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讀書筆記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篇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

明白循規蹈矩未必不是幸福。但血氣方剛的我想踏上更爲狂野不羈的旅途。我認爲我應該提防這些安逸的快樂。我心裏渴望過上更危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擁有改變——改變和意料之外的事物帶來的刺激。

年輕的我們總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嘗試:或者在羅馬的街頭,你會穿着姑娘們都喜歡的仙氣飄飄的`長裙,拉着小提琴和流浪藝人一起演奏,又或者你突然出現在意大利某個陽光正好的午後,優雅地坐在咖啡館裏和朋友們談論着肖邦、巴赫。生活有千萬種可能,我們也能遊刃有餘地任意做出改變。

世界那麼大,兩隻眼睛根本看不過來,這雙腿已經丈量不了躁動的心的範圍。趁着年輕,我們要去看看愛琴海藍到醉人的天空,要去羅馬街頭和流浪漢哼唱一首不知名的歌,要在櫻花盛開的時候,去北海道吃生魚片,要去跑步、要去蹦極、去做最大的摩天輪,去看喬伊斯,看普羅旺斯,看王小波和汪曾祺。每一次改變,都飽含新鮮的體驗。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2

六便士隨處可撿,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題記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默然的人,人們只知道他家境殷實、沉默寡言,又有誰能想到他將有一天會離家出走呢?《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便是其中的一個。

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在證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經紀人。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愛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個普通的丈夫,有時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稱號,有誰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辭別了妻子,拋棄了兒女,一個人棲息在巴黎的破旅館中。這是怎樣一種隨性超脫?當所有人都認爲他在巴黎的某個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認爲他出軌時,他獨自一人固執而古怪地畫畫。他只上過一年夜校的繪畫課,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來供給他追逐心中的“月亮”。但他絲毫不在意:“我告訴你了,我必須得畫畫,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正是這種常人難以想象與理解的堅定,使他最終來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塔希提,在那兒實現了他的涅盤。

有些人會如此譴責斯特里克蘭德:他粗魯無禮、蠻橫冷血、固執己見,但在這些詞的背後,是他對繪畫的執着追求。查理斯從來未因繪畫能爲他帶來什麼物質財富、榮華富貴而選擇繪畫,他僅僅只是熱愛罷了。當他棲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時,他過着比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更清貧的生活。但他的內心是多麼的富有:他熱愛自己的繪畫事業,他有一個令他癡迷的小島,他有一個可以令他不斷追求的夢想,這便夠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當年的倫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卻選擇仰望天空的月亮。他的仰望不是對自己的滿足,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最高禮讚,他來過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賦予他的光榮——做自己想做的事,爲了他心中那一輪“明月”,他葬身於大火之中,與其最傑出的作品一起。正如毛姆本人所說的:“他可以說死而無憾了。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創造的世界多麼美好。臨了,在驕傲和輕蔑的心情中,他又將它毀掉了。”他執着地追逐着夢想,儘管其帶來的物質回報微乎其微,但他所帶給後人的勇於追夢,不爲世俗流言的'示範熠熠閃光。

人生路上,哪有誰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當我們在社會的滾滾潮流中前進,一定要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終不要放棄夢想、放棄初心。並且,無論身處何方,年齡幾何,都要記住:我們要選擇一生中最想爲之努力的事物,併爲其自由而奮鬥。當我們有勇氣作出決定時,就已經身處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許多時候,我也迷惘過,甚至天真地認爲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但是毛姆教會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隨心所欲,不要讓自己爲別人所活,那麼當你真正熱愛一項事業時,你便成功了。其後,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態,生活並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還有詩和遠方。當然,還有埋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夢想。所以,大膽追夢吧!當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時,它的清輝是地上的六便士無可比擬的。

願每個追逐夢想的人,無意將生活摔得支離破碎,卻讓靈魂更加偉大。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厄運。

——後記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3

1、他們的意思是:他們相信別人根本不會發現自己的微瑕小疵,因此更不怕別人對這些小過失加以譴責了。

2、我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平庸的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妄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3、那時我還沒意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今天我已經認識到這一點了: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裏的。

4、一般人都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

5、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爲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麪具一樣的人了。

6、製造神話是人類的天性。對那些出類拔萃的人物,如果他們生活中有什麼令人感到詫異或者迷惑不解的事件,人們就會如飢似渴地抓住不放,編造出種種神話,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熱。這可以說是浪漫主義對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種抗議。傳奇中的一些小故事成爲英雄通向不朽境界的最可靠的護照。給他寫文章的人必須藉助於活躍的想象以彌補貧乏的事實,看來也就不足爲奇了。經過一段時間,從這一系列事情的演繹附會中便產生了一個神話,明智的歷史學家對這種神話是不會貿然反對的。

7、這一天天氣很好,陽光燦爛,我感到我的心頭洋溢着對生活的歡悅,這種感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我一點也由不得自己;我把施特略夫同他的煩惱完全拋在腦後。我要享受生活。

8、因爲藝術是情感的流露,而情感所說的語言,則是每個人都懂的。

9、人們說服自己,相信某種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甘心爲它效勞,結果淪爲這個主子的奴隸。

10、世界是無情的,殘酷的。我們生到人世間沒有人知道爲了什麼,我們死後沒有人知道到何處去。我們自甘卑屈。我們必須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們一定不要出風頭、露頭角,惹起命運對我們注目。讓我們去尋求那些淳樸、敦厚的人的愛情吧。他們的愚昧遠比我們的知識更爲可貴。讓我們保持着沉默,滿足於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們一樣平易溫順吧。這就是生活的智慧。

11、作爲墜入情網的人來說,男人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能夠整天整夜談戀愛,而男人卻只能有時有晌兒地幹這種事。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4

最近在看毛姆的書,又忍不住要來講同一個故事了。

我和毛姆一樣,對於那種有勇氣擺脫生活的泥沼,毅然追尋精神自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景慕”,這是自從我知道有這類人存在就沒有改變過的事 實;而另一個事實是,我也只能如他,是個塵世中人,毛姆甚或還能通過幻想並撰寫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來得到安慰,芸芸衆生如我卻只能從他寫的這些故事中 得到安慰。我們可能都無時無刻不在思索着一樣的問題,但卻從沒有如那位畫家(原諒我記不得太長的人名)和拉里一樣的探險精神,願意真正嘗試遠離物質文明, 世俗目光,和生理欲|望等等,專一地探究人生的本原和帶給我們痛苦的深義,也許那種表達的情感也十分之強烈,那種纏繞我們思考的痛苦也甚爲惱人,但還是遠遠 不足夠潤色我們貧乏的文字,豐富我們淺薄的閱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意志是何其薄弱,薄弱到連嘗試改變的勇氣都沒有。當然我有時候也覺得,那並不是一種害怕 改變的勇氣,而是害怕改變帶來失敗的懦弱,畢竟你懷揣的這些問題,歷史上沒有什麼人探尋成功,而你,一個沒有什麼驚世才華的人,憑什麼無畏呢?

“當你決定離開常軌行事時,這是一種賭|博。許多人被點了名,但是,當選的寥寥無幾。”

大多數人都不能,即使那些欣賞原作的翻譯大家(姑且這樣假設)也遠遠不能,我很喜歡《月亮和六便士》的翻譯,外文作品裏難得流暢的文筆,感覺 得到譯者的功底不俗,《刀鋒》的層次就差了一些,這從譯者序裏不難看出,中國的文學評論者有一個讓我頭疼的毛病,喜歡把故事的意義簡單歸結爲表現某個時代 的風貌,所有人物都是爲這個中心服務,我很遺憾他們看不到毛姆在書中作的自我探尋式的追問,他通過自己視角的“俗”和主人公視角的“怪”的對比,其實是在 講他只是在思考某些問題的階段,而他的主人公們卻已經到了放開思考,親身實踐追求的那一步,這對任何一個通點藝術天性的人來說,都是甚爲羨慕的`狀態:“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

我有一點不想爲月亮和六便士賦予語義解釋,因爲我覺得無論怎樣的詞都表達不了那種對比,它不僅僅是現實和理想,亦或物質與精神,或是我自己歸 結的自由與愛,每次看到那樣的評論我就開始皺眉頭,爲了表達的方便,我決定還是繼續用月亮和六便士好了。畫家的月亮是什麼,到最後都沒有說出來,毛姆還是 給結局作了一定的美化,當然這種美化是帶有自我批判意義的,畫家將他的驚世壁畫完成後,知道死亡臨近,用一雙已瞎的眼睛冥視良久,深感滿足,要求自己的女 人在他死後一把火燒光。燒光自己的絕作啊,他明明知道這會是流芳後世的經典,但對他來說,表達完了就已經足夠,他是沒有帶一點一滴的功利心在創作的,毛姆 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大概被自己塑造的浪漫主義情景給深深感動了吧,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作自我批判,他自己的寫作的目的是:“每個人都喜愛權力。如果你能 打動人們的靈魂,或者叫他們悽愴哀憫,或者叫他們驚懼恐慌,這不也是一種奇妙的行使權力的方法嗎?”如果說他知道自己寫的東西不會被人看到,那還有任何寫 作的動力嗎?這或許已經不算是很功利的想法,但毛姆還是深深感到自己不如畫家那般,可以做到純粹地表達。

毛姆寫作的方式是很特別的,他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以現實裏自己的身份———作家,合理化故事的進程,一邊作爲一個旁述者客觀地描述,他 不只一次在向讀者解釋這個情節的客觀來源,說明自己在哪裏加了想象,讓你覺得小說像真的一樣;另一邊他又作爲現實價值觀的代言人,不斷向主人公的價值觀提 出質問,似乎是代讀者發問一樣。但最終你可以看到,他只是藉着故事的殼,說自己心裏的兩種聲音。無論是畫家還是拉里,他都未必認同他們對世俗人情的冷漠, 但一邊他也爲他們辯護,道破那些感情的虛假之處。我們都一樣不曾超脫,而正是這種留守,給了我們對比思考的空間,就像那些畫家的天才畫作或許我們不懂得欣 賞,但是他們的人生哲學卻給我們更多啓示。還有一點便是,這些故事誕生的前提,無一不是在歷經了生活的種種滋味後,你要經過了在乎六便士的階段,才能體會 到月亮的好。

我一直都不想放棄月亮,而這必須要有六便士的對比才有可能,所以我也並不拒絕承擔人生的責任,我會覺得必須要經過那些故事,經過對人世的觀察,纔有可能讓自己更明白生命的真義。

以前我以爲遠離家鄉歷盡世情可以,這段歷程的確是幫我認清許多現實的東西,但卻也更堅定了我內心的彆扭。我知道我一直會這樣下去,我始終無法 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嘴臉和睦而處,我還是打心底裏瞧不起他們。即使一樣樣打擊接踵而來,逼迫我承認某些處事哲學的必要性,我還是無法和他們一樣嫺熟地表演。 我無法不承認,那些以虛榮爲目的的生活方式曾經抓住過我,我曾經放任自己被奴役過,但是我因此而表現出來的俗氣卻着實是讓我難堪的。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我 假,當然了,我從來不知道如何在那種情境裏表現得真,我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連假裝都力不從心。

有些朋友一直追問我爲什麼喜歡北京,叫嚷要去北京,最終又無法做到。其實很簡單,我喜歡北京那撥搞話劇的,那撥搞音樂的,那撥搞媒體的,總之 就是那幫文藝人的圈子,在我還不太懂事的時候,從那些人的作品裏多少看出一點不同來。某些長輩勸誡我,那些人是很髒的,無非是在說他們在道德上把持不住自 己,但是在這一點上我又和毛姆一樣了,天才就是天才,和道德無關,而我,我喜歡天才。只是可惜的是,慢慢的我又在那些人身上看出許多做作的成分來,我發現 他們很多時候一樣不得不爲生活所迫,我就會膽怯了。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夠超脫其外,反而害怕自己最終也會和他們一樣,不得不端着。而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年它 成爲我不斷鞭策自己的一個藉口,一種因爲得不到而形成的巨大精神支撐,讓我至少還保有做夢的權利,一旦連這個藉口都變成六便士,我就徹底連望月的可能都沒有了。

當然,真正的藝術家並不是現實裏的失敗者,他們是主動放棄作爲一個現實成功人士的可能,去尋找另外一種人生意義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 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 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爲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我相當欣賞這種態度,很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淡泊名利,淡泊 世人的評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存。有的時候我會賭氣,會想證明給某些人看,但是最終我會發現,那些人的偏見並不是因爲你的緣故,是因爲他們本來就是那樣 庸碌的人,他們假裝看不到你的特別之處,假裝否定你的人生哲學,無非也有一種隱隱的疼痛在裏面,慢慢理解了這些以後,我會經常規勸對我懷抱期待的人,不用 爲那些人而煩惱,他們根本不參與你的真實生活啊。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5

首先,看這本書是被書名所吸引的,剛開始的內容完全沒有看懂,但是後來堅持看下去,發現後面的故事真的很精彩,看來,任何一本書不讀到最後面,就無法判定誰是誰非,但遺憾的是,至今仍然無法參悟書名的意思。(但是百度了一下,發現書名很有韻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有個朋友跟毛姆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覺得這說法挺有意思,就起了這個書名,甚是開玩笑的語氣。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感覺這指的就是斯特里特蘭德)

這本書主要的作者以斯特里特蘭德爲主線,描述了與這個人有關的作者所知道的事情。這個故事是這樣展開的:斯特里特蘭德是一位證券經紀人,有一位端莊的妻子和兩個孩子,但是,突然有一天離開了英國,去了巴黎,所有人都說他是和情婦跑了,他的妻子很絕望,後來,託他的妻子的請求,作者去巴黎找到了斯特里特蘭德,並從此結識了他,經過交談才知道他是爲了畫畫的理想,爲了這個理想,斯特里特蘭德謀劃了很久,也處理好了身邊的事情,作者爲了說動他,告知他人對他的看法,說他對家庭不負責任,這麼大年紀畫畫也畫不出什麼名堂,但是斯特里特蘭德說既然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一切又有什麼關係呢?

後來,過了幾年,作者覺得不想再過如此重複、如此循規蹈矩的生活,辭去了在英國的工作,去了巴黎(我覺得此時的他就如同當時離開英國的斯特里特蘭德,都是爲了自己的理想,願意爲了心中所想,自私的拋棄一切,爲了響應心中的召喚,不同的是,作者無組建家庭,所以也無所牽掛)。作者去找了他在巴黎的一位從事於繪畫的好朋友a,a是一位非常善良、矮矮的有着一雙圓圓眼睛的胖子,後來,與朋友的交談中,發現朋友也認識斯特里特蘭德,而且,a讚賞斯特里特蘭德是一位偉大的畫家,經常向朋友推薦他,但是當時周圍的人卻不這麼認爲(插一句,雖然我不喜歡斯特里特蘭德的爲人,覺得他不諳世故、自私,但是確實不得不承認,優異的作品往往一開始並得不到人們的認可)。

有一次因爲有好多天沒有見到斯特里特蘭德,a顯得很擔心,後來打聽到他生病了,a很擔心,決心要找到他在哪裏然後去看看他,a和作者在一家便利店打聽到斯特里特蘭德可能的住址,進屋發現他正癱在牀上,斯特里特蘭德的嘴巴一直很壞,但是a還是下樓買了一些他需要的'東西,包括斯特里特蘭德要求的牛奶,還有他沒要求的蠟燭等等,後來,a要求作者跟他一起回自己的家,一開始作者不知道爲什麼一定要陪他回家,後來他發現他要作者一同勸說a的妻子同意a將斯特里特蘭德接回家料理(真心覺得a的心地太善良,太過於單純,但也許是因爲他覺得a是難得的繪畫天才,對他很欣賞吧)。後來,也就發生了大家不願意看到的一幕,a的妻子愛上了斯特里特蘭德,要和他一起走,a爲了讓她過的舒服一點,卻把房子讓給他們住,天吶,這是多麼善良的人啊!但是斯特里特蘭德卻將a的妻子視爲暫時的滿足他性慾的工具,畫完她的裸體畫也就不再需要她了,因爲斯特里特蘭德就是這樣一個爲了自己的所謂崇高的畫畫理想,會刻意不需要滿足自己的天性,但有時候卻也不得不需要滿足自己。後來a的妻子自殺了,a也就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後來,作者瞭解到斯特里特蘭德去了塔希提島,他是很適合那裏,並於當地的土著居民結了婚,創作了很多名畫,但是,隨着斯特里特蘭德的逝世,按他的遺言,他的妻子焚燒了他的畫。後來,他的畫在他逝世之後的若干年,價值連城,他因爲畫法新穎,填補空白而名聲躁起(也許偉人的一生都是與普通百姓不同,也許爲了天上的月亮,也無法看着腳下的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6

我接觸這本書是因爲“喜樂灣讀書會”某一期的主題定的是這本書。我爲了參加這次活動特意買了一本,並在活動開始前讀完了它。也有人覺得羨慕他能夠真正的放棄世俗的一切,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並且實現了夢想。我比較認同的是《有書快看》給的標題。其實無論怎麼選擇都是錯的。

我也曾經因爲枯燥的996生活而懊惱,總是想要拋棄一切找個鄉間小鎮隱居起來,每天種種花草看看閒書,自給自足,過着詩一般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網絡上一些類似《小森林》的生活方式的視屏,簡直快要鑽進手機裏的庭院。但事實上當我真的放棄現有的一切,去過李子柒那樣的生活,我並不能過的.像她那麼好,也不見得比現在我的狀態好。至少我沒有克蘭德那麼堅定和灑脫的放棄繪畫之外的一切東西。很多朋友也是說等我老了我就如何,等我退休瞭如何。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掙扎到快要窒息的地步,因爲人本能的反應就是燙手的杯子會丟掉。

田園生活不過是反射出一個安逸的,平靜的生活,不需要面對塵世的叨擾,不需要藉助擁擠的交通工具,不需要蝸居僅容得下一張牀的小房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爲什麼年輕人還是更願意擠進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呢?

真正生活在農村就真的沒有人打擾嗎?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得必要舍。克蘭德可以頂住一切輿論的壓力,願意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高薪的工作,讀書筆記.在舒適的大牀房和破舊的簡陋出租屋的比較中,他能夠選擇肉體上痛苦的同時心安理得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並且毫不猶豫。當然這是他的選擇,他給自己選擇一條他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路。

而我們既然現在的能力不足以能夠讓自己可以很好的在農村生活,就好好的過好現在的日子吧。但是如果真的覺得現在的生活快要讓自己窒息了,換一種生活方式也無可厚非,不試試怎麼知道明天更失望呢?哈哈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放棄自己最煎熬的那部分,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勇敢的去追尋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7

這是一個有關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這是一場有關崇高同世俗的鬥爭。

但是,等你看完整個故事,你會發現那個冷酷無情、殘忍無恥的故事主角斯特里克蘭德其實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你會不解,你會好奇,你會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斯特里克蘭德有悖世俗價值觀之行爲背後的原因。然後,你會如書中所說“原諒一個個性鮮明藝術家的一千個毛病”。

剛開始閱讀此書時,感覺像在看一本藝術評論,作者介紹了大量歐洲畫家的畫風和作品,詩人的詩風及代表作,顯露了其極深的藝術修養和功底,藉以引出一位頗具爭議的男主人——斯特里克蘭德。

故事裏本來幸福美滿的一家,隨着男主人的離奇失蹤招來了家族和旁人的 一系列的猜想和非議,情節如同偵探小說一般引人入勝。然後,鏡頭來到了巴黎,在這裏圍繞着作者、斯特里克蘭德還有斯特羅伊夫之間,發生多場有關欣賞、幫助、背叛、嘲笑、原諒和包容的故事。

儘管斯特里克蘭德對斯特羅伊夫一直都是極盡嘲諷,但在斯特里克蘭德飢寒交迫、病魔纏身之際,在妻子布蘭奇極力反對之下,斯特羅伊夫還是說服了妻子,將處在死亡邊緣的'斯特里克蘭德帶回了自己的家,對其悉心照料。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回報斯特羅伊夫的卻是拐走了他深愛的妻子布蘭奇,心安理得地霸佔了他的家、他的畫室。並且,面對爲了自己而被世俗所唾棄的,甚至不惜爲自己自殺的布蘭奇時,斯特里克蘭德是那麼冷漠、淡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很輕鬆地說出“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爲她的緣故而做出的犧牲。” 並且,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女人對他的桎梏,對他的理想的嫉妒。多麼無情、多麼無恥混蛋的一個惡棍。但是,我們卻束手無策,就連世界也無可奈何。

正如作者所說的:我感到殘酷的是,這種幸福生活被一次無情的事件折磨成了碎片;最殘酷的竟然是,事實上他們幸福生活的破碎並沒有讓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這世界繼續在轉動,沒有人因爲這件可悲的事情生活得更糟糕。

是的,世界如此親密,而又如此孤獨。

與此同時,一種想法在你的心底生根發芽。你也許並未意識到,但在潛意識裏,你開始動搖,甚至會開始佩服斯特里克倫德的放蕩不羈、特立獨行以及我行我素。

最後,男主人來到了塔希提島。這裏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是他藝術創作的巔峯。即使在生命的盡頭,即使重疾纏身,作畫條件簡陋,他依然在草屋的牆壁上完成並摧毀了不朽的靈魂之作。我們一方面惋惜於無緣一睹傑作,另一方面又困惑於斯特里克蘭德毀畫的動機。我們在感嘆男主人的任性時,或許該遺憾地慶幸有些傑作最好還是活在夢境之中。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美是奇妙的東西、奇怪的東西,畫家經過折磨靈魂才能於這混沌的亂世中將它找出來。你想要認出美來,就必須重複畫家的那種冒險。

記得《羅輯思維》裏曾說過: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不斷妥協卻還不能適應現實。斯特里克蘭特就是這樣一個不向世俗妥協並且按照自己的方式,以夢爲馬地探尋着靈魂祕密的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8

這本書我看的是李繼宏譯本,沒有讀過書店常見的傅惟慈譯本,所以無從比較兩個譯本哪個好。單說李繼宏譯本,一大亮點是有很詳細的導讀,看過之後對時代背景、書中的隱喻等會有更深的理解,所以就算你讀的是傅惟慈譯本,也很建議來讀讀李繼宏的導讀。

整本書讀來很順暢,沒有出現讀傅惟慈譯本的網友所說的生澀難懂的地方,不過可能正是因爲如此,也喪失了一些語言的'勁道,例如我很喜歡的那句“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在這個譯本中被翻譯成了“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其實這本書的讀書筆記我不知道如何來寫。是因爲它不好嗎?

不、不!是因爲內心太震撼。心痛、同情、恐懼等太多洪水猛獸般的感情。然而書中主人公斯特里克蘭的生命從來不紛亂,只有畫畫,不停地畫畫,簡單得不可理喻,最後“他創造了一個世界,看到那個世界的美好。然後,他既驕傲又輕蔑地摧毀了它”。這本書以高更爲原型,講述一個生活在倫敦的證券經紀人如何拋棄妻子、孩子和事業,先是到巴黎,接着到塔希提窮困潦倒獨自畫畫了一生的故事。很多人說月亮是夢想,六便士是現實,斯特里克蘭在做一個選擇題。

我覺得不是,因爲斯特里克蘭根本沒有做選擇時會有的猶豫,當我們還在想着明天吃什麼的時候他已經拋棄一切到了巴黎住在一個三流旅館裏開始畫畫了。我想他應該是在掙扎吧,掙扎着拋開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能借助我們的身體感受到的所有事物,直抵混沌中生命的本源、人性中原始的本能。

有網友說看完這本書很歇斯底里,內心生出一種恐懼,打心底裏害怕,想尖叫着哭一場。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蘭德的詩寫到“我愛大自然/其次就是藝術/我雙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

在這本書裏,斯特里克蘭是舉着生命之火去尋找洪荒世界萬物初現的美,最後他找到了,不過他將他的祕密帶進了墳墓。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9

科學家近期研究得出:藝術創造能力和精神疾病,有着相同的基因。心理學家提到的“精神病態者”的時候,實際上是指某種具有獨特人格特質的人羣,這一類的特質包括冷酷、無畏、專注、意志堅強、缺乏同情心、缺乏道德感、有魅力。毛姆《月亮與六便士》筆下的主角特里斯克蘭就是這樣一個徘徊在瘋子和天才之間的人。

斯特里蘭克本是一名平凡的證券經紀人,過着富足美滿的生活,誰也沒有料到他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遠赴巴黎追尋自己的藝術夢想,世俗的眼光和病痛的折磨並沒有使他受影響,更不能阻礙他對繪畫狂熱的追求,雖然最後得了病不幸去世,但是生前創作的藝術傑作卻成了一筆價值連城的財富。借斯特里克蘭的形象,小說深入探討了現實與理想的兩衝突。月亮,是指高高在上的理想,是美好的,純潔的。六便士,是指世俗平凡的生活,是約束的。

斯特里克蘭突然的自我,使他完完全全屈服於內心高高在上的月亮,捨棄了代表世俗生活的六便士,曾經他的理想因爲受到現實的約束,被大腦的守衛兵牢牢控制住,內心既壓抑又渴望解脫,但是沒有合適發泄慾望的動機,長時間極度關注一件事讓他漸漸忽視了週遭事物,積累的慾望使他衝破了羈絆,在某個瞬間找到自我。突然的自我之後,性格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厭惡人性慾望、不屑於別人的幫助、無恥中傷他人,不在乎病痛、甚至不在乎生命,他的形象,就好像,一副沒有軀體而只有靈魂的畫像。

盧梭說,“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如果說這句話是來形容現實的衝突的話,那麼斯特里克蘭則是突破了這層枷鎖,完完全全解放自己的靈魂。世俗的大多數人,過分追求現實的六便士,而忘記了心中的月亮在何方,他們只有完整軀體沒有具體靈魂,好像一個半透明的空殼,半個精神上的行屍走肉。而斯特里克蘭,他忘我,好像沒有具體的軀體,只覺得有一個縹緲的靈魂,存在於現實之中,卻遊蕩在現實的世界之外。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他橫即他橫,流言蜚語奈我何。這大概就是斯特里克蘭的內心獨白吧。極端地投入一件事情就會使理想與現實嚴重失衡,斯特里克蘭對於藝術創作已經達到走火入魔的狀態,精神世界上的不斷自我碰撞和衝擊,使他創造出恢弘經典之作。而這個時候,他已經異於常人了。天才與瘋子僅一線之隔,也恰恰是他的人格缺陷使他的形象更加鮮明,如果藝術家生活中太完美的話,恐怕就不能夠達到忘我的狀態,也就創作不了驚奇的作品。瘋子眼中的世界有異於常人,這也是他們的靈感來源,論偉大藝術爲何物?

就是當你看到瘋子般天才的作品的時候,不禁戰慄,無以言表,有一種刺激的感官享受,那又說不出那是什麼。小說情節是極端的,但是現實意義確是深刻的。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自由顧,二者皆可拋。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由和愛情,我都爲之傾心;但爲了自由,我寧可犧牲生命和愛情。這是斯特里克蘭的真實寫照嗎,你能夠做到像他一樣灑脫嗎?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擡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想成爲瘋子般的天才,沉浸在實現自我價值的世界裏;還是想鏈接社會,成爲追求現世安穩的普通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0

當然,它絕非是一個平凡人追求夢想的老套勵志故事,否則它的結尾應該是主人公曆經艱險,實現輝煌人生,揚名立萬,最後有情人也終成眷屬纔對。

毛姆將他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推向了極致,他一路狂奔,終於追上了等着他的厄運。

放棄安穩的中產生活,卻日益潦倒,貧病交加,顛沛輾轉,傾注所有的努力和精力甚至生命的繪畫藝術,始終得不到承認——直至他滿身膿瘡、雙目失明的躺在一個荒島上的木屋裏,死去。

人性是複雜的.,也是矛盾的。毛姆對人性的洞察和描摹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所以他才能成爲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文學巨匠。

這是一本讓你一邊讀,一邊反思人生的書。

人活着,是應該精神優先,還是物質優先?是追求有用,還是追求有意義?

我們之前一直篤信和堅持的,未必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

我認爲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裏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着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着多少時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1

這本書的思想高度,我難以企及,只能談談我的簡單的認識。

關於理想

理想就像天上的月亮,遙遠而明亮,源源不斷的吸引着很多人慕名而來,但現實又有太多的六便士的誘惑。

放棄月亮追尋六便士,內心卻還是不安穩,有一種莫名的衝動想去追尋月亮。就像斯特里克蘭,雖然有着幸福的家庭以及體面的,收入豐厚的工作,但月亮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以至於他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六便士。

但僅僅靠一腔熱情和一時衝動是否能夠追尋到月亮呢?我想答案大部分時候是否定的。斯特里克蘭雖然辭了工作,去了巴黎學習畫畫,卻經常處在沒有六便士的困窘之中。對畫畫的堅定信念以及堅強的意志力是斯特里克蘭成功的.重要因素。

月亮和六便士的問題或許伴隨着每個人的一生。

關於人性

人性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正如書中的一句話:“卑鄙和高尚,兇惡和仁慈,憎恨和愛戀是能夠並存於同一顆人類的心靈的”。

關於斯特里克蘭,我不能簡單的說他是個好人或者壞人。他是自私的,他做的一切都是爲了自己的理想,從未顧及過別人的感受;他又是偉大的,爲了理想放棄了一切。

對於斯特里克蘭太太,她確實值得人同情,但骨子裏卻又有着大量的虛僞。面對斯特里克蘭的離開,她痛苦的不是她失去了他,而是外面的人怎麼說。

關於愛情

愛情的主體不在乎男人和女人,可是這兩個物種面對愛情的態度卻截然相反。女人很容易將愛情看作生活的全部,而男人卻將愛情當做生活的調味品。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2

這個由人組成的社會上,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家事、背景、資質、境遇等等都在社會上出任一個角色,給自己訂立一個位置、一個生活方式、一種幸福的方式,然後就做着,最好能樂在其中,從而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這就是大多數人的人生的意義吧。

當我們擁有一個溫暖但規則的環境,我們可能會膩味,就象對甜蜜的食物。從而想追求些放任、改變的東西,沒有規則框框的東西,讓心性放任表達的東西——所 以,我們有文學、有藝術、有唱歌跳舞電影電視等等精神食糧。就象風箏,放出去了還是要回來的,必定我們是人,人有基本需要,如果你不循規蹈矩地做你該做的事情,你就可能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比如吃、穿、住、配偶、孩子等等,這些個東西平時你不會太在意,但一旦失去卻是真的不行。

的確,這個社會有極少數對基本需求完全漠然的神一般的人物,相信這類人物跟常人有本質的差別,天生的差別。他們負責犧牲自己的常人幸福,創造傑出的精神食糧,這樣大衆的人生就不會太過貧乏。

比如藝術家,與常人思維不同,他們有強烈想表達的東西,但又困擾於自己的人的肉身需求:“叫我來說吧。我猜想你是這樣一種情況。一連幾個月你腦子裏一直不想這件事,你甚至可以使自己相信,你同這件事已經徹底絕緣了。你爲自己獲得了自由而高興,你覺得終於成爲自己靈魂的主人了。你好象昂首於星斗中漫步。但是突然間,你忍受不住了。你發覺你的雙腳從來就沒有從污泥裏拔出過。你現在想索性全身躺在爛泥塘裏翻滾。於是你就去找一個女人,一個粗野、低賤、俗不可耐的女人,一個性感畢露令人嫌惡的畜類般的女人。你象一個野獸似地撲到她身上。你拼命往肚裏灌酒,你憎恨自己,簡直快要發瘋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藝術家脫離尋常越多,藝術成就越高。所以,大凡成就卓越的藝術家都是精神病,如畫家梵高、音樂家舒曼。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說過:“所有傑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 總之,天才異於常人,他們過着瘋狂的日子,創作出瘋狂的作品。

天才或常人,各自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各得其所。毛姆大概是把藝術比做月亮,把常人生活比做六便士,文中有對畫家的前妻、兒子世俗行爲的諷刺挖苦,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畫家爲了藝術不再是人,成爲神,而那些妻子、兒子還是人。沒有、也不應該有什麼道德對錯之分。

月亮和六便士優秀書評2:

這是一本你無法輕易進入可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不下的小說。據考證,書中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就是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所以這其實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高更的畫作本身價值連成,這部以他爲原形的小說風靡後,高更的繪畫藝術受到了更大的關注,於是他成爲印象派宗師的地位得到確立。不知是被小說神話了的高更還是高更成就了小說和塔希提,反正事到如今,早已難分難離。

有必要先對書名做一番解釋。月亮是仰望星空,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腳踏實地,代表現實生活,書的`內容就是圍繞着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和對兩者的追求展開。有一個評論家曾經說毛姆的另一部代表作《人性的枷鎖》中的主人公菲力普-嘉裏像很多時下的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望星空,卻時常忘記要腳踏實地。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決定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爲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現代社會的歸屬感問題

作爲出生於19世紀末,活躍於20世紀初的作家,毛姆已開始關注“心靈的歸屬感”這一至今仍困擾着諸多現代人,並一再成爲作家或電影人探討的話意的問題。毛姆在書中這樣寫到:“我認爲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的棲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裏,從不相識的人羣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裏的一切都是他從小熟稔的一樣。在這裏終於找到了寧靜”。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 在小說行將結尾之即,他又借布呂諾船長之口說出:“思特里克蘭德好像一個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一塊聖地”。

反柏拉圖主義者

毛姆在書中爲讀者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場景,叢林、椰子樹、土人、古老風俗,妻子埃塔;在蠻荒樂園裏終老,在棕櫚樹間漫步、作畫,美無處不在。在那裏,常識和道德失去價值,和諧不必刻意維持,人們無需社會規則,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終這一場景還是在主人公患麻風病慘死後被付之一炬,不復再現。雖然思特里克蘭德死後獲得盛名,但理想國究竟存在與否,毛姆還是給出了比較悲觀的看法,或許這正是作者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原故。

最後我想說這不是一本在公交站臺上用以打發等候時間的隨便的讀物,而是一部激情之作,無論是對於作者本身還是畫家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3

我從小就想當畫家,但我父親逼我學做生意,因爲他說搞藝術賺不到錢。

任何人在想要實現夢想的時候,首先希望的是獲得家人的極力支持,並不需要家人喋喋不休的建議和阻撓。然而在父親的打壓和批判,他只能乖乖聽話。

但是,聽話本身就是個僞命題。很多父母如同他的`父親一樣,對即將敢於的領域絲毫不懂卻偏偏要插一手。所以,這種聽話,根本是對人生極大的不負責。

因爲,任由父母操控的人生,最大的BUG就是他替你選了,但是卻不能替你承擔後果。他的父親爲他安排了工作,但是每天面對工作暗自神傷的不是父親,而是他自己。

所以,在很多無傷大雅的事情上,可以順從父母的意思,但是,對於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關係到人生幸福的工作事業,必須問問自己的心是否真的足夠熱愛?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4

還記得小時候老師在課堂上提問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教室裏有的站起來恨不得把手舉得高高的大聲的說出自己長大要幹什麼,有的則害羞的不敢回答怕周圍小朋友嘲笑自己。在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個偉大的夢想,那時候想當科學家,想當老師,想當醫生。可是長大了在學了十幾年的書之後才明白小時候真是天真的可愛。現在想想當時是真的想要在這些領域發展嗎,恐怕只是爲了得到老師的肯定,周圍同學的羨慕吧。

高中之前讀書是爲了考一個好大學,大學是爲了找個好工作,這都是父母口中老生常談的。我也一直這麼按照父母的想法走的,但是大學聯考失利來到一個三線城市的普通院校,每天碌碌無爲,有課就上課,沒課就在宿舍抱着手機聊天,追劇,看小說。有時候看着頹廢的自己會感到自責與厭惡卻又無法做出改變。心血來潮時會看看勵志的心靈雞湯文,看完之後感嘆一下作者的勵志人生,第二天便忘到腦後。或者根據大學生勵志文的推薦下一些顯得高格調的應用像知乎,認爲自己會好好學習的有道,網易公開課等,除了剛下載時有新鮮勁,之後就只是打開再退出然後打開微博抖音,把曾經定的目標忘得一乾二淨。就這樣陷入了頹廢,後悔,定目標再頹廢的死循環之中。

剛上大學的時候可能還好,還有着高中時期的習慣每天總歸會認真聽課,想着好好學習之類的,可是慢慢的知道了大學的普遍的生活方式之後,就開始試探它的底線,從上課玩手機到逃課,反正60分萬歲。再者期末突擊複習有時候會比一直學習的.人考的還好。就這樣走到大二,父母開始嘮叨以後準備考研吧,然後再找一個好工作,大學之後我們就不能像現在這樣養你了。每天晚上開始睡不着想着一事無成的自己到底該怎麼做,頭髮開始大把的往下掉,每天都在自我厭棄之中,與周圍人也沒有辦法愉快相處,平常一點小事都會讓我生氣鬱悶。更讓我難過的是隨着周圍環境的因素我之前的一些好習慣在慢慢消失。

我知道這全是我自己的原因,自己不堅定,沒毅力,沒主見。所以我開始嘗試改變,可結果顯而易見的失敗了,依然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然後我就在想我爲什麼會這樣,直到我看到了斯特里克蘭德。我開始反思,原來我從來沒有擁有過月亮,我只是猴子撈月裏的猴子,卻不曾真正觸摸過月亮。

我特別羨慕那些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人,有了目標纔有動力。我就像一個路癡,連方向都找不到。看着那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大放異彩的人,我在想我又能幹什麼,我到底喜歡什麼。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對於我這個二十多年從來都是人云亦云的人來說,第一個問題就是探究自己,我想這應該是需要在度過漫長的時間才能回答。

慶幸的是我還有讀書這個習慣,不管是什麼類型只要我感興趣我都會看下去,雖然大多不求甚解,但也讓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現在的我還沒有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我開始嘗試新的事物準備往前走,不再原地打轉,我相信這就是一個好的開始。

“一個人掉進水裏,他如何游泳是無關緊要的,遊的好不好都無所謂;他不得不掙扎出來,別讓自己淹死纔是大事”這句話在看書時我覺得很有味道,書中是斯特里克蘭德在描述他追尋藝術的態度時所說的,其實我一直也不理解他那種爲了心中的月亮的不顧一切,就像飛蛾撲火那樣無所畏懼。但仔細想想我應該是羨慕大於不理解吧,如果哪一天我能夠像他那樣找到自己的月亮,那一定是美麗的伊甸園,讓靈魂愉悅放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很早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有拜讀。在讀嚴歌芩的《補玉山居》時,作者曾提到這本名著,當時就想要找來一讀,但之後並沒有跟進。這幾日,在一篇公衆號文章中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名字,我不再拖延,馬上下載了電子版的王然譯、花山文藝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來讀。果然,很快,我就產生了愛不釋手之感,15萬字的文字在兩三天的各種片段時間裏用9個小時讀完了。

毛姆以小說中的“我”爲紐帶,通過“我”、以及“我”與思特里克蘭德共同認識的人,用多個視角來觀察與認識思特里克蘭德,將思特里克蘭德那不同於常人的一生用白描的方式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思特里克蘭德本身是一位中產的證券投資人,因爲對繪畫的熱愛,拋妻別子,深陷無家可歸、飢寒交迫之地而不言悔,終於在塔希提找到屬於自己的繪畫表現場景,完成了自己對心中之月的追逐,並在死後獲得了偉大藝術家的殊榮。

在這部書中,除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小說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的“我”,爲了自己的寫作,到處奔波,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三教九流,他都沒有任何芥蒂地與其打交道,讓人不得不歎服。而“我”的朋友阿伯拉罕,與思特里克蘭德一樣,本來可以有着體面而優渥的生活環境,只是因爲感覺亞歷山大港是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放棄了原來的一切,過着別人心目中認爲平凡卑賤的生活而怡然自得。布呂諾船長因爲意外而至貧,不得不遠走他鄉重新開始,但他通過自己與妻子的雙手再次創造出了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三個佐證,證明着爲了理想,人們可以做到的堅持與放棄。

思特里克蘭德、“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構成的羣圖讓我無比的震撼。爲此,我查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生平,也查了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生平。高更爲了繪畫放棄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生活,而毛姆爲了寫作放棄了自己醫生的生活,他們的放棄與堅持都給自己的生活在方方面面帶來了無數的變化,但他們爲了心中思慕的聖地而義無反顧。所以,當毛姆用自己的筆來寫作高更時,可以非常自然地將高更那種卓爾不羣的`獨特品質表達的躍然紙上,讓讀者心中激起無以言表的聖潔之光。

是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在堅持與放棄的痛苦抉擇中向前的過程。很少一部分無比幸運的人,可以在一生中做到“月亮”和“六便士”二者兼得,但大多數的人,都不得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無論我們抉擇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想,更合乎我們內心所向的抉擇,就是最好的抉擇。

附上《月亮和六便士》小說片段:

我一邊往前走一邊思索着他來這裏之後的情況。最近一段時間我聽到很多關於思特里克蘭德的軼事,不得不仔細思考一下這裏的環境。他在這個遠在天邊的海島上,和在歐洲時大不相同,他不僅沒有引起別人的絲毫厭煩,反而使人們對他十分同情,他奇怪的行爲也沒有讓人感到吃驚。對這裏的人們來說——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當地土著,他無疑是個怪人,但這裏的人對於這個所謂的怪人早已司空見慣了,因此對他常常視而不見。世界上怪人多的是,他們的行爲舉止古怪離奇;或許這裏的居民能夠理解,他們並不想做一般人,但是卻不得不做那種人。在英國或法國,思特里克蘭德可以說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卻插了個方塞子”,但是在這裏卻有各種各樣的孔,無論什麼樣的塞子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孔。我並不認爲他到這裏之後脾氣比過去有所改觀,不像過去那樣自私,或者更富有人情味兒;但這裏的環境比之前更適合他了。假如他之前就在這裏生活,人們肯定就不會注意到他的那些缺點了。他在這裏所經歷的事情是他在家鄉所不敢希冀和奢求的——他在這裏收穫到了同情。

這一切讓我十分驚訝,我試圖將我的想法說給布呂諾船長聽。他沒有立刻回答我。

“我同情他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最後他說道,“因爲儘管我們兩個人可能誰都不清楚,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卻是一樣的。”

“你和思特里克蘭德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有什麼東西會是你們兩個人所共同追求的呢?”

“美。”

“你們所追求的東西太高深了。”我嘀咕了一句。

“你是否知道,一個人一旦墜入情網,就有可能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了?那時他會像古代被囚禁在木船中搖槳的奴隸那樣,全部身心都不屬於自己,他們也在所不惜。其實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不過他所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罷了。對於像他這樣的人,我從心底裏產生了一種憐憫之情。”

“你說的這一點非常奇怪。有一個他曾傷害過的人也這樣告訴過我,說他非常同情思特里克蘭德。”我沉默了幾分鐘,“我非常想知道,對於我一直感到大惑不解的那種性格,你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你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呢?”

他對我微笑了一下。

“我不是和你說過,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我也算是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能深深地感覺到那種激勵着他的熱情。只不過他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卻是生活。”

這時布呂諾船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認爲我有必要在這裏說一說。因爲即使是作爲對比之用,這個故事對我記敘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也有一些作用。再者說來,我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特別美。

布呂諾船長是法國布列塔尼人,年輕時曾在法國海軍服役。結婚後他便退役,在坎佩爾附近從事一份小產業並定居下來,準備在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但由於爲他管理財務的一位代理人出了一些差錯,一夜之間他便身無分文了。他和妻子原本在當地享有一定的聲望,所以他倆不願意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過清貧的日子。早年他遠渡重洋的時候,曾經到過南太平洋羣島,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到那裏去闖一闖。他先是在帕皮提住了一段時間,一邊規劃自己的未來,一邊積累經驗。幾個月之後,他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借了一筆錢,在土阿莫土羣島買下了一座小小的島嶼。這是一座環形小島,一個鹹水湖被圍在中間;島上長滿了灌木和野生的番石榴,而且這裏從未有人居住過。他的老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他帶着老婆和幾個當地土人來到了這座小島。他們首先蓋好了房子,再把灌木叢清理乾淨,然後準備種植椰子。這是我遇到他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個荒島已經變成一座有模有樣的種植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