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

今天的閱讀內容爲主題閱讀、閱讀與心智的成長兩個板塊。

閱讀的第四個階段:主題閱讀。其實主題閱讀挺像我們在寫論文的過程,通過不同書籍的閱讀,截取相關性的東西來完成整個閱讀過程。

主題閱讀也分爲兩個階段:一爲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裏,我們需要針對研究的主題,參考圖書館目錄、相關專家意見列出一系列書目,並通過對書目上的書進行瀏覽,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並對你的主題確定清除的概念。

二爲閱讀階段,在這個階段大致有五個步驟。

第一步驟爲:檢視閱讀所有書籍,並找出與主題相關的關鍵章節。

第二步驟爲:根據主題創立一套中性的詞彙,帶引作者與你形成共識。

第三步驟爲:根據主題建立一箇中性的主旨,並就此主旨列出相關問題,並在書籍中尋求解答。

第四步驟爲:界定主要議題及次要議題,然後將作者對各個議題的不同意見整理陳列在議題之旁,形成不同作者間的討論。

第五步驟爲:分析討論,把問題和議題按順序排列,以求凸顯主題,並將各個議題之間的關係清楚的界定出來。

在主題閱讀的過程中,要注意用自己的詞彙表達作者的意見,但形成議題的觀點時儘量用作者的原句,避免自我設限,更爲客觀。

在閱讀與心智成長這一塊,作者強調如果你的閱讀目的是想成爲一個更好的閱讀者,你就不能任何書任何文章都讀,你必須有所揀選,對你所讀的書要有所要求,這些書一定要看起來超過你的能力才行,這樣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才能不斷提高自己。

心智其實就像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而主動的閱讀,思考對於心智就是一種運用,雖然社交媒體發展迅猛,我們看似動動手指就可以找到我們想要的任何信息,可是那些信息並不是來自於我們,往往會看過就忘了,並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好的成長。

所以,今天起開始閱讀吧,拿起你手邊的書,去主動閱讀,取主動思考,去讓每一本書帶領你邁向更好的自己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2

讀完這本書,最大的收穫當是作者苦口婆心所教導傳授的一些閱讀技巧。原來閱讀就像任何一門技藝(比如滑雪)一樣是有很多技巧、方法和經驗可以總結,可以傳授的。雖然接受過多年的體育教育和體育心理教育,然而我的閱讀習慣真正是雜亂無章,就像一個從各家各偷學了些武藝行走在江湖的人,如無大師指點,終難成爲大俠。

這本書從閱讀的層次、如何開始接觸一本書、如何分析閱讀一本書、如何就某一主題展開閱讀、閱讀不同類型的書一些特別的技巧和注意事項等都有一些梳理和指導,讓我很多閱讀過程無意識和潛意識的行爲變成了有意識的行爲。

而在這些無意識、潛意識和有意識之中,我的腦海中迴盪着鏗鏘有力的聲音:“做一個主動的閱讀者”。自詡是一個喜愛閱讀的人,似乎也讀了不少書,然而懶人如我,真正主動的時候真的很少,無論是書的選擇,還是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的交流,還是閱讀過後對自己的交代,經常讀了,散了,忘了。

作者說“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驗爲目標”。如今閱讀時間如此稀少寶貴,無論閱讀各種作品,都應該不虛此讀。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3

最常用的論證方法當屬歸納推理,它是從個別事例歸納出一個共同的、一般結結論,即由“個別”推“一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用單獨的例子來歸納出一般的結論。如,A證明了某觀點,B也證明了某觀點,因此,某觀點是成立的。

這個章節講的是讀與寫的關係。我們上學的時候,不僅要會讀,愛要會寫。因此,讀和寫的同等重要的。不僅是在學生階段的學習重要,而且對於畢業以後的工作和生活中同樣終生受益。

讀書時爲了理解書中的知識,把書中所表達的觀點和學習方法學以致用。但是,在讀書的過程中,難念會員疲憊乏累的時候,此時就需要通過寫來促讀了。

寫有很多種方式,可以是在書上記筆記,可以是摘抄,可以是寫讀後感,可以是對文中的內容進行批註等等。

《如何閱讀一本書》在前面的章節中,有強調過讀書“五到”,心到、眼到、口到、耳到、腦到。

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要讓自己的身體器官處在興奮活躍的狀態,這樣才能“學以致用。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4

這本書堪稱讀書者的閱讀聖經。要爲一件看似稀鬆平常的事總結出一套系統化、結構化而且有實際價值的方法論,遠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容易。閱讀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表面上看起來門椹算是很低的,可以說一個人只要識字,就能閱讀,但是事實上事情遠非如此,讀同樣一本書,有人一天看完,就能如數家珍,侃侃而談,有人一週讀完,腹中只有些許不成體系的零散碎片。顯然兩者差距跟方法以及長期堅持某種方法所塑造的能力差異有關。兩位作者均是博覽羣書的飽學之士,其中一位還曾因讀書在美國一度大出風頭,正是在廣泛的、大量的閱讀生活中逐漸洞察並發現了閱讀的祕密,從這個意義上講,本書就是這個祕密的全記錄。

本書自有展開論說的框架,但按照我的理解,本書其實回答了三個問題,閱讀的意義、本質和方法,而且前兩者比第三者更加重要。

第一、閱讀的終極意義是什麼?獲取信息?娛樂?答案是增長心智,人的身心有些方面統一,有些方面不統一,不統一表現在身體在達到高峯後走下坡路,而心智則可以衝破身體的限制不斷上升,但這是一種潛在和自在,還需要人自覺學習讓它的成長成爲現實。所以閱讀的終極意義就在於幫助心智成長,獲取諮詢和娛樂本身無法幫助心智,但會享受成熟心智的成果。這一個洞見來源於閱讀,但已遠遠超越閱讀了!

第二、閱讀的本質是什麼?是交流,是與一位擁有體系化知識的人物談話,所以讀者要能激發起自己的主動性和熱情,要積極思考對方的陳述,要不斷提出問題。記住閱讀就是在交流,要熱切,也要勤思。

第三、閱讀的方法是什麼?閱讀的方法就是前兩者思想統攝下的外化和具體化。簡單說包括基礎、檢視、分析、主題四個層次和大綱整理、詮釋意思、判斷評價三個階段。根據個人讀書經驗,真正有價值的是以下兩點,一是讀書要先摸出作者的寫作框架形成整體觀,再在整體觀下分析作者具體框架內的內容論述。二是看書必須作筆記,寫書評,尤其是隻有寫書評才能幫助自己重新思考作者脈胳,推敲全書邏輯,檢測自己讀書的火候!

總之,本書名字普通,價值不普通!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5

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是一本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名作,曾是美國暢銷書的榜首。

本書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基本上讀完國小五年紀就可以達到的層次,可惜的是太多數人一直在這個層次。作者說,主要的原因是從國小以後,再沒有人教過人如何閱讀,而這本書就是彌補這個空白。在這個層次的人,基本上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能熟練閱讀報紙和填寫表格。

檢視閱讀分爲速讀和粗讀。

速讀是瀏覽一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錄,如果有索引,也檢閱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紹,也讀下,然後從目錄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內容讀一下,最後讀一下書的最後三頁。通過速讀,就會了解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時間深讀。

如果覺得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的話,可以通過粗讀來繼續瞭解這本書。粗讀也是快速閱讀,但是大多數人閱讀是一種“半出聲”來閱讀,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閱讀速讀。作者給出了一個好建議,指讀法。方法是這樣的: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針”順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通過粗讀,可以瞭解全書內容,也可以爲分析分析作準備。

分析閱讀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中你要問幾個問題,一是你閱讀的書是什麼類型的書,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整本書說了什麼並列出本書的大綱,三是本書的作者想說明或解決什麼問題。

第二個階段其實就是列出細綱。找到作者的關鍵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論述,找出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答案。

第三階段是如何客觀公正評價一本書。通過上面二個階段後,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觀點爲,首先你要說的是你瞭解作者的觀點。不用急着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在做也出評論之前,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作者知識不足或知識錯誤,或證明作者的邏輯錯誤,或證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你必須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要肆意評論。

主題閱讀是帶着特定主題,閱讀相關領域中的書箱。主題閱讀分爲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帶着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瀏覽書單上的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第二階段是確定想關書的最相關的章節,然後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各個作者的相關觀點詮釋下。列出一系列問題,查看各作者的回答,分析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總結:

任何事情背後都有其道理,連閱讀也是這樣的。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閱讀原來是分層次的。個人認爲第一層次比較窠到達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給我們反饋,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層次很難有其它人給你反饋,如果能輸出出來,有人反饋也許能幫我們到達更高的層次。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6

終於讀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了。這本書是美國艾德勒和範多倫一起所著。內容艱澀難懂,耗盡我的所有精力。現針對這本書所學寫下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閱讀分成四個層次:

一、基礎閱讀。

二、檢視閱讀。

首先對本書進行了檢視閱讀,看目錄,看重要片段,學習了粗淺閱讀。在這個層次中,我學習了閱讀者要提出的四個基本問題:

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什麼?

2、作者細部說了什麼?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學了三種做筆記的方法: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這部分的閱讀我興趣盎然,讀得懂也讀得感興趣,自我感覺進步也較快,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

三、分析閱讀。

這是最難受的最煎熬的一部分閱讀了。讀得痛苦莫名。讀完這一章節後的一個總結,我倒是看懂了,現記錄下來:

1、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事什麼。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2、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3、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看完這一個小結,我恍恍惚惚對分析閱讀有了一些瞭解。但就是不明白作者花了那麼大的力氣說這麼做的理由令人讀着很困難。另外其實自己心裏很明白,這麼多的書,優劣不等,我需要花那麼大的力氣去讀一本書嗎?後來,作者又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讀不同種類的書有不同的方法,比如讀小說,強調的是快;讀詩,大聲讀出來;讀數學,像讀一種語言。心裏因這些關照而放下一顆心,看來並不是所有的書都要用分析閱讀,接着往下讀的時候作者又告訴我,一本能提升你的書,就算你已經變得更有智慧也更有知識,這樣的書還是能提升你,而且直到你生命的盡頭。這樣的書應該少於一百本,對任何一個特定的讀者來說,數目還會更少。

四、主題閱讀。

它有五個步驟:1、找到相關的章節。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3、釐清問題。4、界定議題。5、分析討論。

這一本書真正提升了我,不僅讓我瞭解的讀書的若干方法,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採用書中所說的“真正的閱讀”沒有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爲止。讀完整本書以後,覺得自己確實進步了,讀其他的教學類書籍和雜誌,就跟看小說一般的輕鬆,而且確實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東西。這樣的一種提升,是在閱讀時的一種腦力活動,也是更高的閱讀技巧。這種閱讀就是讓一本書向我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戰。

當然,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我無法理解的地方,文字的堆砌,明明熟悉的字,卻讓人無法理解,還有一個外國作家的寫作方式和我們中國是不一樣的,所以需要我再次的閱讀。這種頭腦的風暴在下一次空閒又有承受力的時候讓我再來一次吧!: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7

閱讀可分爲兩種情況,一種是讀得懂的東西。如報紙雜誌,容易讀懂,能增加資訊量,但不能增進理解力。因爲在那之前水平已經相當了。一種是必須要讀的東西。一開始水平就比讀者高一截,能給予更高層次的啓發,增進讀者的理解力。相對而言,後者更值得做。讀者追求的不同目標「爲了消遣or增進理解力」,會決定不同的閱讀方式。任何一本可以增進你理解力的書,也能達到消遣的效果,但倒過來很難成立。

閱讀分爲四個層次。

第一,基礎閱讀。能認字,擺脫文盲狀態的層次,國小時期就能做到。

第二,檢視閱讀。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從表面觀察一本書,如15分鐘讀完一本書,但它並不是指簡單隨意瀏覽。因爲資訊氾濫,太多的資訊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對理解力的阻礙。所以檢視閱讀很有價值的,因爲有些書完全不用孜孜不倦的從頭讀到尾。

第三,分析閱讀。是一種「專注」的活動,咀嚼消化一本書。

第四,主題閱讀。閱讀很多相關類的書籍,而不是一本書。列舉這些書的相關之處。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8

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籍作家奧野宣之,張晶晶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噹噹網做活動時購得。

1、抄寫文章或段落相比拍照更有利於記憶。所以如果不是特殊情況還是自己動手抄寫比較好,同時還鍛鍊書法,談到效率的話,拍成的照片會有幾個朋友會認真看呢?

2、貪多嚼不爛,貪快也嚼不爛。目前市面上大多鼓吹十分鐘教會你速讀諸如此類,但是如果你沒有相應的知識積累、詞彙量和相應的理解能力

的話,這隻會讓你交了智商稅。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有紮實的收穫,等到達這個目標之後再求追求速度也不遲。

3、讀書要動筆,要寫讀書筆記。把讀到的信息以準確的形式轉變成你思想中的一部分。不用過分強迫自己,按照習慣的節奏來讀書,一步一步地讓你“與書共讀”的關係更加親密,做到這一點,你只需要一本隨處可見的筆記本。

4、思考讓人如同置身於迷霧之中。此時此刻想到的新點子,下一秒可能就煙消雲散了。如果不好好做記錄,恐怕就再也想不起曾經閃現的想法了。但只要把這些想法寫下來、保存在紙上,就等於把迷霧裝進塑料袋緊緊紮好。將這些新鮮的想法打包以後,再過多久都不會輕易遺忘。把靈感記錄在紙上,讓思考書面化,讓靈感脫離之前的抽象狀態,會更容易將其理解消化,也能促使你把靈感用作創意材料,想用的時候就能信手拈來。寫文章、製作企劃書或者整理提案的時候,可以翻開筆記找到曾經記下的書籍、文章和自己當時的視角、思考,讓這些內容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些時候,這些內容甚至是醍醐灌頂的靈藥。這本筆記不只是爲你提供便利,還能讓過去的讀書體驗更有意義,讓讀書生活更加快樂。

5、養成習慣。就像堅持睡前刷牙的習慣,哪天突然睡前沒有刷牙會覺得非常難受。

6、信息一元化。把所有的信息都記錄在一本筆記本上。標記好日期、靈活運用便籤和電子化,可以非常快捷的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

7、在平時要積累書單,充實書單內容。在需要時進行主體閱讀,並指名購買需要的書籍。這樣不會被書店各種暢銷書的標語給迷惑,買了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書。

8、把讀書筆記作爲目標去讀書,當你以思想輸出爲前提去讀書時,思想輸入的質量也會有所提升。這也是我開設這個公衆號的目的,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更好的提升。這點可以設想一下自己教別人某項知識或者技能的時候,自己大腦裏的思維狀態,同平時相比是非常高效的。

9、蔥鮪(wei第三聲)火鍋式讀書筆記。把書中覺得很重要的段落和句子摘抄下來並和自己主觀。的一些想法、評論放在一起的方式就是蔥鮪火鍋式的讀書筆記,就像這道菜中魚肉和大蔥的關係一樣

總體來說這本書屬於比較簡單易懂的書籍,書中值得思考的東西並不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結合使用。方法技巧就是這樣,一個不經意的小技巧就可以改變你學習的效率甚至心態。值得大家有時間去圖書館或者線上閱讀,不建議購買紙質書。但書的最後有19個讀書小技巧和26款好用的文具,因爲大多都很簡單實用,不知道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9

你是否也需要閱讀訓練一下呢?這本書被很多人推薦,譯者自己說。四十四歲這一年纔讀這一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

1、我爲什麼讀這本書?

有兩個問題困擾着我:

不少書讀了,但不懂或者理解不深。例如:《哥德爾、艾舍爾、巴赫》,《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很多書讀的太慢,投入產出太低。例如:《資治通鑑》讀了1年半了纔讀1/2。

準備下半年開始挑戰一些更難的書籍,因此提前在方法上做一些準備。

2、關於閱讀這件事情

這裏的閱讀或者書是廣義的,視頻,諮詢,交流都是“閱讀”的方式。

讀書的目的呢?是想好好與自己相處,更好欣賞這神奇的世界,閱讀從來不曾辜負我

寫閱讀筆記的目的.呢?則是我希望對內容提煉和思考

回到書裏面來

3、概述

(作者目的)這是一本閱讀矯正的書籍,通過閱讀的四個境界: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層層遞進最後總結10條閱讀方法,幫助讀者快速並深入理解書中內容。

基礎閱讀:就是最簡單的閱讀,懂得語義即可。

檢視閱讀:是快速瞭解文章的主題大綱,建議閱讀前通過目錄、序言等快速瞭解全書,而不是埋頭開讀。

這裏面也提到閱讀速度的矯正方法:"手指指針"閱讀法。

問題:讀書時容易往回看,精力不集中,或讀太慢。

解決方案:研究發現大腦能很快處理或者修正眼睛收集的信息,作者建議使用手指作爲指針,順着一行行移動,速度比眼睛感覺快一些,強迫眼睛跟上手指移動的速度。

結果:速度可能快三倍。

分析閱讀:也是全書的重點,一半多篇幅在此。主要分爲三個階段:

①能概括輸的主要內容和大綱,並明白作者怎麼來構思和寫作的;

②通過語義,句子和重要段落找出書的主旨、論述、解答

③判斷作者論述是否正確

主題閱讀:閱讀的最高層次,通過將相關主題的資料一起閱讀對比,得出更深入的結論。

最後是作者提供一些素材,方便練習每個層次的閱讀方式。

4、對我有什麼用?

裏面提到的快速閱讀法的確有一些幫助,以前習慣是“小聲讀出來”的方法的確比較慢。

按照寫作者思路去剖析一本書,總結一本書,比專研字詞細節更重要。以前那種“咬文爵字”閱讀法,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很難適應了。我在想如果大學聯考前讀了這本書,是不是閱讀理解能多得幾分。

5、一些評價

個人評價4星,8、4

書寫做70年代,90年代開始的信息化造成的信息爆炸,反而對閱讀要求更高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0

閱讀一本書時,就像是接住作者拋出的球,並且作者通常拋出的不止一個球,你能接住多少個球,決定了你能理解多少作者所傳達的信息。

大部分人都會領略到作品中的優秀之處,但是並不知道爲何優秀,這本書所傳達的方法是將抽象的感官體驗,通過有邏輯,有目的的主動閱讀,來轉化爲可以條理化輸出的形式。即,讀懂後可以講出自己理解,並與自己的知識體系結合,橫向的思考。爲了達到這樣優秀的閱讀體驗,需要明白閱讀的四個層級:

1、基礎閱讀:可以認清所有字,能夠通順的閱讀完整本書。

2、檢視閱讀:有系統的粗讀和略讀一本書,讀完後不需要有深刻的理解,但需要有對整本書框架和側重點有所理解,明白整本書的篇章,哪些是核心文本輸出,哪些是輔助例證。簡單來說,能看到人體的骨架,脈絡,但不需要思考人是如何行走的。

3、分析閱讀:這個層次的閱讀要難一些,需要帶着問題去開展,分析閱讀需要認真的去吃透每一個篇章每一個句子,把書中的內容轉化爲自己的知識,去解答心裏的疑惑。去最大限度的接受作者傳遞的信息。如果說檢視閱讀是爲了有限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那麼分析閱讀則是在無限的時間裏理解最多最好的知識。

4、主題閱讀:這是最難要求最高的一個層級,屬於“返璞歸真”的境界,當你完全真正讀完一本書後,你所理解的東西一定會和現有的知識產生碰撞,你需要將他們合理的安放。你會用A書中的例證去補充B書的論據,會有C書的故事對比D書的情節,這個過程起初會使你混亂,但堅持思考下去,你會在雜糅的信息中找到自己的理解。

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都屬於進階閱讀,但兩者的側重點不同:

分析閱讀,是讀者一頭扎到書中去,理解吸收一切所有明顯和潛在的信息。因爲信息的差異化巨大,所以在面對不同書籍,如想象文學,歷史文學,數學科學,社會科學等不同領域時,需要用到不同的方法,而目的就是儘可能高效和深刻的去讀懂每一本書,獲取最多的信息。因此《如何閱讀一本書》被劃分到實用類書籍,和字典一樣,在你看不懂某個字的時候翻起字典,在你不知道該如何看懂一本書時,去翻《如何閱讀一本書》。

而主題閱讀,則更強調主動性,首先要做到這一層次的閱讀,你要理解你所追求的主題是什麼,比如關於愛:情侶之間的我愛你,和我愛吃檸檬的愛是不一樣的,這是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物之間的情感區別。那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與情侶之間的愛是一個主題嗎?可以是,因爲這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也可以不是,因爲親情與愛情是不同的。這時候取決於你主動的思考,你需要去確定你想要閱讀的主題。因此,這時候所有的書籍都變成你的資料,你只需要從你要的書籍中找到你要的主題就可以了,而過多的信息則需要被剔除。簡單來說,分析閱讀是得到過程,而主題閱讀是取捨的過程。

如果你有相對的閱讀量和較強的邏輯思考能力,讀到這裏你會發現一個哲學問題:要使用主題閱讀必須要讀主題相對應的書,而除非你讀了主題相對應的書,否則你沒辦法做主題閱讀。對於這個問題的解決辦法有兩個方向:

1、無指向的去今可能的多讀書,自己本身就具備對應的知識體系,可以獨立去思索篩選甚至是去定義對應主題。

2、有一個老師,告訴你哪些書是你該讀的主題書,這位老師相當於在主題閱讀的閉環裏爲你開了一個小口,接下來你可以獨立的去循環,但是這個缺口有一天會成爲你的障礙,因爲老師所給予你的主題,是基於他的知識體系和認知,有一天你的知識儲備所帶給你的思考超越這個認知的時候,最初的主題則需要被打破。

這是主題閱讀真正的難點所在,恰如一句話所說:科學的盡頭是哲學。

回到本文開篇的問題,你是否想要去提升自己的閱讀理解力?有時候你發現,重讀一本書,依然有許多新的東西可以發掘,這是因爲你的理解力進步了,你接住了作者拋出的更多的球。而當你重讀時,感到乏味,則說明,你的理解和這本書持平(我個人還有一種觀點,這本書遠超你的理解能力)。在不斷提升理解力的過程中,也自然會擁有識別好書的能力,這則是在閱讀理解之外,心智上的成熟和進步。但當你的答案是否的時候,這一切都與你無關了。

迴歸理性,說到《如何閱讀一本書》本身,它是貨真價實的工具書!所傳遞的是抽象的思維模式+具象的實踐方法。在讀書這件事上,它就像一張網,你可以把這張網當作裝飾掛在那裏,不屑一顧。也可以去打撈一番,賺個盆滿鉢滿。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1

不得不承認,選擇這本書的原因是書名提起了我的好奇心。讀書,但凡看得見且識字的人不就會讀嗎?中國的孩子,在很小的年紀便在家長的殷切教導下讀起了書。讀書,不就是拿一本書,然後翻開扉頁,或精讀或略讀,把書中所寫都看完而已嗎?難道讀書還有什麼特別的規則?

作爲愛讀書之人,我看過的書也算不少。我的書櫥裏有各種類型的書,人物傳記類的,童話類的,長篇小說類的等等。但簡單來說便是兩類,讀完的和未讀完的。我個人喜歡的讀書方法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於娛樂性質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於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常反覆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但是共同點就是我不愛勾勾畫畫。既然喜歡讀書,當然要看看別人是怎樣讀書的,並尋求一個更科學的方法。

說實話,最初,我是抱着玩笑和好奇的心態讀這本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後,我確實學到了許多。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並不再會去翻閱。我這種做法在作者眼中無疑成了“大逆不道”。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

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不僅僅是個別好書每讀一遍都有新發現,有些在第一次讀時覺得枯燥乏味的書,在第二遍讀時也顯現了它有趣的一面,可謂收穫不小。而我也因此多了許多可看的書。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並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着是分析閱讀,即帶着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於儘量消化書中的系統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後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於我來說並不陌生,但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爲層次,而非方法。基礎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着。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於寫讀後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並不是自發地以這些方式閱讀。換句話說,我讀書大多是爲了打發時間或追隨喜愛的作家,並不是爲了閱讀而閱讀。對於閱讀,我們應當懷着虔誠的心態,去體味,去感受。

而對於閱讀的態度,則是主動。讀書是與作者的對話。一本新書彷彿是一個陌生人,他飽含學識卻不願吐露心聲。只有當你主動地去拿起一本書,纔開啓了你與作者的交流之門。

閱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謂精神食糧便是如此了。作者的許多觀點在我看來非常受用,當然,由於時代的侷限性,這本書關於閱讀的看法也不一定盡善盡美。但是,以現在的觀點來看,書中提及的一些分類,觀點仍具科學性。同時,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電子產業,將閱讀逐漸帶向電子書時代。但我認爲書中的觀點不僅實用於閱讀紙質書籍,對於電子書、網絡資訊的閱讀也有很大的指導作用。

儘管很多時候我們閱讀也許是爲了放鬆或打發時間,但我們也應當以嚴肅的心態去閱讀。一本好書是作者的人生歷練的凝聚,是作者的心血,是作者對世人的告誡。我們應當懷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閱讀。記得有人說過,讀書是一個人的修行。翻開書本,修行便開始了。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要汲取新的知識,更要增加我們的感悟力,我們的理解力。真誠地閱讀一本好書,對於作者,對於我們自己,都是一種嘉獎。

讀完這本書,我才明白自己最初的想法有多麼愚不可及。世上沒有什麼事是簡單的,隨隨便便的。你心中認爲理所當然的事也未必沒有它的章法。如何閱讀一本書,也是一種哲學。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2

大約是一年前,我突然有了讀書的衝動,但因爲對自己的目標和興趣都不清晰,不知道該讀哪類的書,於是就去知乎上扒書單,看了若干書單後鎖定了這本書《如何閱讀一本書》,當時特別痛快的就在kindle上買了電子版。

然而本人只能保持三分鐘熱度的特質導致讀書的熱情在買了書之後基本就沒剩多少了,加上這本書初讀的時候感覺十分枯燥,所以這本書的進度條在20%的位置停留了很久。

直到我陸陸續續讀了一些其他書卻始終覺得沒什麼收穫,我開始懷疑自己的閱讀方法,然後這本書重新進入了我的視野。

重讀這本書的感覺是很陌生的,剛開始的時候依然覺得枯燥,好在及時看到了書中對於讀這類書的建議——遇到一本難讀的書,要從頭到尾讀完一遍,不要停下來,不然很容易就放棄了。

根據第一次讀的經驗,這次我堅持了下來,然後給自己規定了每天的閱讀進度,強迫自己完成閱讀進度,並依照書中介紹的方式邊讀邊做標記,慢慢的讀完了整本書,確實受益匪淺。

以下是我按照書中的介紹的方式給本書整理的讀書筆記,以便自己能通過經常翻閱筆記強化記憶,每個規則的闡述未做整理,需要大家自己邊讀邊理解。

個人感悟

之所以聊這麼多我與這本書的淵源,是因爲對書裏的一個觀點感觸特別深。

就是我們的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其實書對我們來說也只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爲我們提供娛樂消遣,也可以提供資訊和知識,它能發揮什麼作用主要是看我們想要用它來做什麼。

當我第一次僅是在衝動的驅使下讀這本書時,我沒辦法從它這裏獲得我想要的滿足感,因此很容易就放棄了;

而第二次我是帶着問題去讀的,我想要解決自己在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這迫使我要認真的隨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對比然後執行,成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同時,當目標明確的時候,我們自然知道自己該讀哪種類型的書,如何選出其中值得認真讀的好書。

所以,明確自己讀書的目標,不要爲了讀書而讀書,然後再按照這本書裏介紹的閱讀規則更快更好的閱讀,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收穫!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3

這是一本日本人寫的書,區別於那本經典的《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的副標題是“超實用讀書筆記法”,但我覺得對我的影響是如何用筆記來讀書。剛拿到和讀了前小半部分的時候特別興奮,覺得特別有共鳴,但是越往後,進行了快速地翻閱,因爲有些方法對於目前的我來說暫時不會採用。這也是此書所提倡的,帶着思考去讀書。

書的架構是比較清晰的,從筆記管理讀書生活談起,作者使用的讀書筆記本是隨身攜帶的,包括隨想筆記、購書清單、報道的簡報、讀書筆記等都在裏面。他的筆記本是一元化的: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粘貼書報剪貼。作者使用讀書筆記有5個步驟:1.選書-列出購書清單;2.購書-指明購買;3.讀書-做記號;4.記錄-寫筆記;5.活用-用檢索標籤。

關於製作購書清單,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兩種渠道:主動聲吶和被動聲吶。我的理解是主動聲吶是自己根據需求主動列清單,比如看了某部電影對某一個主題感興趣了,或者根據自己的需求,列了演講或溝通等清單;被動聲吶是指一些傳媒所推薦的,自己又比較感興趣,就可以收納在自己的清單裏,還有比如我們讀書羣裏小夥伴讀的書,也可以成爲你的被動聲吶之一。這裏,還有一個概念比較有意思:“樞紐書”,我的理解是通過一本書所展開的一系列書單,比如這本書的後面有一系列的推薦書籍,但這本書就是“樞紐書”。讀書清單可以包含書名、作者、出版社和備註。我現在經常是,無論哪裏看到一本書名(書中、微信、新聞、雜誌、聊天提及等等),如果覺得還不錯,就現在豆瓣查一下看簡介,然後加入京東購物車,哪天湊夠幾本就一起買,或者等下次再看看是不是有必要買,防止當時腦子發熱買了不看。

接着,本書的重中之重,就是讀書筆記部分。一開局,就提到了讀書筆記要堅持記,這樣才能看到效果和有所收穫。同時提到,讀書筆記改變讀書方法,在讀書的時候,就想着以輸出爲思想前提,就會有意識去思考。再者,讀書筆記可以從一句話開始,哪怕就是一句摘抄一句感悟也是有效果的。

作者分享的讀書方法有三個步驟:1.通讀,把有價值的一頁折角;2.重讀,把折角的重讀,如果再覺得好就把那一角再起來;3.標記,把重讀部分有價值的,再重讀,有價值的做標記。標記也有三種方法:普通直線,波浪線,圓圈。

作者最推薦的讀書筆記的方法是“蔥鮪火鍋式”(將摘抄和評論並存):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對自己來說重要的部分進行摘抄(促進記憶、加深理解、找到真正讓自己心動的部分,不僅僅摘抄而是融入和紀錄自身感受和理解的東西),寫自己的感悟和評論(記下當下的想法是最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原創思考的源泉,書寫有利於整理自己的想法)。

還有一種是剪報式讀書筆記,可以粘貼書腰、信息卡片、書籤和其他比如書廣告等。還可以複印粘貼書的內容放在筆記裏。(國小、國中試過,個人不喜歡)

接下來的一部分是比較特別的“重讀筆記”部分,可以通過固定場景(比如在家)和固定頻次(一週一次或三天一次)來養成重讀筆記的習慣。重讀筆記可以簡單回憶,也可以回憶更多,再去翻更多書中重點段落。在主題閱讀的讀書筆記方面,可以分別寫下三本書的要點和感想,和三本書中對於主題的思考。最後,在重讀筆記方面,自己將要做和收益最大的一個點是製作檢索標籤來快速找到目標,自己知識原材料的整理和分類,按照自己的邏輯建立管理體系(不復述作者的方法),這樣有利於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最後一部分,作者描述了讀書體驗充實的19個技巧。摘取了部分:不依賴網絡(我覺得網絡也沒什麼毛病啊),多用參考書;多讀百科全書;通過訂閱讓閱讀成爲意想不到;淘舊書;由淺入深讀懂難懂的書(比如從名著的漫畫讀起);把要讀的書中書桌旁堆成山(已經在做了,把每月要讀的書就放在桌上);名著放枕邊;同時讀三本書,進行切換(當然曾國藩說:讀書不二。認爲只有專一到底的人,才真正能達到博學之境。我現在也是堅持讀書不二,不然感覺沒有一本書能真正好好看完,並深入思考);家裏每個角落放滿書;把書的外封去掉讀;雜誌邊讀邊撕(這個慎重,個人覺得多幾頁書帶着沒毛病啊);名言要貼在顯眼處;讀手感從摘抄開始;書架是讀書生活的基地(能有一面牆當書架那真是極好的)。

總之,讀書是一件很個性化的事,方法和工具也是一樣,適合自己的最重要。但讀任何書,任何形式的讀書,都應該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看一遍就完事,這樣才能真正讓讀書有所收穫。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4

《如何閱讀一本書》最早出版於1940年,在70年後的今天仍然是一本不能錯過的經典讀本。從閱讀的目的,閱讀的層次和不同讀物的閱讀方法三部分出發,幫助你重新認識什麼爲什麼閱讀,怎樣閱讀。

第一章 閱讀的活力與藝術

閱讀的目的:爲獲得資訊而讀,以及爲求得理解而讀。

太多的資訊就如同太少的資訊一樣,都是一種對理解力的阻礙。

閱讀是一件主動的事,越主動,效果越好。

真正的閱讀:沒有藉助任何外力的幫助,你就是要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沒有,只憑着內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從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爲止。

爲獲得資訊而閱讀,是讀的懂的東西;爲增進理解而閱讀是必須要讀的東西,讀某樣一開始並不怎麼了解的東西。

我們只能從比我們“更高杆”的人身上學習,我們一定要知道他們是誰,如何跟他們學習。

閱讀就是學習:指導型的學習,以及自我發現型的學習之間的差異。

你學到的知識,如果你運用的只是你的記憶力,其實你除了那些訊息之外一無所獲。你並沒有被啓發。要是能被啓發,除了知道作者所說的話之外,還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爲什麼會這麼說。

蒙田: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

要避免這樣的錯誤——以爲讀得多就是讀得好。

思考只是主動閱讀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打算繼續學習與發現,我們就要懂得如何讓書本來教導我們。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15

閱讀根據層次的不同,由低到高排序分爲四個類別,依次爲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其中,最爲關鍵的第三部分——分析閱讀,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來解釋其中精髓,並在章節結束時提煉了其中精髓的三階段,我加以形容詞“黃金”來描述其重要性,並摘錄如下:

一、分析閱讀的第一階段:找出一本書在談些什麼的規則

(1)依照書的種類與主題來分類。

(2)使用最簡短的文字說明整本書在談些什麼。

(3)將主要部分按順序與關聯性列舉出來。將全書的大綱列舉出來,並將各個部分的大綱也列出來。

(4)確定作者想要解決的問題。

二、分析閱讀的第二階段:詮釋一本書的內容規則

(5)詮釋作者的關鍵字,與他達成共識。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論述是什麼,從內容中找出相關的句子,再重新架構出來。

(8)確定作者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還有哪些是沒解決的。再判斷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沒解決的問題。

三、分析閱讀的第三階段:像是溝通知識一樣地評論一本書的規則

A、智慧禮節的一般規則

(9)除非你已經完成大綱架構,也能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在你說出:“我讀懂了!”之前,不要說你同意、不同意或暫緩評論)

(10)不要爭強好勝,非辯到底不可。

(11)在說出評論之前,你要能證明自己區別得出真正的知識與個人觀點的不同。

B、批評觀點的特別標準

(12)證明作者的知識不足。

(13)證明作者的知識錯誤。

(14)證明作者不合邏輯。

(15)證明作者的分析與理由是不完整的。

注意:關於最後這四點,前三點是表示不同意見的準則,如果你無法提出相關的佐證,就必須同意作者的說法,或至少一部分說法。你只能因爲最後一點理由,對這本書暫緩評論。

這也對我閱讀時的自然習慣形成了有效的糾正,微信閱讀很多同學也許會和我有類似的習慣,即尚未通讀就着急給出自己的評論和觀點,很可能有先入爲主的預設思維,這會嚴重影響閱讀理解。記得關鍵一句話——除非你已經完成了大綱架構,能夠詮釋整本書了,否則不要輕易批評,理性的做法是之前做到——暫緩評論。

與諸君共勉,以上。