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

我接觸這本書是因爲“喜樂灣讀書會”某一期的主題定的是這本書。我爲了參加這次活動特意買了一本,並在活動開始前讀完了它。也有人覺得羨慕他能夠真正的放棄世俗的一切,去追尋屬於自己的夢想,並且實現了夢想。我比較認同的是《有書快看》給的標題。其實無論怎麼選擇都是錯的。

我也曾經因爲枯燥的996生活而懊惱,總是想要拋棄一切找個鄉間小鎮隱居起來,每天種種花草看看閒書,自給自足,過着詩一般的生活。尤其是看到網絡上一些類似《小森林》的生活方式的視屏,簡直快要鑽進手機裏的庭院。但事實上當我真的放棄現有的一切,去過李子柒那樣的生活,我並不能過的像她那麼好,也不見得比現在我的狀態好。至少我沒有克蘭德那麼堅定和灑脫的放棄繪畫之外的一切東西。很多朋友也是說等我老了我就如何,等我退休瞭如何。實際上並沒有達到掙扎到快要窒息的地步,因爲人本能的反應就是燙手的杯子會丟掉。

田園生活不過是反射出一個安逸的,平靜的生活,不需要面對塵世的叨擾,不需要藉助擁擠的交通工具,不需要蝸居僅容得下一張牀的小房間。然而真的是這樣嗎?那麼爲什麼年輕人還是更願意擠進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呢?

真正生活在農村就真的沒有人打擾嗎?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得必要舍。克蘭德可以頂住一切輿論的壓力,願意放棄自己安逸的生活,高薪的工作,讀書筆記.在舒適的大牀房和破舊的簡陋出租屋的比較中,他能夠選擇肉體上痛苦的同時心安理得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並且毫不猶豫。當然這是他的'選擇,他給自己選擇一條他自己覺得最舒適的路。

而我們既然現在的能力不足以能夠讓自己可以很好的在農村生活,就好好的過好現在的日子吧。但是如果真的覺得現在的生活快要讓自己窒息了,換一種生活方式也無可厚非,不試試怎麼知道明天更失望呢?哈哈哈,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放棄自己最煎熬的那部分,冷靜下來想想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然後勇敢的去追尋吧!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2

當然,它絕非是一個平凡人追求夢想的老套勵志故事,否則它的結尾應該是主人公曆經艱險,實現輝煌人生,揚名立萬,最後有情人也終成眷屬纔對。

毛姆將他筆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推向了極致,他一路狂奔,終於追上了等着他的厄運。

放棄安穩的中產生活,卻日益潦倒,貧病交加,顛沛輾轉,傾注所有的'努力和精力甚至生命的繪畫藝術,始終得不到承認——直至他滿身膿瘡、雙目失明的躺在一個荒島上的木屋裏,死去。

人性是複雜的,也是矛盾的。毛姆對人性的洞察和描摹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所以他才能成爲與狄更斯齊名的英國文學巨匠。

這是一本讓你一邊讀,一邊反思人生的書。

人活着,是應該精神優先,還是物質優先?是追求有用,還是追求有意義?

我們之前一直篤信和堅持的,未必真的就是我們想要的……

我認爲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在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從孩提時代就非常熟悉的濃蔭鬱郁的小巷,同小夥伴遊戲其中的人煙稠密的街衢,對他們說來都不過是旅途中的一個宿站。這種人在自己親友中可能終生落落寡合,在他們唯一熟悉的環境裏也始終孑身獨處。也許正是在本鄉本土的這種陌生感才逼着他們遠遊異鄉,尋找一處永恆定居的寓所。說不定在他們內心深處仍然隱伏着多少時代前祖先的習性和癖好,叫這些彷徨者再回到他們祖先在遠古就已離開的土地。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3

等順風車的間隙,這本書也翻到了末尾,蘇州的夜有點涼,站臺空曠,車燈閃爍。

28歲之前我長久的待在一個城市,過着一成不變的生活。28歲以後,去了雲南、上海、蘇州。工作、生活、拍照。算不得顛沛流離,也稱得上朝雲暮雨。閒的時候也反思這樣的生活模式正確與否?無解。

《月亮與六便士》第五十章開篇這樣寫道:“我總覺得有些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偶然的命運將他們丟到特定的環境裏,但他們總是對某個不知在何處的家鄉念念不忘。

他們是生身之地的過客,從孩提時代就熟悉的林蔭小徑,或者曾在其中玩耍過的熱鬧街道,都無非是人生路上的驛站。”

整本書下來,這句話是真正感同身受的。終於不必覺得自己是個異類,因爲心裏那些荒誕不經的想法,早在幾百年前就有人追逐嚮往並付諸行動了。

書是藩籬,讓你與世界融爲一起,卻保持相互獨立。因爲這份獨立,你可以允許自己與別人不一樣。哪怕看起來,你們都一樣。

書不很長,故事本身的`矛盾性是最大看點。像嘴裏含了一口酒,舌尖抵顎就夠了。不需要掰開了,嚼碎了看。

讀過金庸和紅樓就覺得有些書不禁讀了,無論是篇幅還是內容,它們太厚重了,承載了豐盛飽滿的中國文化。一個是園子裏寫盡天下事,一個是江湖中寫盡天下事。

後期會申請公衆號,主題就叫:

快劍江湖酒

旅行攝影詩

因爲,每次寫完都要屏蔽領導和同事,太麻煩了。

願你們在俯身拾便士的時候,也能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哪怕,只有一眼。

感謝一路關懷與鼓勵的朋友們!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4

這是一個有關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這是一場有關崇高同世俗的鬥爭。

但是,等你看完整個故事,你會發現那個冷酷無情、殘忍無恥的故事主角斯特里克蘭德其實並沒有那麼十惡不赦。你會不解,你會好奇,你會不由自主地跟隨作者的腳步去探索斯特里克蘭德有悖世俗價值觀之行爲背後的原因。然後,你會如書中所說“原諒一個個性鮮明藝術家的一千個毛病”。

剛開始閱讀此書時,感覺像在看一本藝術評論,作者介紹了大量歐洲畫家的畫風和作品,詩人的詩風及代表作,顯露了其極深的藝術修養和功底,藉以引出一位頗具爭議的男主人——斯特里克蘭德。

故事裏本來幸福美滿的一家,隨着男主人的離奇失蹤招來了家族和旁人的 一系列的猜想和非議,情節如同偵探小說一般引人入勝。然後,鏡頭來到了巴黎,在這裏圍繞着作者、斯特里克蘭德還有斯特羅伊夫之間,發生多場有關欣賞、幫助、背叛、嘲笑、原諒和包容的故事。

儘管斯特里克蘭德對斯特羅伊夫一直都是極盡嘲諷,但在斯特里克蘭德飢寒交迫、病魔纏身之際,在妻子布蘭奇極力反對之下,斯特羅伊夫還是說服了妻子,將處在死亡邊緣的斯特里克蘭德帶回了自己的家,對其悉心照料。然而,斯特里克蘭德回報斯特羅伊夫的卻是拐走了他深愛的妻子布蘭奇,心安理得地霸佔了他的家、他的畫室。並且,面對爲了自己而被世俗所唾棄的,甚至不惜爲自己自殺的布蘭奇時,斯特里克蘭德是那麼冷漠、淡然,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很輕鬆地說出“一個女人能原諒男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但是不能原諒他爲她的緣故而做出的犧牲。” 並且,還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女人對他的桎梏,對他的理想的嫉妒。多麼無情、多麼無恥混蛋的一個惡棍。但是,我們卻束手無策,就連世界也無可奈何。

正如作者所說的:我感到殘酷的是,這種幸福生活被一次無情的事件折磨成了碎片;最殘酷的竟然是,事實上他們幸福生活的破碎並沒有讓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同。這世界繼續在轉動,沒有人因爲這件可悲的.事情生活得更糟糕。

是的,世界如此親密,而又如此孤獨。

與此同時,一種想法在你的心底生根發芽。你也許並未意識到,但在潛意識裏,你開始動搖,甚至會開始佩服斯特里克倫德的放蕩不羈、特立獨行以及我行我素。

最後,男主人來到了塔希提島。這裏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也是他藝術創作的巔峯。即使在生命的盡頭,即使重疾纏身,作畫條件簡陋,他依然在草屋的牆壁上完成並摧毀了不朽的靈魂之作。我們一方面惋惜於無緣一睹傑作,另一方面又困惑於斯特里克蘭德毀畫的動機。我們在感嘆男主人的任性時,或許該遺憾地慶幸有些傑作最好還是活在夢境之中。

《月亮和六便士》這部小說告訴我們,美是奇妙的東西、奇怪的東西,畫家經過折磨靈魂才能於這混沌的亂世中將它找出來。你想要認出美來,就必須重複畫家的那種冒險。

記得《羅輯思維》裏曾說過: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是不妥協卻能適應現實;極端不幸的個人素質,是不斷妥協卻還不能適應現實。斯特里克蘭特就是這樣一個不向世俗妥協並且按照自己的方式,以夢爲馬地探尋着靈魂祕密的人。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5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首次拜讀毛姆先生的名著《月亮與六便士》,篇幅不算短,故事不算新穎,但是就是能牢牢抓住我的視線,一頁頁往下翻。

我是第一次讀這樣組織敘事的小說。斯特里克蘭無疑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但是全書以第一人稱“我”的所見所聞側面刻畫主人公,有種似真似幻的感覺。在人物傳記歷史著作中常見,但是小說裏確是爲數不多的體驗。

能吸引人不斷深入探索故事的原因在於斯特里克蘭獨特的個性和人生追求的結局。他的選擇是多數人內心向往卻又迫於現實而埋藏於心直至消散的舉動。他是勇敢的,超脫的天才,也是無禮的,可恥的混蛋。他的追求是偉大的,靈魂是熾熱的,可是他的心又是冷漠的無情的。圍繞這麼一個充滿激情與矛盾的人物發展的故事,自然能夠吸引讀者的眼球。

小說中篇斯特羅夫的出場必定是一個高潮。斯特羅夫是除斯特里克蘭外,全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角色。多人數讚揚斯特羅夫的樂觀憨厚和善良,但是也看得出他的懦弱和盲目順從,缺乏自尊自愛。他的悲劇值得同情,不過他性格的`缺陷不值得提倡。

“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比較清晰的瞭解了所有人物的性格和結局,是拍攝故事的導演,引領讀者的視線,給出故事鏡頭。在剖析斯特里克蘭的性格過程中,“我”的理想和認知也得到進化升級。

希望你我能在實現人生價值的旅途中,結實好友,擁抱好運!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6

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我很早就聽說過,但一直沒有拜讀。在讀嚴歌芩的《補玉山居》時,作者曾提到這本名著,當時就想要找來一讀,但之後並沒有跟進。這幾日,在一篇公衆號文章中再次看到這部作品的名字,我不再拖延,馬上下載了電子版的王然譯、花山文藝出版社20xx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來讀。果然,很快,我就產生了愛不釋手之感,15萬字的文字在兩三天的各種片段時間裏用9個小時讀完了。

毛姆以小說中的“我”爲紐帶,通過“我”、以及“我”與思特里克蘭德共同認識的人,用多個視角來觀察與認識思特里克蘭德,將思特里克蘭德那不同於常人的一生用白描的方式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思特里克蘭德本身是一位中產的證券投資人,因爲對繪畫的熱愛,拋妻別子,深陷無家可歸、飢寒交迫之地而不言悔,終於在塔希提找到屬於自己的繪畫表現場景,完成了自己對心中之月的追逐,並在死後獲得了偉大藝術家的殊榮。

在這部書中,除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小說中的“我”、以及“我”的朋友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的“我”,爲了自己的寫作,到處奔波,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三教九流,他都沒有任何芥蒂地與其打交道,讓人不得不歎服。而“我”的朋友阿伯拉罕,與思特里克蘭德一樣,本來可以有着體面而優渥的生活環境,只是因爲感覺亞歷山大港是自己喜歡的地方,就放棄了原來的一切,過着別人心目中認爲平凡卑賤的生活而怡然自得。布呂諾船長因爲意外而至貧,不得不遠走他鄉重新開始,但他通過自己與妻子的雙手再次創造出了不一樣的生活。我覺得,“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三個佐證,證明着爲了理想,人們可以做到的堅持與放棄。

思特里克蘭德、“我”、阿伯拉罕和布呂諾船長構成的羣圖讓我無比的震撼。爲此,我查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保羅·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的生平,也查了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的生平。高更爲了繪畫放棄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生活,而毛姆爲了寫作放棄了自己醫生的生活,他們的放棄與堅持都給自己的生活在方方面面帶來了無數的.變化,但他們爲了心中思慕的聖地而義無反顧。所以,當毛姆用自己的筆來寫作高更時,可以非常自然地將高更那種卓爾不羣的獨特品質表達的躍然紙上,讓讀者心中激起無以言表的聖潔之光。

是的,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地在堅持與放棄的痛苦抉擇中向前的過程。很少一部分無比幸運的人,可以在一生中做到“月亮”和“六便士”二者兼得,但大多數的人,都不得不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做出艱難的抉擇。

無論我們抉擇的是“月亮”還是“六便士”,我想,更合乎我們內心所向的抉擇,就是最好的抉擇。

附上《月亮和六便士》小說片段:

我一邊往前走一邊思索着他來這裏之後的情況。最近一段時間我聽到很多關於思特里克蘭德的軼事,不得不仔細思考一下這裏的環境。他在這個遠在天邊的海島上,和在歐洲時大不相同,他不僅沒有引起別人的絲毫厭煩,反而使人們對他十分同情,他奇怪的行爲也沒有讓人感到吃驚。對這裏的人們來說——無論是歐洲人還是當地土著,他無疑是個怪人,但這裏的人對於這個所謂的怪人早已司空見慣了,因此對他常常視而不見。世界上怪人多的是,他們的行爲舉止古怪離奇;或許這裏的居民能夠理解,他們並不想做一般人,但是卻不得不做那種人。在英國或法國,思特里克蘭德可以說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卻插了個方塞子”,但是在這裏卻有各種各樣的孔,無論什麼樣的塞子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孔。我並不認爲他到這裏之後脾氣比過去有所改觀,不像過去那樣自私,或者更富有人情味兒;但這裏的環境比之前更適合他了。假如他之前就在這裏生活,人們肯定就不會注意到他的那些缺點了。他在這裏所經歷的事情是他在家鄉所不敢希冀和奢求的——他在這裏收穫到了同情。

這一切讓我十分驚訝,我試圖將我的想法說給布呂諾船長聽。他沒有立刻回答我。

“我同情他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的,”最後他說道,“因爲儘管我們兩個人可能誰都不清楚,但我們所追求的東西卻是一樣的。”

“你和思特里克蘭德是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有什麼東西會是你們兩個人所共同追求的呢?”

“美。”

“你們所追求的東西太高深了。”我嘀咕了一句。

“你是否知道,一個人一旦墜入情網,就有可能對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聽而不聞、視而不見了?那時他會像古代被囚禁在木船中搖槳的奴隸那樣,全部身心都不屬於自己,他們也在所不惜。其實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只不過他所追求的是美,而不是真理罷了。對於像他這樣的人,我從心底裏產生了一種憐憫之情。”

“你說的這一點非常奇怪。有一個他曾傷害過的人也這樣告訴過我,說他非常同情思特里克蘭德。”我沉默了幾分鐘,“我非常想知道,對於我一直感到大惑不解的那種性格,你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你是怎麼明白這個道理的呢?”

他對我微笑了一下。

“我不是和你說過,從某一個方面來說,我也算是個藝術家嗎?我在自己身上也能深深地感覺到那種激勵着他的熱情。只不過他的方式是繪畫,而我的卻是生活。”

這時布呂諾船長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我認爲我有必要在這裏說一說。因爲即使是作爲對比之用,這個故事對我記敘思特里克蘭德的一生也有一些作用。再者說來,我覺得這個故事本身就特別美。

布呂諾船長是法國布列塔尼人,年輕時曾在法國海軍服役。結婚後他便退役,在坎佩爾附近從事一份小產業並定居下來,準備在寧靜的鄉村生活中度過自己的後半生。但由於爲他管理財務的一位代理人出了一些差錯,一夜之間他便身無分文了。他和妻子原本在當地享有一定的聲望,所以他倆不願意繼續待在原來的地方過清貧的日子。早年他遠渡重洋的時候,曾經到過南太平洋羣島,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到那裏去闖一闖。他先是在帕皮提住了一段時間,一邊規劃自己的未來,一邊積累經驗。幾個月之後,他從一位法國朋友那裏借了一筆錢,在土阿莫土羣島買下了一座小小的島嶼。這是一座環形小島,一個鹹水湖被圍在中間;島上長滿了灌木和野生的番石榴,而且這裏從未有人居住過。他的老婆是一個非常勇敢的女人,他帶着老婆和幾個當地土人來到了這座小島。他們首先蓋好了房子,再把灌木叢清理乾淨,然後準備種植椰子。這是我遇到他二十年前發生的事情,現在這個荒島已經變成一座有模有樣的種植園了。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7

閒來無事,又翻了翻《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翻完胸口似乎壓着什麼,悶悶的。

高曉鬆說《月亮與六便士》曾給過他很多精神的撫慰。他說,人的心裏,總該有片地方,是隻長花,不長莊稼的。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總是要有所捨棄。詩和遠方是心之所向,而柴米油鹽纔是生活。

今天先說說《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四十歲之前的他過着中產階段的生活,有身份有地位、有可愛的兒女、有自己選的妻子,有一幅外人看來完美的、幸福的人生畫卷。

直到有一天,畫畫的夢想在他的靈魂深處被激活了,他說我要畫畫,必須畫畫。於是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現有的生活,隻身去了巴黎。不再在乎人間一切,只爲心中夢想。即使食不果腹、即使衣不蔽體,他也不願意出賣自己的畫。

輾輾轉轉後,他來到了塔希提,又與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生了孩子。不幸的是他後來染上了麻風病,但他依然沒有放下畫筆,在小屋的牆壁上畫下了曠世之作後安然離世。他完成了心中的夢想,他用畫表達出了心中的世界。遺憾的是他讓妻子在他死後以火燒之,小屋和畫都化爲了灰燼。

塔希提是他的歸宿,在這裏,他的靈感得到了噴發,因而畫出了許多聞名遐邇的扛鼎之作。作爲一個畫家,他的一生已沒有遺憾。作爲一個人,他的行爲有許多費解的地方。

對於倫敦的家,隨着他的離開,這個家在他心中就消失了。他忘了責任、他忘了自己是父親、是丈夫。原本那也是個和睦的家,是什麼讓他如此的冷漠和無情,以至於直到離世,也從未提及。

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在他離開之日,在他心裏就已徹底與過去告別,就已完全釋放自己。

對於友情,對於那個認定他是畫畫天才的斯特羅夫,不僅忍受着他的冷嘲熱諷,甚至不顧尊嚴的爲他做着一切,在他垂死時犧牲自己時間、精力、金錢挽救了他的生命。

然而他沒有感恩,在斯特羅夫的畫室,佔有了斯特羅夫的妻子布蘭琪,在完成了自己想要畫人體的作品後,拋棄了她,導致布蘭琪自殺。原本一個幸福的家庭因爲他而家破人亡。當然,這裏面也有布蘭琪的原因。

但對於她的死他從沒表示過歉意,似乎一切都與他無關。

對於愛情,書中說他與倫敦的妻子是自由戀愛,真心愛過;對於布蘭其只是衝動,對於愛塔只因她不煩他,什麼都聽她的。對於女人,他想要的不是愛情,他要的是一個願意爲他做事、願意照顧他、只聽他的而不對他提要求的人,而愛塔滿足了他,給了他自由。

也許這就是他所說的,男人的靈魂漫步於宇宙最偏遠的.角落,而女人卻想將其囚禁在柴米油鹽之中。這樣的男人是不需要愛情的。

斯特里克蘭有勇士的精神,敢於爲了夢想放棄一切。同時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真實的人性,他是個鮮活的人,真實的人。

其實,現實中不乏斯特里克蘭式的人存在。不同的是他們有夢想但沒有斯特里克蘭的勇氣去掙脫固有的生活,對於愛情,倒也是希望女人最好是聽話懂事、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賺得了錢持得了家的。

也許你不能接受,但他就在現實中。

斯特里克蘭給人慰藉的是,在他跳出了塵世藩籬後,無論經歷怎樣的風雨,他的心中一直有道光,他好像一個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一塊聖地,並勇往直前。

該書作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作者1874年生於巴黎,從小命途多舛,8歲喪母,10歲喪父,後被伯父接回英國扶養。作者於1897年棄醫從文,開始文學創作,其中《月亮與六便士》是他最爲成功的作品之一。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文本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8

最近在看毛姆的書,又忍不住要來講同一個故事了。

我和毛姆一樣,對於那種有勇氣擺脫生活的泥沼,毅然追尋精神自由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景慕”,這是自從我知道有這類人存在就沒有改變過的事 實;而另一個事實是,我也只能如他,是個塵世中人,毛姆甚或還能通過幻想並撰寫這樣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來得到安慰,芸芸衆生如我卻只能從他寫的這些故事中 得到安慰。我們可能都無時無刻不在思索着一樣的問題,但卻從沒有如那位畫家(原諒我記不得太長的人名)和拉里一樣的探險精神,願意真正嘗試遠離物質文明, 世俗目光,和生理欲|望等等,專一地探究人生的本原和帶給我們痛苦的深義,也許那種表達的情感也十分之強烈,那種纏繞我們思考的痛苦也甚爲惱人,但還是遠遠 不足夠潤色我們貧乏的文字,豐富我們淺薄的閱歷,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意志是何其薄弱,薄弱到連嘗試改變的勇氣都沒有。當然我有時候也覺得,那並不是一種害怕 改變的勇氣,而是害怕改變帶來失敗的懦弱,畢竟你懷揣的這些問題,歷史上沒有什麼人探尋成功,而你,一個沒有什麼驚世才華的人,憑什麼無畏呢?

“當你決定離開常軌行事時,這是一種賭|博。許多人被點了名,但是,當選的寥寥無幾。”

大多數人都不能,即使那些欣賞原作的翻譯大家(姑且這樣假設)也遠遠不能,我很喜歡《月亮和六便士》的翻譯,外文作品裏難得流暢的文筆,感覺 得到譯者的功底不俗,《刀鋒》的層次就差了一些,這從譯者序裏不難看出,中國的文學評論者有一個讓我頭疼的毛病,喜歡把故事的意義簡單歸結爲表現某個時代 的風貌,所有人物都是爲這個中心服務,我很遺憾他們看不到毛姆在書中作的自我探尋式的追問,他通過自己視角的“俗”和主人公視角的“怪”的對比,其實是在 講他只是在思考某些問題的階段,而他的主人公們卻已經到了放開思考,親身實踐追求的那一步,這對任何一個通點藝術天性的人來說,都是甚爲羨慕的狀態:“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

我有一點不想爲月亮和六便士賦予語義解釋,因爲我覺得無論怎樣的詞都表達不了那種對比,它不僅僅是現實和理想,亦或物質與精神,或是我自己歸 結的自由與愛,每次看到那樣的評論我就開始皺眉頭,爲了表達的方便,我決定還是繼續用月亮和六便士好了。畫家的月亮是什麼,到最後都沒有說出來,毛姆還是 給結局作了一定的美化,當然這種美化是帶有自我批判意義的,畫家將他的驚世壁畫完成後,知道死亡臨近,用一雙已瞎的眼睛冥視良久,深感滿足,要求自己的女 人在他死後一把火燒光。燒光自己的絕作啊,他明明知道這會是流芳後世的經典,但對他來說,表達完了就已經足夠,他是沒有帶一點一滴的功利心在創作的,毛姆 在寫這一段的時候,大概被自己塑造的浪漫主義情景給深深感動了吧,但另一方面,他也是在作自我批判,他自己的寫作的目的是:“每個人都喜愛權力。如果你能 打動人們的靈魂,或者叫他們悽愴哀憫,或者叫他們驚懼恐慌,這不也是一種奇妙的行使權力的方法嗎?”如果說他知道自己寫的東西不會被人看到,那還有任何寫 作的動力嗎?這或許已經不算是很功利的想法,但毛姆還是深深感到自己不如畫家那般,可以做到純粹地表達。

毛姆寫作的方式是很特別的,他喜歡把自己放在故事中,以現實裏自己的身份———作家,合理化故事的進程,一邊作爲一個旁述者客觀地描述,他 不只一次在向讀者解釋這個情節的客觀來源,說明自己在哪裏加了想象,讓你覺得小說像真的一樣;另一邊他又作爲現實價值觀的代言人,不斷向主人公的價值觀提 出質問,似乎是代讀者發問一樣。但最終你可以看到,他只是藉着故事的殼,說自己心裏的兩種聲音。無論是畫家還是拉里,他都未必認同他們對世俗人情的冷漠, 但一邊他也爲他們辯護,道破那些感情的虛假之處。我們都一樣不曾超脫,而正是這種留守,給了我們對比思考的空間,就像那些畫家的天才畫作或許我們不懂得欣 賞,但是他們的人生哲學卻給我們更多啓示。還有一點便是,這些故事誕生的前提,無一不是在歷經了生活的種種滋味後,你要經過了在乎六便士的階段,才能體會 到月亮的好。

我一直都不想放棄月亮,而這必須要有六便士的對比才有可能,所以我也並不拒絕承擔人生的責任,我會覺得必須要經過那些故事,經過對人世的觀察,纔有可能讓自己更明白生命的真義。

以前我以爲遠離家鄉歷盡世情可以,這段歷程的確是幫我認清許多現實的東西,但卻也更堅定了我內心的彆扭。我知道我一直會這樣下去,我始終無法 和那些俗不可耐的.嘴臉和睦而處,我還是打心底裏瞧不起他們。即使一樣樣打擊接踵而來,逼迫我承認某些處事哲學的必要性,我還是無法和他們一樣嫺熟地表演。 我無法不承認,那些以虛榮爲目的的生活方式曾經抓住過我,我曾經放任自己被奴役過,但是我因此而表現出來的俗氣卻着實是讓我難堪的。有些人或許會覺得我 假,當然了,我從來不知道如何在那種情境裏表現得真,我本來就不是那樣的人,連假裝都力不從心。

有些朋友一直追問我爲什麼喜歡北京,叫嚷要去北京,最終又無法做到。其實很簡單,我喜歡北京那撥搞話劇的,那撥搞音樂的,那撥搞媒體的,總之 就是那幫文藝人的圈子,在我還不太懂事的時候,從那些人的作品裏多少看出一點不同來。某些長輩勸誡我,那些人是很髒的,無非是在說他們在道德上把持不住自 己,但是在這一點上我又和毛姆一樣了,天才就是天才,和道德無關,而我,我喜歡天才。只是可惜的是,慢慢的我又在那些人身上看出許多做作的成分來,我發現 他們很多時候一樣不得不爲生活所迫,我就會膽怯了。我不太相信自己能夠超脫其外,反而害怕自己最終也會和他們一樣,不得不端着。而更重要的是,這麼多年它 成爲我不斷鞭策自己的一個藉口,一種因爲得不到而形成的巨大精神支撐,讓我至少還保有做夢的權利,一旦連這個藉口都變成六便士,我就徹底連望月的可能都沒有了。

當然,真正的藝術家並不是現實裏的失敗者,他們是主動放棄作爲一個現實成功人士的可能,去尋找另外一種人生意義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 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 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爲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我相當欣賞這種態度,很期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淡泊名利,淡泊 世人的評價,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存。有的時候我會賭氣,會想證明給某些人看,但是最終我會發現,那些人的偏見並不是因爲你的緣故,是因爲他們本來就是那樣 庸碌的人,他們假裝看不到你的特別之處,假裝否定你的人生哲學,無非也有一種隱隱的疼痛在裏面,慢慢理解了這些以後,我會經常規勸對我懷抱期待的人,不用 爲那些人而煩惱,他們根本不參與你的真實生活啊。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9

最近聽到不少身邊的朋友對工作和生活做出改變的消息, 或因對現狀的不滿,或因有更好的機會,或因想要追求不一樣的人生,或因其他無數個可以說服自己做出改變的理由。生活本就是這樣,邊走邊探索,一步步改變一步步磨合,最終找到那個能讓自己內心平靜的狀態。恰逢最近看了本書,《月亮和六便士》,更是將對慾望的追求發揮到了極致。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原是位證券經紀人,人屆中年後突然響應內心的呼喚,捨棄一切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他在異國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而且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離開文明世界,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最終病逝。

斯特里克蘭德畫畫,是他的命運,他是一個沒有選擇的人,他畫畫是“必須畫畫,彷彿一個人跌進水裏,游泳遊的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得遊,不然就淹死。” 他對除畫畫之外的人與事冷酷無情,他不想過去,對他而言最重要的是永恆的現在。他爲了自己的興之所至,對朋友帶來莫大的痛苦也不去理會。他爲了理想放棄全部道德、責任與世俗生活。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知道該如何評價他。別人的人生是在不斷做加法,他卻在做減法。人的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斯特里克蘭德拒絕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國人”,他甩掉一個一個身份,如同脫去一層一層衣服,最後一擡腳,赤身裸體踏進內心召喚的冰窟窿裏去。他是一個被夢想綁架的人,縱使遭遇再多折磨和痛苦,我理解中的他也是幸福的,他不會感到厭煩和寂寞,他的靈魂是滿足的。斯特里克蘭德就如同他的作品一樣,具有一種純粹精神的性質。一種使你感到不安感到新奇的精神,把你的幻想引向前所未經的路途,把你帶到一個朦朧空虛的境界,你會感到自己的靈魂一無牽掛。斯特里克蘭德的人生已達到了另一個高度,他的人生只能作爲理解他作品的一個入口,卻不具任何普遍意義上的借鑑價值。然而現實由不得我們這樣選擇,但我們總要以自己的方式,達到一個平衡而美好的狀態,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0

這個由人組成的社會上,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家事、背景、資質、境遇等等都在社會上出任一個角色,給自己訂立一個位置、一個生活方式、一種幸福的方式,然後就做着,最好能樂在其中,從而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這就是大多數人的人生的意義吧。

當我們擁有一個溫暖但規則的環境,我們可能會膩味,就象對甜蜜的食物。從而想追求些放任、改變的東西,沒有規則框框的東西,讓心性放任表達的東西——所 以,我們有文學、有藝術、有唱歌跳舞電影電視等等精神食糧。就象風箏,放出去了還是要回來的,必定我們是人,人有基本需要,如果你不循規蹈矩地做你該做的事情,你就可能失去最基本的生活,比如吃、穿、住、配偶、孩子等等,這些個東西平時你不會太在意,但一旦失去卻是真的不行。

的確,這個社會有極少數對基本需求完全漠然的神一般的人物,相信這類人物跟常人有本質的差別,天生的差別。他們負責犧牲自己的常人幸福,創造傑出的精神食糧,這樣大衆的人生就不會太過貧乏。

比如藝術家,與常人思維不同,他們有強烈想表達的東西,但又困擾於自己的人的肉身需求:“叫我來說吧。我猜想你是這樣一種情況。一連幾個月你腦子裏一直不想這件事,你甚至可以使自己相信,你同這件事已經徹底絕緣了。你爲自己獲得了自由而高興,你覺得終於成爲自己靈魂的主人了。你好象昂首於星斗中漫步。但是突然間,你忍受不住了。你發覺你的雙腳從來就沒有從污泥裏拔出過。你現在想索性全身躺在爛泥塘裏翻滾。於是你就去找一個女人,一個粗野、低賤、俗不可耐的女人,一個性感畢露令人嫌惡的畜類般的女人。你象一個野獸似地撲到她身上。你拼命往肚裏灌酒,你憎恨自己,簡直快要發瘋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藝術家脫離尋常越多,藝術成就越高。所以,大凡成就卓越的藝術家都是精神病,如畫家梵高、音樂家舒曼。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說過:“所有傑作都出自精神病患者之手。” 總之,天才異於常人,他們過着瘋狂的日子,創作出瘋狂的作品。

天才或常人,各自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各得其所。毛姆大概是把藝術比做月亮,把常人生活比做六便士,文中有對畫家的前妻、兒子世俗行爲的諷刺挖苦,其實我覺得大可不必,畫家爲了藝術不再是人,成爲神,而那些妻子、兒子還是人。沒有、也不應該有什麼道德對錯之分。

月亮和六便士優秀書評2:

這是一本你無法輕易進入可一旦拿起就很難放不下的小說。據考證,書中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的原型就是後印象派畫家高更。所以這其實是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小說。高更的畫作本身價值連成,這部以他爲原形的小說風靡後,高更的繪畫藝術受到了更大的關注,於是他成爲印象派宗師的地位得到確立。不知是被小說神話了的高更還是高更成就了小說和塔希提,反正事到如今,早已難分難離。

有必要先對書名做一番解釋。月亮是仰望星空,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腳踏實地,代表現實生活,書的內容就是圍繞着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和對兩者的追求展開。有一個評論家曾經說毛姆的另一部代表作《人性的枷鎖》中的主人公菲力普-嘉裏像很多時下的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望星空,卻時常忘記要腳踏實地。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於是決定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爲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現代社會的歸屬感問題

作爲出生於19世紀末,活躍於20世紀初的作家,毛姆已開始關注“心靈的歸屬感”這一至今仍困擾着諸多現代人,並一再成爲作家或電影人探討的話意的問題。毛姆在書中這樣寫到:“我認爲有些人誕生在某一個地方可以說未得其所。機緣把他們隨便拋擲到一個環境中,而他們卻一直思念着一處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坐落何處的家鄉。在出生的地方他們好像是過客……有時候,一個人偶然到了一個地方,會神祕地感覺到這正是自己的棲身之所和他一直在尋找的家園。於是他就在這些從未寓目的景物裏,從不相識的人羣中定居下來,倒好像這裏的一切都是他從小熟稔的一樣。在這裏終於找到了寧靜”。一個終生跋涉的香客,不停地尋找一座可能根本不存在的神廟”。 在小說行將結尾之即,他又借布呂諾船長之口說出:“思特里克蘭德好像一個終生跋涉的朝聖者,永遠思慕着一塊聖地”。

反柏拉圖主義者

毛姆在書中爲讀者描繪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場景,叢林、椰子樹、土人、古老風俗,妻子埃塔;在蠻荒樂園裏終老,在棕櫚樹間漫步、作畫,美無處不在。在那裏,常識和道德失去價值,和諧不必刻意維持,人們無需社會規則,一切油然而生。但最終這一場景還是在主人公患麻風病慘死後被付之一炬,不復再現。雖然思特里克蘭德死後獲得盛名,但理想國究竟存在與否,毛姆還是給出了比較悲觀的看法,或許這正是作者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原故。

最後我想說這不是一本在公交站臺上用以打發等候時間的隨便的讀物,而是一部激情之作,無論是對於作者本身還是畫家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1

新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讀的是英文原版,沒有刻意查單詞,吭哧吭哧地也理解了大概意思。在具備一定英語基礎的前提下,讀英語原文比起讀譯文更有意趣,至少在理解作者風格和原意方面具有優勢,也能感受到英語遣詞造句的微妙美感。目前正快速地再讀一遍中文譯本,複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並體會譯者怎樣實現“信達雅”。

在閱讀之前,我知道《月亮和六便士》很有名,毛姆也很有名,知道這大概是一個股票經紀人拋下優渥生活和妻子兒女,一心追求繪畫夢想的故事。在閱讀之後,我知道原來本書主角原型爲高更,原來主角不是一個典型的破釜沉舟、收穫崇拜與讚譽的英雄,原來人的一生,捨棄與得到都必須作出堅定的選擇。

主角Strickland性格獨特、複雜。書中的敘事人“我”感覺他是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攫住,其力量之強大讓人無法抗拒,甘願冒險。在四十歲的年紀告別如日中天的事業,放棄舒適的生活,拋妻棄子,藏身於巴黎破舊的旅館,五年來穿着同一身衣服,過着每天只喝一瓶牛奶吃一條麪包的日子,只爲了畫畫。關鍵是,幾乎沒有人認可他的畫,而他也不在乎畫畫是否能給自己帶來名利——他只是要畫,他不得不畫。

從世俗的角度來看,Strickland簡直可以說是個“惡棍”了,離開妻子子女,對熱心幫助他的Stroeve冷嘲熱諷,“拐跑”Stroeve的妻子,成爲導致她自殺的原因......對於別人的評價,他從來嗤之以鼻。他不在乎他人的看法,是真的不在乎。“有人也說他們不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但這多半是自欺欺人。一般而言,他們能夠自行其是,是因爲別人看不出他們的怪異想法,最多因爲三五知己的支持,他們纔敢一意孤行。如果一個人的離經叛道切合他所在的.階層的行事作風,那他在世人面前違反常規倒也不難。這會讓他洋洋得意。既標榜了自己的勇敢,又不用擔風險。”但是,Strickland“就像是一個身上抹油的摔跤手,你根本抓不住他;這就給了他自由,讓你火冒三丈。”傳統對他無可奈何,所有的批評諷刺、風言風語都不能刺激他的自尊心,只能換得他的哂笑。

也許這種特立獨行恰是讓他偉大的地方,他對於會佔據時間精力的慾望、愛情、瑣事和別人的看法感到憤懣,他想要擺脫它們的束縛,將全部精神集中在繪畫這一件事上。他不善言辭,唯有通過畫畫來表達旺盛的生命力和深藏在心的感受。從井井有條的倫敦到燈紅酒綠的巴黎,再到原始而寧靜的大溪地,Strickland終於找到了能夠讓耳朵清靜,讓靈魂棲息的地方。在孤島山野裏,在被麻風折磨的日子裏,在眼盲之後,他不止息地畫着,直到呈現出一幅幅攝人心魄的作品,直到生命的終結。

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有些人看到嫦娥,有些人看到環形山,有些人看到飛船,有些人從不仰望。隨波逐流,泯然衆人,現世安穩。

“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裏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渴望一種桀驁不馴的旅程。這樣的安逸總讓我驚懼。我的心渴望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有所改變——改變和不可預知的冒險,我將踏上嶙峋怪石,哪怕激流險灘。”

用這本書來開啓新一年的冒險,甚好。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2

第一次讀《月亮和六便士》還是十年前,當時讀到這位令人窒息的畫家思特里克蘭德,破壞了曾照顧重病中他的老好人施特略夫的家庭時,我簡直怒不可遏。這就是真實的,西方版農夫與蛇的故事。我不能理解一個正常的人,怎麼忍心傷害那個善良的老好人施特略夫,儘管他看起來單純、愚蠢,但他是第一個欣賞思特里克蘭德畫畫才能的人。

並且,這位天才畫家俘獲了人家妻子的芳心,令她願意不惜一切代價追隨他左右,最後又被他無情地摒棄。可憐的女人最後一死了之,也沒能換來畫家的一絲同情與追悔。

誠然,毛姆筆下的夸父逐日般追求“月亮”的畫家是面目可憎的。用毛姆自己的話來形容:儘管他令人討厭,卻仍然很偉大。一個不顧一切拋棄舒適生活,而孜孜不倦追求夢想的人是值得尊敬的。

克蘭德在四十歲之前,過着令所有人都看起來很美滿的生活。他兒女雙全,又有一個八面玲瓏的太太,如毛姆所言,他想象着他們一家人這樣繼續生活下去,一定會一直和睦體面。可是,生活的溫水,常常會煮熟那隻忘記跳出鍋竈的青蛙,就算你在夜深人靜時,會感覺欠缺了些什麼生活之外的追求,你也鮮有勇氣會打破這一切平靜,令自己重新陷入一種混沌追求理想的狀態。

生活會馴化每一顆不羈的種子,它像一隻無形的手,將暗涌毀滅於無形。毛姆的敘述像是上帝視角,他以第一人稱穿梭進故事裏,又隨時隨地能夠抽離出來去評價自己筆下的人物,將自己想詮釋的人物一一剖析,讓人振聾發聵。

我常常被毛姆自言自語式的敘述打動,內心常常充滿驚歎,他對人性的分析多麼透徹,透徹到不屑於用文字來隱藏,他的睿智,覺醒時時刻刻都要跳出字裏行間,讓人拍案叫絕。

毛姆對於克蘭德受虐般追求理想的行爲完全理解,甚至感同身受。他說創作的慾望會以毀滅的形式而噴薄而出,對於有些人來說,需要經歷災變,像洶涌的山洪一下子把岩石衝擊成碎片;對有些人,則是通過潛移默化,就像滴水穿石那樣。當然,克蘭德屬於前者,所以他成了衆矢之的,然而他毫不在乎。他像一隻熊熊燃燒的巨燭,以粉身碎骨的姿態來追求思想境界的永恆,他是值得敬佩的天才。

小說中的'那個被克蘭德無情諷刺的三流畫家施特略夫,也引起了我很深的思考。從毛姆的敘述中可以看出,他是個不被人尊敬的人,但他又是個善良的鑑賞家。他被克蘭德搶奪了妻子,還願意繼續供養他,欣賞推崇他的畫作,在常人看來簡直是愚蠢透頂。可是最後他卻說出了這樣一番話來,他說這個世界是殘酷的,艱難的,生活的智慧正來自於謙卑、平和的內心。他雖然是一個普通人,但卻能夠看清自己的內心。他雖然沒有過人的天賦和令人傾慕的氣質,但他一刻也沒停止過對藝術的追求。他是值得人愛的,他的妻子辜負了他。

拋開讀者對小說中人物的憎惡,這本小說探討的是生活中那些追求理想的人,如何像個殉道者一樣前赴後繼地去追求夢想。夢想這東西很奇怪,它虛無縹緲,卻又總讓人有奮不顧身的勇氣。

只可惜絕大多數人,連夢想這兩個字真正的含義是什麼也搞不清。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3

40歲的斯特里克蘭特突然放棄了在倫敦擁有的'優渥生活,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隻身一人跑到巴黎開始了流離失所食不果腹的繪畫生涯,他突然之間再也不在意別人的看法,不在意任何物質世界,像是被魔鬼附身了一般只追求將他所看到的美描繪下來。而斯特里克蘭的太太看似善良單純,卻在自己的丈夫拋棄她後暴露出了只在意他人的看法,窮盡一生追求物質虛榮的本質。

你也許以爲這是一部歌頌理想的書,將追求夢想的人襯托得無比高尚,諷刺現實的虛假,但毛姆卻到處反套路,真真實實地呈現了主人公的性格缺陷和現實的殘酷。人性並不分對錯,即便是偉人,一個傳奇的畫家也並不是傳統道德意義上的好人。

而故事的結尾,也絲毫沒有按照傳統的名人傳記將其不幸的死亡一筆帶過,只是着重強調他帶來的精神財富,而是花了大篇幅,通過不同人的視角,拼湊出他從找到自己精神家園到不幸的發生再到死亡的一步步過程,讓讀者慢慢地瞭解了斯特里克蘭特的精神世界。

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刻就是,斯特里克蘭特恩人的妻子布蘭奇背叛了自己的好丈夫只爲了和斯特里克蘭特一起生活,但最終卻在被斯特里克蘭特拋棄後自殺了。當作者評論到她的死去時,卻這樣說到:“這並沒有真正影響到除她以外的任何人,最殘忍的是它發生了和幾乎沒發生一樣,世界已然繼續,並沒有誰因爲這件事而活的更慘,她的丈夫雖然當時悲傷,但不久後就會走出陰影,而斯特里克蘭特根本不會在乎,至於布蘭奇,無論她帶着怎樣的光明和夢想,死了就跟沒來到世上一樣彷彿一切都很空虛,沒有意義。”這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禁讓我思考了好久,在自殺率高居不下的'現代城市,如果我們來過和沒來過一樣,那麼一切到底有什麼意義。

斯特里克蘭特本來是一個長相平凡,個性平凡的銀行家,不善言辭,但卻出乎意料地突然丟下一切,窮困潦倒,隻身去巴黎學畫,已經是四十歲的年紀,而且也並看不出任何繪畫天賦,而當作者以現實質問他時,你有繪畫天賦嗎?即使你有也並不一定能成爲一名著名畫家,他說:你真是個傻瓜,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無論他遊的好不好,都要奮力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斯特里克蘭特並不是一個負責的人,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毫無遮攔地展現着自己的慾望,極度自私的人,歧視女性,藐視現實,一點都不在乎物質生活的男人。但他唯一可貴的是,他忠於自己的內心,他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而且從未放棄掙扎,即使很少有人認同他的作品,但他也根本不在乎,對於這樣的人,社會也確實拿他沒辦法,但他也因此與整個社會格格不入。

而在遠離西方文明的殖民地小島上,他終於可以被人接受。塔西提島與歐洲本土,一個是標準化,格式化的世界,所有人都要按道德標準生活,即使違背自己的內心,而在殖民地的世界,斯特里克蘭特從未被當做怪人,因爲這裏的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中國人,土著,白人,環遊世界的水手,見到這裏的第一眼,他就覺得自己像是回到了未曾謀面的家鄉。

他在那裏娶了崇拜他而且不會對他有任何要求的當地女子,有一片可以維持經濟的土地。沒有人再視他爲異類,只是把他當做一個不同尋常的人。每天面對碧海藍天作畫,正當你爲他舒了一口氣,慶幸他也許可以這樣終老時,被他藐視的現實最終還是找上門來,他得了病,情況越來越糟,在用盡最後的精力完成最後一副奇蹟般令人震撼的壁畫後就悽慘地死去了。而那幅用生命描繪的奇蹟居然被他的妻子根據他的遺囑燒掉了。也許在外界看來很可惜,但站在他的角度,他纔不在乎,對於他來說,一生的繪畫並不在於完成,而在於追求的過程。

戲劇性的是,在他死後,他的畫作出名後,他曾經拋棄的夫人也自豪地向傳記作者介紹他的生平,絲毫忘記了過去怎樣痛恨他。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4

很難相信,一個在股票交易所有着穩定工作的中年男人,會放棄職位拾起畫筆,只爲追尋心中的藝術夢想;很難理解,在與妻子同牀共枕17年之後,他會拋棄妻子和兩個孩子,遠赴他鄉過着苦行僧式的自我放逐生活,只爲了追求所謂內心的寧靜;很難接受,他在顛沛流離、衣食無着之際,卻與熱心資助他的朋友之妻暗通款曲,活脫脫一個“農夫與蛇”故事的現代翻版……

這個離經叛道故事中男主人公的'原型,就是法國19世紀與塞尚、梵高齊名的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而有能力讓這個有着狗血劇情的故事成爲傳世名著的,就是英國現實主義作家毛姆。

當然,《月亮與六便士》絕不是蹩腳的三流小說,靠着離奇的情節和感官刺激來吸引讀者。作者毛姆只是用精準的描寫,將複雜的人性解剖給你看,哪怕你不喜歡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但你無法否認毛姆的刻畫精準,語言犀利,表述傳神。在合卷之後,有一個問題值得每一名讀者思考:有沒有一種東西,值得讓你放棄擁有的一切去苦苦追尋,哪怕從此一文不名、衣衫襤褸、身患絕症也無所謂?這,大概就是“月亮”與“六便士”所要表達的幽深哲學內核。

月亮和六便士讀書筆記15

毛姆所寫的,以印象派畫家高更爲主角的小說。

好多年沒有讀毛姆的小說,但是在上大學期間倒是挺熟悉他,讀過他的傳記和他的《人性枷鎖》、《刀鋒》,覺得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還受到《刀鋒》一書的影響。

這本《月亮和六便士》我願意認爲它是部不朽之作,因爲它是描寫高更的權威之作,只要人類仍珍惜包括印象派畫作在內的藝術,這本書便不會缺少讀者。

不同人的角度看這本書,會對主角高更有不同的感情。這本書會把一個同樣渴望“白日飛昇”的文藝青年感動得熱淚盈眶,也會讓一個同情被他所遺棄的家庭的讀者對高更恨得咬牙切齒。

所以我不得不佩服毛姆的寫作,他肯定也意識到高更行述的爭議性,敘述者基本上採取的是客觀態度,不容易看出毛姆的感情所向。但是在《刀鋒》中,毛姆對於拉里的欣賞之情就不再遮遮掩掩的了,當然,裏面的拉里無妻無子,他放下一切去追求理想,你無法說他在家庭及其他問題上的不負責任。

摘錄一些,這本是傅惟慈先生譯的,譯得很精彩。

在我看來,藝術中最令人感興趣的就是藝術家的個性;如果藝術家賦有獨特的性格,儘管他有一千個缺點,我也可以原諒。

傑伊太太知道得很清楚,逾越禮規的言詞是機智的靈魂,因此時不時地用不高於耳語的音調說一些足能使雪白的檯布泛上紅暈的話語。理查·特維寧則滔滔不絕地發表荒唐離奇的謬論。

同情體貼本是一種很難得的本領,但是卻常常被那些知道自己有這種本領的人濫用了。他們一看到自己的朋友有什麼不幸就惡狠狠地撲到人們身上,把自己的全部才能施展出來,這就未免太可怕了。同情心應該象一口油井一樣噴薄自出;慣愛表同情的人讓它縱情奔放,反而使那些受難者非常困窘。有的人胸膛上已經沾了那麼多淚水,我不忍再把我的灑上了。

我把良心看作是一個人心靈中的衛兵,社會爲要存在下去制訂出的一套禮規全靠它來監督執行。良心是我們每人心頭的崗哨,它在那裏值勤站崗,監視着我們別做出違法的事情來。它是安插在自我的中心堡壘中的暗探。因爲人們過於看重別人對他的意見,過於害怕輿論對他的指責,結果自己把敵人引進大門裏來;於是它就在那裏監視着,高度警覺地衛護着它主人的利益,一個人只要有半分離開大溜兒的想法,就馬上受到它嚴厲苛責。它逼迫着每一個人把社會利益置於個人之上。它是把個人拘繫於整體的一條牢固的鏈條。人們說服自己,相信某種利益大於個人利益,甘心爲它效勞,結果淪爲這個主子的奴隸。他把他高舉到榮譽的寶座上。最後,正如同宮廷裏的'弄臣讚頌皇帝按在他肩頭的御杖一樣,他也爲自己有着敏感的良心而異常驕傲。到了這一地步,對那些不肯受良心約束的人,他就會覺得怎樣責罵也不過分,因爲他已經是社會的一名成員,他知道得很清楚,絕對沒有力量造自己的反了。

這個女人顯出一副精明能幹的樣子,彷彿整個大英帝國都揣在她口袋裏似的;一些高級官員的太太深知自己屬於優越的階層,總是帶着這種神氣的。

女人們總是喜歡在她們所愛的人臨終前表現得寬宏大量,她們的這種偏好叫我實在難以忍受。有時候我甚至覺得她們不願意男人壽命太長,就是怕把演出這幕好戲的機會拖得太晚。

有人說災難不幸可以使人性高貴,這句話並不對;叫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有時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災難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爲什麼你認爲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爲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裏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銳的感覺和想象力。

一般說來,愛情在男人身上只不過是一個插曲,是日常生活中許多事務中的一件事,但是小說卻把愛情誇大了,給予它一個違反生活真實性的重要的地位。儘管也有很少數男人把愛情當作世界上的頭等大事,但這些人常常是一些索然寡味的人;即便對愛情感到無限興趣的女人,對這類男子也不太看得起。女人會被這樣的男人吸引,會被他們奉承得心花怒放,但是心裏卻免不了有一種不安的感覺——這些人是一種可憐的生物。男人們即使在戀愛的短暫期間,也不停地幹一些別的事分散自己的心思:賴以維持生計的事務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他們沉湎於體育活動;他們還可能對藝術感到興趣。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把自己的不同活動分別安排在不同的間隔裏,在進行一種活動時,可以暫時把另一種完全排除。他們有本領專心致志進行當時正在從事的活動;如果一種活動受到另一種侵犯,他們會非常惱火。作爲墜入情網的人來說,男人同女人的區別是:女人能夠整天整夜談戀愛,而男人卻只能有時有晌兒地幹這種事。

每逢一個人幹出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的相識們總是替他想出種種最令人無法置信的動機。

我很懷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裏,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爲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