祖劉邦,劉邦懸賞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卻不爲重金所動,反而幫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堅持信守諾言,贏得“季布一諾,值黃金百斤”的聲譽,他的朋友會不惜一切來助他出逃嗎?誠信決定了季布的`命運!

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是一個因爲不誠信而招致殺身之禍的典型例子。周幽王爲博寵妃一笑,不惜動用點燃烽火臺來戲弄諸侯救駕,結果,真正的敵人來了的時候,諸侯以爲周幽王又是在戲弄他們,沒有一個人前來救駕,最終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堂堂天子,因爲不守誠信,最終落得個國破人亡,身首異處的結局,可悲可嘆!

誠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證”。它是一個人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說的是一個人缺少誠信,將在社會上無法立足,任何事都沒辦法做成。《左轉》“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

反觀現在,卻是一個誠信缺失的社會,毒奶粉,地溝油,火鍋紅等事件層出不窮,在金錢面前,誠信顯得多麼的蒼白無力。就連現在幫助他人,都要瞻前顧後,怕被訛詐...。這讓從小被教育學習雷鋒,樂於助人的我們情何以堪啊!難道在創造物資文明的同時,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閣嗎?難道身爲現代人的我們,比起我們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麼厲害嗎?

沒有信仰,缺少誠信的民族是危險的!我還小,沒有辦法改變缺少誠信的社會現象,也想不出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現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從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個人能儘量做到這點,我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達到“吾以誠信示人,人以誠信示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8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題記

有人說順境出人才,也有人說逆境出人才,我認爲這兩種說法都是片面的。宋濂的經歷就告訴我們,環境對人能成才與否,只是一個外在因素,人是否成才,決定於每個人的內在因素——即他能否勤奮讀書。

只有勤奮讀書,才能出人才。

宋濂——開國文臣之首,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寫下《送東陽馬生序》,勉勵馬生勤奮讀書。他曾“趨百里外”只爲“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試問這樣一個擁有着堅強的讀書意志的人,又怎能不成才,無成就?

一個吃不得苦、不能勤奮讀書的人,順境中會沾沾自喜,忘乎所以,自認爲天下第一;身處逆境又會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自詡“看破紅塵”。這種人無論身處何境,要想成才都只是一紙空談。

在我看來,成材的必經之路只有一條——勤奮讀書。古語說的好,正所謂:“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做舟”。每一個勤奮讀書的人不一定都成才,但人才卻一定出自勤奮讀書。我國古代有很多勤奮讀書的故事,例如唐代白居易讀書“不遑寢息”,以至“口舌生瘡”;匡衡“鑿壁偷光”;蘇秦“引錐刺股”等,這些古代名家學者勤奮讀書的佳話,有力地說明了人才來自勤奮。

一個人無論多麼聰明,多麼有志向、有雄心,若沒有勤奮讀書的實際行動,一切都只是空談。按圖索驥的.故事衆所周知,爲什麼伯樂的兒子會以蛙爲馬呢?原因只在於他不願勤奮讀書,淺嘗輒止,又自以爲是,胡亂地背了幾句《相馬經》,就以爲學會了相馬術,以致蛙馬不分,貽笑天下。

所以天下成功者,無論天賦高低,做何學問,處何時代,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勤奮。總之,環境的優劣,天賦的高低,對一個人的成才都不是最重要的,一個人成才與否只有內在因素才起決定性作用。

即勤奮讀書出人才。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9

《送東陽馬生序》是選自宋濂的《宋學士文集》。文章先敘述作者青少年時求學的種種艱辛,然後聯繫馬生求學的優越條件,這樣,我們不難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文章中提到宋濂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況餘幼時即嗜學。學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在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時候讀書的環境是那麼惡劣,家中無錢,問人借書,寒中抄錄,而自己的學習態度是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專心求學。因此,他後來有名望有地位,詩文成就高。由此看來,一個人是否學有所成,關鍵在於自己的專心與否。

其實,學有所成並一定要在順境中、逆境中、優越的社會年度中、機遇中才能達到的,最重要的也是自己,自己的專心與否。

外國有這們一則故事:貝多芬小時候跟外國的老師學唱歌和彈鋼琴,由於貝多芬對彈琴方面有興趣,學得比較好(若跟其老師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老師看好他,並想把自己畢生精力傳授給他,但貝多芬的語言跟其老師的有所不同,導致他聽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貝多芬在那時起,在練習彈琴之餘,還要學老師的語言,他很認真一天有20小時,他的眼睛是有光線射進去的。皇天不負有心人,2個月之後,他根本把該語言學到七七八八了。這樣一來,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師的指導,最終在世界上有名義;有地位,對於第六交響曲,我想人人都有聽過、聞過。

誠然,學有所成、成纔不是三心兩意,亂來就可以達到、實現的。而是要努力、勤奮、艱苦、刻苦鑽研,再加上自己對學習的專心。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0

我從剛踏進國小的大門到現在,已經認識了很多古詩,但因爲我的語水平不太好,所以我不會去背,但這首"送東陽馬生序"讓我懂得了很多,雖然這首詩內容很多,可是,讓我感到了"做什麼事情都要講誠信,講信用,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做到最後,不輕易放棄"

宋溓—明初詩女三大家鄉之一,他家境貧寒卻依舊嗜學,天大寒卻弗之怠,從不逾約,踏深數尺雪,皮膚皸裂而不知,民主集中上有足樂者而不幕同舍生……

回憶過去,再想想現在,我們生活在衣食住行樣樣現代化的社會,在家裏是父母手心裏的寶;在學校裏,還有老師教我們做人……國家和社會也處處爲我們青少年的學習創造條,可是我們呢?我們曾幾時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外面的世界;聽着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卻想着明天要怎樣躲避考試;父母處處爲我們着想,我們卻從未學習理解他們……

我感動於家貧卻依舊嗜學的宋溓,就像人們感動於那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樣,輾轉大百多年,當今的社會條與大學士宋溓那時相比,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可是,當今社會又有哪個傑出的人才能夠與宋溓相提並論呢?這也許就是環境變化的原因吧!艱苦的環境會使人懶惰,我曾經看過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

介紹說,澳大利亞出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澳大利亞的父母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則,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着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我想,出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能夠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寶劍峯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若寒,在如今這樣優越的生活條下,我更希望學校、家庭及至整個社會多給青少年提供一些鍛鍊的機會,磨鍊我們勤奮好學、不怕吃若的意志,使我們在優越的生活條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1

學習了《送東陽馬生序》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宋濂對於學習的喜愛,爲什麼呢?您且聽我細細道來。

小時候,他因爲家裏窮困買不起書本,就自己主動到有書的人家裏去借,借回書便日夜不停地抄寫,即使是再寒冷再艱苦他也絕不放鬆學習,抄寫完成後又立刻跑去把書送還。這樣,大家都願意把書借給他,他肚子裏的墨水也漸漸濃了起來。成年後宋濂的學習沒有老師指導,他便跑到百里之外,恭敬地向前輩請教,一來二去,也能有不少收穫。當他外出求學,揹着書箱拖着鞋子在深山中行走,且不說山路的崎嶇,光是天氣都讓他腳上的皮膚凍的破裂。住在宿舍,每天只有兩頓飯吃,其中沒有鮮嫩可口的吃食可以享受,同他一起的學生錦衣玉食,即便這樣,他也並不覺得羨慕,反而更加認真專注地學習,這種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求學精神是很多學生所不具備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付出多少便能得到多少的`回報,宋濂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都能做到勤奮刻苦地讀書,從來沒有一句抱怨,現在想想,我遠遠比不上他,也做不到像他那般熱愛學習。

如今,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電子書、網絡小說、經典名著等隨時都可以閱讀,比起他借書再抄書,我們的出發點早已高了不少層次,獲取知識的難易程度也大幅度降低,正因如此,我們要加把勁兒,用功讀書用心學習。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2

《送東陽馬生序》寫了作者宋濂青少年時代求學的千種辛苦萬般困苦,並拿後來太學中的條件與之作比,以告誡勸勉馬生刻苦讀書;文章都讓人強烈地感到,我們必須珍惜優越的條件,好好學習,然而給予我最大震撼的東西並不是這一點——是宋濂的執着。

因爲執着,宋濂可以在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地情況下抄錄了一本一本的書來讀;可以趨百里外從鄉先達執經叩問;可以遇其叱咄而色愈恭、不敢出一言以復但也正是因爲這份執着,宋濂成爲文學大家。

執着的力量就在於此!它足以使一切不可能成爲可能,使奇蹟的產生成爲必然!縱觀人類歷史的長河,從《資本論》到《相對論》,從《蒙娜麗莎》到《命運交響曲》,從雜交水稻到克隆羊多利,哪一項震撼驚寰宇的.發明,哪一項驚駭世俗的創造,哪一種功在千秋的貢獻背後不曾凝聚着偉人們執着的追求以及爲其付出的辛勤與代價。誰能說他們的成功只是因爲幸運之神的垂青,只是一種偶然——也許,由誰來創造奇蹟確實是一種偶然,但,創造奇蹟的人一定擁有着執着的性格,這絕對是必然!

現在,生活在我周圍的很多同學,包括我自己,就很缺乏執着——對知識,對友情,對生活的執着。很多時候,我們茫然、厭倦、冷漠花般的歲月蒙上了一層灰色。但願,但願大家都能重整心情,尋回心中那份失落的執着!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3

靜謐的午後,挾一本心愛的書籍,躲開校園飯間的喧雜,獨自來到教學樓後的白楊林中,選一塊巨石靜靜的坐下來,耳邊伴着樹葉輕輕的“嘩啦”之響,目光正如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在一行行的鉛字上流淌。隨着明初大文學家宋濂的名作《送東陽馬生序》的牽引,使我彷彿看到了“幼時即嗜學”的他求學苦讀的艱辛之旅。

宋濂雖自幼嗜讀,但家境貧寒,“無從致書以觀”,借書抄書中的艱辛等諸多困難,都在這個嗜讀的.學童面前逐一被克服,因此雖幼便能“遍觀羣書”,隨後他遠道投師,克服了無師之難,學習中,雖師嚴厲,但始終謙恭對待,終於“卒獲有所聞”,成爲大家。

自古以來,“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求學的勤與苦永遠是並行的。大文豪宋濂在樂讀的同時,不乏奔走受凍、衣食不如人,但他終因“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在艱苦的條件中持之以恆,最終成就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歷史地位。

瀝覽中國求學的才子偉人,哪一個不是苦讀而成名成家的呢?就連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孔子在讀《易經》時,都曾“韋編三絕”,更不必提“懸樑刺股”、“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古人勤學苦讀的佳話,至今令人稱頌。

看如今,我們與先人的求學之難相比,我們似乎基本沒什麼困難可言。不必說學校有藏書幾萬冊的圖書館,也不必說教室中還有數百冊的圖書角。就連每個家庭中的藏書也不再像以前父輩母輩求學時那樣匱乏。更不必說信息時代知識大爆炸的現在,電子書、網絡圖書等書籍更是隨處能讀。這些與宋濂的借書、抄書而讀之難真是有天壤之別,我們又有什麼理由而不讀呢?

朋友們,與書爲伴,能盪滌我們的心靈。在你憂傷煩惱時,讀書能給你快樂。在你得意忘形時,讀書會給你警醒。讀書能開闊你的視野,豐富你的閱歷,啓迪你的智慧,涵養你的人生。讀書,更是你人生成功的基石,終會引你到達理想的殿堂。

和着樹葉的輕響,讓我們共同走進書香。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4

每個人都渴望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分爲二的,人們在享受優越的生活時,也極易養成惰性,尤其是青年學生。讀了宋濂的文章《送東陽馬生序》,我對此感受尤深。

宋濂從小勤奮好學,家裏貧窮,沒錢買書來看,就常常向藏收的人家借,親手抄錄,和他們約定日期歸還。在非常冷的`冬天裏,硯臺都結了堅固的冰,手指凍得沒法屈伸,他仍然不敢懈怠、偷懶。當他出外去追隨老師的時候,揹着書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中。酷寒的冬天、凜冽的冷風,大雪積了好幾尺深,腳、皮膚都凍裂而不知道。他博覽羣書,最終成爲明代的大學士。

時光過去了600餘年,今天我們的生活、學習條件與600餘年前相比,發生了不可同日而語的變化。我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老師和顏悅色地爲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我們不需要抄書、不需要長途跋涉,也沒有寒凍之苦,可是,我們真正像宋濂那樣用心求學了嗎

有時候我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裏,心卻飛到了窗外;對老師苦口婆心的教誨,我缺乏應有的興趣和激情;父母不惜自己省吃儉用,爲我提供便利的學習條件,我卻不知心存感激與宋濂相比,我自感有相當的距離。正如宋濂所言,我的學業沒有大的進步,如果不是因爲我的天資不夠聰明的話,只能歸因於不如宋濂專心和勤奮了。

我曾經看過標題爲《要窮孩子不要富孩子》這樣一篇文章,印象很深。這是一篇關於澳大利亞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紹說,澳大利亞是一個發達國家,每個家庭都相當富裕。但是,父母卻讓孩子們過着清貧的生活。冬天父母讓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鍊他們的意志;從小讓他們到大海中衝浪、冒險,鍛鍊他們的膽量。我想,也許這就是澳大利亞之所以成爲發達國家的原因之一吧!

梅花香自苦寒來。在今天優越的生活條件下,希望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多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磨鍊其勤奮好學、不怕吃苦的意志,使其在優越的生活條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現。

讀送東陽馬生序有感15

一天我翻開《歷代散文選注》,恰巧打到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一文,我立刻被那簡潔清新的詞句所吸引。“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我深爲作者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我又想到:古人家境貧寒買不起書,尚能借書,“手自筆錄,”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環境比他們好,既無凍餒之患,又無奔走之勞,更應嗜學。

我們有些同學在學習中缺乏毅力,不能吃苦。他們學習不好,往往不在自身找原因,卻強調其他客觀原因,如家裏無人輔導、手頭少書、時間太緊等。而宋濂青少年時是如何學習的呢?“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嘗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宋濂不顧天寒凍手,堅持抄書。遇到問題,跑到百餘里之外,請教別人。我們今天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在學校問老師,可以查參考書,也可以同學之間討論,即使到老師家中去,總也不至於跑上百里吧!由此可見,學習要靠自己的勤奮。

還有些同學認爲自己學習條件比別人差,因此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這是不對的'。我們今天的學習條件再差也無法與宋濂相比呀!像宋濂那樣刻苦學習的例子在古代是不勝枚舉的,如車囊螢、孫康映雪、匡衡鑿壁偷光……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學習條件極差,但都靠自己的努力成功了。我們今天的條件和他們相比,不知要好多少倍。我們學習成績再不好,誰之過?正如宋濂所說“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資之卑,則心不若餘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看來,搞好學習比要靠自己的努力,必要靠勤奮。高爾基說得好:“天才就是勞動,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逼它燃燒起來的就是勞動再勞動。”只要我們勤奮努力,吸取前人的好經驗,循序漸進,學習再學習,就一定能夠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