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觀後感

《愚公移山》讀後感5篇

觀後感1.71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愚公移山》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愚公移山》讀後感5篇

《愚公移山》讀後感1

近來,我看了一篇具有神話色彩的故事《愚公移山》,描述愚公帶領家人,頂住智叟的譏諷,在鄰居和神仙的幫助下,搬走王屋、太行兩座大山的經過。傳統分析認爲:愚公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有恆心和毅力,堅信人定勝天,大智若愚;智叟卻“固不可徹”,鼠目寸光,愚不可及;“愚公”和“智叟”形成鮮明的對比和反襯,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作者在給故事角色命名時,故意“錯位”。

然而,聯繫現實重新審視這則故事,便會覺得:愚公不智,智叟不愚。

堵塞去路的王屋、太行兩座山,“方七百里,高萬仞”,單靠愚公、愚公的親人及鄰居用箕畚等落後的'工具,代代相繼地去挖山搬土石,螞蟻啃骨頭,不知要幹到猴年馬月。而寄希望於神仙幫助搬山,那隻不過是神話,子虛烏有,很不現實。所以,智叟對愚公他們的行動提出質疑,是不無道理的。其實,愚公舉家搬到搬到交通方便、適宜居住的地區安家落戶,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移民”,倒是最明智的。

況且,爲了區區一條山路,硬把好端端的兩座山搬掉,徹底破壞了當地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得不償失。這是遺害子孫,貽害其他生物,而絕不是造福子孫。

這是在自身條件很差的情況下,對改造現實的可能性抱有過高的期望,錯誤地估計或片面誇大主觀能動作用,明知不該爲和不可爲而爲之,一條死路走到黑。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們也曾經重犯這樣的錯誤,吹噓“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大鍊鋼鐵”,“十五年超英趕美”,“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現在,這種事再也不該重演了。換句話說,要學會科學的估計投入跟產出的比率,不能錯誤估計或片面誇大人的主觀能動性,主觀願望不能嚴重背離客觀現實的可能。若受到當前不可抗拒的主客觀因素的限制,尚不具備解決某個現實困難或實現某個遠期目標的主客觀條件,就不應當盲目樂觀,甚至刻意誇大回報、吹噓效益,自欺欺人;就不應當心血來潮,做出罔顧一切,拼命蠻幹,投入大,效率低,回報少,勞民傷財的事情。

粵北的石灰岩地區,大多是石頭山,只在石窠、石縫裏有一點泥巴,留不住水,只能種點紅薯、玉米,而且個小,產量低。所以,人們食不飽腹,衣不蔽體。哪怕靠山吃山,種植水果、茶葉、菇菌,編制掃帚、籮筐、席簾,製作傢俱,由於交通閉塞,也難於拿到集市上出售,賺不了多少錢。就算富裕地區像《愚公移山》中的鄰居、神仙那樣“扶貧”,向裏頭投入資金,輸送人才,傳授技術,也只能改善那裏的交通條件,卻無法徹底改善那裏的地質條件和氣候條件,無法大量提高那裏的農作物的產量,不能從根本上讓人們脫貧致富,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經濟上也不化算。而且,攫取當地的動植物資源、礦產資源和旅遊資源,還有可能破壞那裏的生態平衡。

自然是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家園,人類再也不能把自己凌駕於自然和其他生物之上,再也不能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再也不能鼓吹“人定勝天”,而應宣傳“人與自然及其他生物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能以破壞自然,犧牲自然及其他生物爲代價,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所以,必須採取移民政策,讓人們搬到適宜居住、出行、勞作、學習和娛樂的地方,再給一些優惠扶持,讓他們脫貧致富,這纔是正確的方向。總之,不能重蹈愚公移山那樣的覆轍。

《愚公移山》讀後感2

九年級第一次質量檢測剛剛過去,可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看着孩子們純真的臉龐,聽着孩子們嘆氣的聲音,想想女兒下滑的成績,焦急中含着心酸,再加上最近的低落的情緒,我在這種情境中拿起課本,偶然間翻開了〈〈愚公移山〉〉這一課,嗅着書香味,再次重溫文中蘊涵的思想精髓,想給自己找點慰藉,想給自己找點力量……

再讀愚公,陡然發現,這個古老的傳說,銘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華夏兒女樂此不疲地傳誦,築起了無數人孩提時對神幻的嚮往,融入了歲月滄桑之後的深思熟慮。移山?這遠比他每天的出入迂迴要艱難。高聳入雲的太行王屋,其盛氣凌人只是豈肯屈服於笨拙的斧錘之下?人生的八十餘個春秋都被戲弄於他們的蔑視裏,又何必大動干戈,以杯水車薪的資本來挑戰這莽莽大山呢?知足則是福。

然而愚公想不通,他不甘把自己與生俱來的勇氣乖乖交給隨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他要證明人定勝天。

一錘一敲,揮汗如雨的拼搏,山的氣勢卻毫無動搖,一年的往返,只想將自己的夢想一點一點地堆積於那渤海之邊。日復一日,繼而年復一年,山依舊面無表情的矗立在天的前面,他依舊是如此頑固,毫無遮掩的山石緊緊包裹着他的脆弱,或許,他擁有的只有陽光敲擊下寵辱不驚的堅強。正因爲他心中有着夢想,信念爲他指明瞭方向,信念爲他照亮了黑暗,信念使他殘弱的身體堅毅的前行,這是愚公身上體現的第一種精神————堅定的新信念。

可想想現在的自己,身上也存在“智叟”的`缺陷,他不是曾譏笑愚公“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現在我不也很茫然嗎?我的信念呢?我的夢想呢?

烈日的炙熱和諷刺,似乎是天帝在譏笑他的自討苦吃,智叟的冷言冷語,不允許爭論的否決了他的狂妄。可愚公還是爭了,他毫不承認自己正在爲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浪費生命,因爲她從沒有懷疑過這些艱辛的汗水在滴入冰冷的山石的那一刻是否後悔過,是否會沖刷掉石頭那頑固的外殼,粉碎他的殘忍,刺痛他的記憶。他堅信,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個終會勝利的夢。愚公說了:“我死了還有世世代代,永不會死,山,怎麼會移不完呢?”這是愚公身上體現的又一種精神—————持之以恆。

合上課本,眼前又浮現出孩子們的臉龐,我想,教育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冰心老人曾說過:“每一個孩子心靈裏都蘊藏着豐富的潛能,就看我們如何去開發。”我遇到的這點困難算什麼呢?還記得自己踏上講臺的那一刻,我心中就有了堅定的信念,要做一個優秀的教師,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要做好女兒的薰陶者,還記得爲了心中的夢想,奔赴一次次考場,閱讀一本本名著,思考一個個問題,克服一個個困難,這些豪氣我從“愚公”身上找了回來,

我要告訴孩子們:相信落下的汗水終會滋潤出一片綠蔭,而摧毀山峯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因爲,我們是千千萬萬個愚公。

最後,我想,即使執教的生涯裏,遇到再大的困境,我也會:堅定信念往前行,執教生涯永不悔!

《愚公移山》讀後感3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銘刻在世世代代的信仰之中,被華夏兒女樂此不疲地傳誦,築起了無數人孩提時對神幻的嚮往,融入了歲月滄桑之後的深思熟慮。

“愚公移山”,大智若愚;

河曲智叟,大愚若智。在太行王屋面前,嗤笑譏諷,盡煙消雲散於他的一聲長嘆之中。

自開天闢地之時,太行王屋二山就堅持着他們亙古不變的傲氣,陽光的刺痛,黑風的叫囂,經千萬年的沉澱成那儼然肅穆,返樸歸真的灰色的山石。盪滌後的冷漠和孤寂,毫不客氣地將黑暗和紆徐推給山那頭的愚公的祖宗,壓住了他們祖祖輩輩的野心和好戰的本性。

平靜了幾千年,所有人都丟棄了對那個陌生世界的妄想,沒有奢望的安靜朝拜着面前的兩座大山。

突然一天,愚公站起來了,挺着年近九旬的腰板。

他要移山。

移山?這遠比他每天的出入迂迴要艱難。高聳入雲的太行王屋,其盛氣凌人只是豈肯屈服於笨拙的斧錘之下?人生的八十餘個春秋都被戲弄於他們的蔑視裏,又何必大動干戈,以杯水車薪的資本來挑戰這莽莽大山呢?知足則是福。

然而愚公想不通,他不甘把自己與生俱來的勇氣乖乖交給隨遇而安的苟且手上,他要證明人定勝天。

一錘一敲,揮汗如雨的拼搏,山的氣勢卻毫無動搖,一年的往返,只想將自己的夢想一點一點地堆積於那渤海之邊。日復一日,繼而年復一年,山依舊面無表情的矗立在天的前面,他依舊是如此頑固,毫無遮掩的山石緊緊包裹着他的脆弱,或許,他擁有的只有陽光敲擊下寵辱不驚的堅強。

烈日的炙熱和諷刺,似乎是天帝在譏笑他的自討苦吃,智叟的冷言冷語,不允許爭論的否決了他的狂妄。

可愚公還是爭了,他毫不承認自己正在爲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浪費生命,因爲她從沒有懷疑過這些艱辛的汗水在滴入冰冷的山石的'那一刻是否後悔過,是否會沖刷掉石頭那頑固的外殼,粉碎他的殘忍,刺痛他的記憶。他堅信,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個終會勝利的夢。

愚笨的愚公從沒說過什麼真理,可這一開口卻讓他贏來了彪炳千秋的讚歎,永世不朽的流傳。“我死了還有兒,兒死了還有孫,孫還會有兒,兒也還會有孫,孫孫,世世代代,永不會死,山,怎麼會移不完呢?

智叟啞然,原來他只是這項大工程裏的一個小小的角色。

人們終於明白,原來愚公是沒有野心的,他用自己的晚年安寧來換取的是一個他永遠無緣看到的世界,他的妄想,只是想讓後人走上寬廣的大道來懷想曾經的王屋太行,曾經有這麼一個移山的愚公。

上帝命誇娥氏二揹負着兩座山圓了愚公的夢。他眼睜睜的看到了北山阻隔了千萬年的柔和的陽光,跳躍着擁抱着這塊北山壓抑了太久的土地。一片開闊。原來山的那頭有溫潤的泥土,有風中搖曳的安謐的小麥,蕩着燦爛的滿足。

原來世上最動人的事物都是熨貼着大地應運而生的。山太高了,於是使它不近人情。

故事當然不再以他玄妙的神話色彩使我們聯想翩翩。但我們始終相信這個結局是真實的,完美的。愚公拿着斧錘向我們詮釋了他的人定勝天,成熟給與的慧眼讓我們剝析到了這傳世神奇下所孕育的精神,那是我們成爲萬物之靈長的資本。

像山一樣執着,堅韌,然後,向命運宣戰。

相信落下的汗水終會滋潤出一片綠蔭,而摧毀山峯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因爲,我們是千千萬萬個愚公。

《愚公移山》讀後感4

雖然愚公那種精神十分可貴爲了子孫後代方便外出竟想到了移山。可是愚公他想過沒有他如果真的把兩座大山移走了山上的飛鳥、野獸到哪兒安身呢?愚公這樣做那簡直是自私自利他自己一家需要方便出行可是動物們也需要一個家呀!

還有愚公對他的鄰居說:“我自己有兒子兒子再有兒子兒子的兒子再生兒子子孫後代一代一代地去挖總有一天能把山挖掉。”愚公這麼說他也不想想他的子孫後代全都挖山去了那山未挖完恐怕他的子子孫孫都已經餓死了再說了他兒子孫子恐怕沒他那麼傻說不定等他一死就不挖了。

而且呢既然外出不便那他爲何不搬家呢他家的人那麼多山都可以去挖那麼搬個家恐怕沒有挖山累吧!總之我覺得挖山這個辦法一點兒也不好。

兒時就聽說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捨的精神所感動。這則寓言故事流傳了幾千年愚公的精神也激勵着一代又一代奮發向上的炎黃子孫。可我近日再讀之後突然有了一種異樣的感覺:山非一人能移。首先我們來看移山前的謀劃:“聚室而謀”後立即得到“雜然相許”並且“雜曰:投諸渤海之尾”。可見愚公先前只是考慮到“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的好處提出移山的設想而集體智慧的結晶則解決了“焉置土石”的問題。其次看移山中的成員:從愚公家中能“荷擔者三夫”到鄰人孀妻之遺男都爲移山不遺餘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與汝畢力平險”。而愚公已年近九十在當時的生活條件下就算健康充其量也只能是個“指揮”吧。再者看移山後的結果:操蛇之神“懼其不已”。其實是懼愚公沒有窮盡的子子孫孫而“帝感其誠”其實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動才命誇娥氏二子揹走這兩座山的'。可見移山一事並非愚公一人的功績。認識這點對我們做好平時的工作大有好處。現在總有那麼稍有點能力的人取得了一點成績便飄飄然起來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實這種想法不僅是錯誤的而且是危險的。君不聞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新詞:衆人划槳開大船!無論革命的成功或某項事業的完成這其中固然離不開某些個人的努力但又怎能離開衆人的齊心協力?記得中央電視臺《人與自然》中講述過這樣的故事:螞蟻也許是動物王國中最講究集體協作的羣體了。非洲螞蟻在前進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剛燃過的木棒一定會義無反顧、前赴後繼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螞蟻能暢通無阻爲止。這種抗爭意識這種協作精神與愚公他們相比也毫不遜色。螞蟻尚且如此作爲“高等動物了”的我們會不會汗顏?我不禁又想起了一個個模範和英雄。60年代的雷鋒是全國人民學習的楷模雷鋒的旗幟在今天仍然閃耀着時代的光芒。可我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只有一個雷鋒是遠遠不夠的只有一個徐虎同樣是遠遠不夠的。試想一下我們的飛天工程只有一個“航天英雄”楊利偉夠嗎?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國家的支持才能最終成爲我們民族的驕傲。綜上所述我們在學習這則寓言時既要認識到愚公的可貴之處更要領悟到“衆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則便會產生個人崇拜主義的心理導致盲從;落到自己身上又會產生個人英雄主義的言行導致冒進。這於人於己、於國於民均不利。

因此我們在褒揚愚公精神的同時不要忽視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應兩者並舉攜手同進共創美好未來。我想這纔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愚公移山》讀後感5

說起愚公移山,人們想到最多得是他的愚,殘年餘力,妄想搬山,對於一般人來說,簡直是無稽之談,愚不可及。是的,搬家不比搬山容易嗎?

我是支持愚公移山的。雖然移山對於愚公而言不是高明之舉,但我想通過愚公移山的故事嫩婦孺皆知,個個耳熟能詳更多是因爲他迎難而上堅持不懈不言放棄的精神。正是無路難開路更難,所以後來人爲愚公感嘆。愚公移山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有誰看見愚公移山的堅定,和迎難而上的執着呢?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有誰看見愚公的堅持不懈和不言放棄呢?面對太行王屋兩座巨山,憑着一身肝膽,面對冷嘲熱諷惡語相加,有誰看見愚公的冷靜沉着思慮周全?

難道年方少年,正值蘭草少年朝氣風發的你竟比不上年逾九旬的愚公嗎?

不,你不要。

把愚公的精神掛在心尖,當然也要學會變通。學會對愚公說聲感謝,他讓你明白:逃避就是一直的輸家,面對纔是贏得第一步。

是的,無路難,開路更難。

今天,我學習了一篇課文叫《愚公移山》,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肯定會遇到一些難事,有些人要求效率,要求三下兩下就做完了,還有些人做事認真,滴水穿石,鐵杵磨成針,最後也一樣做成了。

它的大意是:一個叫愚公的人,他發動力鄰居和家人一起去挖家門前的兩座大山。他們日夜不停地挖了十天,也只挖掉了大山的20分之1。有一個河曲智叟的人,知道後,去勸愚公別挖了,就一定會做到的。說完,他又挖了起來,十個月過去了。大山的一半終於被挖掉了。玉帝聽到這個消息大吃一驚。就讓兩個神仙把山揹走。

讀了這個《愚公移山》的故事,我的.感觸很深。我知道做任何事都要堅持不懈,否則會付之東流的。《孟子教子》這個故事,也證明了這一點。孟子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孩子。一點也不愛看書,總上一天學,逃學一天。他的媽媽知道後,讓孟子到她房裏。孟子的母親走到織布機前,你不好好學習,就會像這塊布一樣,前功盡棄。從此,孟子不在調皮搗蛋了,開始用功讀書了。最後成爲了一個有學問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我覺得堅持不懈也很重要。

今年,我去參加了打手球比賽。一開始,我們在練習打比賽的時候,我每一次接隊友徐蕙萍傳過來的球,總一而在,再而三的把球給掉了,讓我們隊輸了。趙老師,走到我身邊,拍拍我的肩:“劉毅鈞,你好好打呀!”我聽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一下子明白了趙老師話中有話,心裏面一陣陣感嘆:唉!劉毅鈞呀,你太差了。你還是放棄吧!從此,我不去手球了。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我已經被淘汰了。這消息不脛而走,傳到了媽媽的耳裏。回到家,媽媽對我這個態度,十分不滿。媽媽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堅持不懈纔是好樣的。”媽媽的話讓我一時到我自己身上缺乏的品質。

第二天,我來到學校第一件事,就去對趙老師說:“趙老師,我要繼續打手球。不要做一個半途而廢的女孩。”“歡迎你還歸隊!”趙老師對我賀喜道。錢學森說過:“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的。”我覺得自己以後一定要做一個堅持不懈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