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獨》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篇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

《百年孤獨》就是一部布迪亞家族的衰落史,裏面的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各種混亂,到後面直接都記不得誰是第幾代了,只知道是誰誰誰的孩子,能記得的就是下面的這些人物關係了。

庇拉爾·特爾內拉與奧雷里亞諾兩兄弟都發生了關係,還給奧雷里亞諾哥哥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生了一個兒子阿爾卡蒂奧。麗貝卡和阿瑪蘭妲同時愛上了來組裝自動鋼琴的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而奧雷里亞諾愛上了一個年僅九歲,論年齡足可當他的女兒蕾梅黛絲。麗貝卡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折騰了許久仍沒走進婚姻的殿堂,兜兜轉轉何塞·阿爾卡蒂奧歸來和麗貝卡3天內就結了婚。

當初說非蕾梅黛絲不可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與十七個女人生下十七個兒子,卻在一夜之間都被逐個除掉。阿瑪蘭妲爲拆散麗貝卡和皮埃特羅·克雷斯皮陰差陽錯害死蕾梅黛絲,後來卻拒絕了皮埃特羅·克雷斯皮的求婚導致他自殺,阿爾卡蒂奧任意妄爲後被槍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在慄樹下昏沉度日。阿瑪蘭妲將庇拉爾·特爾內拉與奧雷里亞諾的兒子奧雷里亞諾·何塞的撫養成人,他出走後懷着祕密的目的回來,一心要和姑姑阿瑪蘭妲結婚。

整個家族除了烏爾蘇拉算壽終正寢,其他所有人都不能算是正常的生長死亡吧!

布迪亞家族的衰落史:家族的第一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被捆在樹上,最後一個人(奧雷里亞諾和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出的孩子有條豬尾巴)被螞蟻吃掉。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2

孤獨是什麼滋味?

是不放糖的咖啡?

是兩指間的煙火?

是抽空了的軀幹?

當你讀了《百年孤獨》後,或許會別有滋味在心頭。

孤獨是一種執念。身處衚衕,幻覺中的目標就在衚衕深處,無法自拔。書中的代表人物是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孔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他帶一幫人披荊斬棘幹了兩個多星期,卻以失敗告終。後來他又沉迷於鍊金術,整天把自己關在實驗室裏。由於他的精神世界與馬孔多狹隘、落後、保守的現實格格不入,他陷入孤獨之中不能自拔,以至於精神失常,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纔在那棵樹上死去。

孤獨是一種重複。同樣是爲了某種虛幻的目標,又或是漫無目的,不斷地重複昨天的故事。就如書中的奧雷里亞諾上校,他發動了三十二次武裝起義,三十二次都遭到了失敗;跟十六個女人生了十七個兒子,這些兒子在一個晚上接二連三被殺死了;他自己遭到過十四次暗殺、七十二次埋伏和一次槍決,但都倖免於難;最終回到了起點: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

孤獨是一種麻醉。就如庇拉爾·特爾內拉,她通過與不同男人糾纏來麻醉自己。

烏爾蘇拉是該書的一絲亮色。她沒有什麼文化,也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但是卻有着質樸的本色,無論什麼境遇。她一直活到自己的第六代出生,並且在暮年完全變瞎之後仍掩飾這一點,繼續自己的操勞和回憶。當烏爾蘇拉終於死去,力量的天平失衡了,她的子孫也在不久的將來灰飛煙滅了。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3

《百年孤獨》,作爲爲馬爾克斯贏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成名作,它無異是一本不容錯過的精彩小說。不少人分析這部作品,說它反映了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等等。我沒有足夠的知識供我寫下如此深刻的評論。因此只能作爲讀者,去講述這部小說中最令我記憶深刻的,兩位迥然不同的女性。

“烏爾蘇拉象丈夫一樣勤勞。她是一個嚴肅、活躍和矮小的女人,意志堅強,大概一輩子都沒唱過歌,每天從黎明到深夜,四處都有她的蹤影,到處都能聽到她那漿過的荷蘭亞麻布裙子輕微的沙沙聲。”

比起那個無比經典的開頭,我想這句話要顯得平凡的多,因此通常不被人所注意——這是這本書中出現的第一句正面描述烏爾蘇拉的話語。正像書中所描述的那樣,烏爾蘇拉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人,她的勤勞和堅強是她身上最爲耀眼的閃光點。她是一位妻子,一位母親。無論是她的丈夫爲怪異的學術癡狂之時,亦或是發現她的子孫陷入了怪誕的命運之中,她都不懈地與命運抗爭着。試圖讓困境得以扭轉,讓人與人之間多一絲聯繫,統一起分散的力量。

儘管最後這種嘗試仍以失敗告終,而她的晚年也在由眼疾帶來的模糊黑暗和過於長久的歲月所致的逐漸衍生的的孤獨感中度過。但她的熱情堅強,在一堆性格孤僻怪異的族人中顯得尤爲珍貴難得。而由她所操持的,幾代人同堂而居的生活,也一度是《百年孤獨》中最爲幸福美好的場景。

阿瑪蘭塔·布恩迪亞,烏爾蘇拉的小女兒,這位面容嬌俏的少女愛上了鋼琴技師皮埃特羅。

嫉妒使她不惜一再破壞表親麗貝卡與他的婚姻,直到無意中毒死了哥哥的妻子——年幼而賢淑的蕾梅黛絲。強烈的悔意與仇恨交織,扭曲了她的心理。她與皮埃特羅交往,但卻又拒絕與他結婚,使得皮埃特羅爲此自殺。出於悔恨,她故意燒傷一隻手,終生用黑色繃帶纏起來,決心永不嫁人。

但內心的孤獨、苦悶讓她難以忍受,甚至和剛剛成年的侄兒廝混,即便如此她始終無法擺脫內心的孤獨。她把自己終日關在房中縫製殮衣,縫了拆,拆了縫,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4

1、失眠症最可怕之處不在於讓人毫無倦意不能入睡,而是會不可逆轉地惡化到更嚴重的境地:遺忘。也就是說,患者慢慢習慣了無眠的狀態,就開始淡忘童年的記憶,繼之以事物的名稱和概念,最後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淪爲沒有過往的白癡。

2、“愛情是瘟疫!

3、“如果一定要當什麼,我當自由派,”他答道,“因爲保守派淨是些騙子。”

4、你那麼憎恨軍人,跟他們鬥了那麼久,琢磨了他們那麼久,最終卻變得和他們一樣。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爲代價。

5、“奧雷里亞諾,”他悲傷地敲下發報鍵,“馬孔多在下雨。”

“留神你的心,奧雷里亞諾,”赫裏內勒多·馬爾克斯上校對他說,“你正在活活腐爛。”

自從那個遙遠的午後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他唯一的快樂時光就是在金銀器作坊裏打造小金魚的時刻。他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並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裏打滾,最後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

6、如果那個時期還有誰能做到與世無爭,那便是日漸衰老,約略懂得幸福晚年的祕訣不過是與孤獨簽下不失尊嚴的協定罷了。

7、這列無辜的黃色火車註定要爲馬孔多帶來無數疑竇與明證,無數甜蜜與不幸,無數變化、災難與懷念。

8、“媽的!”她叫了一聲。

阿瑪蘭妲正要把衣服收進箱子,以爲她被蠍子蜇了。

“在哪兒?”她警覺地問道。

“什麼?”

“蟲子!”阿瑪蘭妲解釋道。

烏爾蘇拉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心臟部位。

“這兒。”她回答。

那個緊鎖的房間,一度指引過家中精神生活的方向,從此以後遂被稱爲“便盆室”。

他緊緊封閉起自己的內心,家人最後就權當他已不在人世。

他第一次有意落入懷舊的陷阱,彷彿回到了吉卜賽人到來時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神奇下午。

9、烏爾蘇拉知道布恩迪亞家的人都是無疾而終,並不懷疑阿瑪蘭妲的死亡預感。

10、

費爾南達不禁暗自擔心他會不會也染上了且造且毀、且毀且造的惡習,就如同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做小金魚、阿瑪蘭妲縫釦子做壽衣、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讀羊皮卷、烏爾蘇拉追憶往事那樣。

11、暴雨過後的情形便是如此。人們一派懈怠,而遺忘卻日益貪婪,無情地吞噬一點一滴的記憶。

奧雷里亞諾第二舊日的酒肉朋友在棺材上擺放了花圈,花圈的紫色緞帶上寫着一句悼詞:讓一讓,母牛們,生命短暫啊。

12、然而漫長的囚禁、對外界的陌生,以及順從的習慣,早已使他心中反抗的種子乾枯。

13、“凡事皆可知。”

對她而言,布恩迪亞家男人的心裏沒有看不穿的祕密,因爲一個世紀的牌戲與閱歷已經教會她這個家族的歷史不過是一系列無可改變的重複,若不是車軸在進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損,這旋轉的車輪將永遠滾動下去。

14、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要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沒有歸路,春天總是一去不返,最瘋狂執著的愛情也終究是過眼雲煙。

神甫用憐憫的目光打量着他。“噢,孩子,”他嘆息道,“對我來說,只要能確定你我在這一刻的存在就夠了。”

15、奧雷里亞諾爲避免在熟知的事情上浪費時間又跳過十一頁,開始破譯他正度過的這一刻,譯出的內容恰是他當下的經歷,預言他正在破解羊皮卷的最後一頁,宛如他正在會言語的鏡中照影。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5

這個暑假我反覆讀了一本書——《百年孤獨》。讀第一遍的時候,我被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弄暈了,根本不解其義;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憾了,爲作者,爲書本,爲拉丁美洲。20年來,我在孤獨中體會其中的孤獨,並飽受折磨。爲了排遣孤獨,我不斷地向我的朋友推薦《百年孤獨》,分享孤獨,理解孤獨。

孤獨是可怕的。

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拉丁美洲幾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僞,統領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

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衆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是自閉的。

《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爲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

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纔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

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孤獨是需要反省的。

讀完書本,掩卷深思。《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著書的涵義無疑是深遠的:他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擺弄的正確途徑。

爲了達到這個目的,無論是文章架構,還是內容選擇;無論是敘述方式;還是表現手法;無論是典故引用,還是故事編排,無不採用其極,令人匪夷所思。內容龐雜,人物衆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倒敘手法等等,可謂是眼花繚亂。

作者的匠心獨運,文章的跌蕩起伏,儼然是對讀者最大挑釁。在不可思議的奇蹟中,在現實交錯的生活中,在血淋淋的現實中,在荒誕不經的傳說中,使讀者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進而理解孤獨的本義,理解《百年孤獨》的奇特。

孤獨是需要摒棄的。

“變現實爲幻想而又不失其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對照《百年孤獨》的現實與背景,我們不難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由此,我們想起了晚清政府閉關鎖國以至慘遭蹂躪的結局和新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而重新崛起的歷程。

《百年孤獨》的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完成鉅著後曾有一個夙願:希望一百年孤獨的歷史永遠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但願,作者的苦心和夙願夢想成真。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6

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被譽爲“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鉅著”,它同時也是一部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在第一次閱讀《百年孤獨》時,我被書中完全雷同的姓名,無數的倒敘、插敘給搞糊塗了,根本不解其義,而且我覺得書中訴說的故事大都荒誕不經,比如說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會有持續了四年零好幾個月的雨,死者更不會因爲耐不住寂寞就重返人間……讀第二遍的時候,我把七代人進行了排列,終於使書中的人物對號入座;讀第三遍的時候,我連同《百年孤獨》所處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世進行了瞭解,於是,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爲作者,爲書本,爲拉丁美洲。

孤獨是非常可怕的。在拉丁美洲廣袤的土地上,蘊含着無窮的神祕,創造過輝煌的古代文明,但拉美的近代史卻充滿了恥辱與壓迫、血腥和悲劇。自十九世紀中期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多世紀,這片神祕的土地經歷了百年的風雲變幻。通過查閱相關的歷史知識,我瞭解到在作者進行創作的七十年代,幾乎整個拉美都處在軍人獨裁政權的統治下。政客們的虛僞,統治者們的殘忍,民衆的盲從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歷程不斷重複着怪圈,不是前進,而是徘徊。這應該就是爲什麼書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情總是在不斷重複的原因吧。

在《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在接受專訪時對孤獨的解釋意味深長:孤獨就是不團結。作者著書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衆要團結起來,走向文明,走向開放,走向繁榮。

孤獨總是歸於自閉。《百年孤獨》描述的是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家族的一部興衰史,其脈絡就是自閉到開放,開放到繁榮;再由開放到自閉,自閉到毀滅。馬貢多文明的創始人布恩迪亞與妻子烏蘇拉以非凡的膽識和開放的精神,開創了馬貢多的繁榮。布恩迪亞曾向妻子抱怨說:“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因爲馬貢多隱沒在寬廣的沼澤地中,與世隔絕。他決心要開闢出一條道路,把馬貢多與外界的偉大發明連接起來。可惜的是,他卻被家人綁在一棵大樹上,幾十年後纔在那棵樹上死去。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亞死了,連同馬貢多的文明。之後的幾代人,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幾乎如出一轍的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孤獨、苦悶、猜忌,導致了馬貢多狹隘、落後、保守直至沒落。於是,書中結尾是:那個長着豬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亞家族的第七代繼承人,他剛出生就被一羣螞蟻吃掉。

布恩迪亞家族一代代的承傳着,他們見證了歷史的風起雲涌,又都不得不漸漸地老去。第四代成員阿卡迪奧第二(第三代成員阿卡迪奧與人私通所生)曾親眼目睹了壟斷資本的興起和剝削的兇殘。而之後的奧雷良諾則見證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在這片處女地上最後而短暫的繁榮。原始的繁榮很快就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壟斷資本主義的侵入和自給自足的消亡。這個百年世家很快陷入了衰敗,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在翻譯完後的羊皮書卷中發現這一切只不過是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才恍然大悟。在他譯完最後一章的瞬間,一場突如其來的颶風把整個兒馬貢多鎮從地球上颳走,從此這個村鎮就永遠地消失了,而這個百年世家也終於在這個世界中完全消失並再也不會出現。

不同的人對於孤獨會有不同的定義,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揭示了孤獨的實質是一種毫無意義的生存哲學,它意味着以冷漠、消極的態度去對待生活,事實上,你以怎樣的態度去對待生活,生活同樣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回報你。一個陷入孤獨的民族是沒有前途和出路的,只能處於貧窮、愚昧和黑暗之中。在現如今紛繁複雜的社會大環境中,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都固守着一份自己的孤獨呢?儘管明知這種孤獨會使我們變得更加冷漠,但是現實是殘酷的,我們只能選擇孤獨。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7

拉丁美洲作家馬爾克斯的名字是和魔幻現實主義聯繫在一起的。而《百年孤獨》就是他展示其魔幻現實主義手法的代表作。讀過他這部作品的人都忘不了他極善用絢麗而無羈的想象構造出一個彷彿神話中的世界。

《百年孤獨》還是馬爾克斯採用外祖母那種“不動聲色的講着許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的方式進行創作的第一例。爲了這個漫長的“百年故事”,他想了十五年,而後因爲目睹一個老頭帶着一個小男孩去見識冰塊(那時候,馬戲團把冰塊當做稀罕寶貝來展覽)的場景而開始動筆,《百年孤獨》使他真正享受到寫作的快樂。而他往往十分重視小說的第一句話,因爲他認爲這決定着全書的風格、結構,甚至篇幅,故而《百年孤獨》開頭的這第一句話也同樣含有這種神祕的信息:“多年之後,面對槍決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人們爲此發明了一個新時態名詞“將來過去式”來爲之命名。馬爾克斯真正動筆寫作《百年孤獨》僅花了還不到兩年的時間,然而這之後他就引起了世界文壇的一次“爆炸性”的事件,魔幻現實主義的“蘑菇雲”讓全世界的讀者爲之震撼不已,癡迷而吃驚。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8

印象最深刻的兩本書:《百年孤獨》、《雨季不再來》:今天的卡夫卡在中國和西方都已經成爲傳奇式的人物了。他生前的默默無聞與當今的巨大聲譽形成了鮮明對比,各種矛盾構成了他普通但卻不平凡的一生。在他平和、樂觀的外表下,隱藏着的是令人震驚的痛苦和孤獨感。一系列優秀的短篇小說油然而生,《變形記》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變形記》的主人公格雷高爾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銷員,長年累月到處奔波,努力賺錢養活家人。但在一個普通的早晨,它變成了一隻巨大的甲蟲,一系列的不當使他最終在親人的威脅與厭惡中悄然死去。因爲他成了家庭中的醜聞和親人們的累贅,因爲他的突然“異化”,致使整個家庭對他頓無好感,最終決定放棄他,任他自生自滅。父母和妹妹最終在自食其力的情況下,又開始了他們認爲的“完美新生活”,就像他從來沒有存在過一樣。

初讀《變形記》,覺得晦澀和神祕,抓不到卡夫卡想要表達的主題與中心。可當深入去探究這篇作品及其時代背景還有作者的寫作風格時,才真正體會到這篇短小精悍的小說所體現出的哲學思想和批判主義。

主人公格雷高爾的“異化”涉及到人與社會、人與文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關係到人的孤獨而獨特的存在以及對被理解的深切渴望。在小說中,格雷高爾一度遭到家人的誤解,而且他的“真實形象”一再讓人們驚恐並被拒之門外。在這些讀起來辛酸的文字下面,潛伏着的是卡夫卡對於“絕對孤獨”的體驗和對於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所缺乏的痛苦。這種“孤獨感”並非是缺乏寬容和溫暖的親情這樣的普通情感,而是一種超脫現實、追求哲學思考的獨特感受。這種“孤獨感”普遍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身上,只是沒有明顯表現出來。也許在某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特定的經歷會使我們一剎那之間領悟到其中的哲學內涵,將自己的感受織入這張隱形卻真實存在的網中。

靜靜地品味,一剎那世界寂靜,生命止息,我和我的孤獨,徜徉在會飛的天空。那些本身的生活面目剎那間灰飛煙滅,留下的只有無窮無盡的孤獨,正如我來過一樣那般親切。我生命的軌跡織入渺茫曠遠的孤獨長河中,書寫着這個世界的盲點。

我和我的孤獨,愈演愈烈的沉痛。荒蕪遼遠的季節,是我最後的歸宿。安上誰給的墳墓,祭奠這孤獨不安的靈魂,跨過時間長河的流逝,留下我們永恆不變的信仰與敬愛!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9

在我剛開始讀《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時候,我就覺得太深奧了,有很多地方都讀不懂,而且很多事情很荒謬。這本書中的人名反覆出現,相同怪事的重複發生,這是隻有在電視劇中才會發生的。從生活實際出發,這些事情根本不可能會有。但是這些竟都寫在了這本書中,這一切都發生在了這個家族的身邊。

更令人奇怪的是,書中這個成立了一百多年的世家中,男士,叫來叫去就是叫阿卡迪奧或叫做奧雷良諾,一點新意都沒有。且家族中各種奇怪的事情,在家族的第一代創始人阿卡迪奧直到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的身上反覆的發生着。這些都太奇怪了,甚至使人感到有些害怕。雖然憑藉我的閱讀水平還不能很好地向大家詳細解釋什麼,但我相信我只要我再細讀幾遍必須能夠讀出一些更深的東西,只是我此刻實在是沒有這個潛力。

人物給我印象較深的是霍·布恩蒂亞第二和奧雷良諾第二這對孿生兄弟。首先,他們叫的不一樣,不像別的那麼複雜,記都記死了。然後就是他們繼承了父輩的名字卻表現出了完全相反的性格。霍·布恩蒂亞第二像奧雷良諾上校那樣深沉而奧雷良諾第二則像霍·布恩蒂亞那樣不羈——以至於烏蘇娜常常懷疑他們是否是在幼年時交換了名字。這樣的懷疑並不離譜,是有必須道理的。但是,名字不必須要和性格一樣嘛。這是一個深深的諷刺。然而最後兩兄弟死去時又搞錯了墓穴彷彿這樣纔是正確的歸屬,一切是命中註定的。雖然每一代的成員都經歷着波折,但這個家族仍然一代一代地承傳着,並且一向傳承了下去。只是最後,當家族中的男子死去時,讓這個百年世家最後陷入了衰敗。但是好在的是,家族的最後一個守護者奧雷良諾開竅了,因爲他最終發現這一切的一切都只但是是這的家族不可避免的宿命,這是永遠也走不出的循環。即便合上手中的書,那些情節還會在我的腦海中一幕幕地涌現出來。

這本書實在讓我受益匪淺,難以忘懷。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0

《百年孤獨》一書中,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個歡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經營彩票生意,喜歡請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邊拉着手風琴,一邊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卻依然反覆地說着,人生短暫。熱鬧終歸會沉寂,孤獨如影相隨,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但臨牀表現卻不同。

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晚年,終日把自己關在梅爾基亞德斯的作坊裏製作小金魚,每打造出一尾,便將其投入冶煉的火焰中燒燬,如此反覆,在那羞澀而涼薄的時光裏等待死亡降臨。阿瑪蘭妲則坐在糖漿般的陽光裏,日復一日地編織壽衣,白天織,夜裏拆。麗貝卡從童年開始就在兜裏裝滿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樣戀着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頭骨卻總在每個夢魘之中嘎嘎作響。還有思維像滑扣螺絲一般的老布恩迪亞,終日被綁在棕櫚樹上,風吹雨淋,他瞪大雙眼,究竟在想什麼?從來沒人喜歡去享受孤獨,爲何我還渴望更多的人來喜歡此書?借用一下搖晃着存在主義旗幟的那些人理論,先將自己逼到絕望的天涯,再回過頭來建立希望的天國,唯有這樣,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們不需要悲劇,但應該有悲劇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這斑斕且喧囂的世間,也該沉下來,挨着土地行走。

在時光裏,所有活着的生命,都在踩着節奏行走,並非只有第五交響曲,才流淌命運的旋律,即便踽踽獨行的人,也並非只有一進一出的呼吸與每分鐘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播撒不止,也許,下一秒就會春暖花開。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1

《百年孤獨》是一部有趣的書,它沒有波瀾壯闊的情節,故事的發展更令人費解。但當我們讀完它,卻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及對拉美的孤獨百年的思考。小說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生活,比擬與影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導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使讀者也隨之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孤獨是人性中最瑰麗的色彩,星索是夜空中永恆的詩;《百年孤獨》的成功之處在於,他藝術而有力地展現了貫穿於整個人類心靈史的深刻而瑰麗的孤獨感。

作者是通過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祕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括弄的正確途徑。他把讀者引入到這個不可思議的奇蹟和最純粹的現實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也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

小說所展示的,是一個建立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重複循環的象徵框架中的現代神話。時間的輪迴重複,使小說隱含了無數大大小小的循環怪圈,所有的人與事都鑲嵌於這些怪圈中,小說也就成了一個魔幻的世界。

一提到魔幻境界,即使所談及的是一部現代小說,人們也會很自然地聯想到精靈、月光和光滑的山脈。除了矮人和仙女外,人們還會聯想到神奇的業績等,但不會聯想到太多的幽默,幾乎絕不會聯想到性。這種觀念看來似乎是要完全忘卻世俗生活。至少,這就是關於魔幻境界的一個設想。馬爾克斯顯然持不同的看法。

在《百年孤獨》中,他創造了一個無所不包的魔幻世界。這個世界充滿了謊言與說謊者,然而同時又非常現實。在這部小說中,戀人們可以將彼此理想化爲脫離肉體的靈魂,可以在吊牀裏愉快地嚎叫,或者,渾身塗滿了梨醬,赤裸着滾到前廊上去。主人公可以穿越叢林,作堂吉訶德式的歷險,儘管他永遠也無法達到他的目標,然而描繪其驚險經歷的語言卻充滿了辛辣的諷刺:“遠征的人們腦海裏充滿了對於原罪以前的潮溼而寂靜的天堂的最古老的回憶。

他們的靴子陷進沼澤,他們用大刀砍爛血色的百合和金色的蠑螈。”“一週過去了,他們幾乎沒講一句話,像夢遊人似地穿過一個悲哀的世界,只能見到發光的昆蟲微弱的光亮,他們的肺裏充滿了令人窒息的血腥的味道。”

這就是一個瞭解世俗生活的詩人的語言,他不認爲塵世生活是幻想家的敵人,他對它毫無畏懼。

馬爾克斯創造了一個連續統一體,一張相互關聯的關係網。不管一些細節如何奇特與怪誕,小說更爲重要的效果是表現熱烈的興致、健康的幽默感,乃至理性與同情。然而,小說的一切悲慘結局皆源於馬孔多居民的落後、愚昧。他們不是面向過去,追懷昔日的寧靜與淡薄,就是關在小屋裏,沉湎於毫無意義的“制小金魚”、“織裹屍布”“修破門窗”“洗澡”等等。因此,他們只能等待着“豬尾巴”的重現。所以,人呢,應不斷的去“文明”自己!

在人類走向深淵的那一天,我們最後的子孫在最後一刻會明白:

一切會隨風而逝,無影無蹤,而我們只是“沒有意義”的代名詞。也許有人看不懂這本書,因爲這不僅需要文學素養,還需要對拉丁美洲歷史的瞭解。看似荒誕的一個家族其實正折射出了拉丁美洲的歷史。這一個家族的孤獨與苦難也正是拉丁美洲人民的病苦與血淚。當你真正瞭解那一段歷史,你會發現《百年孤獨》是一本透過哈哈鏡的折射的南美洲史詩,他所揭出的不是單純的生活,而是表層下面一些更深刻的東西,不被理解的人,無法聯合的力量。這種孤僻貫穿了這本書。正如書中最後所說,“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註定不會在大地上出現第二次了。”這正是作者對自己的出生地的希望或應說是絕望。

這也是一部極具現實批判意義的小說。我不知道作者描寫布恩地亞家族的時候有沒有一絲同情。我看這一切的時候只替他們感到可悲。他們七代人沒有一個人懂得愛,最後好不容易有了一個愛的結晶,卻是整個家族的毀滅。這些帶有真實性的誇張,讀來不免讓人陷入深思。也就覺得作品充滿了無限的淒涼。

孤獨成了這個家族的微記,如同他們血液中固有的險,衝動,勇敢和不屈,深吸一口氣,拍拍胸脯爲自己的慶幸感到喜悅,百年孤獨註定一輩子的孤單,雖然現實生活有許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我們還是坦然面對,想想偉大的哲學家,想想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或想想身邊比我們更艱難的人,我們那些小孤獨就隨時即逝吧!

一部《百年孤獨》是一本人類心靈孤獨的苦難史。人類從清澈透明的原始狀態,在可見的最表層得到進化和發展,但是,在心靈的深處,人們永遠處於苦難狀態。這正如馬貢多的.歷史一樣,無論他們從多麼原始的透明或者多麼神祕的鴻荒,經過無數的戰亂爭紛,步履沉重地推動歷史的車輪不斷前進,但是,馬貢多的面紗依然神祕,佈雷地亞家族也依然孤獨。

孤獨,從有人類開始有一直存在,人是羣居動物,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個人拒絕與他人交流,一味地閉關自守,那他所要面對的將是永遠的孤獨,矇昧的誤解……也有人說,要學會享受孤獨,在孤獨中尋找自己,瞭解自己。可是,在空虛、黑暗而閉塞的世界裏又怎麼能真正的看清自己呢!有的也許只是胡思亂想與昏眩的錯位和莫名的猜忌……

有了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守着孤獨不肯放手,一直孤獨也就真的成了百年孤獨。坦然的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一切總會過去,相信自己,陽光總在風雨後!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2

“家族中的第一個人將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後一個人將被螞蟻吃掉。”

這是《百年孤獨》中將近末尾時的一句話,它前後呼應地總結了一個家族在百年之中的開始和結尾。讀過這本書的人無一不驚歎於作者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才華與想象。是啊,在歷史的河流中,有多少家族就像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一樣消失了,我們無法統計得知。但我們總會想,也許有一天我們自己的家族其實也會在歷史中消失的無影無蹤。想到這裏,我們纔會理解作者的苦口婆心。我們在這世界上走一遭,其實能爲世界和未來的人類東西並沒有多少。相反,如果我們肆意揮霍地球的資源反而會斷送整個人類的未來,毀滅整個人類的家園。然而,物慾,就像毒癮一樣,正在使地球顫抖,使人類一步步走向黑暗的深淵。

言歸正傳,文中的主角們在生活中總是不由自主的對某些事物上癮,或者說形成習慣。奧雷連諾上校年輕的時候愛上了發動戰爭,但他發動戰爭並不是爲了建立理想中的政府,而只是單單爲了自豪感,榮譽感。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又重新做起了青少年時期愛做的金魚,他做好幾條金魚後又將它們融化掉,這些情節,與其說是在消磨時光,不如說他對重複這些事情的過程上了癮,就像吸毒一樣。上校在戰爭中生了17個兒子,之後17個兒子又在動亂中被打死。上校的母親烏蘇娜活了一百多歲,但她的一生似乎只是在不停的做家務。而上校的父親的後代的名字裏幾乎都包涵奧雷連諾或阿卡迪奧。上校的妹妹阿瑪蘭塔性格怪癖,他的兄弟阿卡迪奧喜歡收集財富。但是,在時光的洪流中,上校的戰爭消失了,阿卡迪奧的財富消失了,阿瑪拉塔的怪癖消失了。一切使我們上癮的東西都會消失,甚至,我們認爲不可戰勝的時光,其實也不存在。

文中,吉卜賽人梅爾加德斯與普魯登希傲·阿吉廖二的亡魂和巫婆皮拉·苔列娜(上校與兄弟阿卡迪奧共同的情婦)的存在,讓我對魔幻現實主義興趣盎然。鬼魂,也會變老嗎?靈魂真的可以遨遊世界嗎?人真的可以預言未來嗎?小說的結尾是第五代人和第六代人的結合,呼應了第一代人布恩迪亞家族近親結婚的情節。從而使讀者產生一種誤會—-時間在沿着一個圓周流淌。

讀完整篇小說,我在想,時光也上了某種癮吧?歷史之中,有多少事情是相似的啊。嫌貧愛富,恃強凌弱,雞飛狗跳,一地雞毛,花開花謝,生死存亡······等等等等。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3

我們生性難逃孤獨,馬爾克斯筆下的布恩迪亞家族又一次向世人論證了這個觀點。

無論是赫赫有名的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還是在家族裏默默無聞的桑菲索非亞,都宛如中了女巫的咒語一般難以逃離孤獨的漩渦,被其巨大的吸力擺佈,卻無處遁形。

但孤獨並不是布恩迪亞家族的專享特權,這個詞語一次又一次地以各種形式闖入我們的世界,成爲當代心理學界重要的研究對象,成爲當代人難以從生命中剝離的一大情感。

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可能在布恩迪亞家族中找到幾絲共鳴。

或許你在苦心鑽研的時候也會像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樣一腔熱血的投入卻陷入不被所有人理解與認可的孤獨;你在幼年時期也會和阿瑪蘭妲一樣因爲缺少家人的關注成爲缺少關愛的孤獨人羣;也會像麗貝卡剛愛上皮埃特爾·克雷斯皮時那樣因爲愛情享受着情慾孤獨帶來的困擾;會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一樣,爲了驕傲與孤獨的榮光一次又一次地爲自己瘋狂而偉大的事業付出青春與心血。《百年孤獨》雖然只展現了一個家族的興衰,但透過每一個布恩迪亞家族的靈魂,我們能看到人類所共同面對的孤獨的困擾;雖然這個家族的成員有着讓人難以區分的姓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孤獨。

一百年的孤獨不算長,因爲人類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孤獨的柔光下,或因此成就自己——如同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一樣爲了排解孤獨而研究梅爾塞德斯的發明最終實現了點石成金的追求;或因此衰落——如第五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因爲孤獨宴請孩子最終卻招來殺身之禍。有人享受孤獨帶來的絕妙體驗——如同蕾梅黛絲美人兒活在自己的單純世界裏即使不被理解也自在脫俗;有人被孤獨束縛着停滯不前,如同第三代何塞·阿爾卡蒂奧因爲得不到認可和安全感而濫用權力冷漠而暴力。孤獨就在那裏,它如一塊石碑立在你人生的必經之路上,有人視它爲攔路虎,也有人通過它使自己變得完整。但在我看來,正如蔣勳說的,孤獨本身並不壞,真正讓你感覺痛苦的,應該是逃避孤獨。

正如第三代阿爾卡蒂奧的苦苦掙扎,正如奧雷里亞諾第二不停地宴請來宣告自己並不孤獨。而蕾梅黛絲美人兒完成了自己的孤獨,給予了自己孤獨的空間,享受着自己孤獨的特權,雖然也是個無可置疑的獨行者但絕不可憐,反而成了家族中精神世界最高貴純潔且自在的那個,甚至在上校眼裏,是最聰明的那個。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4

1927年3月6日,馬爾克斯生於哥倫比亞的小鎮阿拉卡塔卡。8歲前,馬爾克斯一直居住在外祖父家,他的外祖父是上校,曾經兩次參加哥倫比亞內戰,外祖母是一個勤勞的農婦,對拉美傳統神話故事非常熟悉。”

——摘自豆瓣

先看了《霍亂時期的愛情》,後看《百年孤獨》,前者有點像是把後者的一個切片做得充實複雜,兩本書都濃的老人味,說話方式以及老人才有的智慧和閱歷。

閱讀時的愉悅多來自驚愕和服氣,腦袋裏小劇場不停,充滿畫面感(據說作者爲了保留讀者腦中具體而各異的畫面一直沒有出售電影版權)。《百年孤獨》佈滿神來之筆,各種淚點笑點不斷,看完既充盈又輕逸舒暢。從這一部書中讀出了許多部書的樂趣,《無人生還》般籠罩着冥冥之中宿命,《聊齋》式魔幻現實隨意切換,同《紅樓夢》般由一個人精老太串着大家族的幾度興衰,又有《金瓶梅》式世俗情愛和慾望,還似《三體》給讀者充滿質感的時空流轉。讀到真是賺到。

讀書時印象深刻的除了孤獨這一主題(沒有人比加西亞更能將本不可言的孤獨刻畫得如此透徹入骨,有如此深切的理解),還有名字。名字很重要,不同文明按照各自脈絡發展出的文明不約而同透露了這一訊息。日本電影《你的名字》和《千與千尋》都在提醒着人們不要忘記自己是誰。林奈發明了雙名法,讓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微生物也變得有名有姓。拿拉丁學名或者俗名去呼喚一隻飛鳥,它不會答應。但我還是熱衷於打聽他們的名字,那裏可以找到了解他們的線索和鑰匙。即便是單純地知曉名字也好,這樣我們就認識了,下回見到可以將它從另外的鳥兒區分出來。

讀書的時候會忍不住自制名字譜系,因爲布恩迪亞家族使用重複的名字,和《紅樓夢》中的“原應嘆息”起名字一樣藏着作者的巧思——擁有相同名字的人總是有着相似性格,因而也有類似的宿命。即使他們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沿着不同的路子成長,曾有自己芳華絕代引領世界的時候,但最終卻在時間的齒輪裏依了宿命。正如原文所說“若不是車軸在進程中必不可免地磨損,這旋轉的車輪將永遠滾動下去”。好似無論人物如何生活,都逃不脫既定的宿命。

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和父輩祖輩相似的時候,是這個人衰老的開始,衰老的後期便活成像個影子,自身和外界都恍惚,分不清幻覺與現實。

劉同有本書叫《你的孤獨雖敗猶榮》,雖未拜讀,藉此書名送給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們,以及偶爾感到孤獨的我們。在屬於我們的輪迴裏努力蹦躂吧。

《百年孤獨》讀書筆記15

究竟是世界推動着小我前進,還是小我的孤獨執着改變着這個世界?

抑或二者兼有。

世代相傳的是事業嗎,是短暫炫目的榮光嗎,是光怪陸離的一切嗎。

還是流淌在血液裏的品性,傳承在言行間的家德?

致一

小我身處於世間,無可避免受其影響,科技進步所帶來的利弊,世俗觀念的沒入人心,這些都會改變着小我的前進方向。

小我孤獨執着、心無旁騖地堅定信念,一條道路走到底。不論他人定義的是非黑白。總有一人會改變世界。

正如伊始洪流從山頂而下,順勢奔流入海。偶或有幾股清流從中分流而下,有些在半途中乾涸;有些成功趕在雨季時流向凹地,積水成潭;有些咬牙切齒拼盡全力最終還是與洪流流向同一片汪洋。

二者兼有。

致二

爲什麼中國一夜之間興起的富人不能被國外富豪瞧得起,不被各大奢侈品店所尊敬?

大抵因爲一夜興起之故。

“羅馬非一日之羅馬”倘若羅馬一日建成,其定不是今日之羅馬。

成長及此,我相信的一個道理是:沒有經過淚與汗洗禮的榮譽和財富並不真正屬於我。利用僥倖帶來的金錢和功績只會是幻光。

沒有經過淚與汗洗禮就輕易獲得的金錢,不會有先人含淚總結的信條,不會有字字誅心刻骨的家訓傳承,更不會有恪守家訓的後人在摸爬滾打之後傳承的家業。不能稱之爲財富。

後生輕易得到金錢卻未領悟到精髓,先人的努力輕而易舉地化爲泡影。此之謂“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縱然我非富非貴,也當體會生活之滋味,化作家訓,身體力行地教導我的子女。即使他日不能大富大貴,獨立於世,不易盲從,平和坦蕩,也是足夠。

寫在最後

但願我不會變成呼出成熟哺乳動物嗆人窒息氣味的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