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名著《紅樓夢》有感集錦15篇

觀後感3.96K

名著《紅樓夢》有感1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記憶中總有這樣的一位女子,含情脈脈的眼裏又有些魅惑,嬌弱的身軀抵不住封建壓抑的陰影。每當她默默唸着這句詩,我心中都是一陣痠痛。總是挽留不住她淺淺的吟笑,抓不住從她的悲傷,也無法阻止她的悲劇。林黛玉,多麼讓人想保護的女子,低吟着的悲涼詩句,卻早已暗示着她悲涼的結局。夜看紅樓,透着熙熙攘攘的賈府,看到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鬱,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家子氣。在這樣晚中清時一戶人家中,黛玉和寶玉擦出了愛情的火花。若不是那封建勢力的阻撓,世間又一份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將得到完美的結局。它的出現是那麼的自然,幾乎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出現是那麼的純潔,纖塵不染 。但是生不逢時的愛情就是痛苦的代名詞。黛玉和寶玉性格里獨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對世俗的不屑一顧,使他們的`愛情還沒有結果就凋謝了。還記得紅樓中林黛玉葬花的一節,“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後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捱打後,工於心計、精於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爲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眼空蓄淚淚空垂 暗灑閒拋更向誰。尺幅鮫綃勞惠贈 爲君那得不傷悲。”這算是林黛玉向寶玉告白的詩句了,當我看到嬌弱的黛玉不顧一切愛着她最愛的男人詩,我總忍不住熱淚盈眶。

名著《紅樓夢》有感集錦15篇

“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中的大觀園,在她眼裏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的場所;知道在清幽的瀟湘館裏,她過的是“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直到“不知風雨幾時休,以教淚灑窗紗溼”的淒涼長夜。我爲她和他們的愛情而流淚,也爲生活在那一時代的女子而流淚。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僞、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名著《紅樓夢》有感2

《紅樓夢》可以說是一本奇書了,在當時可謂聲名顯赫,看過這本書的人多各有想法,現在就給大家來談談我的想法吧!

滾滾紅塵,攜着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詩,是她美麗的靈魂,是她精神的寄託。每當讀到她的詩,總有振人肺腑的'感覺,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把尖銳鋒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讀者的心裏,讓人有至窒息的幻覺,無形之中像是有誰掐住了自己的喉嚨,掙脫不了的傷感,只能不情願地放下書,讓自己慢慢地清醒過來。記得她的《葬花詞》:“依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花依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讀完後像是被萬箭穿心,肝腸寸斷般的陣痛。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名著《紅樓夢》有感3

《紅樓夢》實是夢一場,噩夢一場。

看完《紅樓夢》心中有一絲悲哀,忽覺秦氏對鳳姐說的一番言語,實是有理:“月圓則虧,水滿則溢。”世上無事可“永保無虞”。就像這朝朝代代,總是從初期到全盛再到衰敗,從春秋戰國時期,秦始皇統一六國,漢,三國,晉,南北朝,隋……無一倖免。身邊的小事亦是如此,一生中總有順心與陰暗的時期,所以人生給予的感覺就饒有滋味……有人時常覺得人生悽苦,可沒有這苦,那怎會感受到成功到來時的快樂?若紈絝子弟只知玩樂,終老一生,死前纔去遺憾,“人生何其短,吾還碌碌無爲終老此生。”。家道中落,未嘗不是好事,死前至少可以說,“因曾度此落魄生活,故吾此生沒有白活。”

說到碌碌無爲,終老此生。就不得不題,功名利祿。記得第一回中,士隱所解注的《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甚切,就好像功名,不是得了功名,就不用死,到頭來還是得死。下一世,誰理你是秦始皇,還是漢武帝。更別提其他人,“問古今將相可還存?也只是虛名兒與後人欽敬。”若不提,欽敬,從古至今,那些著名的壞官奸臣,呂不韋、秦檜、吳三桂、鰲拜……也是萬古留名。其實他們的才智,膽識,以及那種不畏懼命運的膽魄,也有可取之處。命運最終給他們的安排終究是殘酷的,死訊換來了呼天搶地的歡呼聲,死後還招人惡罵,這是他們的悲哀,也是那個社會的悲哀。難道這就是正義與邪惡的標準嗎?

其實,正義與邪惡的標準還是很模糊的。我可以說,“人各有志,只能說他們樹立了不科學的人生觀。”他們的所作所爲不一定像我們想象中那麼可恥,也許他們像楚莊王,三年沉迷於酒色,是別有用心,我們也許只是讓歷史矇蔽了雙眼,雖然可能性極小,但我們不能排除這種想法,畢竟這些都已成過去,無從考證……

我甚是欣賞他們對於神說以及命運的無所畏懼,即使是現今社會,又有何人能真正做到不滿命運的安排,能挑戰命運。想想社會之中,大多數人們還希望聖人、神仙的出現,從苦惱將他們解救,以此說來似乎還不及這些壞官奸臣。

那這些壞官奸臣錯在哪兒?失敗在那兒?--我想應該是,想得不夠長遠。就好似呂不韋,得到了皇位又怎樣?也許會更覺空虛,到頭來終免不了一死。“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爲他人作嫁衣裳!”

那如此說來豈不是什麼都別做,做什麼終究都還是在替別人做嫁衣裳。

其實不能這麼想,人這一輩子,很多事是無可奈何的。我個人覺得,人這一生,概括起來就三字“活下去”。什麼都不做怎生活下去?什麼都是需要代價的,你學習,換來好的工作;你工作,換來生活需要的錢。錢讓人過好日子,沒有錢是活不下去的。突然想到,有些人自命清高的認爲前乃污濁之物,即是污濁之物,爲何還要用他?即是污濁之物,爲何還需靠他活?我不覺得錢是什麼污濁之物,錢只是一件物品,用它之人不堪,所以才讓它蒙羞。“功名利祿”,只是換取錢的手段罷了。人生在世,只要賺錢是爲了讓自己活下去,而貪污就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用代價應換來的東西據爲己有。若是用正當方式,讓自己活得更好,沒什麼不對,即使在別人眼裏顯得奢華,又怎樣,這是用代價換來的`,是付出過後得來的,是一點點賺來的,本就爲了讓自己活得更舒坦,奢華點也是自願的,沒什麼不可以的。所以爲了活下去,要賺錢。如果總想着是爲他人作嫁衣,索性都別活了。畢竟只有少數人能享受看破紅塵的生活。既然有許多事都放不下,就別放下,糟踏了光陰。“聖人”也需“凡人”襯。

對於《紅樓夢》的結局,我有甚多不滿,可有人對我說,“既然你不滿,林黛玉最終抱憾而亡,賈寶玉出家爲僧,那你覺得,什麼樣的結局是完美的。”的確,我對甚爲不滿顰兒之死,顰兒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終日只想一展才華,違反了古時“女兒無才便是德”之說。顰兒在文中的才華是不容置疑的,我實是欽佩,也爲她那種叛逆而佩服。可她爲何不能叛逆至底?賈母素日疼她,更疼寶玉,他倆二人想要結爲連理枝,賈母也未必反對,她竟不去爭取,偏自尋苦惱,氣死了。可細細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於寶玉,也難免會被氣死。她又不似鳳姐會借酒撒潑,怎生向賈母開得了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賈府她畢竟不像寶釵那樣得人心。寶釵爲人圓滑,討人喜歡,她最終也是無法無法擺脫父母之命嫁於寶玉,最終獨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覺得有些惋惜,“金簪雪裏埋。”再說寶玉,最後看破紅塵,做了和尚。難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結局嗎?若是如此,世人都改爲僧。我的想法太極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預示着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無法改變。我不滿的是寶、黛二人最終仍是無法逃出命運的束縛。那人又對我說,“寶玉,做和尚已不是爲黛玉而做。寶玉不做和尚,還能做什麼?去追求功名利祿嗎?”是啊,細度之,對於寶玉而言,這不失爲最好的結局。他已淡薄名利,對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讓歷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後代再來上演這“紅樓夢”嗎?他看似沒有擺脫命運的束縛,但命運業已不能束縛住他了,他既不是爲顰兒去做和尚,那就是爲自己,他也不像世人爲了“得道成仙”,而是了無牽掛,看盡紅塵。那人還對我說,“做和尚的有兩種,一種是爲了逃避,還有一種就是爲了面對。”我想逃避的那些就是“看錯紅塵”的,而面對的纔是真正“看破紅塵”的。

名著《紅樓夢》有感4

王夫人在《紅樓夢》中是個極不討人喜歡的人物,雖然曹雪芹在書中總替她說好話,說她是個厚道人,不過這恐怕都是欲蓋彌彰。其實全書中各色人物都有正邪兩賦的特點,比如賈璉對尤二姐也有浪子真情;薛蟠雖不肖,對母親和妹妹還算不錯;連賈珍,也有人分析出他對秦可卿也是刻骨銘心……不過這位王夫人,賈寶玉的親媽,雖然在寶玉心中排名與黛玉重要性並列,倒真沒做過什麼有光彩的事情,逐走晴雯,逼死金釧,抄檢大觀園,可能黛玉之死與她也難脫干係。本人在此大膽推測一下她的心理歷程。

王夫人出生於四大家族的王家,應該是個見多識廣的大家閨秀。從書中看,應該是王家的長女。封建時代的長女在家族裏是大姐,受到最嚴格的教育和約束,要成爲妹妹們的榜樣,典型如李紈,元春,寶釵等。王夫人小時候肯定也是這樣過來的,不過她沒讀什麼書,心中鬱悶和壓抑無處派遣,也就不具備李紈,元春,寶釵那樣的開闊心胸和浪漫氣質,所以長大了就成了個沒什麼情趣的人。人們有時會好奇,王夫人年輕時是什麼樣子的,我想鳳姐和探春身上應有她的影子。

先說鳳兒,常言說得好:“養女隨姑”。基因的力量是可怕的,想來王夫人年輕時八成也是個柳眉鳳眼的絕色佳人,只怕有過之而無不及。鳳姐不但繼承了她的`美貌俗氣,也繼承了她的野心偏執和狠毒。曹公全書只寫鳳姐狠辣,沒有對王夫人有明顯的貶義形容,只有暗示。我認爲最明顯的一處就是林黛玉進賈府時對王夫人住處的描寫,其中包括金錢蟒靠背,金錢蟒引枕,金錢蟒褥子,連用了三個金錢蟒,曹公寫人物住處多有對人物本身性格命運的暗示。我五年級時讀到這裏,心中一凜,當時還不知道“居如其人”“心如蛇蠍”這兩個詞。長大後以此對照王夫人一生行爲,信然!

名著《紅樓夢》有感5

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在今年暑假,湯老師爲了讓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及增加閱讀量,給我們全班都發了一本書,四大名著之《紅樓夢》

讀了這本書,我被書中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們都俱有自己獨特而且又鮮明的人物形象,比如不喜歡讀書,愛和姐妹耍的賈寶玉;弱不禁風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知書達理又對人隨和的薛寶釵;潑辣能幹的.王熙鳳。有管理才幹而不畏強勢的賈探春;被深鎖官中見不到親人的賈元春;敢愛敢恨的丫環睛雯;依仗權勢,無惡不作的薛蟠……

這本書主要講一個大家族從鼎盛到沒落時期所發生的故事。真心相愛的賈寶玉和林黛玉被長輩們給折散,黛玉因此憂傷而死。雖然薛寶釵嫁給了賈寶玉,但她也沒有得到了自己的幸福。大觀園裏的人他們物質生活雖然奢侈,但是最後的結局都不太好。

在《紅樓夢》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賈探春和薛寶釵,喜歡探春是因爲她非常有頭腦,有一回她把家裏園子的一部份租給了老媽子,這樣就省下了花匠和清潔工人的工錢,也可以改善老媽子的生活,一舉兩得。喜歡薛寶釵是她不但漂亮,懂醫,最主要的是爲人隨和大氣,有一回林黛玉生病了,還是她給開的方子。

讀了《紅樓夢》這本書,我們瞭解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不愧爲我國四大名著之一。

名著《紅樓夢》有感6

題記

《紅樓夢》堪稱一部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以其極具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小說內涵,使中國古典文學達到了最高峯。清末大學問家王國維認爲:《紅樓夢》所展示的悲劇是自律的、哲學的;對人生價值的思考是宇宙的,也是文學的。作爲我校紅樓會一名會員,我憑藉着自己數年對《紅樓夢》的潛心閱讀,借學校《書香致遠—中原工學院第一屆大學生讀書節作品選》出書之際,特寫下這篇《紅樓夢》讀書心得,鑑於篇幅有限,僅作幾方面新的見解,以饗讀者。

一、關於《紅樓夢》的書名

"紅樓夢"三字其實並非《紅樓夢》一書的原名,正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那樣,《紅樓夢》又名《石頭記》。其實之所以稱爲《石頭記》,那是因爲書中所敘之事乃假託爲一石頭所記,並且故事的主人公賈寶玉銜玉而生,而且他原爲大荒山無稽崖邊一塊女媧煉石補天所剩下的一塊頑石,皆因種種記事都與這塊頑石有關,所以才名曰《石頭記》。

另外,歷史上還有《情僧錄》、《金陵十二釵》、《風月寶鑑》等名字,每一個名字都有着它各自的含義。例如"石頭記"一名就後因空空道人更名"情僧"而改名爲"情僧錄",後來曹雪芹又將"風月寶鑑"改名爲"金陵十二釵"等等。

那麼我們不禁就要問:爲什麼最終要以"紅樓夢"三字作爲書名呢?其歷史原因是因爲後來程、高等版本的出現。而我認爲最重要的原因還是"紅樓夢"三字所蘊含的深刻含義。其實"紅樓"二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紅"做"女兒"講,"紅樓"即指"女兒的閨房";二是"紅樓"即"朱樓、朱門"之意,寓言"富貴之家".

事實上結合《紅樓夢》一書,我們不難發現,"紅樓"這兩方面的意思是都有的。那麼,"夢"該作何解釋呢?所謂"夢者,幻也".意指"不真實".結合"紅樓"二字,我們便可推斷出"人生如一夢"的意思。的確,書中主人公賈寶玉便是這樣一位鐘鳴鼎食之家的紈絝弟子,過着夢幻一樣的生活,最終卻是"忽喇喇似大廈傾","落了個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其實在我看來,儘管曹雪芹將"風月寶鑑"更名爲"金陵十二釵"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其含義卻遠不如"紅樓夢"三字更值得斟酌與推敲。

二、關於紅樓夢的人物善惡之論

就我這幾年對《紅樓夢》的閱讀感受而言,我其實是不贊同一些讀者極端地去喜歡或討厭某一位故事人物的。至少對《紅樓夢》這部書而言不應該這樣,《紅樓夢》是一部真實反映封建社會現實的經典著作,作者對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傾注是發自內心的,是無褒貶色彩的,他就是如實地塑造每一個人物形象,不灌入自己個人的偏激的感情。

例如,我喜歡林黛玉各方面卻不喜歡她使小性兒,而薛寶釵卻不是這樣,她以其大度善解人意贏得了衆人的歡心。不過也有人說薛寶釵城府太深,又阿諛奉承。其實這種觀點是很容易反駁的,如果真如所說的.那樣,那麼,寶玉還不免"見了姐姐,忘了妹妹",這也未免太"下作"了吧,所以說人物形象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寶釵的,從人品上看,寶釵應該是個端莊、美麗、博學自重的女性,只不過她的思想完全是封建的正統思想,但她待人處事是完全符合封建禮法的,在那時看來是沒什麼不對的,只是我們所處的時代不同產生的觀點也隨之不同而已。

另一大極具爭議的人物便是賈府"掌櫃的"璉二奶奶王熙鳳了。王熙鳳本是王夫人孃家侄女,嫁給賈家大老爺賈赦做兒媳婦,賈璉之妻。王熙鳳從小一身男兒身打扮,做事幹練,性格潑辣。

她在賈府的生活和權力用紅樓夢中的一句話概括再貼切不過:"誰知自娶他(指賈璉)令夫人之後,倒上下無一人不稱頌她的,璉爺倒退了一射之地,況模樣又極標緻,言談又極爽利,心機又極深細,竟是個男人萬不及一的。"由此我們得知,王熙鳳在賈府中起着"總管"的作用。既然爲"總管",就難免"管"出一些非議來,從而王熙鳳在衆人眼中成了一位"地道"的尖酸刻薄的潑婦。

不過從第五十五回她與平兒的對話中卻可以看出他內心的某些想法:"你知道,我這幾年生了多少省儉的法子,一家子大約也沒個不背地裏恨我的。二是家裏出去得多,進來的少,若不趁早料理省儉之計,再幾年恐怕就要賠盡了。"這些話其實足以看出王熙鳳的眼光和見解,同時也不免讓人產生惻隱之心。

三、有關"黛玉之死和寶釵完婚"

衆所周知,《紅樓夢》全稿已不存在,現流行《紅樓夢》版本中普遍認爲是由高鶚續寫的後四十回。而在續作中我們也能明顯感覺到續作無論在思想方面還是在文采方面都不及前八十回,甚至有許多故事情節是有違作者原意的。

而我新近發現,在第九十八回寫道:"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寶玉結親的這個時辰",這個看似十分戲劇性的一幕確實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而且還能增加人物身世的悽慘。但是,我們細想一下又會覺得這是很荒唐的。

首先,這一情節是與小說判詞中"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嚴重不相符的;其次,退一步說,以賈家的地位來說,他們也絕不會讓寶玉偷偷完婚,儘管一方面只是爲了去邪沖喜,但貴妃病逝並沒明令不能娶親。再說,寶玉真正喜歡的是黛玉,與其說讓寶玉娶寶釵,還不如娶黛玉病好的更快。只要病好了,還在乎什麼金玉之說嗎?

後記

《紅樓夢》一書包羅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面,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文化的集大成者。《紅樓夢》以其極其精巧的構思和宏偉的結構,以及巧妙離奇的構思,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紅學愛好者,屹立在文學之巔!

名著《紅樓夢》有感7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題記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一曲紅樓蘊含人間悲歡情愁,是多少人留下了惋惜之淚。 那個女子,一襲道袍,飄飄曳曳,宛如天外之人,高潔而不沾染一死凡塵,她就像那年盛開在她庵外的紅梅,美麗而孤傲,妙玉的美麗是上天造就的,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自幼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後孤身一人流落至此,本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怎落得如斯之地步!她就像那一枚明珠卻被誤投於深海之中,賈府的放蕩風氣與藏圬納垢,讓她不得不因爲保護自己而對別人冷目三分,甚而讓別人覺得她“可厭”!無非就是因爲她的無權無勢與身份低微。 也許如果沒有讓她遇到玉賈寶,也許她沒有愛上他,甚而爲他走火入魔,也許她便會擁有一個完整的一生,即使一輩子面對清燈古佛,獨自老去,她也不會覺得有一絲一毫的空虛,但她見到了他,這個第一個待她平等之人,第一個值得她爲之傾心之人,第一個知她甚深之人,在妙玉心中,他是特別之人。

從受到寶玉稱讚時的故作正經到一時真情流露時的面紅耳赤,她難道真的是一個心如死灰的道姑嗎?不,她也是一個普通的十八歲的少女,僅僅是被封建禮教荼毒了思想,她有勇氣愛上世俗所不容之人,卻沒有勇氣去衝破那層束縛,她清楚的知道,一但自己不循規蹈矩地做尼姑,她便會與寶玉見面機會也沒有,憑藉了賈府的勢力,豈能容忍此等傷風敗俗的事情出現!她只能小心地收拾起所有的心緒,戴上副不可侵犯的.聖潔面具。但她真的能如此度過餘生?

雖然紅樓夢中有暗示,妙玉會這裏獲得幸福,但我覺得高鄂的續書不無道理,在續書中,妙玉被強盜掠走,生死不知,乍看,很悲慘,但我覺得,讓她在賈府中受心痛煎熬一輩子是更殘忍之事,也許此後的她有了一些轉機也未可知。

正如妙玉在給寶玉的帖子中寫到:“檻外人妙玉遙祝芳辰”,檻外人”三個字大有深意,妙玉無疑是聰慧的,她用三個字向寶玉表明心跡,體現她不願讓自己涉足於這紛擾的塵世間,保護自己也保護自己所愛之人,人人都說賈寶玉與林黛玉的愛情是千古悲歌,從來沒有人注意到妙玉對賈寶玉苦苦思戀,黛玉無疑是幸福的,她畢竟還有一段美好的憧憬與愛情,但妙玉的愛情從一開始就註定不會有結局。

滾滾紅塵,攜着記憶的枷鎖,永遠地塵封了那場悲傷的愛戀。在那最後一抹餘暉中,被風靜靜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終於,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遺憾和指責……

名著《紅樓夢》有感8

《紅樓夢》是一部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小說以上層貴族社會爲中心圖畫,及其真實,生動地描繪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是這段歷史生活的一面鏡子和縮影。

《紅樓夢》裏包含了很多當時的政治關係,我很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流傳至今的。

作者曹雪芹在第五回合就把《紅樓夢》里人物的結局都告訴讀者了,但讀者還是很願意讀下去,可見作者的文學功底是有多麼深厚。

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大方得體的寶釵、男孩子氣的湘雲、細心照顧寶玉的襲人、脾氣火爆但講義氣的晴雯……在《紅樓夢》裏衆多人物中,我最欣賞王熙鳳。同時,也最可憐她。

“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人還沒出來,聲音就已經傳來了。這時,我不禁想問,這聲音的主人到底是誰,長什麼樣?

當王熙鳳一出場,所有的顏色都呼嘯而出——一大羣丫鬟簇擁着,可見勢力之大!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是作者對王熙鳳的判詞。

在第六十五到六十九回中,我才真正領悟到王熙鳳的“機關算盡”。賈璉不是在賈赦死的時候偷偷地娶了尤二姐嗎?那是鳳姐小產,參與了“金屋藏嬌”這件事的人都瞞着她。等她知道後,在極度暴怒的情況下還能如此冷靜地規劃好一切,把尤二姐關進了一個精心打造的“監獄”裏。先放着尤二姐的可憐不說,王熙鳳在盛怒下的冷靜、不遷怒是我所佩服的。

王熙鳳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得很好,在管家方面也不差。

一個好的管理者,是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好人緣。王熙鳳是一個喜歡抓權的人,所以她不可能像寶釵一樣“不關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更何況鳳姐的管理能力也不容小窺。

在《紅樓夢》裏,從賈府,寧國府的傭人的口中就可以發現。他們對王熙鳳恭恭敬敬,並不是因爲仰慕,而是害怕。

興兒眼中的鳳姐——“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一堆笑,腳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佔全了”“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凡丫頭們二爺多看一眼,他有本事當面打個爛羊頭。”但我覺得這不怪王熙鳳。她不到二十歲嫁到賈家,又要管好這麼龐大的一個家族,自己的丈夫又不老實,這也是迫不得已。我很同情她。

《紅樓夢》裏沒有壞的人,他們有着不同的性格,也有着不同的悲劇。上帝對我們是公平的,沒有哪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

《紅樓夢》是一本好書,它充實了我的假期。

名著《紅樓夢》有感9

這幾天我看了名著《紅樓夢》,這書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爲主線,通過對寧、榮二府爲首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過程的描寫,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及種種罪惡。書中的人物有:溫柔敦厚、品格端方的薛寶釵;溫柔多情、乖張頑劣的賈寶玉;冰雪聰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這三人之間的事事非非,讓人感到人際關係的複雜多變。

其中榮府的一頓家庭便宴的花費,就夠一個五口之家一年的吃用。賈珍兒媳做的棺材,僅木料就價值一千兩銀子,而且大辦四十九天。再加上爲兒子買官爵,沒數萬兩銀子下不來。至於當時頗爲罕見的洋貨,在寧、榮二府也比比皆是,這些說明了當時豪門貴族的奢靡荒淫的生活。這不由讓我想起了現實生活。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存在着許許多多的鋪張浪費現象。如:有的同學喜歡講求“檔次”,盲目追求“名牌”,穿名牌衣服,喝高檔飲料,用高檔商品,不考慮父母賺錢的艱辛;有些大人在飯店吃飯時,要了大量的飯菜,可是到了最後由於吃不下了,剩下的飯菜都全部倒掉,有的甚至都沒有動過。

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堅決反對浪費,從我做起,從每個人做起,讓節約成爲一種美德。

名著《紅樓夢》有感10

當《葬花吟》這首歌在我耳邊縈繞時,我不由自主的想起暑假讀的那本《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內涵豐厚的作品,作品極爲深刻之處在於並沒有把這個悲劇完全歸於惡人的殘暴,其中一部分悲劇是封建勢力的直接摧殘,但是更多的悲劇是封建倫理關係所造成的,是幾千年積澱而凝固下來的正統文化的深層結構造成的人生悲劇,表達了新的朦朧理想。用飽滿的文字向讀者介紹了三位主人公,他們之間的故事使我深有感觸。其中讓我感到惋惜的是寄人籬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母親早逝,體弱多病,被送去賈府後,和賈寶玉情投意合,卻因不合封建家長的意,她沒能和賈寶玉在一起。最終在賈寶玉娶妻當晚,含恨悲慘死去。

每每讀到這裏我真該慶幸自己沒有出生在那種可怕的社會裏,不用被封建勢力摧殘,我是多麼喜歡新中國啊!

雖然新中國成立了,但我們生活中也會有封建思想的家庭。記得四年級的'時候,我在車站等車,這時,一位母親帶着她的兩個小孩出現在我的眼前,那位母親的手裏拿着一個書包,是男孩的,而女孩的書包則背在自己的肩上。女孩的書包明顯比男孩的大好多,壓得腰都彎了。而母親卻不聞不問,跟男孩聊天,把女孩晾在一邊。看到這,我突然開始同情女孩。我在想:都是同一個爸媽生的,爲什麼待遇往往會不一樣呢?

有時我覺得:如果家長們可以把那些封建思想都給清除掉,或許會對我們的未來有很大的幫助。

作爲我們祖國的花朵,作爲我父母的心肝寶貝,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增長見識,使自己變得強大而富有智慧。爲社會,爲民族,爲祖國而奉獻。

名著《紅樓夢》有感11

中國有四大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部部精彩絕倫,我更覺得《紅樓夢》最爲經典,《紅樓夢》是一部反映中國歷史、文化、生活、風俗等等諸多方面的大百科全書,這不只是一部文學作品,又是一部史書。《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僞、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紅樓一夢,恍如夢一場.《紅樓夢。》是封建社會的噩夢。書中,女性地位是那麼的低下,命運是那麼的悲慘,她們去又那樣的不屈不撓。我對她們又敬又愛,她們又悲又憤,我更對那些喪失人性和尊嚴的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帶着憂傷、淒涼的氣氛,讓人常常想落淚,而裏面的詩詞之多又讓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麼多的人在研究《紅樓夢》。我最喜歡的要數那句:花謝花飛飛滿天,紅綃香斷有誰憐。 《紅樓夢》中的一切都是那麼讓人心酸,合上書本,我覺得我離紅樓兒女的故事是多麼的遙遠。想想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活在新中國,我門是多麼幸福啊!

名著《紅樓夢》有感12

假期裏,我讀了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它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鉅著,批判了中國古代封建制度、封建思想、封建道德規範,堪稱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一面鏡子。

全書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悲劇爲主,講述了貴族由盛轉衰的過程。貴族們生活奢華令人咋舌,而社會底層人民生活艱辛不已。

賈寶玉天性善良、體貼,有着強烈的叛逆精神,厭惡仕途。寶玉喜歡與女孩一起玩,經常談論些奇談。林黛玉多愁善感,體弱多病,與寶玉是知己。薛寶釵外熱內冷,心機沉重。全書描盡三人的愛情悲劇,一代女性的青春,愛情,生命就如此摧殘,寫出封建社會青年婚姻不能自主、不可選擇的無奈。

在大觀園中,有一位最有個性、不屈服於人、性格剛烈的丫環——晴雯。她天生麗質,敢說敢做,與其他丫環截然不同,深受賈母喜愛。但晴雯的'命運卻是悲慘的,正是因爲她的性格是當時社會不能容忍的,以致慘死。但我很欣賞她,有自己的思維,不隨波逐流,敢於與封建思想的人抗衡。正是因爲她的性格襯托出了權勢之人的腐朽,封建社會的衰敗和否定,最終香消玉殞。

《紅樓夢》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它所蘊含的精神,因人理解而不同,因人感受而不同,因人經歷而不同,這座寶庫正在等待我們更深一步去了解它,挖掘它。

名著《紅樓夢》有感13

續在紅塵等待,爲你請歌一曲。看空中那紛飛的雨,承載着誰的思念?清風不解君意,細雨不懂柔情。那逝去的流年也帶走了回憶。————題記

踏破時間,回望那一段悽婉的情史,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落寞史。千古紅樓,夢迴一史。白玉爲堂金作馬的賈府終究還是覆滅了,只留下那令人哀嘆的結局。

我曾以爲富麗堂皇的大觀園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地方,而當我細細品味這本書時,才知道自己錯了。在那如此富裕的生活下,竟掩蓋了世界上如此腌臢的一面,但其中最讓我動容的一面是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

一襲道袍,隨風飄曳,宛如天外之人,仙女下凡,高潔不沾染一塵死凡。美麗而孤傲。但她的孤傲卻是命運使然的`。多年體弱多病的她在父母雙亡之後一人流落至此,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現在卻被這樣無情對待。這便

是我初識的黛玉。

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書中是這樣描寫寶玉的。他俊美得幾乎不像一個男孩子。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與花本已美麗,而中秋之月,尤爲圓潤清朗;春曉之花,尤爲鮮豔潤澤。這樣的美男子

便是寶玉。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從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後墜入愛河。這樣千古流芳的愛情故事讓多少人羨慕,它是那樣純潔,那麼自然,纖塵不染。

在封建禮教前,當寶玉捱打後善良孤傲的黛玉把眼睛哭成桃兒一般,她的哭並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地對抗封建禮教。由此可見只有她們二人心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

《紅樓夢》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名著《紅樓夢》有感14

昨天第一次認認真真、完完整整的看完《紅樓夢》一書,千百種情緒一起涌上心頭。

我個人認爲,黛玉的死是與賈母和王太太有關的',滿府的人都知道寶玉鍾情於黛玉,而賈母和王夫人卻將寶釵嫁與寶玉,將黛玉活活氣死,葬送了一個美麗無辜的生命。實是可氣。

黛玉爲寶玉哭盡了一生的眼淚,最後卻得到這麼一個結果,可悲埃賈母、王夫人活拆一對鴛鴦,又該是什麼呢?不過,黛玉死後離凡返仙,當了瀟湘妃子,也是悲中喜啊!終於了結了凡塵,擺脫了世間苦難,離開了賈母等人,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黛玉斷氣之時竟是寶玉娶寶釵的時辰,想必,躺在牀上的黛玉也看到了怡紅院一邊的景象吧。

黛玉死後,派小鬼將寶玉的心送回去。但重生的寶玉竟一反之前,看淡了兒女情長,放下了對黛玉的一片癡情。是喜?是悲?喜寶玉能重新做人,看淡世俗。悲枉了黛玉生前對其的一片癡情,寶玉竟能將這片情看得那麼淡、那麼淡……

人生人死,是前緣。

緣啊,孽緣!緣來緣去,一切隨緣……

名著《紅樓夢》有感15

[案例背景]學了小說《香菱學詩》,同學們對一位精華靈秀,樂學以至夢中作詩成功的香菱十分佩服,又被林黛玉循循善誘,耐心教詩的態度而感動。突然一女生問:“老師,林黛玉爲什麼有着出色的才華?我喜歡林黛玉,您能給我提供一些有關林黛玉的素材嗎?”我一聽,十分高興,表明這個女生也與小說中的林黛玉有點共鳴了。能否藉助學習《香菱學詩》的熱勁,讓學生由課內遷移到課外,欣賞名著,進而鑑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進而寫文學形象呢?我欣然答應了這個女生的要求,並着手做了一下以下準備。

[案例描述](設計一)推薦名著《紅樓夢》→引導學生閱讀部分章節→欣賞精彩片斷→指點學生勾畫、圈點、瀏覽精讀等讀書方法→安排朗誦會,製作讀書卡片,寫讀後感等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我按照以上的步驟,在班內作了安排,可煩惱又來了,一是學生反映手頭名著太少,無法在班內推廣,二是名著內容太長,至於讀哪部分章節,學生十分迷惘,更是無從下手。回想起來,可能是做老師的備課不細,安排不周所至。我翻閱了《紅樓夢》部分章節和有關課外閱讀材料,發現課外閱讀材料《黛玉看戲》,讓學生感知多才的林黛玉,又讓學生從網卡查閱有關林黛玉的信息,最後我將《林黛玉焚稿斷腸魂》的章節,印成講義,人手一份,讓學生勾畫、圈點、瀏覽、精讀,感知林黛玉的藝術形象,並製作了讀書卡片,爲寫文章做準備。

[案例反思]我看到學生整理的感性材料,學生對林黛玉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他們的情操,淨化他們的心靈,並以此讓他們瞭解人性的善與惡,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長久地影響着學生的精神世界,成爲學生人生路上的指示燈,光靠幾點感性認識是遠遠不夠的。(設計二)放《枉凝眉》歌,讓學生在網上看電視散文,聽大漠晨鐘朗讀的《夢見林妹妹》,在圖文並茂中欣賞了林黛玉這個藝術形象,在多次的看閱中整理筆記,讓學生寫對林黛玉的感受,寫成讀後感,題目是“夢見林妹妹,走近林妹妹,又話林妹妹,”讓學生寫讀後感。利用活動時間開一次朗誦會,由學生主持,表情朗讀學生佳作,並讀《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xx年第6期《天上掉下了個路文萃,嚇倒了大觀園林妹妹》,學會超時空寫作的方法,進一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學生習作片斷]①學生董雪萍:走近林妹妹,我對她漸漸多了一份瞭解,她似一塊清澈碧澈的通靈寶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只會使這塊玉增添一絲憂鬱,嫵媚的美,淚水只會沖刷原本不屬於玉的瑕疵,讓玉本身的光芒在世人面前展露無遺。她悲慘的身世讓人心酸,她出色的才華和頑強的性格讓人歎服。

②學生劉長美:那一夜,聆聽窗外的秋雨,輾轉反側,不知何時,淚水已沾溼了頭下的枕巾,在不知不覺中,你已在紅樓上徘徊着正在夢中與你相約的我。……我夢見你在桃花飄香的日子,正掩面而泣,你的淚水打溼了一地殘紅,也打溼了風雨中最易凋零的愛情。你那張淚臉浮在我的'心間,你那雙溫柔的手搭在我的身上。

③學生周玲: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衝去岩石的峭壁,不是一泓死水,而是一汪一直向前的流動的水。

④學生張在英:我認爲林妹妹與賈寶玉從相識到相知,再到初戀,就是一種無形的“緣”,上天既已讓他們標點符號、相戀,是封建主義的網扼殺了那本不應凋零的愛情,他們刻骨銘心的愛情成爲後人的感動。

[設計用意]將名著帶入課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由課內到課外,課內外結合,在閱讀精彩章節的過程中,學會了圈點、勾畫、精讀、摘錄等方法,擴大學生的學習資源,增加語文積累。圖文並茂,聲情輝映的直觀演示,加深了對文學形象的認識,學生在感性的基礎上滲透自己的情感,價值觀,運用電視散文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其實借鑑也是一種模仿,對新的藝術形象的感悟,也是一種創造,這也較好地落實了《語文標準》提出的閱讀名著的要求,將聽說讀寫,融爲一體。

[來自學生的心聲]:

A、“學語文,讀名著,簡直是一種精神享受,我多麼盼望天天能享受到精神食糧啊!”

B、“我,不知怎的,成了林黛玉,我有一種非想出來,不寫有點憋的感覺。”

C、“看了電視散文,優美的語言,感人的情節,動聽的聲音,優美的畫面,我這一輩子也忘不了。”

D、“我發現我的作文,有點“文學味”了,寫“文學味”的作文,原來是這樣寫出來的,直是‘爲有源頭流水來’。”

E、“我多想乘坐時空快車,來到中國的18世紀,和林黛玉走得更近一點,做個知心朋友。

教師小結]看着學生的作品,聽着學生的訴說,作爲第一線上的語文教師,讓學生讀名著,體驗名著中的藝術形象,學會寫藝術作品,有助於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