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讀《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4篇)

觀後感1.18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國演義》有感(集錦14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

“三國”裏誰是英雄?

我曾看過《三國演義》的連環畫與《三國演義》的連續劇。今年,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著作,我也常常問自己,問老爸老媽,問小夥伴:“三國”裏誰是英雄?

媽媽說:“曹操是英雄,他有雄才大略,善於打仗,以弱勝強,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百姓們得到了安定,老爸則把“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掛在嘴邊,說他是一個大詩人。

可我覺得曹操詭計多端,一點兒也不講義氣,不算是個英雄:有一次,曹操到朋友家去避難,忽然聽到磨刀的“嚓嚓嚓”聲,以爲朋友要殺他了,便二話不說,一頭便把門撞開,不由分說,提着大刀就把朋友十幾口人全給殺了,然後奔上馬狂奔幾十裏,後來才知道,朋友在外面磨刀是殺豬請他吃。可他卻一點兒不覺得羞愧,反而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真是個不知好歹的傢伙。

看來,曹操不是英雄。

周瑜打仗善於用計策,可他心胸狹窄,幾次要害諸葛亮。孫權立場不堅定,今天和曹操結拜兄弟,明天又和劉備聯合起來打曹操。

表姐說:“劉備是英雄,他講義氣,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我說,不見得,劉備雖然是英雄,他在作者羅貫中的筆下,可謂是大丈夫精忠報國,爲國出力,還和關羽、張飛結爲兄弟,老婆、孩子丟了,他沒有半點怨言,很講義氣。可他除了對兄弟和他的大軍師諸葛亮忠誠,還對誰忠誠呢?呂布武藝高強,號稱天下無敵,當時有句俗話叫“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他曾經救過劉備,令劉備非常感激。有一次,曹操抓到了呂布,曹操很愛惜他的才能,就轉過身來問劉備,到底殺不殺他,呂布心中暗喜,他想:劉備是一個將義氣的人,我曾經救過他,他肯定把我相報。”可誰知劉備卻冷冷地質問曹操:“難道,你忘了董卓是怎麼死的嗎?”

當年,董卓就是因爲很愛惜呂布的才能,後來才被呂布等人刺殺了。曹操聽了,連忙抱着頭對隨從大叫:“快點拖出去斬了!”

你們看,劉備也不是英雄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裏塑造了這麼多活生生的人物,令我百讀不厭。但是他們很多“英雄”卻不惜出賣朋友,亂殺無辜,就是爲了自己的一點兒利益。也許,這“英雄”用我們現實的眼光去衡量他,也許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呢!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羅貫中的鉅著。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東漢末年到東晉初期魏、蜀、吳三國之間的政治、軍事和外交的鬥爭。

《三國演義》裏有好多關於吸引人的故事,也出現了很多有名的將軍和謀士。我最佩服的就是蜀國的諸葛亮,他熟讀兵書,足智多謀,口才還特別好。我最喜歡草船借箭這個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講了心胸狹窄的周瑜嫉妒諸葛亮的才華,想設計害死諸葛亮。於是他讓諸葛亮在十天之內督造十萬支箭,其實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險惡用心,胸有成竹地答應他說只需要三天就能造十萬支箭,並立下軍令狀。這時周瑜心中暗喜,想諸葛亮是自己找死,也不能怪別人。諸葛亮利用自己懂得天文的優勢,再加上了解曹操疑心重的特點,便向魯肅借來二十條船和許多稻草人,還有六百士兵,趁着大霧和夜色假攻曹營。曹操以爲是吳國進攻曹營,令弓箭手立即射箭。這樣就讓諸葛亮的借箭計劃得以成功,使周瑜的詭計落了空。

洛陽與三國故事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關林自不必說,還有鼎鼎大名的勒馬聽風街,樂不思蜀的安樂窩。讀了《三國演義》使我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通過閱讀,我還懂得了許多道理,如:忠誠、勇敢、堅強,做事之前要多思考,對朋友要信守承諾,對國家要忠誠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懷着激動的心情,我翻開了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彷彿進入了一種境界。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依次展開的,但是我認爲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大軍。此種例子舉不勝數。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然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情,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時移俗易的事情來呢?

有勇無謀,大敵當前,只能拼死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再談談國家,魏,曾經煊赫一時;蜀,曾經功成不居;吳,曾經名震江東。這麼來看,從國家就可以反映出國君的性格。曹操,欺壓百姓;劉備,愛民如子;孫權,稱霸江東。

相信大家一定知道春秋五霸中的晉文公與秦穆公爭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後的“五胡入華”時代還有另一次更有名的秦晉“淝水之戰”。

秦王苻堅,它是各有眼光有氣度的君王。可惜他不幸輸了,加上其又是個胡人,所以被那些正統漢人史學家忽略、抹黑得十分難堪。若比較當時的前秦與東晉,就可以發現其實在苻堅統治的秦國,可以說是朝氣蓬勃,與唐太宗的氣度和架勢有得比。只不過在“淝水之戰”離奇失敗,就被人說胡人是敗類。

如今有些心思不息的人讀了《三國演義》之後,卻自然而然地把曹操當成了壞人,我認爲,曹操不會如小說中所說的沒用,只不過書中的英雄差不多都在蜀國,且次書以劉備開頭,讀者很自然的就把他當成主人翁,加上現在對劉備的仁慈之類的讚美太多,當然就把曹操發動的戰爭說成不仁不義的侵略。

仔細想想,武侯諸葛孔明幾次出征攻打魏國,不也是在侵略嗎?他以先帝遺命爲由,討伐曹操收復中原,就成了愛國愛民的英雄了。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不是人?難道魏國的人民都人人得以誅之?他可能並不想發動戰爭,但1.不出祁山,發展困難。2.先帝遺命,怎敢不從?書中雖把諸葛亮神化了,卻不能改變歷史:臥龍、鳳雛,二者皆得,卻安不了天下。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裏智謀最強,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兩個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太過陰險。再說蜀國,首當其衝的必定是伏龍諸葛亮。他那過人的機智,嫺熟的兵陣,無不讓後人歎爲觀止。還有像鳳雛龐統、姜維、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認爲都不如孔明。吳,一個佔據三江六郡的國度,能算得上是有謀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時期的周瑜就熟讀兵書,精通佈陣。經過一番刻苦的努力,終於當上了水軍大都督,總統水兵。不過他太過於嫉妒,死正中年時。從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4

談到《三國演義》中的英雄,大家立馬會想到:關羽、張遼、諸葛亮。可到底誰纔是三國裏的真雄呢?這個問題一直在我的腦子裏揮之不去。

劉備?曹操?還是孫權?曹操在《青梅煮酒》這一章時稱劉備與他是英雄,那就先比較一番這倆人。劉備在《三國演義》中因他而起的戰役有不少,可他自己卻極少參戰,若不是諸葛亮、趙雲、關羽等英雄好漢相助,恐怕此生連一場勝仗也打不了。而曹操,做一名君王,在無數場大大小小的戰役中親自領兵,靠着自己過人的才華,贏得了多次戰爭的勝利,難道這不是英雄之舉嗎?相信大家都聽過一句歇後語吧,“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當趙雲拼盡全力,好不容易纔救出了劉禪,而劉備卻故意將劉禪摔在了地上,這實在不像英雄之舉。而曹操的將士們並非如此,荀彧,大家都知道這個人吧,荀彧在曹操還毫無名氣之時就離開東吳,投奔曹操,而這又是爲什麼呢?正是因爲曹操的英勇果斷,會選人用人,不論戰役是勝還是敗,始終都爲之一笑,這種種原因合在一起,難道曹操還不配爲真正的英雄嗎?

好了,說完劉備,再說說孫權。孫權的這一切,都是他哥哥孫策拼盡全力打拼出來的,而曹操的江山是他自己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曹操作爲一代軍事文學家,詩詞歌賦,文學武藝,樣樣都行,而孫權在東吳一直沒有什麼大作爲,還把整個東吳的兵權交給了周瑜,這還有可比性嗎?

但是,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也有缺點,他太多疑了,就因爲多疑而害死了華佗,但是他的優點勝過缺點,不然也不會讓魏氏江山如此穩固。

不過,能在《三國演義》中出現大名,必定也是有過人之處的英雄好漢,能讓我們記憶深刻的人物一定是有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學習曹操的博大襟胸,學習劉備的爲賢爲德,學習諸葛亮的過人才智。

“東漢末年分三國,說不清對與錯。”我又想到了這一句歌詞,這個問題終於在我心中有了答案。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在寒假裏,我讀了發多書,其中有《百分百好》、《三國演義》等。我最喜歡看《三國演義》,裏面有劉、關、張桃園三節義,三人成爲異姓兄弟,雖非同年同月生,但願同年同月生,有這份魄力讓我深受感動,三人中劉備爲大哥,替關羽打造了一支重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爲張飛鑄造了一根一丈八尺長的的蛇矛。如此看來,劉備真是情深意重,我喜歡讀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讓諸葛亮三日之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答應了他在晚上大霧來臨時,命三十條船周圍扎着稻草人,向曹操進攻,曹操以爲有人偷襲,派一萬人拚命射箭,諸葛亮是不費吹灰之力取得十萬支箭,夠聰明吧?還有關羽刮骨療毒,劉備三顧茅廬,曹丕篡位,諸葛亮火燒連營,都很精彩,我看了之後,被諸葛亮的聰明佩服,爲關羽的英勇神武而驚住。說關羽左臂中了毒箭,需要趕快醫治,華佗說:“需要把肉切開。颳去骨頭上的毒,再把肉縫合”,關羽說:“快開始吧。”華佗用刀把肉刮開,讓人用盆接血,血流了一盆,而關羽神情自如,邊下棋邊喝酒吃肉,傷口縫好了,關羽說:“先生真是神醫,手臂真不那麼痛了,太謝謝了。”華佗卻說:“沒事,今日真見了將軍英勇,百聞不如一見,真是名不虛傳。”關羽說:“哪裏,哪裏。”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黃巾之亂是從桃園三結義開始,講了黃巾起義之後,東漢F的反擊,出現了劉備,曹操等英雄,而東漢政權也快滅亡了董卓之亂是講董卓入京前後的故事,從何進與十常侍對戰到少帝逃出京城,結果被董卓救駕董卓入京後收買了猛將呂布,又廢少帝,立獻帝,大權獨攬,實施_,逼得羣雄聯軍伐董卓,雖然後來聯軍失敗了,但是董卓最後也被呂布所殺羣雄割據是講董卓死後,中原諸侯羣龍無首,爲了擴大自己的地盤互相廝殺,最主要分爲三個戰區,即北方的袁紹與公孫瓚,江東地區孫策的崛起,中原地區曹操,劉備,呂布,袁術之間的戰爭再後來的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我就不一一細說了。

最主要的我想談談自己對三國演義的一些認識和看法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對於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

曹操於公元2和2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後,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爲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爲什麼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當讀起這首《臨江仙》,就想起了我心中永遠的經典——《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心底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思想像插上了翅膀,隨着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故事穿越千年,重回這段令人深思的歷史。

《三國演義》中說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羣雄並起。北方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大敗袁紹,佔據中原;劉備三顧茅廬,請來了諸葛亮,打着“匡復漢室”的旗號,聯吳抗曹,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孫氏家族在六郡八十一州站穩腳跟,擁有長江天險,到了孫權時代,實力更爲強盛。三國鼎立局面就此拉開。然後,孫權趁關羽和曹兵交戰時,派兵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曹操病死後,曹丕自立爲帝,建立魏國。劉備建立蜀漢,爲報關羽被殺之仇,討伐東吳,結果被陸遜打敗,在白帝城託孤於諸葛亮。劉備死後,諸葛亮七擒孟獲,六出祁山伐魏,病死於軍中,姜維代替軍師之位。司馬炎篡位建立西晉,天下再次統一。

讀《三國演義》我們會發現,書中人物個性鮮明。劉備寬厚仁德,深得民心,寧願自己被曹兵追趕,也不撇下百姓逃跑。曹操善權謀,“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孫權知人善用,東吳文有魯肅,武有黃蓋、呂蒙。關羽“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表現出他的英勇無畏與忠心耿耿。“刮骨療毒”表現出他的勇敢。周瑜才智過人,卻氣度狹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中死去。諸葛亮是本書中智慧的代表,他博學多才,志向高遠。“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是他一生的功績。

《三國演義》中一個個精彩的故事更是耐人尋味。三顧茅廬告訴我們:只要我們甘願去做,天下就沒有辦不成的事。刮骨療毒告訴我們:勇敢是我們最寶貴的武器。

讀三國,就時刻能感受到它的光輝,它字裏行間蘊含着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讀三國,讓人體會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有人說:“每一本書都是一盞明燈,照亮求知者的路。”《三國演義》就是一盞明燈,我心中永不滅的燈。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每當讀到這首詩,我就想起了羅貫中先生所作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主要講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由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羣雄逐鹿,三國鼎立到最後三國歸晉的故事。

三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可以說,古往今來,沒有一個時代能像三國這樣,誕生這麼多的英雄,留下這麼多的故事。在三國英雄中,我最佩服趙雲趙子龍,俗話說“子龍一身都是膽,更有仁心並義肝。”趙雲就是這麼一個忠勇膽大而又細心的人。趙雲曾兩次單槍匹馬救出少主劉禪,也就是阿斗,一次是在新野逃難,大戰長阪坡,另一次則是有名的趙雲截江救阿斗。從而可以體現出趙雲的忠勇護主和武藝超羣。

我還佩服諸葛亮。自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便死心塌地地輔佐劉備,火燒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新野……每一次都是諸葛亮出謀劃策。最後,劉備駕崩,死前對諸葛亮說,如果劉禪不能做一個好國君,就讓諸葛亮繼位。諸葛亮卻不然,一心輔佐劉禪,從沒想過要登上王位。

關羽也是一個值得我敬佩的人。溫酒斬華雄,顯示出關羽的勇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護二嫂,顯示出關羽的忠心;華容道義釋曹操,顯示出關羽的仁義;下棋刮骨療毒,顯示出關羽的堅毅。關羽的這些品格都是值得我好好學習的。在學習生活中,我要像關羽一樣,面對困難,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毫不退縮;碰到失敗,毫不氣餒。“三國英雄誰復古,船頭煙浪坐吹簫。”

三國這本書告訴了我許多人生的哲理,克服困難的方法,以及如何爲人處事等等。《三國演義》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回體小說,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更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三國”講的是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故事。故事起於東漢末年的黃巾大起義,終於三國歸晉,描繪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歷史時代,再現了羣雄逐鹿、鬥智鬥勇的一個個精彩瞬間。我最喜歡劉皇叔(劉備)的軍師—諸葛亮。他料事如神、才華橫溢、膽大心細,關於他的故事多着哩!例如:諸葛亮火燒新村、諸葛亮三氣周瑜、用奇計孔明借箭(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人稱臥龍)、諸葛亮七擒孟獲等等,我最喜歡看:用奇計孔明借箭:

周瑜非常嫉恨諸葛亮,總想找個理由殺掉諸葛亮。

一天,周瑜讓諸葛亮造10萬枝箭,並說10天內就要,諸葛亮痛快的答應了,說:“我3天之內就能送10萬枝箭過來。”周瑜很吃驚。

諸葛亮問魯肅借了20只船,600名士兵,把每條船用布蒙上,兩邊堆滿稻。

到第3天,天還沒有亮,諸葛亮對魯肅說:“請您和我一道去取箭!”當時長江上霧很大,對面看不見人,魯肅不明白,問諸葛亮怎麼回事。諸葛亮只是笑,不回答。

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諸葛亮命令將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曹操的弓箭手將一枝枝箭都射入了稻草中,過一會兒,諸葛亮又命令西朝東排,又過了一會兒,船的兩面都射滿了箭。這時太陽已經快升了,霧也散了。諸葛亮立刻調轉船頭,划走了,曹操想追也追不到了。

周瑜已經派500名士兵在江邊等着搬箭,一共有十二三萬枝箭。魯肅見了周瑜,把諸葛亮借箭的事說了一遍,周瑜聽了,嘆氣說:“諸葛亮真是神機妙算,我實不如他啊!”

自古亂世出英雄,但沒有哪個時代能如三國時期涌現出如此之多的經典人物,書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結構宏大的敘事方式,生動凝練的`語言藝術,無不令人拍案叫絕、歎爲觀止。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今天,我在家裏讀了一本書——《三國演義》。

這本書主要講了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漢朝號召各地自行招募民兵破敵,遂成割據勢力,先後涌起蜀,魏,吳叄個最大的割據勢力,最後叄國歸晉!

讀完這本書,我感悟深刻,我認識到了足智多謀、料事如神的諸葛孔明;愛名如子的劉玄德;武器超羣、忠義爲天的關雲長;勇勐超羣的張翼德;奸詐過人的曹孟德……我最佩服的是諸葛孔明。他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塬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爲酬叄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裏,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由叄國我聯想到了我們的生活,在朋友間要講義氣,誠信待人;在社交中要以理服人;在學校的辯論會上要像孔明那樣舌戰羣儒……曹操雖然生性多疑、奸詐,有“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心態;但他身上還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他做事果斷,有遠大抱負和理想,重視人才,勇於改革進取。

我們是21世紀的好少年,肩負着光榮的使命,應該志向遠大,積極進取,好好學習,不辜負祖國母親對我們這些花朵的期望,把祖國改革的更加繁榮富強。在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曹操的抱負,更需要關羽的忠義。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離不開園丁般的老師用知識來澆灌。是老師教育我們的身心健康地成長;是老師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是老師培養了我們正確的人生觀……老師是我們的大恩人,我們應當像關雲長那樣知恩圖報——華容道釋曹一樣對老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關羽千里走單騎,爲了與兄弟會和,過五關斬六將,深重情義,我們在生活中不也是如此嗎?與知心朋友好久沒見面,一但見了面,便傾淚而下。所以,我們應該擁有忠義,知恩圖報的偉大情懷!再說諸葛亮他爲什麼能足智多謀、料事如神,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載?那是因爲他熱愛學習,熟讀兵法。我們也要向他學習,因爲只有擁有了豐富的知識和努力的實踐才能考出好成績,成就非凡的偉業,像諸葛亮輔佐蜀國一樣報效祖國,爲祖國做出貢獻,爲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的人生崎嶇坎坷,但我們只要有孔明的才智,雲長的忠義,曹操的抱負,就一定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政治、軍事鬥爭爲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三國演義》刻畫了許多人物形象,其中有人稱奸雄的曹操,庸主劉禪,氣量狹隘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等,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雖然作者羅貫中有着“擁劉反曹”的寫作傾向,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在小說中彰顯。他在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國君主中最有才幹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是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

曹操求賢若渴是最令人欣賞的地方。曹操爲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纔是舉"的用人方針,於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爲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鑑於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後來,曹操於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覆強調他在用人上"唯纔是舉"的方針。他要求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係,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於有才幹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賈詡追隨張繡時,用計殺曹操,若非典韋死拒寨門,曹操早就被殺了,而曹操對這樣的仇人,非但不殺,反而予以重用,因爲曹操知道賈詡是非常難得的人才。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爲他的傑出才能和善於招攬人才,還在於他有着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華容道上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他和他的兩個兒子曹丕、曹植並稱“三曹”。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據重要地位。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曹操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很值得我學習。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這本書裏不但有真人真事,而且還有虛幻情節。深刻地刻畫了兩百多個生動鮮活的人物形象。講述了東漢末年到建立晉朝之間發生的一切故事。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我受益匪淺。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喜歡的是楚國的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在桃園中,他們在桃園莊嚴的誓詞。兄弟文武精通的威武樣子和兄弟之間堅不可摧的深厚情誼。讓我們去崇拜和學習的,是他們三人在傷心時,互相給予鼓勵。三國中,我最欣賞的人物要數關羽了。關羽武藝高強待人忠誠,對劉備忠心耿耿。曹操一直很希望關羽能投奔到他的麾下,還把自己最心愛的赤兔馬送給關羽,但關羽閉門不見,沒有接受,在一次與曹操的大戰中,關羽因爲帶着二嫂,所以才假裝投靠。正是有了關羽,張飛的幫助才胸有大志。關愛百姓的劉備成就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如果說三國裏誰最有智謀,那首當其衝的是諸葛亮、曹操、司馬懿和周瑜了。但曹操和司馬懿十分陰險。諸葛亮有過人的機智非常熟練兵陣步法,幫助劉備贏了好多關鍵性的戰爭。吳國的周瑜,少年得志熟讀兵書,精通戰場上的排兵佈陣,但他心胸過於狹窄,最終還是敗在諸葛亮的計謀之下。

從《三國演義》這些人物中,很容易看出人物的性格關係和成功與否。但我們的現實社會中,我們也應該像關羽諸葛亮這些人物一樣。有智謀,對朋友對國家忠誠要講誠信。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演義》是一部家喻戶曉的經典著作。

這本書裏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顧茅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劉備要去請諸葛亮當軍師,於是三次去諸葛亮的家裏請他出山,最後諸葛亮同意出山當軍師的故事。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有毅力、有恆心,因爲一次失敗就半途而廢。書中寫到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諸葛亮正在睡覺,關羽和張飛都說讓劉備去叫醒諸葛亮。但是劉備卻堅持在外面等候諸葛亮,我想劉備真是十分尊重諸葛亮啊!

生活中,我也遇到過像劉備這樣求賢若渴,精誠所至的人。有一次,我和兩個同學請教一位同學,同學說等一會兒,我們在那兒等呀等,可是那位同學還說等一會兒。我實在忍不了準備走了,卻被一個同學攔住了,他說:“我們請教別人,就應該拿出誠意,再等一會兒吧!”大家說,這位同學是不是非常像劉備呢?

這本《三國演義》是我近期看到的最有感觸的作品,我會再讀第二遍,第三遍,從中得到新的啓發和感悟。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由於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假期的旅行計劃全部泡湯。行萬里路改成讀萬卷書了。今天我翻開了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這本書裏面塑造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奸詐的曹操、謙遜的劉備、正義的關羽、謹慎的孔明等。

除了這些人物,還有一些著明的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是主要戰役。官渡之戰主要由於袁紹不聽人勸而輸給對方,最終導致戰役失敗。而赤壁之戰是中國較爲出名的以少勝多的戰疫,與夷陵之戰分別爲火燒軍船和火燒連營。

三國裏面還有許多故事,如諸葛亮七擒孟獲、關羽水淹七軍等,這些故事都能夠使我不厭其煩的去讀它,去品它。

如果說魏國在三國中最有智謀,一點也不爲過。曹操的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更是用兵如神。

通過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4

《三國演義》這本書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它記載了從漢末羣雄割據到三國歸晉的歷史畫卷。它惟妙惟肖地展示了數百個栩栩如生的英雄。書中跌宕起伏的情節有時會讓我淚如雨下;有時會讓我喜上眉梢;有時會讓我心急如焚,有時會讓我火冒三丈。其中那些錦囊妙計令我拍案叫絕;那些能人賢士令我好生佩服;那些精兵良將令我刮目相看。

《三國演義》裏面有很多經典人物,他們的許多精神值得我去學習。我最最欣賞的要屬諸葛亮了。不是因爲他足智多謀,也不是因爲他博學廣聞,而是因爲他對劉備自始至終忠心耿耿,爲蜀國的的強大和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從“劉玄德三顧茅廬”,答應輔佐劉備,到“劉備病逝白帝城”後,不負重託,全力幫助劉阿斗保江山,再到“孔明病逝五丈原”,不忘蜀國興亡,留下錦囊妙計,足以證明諸葛亮是個對劉備無比忠誠,有着極強的責任心的英雄。他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依然存在,依然需要。每當在洪澇災害中,在大地震中,在火災中,在邊防哨所中,我們總能看到解放軍叔叔們不顧個人它危,保家衛國的身影。難道這不能反映出解放軍叔叔對黨,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忠誠嗎?是啊!國家和民族的振興與強大就需要解放軍叔叔這樣忠於黨和人民的人才,國家要加強這方面的人才的培養。作爲一名國小生的我,也應該像諸葛亮學習。我在班級中一名小幹部,我應忠於班主任許老師,輔助許老師管理好班級,爲班級爭光,不要爲班級抹黑。

人貴忠誠,諸葛亮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去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